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知能达标语文必修汇总200句

文心雕龙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

导语: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中包括了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及鸿门宴三篇重要文言文,三篇文章的学习,对于我们积累文言文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有很大帮助。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荆轲刺秦王,供大家参考。

原文: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译文:

秦国的将军王翦攻破赵国,俘虏赵王,大部分占领了赵国的国土,进军向北侵占土地,到达燕国南部的边界。

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求荆轲说:“秦军马上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我想长久地侍奉您,又怎么能够做得到呢?”荆轲说:“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假如空手而去,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现在的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赏来购取他的头颅。果真能够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地召见我,我就有办法来报答太子了。”太子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困窘而来归附我,我不忍心由于自己个人的私仇而伤害长者的心意,希望您另外考虑对策吧!”

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私下里会见樊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现在听说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赏来购买将军的首级,您将怎么办?”樊将军仰天长叹,泪流满面地说:“我每当想起这一点,常常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荆轲说:“现在有一个建议,可以用来解除燕国的忧患,报将军的深仇大恨,怎么样?”樊於期于是上前问道:“怎么办?”荆轲说:“希望得到樊将军的首级来献给秦国,秦王一定高兴而又友好地接见我。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膛。这样,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是否有这个心意呢?”樊於期脱下一只衣袖露出一只胳膊,左手握住右腕,走近一步说:“这是我日日夜夜咬牙切齿、捶胸痛恨的事,今天才得到您的指教!”于是自杀。

太子听说了这件事,赶着马车跑去,伏在樊於期的尸体上大哭,非常悲伤。事已至此,没有办法挽回了,于是就收拾安放樊於期的首级,用匣子装好它。

于是太子预先寻求世上锋利的.匕首,得到赵国徐夫人的匕首,用一百金把它买到,叫工匠在淬火时把毒药浸到匕首上。用人来做实验,血沾湿衣褛,没有不立即死亡的。于是整理行装,派遣荆轲上路。

燕国有个勇士秦武阳,十二岁的时候就杀过人,人们不敢同他正眼相看,于是叫秦武阳做助手。

荆轲等待着一个人,想同他一起去。那个人住得很远,没有来,因而停下等候他。

过了一阵还没动身,太子嫌荆轲走晚了,怀疑他有改变初衷和后悔的念头,就又请求他说:“太阳已经完全落下去了,您难道没有动身的意思吗?请允许我先遣发秦武阳!”荆轲发怒,呵斥太子说:“今天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有用的小子!现在光拿着一把匕首进入不可意料的强暴的秦国,我之所以停留下来,是因为等待我的客人好同他一起走。现在太子嫌我走晚了,请允许我告别吧!”于是出发了。

太子和他的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到易水上,祭过路神,就要上路。高渐离敲着筑,荆轲和着节拍唱歌,发出变徵的声音,众宾客都流着眼泪小声地哭。荆轲又上前作歌唱道:“风声萧萧悲鸣啊易水彻骨寒冷,壮士这一离去啊就永远不再回还!”又发出悲壮激昂的羽声。众宾客都睁大了眼睛,头发都向上竖起顶住了帽子。于是荆轲就上车离去,始终不曾回头看一眼。

到达秦国后,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优厚地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蒙嘉替他事先向秦王进言,说:“燕王确实非常惧怕大王的威势,不敢出兵来抗拒,愿意全国上下都做秦国的臣民,排在诸侯的行列里(意为:燕国愿意同别的诸侯一起尊秦王为天子)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俾能守住祖先的宗庙。他们诚惶诚恐,不敢自己来陈述,恭谨地砍下樊於期的头颅和献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用盒子封好,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派使者来禀告大王。一切听凭大王吩咐。”

秦王听了蒙嘉的话,非常高兴。于是穿了上朝的礼服,安排下隆重的九宾大礼仪式,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

荆轲捧着装了樊於期头颅的盒子,秦武阳捧着地图匣子,按次序进宫,到达殿前的台阶下,秦武阳脸色都变了,十分害怕,秦国的群臣对此感到奇怪。荆轲回过头来对秦武阳笑了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鄙人,没有拜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取来武阳所拿的地图!”

荆轲拿了地图捧送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全部打开,匕首就露了出来。于是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首刺秦王。还没有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非常惊骇,自己伸直身子站起来,挣断了袖子。秦王拔剑,剑太长,就握住剑鞘。当时秦王心里又怕又急,剑插得很紧,所以不能立即拔出来。

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秦国的君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意料不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并且按照秦国的法律,臣子们侍立在殿上的,不能带一点兵器;那些宫廷侍卫握着武器,都排列在宫殿的台阶下面,没有君王的命令不能上殿。当危急的时候,来不及召唤阶下的侍卫,所以荆轲追逐秦王,大家仓猝间惊惶失措,没有武器用来击杀荆轲,仅仅用空手一起同荆轲搏斗。

这时,秦王的随从医官夏无且(jū)用他手里捧着的药袋投击荆轲。秦王还正在绕着柱子跑,仓猝间惊惶失措,不知道怎么办。侍臣们就说:“大王背着剑!大王背着剑!”秦王于是拔出剑用来攻击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大腿。荆轲倒下了,就举起他的匕首投击秦王,没有击中,击中了柱子。秦王又砍击荆轲,荆轲被砍伤了八处。

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靠着柱子笑着,像撮箕一样地张开两腿坐在地上,骂道:“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想活生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约契来回报燕太子啊!”

秦王的侍臣上前,斩杀荆轲。事后,秦王还头昏眼花了好长一段时间。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归纳

导语:文言文对有些同学来说可能很难,可是万变不离其宗,多看多读多记多些理解就会了。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整理

【第1句】:通假字

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

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

【第2句】:古今异义

①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

②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

③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

④信可乐也(信:古义:指实在;今义:指书信)

⑤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

⑥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水边;今义:指次序或质量差)

⑦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

⑧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 今义:指曾经)

⑨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

【第3句】: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一觞一咏(觞:喝酒)

(2)映带左右(带:环绕)

(二)动词作名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

(三)动词的使动

(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

(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产生)

(四)形容词作名词

⑴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

⑵ 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

⑶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热闹的场面)

(五)形容词的意动

(1)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

(2)当其欣于所遇(欣:以……为欣、对……感到高兴)

(六)数词的意动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

(七)副词作动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

【第4句】:一词多义

1之

⑴所之既卷(动词,意为“往,到达”)

⑵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⑶夫人之相与(取消文案独立性)

⑷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

⑸向之所欣(音节助词,不译)

2修

⑴茂林修竹(意为“高”)

⑵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

⑶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

⑷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

3虽

⑴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

⑵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

4于

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介词”)

⑵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

⑶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

5以

⑴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

⑵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

⑶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

6一

⑴若合一契(一起)

⑵其致一也(一样)

⑶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看作一样)

⑷一觞一咏(有的,表示分指,一边……一边……)

⑸悟言一室之内(数词,一)

【第5句】: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①死生亦大矣(语意上构成判断)

②固知一生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③其致一也

(二)倒装句

【第1句】:状语后置

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⑵当其欣于所遇

⑶终期于尽

⑷不能喻之于怀

⑸亦将有感于斯文

【第2句】:定语后置

⑴仰观宇宙之大

⑵俯察品类之盛

⑶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三)省略句

【第1句】:(众人)列坐(于)其次

【第2句】:(众人)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第3句】:悟言(于)一室之内

【第4句】:放浪(于)形骸之外

【古今异义】

【第1句】: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②次要的地位。

【第2句】:斯文

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如: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第3句】:怀抱

古义:胸怀抱负。

今义:①抱在怀里;②胸前;③心里存着;④打算。

【第4句】:以为

古义:把……作为。如: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今义:认为。

【第5句】:所以

古义:①所用来。如:所以游目骋怀;②……的原因。如:所以兴怀。

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第6句】:俯仰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

【第7句】:品类

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

【涉及成语】

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

《赤壁赋》文言知识梳理

【第1句】:文言实词

1.通假字

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⑵山川相缪(通“缭”,环绕)

⑶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⑷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2.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A古义:明月停留         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B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种竞技方式

(2)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4)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今义:美貌的人

3.一词多义

(1)东 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

(2)望 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3)下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

(4)如 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如诉如泣(副词,像)

(5)白 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

(6)歌 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歌曰:“……”(歌词,名词)

倚歌而和之(歌曲的曲调或节拍,名词)

4.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状语。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2)名词用作动词。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下江陵(攻占)/顺流而东(向东进军)

(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

(4)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5)形容词用作动词。

正襟危坐(整理)/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第2句】:文言虚词

1.而

(1)连词,表转折。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连词,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3)连词,表承接。 正襟危坐而问客

(4)连词,表并列。 侣鱼虾而友麋鹿

2.之

(1)助词,的'。 月出于东山之上/哀吾生之须臾

(2)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凌万顷之茫然

(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文案独立性。 苟非吾之所有/吾与子之所共适

(4)代词,它、它们。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5)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6)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7)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去,往)

3.于

(1)介词,在。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徘徊于斗牛之间/渔樵于江渚之上/托遗响于悲风/于是饮酒乐甚

(2)介词,从。 月出于东山之上

(3)介词,被。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乎

(1)语气词,表示疑问,呢。  而又何羡乎

(2)语气词,表反问,吗。  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3)语气词,表疑问,吗。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4)介词,在。       相与枕藉乎舟中

(5)形容词词尾。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6)用在句中表停顿或舒缓语气,语气词。郁乎苍苍/知不可乎骤得

5.其

(1)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

(2)其声呜呜然(指示代词,那)

(3)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

(4)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6.然

(1)凌万顷之茫然/苏子愀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2)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3)其声呜呜然(语气词,相当于“焉”,表陈述语气,可不译)

【第3句】: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固一世之雄也/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此非曹孟德之诗乎(用“非”表否定判断)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非”表否定判断)

(二)倒装句

【第1句】:状语后置句

游于赤壁之下/渔樵于江渚之上/寄蜉蝣于天地/托遗响于悲风/月出于东山之上

【第2句】:宾语前置句

何为其然也?/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

【第3句】:定语后置句

凌万顷之茫然/客有吹洞箫者

(三)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于”表被动)

(四)疑问句

(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

(2)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

(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乎”表反问语气)

【第4句】:成语

羽化飞天 不绝如缕 正襟危坐 横槊赋诗

逝者如斯 杯盘狼藉 如泣如诉 遗世独立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归纳

【第1句】:通假字

1.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第2句】:古今异义词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6.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古义:周围;       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表示概数等

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古义:到达,达到,动词;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

【第3句】:一词多义

1.乃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

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

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

2.道

①有碑仆道(路,道路)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

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3.盖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

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

4.文

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

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

④文过饰非(掩饰)

5.然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

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

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然而,但是)

6.舍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②而操舍鞍马,仗舟楫(动词,舍弃)

③舍相如广成传舍(动词,安排住宿)

④客舍青青柳色新(名词,宿舍、旅店)

【第7句】:以

①由山上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介词,在、从)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并且)

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表顺承,就,便,或不译)

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与“故”组成固定结构,表因果,因此)

⑤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与“所”组成固定结构,表原因,……的原因)

8.其

⑴始舍于其址。(代词,它的,代华山)

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那,指代慧褒埋葬的时间)

⑶距其院东五里。(代词,那,代慧空禅院)

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代词,它,代华山洞)

⑸其文漫灭。(代词,它的,代仆碑)

⑹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代词,它上面)

⑺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代词,它的,代华山)

⑻问其深。(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

⑼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

⑽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其进”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那”,“其见”的“其”是指代第【第1句】:二分句,也译作“那”)

⑾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代词,它的,代后洞)

⑿盖其又深。(代词,指代后洞,译作“那”)

⒀则其至又加少矣。(代词,那些,代游客)

⒁既其出。(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⒂则或咎其欲出者。(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⒃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⒄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

⒅其孰能讥之乎?(副词“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

⒆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

【第4句】: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2.名词作动词

①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②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③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①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②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③往往有得。        得:动词作名词,心得,收获。

④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险远的地方。

2.形容词作动词

①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②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3.形容词的使动

①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谬:弄错,使……错。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知。昏暗:使动,使人感到模糊迷惑。

(四)副词作动词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副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第5句】: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者,……也:“者”表停顿语气,“也”表判断语气)

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者,……也)

③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者,……也)

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因果判断句,“此”是主语,“所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原因”,“也”语气助词,表判断)

⑤此余之所得也(此……也)

(二)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2.定语后置

①有穴窈然。

(三)省略句

①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省宾语)

②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省宾语)

③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省宾语)

④有碑仆(于)道(省介词)

【第5句】:文言固定句式

1.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 2.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的缘故。)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

【第1句】:通假字

(1)乃瞻衡宇(衡,通“横”,横木)

(2)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

(3)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第2句】:古今异义

【第1句】:亲戚

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庭或它的成员

【第2句】:情话

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第3句】:有事

古义:农事;今义:指有事情

【第4句】:窈窕

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第5句】:来者

古义:未来的事情;今义:来的`人

【第6句】:征夫

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士兵

【第7句】:扶老

古义:手杖;今义:扶持老人

【第8句】:风波

古义:指战乱;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

【第9句】:人事

古义:指做官;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奖惩等工作

【第10句】:去留

古义:指生死;今义:离开留下

【第11句】:寻

古义:不久;今义:寻找

【第12句】:交

古义:交互,都;今义:常用义“交友”、“交通”等

【第3句】: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第1句】:名词作状语

①园日涉以成趣名作状,每日、每天

②时矫首而遐观名作状,有时

【第2句】:名词作动词

①策扶老以流憩名作动,拄着

②乐琴书以消忧名作动,弹琴,读书

③或棹孤舟名作动,划船

④实迷途其未远名作动,误入迷途

(二)动词的活用

【第1句】:动词作名词

①生生所资动作名,生活

②审容膝之易安动作名,容膝的小屋

【第2句】:动词作状语

感吾生之行休动作状,将要

(三)形容词的活用

【第1句】:形容词作名词

①倚南窗以寄傲形作名,傲然自得的心情

②携幼入室形作名,幼儿,儿童

【第2句】:形容词作状语

心惮远役形作状语,到远处。

(四)使动用法

①审容膝之易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乐

②眄庭柯以怡颜形容词的使动,使……愉快

(五)意动用法

①悦亲戚之情话意动,以……为愉快

②乐琴书以消忧意动,以……为乐

③善万物之得时形容词意动,以……为善

【第4句】:一词多义

1.行

Xíng

①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副词,将,将要。)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六则》(动词,行走。)

③为吾子之将行也《殽之战》(动词,离开,前往。)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动词,运行。)

⑤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说》(动词,实行,执行。)

⑥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名词,行为,动作。)

⑦臣修身洁行数十年《信陵君窃符救赵》(名词,品行。)

⑧《琵琶行》(行,古诗一种体裁。)

háng

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杜甫《绝句》(量词,排,行。)

②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崛起于阡陌之中《过秦论》(泛指军队。)

③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苏武传》(名词,辈分。)

2.引

①丁壮者引弦而战《塞翁失马》(动词,开弓,拉弓。)

②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牵,拉,引。)

③引壶觞以自酌《归去来兮辞》(动词,拿来,取来。)

④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召请,召引。)

⑤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赤壁之战》(动词,避开,退却。)

⑥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动词,引用,援引。)

⑦敢竭鄙怀,恭疏短引《滕王阁序》(名词,前言,序文。)

3.乘

chéng

①聊乘化以归尽《归去来兮辞》(动词,顺着,顺随。)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动词,骑,坐,驾御。)

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过秦论》(介词,凭借,趁着。)

④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动词,交互,连接)

⑤目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动词,冒着,顶着。)

shèng

①于是为长安君约车万乘《触龙说赵太后》(量词,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

②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殽之战》(“四”的代称。)

4.策

①执策而临之《马说》(名词,竹制的马鞭。)

②策扶老以流憩《归去来兮辞》(动词,拄着。)

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同“册”,记录。)

④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名词,策略。)

⑤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名词,计策,计谋。)

5.审

①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动词,明白,知道。)

②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察今》(动词,考察,观察。)

③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狱中杂记》(动词,审问,审判。)

【第6句】:委

①曷不委心任去留《归去来兮辞》(动词,随从,顺从。)

②如土委地《庖丁解牛》(动词,散落,堆积。)

③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过秦论》(动词,托付。)

④与人期行,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动词,放弃,舍弃。)

7.怀

①怀良辰以孤往《归去来兮辞》(动词,留恋,爱惜。)

②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动词,怀念,想念。)

③新妇谓府吏,感恩区区怀《孔雀东南飞》(名词,心情。)

④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赤壁之战》(动词,心中藏着。)

⑤汝姊在吾怀《项脊轩志》(动词,胸前。)

⑥怀其璧,从径道亡《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揣着。)

【第8句】:而

①觉今是而昨非连词表并列

②门虽设而常关连词表转折

③时矫首而遐观连词表修饰

④鸟倦飞而知还连词表承接

⑤泉涓涓而始流连词表修饰

【第9句】:之

①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助词,取独

②恨晨光之熹微助词,取独

③悦亲戚之情话助词,取独

④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助词,取独

⑤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动词,到,往

⑥求之靡途代词,它

⑦公田之利助词,的

⑧会有四方之事助词,的

⑨感吾生之行休助词,取独

【第10句】:以

①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使,让

②舟遥遥以轻飏连词,表修饰,“而”

③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

④引壶觞以自酌连词,表承接来

⑤聊乘化以归尽连词,表修饰

⑥园日涉以成趣连词,表结果

⑦木欣欣以向荣连词,表修饰

⑧问征夫以前路介词,用

⑨乐琴书以消忧连词,表目的

⑩耕植不足以自给连词,用来,来

⑾诸侯以惠爱为德介词,把

⑿家叔以余贫苦介词,因为,由于

⒀策扶老以流憩连词,相当于“而”

【第5句】: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二)倒装句

【第1句】: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①将有事于西畴

②农人告余以春及

③问征夫以前路

【第2句】:宾语前置

①复驾言兮焉求(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③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④皆口腹自役(宾语前置句,代词“自”作宾语前置)

(三)被动句

①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

②遂见用于小邑(见,被)

(四)省略句

①寓形(于)宇内复几时?(省介词“于”)

②稚子候(于)门(省介词“于”)

③(余)脱然有怀,(余)求之靡途(省主语“余”)

④于是(余)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省主语“余”)

⑤(余)或命巾车,(余)或棹孤舟(省主语“余”)

(五)固定句式

载欣载奔(载……载……:一边……一边……;又……又……)

例:载饥载渴载歌载舞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大总结

【第1句】:通假字

【第1句】:北冥有鱼冥通“溟”,大海

【第2句】: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

【第3句】: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

【第4句】:而征一国者而通“耐”,能

【第5句】: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

【第6句】:倾阖城户阖通“合”,全

【第7句】:昂其直直通“值”.价钱

【第8句】:手裁举裁通“才”

【第9句】:翼日进宰翼通“翌”,第二天

L0.飨德怀恩飨通“享”,受

【第11句】:景从云合景通“影”,影子

【第2句】:虚词

【第1句】:之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的

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协调音节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助词,主谓问取消独立性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去

之二虫又何知代词,此

【第2句】: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其:是……还是,用在选择句中,

加强揣测语气

【第3句】:风斯在下矣斯:则,就

【第4句】:时则不至则:或

【第5句】:奚以之几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反问,哪里用得着……呢

【第6句】:恶乎待哉恶:何

【第7句】:属而和者属:连续、跟着

【第8句】:信有时哉信:确实

【第9句】:靡计不施靡:没有

【第10句】: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耶,表推测语气,大概……吧

【第11句】:虽连城拱璧不啻也虽:即使啻:止

【第12句】:未几、斯须既而:都表示时间短暂,“一会儿、片刻”

【第13句】:少年固强之固:坚持、一定

【第14句】: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顾:但

【第15句】:或以尺书寄托侍者或:也许

【第16句】:宁可致意耶宁可:焉能、哪能

【第17句】:脱获回耗脱:倘

【第18句】:贵客将自何所至也将:方,刚才

【第3句】:实词

(一)重点实词

【第1句】:《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

【第2句】:置杯焉则胶胶:粘,着地

【第3句】: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决:快速的样子;枪:碰、撞

【第4句】:而后乃今将图南图:图谋

【第5句】:而控于地控:投,落下

【第6句】:小知不及大知及:赶得上。

【第7句】:穷发之北穷:荒远的、偏僻

发:毛,指草木

【第8句】: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待:凭借

【第9句】:下迨蔀屋迨:至蔀:遮蔽光明之物

【第10句】:置酒交衢间衢:大路

【第11句】:栉比如鳞栉:木梳;比:并、排列

【第12句】:妍媸自别妍媸:美丑

【第13句】:恐进之亦兴阑矣阑:衰落、消失

【第14句】:迟月生公石上迟:等候

【第15句】:不知尚识余言否耶识:记着

【第16句】:居为奇货居:积,储存

【第17句】:操童子业,久不售操……业:从事……行业;售:考取

【第18句】:宰严限追比比:追征

【第19句】:成妻具资诣问诣:到……去

【第20句】:唇吻翕辟翕:合;辟:开

【第21句】:有古陵蔚起蔚:草木茂盛的样子,引申为高大

【第22句】:如被冰雪被:遭受

【第23句】:气息然然:气息微弱的样子

【第24句】:审谛之审谛:仔细

【第25句】:径造庐访成造:到

【第26句】:则虫集冠集:止,落在

【第27句】:俾人邑庠邑:县;庠:学校

【第28句】:抚军亦厚赉成赉:赏赐

【第29句】:独是成氏子以蠧贫蠧:蛀虫

【第30句】:民日贴妇卖儿贴:抵押

【第31句】:疾逸道左逸:奔跑

【第32句】:舅姑爱其子,不能御舅姑:公婆;御:管束,控制

【第33句】:唯恐道途显晦显:指看得见的“尘。间”;晦:指看不见的水府

【第34句】:吾君方幸玄珠阁幸:驾临

【第35句】:坐贻聋瞽瞽:瞎子

【第36句】:远罹构害罹:遭受

【第37句】:项掣金锁掣:拴

【第38句】:不遑辞候遑:闲暇

【第39句】:帝知其冤而宥其失宥:宽恕

【第40句】:君怃然曰怃然:失望的样子

(二)词类活用

【第1句】:最可觞客觞,名词作动词,劝人饮酒

【第2句】:吏吴两载吏,名词作动词,任县令

【第3句】:岁征民间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第4句】:笼归笼:名词作动词,用笼装

【第5句】:取儿稿葬稿:名词作状语,用草席裹着

【第6句】:民日贴妇卖儿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第7句】:成然之/劣之/益奇之然、劣、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第8句】:高其直高:形容词作动词,抬高

【第9句】:细疏其能疏:名作动,陈述

【第10句】:有客于径阳者客:名作动,作客,客居

【第4句】:特殊句式

(一)介宾结构后置

【第1句】:岁征民间。

【第2句】:焚拜如前人。

【第3句】:掭以草尖。

【第4句】:既而得其尸于井。

【第5句】:覆之以掌。

【第6句】:柱以白壁,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精。

(二)省略句

【第1句】:令以责之里正。

【第2句】:折藏之,归以示成。

【第3句】: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第4句】: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三)被动句

为婢仆所惑。

(四)宾语前置句

【第1句】:而莫之夭阏者。

【第2句】:之二虫又何知!

【第3句】:彼且奚适也?

【第4句】:其自视也。

【第5句】:彼且恶乎待哉?

【第6句】:子何苦而自辱如是?

【第7句】:是何可否之谓乎?

【第8句】:洞庭君安在哉?

(五)主谓倒置

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第五册

【第1句】:吾不忍其觳觫:觳觫,恐惧发抖的样子

【第2句】:天下之欲疾其君疾,痛恨、憎恨

【第3句】:仰不足以事父母事,赡养、奉养

【第4句】: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及,等到;罔,通“网”,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

【第5句】:将以衅钟衅:杀生取血以涂物,用于祭祀

【第6句】: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想不出是为什么。乃,这样

【第7句】:莅中国:统治中原地区。莅:临、统治

【第8句】:此惟救死而恐不赡:这样,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还恐怕来不及呢。赡:足

【第9句】:其庶几乎庶几:差不多

【第10句】: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语:告诉;

诸:之乎;有诸:有这回事吗?

【第11句】:未有以对对:回答。

【第12句】:举疾首蹙额蹙:收紧、缩着;

额:鼻梁

【第13句】:田猎:打猎。田:通“畋’,也指猎

【第14句】:而君幸于赵王幸:宠爱

【第15句】:相如持其璧睨柱:斜着眼睛看

【第16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尊重,动词

修敬:整饬礼仪表示敬意

【第17句】: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特:只,只不过

【第18句】:相如素*人:相如本来是个卑*的人

【第19句】: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我离开父母之所以来侍奉您的原因,不过是仰慕您的高尚品德罢了。

【第20句】: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之急而后私仇也:我之所以这样退让,是因为我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把个人的恩怨放在次要的位置。

【第21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示,传给……看;美人,妃嫔;左右,侍从

【第22句】:绝秦望:断绝秦国的念头

【第23句】:孰与秦王:与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

孰:谁、哪一个;孰于:何如,比……怎么样

【第24句】:刎颈之交:誓同牛死的朋友。刎颈:割头

【第25句】: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入:在国内

【第26句】:乃令张仪佯去秦佯:假装

【第27句】:平伐其功伐:夸耀

【第28句】:其行廉,故死而不容:他的品德方正不苟,所以至死也不容于世

【第29句】:然泥而不滓者也:(屈原)是出于污泥而不染,依然保持高尚品德的人。

【第30句】:博闻强志:知识广博,记诵多

【第31句】:人穷则反本:人处于困境,总会想念上天和父母,希望得到帮助

【第32句】:举类迩而见义远:举的是近事,而表达的意思很深远。

【第33句】:蝉蜕于浊秽: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的环境。蝉蜕:蝉脱壳

【第34句】:设诡辩:说假话骗人

【第35句】:相随属:一件连一件

【第36句】: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就其文字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关系到国家的治乱)。指:通“旨”

第六册

【第1句】:尽收其地,进兵北路略地:收,占领。北,向北,名词作状语。

【第2句】:秦兵旦暮渡易水:早晚间,极言迅速,名词作状语。

【第3句】: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微,无,不

渴,请。

【第4句】: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信物,凭据。亲,亲近。现在空手而去,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第5句】: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购,悬赏,用重金征求缉拿罪犯。邑:封地。前句是状语后置句,后句是定语后置句。

【第6句】:乃遂私见樊於期:乃遂:同义复用,就,于是。私:形容词作状语,偷偷地。

【第7句】:顾对不知所出耳:顾,只是、不过,表轻微转折。否定句宾语前置,即“顾不知计之所出”或“顾不知所出之计”。

【第8句】: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被。陵:通“凌”。

【第9句】:乃今得闻教:乃今:如今。如今才听到您的指教。

【第10句】:函封之:用匣子装起来。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第11句】:乃为装遣荆轲:于是准备行装派遣荆轲使秦。为装,准备行装。遣,派遣。

【第12句】:太子迟之:迟,以之为迟,嫌……迟了。

【第13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句,应“太子及知其事之宾客”。

【第14句】:土皆瞋目,发尽上指冠:送行的人们都睁大眼睛,极为愤怒,连头发都向上直竖顶着帽子了。

【第15句】:秦武阳色变振恐:秦武阳变了脸色害怕起来。振。震,害怕之意。

【第16句】: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顾,回头。前,走上前。为,表示。谢,谢罪。

【第17句】:北蛮夷之鄙人:蛮,本是占代对南方各个民族的鄙称。夷,本是古代对东部各民族的*称。蛮夷,这里泛指边远地区。鄙人,粗俗之人。

【第18句】: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荆轲于是取出地图捧着献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快翻完了,匕首露了出来。发,翻开。穷,尽。

【第19句】:因左手把秦王袖:因,趁机。把,抓。

【第20句】:剑长,操其室:操,握住。室,剑鞘。

【第21句】:尽失其度:都失去了常态。

【第22句】: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对治乱的.道理明晓,擅长讲话。皆是状语后置句。辞令,应酬交际的语言。

【第23句】:平伐其功:屈原夸耀自己的功劳。伐,矜夸,炫耀。

【第24句】: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屈原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献媚说坏话的人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的人妨害了国家。疾,痛恨,痛心。聪,指耳力好。谗,谗言。谄,谄媚,阿谀。明,贤明的人。形容词作名词。邪曲,同意复用,邪恶的人,也是形容词作名词。

【第25句】:人穷则反本:处境窘迫。反本,追求本源。

【第26句】:其志洁,其行廉:他志气高洁,行为方正。

【第27句】:靡不毕见:没有不全部表现的。或“没有一点不是表现得很透彻的”。

【第28句】:举类迩而见义远:所举的事例虽是人们常见的事物,但表现出来的意义极深远。迩,近,理解为“常见的”。

【第29句】:颜色憔悴,形容枯槁:颜色,面容气色。形容,形体容貌。

【第30句】: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日,时间名词作状语,一大天地。为……所,表被动的固定句式。

【第31句】:从容淡静:稳重、淡泊、宁静的神态。

【第32句】:辟公府:公署。汉代的大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为当时最高官员。

【第33句】:验之以事:用实际事情来检验。状语后置句。

【第34句】:公车:指汉代公家的车马,为臣民上书和征召所用。提到公车即有“上书”之意。

【第35句】:转:迁徙,指官职的调动。

【第36句】:乞骸骨:大臣请求辞职的一种委婉的说法。

【第37句】:暴戾恣睢:粗暴乖张。恣睢,任意胡为。恣,放肆。睢:恣意。

【第38句】:专犯忌讳:专做违犯法礼之事。忌讳,不应说,不应做。

【第39句】:逸乐:安闲快乐,不操劳而生活优裕。

【第40句】:富厚累世不绝:有很多财富,一代一代地传与后人而不断绝。

【第41句】:择地而蹈之:意为谨慎而守礼法。蹈,踏。

【第42句】:行不由径:走大路而不穿行小路。意为操行方正。

【第43句】:因人成事:依赖别人把事情做成功。因:依赖。

【第44句】:糟糠不厌:糟糠之食亦不能绝。厌:满足。

【第45句】:识相:会看别人眼色行事,知趣。

【第46句】:不名一钱:一个钱都没有,非常贫穷。名:占有的意思。

1694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