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人天生是对自己满意的。看看婴儿,他们那种安详、沉稳的神态,就是自我满足到了极致的表现。他们也有资格对自己满意:作为造物主最杰出的产品,对自己不满意实在是对造物主的不敬。
【第2句】:即使世间的科技再高明,创造力再惊人,物质世界改变再大,到面临死亡时,仍然无法改变无常的事实,也无法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乔布斯先生的离世,就是对大家的一个提醒,也是一个呼唤,使我们从轮印回的沉迷中觉醒。
【第3句】:什么是需要的,什么是想要的在诱惑面前保持清醒,意味着我们能用心灵的智慧觉照(佛教术语,觉是觉知,照是照见。意指向内观照己身以达到洞彻外相的境界)这个世界。
【第4句】:佛陀在《三摩地王经》中曾说:“眼耳及鼻非正量,舌身意亦非正量,倘若诸根是正量,圣道为谁为何用。”
【第5句】: 感恩是最好的习惯。一个对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心存感激的人,必定会 热爱生命、关爱他人;学会感恩,才能收获平和与快乐。一个懂得感恩的 人,最大的受益者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如果你有感恩意识,那么人生处处 会有欢乐.每每可能有成功的机遇。
【第6句】:来去一致:来也未尝来,去也未尝去,亲朋相聚、好友离散,在悟的境界里是一致不二的!
【第7句】:不见有物难得可重,但于能说佛法之人生难遭想。是故菩萨于内外财,为求佛法,悉能施舍,无有承事而不能作,无有勤苦而不能受。若闻一句未曾闻法,生大欢喜,胜得三千大干世界满中珍宝。《华严经》卷三十四,十地品
【第8句】: 兴趣是最好的督促者。一件索然无味的事很难唤醒你身体中 沉睡的勤奋,一件饶有兴趣的事则是一副治疗懒惰的良药。你可能因 为怕洗衣服让房间里到处藏着臭袜子,也可能因为热爱写微博而自觉 地守夜。即使有人督促,臭袜子能不洗还是不洗;虽然没人相逼,该 微博时照样微博。
【第9句】:以十善道为法园苑,爱乐安住,自住其中,亦劝他人令住其中。《华严经》卷三十五,十地品
【第10句】:内心善良正直的人,看人、看事往往从好的一面看,跟人打交道时,总以为别人也会像自己一样,往好里想、往好里做,因此敢于拿对方当好人,敢于信任别人,于是,他们可以非常幸运地为自己营造一个友善、信任的小环境,因为每个人都有好的一面和可信的一面,只是需要受到友好和信任的激发。
【第11句】:【佛心禅语】 有时候,宽容一个人的错误,更能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于这个 人来说也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
【第12句】:十年尘梦,云飞涛走。也曾也曾古道扬尘,长亭折柳;也曾江湖泛舟,山河踏遍;也曾檐下听雨,红袖添香。而今只想拾取萍踪,抛散浮名。在某个绿苔生长的地方,用我阑珊心事,教清风识字,与光阴说禅。
【第13句】:妙湛圆寂,体用如如,五阴本空,六尘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乱,禅性无住,离住禅寂,禅性无生,离生禅想,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量。
【第14句】:我们能不能拥有一颗慈悲的心,脸上能不能经常带有一丝笑容,口中能不能经常说一些温柔的话语,关键是每天要做心的训练,在心中建立起正知正见,要用正面、乐观的心态来培养自己的清静之心。
【第15句】: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人类和自然界的万物一样,都是由大自然衍生出来的孩子,假若我们不彼此相爱,而是相互破坏,母亲又怎会不难过?小孩子不听话,父母都会管教一番,何况我们做出的是让大地母亲寒心的事情,责罚也就在所难免了。
【第16句】:你不缺少的东西,正是你没有的东西;你没有的东西,恰恰就是你本来不缺的东西。——赵州禅师
【第17句】:日出,日落;花开,花谢;潮涨,潮落。这都是世间最平凡不过的事了,但平凡才是人生的本色,因为世间的伟大皆出于平凡之中。
【第18句】: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经历劫数,尚可穷底,得其妙宝。人有至心精进,求道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第19句】:知道如何满足是非常重要的,人们愈是贪求他们的财产,他们的痛苦就愈多,财产并不能绐人们带来愉快。——《法露缘》杂志
【第20句】: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每一个人都要相信自己,有一天你会 发现,照耀你一生中每次夜行的那束明亮的火炬,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点 燃的。
【第21句】:相遇,不会有刻意。相识,不该去矫情。相知,更忌讳相互的指点。不然,原本禅溅的机缘,便一开始了无休无止地折腾。最后不过是彼此撩人的招惹而已。为谁的过客,为谁的梦魇,走着散了。只剩下,来不及用进的逞强与废退的曾经。
【第22句】:生活的禅法,在于突破心地狭隘的界限,经历过人生的风景,穿梭于人生的艰辛与痛苦,能够看清自己的态度与方向,让人生的信念一次又一次化解性格的缺陷,成为一种心地的力量,人生冷暖都平常,什么样的态度,决定着人生什么样的过程。
【第23句】: 社会化分工日益精细,生活的节奏日益匆忙,我们自己能够 做主的事情不多,能够自己支配的时间很少,也越来越难以把握自己 的命运。谁也不能对自己的生命完全拥有,我的手里有人人的生命, 人人的生命也在我的手中。作为命运的共同体,人与人之间的彼此互 信,彼此珍惜,彼此友爱是何等重要!
【第24句】:若不能消信施之食,宁可一日百数归俗,不应破戒受人信施!《大宝积经》卷八十八,摩诃迦叶会
【第25句】:天下以美妇人譬好花,以好花譬美妇人。殊不知以人譬花,以花譬人,而能譬譬者,非花非人也。故日:“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紫柏尊者全集》
【第26句】:谁都想此生了无遗憾,谁都希望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正确,可这只能是一个美好的幻想,人不可能不做错事,不可能不走弯路。做了错事,走了弯路之后,有后悔心理是很正常的。这是一种自我反省,是自我解剖与抛弃的前奏曲,正因为有了这种“积极的后悔”心理,我们才会在以后的路上走得更好、更稳。
【第27句】:禅学是以禅为学问,在祖师的一言一语上作分析讲理论,如果习禅者是 从禅学入手,虽能说个头头是道,开悟之心却被蒙蔽。莫要再研究禅了, 但让心如虚空,时时不被六尘所转,以此用功,千百个祖师的开悟之境, 你顿时明了,还用再去苦思研究吗?
【第28句】:【剽窃】虽然是他人的观点、见解,我们如果深深认同,就是我们的;反过来,我们的主张见解,他人深深认同,也就是他的。这之间并没有谁抄袭谁。
【第29句】:(二)会理财何等为守护具足?谓善男子所有钱谷,方便所得,自手执作,如法而得,能极守护,不令王、贼、水、火劫夺、漂没令失。《杂阿含经》卷四,第91经
【第30句】:“了凡因语”不是纯粹预测的工具,而是一种观察自然、改变命运的思维方式,它不是为易经预测大师提供一种预测术,而是为普罗大众提供一种直达成功彼岸的改运方式,它正是我们在迷惘中渴盼已久的一盏勘破迷途的心灯。
【第31句】: 我喜欢阳光心态,所有的阴影在我看来都不过是光明的副产 品。既然有光明,我为什么不享受光明,非要去和黑暗胶着呢?换个 角度看人生,快乐就会多一些,我常常将痛苦想象成快乐的另一种形 态。实际上,没有痛苦,快乐便失去滋味,没有黑暗怎么能彰显光明 的珍贵呢?
【第32句】:希望是生命不竭的原因,无论在什么境况中,我们都要有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勇气,生命的动力在于我们满怀希望,不懈追求。有希望才有对未来的展望,每日满怀希望、脚踏实地的人,生活给予他的绝不可能是绝望。
【第33句】:善知识,表面看关系很生疏,心里却装着对别人的好。这种人,也就是所谓外冷心热的人,这种人自律意识强,平时不苟言笑,不喜欢吹牛拍马,跟人相处,虽不冷漠,也不热乎,但一旦别人遇到困难,却乐意出手相助,不声不响就把好事给办了。
【第34句】:十相自在意为:寿命自在、心自在、愿自在、业自在、受生自在、解自在、神力自在、资具自在、法自在、智自在。令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上、下与年、月、日、时所组合的时空宇宙世界一切自在。令具信者免除一切灾难,使所在之处吉祥圆满、眷属与睦、身心安康、去处通达、所求如愿。
【第35句】:道德的升华,关键在于“忍”。假如每个人都有一分忍辱精神,就不会凡事斤斤计较。
【第36句】:譬如净日轮,普照十方国,如来神通力,法界悉周遍。《华严经》卷四,世主妙严品
【第37句】:【古风基地】煮一壶高山流水,倾一曲前尘绝唱;品一道云水禅心,悟一幕花开花落。
【第38句】:慈悲的心就是世界上最宽大的心,它没有仇恨,没有暴力,没有斤斤计较,没有妒忌和羡慕……它可以让我们处处受到人们的尊敬,让我们的人生不再充满痛苦。
【第39句】:要把握做好事的因缘,一旦因缘消逝,想做就来不及了!有些人虽然想做好事,却想等到有钱或有机会才去做,应知人生无常啊!只要有因缘,哪怕是一点一滴的力量,也要赶快去做。力量、因缘会合起来,就能成就无量功德。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少事,莫轻小善而不为,更莫贪积财物而不舍。
【第40句】:法常禅师可谓是个淡泊功名利禄,清净悟道的僧人。他任远自然,甘守寂寞,甚至不愿让人知道他的住处,以免尘世干扰。显示了一种超然于俗世的清高。作为现代人,当然不可能像他那样避世隐居,远离社会,消极人生。但在物欲的横流中,能够安定自心,洁身自好,也是弥足珍贵的呀!
【第41句】:【天天禅语】虽然我们已经获得了暇满人身,但在漫长的生命旅途中,如果得不到善知识的引导、敦促与摄持,那么受往昔世强大的业力与不良习气的影响,我们只能不由自主地流转在轮回的苦海之中,并受苦受难与无法自拔。所以依止与亲近具德的善知识是多么的重要。
【第42句】: 人生处世,要及时反省,以人为镜,不自负、不自满、不武断、不固 执,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反省自己的不足,自觉地加以克服,注意倾听 别人的意见,乐于接受他人的帮助。这是一个人能够成才、成功的重要 条件。
【第43句】:我们为什么要聆听寂静?在寂静的无声之声当中,就是要找回自己、看到自己。禅修的目的,就是让你了解自己。所以,请静静地聆听,慢慢地接近自己,很贴切地跟自己在一起,透过这种修寂静的方式,听无声之声,你将会见到真实的自己。
【第44句】:谦和礼让,施恩布义,这是一种美德。只有修成这种美德,才能取得人生中的大的成功。
【第45句】:问:“信佛之人,未知可以深信命卜相士所判断之命运否?”答:“命由心造,相命之士岂能支配我心?沙弥救蚁延命之事,是其前鉴也。”——李炳南居士
【第46句】:在生活工作中,我们很多人都非常努力,但是结果却不尽人意,其原因 之一,就是不会换位思考。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往往能够带来新鲜的感 觉,带来另一种分析结果,甚至改变自己的思维和判断,让工作、生活变得 简洁充实,充满活力。
【第47句】:过分地纵欲,一味追逐享受,容易迷失了本性,况且欲海难填,以有限 的精力去追求无尽的欲望,好比夸父逐日,到最后只有死于非命。纵欲的快 乐是不实在的,跟随而来的是身心的交瘁、人格的堕落,所以说“乐极”必 “生悲”,“纵欲的人生”是不好的。
【第48句】:学佛要注重道与理,关心人及事。能以众人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在日常人事中自我磨练,以毅力、勇气突破障碍,才是真正学佛的精神。
【第49句】:生活在此处,莫要向别处求佛求悟。尘世人心喧扰,只因在众生心中有 一个对静寂、悠闲的渴望。静处不存,二元对立打破,闹处亦无踪迹, 此时所作所为皆是如实应缘。妙悟之人运水搬柴,绝无凡心亦无圣心, 只是运水搬柴。
【第50句】: 《格言宝藏论》上说:“智者学时即困苦,贪乐安住不成名,贪图微小 逸乐者,彼将不会得大乐。”世人应把贪恋荣华富贵的心用来贪恋于道, 不放逸、不懈怠,六根不贪著六尘,一心办道。所谓“粗茶淡饭,处处 好”。不沉湎于放逸,不贪恋感官的享受,具有热忱而且常沉思真理的人, 可获得大安乐。
【第51句】: 小学最大的责任不是传授知识,而是教学生如何做人。小学 生学会了做人自然就有了学习的渴望和自觉性,向懂得如何做人的小 学生传授知识事半功倍。这样的小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不再是书 袋,而是有精神有灵魂的人。这样的小学生被知识武装起来之后,才 会真正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第52句】:自性自度,苦海需要你自己趟过,才能成佛,如果你还在等着别人来度你,那就永远也得不到解脱。一个人只有自己来承担自己,才能真正走上解脱之路。没有别的路了,你剩下的只有向你自己求救,打开自己的心门,点燃那盏心灯,让自己成为自己的避难所。
【第53句】: 美国早期政界名人路易斯·乔治,以治理政务精明周密而声名远扬, 但是他对于自己的学问还是常感怀疑。每当他做好了财政预算送交议会审 核之前,几乎每天都和几位财政专家聚首商议,即使一些极细微的地方也 不肯放松求教的机会。他的成功秘诀可以一言以蔽之:“多多求教于人”。
【第54句】:胸中有分晓,语言存温厚,是做人有温之“当”。有了这个“当”,就会对人,温温以惠;待人,温和善良;处事,温和厚道;做人,恭敬礼貌。一言而蔽之,就会以一颗温暖之心看人,温暖之态待人。
【第55句】:【佛学智慧经典文案】《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介绍了多方面的“善知识”:在做人态度方面,有四种善知识:“一者外如怨家,内有厚意;二者于人前直谏,于外说人善;三者病瘦县官为其征松忧解之;四者见人贪贱不弃捐,当念求方便欲富之。”
【第56句】:父爱就像佛的禅,无法言说,没人能说清,只能用心去领悟,用爱去感知,用责任去深深体会。父爱更像茶一样甘甜、醇香,但只有慢慢品方能体味。
【第57句】: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感恩,我们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才能充满喜悦、充满幸福、充满团结与和睦。
【第58句】:【天天禅语】有慈悲心,就是佛心;有爱心、毅力,投入为人群付出,是菩萨心也是菩萨行。
【第59句】:人们大多数只对有安全度的人发脾气。因为在那个安全度之内,你潜意识知道对方不会离开你。所以,胡闹也是一种依赖。当你总在某一个人面前随意发脾气时,你不妨考虑他或她可能是你一生要托付的人!当然,这个决定会长久些,最初你都不会去留意,他或她是在你阅人无数、身心俱疲之后你才会去想结婚的人。
【第60句】:释迦不出世,达摩不西来。佛法遍天下,谈玄口不开。——《舒州法华山举和尚语要》
【第61句】: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小善而成大德。世间万物自有其价值所在,没有大小,轻重之分。
【第62句】:净佛世界者,有二种净:一者菩萨自净其身,二者净众生心令行清净道。以彼我因缘清净故,随所愿得清净世界。(古印度)《大智度论》卷五十
【第63句】:生活就是修行,修行就是修心,修养一颗平常心。当你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不如意时,就不会去较真,不会有不满,就如慧海禅师所说,「吃饭时不百般索取,睡觉时也不千般计较」,就能活得安心,活得快乐。
【第64句】:人生就像一面镜子,给欲望之心投影于黑暗,给清宁之心照彻于光明。世间的因缘际遇深不可测,我们不知从前生哪个喧闹的城,迁徙到今世这个陌生之都。向佛之路是平坦宽阔的,不是赶赴红尘,洪水里来,烈火中去,非要将你伤得血肉模糊,才算是走过劫数。
【第65句】:与众同忧乐、同好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孰不归焉。(宋)湛堂禅师(《禅林宝训》)
【第66句】:话语要谨慎委婉。面对知音,不必说得太明显就懂;不是知音,说得再露骨也没用。
【第67句】:拥有时爱惜,失去时便洒脱放手。对心爱之物不执著,即使心有不舍,也绝不为此生怒生恨。明云禅师的修养可谓非常深厚。
【第68句】:若夫瑜伽、唯识,乃极数之书也;《华严》、《楞严》,穷理之经也。数、理俱精,如不透禅宗,乃叶公画龙耳,岂能兴云作电哉?(明)真可《紫柏尊者全集》卷五,《法派宗派说》
【第69句】:心为境界,以心系心,渐入寂定,以心住心,正住三昧。心寂定故,便能专一,心专一故,次第无间。得定心故,心常寂静,心寂静故,心生喜乐,便除欲爱诸恶不善,有觉有观,定生喜乐,成就初禅。《大乘宝云经》卷二
【第70句】:有些人虽然生活贫困,却富有爱心、充满人情味,所以感觉触目所及都是亲切可爱的脸孔,所听到的也是充满人情味的声音,生活得非常快乐充实,这就是“贫中之富”的人。
【第71句】:我们经常在富贵的诱惑中迷失自我,忘记了生活的本意,结果得到的财富越多,失去的幸福也越多。快节奏的生活、工作的压力容易使人的心境失衡,如果患得患失,不能以宁静的心灵面对无穷无尽的诱惑,我们就会感到心力交瘁或迷惘躁动,我们的内心也会被外物所遮蔽。
【第72句】: 对旅行者而言,携带的物品要轻便实用,如不加选择,迟早 不堪重负;沿途遇到再好的东西都不要过分留恋,一则大多不属于 你,二则因为时间有限。作为旅行者,有两样东西必备,一是健康的 体魄,一是发现的眼睛。人生也一样,除了上述两样东西,你的行囊 只要准备三样东西就行:时间、常识和爱。
【第73句】:孔子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实则一室之中,妇稚臧获,其长处皆有己所不及者,无在不可取为师资也。(当代)夏莲居《自警录》
【第74句】:依禅宗法门,因缘相契便可于当下成佛,而非必须经历久远长劫的修行。 禅门祖师千说万说,都是关于众生的这颗心如何与佛心相契,能够相契 一分钟,就做得一分钟的佛,一天、一年、一生,始终不被万境所转, 于当下的实相中生活、工作,虽在红尘也能身心自在,并从本然之心生 发出佛的智慧与慈悲。
【第75句】: 起得过早的人往往摸黑,起得很迟的人看不到日出,晨曦总 是属于那些适时起床的人。因此,先觉者总是先死,后觉者也一定失 去先机,只有那些适时觉悟的人才占尽便宜。
【第76句】: 世上的事,无论难易大小,只要愿意做、用心做,都可能实现。成 功,甚至很大的成功,都是在心用到处唾手可得。
【第77句】:忠之一字,义贯万行。仁若存心以忠,必能孝亲、敬兄、睦族、信友、矜故恤寡,仁民爱物,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矣。《印光法师文钞续编·杨椒山言行录序》
【第78句】: 走得太快,身边的许多风景都被错过。或许被错过的风景都 与你无关,但有些风景可以提升你生命的质量。偶尔缓一缓脚步,或 者干脆停下来,环顾一下四周,你可能忽然发现,眼前的某处风景正 是你疾步追寻的梦。其实,很多时候,梦不在你追逐的前方,而就存 在于你的周围。
【第79句】:许多人在陷入热恋之时总是觉得自己什么都能付出,一旦爱情归于平淡,找不回当初的热情,就又开始四处辗转,寻找真爱,在数度碰壁之后便开始抱怨,消极地认为世间并不存在真爱。
【第80句】:菩萨随其直心,则能发行;随其发行,则得深心;随其深心,则意调伏;随其调伏,则如说行;随如说行,则能回向;随其回向,则有方便;随其方便,则成就众生;随成就众生,则佛土净。《维摩经》卷上,佛国品
【第81句】:人本来是有很多潜能的,但是我们往往会对自己或对别人找借口:“管 他呢,我们已尽力而为了。”事实上,尽力而为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在现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所以,我们应该常常问自己:我今天是尽力而为的 猎狗,还是全力以赴的兔子呢?
【第82句】:其学第一禅,精勤甚难致。其余三禅者,方便遂易至。譬如学射法,初始甚难中,已能中大准,闭目破一毛。《修行地道经》卷五
【第83句】:【天天禅语】修而不悟,轮回就在那里,或生或死,与你痛苦伴随,不解不脱。
【第84句】:真如名为无异、无变、无生、无诤,自性真实,以无诤故,说名真如。如实知见诸法不生,诸法虽生,真如不动,真如虽生诸法,而真如不生,是名法身。《大般若经》卷五六九,法性品
【第85句】:——《大乘流转诸有经》 生命在哪里?举个例子,被斩成两段之蚯蚓,头尾各置于一处,切断后 之头在动,尾也在动,那么生命究竟在头部,还是在尾端?其实,蚯蚓之所 以还可以动,是因为还有一丝气息。当有限的能量耗尽之时,头不会动,尾 巴也不会动了。因此,生命不在头部,也不在尾端。
【第86句】:火不待日而热,风不待月而凉。鹤胫自长,凫胫自短。松直棘曲,鹊白乌玄,头头露现,若委悉得,随处作主,遇缘即宗。竿木随身,逢场作戏。——《圆悟佛果禅师文案》
【第87句】:随缘做事,随缘放下,不留恋。就是在大限到来的时候也能够随顺因缘而去,不留恋这个世间、不留恋任何东西,那才会没有遗憾地结束此生。
【第88句】:佛言:人怀爱欲不见道,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汝等沙门,当舍爱欲,爱欲垢尽,道可见矣。《四十二章经》
【第89句】:生活的心平气与,是一种达观的心态,去面对那些生活的种种烦恼,去包容去化解,而不是针尖对麦芒的对立,能左右了自己的心态,也就改善了自己的生活氛围。生活的禅法也就在于创建一种生活态度,觉醒生命的意识,突破迷惘,让生命活力而自在。
【第90句】: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自己也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91句】:跑得快不如长个好脑袋。人和人最大的差别是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那些成功人士不是天生的聪明,而是会不断运用一些新方法帮助自己快速成长。创新才能闯出一条生路。
【第92句】:压力即希望,烦恼即菩提!压力最大时是事物得以实现的最佳期,也是不二法门!
【第93句】:在真理上,一切法平等无有分别,离一切相。只有把真理上的种种虚妄分别去掉,才能真正无挂无碍。以烦恼为特征的生活境界就是世间法,以觉悟为特征的生活境界就是出世间法。
【第94句】:老僧行脚时,除却二时粥饭是杂用心处,除外更别无用心处。若不如是,大远在。(唐)赵州从谂禅师《传灯录》卷十
【第95句】:倘使生活中缺少了安详,而怀着挫折、无奈、怀疑、恐惧、忧虑的心态去过活人生,那生活对生命来说,毫无疑问就是一种惩罚了。——耕云先生
【第96句】: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源,意识产生物质;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源,物质产生意识。大乘佛教的观点既不是唯心主义也不是唯物主义,而是超越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中观般若的大空性中,心与物是一体的;大法界的智慧中,主观与客观是一体的;究竟了义的境界中,能取与所取是一体的。
【第97句】: 资产永远是一个变量,大商人永远不做资产的奴隶。资产只有 源源不断地流动,变成财富再生产的一个个上市公司,最终融入经济 发展的洪流,惠及国家和人民,才是活的、有意义的资产,才能造就 大商人。
【第98句】: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非净非秽,不在方不离方,非有为非无为,无示无说,……一切言语道断……,非取非舍,非有相非无相,同真际,等法性,……非见非闻,非觉非知。……不可以一切言说分别显示。《维摩经》卷下
【第99句】: 一日,某地一学生家长说:现在有极少数老师为了挣自己学生 的补课费,上课该讲授的内容不讲,故意留到补课的时候才讲。为了孩 子的前程,尽管非常不情愿,部分家长还是不得不出这个补课费。行者 日:若真有此事,岂不误了无钱交补课费人家的子弟,于心何忍?
上一篇:座右铭的文案,让人一看就喜欢!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