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2023年傅雷家书的读书心得1000字

故事会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傅雷家书的读书心得1000字篇一

——傅雷的教子之道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才不至于受伤……慢慢地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去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这段话中就能够看到傅雷的教育智慧,他说他的文字是严肃的,但我能看到一种深沉的父爱,一个慈爱的眼神,也为他的文学修养而震惊——他对艺术有自己深刻的见解,能从艺术中悟出大智慧,只能让心存敬佩地我仰视这座山岳。下面我来分析一下傅雷的教子之道。

文学使他能拥有大智慧,能够理解儿子,从小一直讲给儿子道德伦理。从书中可看出他的儿子叛逆过,但他并没有用强硬的态度来教育,他反而来审视自己,向儿子认错。从他之后的来信能看到他的儿子变化很大,这无疑又给儿子上了一课,并能让他永远记住去要自省。在出国留学时,他又向儿子讲了许多,好像让儿子有些厌烦,她母亲就在信中说:他又是样样想的周到,有许多宝贵的意见,他得告诉你,指导你,提醒你,孩子,千万别把爸爸的话当耳边风,一定要牢牢记住,而且要经过一番思索,我们的信要收起来,一个人孤寂的时候,可以不时的翻翻。这样的劝告是忠肯的,易于人接受。书信的教育形式也更能引发人的思考,真可谓用心良苦。

傅雷经常与儿子讨论艺术,引导他走向真理。他们从西方的交响乐、油画谈到中国的古代诗词、戏剧、国画......他也不时与儿子谈一些生活琐事,渗透了许多自己的看法,让儿子在音乐之路上少了许多障碍。例如他叫儿子多多读一些诗词,并在这些文人当中汲取力量。寄给他《人间词话》,叫他开发灵性,告诉他学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痛才能成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观天的危险。这让他们之间成为亦师亦友的关系,十分融洽,让儿子更好接受。

傅雷注重生活的细节,滔滔不绝的讲给儿子。因为他曾出过国,所以他知道儿子出国的那种孤寂。他总能在儿子最痛苦的时候告诉他前进的方向,这是多么难得——就像傅雷的妻子说的,“你在中国可说是史无前例的天之骄子。一个人的机会,享受,是以千千万万人的代价换来的,那是多么宝贵。你得抓住时间,提高警惕,非苦修苦练,不足以报效国家,对得住同胞。”傅雷给儿子讲在外国不要把刀叉放在桌下。对长辈不能手插兜,要直立。比赛时把胜负置之度外,专心享受,用心体会艺术的美。可见傅雷的修为之高,处世之妙,傅聪也继承了这些,才在音乐之路上有了成就。

总之,傅雷是智慧的,他用自己的爱去教育自己的儿子傅聪,成就他在世界钢琴界的地位。他用自己的一生的经验教傅聪做人,也值得我们去学习。

傅雷家书的读书心得1000字篇二

【傅雷的教子之道】

《傅雷家书》是我国著名的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之书。这部家书中有宏观上一个父亲对孩子人生成长经历上的指导,亦有不劳其累,不厌其烦的细微关怀,很多封信中都十分直接地表露父母对远在国外的孩子的思念,也有傅雷夫妇作为过来人对对这两个孩子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培养。

人际交往之谈

傅雷让儿子在朋友生病时一定要写一封信过去,不一定要长,但总要有些精神上的慰藉。同时傅雷也说:“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这表现傅雷在交友方面,最看重的就是不马虎,这在我看来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重情义。人生在世,有幸福的家庭很重要,但拥有几个挚友何尝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挚友,是需要以关怀和帮助来打磨情感的基石的,所以傅雷教导儿子,在对待朋友这件事上,绝不能马虎。

还有就是人际交往方面的礼仪,傅雷也极为重视,因为在国外,一个人的礼仪不仅仅代表他个人,而是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面貌。傅雷在信中也曾谈及,傅聪习惯手插兜,他认为这是对人的一种不尊重,对待长辈及客气的人手垂直,人立正。我认为这种规矩变成了习惯,对人一辈子都有好处,给别人留下的印象也会很好。傅雷培养傅聪,不仅仅是在学识及音乐上给予其环境与教导,更是在为人处世及交往礼仪方面煞费苦心,想必一个人有良好教育的体现,不仅仅是在学识方面,更是这个人的品德优良才会叫人刮目相看。

音乐感知之谈

不得不说,傅雷与傅聪在信中最多谈及的就是傅聪的音乐方面的发展了,傅雷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环境感知艺术,把傅聪送到国外学习,信中傅聪也告诉父母很多关于自己对音乐的感知程度以及自己演出和比赛的情况。傅雷的教子之道中,是很重视对儿子艺术方面的培养与发展的,因为人生因为艺术也可以得到境界上的升华,这也是傅雷教子的最终目的,做一个无愧于国家社会的人,这也是人生意义之所在。当然,傅聪也无愧于父亲地成为了一个国际知名的音乐家,不得不佩服傅雷教子之道的高明。

感情处理之谈

傅聪在国外也曾因自己的感情而困扰烦恼,这时傅雷在信中俨然成为了一位知心朋友,将他自己与傅聪母亲的感情发展与儿子分享,告诉了他如何去选择,而在什么时候又不应沾染。《傅雷家书》中表现的教子之道,是多方面的,而情感上的处理,也是十分突出的一个主题,因为青春期的少年,难免会误入歧途,这时,傅雷的教导也是一种指引,教会儿子明辨是非,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终身伴侣”。

爱国情感之谈

这一封封家书之中,始终不离的是傅雷对祖国的热爱,也有教育傅聪要做无愧于祖国与人民的人,一个个文字之下是一颗那样火热的心哪!一个人要知恩图报,爱国情感是首要的,这是一个大家,只有这个家之中充满了爱,它才会永远幸福。

综述

我认为傅雷在教子方面确实很有方法,尤其是他以身作则和对孩子表现的爱之深切,当然,对于傅雷的教子之道我也只是挖掘到表层,还是没有对更高层有很透彻的理解。故此没有写出。傅雷真的是一个很伟大的父亲,那些给儿子的感动、严厉与期望,在信中无处不有,若想更加深入地探寻和了解傅雷,那么一定要认真拜读《傅雷家书》啊!

傅雷家书的读书心得1000字篇三

【家书中的真情】

翻开泛黄的纸页,浓浓墨香中,是家里流露出的真挚父爱。读罢全书,傅雷对孩子的谆谆教诲和他真诚直率的人格魅力,无不令人钦佩和感动。

《傅雷家书》就是这样一部苦心孤诣的教子篇,贯穿全部家书的情谊,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严肃、一丝不苟的对待一切,做一个德才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作为父亲,傅雷教子极严,可他又具有令人感动的真诚和朴实。在送走将去波兰的傅聪后,离别之悲不由的唤起傅雷对往事的回忆。在家书中,他深刻的反省自己,后悔自己当初不近人情的教育“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父亲能够对儿子真诚的道歉,一切的爱,都在父亲的忏悔中彰显出来。

傅雷教子,始终保持着以德为先,做人为本的原则“做人第一,其次才是艺术。”很少有人教育艺术学生如此多的道德,傅雷在育人方面可谓呕心沥血。他告诉傅聪,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只有心灵无比纯洁才会将艺术表现的动人,这与傅雷的直率和坦诚是分不开的。父亲从小給予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没有白费,即使远在波兰,傅聪仍然热爱着祖国,坚持父亲給预的信条,始终没有背弃他的祖国。

当然,对于傅聪的努力换来的成绩,傅雷也是由衷的为他骄傲和自豪,在高兴之余也为傅聪的坚强,不为胜利冲昏头脑而安慰。“多少过分的谀辞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傅雷就是儿子的良师益友,辛勤教育又不忘衷心赞美,衷心赞美不忘谆谆告诫,深沉无言的父爱,皆凝聚其中。

一封封家书,将相隔万里的两人的心连在了一起,一边是孩子勤奋的练习,另一边的父亲却殷切地注视着他的每一次心脏的律动,设身处地的预想他在前行道路上会遇到的各种情景,并替他做出预案,为他寄去各种书籍作为养料,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傅雷高深的艺术造诣,也看到了一颗崇高的父亲的心。傅聪也从书信中吸收了丰富的精神养料,好像父母仍然在他身边,时时给他指导、鼓励和鞭策。家书给予傅聪成长的力量,让他去战胜各种困难和魔障,找准自己人生的方向。

傅雷就是这样将自己的爱与期望诉诸笔端,寄给远在异乡的儿子,从不间断。在一封封家书中,我读出了傅雷的真意:“我还不甘落后,还想事事、处处追上你们,了解你们,同时也想竭力把我们的经验和理智献给你们,做你们一支忠实的手杖。如果有一天你们感到这根手杖是个累赘的时候,我会销声匿迹,决不来绊你们的脚。”肺腑之言,舐犊之情,不经意间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掀开扉页那张照片,傅雷专注的给孩子写信的情景更平添一份感动,那份执着真挚的爱在心中挥之不去。

《傅雷家书》读完了,而天下父母爱子之心是永远不变的。所以,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每一分钟,用心感受父母的爱吧,这也是做为子女的最好报答。

傅雷家书的读书心得1000字篇四

【傅雷魂】

1966年9月3日,作为一名在文学译介工作中卓有成就的翻译家、在教育子女别有一套世人堪称模范的傅雷,应遭受“__”的迫害,自缢身亡。“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傅雷无疑属于前者。他给我们留下的有由他与其妻子与孩子的往来书信汇编成册的《傅雷家书》,即是一份沉甸甸的精神财富。

在《傅雷家书》中,不仅仅只处处体现着父爱,还有对孩子在音乐、文学等方面的苦心孤诣,不仅仅告诉孩子应如何待人接物,更有谈及国家、民族的感情与认识;不仅仅与儿子交流学术理论,更有对儿子提出学习的指引与纠正。在全书中,由父子感情与艺术教育相互交织而成的文字中,无不时常流露出傅雷对人生的思考、对艺术的感悟、对文学的认识。它们相互融合,组成了一座属于傅雷的精神丰碑!

本书中有不舍的牵挂。

“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与热爱呢!”——这是父亲对于过去关于给予孩子爱的反思,在这些真情至露骨的言语,似乎与平日刚硬与易怒的严父形象形成了鲜明、巨大的反差——但,这不正是作为父亲所拥有的宽广磊落的胸怀吗?傅雷,你是一位慈祥的父亲!

这本书中有深刻的理论。

书信中有包含父亲对儿子工作与生活的教导。在与儿子对于书信往来中,父亲以引用看似枯燥的理论对儿子进行说教,并加以用平时的生活经历来融化成一道道言辞恳切的教诲。“人没有苦闷没有矛盾,就不会有进步。”“人总得常常强迫自己不强迫就解决不了问题。”——在这些看似简单的文字中,流露的是一位文人对于人生的思考与认识,也成为作为学生的我们的成长指引。

本书中有值得铭记的处事原则。

在书信中,傅雷常常对孩子为人处事的方式中所存在的错误进行指出引导。一方面,父亲希望儿子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如:“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上,叮叮当当的。”父亲的礼仪要旨,不仅仅反映了他对于礼仪的重视,更有长相他为人的素质态度,另一方面,父亲希望儿子做到不仅仅反映了他对于礼仪的重视,更有展现他为人的素质态度。另一方面,父亲希望儿子做到慎言慎行,即注重说话的场所,做到出言谨慎有礼,身体力行,合二为一。傅雷,您是一位聪智的交往家!

《傅雷家书》,充满着人性的思考,它平凡而又真诚,包含着疼爱又不乏理性。我们都有父母,我们更体会着、感受着父母的叮咛与教诲,但我们却不懂得珍惜与执行,更不会以此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这是因为我们丧失了被他人细心呵护着的感动,只把其作为一种若有若无的教条——也正是在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才懂得要用耳聆听、更要用心铭记。

在人生这一条长大成材的路上,我们始终背负的不再是责备或教条的遵守,而是激励我们前行的父母之爱。《傅雷家书》,为我们的道路明了一盏灯。

10023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