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基督教神学生毕业感言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请大家帮忙想想大学生基督教团契毕业欢送会的主持台词。

谢谢。

亲爱的同学们,弟兄姊妹们,。

今天是大学生团契毕业欢送会, 如果X年前的邂逅仅仅是一次命定之外偶然,  那么今天的离别则是X年丰富、幸福、温存时光经过后的必然。

  火红的仲夏注定成为我们收获的季节,也注定了我们的离别。

你们就要满怀累累硕果,告别母校,告别那些充满欢笑、泪水的日日夜夜,背起行囊踏上新的漫漫征程。

  但是,岁月的流逝挥不去执着的梦,时光的飞驰也带不走永恒的心,让我们为这即将远行的XX级毕业生送上最真挚,最深厚的祝福。

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协会全体成员们对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与我们交流经验的学长学姐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希望能通过这次欢送会,表达我们对弟兄姊妹们的美好祝愿,愿上帝照看的火柱一般照看着他的仆人,同时也希望借此机会让即将走出校园的学长学姐们再次感受协会大家庭的温暖并能留下对大学生活的美好回忆,  与此同时也希望学长学姐们能给我们一些经验和建议,让我们能从中学习到一些东西,更愉快,更有意义地度过这短暂而又美好的神学3年学习修行生活。

  下面“神的仆人,传道人同工会20XX届毕业生欢送会”正式开始。

  第一项,由XXX发言。

    第二项,由06级弟兄们送上最诚挚的祝福,分享他们的成长经历。

并为毕业生提供平台来表达他们对母校及老师、同学们的一些感想和建议。

第一位。

第二位。

    第三项,大家可以向学长学姐们提问,咨询有关出国、考研或者就业等方面的问题,也可以随便问一些大家想知道了解的问题相聚是缘,不舍是情,就要走了,就要离开这生活了四年的校园,离开还一直关心着的老师和学弟学妹们,毕业生,你有话要说吗

我相信,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们就记录下他们的内心的想要说的话语以及对我们的祝福吧。

    (下面我们做一小游戏。

)    为表达我们队学长学姐们的祝福,我们也特地准备了礼物送给你们,希望你们带着我们的祝福乘风破浪,迎向充满光彩的未来。

    让我们一起合唱迦南诗选,用的赞美歌声再次表达我们的祝福和我们的感谢。

  一边唱歌一边致词: 基督青年团契他们是一群应对上帝呼召的年轻人, 他们放飞心中的理想畅想青春的旋律,    他们追逐成功的喜悦把握无悔的明天,    当赞美的歌声响起,往事历历在目,,    让我们虔诚祷告,祝福彼此,,只是当时已惘然。

    歌声逝去,前程始于足下,期待下次瑰丽的相逢,    感受人生,会当击水三千里,自信人生五百年。

    们,欢送会到此结束了,祝所有毕业生同学一路顺风,鹏程万里

主与你们同在。

————————————————————————完

在基督教的团契中学习感想400字

我们这个团契是在2024年建立起来的,那时候武陵山教会里来了位温州的弟兄,他姓胡,是搞建筑的,要在吉首工作两年的时间。

刚开始的时候我和胡弟兄还有李志强弟兄在教会中相识,一起又去了书店,后来又去了一家蒸菜馆里吃饭,就这样大家互相认识着、聊着,慢慢地就熟悉起彼此来。

胡弟兄是个思想丰富的人,想法也多,有爱看书,他以前也在大学里面组织过大学生的团契聚会,当他看见我们吉首大学没有学生团契的时候,提出要组建我们吉大学生自己的团契。

但是因为当时来到教会聚会的吉大学生也并不多,我自己是没有信心的,并且我自己又是个内敛、害羞的,胆子又小,在人面前都不敢大声说话,更不敢公开在人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

我在想,要是靠我的力量,肯定是弄不起来,李志强弟兄的信仰根基又薄,听说当时也是刚刚接受基督教信仰。

于是,我们那时候也都十分地依赖胡弟兄。

听说我们想组建吉大的学生团契,武陵山教会里面的弟兄姊妹们非常赞成,但是也给我们提出了建议,从他们的口中我们才得知,原来曾经吉大里面是有个基督教的团契的,只是因为学校的干扰,公安局的审问而终止了。

(事实上,我们后来又得知,吉大的学生团契一直没有消失,因为那次打击之后,他们变得更加小心,一直到现在都还有人去那里聚会,以前的那个团契叫做“同心家园”,现在是一位吉大毕业的学姐和师兄在那里主持,不过去聚会的人并不是很多,而且直到现在我也没有去那里聚过会,不过我认识去那里聚会的每一个弟兄姊妹。

) 我们的团契很快就组建起来了,我们安排在周六的晚上聚会,当时来的人并不多,主讲的老师就是胡弟兄,他讲的道非常深奥,很多时候我们听得都云里雾里地,因为胡弟兄读过很多的书,而且他喜欢讲一些哲学上的东西,牵扯到许许多多的神学上面的知识,而我们虽然信仰耶稣,但是连圣经都不怎么看,平时又没有祷告,和神的关系并不是很亲近,在信仰上没有太多的追求,听了胡弟兄的道以后,就我自己而言,发现了自己的无知,想起刚信主的时候那种狂热追求的样子,不禁为自己现在的懒惰而羞愧,那时候我自己是下定了决心要好好儿学。

过了一两个星期后我们团契的聚会里就有了五六个人,再后来七八个人,最多的时候达到了将近二十个人。

可是好景不长,慢慢地就有些弟兄姊妹不愿意来聚会了,首先是曾贤睿姊妹,她因为在肯德基做了份兼职,后来就不怎么参加周六的团契聚会了;再后来宋立夫弟兄因为谈了个不信主的女朋友,又加上他是毕业班了,也开始不来聚会了。

这事情没有过去多久,吉大原来的那个团契里聚会的傅正博、陈雅,因为受到“同心家园”负责人的劝解,也不来我们这边聚会了,这样以后,团契里面的聚会的热情满满消失。

为了挽救我们的团契,为了让我们的团契不断壮大,我们不断地做探访,和不来聚会的弟兄姊妹们谈心,我们又不断地开展里一系列的活动:包饺子、爬山、聚餐、读书会、在学校摆地摊卖书等等。

圣诞节的时候我们还准备了一个节目,现在还记得那时候的热情。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我们的聚会缺乏点什么,大家来这里好像都很勉强,并没有从心里喜欢来聚会。

首先从我自己来说起,我哥是教会里面的传道人,爸妈都信主,爷爷奶奶也信主,家庭环境对我的熏陶很大,我如果不去聚会了,家里马上给我打来电话教育我,所以即使我过懈怠,但还是坚持聚会,加上后来成了胡弟兄点名的大学生团契的负责人,组织联络大家,更加逼着我参加聚会。

但是总是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情,并没有心甘乐意,而是很勉强,弄得自己都没有了信心。

我们也讨论过为什么团契发展不起来,有的人说是因为缺少爱,有人又说是在教会里没有归属感,还有人说是因为大家的信仰根基本来就很薄,胡弟兄说是因为我们对于基督教信仰的真理的讲解、理解还不到位。

原因有很多,主观的、客观的。

但是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缺乏自身的内在的追求,平时都没有和神有沟通,仅仅靠着周六的聚会时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我们的生命、知识没有长进怎么能够帮助其他的人,我们没有爱心,又怎么会给同学传福音呢

很多的弟兄姊妹周六来聚会,但是周日的时候却不来教会里面做礼拜,很难想象这样的信仰是真是可信的,也许这样的信仰还没有真正地认识神。

现在我们当年那一批团契里的主要聚会人群都已经是毕业班的学生,考研的忙着考研,找工作的心中迷茫,忙着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个个忧虑、焦急,仿佛团契学习、聚会成了一种包袱,想极力甩掉的没有用,只给自己压力和占据自己宝贵时间的包袱。

基督教的团契里的学长要毕业送给他们的祝福语

希望学弟学妹们可以在团契里好好成长,可以一直去追随上帝的脚步,团契是一个很有爱的地方,每个弟兄姊妹都是家人,彼此相爱,上帝的恩典也会大大充满你们

基督教学习班结业学生代表发言稿我是一名学习班的学员在结业典礼上要代表学生发言讲话。

Hey ,welcome to my fruit store.We provide a lot of fresh fruits .They are cheep and taste good,most of all they are very fresh.  OK,let me introduice some of my fruits .Have you ever heard the old saying?Eat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The big apple is 6 yuan per kilo and its on sale now 20% off .Eat aoranges are good for your health .There is a lot of vitamin C in the orange and its cheep 30% on discount per kilo only caots you

【第4句】:5 yuan.Bananas are 5yuan per kilo and

【第8句】:5% on discount.there comes the pears only

【第4句】:8yuan you can have a kilogram and cut down on

【第6句】:5%.  Hey ,my favourite fruit is watermalon its yummy.Only 9yuan a kilo and its also on sale .you only pay 85% of the original prise.Last but not least the grapes only 8yuan a kilo and 30% on discount .  So many fruits in my store which do you like best?

基督教赞美会开幕词

你去网上找一下献堂礼拜的视频,照着写下来,然后根据本堂的具体情况改一下行不行

  我刚刚找了家里杭州崇一堂献堂感恩圣乐崇拜的碟片,把其中的一段记录了下来,其中可能会有错字:):  请大家低头,我们同心祷告,慈悲爱我们的圣天父,我们这班蒙爱的儿女今天济济一堂,并带着感恩的心来向我们施恩的神,敬拜赞美,用心灵和诚实发出由衷的感恩。

我们所信服的神,是应当称颂的。

因为我们的神听了我们三年前的祷告,今天给我们亲手成就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成就了这么大的事,这让我们再次亲眼看到了神的伟大、奇妙,又真又活。

我们的神在我们中间,在杭州这个地方行了大事,行了奇事,行了新事,我们将一切的荣耀归给在天上三位一体的真神。

  神啊我们要特别为设计和建造这个伟大圣殿的所有工程师和建筑员工们祷告,他们运用神所赐给的智慧,竭尽全力的事工,付出了大量的心力和劳力,求主纪念他们的劳苦,因为奉神的名所作的工,公义的神必赐下恩典,你说“若有人爱神,这人必被神所知道的”。

  我们要把这个圣殿交托给全能的神,因为若不是耶和华建造房屋,建造的人是枉然劳力的,若不是耶和华看守城池,看守的人也是枉然警醒的。

我们深深相信你必看顾这殿。

所以我们今天下午要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对说,口唱心和赞美你,我们这些承认主名的人要结出嘴唇的果子,如同馨香之祭献给你。

  神啊,愿你的祭司们披上救恩,愿你的圣民多蒙福乐,我们如此感恩祷告都是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

阿们。

  然后就是献唱。

  另外在网上找到这个,我觉得最后一部分说得很好。

  淡大迦南会2005年献堂感言  我们的异象~「校园教会」是神在这个世代要做的新工作  在2003年时,有一群老师们同时领受到~在大学教书不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上帝对我们的「呼召」,「焉知得了今日的位分,岂不是为了现今的机会吗

」於是迦南会突破过去「学生团契」的作法,刚强壮胆地往「校园教会」进军,我们的三大异象是:  

【第1句】: 在大学校园设立祷告祭坛  

【第2句】: 在大学校园广传福音、造就门徒  

【第3句】: 在大学校园建立师生的服事团队  因为我们深信「校园教会」是神在这个世代要做的新工作,如果我们要得著这世代的年轻人,一定要进入校园,为他们建立属灵的家,我们也衷心地期盼台湾的各个大学都能在校园中拓植教会,因为服事这一世代的年轻人,是基督徒师生的责任和使命。

  我们的拓荒经历~需要有委身的老师群成为后盾与传承  学生们会因毕业、工作而离去,所以需把握时间栽培,学生同工栽培不易,要等学生有较长时间的训练,才能有学生领袖的出现,这是需要等候的。

因此需要有委身的老师群成为后盾与传承,我们目前有六位固定服事的老师及三位师母,期盼将来能够有12位老师一起同工。

目前我们一起祷告、读书、彼此灵修餵养,并参加一些特会一起成长学习。

因为同质性强,容易沟通,彼此都同心。

主也回应我们同心的祷告,将得救的人数加添给我们,除了传福音之外,目前「关怀与教导」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我们的感谢~因我们蒙了神和人的帮助  衷心地感谢陈政弘医师、黄清一牧师、胡伟骐牧师、马尚修牧师、张南骥老师、周宪明老师等弟兄姊妹,从建堂以来,在各样的事上不断的鼓励、支持与教导,使我们可以无后顾之忧,常常重新得力,奔跑前面的路程,求主加倍的祝福他们「凡事兴盛,身体健壮,如灵魂兴盛一样。

」也感谢爱我们的父神,一路走来的扶持与赐恩,「他以恩典为年岁的冠冕,我们的路径都滴下脂油。

」我们真是要说:「耶和华阿,众神之中,谁能像你。

谁能像你,至圣至荣,可颂可畏,施行奇事。

」  我们的新会堂~以低於市价的房租租给我们  座落在淡水县北新路184巷272号的一楼、地下室(并有庭院)共约有一百坪左右,目前地下室规划为礼堂、中控室、图书室、三间教室和储物室,楼上是客厅、祷告室、一间厨房和庭院,都非常宽敞。

租约订为五年。

房东不是基督徒,但当李世忠老师和他洽谈租屋事宜时,主感动他想起二十多年前的一位军中基督徒同事,於是他乐於将房子以低於市价的房租租给我们,这个见证李老师将於献堂当天细述。

愿这位房东也能早日信主

  我们的自我警惕~要全心仰望主,归一切的荣耀给他   「若不是耶和华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劳力,若不是耶和华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儆醒。

」   「不是倚靠势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神的灵才能成事。

」   当殿堂被建立,愿弟兄姊妹的生命更被建造得荣美。

   当地界被扩张,愿弟兄姊妹的心灵更被扩展得宽广。

   当人数被加添,愿弟兄姊妹的爱心更是流露得满溢。

   当神为我们成就美事时,愿一切的颂赞、荣耀都归给他

  我们的祷告~求主深深与我们同在,并以他的大能启示他的工作  求主祝福这佳美的新会堂;   成为万民祷告的殿   成为聆听主教训与吩咐的至圣所   成为圣灵充满同在的居所   成为主训练栽培门徒的总部   成为「约书亚」军队的发源地   成为「得人如得鱼」之地   凡进入会堂的人,就被主的灵、主的爱充满,不但得救而且有得胜的信心和能力   愿这会堂被「分别为圣」,求主行走在其中,用慈爱眷顾我们。

  不知道以上对你的问题是否有所帮助。

也求主亲自来祝福和使用你们的新教堂。

阿们

\ \ 你可以到基督教文艺网去查找合适的,有很多

基督徒聚会结束祷告

亲主耶稣,我们感谢赞美谢谢你今天亲自来带领我们,让我们在你的里面彼此,合二为一,让我们同过圣灵的带领,来更深的认识你,来接近你,来聆听你的话语。

我们知道,这美好的聚会是来自于你,我们也感谢,愿你将爱的心、和睦的心、喜乐的心持续的放在我们里面,让我们福杯满溢,让我们在聚会之后仍不停止火热的心。

感谢主耶稣这又一次的保守与看顾。

我们将自己的生活全然的交托于你,愿你在我们身上做你奇妙的工作,彰显你神的荣耀。

感谢主耶稣聆听孩子们在你面前的祷告,奉主基督耶稣的名求,阿门

百度贴吧吧主申请,我都五次了都不成功

这号有160多天发言有60多了,申请感言写得还可以,资料也如实填了

贴吧建设性不够.,申请不要太频繁.控制在一周三次之内.要多发些具有建设性的文章.,不能是水贴.,关于贴吧名的定性.,申请感言只是占用百分之五的作用。

多发些建设性的帖子吧。

五年级上册第十五课落花生的作者资料作者

许地山,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

籍贯广东揭阳,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

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院,1926年毕业并留校任教。

期间与瞿秋白、郑振铎等人联合主办《新社会》旬刊,积极宣传革命。

“五·四”前后从事文学活动,后转入英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学、印度哲学、梵文等。

1935年应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任教授,遂举家迁往香港。

在港期间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

一生著作颇多,有《花》《落花生》等。

中文名许地山外文名Xu Dishan别 名名赞堃,字地山国 籍中国民 族汉出生地台湾台南出生日期1894年2月3日逝世日期1941年8月4日职 业作家、文学家、教授毕业院校燕京大学信 仰基督教代表作品《空山灵雨》《缀网劳蛛》《危巢坠筒》《道学史》《印度文学》故 居广东徐闻县笔 名落华生许地山(1893~1941年)名赞堃,号地山,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许地山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

在梵文、宗教方面亦有研究硕果。

许地山,其父许南英是个富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祖籍广东揭阳,出生于台湾台南。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许南英临危受命,担任台湾筹防局统领。

他激于民族大义,率众奋起反抗日军的入侵,日寇占领台湾后,遂将全家迁回大陆。

当时因清政府不准内渡官员保持台湾籍贯,许南英便在福建龙溪落籍。

1913年受聘到缅甸仰光华侨创办的中华学校任职。

两年的海外生活,他的思想受到一定影响,后来,他创作的不少作品都取材于此。

1915年12月,许地山回国,住在漳州大岸顶(今苍园街一带),后在漳州华英中学任教,1917年,他重回省立二师,并兼任附小主事(校长)。

1917年暑假,许地山以优异成绩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学会多种外文和方言。

并经常和瞿秋白、郑振铎、耿济之等人在一起谈论时政,寻求真理,探索改造社会、振兴中华的道路。

他们在北京青年会图书馆编辑《新社会旬刊》,宣传革命思想,发表新文学作品。

当“五四”运动爆发时,许地山作为学生代表经常上街演讲,在天安门前参加游行集会,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

许地山散文1921年1月,许地山和沈雁冰、叶圣陶、郑振铎、周作人等12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创办《小说月报》,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新文学刊物。

许地山以落华生为笔名在刊物上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命命鸟》,写了一对缅甸青年男女在封建礼教桎梏束缚下的爱情悲剧,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共鸣。

他从此开始了文学创作生涯。

1922年2月10日,许地山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的短篇小说《缀网劳蛛》,为其早期的代表作。

小说反映了作者对吃人的封建礼教的愤懑并给予深刻批判,充分显示“五四”时期新文学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精神。

1922年8月,许地山与梁实秋、谢婉莹等到美国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哲学系学习,1924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并以“研究生”资格进入美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史、印度哲学、梵文、人类学及民俗学,两年后又获牛津大学研究院文学学士学位。

1921年到1926年是许地山创作的第一次高潮时期。

这期间,他的12篇短篇小说结集为《缀网劳蛛》;44篇散文小品,由商务印书馆以《空山灵雨》为书名出版。

脍炙人口的《落花生》,以童年漳州生活为背景,明确主张做人要“像花生,因为它是有用的,不是伟大、好看的东西。

”1927年许地山学成回国后,在燕京大学文学院任教。

与此同时,许地山还写了不少宗教书。

如《大藏经索引》、《道教思想与道教》、《中国道教史》(上卷)、《云笈七签校异》、《摩尼之二宗三际论》等,并着手编纂《道教辞典》。

其学术成就,学界有口皆碑。

抗战期间,许地山作为一名热爱祖国的左翼作家,奔走呼号,声讨日寇罪行。

然而,却受当时燕大任教务长司徒雷登的排挤而被解聘。

后避居香港,被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任教授。

许地山在港大任教期间,在改革教育、教学的同时,积极从事社会教育和文化活动。

他先后发起和组织了“香港新文学学会”、“中国文化协会”,并兼“广东丛书编印委员会”、“中国教育电影协会香港分会”常务理事。

他积极提倡改良中小学课程,建议教育当局创办香港中小学教师讨论会,并担任“香港中小学教员暑期讨论班”主任以及多所中小学校董。

对香港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不少贡献,受到各界人士好评,曾被选为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许地山更是义无反顾地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他走出书斋,奔波于香港、九龙等地,在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讲,帮助流亡青年补习文化课,还在报刊上发表了《七七感言》、《造成伟大民族底条件》等杂文,宣传抗战,反对投降。

在上海沦入日寇铁蹄之下时,著名作家郑振铎冒险收藏了3300多本明、清时代的刊本、抄本,打算转移到香港。

许地山得知后,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不被敌人掠走,毅然答应帮助寄存许地山散文选集。

1938年3月,在汉口成立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许地山和郭沫若、茅盾、巴金、夏衍等45人当选为理事。

当时大批文化人与青年学生流亡到香港,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会员通讯处”,许地山任常务理事兼总务。

他写了长篇论文《国粹与国学》,在当时影响很大。

他还写了抗日小说《铁鱼的鳃》,作品通过主人公的不幸遭遇,表达了人民坚持抗战的意志和坚强的民族自尊心,受到文艺界的极大好评,被认为是“中国小说界不可多得的作品”。

许地山积劳成疾,导致心脏病逐渐严重。

天不假年,1941年8月4日下午2时,他心脏病再次复发,英年早逝,年仅49岁。

噩耗传出,第一个送来花圈的是宋庆龄。

梅兰芳、叶恭绰、郁达夫、徐悲鸿等许多知名人士送了花圈、挽联。

当天,香港所有的机构和学校下半旗,港九钟楼鸣钟致哀

9月21日香港文化界400多个团体近千名代表举行“许地山先生追悼大会”。

国内及新加坡等地也都隆重集会,痛悼这位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爱国者

8122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