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歇后语文案现实露骨!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十个指头和一个指头】喻全体和局部的关系。刘绍棠《鹧 鸪天》:“我工作上也不是没有缺点,可是也不该十根手指只 抓一个小手指头。”

【第2句】:看病方知健康是仙。

【第3句】:【堤外损失堤内补】从别的地方来弥补此处的损失。或 说:堤内损失堤外补。申跃中《挂红灯》:“对呀!这就叫堤 外损失堤内补,庄稼损失荒草补。”

【第4句】:【再过二十年,又是好汉一条】见“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第5句】:【和尚庙里借梳子和尚光头,不备梳子】谓找错了门路。 电视剧:“你到我这儿来借钱,是跑到和尚庙里借木梳来 了。”

【第6句】:【鸡叫三遍天明亮】释义:比喻黑暗总会过去,光明定会到来。例句:陶家妈妈!鸡叫三遍天明亮,烈士们的血不是白流的。我们的力量比从前大得多了!革命总是要成功的。

【第7句】:雷声大,雨点小——虚张声势

【第8句】:【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见“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第9句】:【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乡中水】(谚)只要是故乡人就亲,只要是故乡水就甜。指人们的乡土感情总是很浓的。 也作亲不亲,故乡人;甜不甜,家乡水。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第10句】:我和爸爸都喜欢看电视剧《天下粮仓》,于是,我们约定晚上一起看。晚饭后,我想先小睡一会儿,便告诉爸爸等开演了就叫醒我。可是,我睡得太香了,任爸爸怎样叫也不想出被窝。第二天,爸爸对我说:“说到要做到,做人才可靠;说到做不到,等于放空炮。以后,你的言行要一致啊!”(河南·林州)

【第11句】:【守夜雁后有群雁】(谚)守夜雁:大雁夜间群栖一处,有一只雁担任警戒任务。有守夜雁的地方,必定有群雁在。比喻有放哨的人,就必定有受保护的人群。

【第12句】:百姓齐,泰山移。

【第13句】:【汉子做事汉子当】见“好汉做事好汉当”。

【第14句】:我和爸爸一起锯树,我嫌锯得太慢,就使着劲往儿下摁锯。爸爸说:“不要性急,拉锯如空过。”(江苏·金湖)

【第15句】:【麻布袋上绣花——底子太差】(歇)底子:本指花纹图案的衬托面,转指基础。指基础太差或品质太次。 也作“破麻袋绣花——底子差”。

【第16句】:【 —个跟头从云端里跌下来】从高位上跌下来,谓失败惨 重。成语:一落千丈。古华《芙蓉镇》:“没跃进去不打紧,还 一跤子从半天云里跌下来,结结实实落到了贫瘠穷困的人 间土地上。”

【第17句】:大地回春——万象更新

【第18句】:【蛇钻窟窿蛇知道】(谚)窟窿:指蛇藏身的洞。比喻人对自己所做的事心知肚明。

【第19句】:【背靠背】(惯)指不当着有关人员的面检举揭发问题或提出批评意见。

【第20句】:打死儿子招女婿——安的啥心肠

【第21句】:【汗毛梢上都长着心眼儿】(惯)形容人非常聪明、机警。

【第22句】:我村一家的东西被偷了,爷爷说:“这真是马有转缰之病,人有旦夕祸福!”(河南·滑县)

【第23句】:学校离我家有很长的一段山路,每当我抱怨上学难时,妈妈就会教育我说:“学习如种地,种地必吃苦,苦后必有甜。只有好好学习,才会有美好的明天。”(河南·淇县)

【第24句】:鳖咬手指头——不放

【第25句】:【此一时,彼一时】释义:指情况已经大不相同,不能同样看待或一概而论。例句:此一时,彼一时。那时他要不装装过激派的样子,怎么能成得了名,怎么能当得上今天的大使。

【第26句】:【油锅里抓钱】油锅里滚烫,谓不顾一切地捞钱。清代《红 楼梦》:“我们二爷那脾气,油锅里的钱.还要找出来花呢,听 见奶奶有了这个梯己,他还不放心花了呢!”

【第27句】:卖肉的杀羊——内行

【第28句】:【张开喉咙见心肺】(惯)比喻对人直抒胸臆,毫不隐瞒。

【第29句】:【家鸡打得团团转,野鸡打得贴天飞】释义:比喻自家人被打,还在自己家里;外人被打,就会离家而去。例句:“常言道:‘家鸡打的团团转,野鸡打的贴天飞。’你就把奴儿打死了,也只在这屋里,敢往那里去?”

【第30句】:【两国相战,不斩来使】(谚)两个国家交战,彼此都不杀害对方派来的使者。指交战双方派来的使者是交换信息的,应该受到保护。 也作两国交兵,不拒来使。 两军交战,不杀来使。

【第31句】:【不知者不作罪】(谚)指不了解情况而误犯了别人,应当得到别人的原谅与宽恕。 也作不知者不怪。 不知者莫怪罪。 不知者不为过。

【第32句】:【叫化子唱戏——穷开心】(歇)指人陷入穷困境地,却故作欢乐,自寻开心。常含讥讽意味,有时用作自嘲。 也作“叫花子唱戏——穷快活“。

【第33句】:老师常用“大树成林不怕风,十根细线拧成绳”这句话来教育我们要搞好团结。(河北·抚宁)

【第34句】:望远镜照太平洋——望无涯

【第35句】:挖了眼睛的判官——瞎鬼

【第36句】:【 吃了豹子胆】胆大,无所畏惧。类似的:浑身都是胆。成 语:胆大包天。袁静孔厥《新儿女英雄传》:“你吃了什么豹 子胆,敢发坏?”

【第37句】:【老郎疼婆娘,少郎讲名堂】释义:年轻的丈夫不知道疼爱妻子。例句:“唉唉,事到如今,只能顾一头了。俗话说:‘老郎疼婆娘,少~B讲名堂’。……”

【第38句】:【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来程咬金是《说唐》中的人物,小说 写他是一位福将,虽然武艺不高,但经常得胜。谓事情受到 阻碍,遇到横加干涉的人。海外於梨华《又见棕榈又见棕 榈》:“可要当心呀!以讲学为名,以寻侣为实的人大有人 在,可要当心半路杀出程咬金来!”

【第39句】:院里的刘二宝总爱贪小便宜,常惹人嫌。奶奶说:“自己挣来的吃着也香,穿着也光。贪那仨瓜俩枣的,又吃不饱,还落个让人戳脊梁骨,啥多啥少?”(北京·延庆)

【第40句】:老虎上吊——悬虎(玄乎)

【第41句】:鱼找鱼,虾找虾,乌龟爱王八——气味相投

【第42句】:表妹今天很不开心,愁眉苦脸的。妈妈见了,对她说:“高高兴兴精神好,烦烦恼恼人病倒,天天开心才不易老啊!”(广东·龙门)

【第43句】:吃药十帖,不如独宿一夜。

【第44句】:墙上画的美人儿——你爱她不爱

【第45句】:【一个人是龙,挑不起天来】一个人能力再大,总是有限的, 不能包办一切。陈登科《淮河边上的儿女》:“你一个人是 龙,也挑不起天来,独拳难打虎,你走了,我心里这块石头就 放下来了。”

【第46句】:【方寸】“方寸”指人的内心。如“方寸已乱”、“聊表寸心。” 关于方寸一词,有个典故。东汉末年,群雄争霸。刘备礼贤下士,广纳天下人才。当时,刘备身边有一个叫徐庶的人,足智多谋,诸葛亮就是他推荐的。曹操为得到徐庶,为己所用,就软禁了徐庶的母亲。徐庶是个孝子,听说母亲被俘,心急如焚,决心回到母亲身边尽孝道。徐庶辞别刘备时,指着自己的心说:“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于是徐庶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投奔曹操去了。才引出了“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指一计不献)”。 “方寸”在古代指一寸见方的心部,又作“寸心”,后来人们用它来表示“心”,心烦意乱则称“方寸已乱”。

【第47句】:【狗咬狗,两嘴毛】释义:比喻争斗的双方都不好,是一路货色。“两嘴毛”又作“一嘴毛”。例句:另一个人说:“狗咬狗,两嘴毛,谁也不用说谁。穿子里边作满月,还不都是他妈婊子养哩。”

【第48句】:【过五关斩六将】释义:《三国演义》记载:蜀国大将关羽连闯了东岭关等五个关口,杀掉了不许他通过的守将孔秀等六人。比喻过去值得骄傲和称赞的英雄业绩。也比喻克服了重重困难。例句:席间谈话大都是追溯往事,三个人净说“过五关斩六将”的光彩事,对他们互相倾轧、不欢离别的丑行只字不谈。

【第49句】:【揭底就怕老乡亲】(谚)揭底:揭开见不得人的老底。指老乡亲最知底细,要揭发老底,最有效的还是知情的老乡亲。

【第50句】:【瓦片也有翻身日】境遇总会好转。瓦片,也说:屋瓦、鹅 卵石。台湾林语堂《京华烟云》:“但终有一日,屋瓦也会翻 身,曾牛两家,必为死敌。”

【第51句】:【出恭】“出恭”是人厕的雅称。“恭”是尊敬之意,这么一个高雅的词儿怎么会和入厕扯在一起呢?这要从明代科举考试说起。明代科举考试的考场,设有“出恭人敬”牌,以防止士子擅离座位,有事经批准,领“出恭入敬”牌后方可出入。同时考试时间颇长,人总会有三急要出出人人,凡出去方便者,也要申领“出恭入敬”牌,托于胸前,按指定地点去解决,迅速交牌回位。此牌写得清楚,要出入恭敬,意思是轻去轻回,不得喧哗,保持试场安静,以防影响他人考试。因考生上厕所时必须领此牌,故后世习称大小便为“出恭”,并谓大便为“大恭”,小便为“小恭”,连放屁也称“虚恭”,可见读书人真能整词。

【第52句】:【端公家饭碗子】见“吃皇粮”。

【第53句】:【事不三思,终有后悔】处理事情应该慎重。相关的:三思 而后行。明代《醒世恒言》:“单因杨氏一时不明,惹出一场 大祸,展转害了多少人的性命。正是:事不三思终有悔,人 能百忍自无忧。”

【第54句】:【穷媳妇知米贵】(谚)指穷家妇女最懂得俭省节约。

【第55句】:八月十五的月亮——格外明;光明正大;年年如此;又圆又满;圆圆滚滚

【第56句】:【闯江湖】(惯)旧指闯荡四方,以从事算卦、卖艺、卖药、治病等职业谋生。

【第57句】:一天晚上,我在兴致勃勃地看电视节目,妈妈却催我上床睡觉,她说:“睡得早,起得早,聪明健康身体好。”(河南·许昌)

【第58句】:【一亩三分地】“一亩三分地”意为只注重个人小天地,利己主义严重,常常被大家讥讽,批评为“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为什么个人的小天地被说成是“一亩三分地”呢?它源自皇帝祭祀先农,这“一亩三分地”原来是皇帝耕种的。清朝皇帝耕种的这“一亩三分地”,位于永定门内大街西侧的先农坛内。在太岁殿南面的观耕台前,竖立着一块“一亩三分地”的标牌,上写“一亩三分地为皇帝亲耕祀的籍田,长11丈,宽4丈,分为12畦,中间为皇帝亲耕之位,三公九卿从耕,位于两侧,依古制,皇帝左手扶犁,右手执鞭,作出示范性耕耘,以此劝天下从农。” 皇帝怎么亲耕?藉耕仪式相当隆重,皇帝在“一亩三分地”前,面向南站立,由户部尚书跪进农具,顺天府尹跪进鞭子,皇帝左手扶持农具,右手执鞭,前面的老者牵牛,旁边有两名农夫扶犁,后边顺天府丞捧装种子的青箱,户部侍郎负责播种,由礼部、太常寺和銮仪卫的六个官员导引护架,在一片乐声中,往返三个来回,即完成“三推三返”的皇帝亲耕礼。皇帝亲耕的目的,是以此劝民重农务农,以示皇帝对农耕的重视。久而久之,变成了亲耕秀。

【第59句】:【站干岸儿】(惯)比喻冷眼旁观或站在一旁不介入。

【第60句】:【一传十,十传百】(惯)形容消息传播得非常快。 也作一传两,两传三。 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

【第61句】:【三杯和万事,一醉解千愁】以饮酒消除一切烦恼。老舍 《茶馆》:“二哥,走!找个地方喝两盅去!一醉解千愁!”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平庸的人常常无事烦恼,惊扰 不安。成语:无事生非、庸人自扰。台湾琼瑶《菟丝花》:“以 前的所有不快和误会,都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以 后,我们应该变得聪明一点,再别作庸人!”

【第62句】:【九子不葬父,一女打荆棺】湖南省泪罗江一带曾流传“九 子不能葬父”的故事。借指人多办事互相推委不负责任,一 个人无法推委,倒可以办成。荆棺,也说:金头。台湾《明 报》(1982,6,25):“她一点眼泪也不流,马上到城里打造了 半个金头安在父亲的头上,使父亲能够全尸入殓。事情办 好了,她才放声大哭……这叫做‘九子不葬父,一女打金 头’。”

【第63句】:【打虎要力,捉猴要智】(谚)老虎凶猛,打虎须有力气;猴子灵活,捉猴须用智谋。指处理不同性质的事情,要采取有针对性的不同策略。

【第64句】:妈妈让我写作业,我总说“明天再写吧”。爸爸听得不耐烦了,批评我说:“你可真应了那句话: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又凉来冬又冷,收拾书包过大年。”(吉林·柳河)

【第65句】:九曲桥上散步——尽走弯路

【第66句】:【酷】“酷”在1992年版《现代汉语词典》中还是当“残酷;程度深、极”解释,如酷吏,还没有现在流行的新义,说明它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个新词,而且使用频率相当高,是青年们追捧的一个热词。 “酷”是英文C。l的音译,原意为“凉爽、冷静”,后被引申为“无热情、不激动”或“真棒、好极了、帅气”等表示惊喜和赞美、羡慕之意。这个词还意味着有品位的、潇洒的、出色的,它在美国青少年中使用频率非常高。后来,中国的港台地区媒体把其音译为“酷”,在20世纪90年代末传人中国大陆并广泛流行起来。如赵本山在春晚演出的小品《昨天、今天和明天》中有句台词:“我年轻那会儿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帅呆了、酷毙了。”

【第67句】:推小车上台阶——步一个坎

【第68句】:【全聚德】“全聚德”是北京最知名的老字号烤鸭店,驰名海内外。全聚德烤鸭店创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创办人杨全仁在北京以经营生鸡生鸭为生。1864年,杨全仁买下了前门大街一家濒临倒闭的“德聚全”干鲜果铺,开始经营烤鸭和烤驴肉。开业前,一位风水先生围着新店转了两圈站定说:“这是块风水宝地,前程不可限量,只是此店以前甚为倒运,要想冲其晦气,除非将‘德聚全’的旧字号倒过来,称作‘全聚德’,新字号才能上坦途。” 杨全仁一听正合心意,一来自己名字中占有一个“全”字,二来“聚德”意为聚拢德行,可以标榜店铺做买卖讲德行。于是请当时的书法家钱子龙书写了牌匾,闻名中外的老字号“全聚德”就这样诞生了。

【第69句】:玻璃娃娃——明白人

【第70句】: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第71句】:【胖子也不是一口儿吃的】(谚)比喻事物的形成要靠日积月累,循序渐进,不能盲目冒进,急于求成。

【第72句】:老鼠蹲粮仓——吃住不愁

【第73句】:【嘉年华】“嘉年华”这个词现在使用频率很高,什么汽车嘉年华、房产嘉年华,还有以“嘉年华”命名的大型娱乐场所和活动等等。那么,“嘉年华”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 “嘉年华”源于《圣经》中的一个故事:有一个魔鬼把耶稣困在旷野里,四十天没给耶稣吃东西。耶稣虽然饥饿,却没有接受魔鬼的诱惑。后来,为了纪念耶稣在这四十天中的荒野禁食,信徒们就把每年复活节前的四十天时问作为斋戒及忏悔的日子。这四十天中,人们不能食肉,不能娱乐。所以在斋戒期开始前的一周或半周内,人们会专门举行宴会、舞会、游行等联欢活动,纵情欢乐,以应付抵消即将来临的沉闷。这就是传统的狂欢节,成为西方社会的一个重要节日。嘉年华最初译名是“狂欢节”,“狂欢节”这个意译,比较直观,容易理解。后来,狂欢节传到香港,有人又将它改译为“嘉年华”。但是,相对于“狂欢节”而言,“嘉年华”无论听起来还是看起来都显得优雅文气,似乎与热烈狂放的气氛不符。不过,事实也如此,狂欢节到香港后,已经变得比较文雅温和,与巴西式的狂欢节殊途异趣,大不相同了。 “嘉年华”是西风东渐的产物。

【第74句】:【七孔生烟,三尸冒火】(惯)七孔:七窍,指双眼、双耳、双鼻孔和口。三尸:道家称在人体内作祟的三个神,每于庚申日将人的罪过奏闻天帝,以减人禄命。形容着急或生气到极点。

【第75句】:【饺子】“饺子”,在我国是流行最广颇受欢迎的一种食品,俗话说,好吃不如饺子。饺子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来自民间传说,一是来自文字记载,各自成趣。先说民间传说。古时候,一位叫苏巧生的御厨技艺高超,一年腊月二十九,为皇上做了九十九个花样的饭菜,皇上十分满意。夜里他想:明天是除夕,再做一样菜,即可回去与家人团聚了。翌日,苏巧生正为如何做好最后一样菜发愁时,突然看到案子上有余下的羊肉和菜,便将其混合剁碎,搁上调料,用白面包了许多小角角,置于锅里煮熟,奉给皇上。谁知皇上食后龙颜大悦,忙问:“此乃何菜?”苏巧生脱口而出:“角食也。”是他发明了水饺。之后,民间便流传过年包角食吃的习俗,这就是过年包饺子的由来。再说文字记载。饺子始于先秦,源于馄饨。据《通雅·饮食》记载,馄饨因浑氏、屯氏两人发明而得名。当时的馄饨,“形如偃月”,也就是像弯弯的月亮。这种馄饨就是原始的饺子。现珍藏在故宫博物院里新疆吐鲁番唐墓中出土的几只古代饺子,形状就似偃月。在唐墓中出土实物水饺,证明水饺历史比较悠久。宋代开始有“贺岁吃角子”的风俗。北方人称“角”为“交”,故而叫饺子。贺岁吃饺子取意“更岁角子”。这一风俗一直延续至今,大年初一起五更吃饺子,必不可少。常言道“初一饺子初二面”。明代饺子别称“饺饵”、“粉角”、“扁食”等。张自烈《正字通·食部》:“今俗饺饵,屑米面和饴为之,干湿大小不一。” 可见,当时的饺子同现在的制法和品种已很相似。

【第76句】:【拿别人的鞭子抽自己】(惯)比喻拿别人制定的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来惩罚自己。

【第77句】:【刀分两把,各有其鞘】释义:每把刀有每把刀的刀鞘。比喻不能搞错,张冠李戴。例句:潜逃犯与谋杀案,究竟有什么必然联系呢?俗话说:刀分两把,各有其鞘。搞破案的,可不能随意地张冠李戴啊!

【第78句】:【白昼老鼠,不敢见人】释义:比喻胆小怕人。例句:金枝嘲弄地说:“当乡长那阵子倒顶威风,胆子也大,如今却成了白昼老鼠,不敢见人,连徐文盛都比不上。”

【第79句】:【头上打一下,脚底板响】(惯)形容人机敏,对事情反应快。

【第80句】:【天上下雨地下流,小俩口打架不记仇】(谚)指年轻夫妻吵架很平常,彼此很快就会忘记,也作天上下雨地下流,俩口子吵架不记仇。 天上下雨地下流,夫妻打架不记仇。

【第81句】:【马勺儿里的苍蝇,混饭吃】苍蝇在勺儿里与饭粒相混。指 没有大志,没有本领,只是混口饭吃。刘绍棠《蒲柳人家》: “什么铁嘴?你红口白牙跑舌头,马勺儿上的苍蝇混饭吃。”

【第82句】:【长考出臭棋】(谚)长考:过长时间的思考。指下棋时,棋手思考过度就会陷于犹豫不决,出现败棋。 也比喻做事思虑过多容易坏事。

【第83句】:【老鼠钻牛角——无路可走】(歇)指陷入绝境,走投无路。 也作“耗子钻牛犄角——尽了头了”。

【第84句】:【槽里无食猪拱猪】(谚)喂猪的食槽里要是没了食物,猪就会用嘴互相拱咬。比喻经济拮据之时,容易彼此抱怨或争吵。

【第85句】:湿身滚进石灰堆——难得脱身

【第86句】:【打窝里炮】(惯)比喻内讧,自己人发生冲突和争斗。

【第87句】: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第88句】:【放鱼入海,纵虎归山】释义:比喻放走敌人,留下祸根。“鱼”又作“龙”。例句:曹操下令军中日:“今刘备釜中之鱼,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时擒捉,如放鱼入海,纵虎归山矣。众将可努力向前。”

【第89句】:我有个叔叔,最喜欢去别人家里玩,而且玩得十分高兴,可一回到家就愁眉苦脸的。婶婶说他是:“出门欢喜进门愁,笑脸挂在门外头。”(重庆·奉节)

【第90句】:【姑娘有福气,前世招佳婿】释义:前世:前生,迷信指人生的前一辈子。迷信认为,姑娘要是有福气,前世就注定了要招个好女婿,即婚姻是前世就由天定了的。例句:常言说得好,姑娘有福气,前世招佳婿,虎妹姑娘的福气是前世招的!

【第91句】:姑姑刚把表弟上大学的钱凑齐,表弟却因贪玩儿摔断了胳膊,姑夫心慌的老毛病急得也犯了。姑姑无奈地说:“真是十个坛子九个盖儿,怎么盖也盖不住啊!”(内蒙古·集宁)

【第92句】:【不怕麻糖棍棍,就怕黄米包粽】释义:旧时北方民俗,腊月二十三用麻糖祭灶,端午节吃黄米包枣做的粽子。指过了端午青黄不接,穷人日子难熬。只有过了腊月二十三,日子才会好过一些。例句:人常说:“不怕麻糖棍棍,就怕黄米包粽。”一过五月端午,穷人就又该受冷挨冻。要是一过腊月二十三,吃了祭灶王爷的麻糖棍棍,话说就又是春暖花开,穷人也就又熬出头来。

【第93句】:黄鼠狼遇上对头——有三个救命屁

【第94句】:【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非常清楚,清白无暇。袁静孔厥 《新儿女英雄传》:“我两个一块儿工作这么些年真是小葱拌 豆腐,一清二白;别说亲嘴,就连个手也没有拉过呀!”

【第95句】:【险中的船儿行得快】(谚)船行到风浪险恶的河段时,划船人的精力更集中,行动更一致,船行得反而快。指艰难险阻能激励人奋勇向前,去夺取胜利。

【第96句】:【杀风景】“杀风景”一词源于民间隐语,原意是损坏美好的景色,后来用于比喻在兴高采烈的场合使人扫兴。唐代诗人李商隐在他撰写的《杂纂》一书中曾有六个“杀风景”的例子:一、清泉濯足。在清澈晶莹的泉水中洗脚。二、花上晒裨。在美丽的花枝上晒裤衩。三、背山起楼。背靠山起楼,开窗看不到令人神清气爽的山色。四、焚琴煮鹤。把琴当做木柴烧,把鹤宰了煮着来吃。五、对花啜茶。赏花本应饮酒,但不饮酒而喝茶。李白有“花间一壶酒”的诗句。六、松下喝道。清幽静谧的松下是歇脚小憩的理想所在,不料达官贵人驱使车骑人马吆喝而过。这是“杀风景”的典型例子,后来泛指一些扫兴和不愉快的事情。如鲁迅《致山本初枝》信:“龙华的桃花虽然已开,但警备司令部占据了那里,大杀风景,游人似乎也少了。”此例“杀风景”一词用得非常到位准确,一语双关,不愧为文学泰斗。

【第97句】:【 只拉弓,不放箭】做出样子,并不采取行动。成语:引而 不发。清代《官场现形记》:“正钦差听了,别的还不在意,倒 于这个‘只拉弓,不放箭’两句话,着实心领神会。”

【第98句】:【靶场上的人头——干等着挨打】(歇)指被动地等待挨对方整治。

【第99句】:【搅浑水】(惯)比喻故意把事情搞乱。 也作“搅混水”。

18508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