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谚语俗语文案最近朋友圈很火的20段话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癞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气】 释义:讥讽人说大话吹牛皮,狂妄不自量。“哈欠”又作“呵欠”。 例句:“癞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气啊!这不是大手大脚是什么?”朱师傅严肃地说,“那垫铁,每块像饭盒子那么大,从别处动动脑子,也保准能凑齐。”

【第2句】:【心肠是铁做的】(惯)形容人心硬,不为感情所动。

【第3句】:【千般易学,一窍难通】(谚)指各种各样的本事都容易学,但要达到精熟的程度却很难。

【第4句】:【一年二年,与佛齐肩;三年四年,佛在一边】(谚)敬佛的人,开始对佛尊敬,一两年后把佛看得和自己并肩高,三四年后就把佛抛到一边了。指人的立志很难持久,时间越长越懈怠。

【第5句】:【锅里没米,碗里难有饭】 释义:比喻集体贫穷,个人也难以富裕。 例句:秀真,你真糊涂!我给你说了多少遍了:锅里没米,碗里难有饭;集体生产搞不好,光凭那仨核桃俩枣救不了急。

【第6句】:【世事有常有变,英雄能屈能伸】(谚)指世事有经久不变的规律,也有升沉起伏的变化;英雄豪杰做事,贵在随时应变,失意时能承受屈辱,得志时能施展才干。

【第7句】:【散烟雾】见“放烟幕”。

【第8句】:【夹肢窝生疮——阴毒】(歇)夹肢窝:也作“胳肢窝”,腋窝。本指阴处长毒疮,转指阴险毒辣。

【第9句】:【心跳在口里】(惯)心都快蹦出来了。形容心里非常紧张或害怕。 也作心蹦到嗓子口。 心提到嗓子眼了。 心跳到嗓子眼儿上。

【第10句】:【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牢】(谚)闭住嘴巴,管住舌头,不随便讲话,自然就保得安全,不会惹是生非。 指慎言可以免祸。

【第11句】:【推出午门斩首】在戏剧舞台上,朝廷断案或朝议时有大臣触犯龙颜,常听到皇上“推出午门斩首”的台词。那么,真的是在午门前处决人犯吗? “午门”是明清两代皇宫——紫禁城的正门,是很庄严神圣的地方,许多重要的礼仪都在这是举行。 明清两代处斩过不少将军、大臣、亲王等人,而历史记载,明代是“被斩于市曹”。清代晚期“辛酉政变”处斩辅政八大臣中的肃顺等人,“戊戌变法”处斩谭嗣同等六君子,是在北京外城菜市口执行的。在当时封建的观念下,杀人被认为是凶事,在一般情况下,皇帝是不会让这种不吉利的杀人之地靠近自己的宫室的。所以,自古以来,处斩人的地方不仅不在皇宫大内的门口,而且一般都要在都城之外。所以,“推出午门斩首”的说法是错误的。 那这戏词就一点根据也没有吗? 不过,在明代,如果官员因奏事或进谏触犯了皇帝,往往会被拿出午门外施以“廷杖”,廷杖就是当廷杖责。廷杖之下,被打致死是常有的事。据明史记载:“正德十四年,以谏止南巡,廷杖舒芬、黄巩等百四十六人,死者十一人;嘉靖三年,群臣争大礼,廷杖丰熙等百三十四人,死者十六人。”总之在明朝一代先后在南京及北京的午门外,廷杖大臣达五百多人次,死者众多。 这大概就是“推出午门斩首”说法的流言吧。戏剧有艺术夸张的成分,看戏需要分析,分清虚构或真实。

【第12句】:【小鸡下大蛋】(惯)比喻小人物干出大事情。

【第13句】:【黄柏木作磬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歇)黄柏:即黄檗,落叶乔木,木材坚硬,味苦。磬:佛教打击乐器,似钵,多用铜制。体面:本指好看,转指光彩。苦:本指味苦,转指痛苦、困难。指表面看起来似乎很体面,实际上却有许多难处。

【第14句】:【旦角】“旦角”指戏剧里女性角色,有正旦(青衣)、老旦、花旦、武旦等区别。在京剧界有著名的“四大名旦”梅、尚、程、荀。那么旦角是怎么来的呢? 西汉桓宽的《盐铁论》里,就提到“今民间……奇虫胡妲戏娼舞像。” 方以智在《通雅》中释为:“胡妲,即汉饰女伎,今之装旦也。”可见在汉代,已出现了旦角演员,尽管当时还没有完整形态的戏剧。 胡妲,在“妲”之前冠一“胡”字,为我们点明了它的渊源所自。原来我国历史上,习惯把来自西域的各种事物冠以“胡”字。比如胡笳、胡琴、胡桃、胡床等,举不胜举。 胡妲的“妲”字,任半塘先生作了正确的诠释,他在《唐戏弄》里指出:“可能乃用一汉字足以表示女性者,以录胡语之音。”(可能是用一个足以表示女性的汉字,来记录胡语之音),由于是音译,就不必拘于某字。所以唐人敦煌写本又作“黑旦”,宋人《乐府混成集》又写作“笪”和“旦”。 至于“旦”(或“黑旦”、“笪”)在胡语中的本义,《燕乐考源》作了解释:“又有五旦之名,旦作七调。以华言译之,‘旦’者则谓韵也。其声亦应黄钟、太蔟、林钟、南吕、姑洗。”可见五旦就是五音,与宫、商、角、徵、羽相当,本是西域兄弟民族的音乐术语。汉以后,随着西域艺术的内传,“胡妲”被作为表演歌舞的女性的代称。“胡妲主歌而胡旋主舞”。《唐书礼乐志》说:“胡旋舞者,立毯上旋转如风。”主歌主舞应和现在的歌伴舞差不多。而伴随着戏曲的兴起,旦则演变为唱工很重的女角的代称。如宋代时有“装旦”。 元朝是我国戏曲大发展时期,杂剧中已出现了正旦、小旦、搽旦等各类旦角角色,为现在齐全的旦角名称打下了基础。

【第15句】:【缝衣店里的营业员——左也衣,右也衣】(歇)衣:谐“依”。指一味依从。

【第16句】:【兵贵神速】(谚)神速:人们料想不到的快速。指行军用兵,贵在行动极其迅速。

【第17句】:【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谚)南方人不会梦到产于北方的没经见过的骆驼,北方人不会梦到产于南方的没经见过的大象。指梦幻只会反射熟悉的物相。

【第18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释义:只要认真对待世间的一切事,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例句:张大伯拍拍小赵的肩膀说:“好孩子,这就对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嘛,这不,你到底是成功了,真替你高兴。”

【第19句】:【地误误一季,人误误一辈】见“耽误了庄稼是一季,误了孩子是一代”。

【第20句】:【凤凰落架不如鸡】(谚)指凤凰如果倒了架子,还比不上鸡。比喻失去优越地位的上流人物,境况还比不上普通人。

【第21句】:【同是天涯沦落人】 释义:都是沉沦流落天涯的人。比喻处境相同。 例句:她想用自己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去影响那个“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大姐夫,要他振作精神,鼓起勇气,朝前看,重建新生活。

【第22句】:【上赶着不是买卖】(谚)买卖:商场中的交易。紧追着买主硬要把货卖给人家,这不是做生意。指做事要等待恰当的时机,不能强求。

【第23句】:【兔子多咱也驾不了辕】 释义:多咱:什么时候。辕:伸出车前驾牲口的两根直木。兔子永远也不能驾辕拉车。比喻能力差或本质不好的人担不得重任。 例句:我说,不行,改不了的,你们要不信,走着瞧吧,老言古语没错提:“兔子多咱也驾不了辕。”

【第24句】:【熬粥要有米,说话要讲理】(谚)就像锅里不下米就熬不出粥一样,说话不在理就不能使人信服。

【第25句】:【地肥茄子嫩】(谚)土地肥沃,长出的茄子就鲜嫩肥大。比喻基础好,就容易出好的成果。

【第26句】:【武大郎玩鸭子——啥人玩啥鸟】(歇)本指个子矮小的武大郎只配玩腿短的鸭子,转喻什么样的人自会与什么样的人交往,或什么样的人配用什么样的东西。

【第27句】:【平地起风波】(惯)比喻无端生出是非。

【第28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释义:至察:过于苛察琐细。徒:同类,同伙。水过于清了,水中不会有鱼;人太苛察了,就没有人与他交往。 例句:我这个人就很严肃,毛主席批评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第29句】:【磨刀不误砍柴工】(谚)把砍柴的刀磨快,虽然费了些工夫,但砍柴就省时省力。指凡事作好准备,就会事半功倍。 也作“磨镰不误打柴工”。

【第30句】:【扎筏子】(惯)扎:捆,束。比喻拿别人当出气筒,发泄怨气,震慑众人。 也作“作筏子”。

【第31句】:【七个不成,八个不就】(惯)形容怎样做都不行,非常难办。

【第32句】:【鼻子里插大葱——装象】(歇)象:谐“相”。指装模作样,欺骗人。 也作“鼻子插葱——充象”。

【第33句】:老虎不敢吃成群的牦牛。

【第34句】:【离了红萝卜,照样办酒席】(谚)办筵席,红萝卜是可有可无的一味菜蔬。比喻离开某些无关紧要的人物,事情照样办得好。

【第35句】:【有钱难买子孙贤】(谚)指子孙的贤良,是一个家庭最难得的财富,是用金钱买不到的。

【第36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释义:司马昭:三国时魏国的权臣,处心积虑地要夺取曹魏政权。比喻阴谋、野心,人所共知。 例句:贾源冷笑道:“纯洁?高雅?还不是图申茂那几块残废金?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第37句】:【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坐】见“佛在心头坐,酒肉穿肠过”。

【第38句】:【宁吃开心粥,不吃皱眉饭】(谚)宁可心情舒畅地喝稀粥充饥,也不要受着窝囊气去吃饱饭。指宁肯自由自在地过苦日子,也不要在压制中谋求温饱。 也作宁喝舒心的粥,不吃皱眉的饭。 宁吃开眉粥,不吃愁眉饭。

【第39句】:【被窝里不见了针——不是婆婆就是孙】(歇)婆婆:祖母。指祖孙二人睡在一起,针在被窝里不见了,不会是外人拿走。比喻内部出了事,一定是内部人干的。

【第40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惯)比喻以对方使用的手段来回击对方。 也作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以牙还牙,以血还血。

【第41句】:【死羊不曾见,活羊见万千l释义:除了死羊没见过外,活羊可见得多了。比喻世面见得广。 例句:[净]你老爹怎么料我?[丑]说你是犁牛之子,怎么与我千里驹同行。[净]啐,啐!死羊不曾见,活羊见万千。我看你在眼里?

【第42句】:【鼓不打不响,钟不撞不鸣】 释义:比喻心里有话不说,别人不会明白。 例句:何不早说?天色将明,郡公老爷将次升帐,引你进见这个。正是:鼓不打不响,钟不撞不鸣。

【第43句】:【春风得意马蹄疾】 释义:这是孟郊《登科后》诗句。原形容封建时代文人科举及第的欢快心情。 现用来形容人心情愉快,动作敏捷。 例句:春风得意马蹄疾。王一民迈着轻快的脚步,顺着霁虹桥往道里走去。

【第44句】:【将飞者翼伏,将奋者足跼】:蜷曲。将要起飞的大鸟,总要先敛起翅膀;将要迅跑的走兽,总要先弓起脚。比喻人在即将采取大的行动之前,总有一段短暂的静默期。

【第45句】:【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释义:表:说。叙述故事时,放下一头,讲另一头。“两”又作“干”。 例句:老祖宗“一张口难说两家话”,“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第46句】:【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谚)形形色色:各式各样。指人多了,什么样的人都有。也指人群中自有出色的人才。 也作人上一百,五颜六色。 人上一百,五艺俱全。五艺:各种技艺。 人上一百,生奇出怪。

【第47句】:【口服千句,不如心应一声】(谚)口服:口头上表示信服。指口服远比不上心服。

【第48句】:【翻老账】(惯)老账:过去的账。 比喻重提已经过去,让人厌恶的事情。 也作“翻旧账”。

【第49句】:【出的牛马力,吃的猪狗食】(惯)牛马力:指又累又苦的力气活。猪狗食:指极差的食物。比喻受到残酷剥削。 也作“下的是牛马力,吃的是猪狗食”。

【第50句】:【千死万死,不过一死】(谚)千种死法,万种死法,无非就是要了这条命。指人到走投无路、万般无奈时,只有一死了之。 也作干死万死,终须一死。 干死万死,左右一死。 千死万死,总是一死。

【第51句】:【方木头不滚,圆木头不稳】(谚)指方木头放置时稳实,可有不便滚动的缺点;圆木头容易滚动,但放置起来不稳当。比喻世间人和事,有优点就有缺点,不会完美无缺。

【第52句】:【君知我则报君,友知我则报友】(谚)君王器重我,我就为君王效命;朋友赏识我,我就为朋友卖力。 指谁对我有知遇之恩,我就甘愿尽力报答谁。

【第53句】:【货郎担子——两头货】(歇)两头:本指这一头和另一头,转指三天两头。货:谐“祸”。指接连发生灾祸。

【第54句】:【大意失荆州】“大意失荆州”形容一个人因小的疏忽而造成巨大损失。 这个俗语来源于三国时期关羽丧失荆州的史实和《三国演义》文学作品。 赤壁之战后,吴蜀两国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但荆州既是蜀汉的重要战略要地,更是孙吴免遭魏、蜀双重威胁的国家生命线。孙吴为了要回荆州,无所不用其极,包括使用美人计;刘备为了保住荆州,派出蜀汉第一名将关羽镇守荆州,可见荆州的重要性。然而,关羽骄傲自满,从不把孙权放在眼里,才为“大意失荆州”埋下了伏笔。起先,“权遣使为子索羽女”,本义是想通过联姻巩固联盟,也有讨好关羽之意。但“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搞得孙权灰头土脸下不了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向曹军发动大规模的襄樊战役,斩庞德,掳于禁,军威所及,长安为之动摇,更不把孙权放在眼里。关羽曾说:“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孙权)邪!”孙权乃转而与曹魏密谋,联合夹击关羽。孙吴大将吕蒙用计,自称染病,换小将陆逊代之。关羽不知是计,更不把陆逊放在眼里,放弃了警惕,在吕蒙偷袭下,荆州失守,关羽败走麦城。 大意失荆州,不是一时大意,而是长期大意的结果。由此,“大意失荆州”常被人们引以为戒。

【第55句】:【寂寞恨更长,欢娱嫌夜短】见“欢娱嫌夜短,寂窦恨更长”。

【第56句】:【出乱子】(惯)指出祸事,有麻烦。

【第57句】:【大海无风三尺浪】(谚)大海即使无风,海面也有三尺浪。指大海的浪涛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平息。 也作“海上无风三尺浪”。

【第58句】:【残物不过半价】(谚)残损的货物,要出卖只值原价的一半。指残缺损坏的物品不值钱。

【第59句】:耕者离开牧者,耕者要冻死;牧者离开耕者,牧者要饿死。

【第60句】:【观棋不语真君子,把酒多言是小人】 释义:观看下棋而不多嘴的人是有道德的人;端起酒杯就喋喋不休的是小人。 例句:所以古人说得好:观棋不语真君子,把酒多言是小人。可喜王三老偏有一德,未曾分局时,绝不多口。

【第61句】: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第62句】:【穷人有三门富亲戚不算穷,富人有三门穷亲戚不算富】(谚)穷人家如果有几家富亲戚经常周济他们,也就算不得真穷;富人家如果有几家穷亲戚经常拖累他们,也就算不得真富。

【第63句】:【吃酒不言公务事】 释义:聚饮时不谈论公事。 例句:今日奉屈,不过为昔臼之情,聚谈聚谈,古云:“吃酒不言公务事。” 非是为兄的拦阻贤弟之臼,因我帐下皆是忠义之将,恐有唐突,倒是愚兄的不是了。

【第64句】:【摸摸筷子就算入席】 释义:只要沾点边,就算有关系。 例句:“别胡思乱想了,只要你摸摸筷子就算入了席,吃,也扰了,不吃,也扰了:我看你还是领头快冲,一冲,麦子就算到手,别的事儿,咬着白面馍再说!”

【第65句】:【阎王催命不催食】(谚)即使是阎王来讨命,也得让人把饭吃饱。指吃饭是人生的头号大事,任何事都不能阻止人吃饭。 也作“阎王催命不催粮”。

【第66句】:偷吃不肥,做贼不富。

【第67句】:【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谚)指关键时刻落后了一步,就会步步落后,陷入困境。

【第68句】:【飞机上扔相片——丢人不知高低】(歇)指人丢尽了脸面。

【第69句】:【七个头,八个胆】(惯)形容人胆子非常大。

【第70句】:【快刀切豆腐——两面光】(歇)光:本指光滑,转指光彩。比喻两面讨好或两全其美。 也作快刀打豆腐——两面光。 刀切豆腐——两面光。

【第71句】:【艺不压身】(谚)技艺只会给人提供方便,不会给人造成负担。指掌握了一门技艺,可到处自食其力。 也作“艺多不压身”。

【第72句】:【穷不读书,富不教学】见“富不教学,穷不读书”。

【第73句】:【叫化子打狗——边走边打】(歇)本指边打边脱身,转指在走动或运动中打击敌人。

【第74句】:【三钱儿油,俩钱儿醋】(惯)比喻很小的事情。

【第75句】:【鸟儿飞过都有影】(谚)比喻人的所作所为总会留下痕迹。 也作“鸟飞有影,风过有声”。

【第76句】:【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谚)人参:滋补珍品。貂皮:貂的皮毛,是御寒珍品。乌拉草:纤维坚韧,为制作草鞋、草褥等的优质材料。指人参、貂皮、乌拉草是东北珍贵的特产。

【第77句】:【刮大风吃炒面——张不开嘴】(歇)炒面:炒熟的面粉。本指张不开嘴巴,转指碍于某事,不好或不能开口说话。

【第78句】:【挨揍打呼噜——假装不知道】(歇)指知道得很清楚,却故意装作不知道。

【第79句】:【关门打鼓,鼓声在外】(谚)关住门打鼓,鼓声也会远播到外面。比喻内部发生的事情,特别是丑事,总是难以掩盖,很快就会传播出去。

【第80句】:病急乱投医,逢庙就烧香。

【第81句】:【天塌压大家】(谚)指天灾人祸临头,大家都会遭殃,不用独自担忧。 也作天塌砸众人。 天塌有大家。 天塌大家死。

【第82句】:【攀得高,跌得重】见“爬得高,跌得肿”。

【第83句】:【当了兵不认亲,吃了粮不认娘】(谚)吃粮:旧时当兵吃官粮。指为公家办事,就不能徇私情。

【第84句】:【洞庭湖的麻雀——见过大风浪的】(歇)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比喻人见过世面,经历过大的风浪。

【第85句】:【打强心剂】(惯)强心剂:能使心脏肌肉收缩力量增加、心脏搏动次数减慢,从而改善血液循环的药物。比喻采取措施使处于困境中的人或集体振作精神,产生摆脱困境的动力。 也作“打强心针”。

【第86句】:【猫哭老鼠假慈悲】 降义:伪装好人,假装慈悲。 例句:他声嘶力竭地狂叫一通,稍停,又猫哭老鼠假慈悲地说:“我知道大家日子不好过。亲帮亲,邻帮邻嘛!今天我做件积德事,每人发粮五斤。……”

【第87句】:【大笔写大字,大人物办大事】(谚)就像笔大了才能写出大字一样,才大志大的人物才能成就大事业。指要成就大事业,必须有大才大志大气魄。 也作“大人办大事,大笔写大字”。

【第88句】:【不依规矩,不成方圆】 释义: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比喻不按照法则或规矩办事,事情办不好。“依”又作“以”。 例句:这都是厂里造船造机乱哄哄的形势造成的,不依规矩不能成方圆嘛!你缺少一套必要的管理制度,一些落后的人当然会钻空子!

【第89句】:【东道主】“东道主”一词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家。“东道主”一词最早见于左丘明的《左传》一书中的《烛之武退秦师》。 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秦晋联军包围了郑国国都,郑国危在旦夕。郑文公派老臣烛之武赴秦,私下会见了秦穆公,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巧妙地游说秦穆公:“秦晋联军攻打郑国,郑国必亡,但郑国亡了,似乎对贵国也没有什么好处。从地理位置上讲,秦国和郑国之间隔着晋国,贵国要越过晋国来控制郑国的土地,恐怕也难以做到吧?到头来得到好处的还是晋国。 晋国的实力增加一分,就等于秦国的实力削弱一分啊!”秦穆公听后,觉得烛之武说得有理。烛之武进一步分析说:“如果你能把郑国留下,让它作为你们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您的使者来往经过郑国,郑国可以供给财物,这对您有什么不好呢?”秦穆公终于被说服了,不但跟郑国签了和约,还派了部分秦军留守郑国。晋国无奈只得退兵了。郑国的一场危机得到了化解。因为秦国在西,郑国在东,所以郑国对秦国自称“东道主”,从此,“东道主”就成了主人的代称。

【第90句】:【捕得老鼠,打破油瓮】(惯)瓮:缸。比喻因小失大。

【第91句】:【吃秤砣,铁了心】 释义:比喻下了决心,毫不动摇。 例句:二朵大婶将杜秋葵喊价一半,只跟安天宝要五百块的孝心钱,但是杜秋葵吃下秤砣铁了心,死活也不肯再嫁人……

【第92句】:【开锣的戏难唱】 释义:比喻做事开头困难。 例句:中匡I有句俗话:开锣的戏难唱,头三脚难踢。我把眼泪咽进肚子,总算是迈出了坚强的第一步。

【第93句】:【贼偷一更,防贼一夜】(谚)指贼人作案是在短时间内的,但提高警惕防贼却需要长期不懈。 也作“贼偷一更,防贼一宿”。一宿:一整夜。

【第94句】:【拉完磨杀驴】 释义:利用完了就迫害。 例句:“你是唱的‘贵妃醉酒’?还是表演的‘太后骂殿’?咋拉完磨杀驴,跟我贺志彪干上了?!”

【第95句】:【一个萝卜一个坑】(惯)1比喻一人一个岗位,没有剩余或空缺。 2形容对事情认真,一丝不苟。 也作一个萝卜顶一个窝。 一个萝卜填一个坑坑。

【第96句】:【钱财入手非容易,失处方知得处难】(谚)钱财挣到手并不容易,人往往是在没有了钱财的时候才知道挣钱之难。指人要珍惜钱财,养成节俭的习惯。

【第97句】:【花名册】“花名册”指人员名册。它同“花名”无关,那么,为什么叫“花名册”呢? 花名册与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有关,户籍是登记、管理人口的册籍,它起源很早,大约春秋时期就有相应的户籍制度了。“花名册”一词的由来有二说。 一说是由于旧时登录户口的册子,把人名叫做“花名”,户名叫做“花户”。花,言其错杂繁多。“花名册”即由此而来。 二说古代也把娼妓在妓院中使用的化名称作“花名”。如元·宋无《直沽》诗“细问花名何处出,扬州十里小红楼”,用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在这里“花名册”就是妓女的名册,也有户籍的作用。 “花名册”一词是从古代而来的,现在有用“名单”、“名册”等名词取而代之。但仍有保留,“花名册”照例通用,如各单位都有“职工花名册”、“干部花名册”,党、团组织有“党员花名册”、“共青团员花名册”。

【第98句】:【活到老,学到老】(谚)学习是人一辈子的事,活到什么时候,就要学习到什么时候。指学习没有止境。

【第99句】:【若问黑心人,吃素道中寻】(谚)吃素:信佛的人不吃荤,只吃素。 如果要找心肠狠毒的人,就在那吃素念佛的人群中找。指越是表面上念佛向善的人,往往越是心黑手狠。 也作若要欺心人,吃素队里寻。 若要心凶人,念佛淘里寻。

17238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