亲爱的家长朋友:
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很多家长会有这样的体会:孩子长大了,怎么越来越不听话了?我是为了孩子好,怎么孩子就是不理解呢?对待同一件事,孩子为什么老和我唱反调?
这个时候,家长可能需要反思下,是不是亲子沟通出现了问题?你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是有效沟通还是无效沟通?
有个知名的律师,打赢过不少官司。在人们印象中,他头脑清晰,逻辑缜密,别人用半小时才能说清楚的事情,他十分钟就让你明明白白。
不过,就这么一个人,他也有痛点,他始终搞不定自己的儿子,不管他怎么讲道理,也不管他论据有多充分,孩子就是不听。
有一次,律师实在憋不住,就冲儿子怒吼并动了手,没想到孩子竟然离家出走了。
找到儿子后,父子间再也没有什么有效沟通了。
有媒体曾报道,温州瑞安有一名16岁少年,因为觉得父母管教太严就跑到了瑞安市公证处,要求和父母脱离关系。据少年说,平时如果他有什么事情做错了,父母就知道骂他,一点也不考虑他的感受。
这些案例的发生,我们不禁要问,是父母道理讲得不够透彻,还是脾气发得不够猛烈?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如此“顽强”,软硬不吃?
其实,在关老师看来,我们搞不定孩子,不是孩子的问题,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搞定孩子的方法,是亲子沟通出了问题。
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和家长沟通?网上曾经有人总结过几大原因:
喜欢讲冷冰冰的大道理,不关心我内心的想法;
每次回家妈妈都唠唠叨叨,要说很多话,会让我觉得很烦,但是又不能不回家;
跟我聊天,话题只有“学习”;
总是拿我跟“别人家孩子”比较;
没耐心听我的真实想法,许多事情他们根本不征求我的意见,也从来不愿听我的解释;
用发火的方式,代替心平气和的教育。
教育家卢梭曾说过:“世界上最没用的教育方式,就是发脾气、讲道理和自我感动。”
而这三种方法恰恰是当下许多家长最习惯运用的,因为它们简单、耗时短、技术含量低,所以也就没有达到授之以渔的效果。
教育孩子是个双向的过程,每个孩子的性格、习惯和特点都不同,而且,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也不同。
因此,家长不能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想当然地用自以为管用的方法来教育孩子,而是要不断调整,适应孩子的变化。
停止无缘无故的发脾气。父母的情绪,是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孩子就像一株小树苗,经阳光微风吹拂,细雨清露滋养,自然能生长得茁壮健康。
一分脾气七分害,坏脾气是亲子关系最强的杀伤武器。父母脾气不好,孩子不敢亲近,不敢向你敞开心扉,时刻处于担心受怕中,缺乏安全感,成长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爱发脾气的父母,会拉低孩子的情商。天性再温和的孩子,面对不懂控制情绪的父母,很难学会排解负面情绪;孩子成长在这种环境中,也会形成暴躁、易怒的性格。
情绪容易失控的父母会让孩子感到恐惧,孩子时时刻刻都生活在不安之中,无法信任父母,甚至不认为家庭是避风港,久而久之,孩子性格要么懦弱,要么叛逆。
不要总是和孩子讲道理。孩子到了一定年龄,或多或少存在叛逆心理,他会觉得:你的道理只是你的道理,我有自己的道理。而且,对孩子而言,被你说服,就相当于被你打败,但没有人喜欢被打败。
小宋小时候很邋遢,房间里总是弄得乱乱的,为此,遭受了妈妈无数次的说教。
不过,不管妈妈如何发飙,房间该乱还是乱。小宋觉得,乱是我的事,你要觉得乱,那你收拾就好了呗。
后来有一次,小宋去同学家,发现他的房间非常整洁,他说都是自己亲自打理,小宋着实有点小触动。从那以后,小宋都会自觉把房间整理得干干净净,这个习惯一直保持至今。
所以,真正让小宋改变的不是妈妈的说教,而是自身的认知,是内驱力让他的房间从混乱到整洁。
发脾气和讲道理是极弱的沟通方式,不仅实现不了信息的有效传递,还会损害亲子关系,这显然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
北风认为,只要风力足够强劲,就能吹掉行人的外套。它越吹越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反而把外套裹得更紧了。
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很暖和,便主动脱了外套。
这则寓言后来成为社会心理学的一个概念,称之为南风效应,或温暖法则。
南风之所以能赢,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求,使人的行为变为自觉。
父母教育孩子同样如此,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用和善且坚定的方式跟他们相处。
亲子关系90%来自沟通。亲子关系不好,往往是亲子沟通出了问题。亲子关系顺畅,不仅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孩子沟通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家庭的和谐。
对孩子,也要有话好好说。人们常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同一种情况下,两种不同的说话方式,换取的必然是孩子两种截然不同的未来。
用温柔的力量代替火冒三丈的力量,你会发现愤怒是那么弱,它不堪一击,而温柔的态度、和善的语言是强大的武器。
沟通时,站在孩子的立场想问题。有的家长与孩子沟通时,只是纯粹的说教、讲道理,收效甚微。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以平等的身份尊重他,学会接纳孩子的感受,和他共情。只有带着感受、关注对方内心期待的语言,才是打开孩子心扉的金钥匙。
听孩子说话时要专心。父母无论多忙,都应专门抽出时间和孩子沟通;听孩子说话时,要集中注意力,对孩子的话题表现出兴趣,给予孩子充分倾诉表达的机会。
投其所好,多聊孩子感兴趣的事。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中,寻找与孩子交流的切入点,拉近与孩子的距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择机进行引导教育。
沟通没有秘诀,父母必须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沟通方式。沟通也无时不在,总在不经意中发生,无需刻意追求,只要顺其自然最好。
父母要用尊重、信任、理解的心态来对待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育人氛围,创造更多元的教育方法,更好地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关老师工作室
2021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