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咕咚来了狐狸台词集合3篇

文心雕龙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咕咚》教案(通用7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咕咚》教案(通用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咕咚》教案1

活动目标

【第1句】:欣赏理解故事内容,能复述主要故事情节,并进行表演,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力。

【第2句】:懂得遇事要问清楚弄明白了再行动。

【第3句】: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第4句】: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第1句】:能根据图来复述故事;

【第2句】:让幼儿懂得遇事要问清楚弄明白了再行动。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头饰(小兔、狐狸、猴子、老虎、熊、狮子),录有各种声音的磁带。

活动过程

【第1句】:放录音带。幼儿听一听磁带中有什么声音?学一学这种声音,并说一说这种声音是什么发出的。

小朋友们听过“咕咚”的声音吗?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听了故事《咕咚》就知道了。

【第2句】:教师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让幼儿初步感受故事内容。

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中有谁?发生了什么事?

【第3句】:出示故事图片。教师再次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全面理解故事情节,学会角色对话。

①小兔住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小兔为什么拔腿就跑?

②遇到了谁?狐狸说什么?小兔怎么回答?狐狸怎么样?

③路上它们又遇到了谁?小猴说什么?狐狸怎么回答的?猴子怎么想的?又怎么做的?

④后来又遇到了谁?它们怎么说的?大家怎么做的?

⑤最后,它们碰到了谁?说了些什么?“咕咚”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第4句】:幼儿完整欣赏故事,学会故事中的语句。(如:拔腿就跑、慌慌张张、一边跑一边喘气、上气不接下气、东瞧瞧西望望。)

【第5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课由于是从以故事形式而设计的,课堂气氛活跃,准备也比较充分,幼儿都能够根据图意来复述故事,能够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语句,美中不足就是缺少了让幼儿戴头饰、分角色表演故事,应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我想这节活动课会更加完善。

  《咕咚》教案2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第1句】: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学习“?”、“?”两个新部首。

【第2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进行分角色表演。

【第3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咕咚”究竟是怎么回事。

【第2句】:过程与方法目标:

【第1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第2句】:培养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分组表演,实现师生多边互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育学生凡事要讲根据、眼见为实,不能道听途说,盲目地下结论。

根据这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我采取激趣促读、创设情境的教法,做到教与读结合、扶与放结合。引导学生采取自学探究、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来学习这篇课文。力求建设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让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第1句】:识字、写字。

【第2句】:理解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表演课文。

教学难点为:

了解课文主旨,体会“听到任何事情,都要动脑筋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

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让学生初读课文,理清层次,通过合作学习,将课文中的大量对白组成小剧本,进行表演,再以句带段,以读带讲,深入分析课文,理解文章中心。第二课时主要学习生字、书写生字。运用多种形式,将枯燥的生字教学渗透于有趣的游戏、情境之中,通过摘木瓜、开火车的游戏,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生字。

以下我着重对第一课时的教学做进一步说明。

【第1句】:创设情境,设置悬念,激趣导入。

好的开端是一堂课成功的一半。正因为如此,我运用激趣导入,进行猜谜语、听声音比赛。利用课件引导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渠道运作起来,积极参与到学习中。而且我还特别设计了个别声音用耳朵比较难以辨别,学生只好用眼睛揭开谜底,从而初步接触课文“眼见为实”的主旨。最后出示“咕咚”的声音,让学生猜猜这样的声音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让学生模拟发“咕咚”声,从而引出课题。并且告诉大家:千万别小看这个有点奇怪的声音,它可在森林中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呢。

【第2句】:初读感知,理顺层次。

通过教师的范读和学生自读,让学生解决三个问题。

【第1句】:文章有多少个自然段落?

【第2句】:课文中出现了哪几种动物?

【第3句】:根据插图,复述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这个环节中,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复述故事,出示课文中的四幅挂图,要求学生按照“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的顺序,完整地文案每幅图的意思,并且集体评议。发挥师生评价的作用,促进学生的认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并且为下一步的合作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3句】:抠对白,制作小剧本

善于读书的人,会把书越读越薄。意思就是说在理解的基础上,要自己会归纳和总结。善于学习的人,同样会把课文越学越精简。这篇长课文,情节却很简单,对白比较多,我便引导学生自己用笔划出所有的对白,组成一个小剧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情感熏陶感染和示范作用,因此,我通过插图和创设情境,让学生把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经过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表演,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表演,小组和小组之间的表演等多次反复的朗读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来体会短小的剧本所表达的故事精髓。

【第4句】:分组合作学习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而传统的教学弊端在于:教师用烦琐的教学分析占用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事实上,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当学生有迫切的学习兴趣,并且这篇文章又简单易懂,我便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去学习。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伙伴;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甚至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方式。使课堂上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信息交流呈现出双向和多向互动的局面,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

有了小剧本作为主线,我就做到由“扶”到“放”,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学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或者几句对白,找到课文出处,学习探讨整个段落中小动物的心理活动、动作反应、表达情绪的关键词、朗读的语气等等。

通过小组讨论,孩子们在全班交流了学习成果。如小兔的第一句对白,出现在第二自然段,孩子们紧扣“撒腿就跑”的这个动词,抓住小兔胆小的心态。充分发挥想象,“咕咚”究竟是个如何可怕的东西。学生还能结合生活实际,形象地模拟“撒腿就跑”这个动作。其他动物的盲目跟随、慌乱紧张,狮子的好奇大胆、要一探究竟的场景都在合作学习中一一再现。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情感体验之后,带感情朗读便水到渠成。此时再次让学生整体朗读全文,进行总结,完成“总—分—总”的课文学习结构。

【第5句】:动脑动口,升华主旨。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综合性学习要求,第一学段的学生要结合语文学习,观察自然,并结合社会活动,用语言或图文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所以在《咕咚》这课的设计中,我设计了一组问题,进行口语表达练习,并给孩子留下情感发挥的余地。

【第1句】: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种动物,为什么?

【第2句】:你想和他们说些什么?

【第3句】:以后我们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怎么办?

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领悟到“凡事要动脑筋,要眼见为实,不要盲目跟随别人。”的道理,使课堂有效地结合学生的生活与情感体验。

【第6句】:作业练习,课内外结合。

我设计了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评一评等自主选择练习,体现了学习的层次性、综合性。

  《咕咚》教案3

《咕咚》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经典童话故事,内容生动,幽默动感十足。落入水中的东西发出的声音,吓坏了但小的小老鼠,他的奔逃引了了群体的慌张,顿时乱做一团,最终发现是自己吓坏了自己!在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基础了,让不要惊慌,而要沉着,要先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活动目标:

【第1句】:让幼儿通过猜测、观察、动作模仿等方式,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第2句】:引导幼儿感受故事中动物的情绪并学说:"快逃!快逃!咕咚来啦!"

【第3句】:体验师生共同表演故事的快乐。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动物的情绪,学会对话:"快逃!快逃!咕咚来啦!"活动难点:

体验动物逃跑时的紧张情绪。

活动准备:

【第1句】:绘本ppt,故事中的动物形象大图一套,小图片与幼儿人数一样。

【第2句】:情景表演(一只小老鼠正在散步,听到"咕咚"声,吓了一跳,逃跑了,边跑边喊"快逃!快逃!咕咚来啦!)活动过程:

【第1句】:情景表演导入(一只胆小的老鼠正在散步,忽然听到"咕咚",吓了一跳逃跑了,边跑边喊"快逃!快逃!咕咚来啦!")提问:

刚才的小老鼠怎样了?(逃跑)它为什么要逃跑呢?(害怕)它害怕什么呢?(咕咚)"咕咚"会是谁呢?(幼儿猜测)

【第2句】:幼儿观看ppt,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师:小老鼠跑着跑着,会遇到谁呢?他们说了些什么?

我们一一看。

观看第一页(兔子听到老鼠叫喊声一起逃跑)

——小老鼠跑啊跑,它遇到了谁呢?

——它遇到小兔子说到什么呢?

——小老鼠对小兔子说了什么?

——小兔子听到喊声怎么了?

观看第二页(狐狸逃跑)——这是谁呀?谁来学学狐狸的样子?

观看第三页(狐狸被吓的和小老鼠、兔子、一起逃跑)——狐狸听到了什么声音?

——他为什么也要逃跑呀?

——他们逃跑时,又会遇到哪些动物呢?

观看第三页(小羊、小猪、斑马都被吓到一起逃跑)——他们见到小羊(小猪、斑马)对他(们)说了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文案。(快逃!快逃!咕咚来啦!)——有谁发现了这群小动物?他会怎么做呢?让我们来看看吧!

教师播放第四五页,和幼儿一起观察,理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观察大熊并学学他的动作。再模仿小动物们紧张的样子。

——小动物们跟在大熊后面干什么呢?

——"咕咚"会是谁呢?(幼儿自由发言)

【第3句】:讨论并理解故事内容。

师:让大熊带着小动物去找"咕咚"我们来想想,小老鼠吓得往前跑时,碰见了谁?说了些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相应的动物形象图片(大)鼓励幼儿模仿绘本中动物的'表情及语言:"快逃!快逃!咕咚来啦!"教师播放最后画面(苹果掉到水中)——咕咚到底是谁啊?

——"咕咚"可怕吗?小动物们为什么害怕呢?

【第4句】:幼儿选择相应的角色表演故事。

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及时表扬声音和表情到位的幼儿并提示幼儿:如果不记得自己何时出场,可以借助线索图。

根据实情况,可以再说几次,让幼儿体验和同伴一起表演的快乐。

  《咕咚》教案4

教学目的要求:

【第1句】:能借助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

【第2句】:理解课文,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的道理。

【第3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会。

难点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配乐录音、卡片、小黑板。

教学思路:

先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着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逐段阅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最后用以“扶”带“放”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自读课文《小牛站起来了》。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1句】: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第1句】:上新课前,老师想出个问题考考大家:一个木桶中,装了满满的一桶水,假如你们把一块石子扔进水中,这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咚,咕咚。)(板书:咕咚)就是这声音,曾经吓跑过好几种动物呢!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想)好,老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咕咚》。

【第2句】: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什么事呢?下面请听录音。

【第2句】:听全篇课文的朗读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仔细听,认真想,故事中的“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哪几种动物?(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

【第3句】:借助汉语拼音,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第1句】: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第2句】:画出你不理解的字、词。

【第3句】:指名朗读课文,进行朗读指导。

【第4句】:出示小黑板,思考回答问题。

全文共有个自然段,幅图,讲了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也跟着跑,只有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儿弄清了真相的事。

【第4句】:指导看图,说清图意。

出示课文中的【第1句】:【第2句】:【第3句】:四幅挂图,要求学生按照“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的顺序,文案每幅图的意思。

图意参考:

【第1句】:兔子听到木瓜熟后掉进湖里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第2句】:听到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

【第3句】:大象也跟着跑。野牛拦住了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第4句】: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咕咚”是什么,大家都笑了。

【第5句】:小结过渡。

刚才,老师和大家听了录音,读了课文,看了插图,同学们对《咕咚》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这篇课文中,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它几种动物为什么也跟着就跑,野牛为什么拦住它们,故事的结果怎样?这些问题你们想知道吗?(想)老师下一堂课再和大家一起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第1句】:复习导入新课。

【第1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

【第2句】: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情,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第2句】:阅读课文【第1句】:二自然段。

【第1句】:(出示挂图1)这幅图讲了什么?(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第2句】:小兔为什么跑?(它认为咕咚可怕极了)

【第3句】:它有没有仔细看一下?(没有)

【第4句】: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发出“咕咚”一声,这声音太响了,胆子很小的兔子听到这个声音会怎么样?(害怕)

【第5句】: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吓了一跳、拔腿就跑、边跑边叫)(随机理解:拔腿就跑)

【第6句】:它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对小猴叫:“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理解:这里的“咕咚”是指一种东西的名称)

【第7句】:指导朗读:“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第3句】:阅读课文【第3句】:四自然段。

【第1句】:(出示挂图2)这幅图讲了什么?(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起来了。)

【第2句】:小猴为什么也跟着跑?从哪儿看出来的?(小猴听了兔子的叫声,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从小猴子边跑边叫:“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可以看出)

【第3句】:““咕咚”追它们来了,小猴子心里会怎样?(非常害怕)

【第4句】:指导朗读:“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语气、停顿、重音。句中第二个“不好了”和“快跑哇”音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

【第5句】:小猴子那可怕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一下森林里可热闹了。听!(放第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

【第6句】:这一自然段中讲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怎么样?“大伙儿”指谁?(有狐狸、山羊、小鹿。它们也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大伙儿”指狐狸、山羊、小鹿)

【第7句】:它们为什么叫“快逃命啊”?(它们认为“咕咚”是一种可怕的东西,要来吃它们了)

【第8句】: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它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其它的动物以为“咕咚”吃它们来了。它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

【第9句】: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第10句】:就这样,很平常的一声“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一种很怪的动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它们一个跟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也怎样了?(跟着跑起来)

【第4句】: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第1句】:(出示挂图3)这幅图讲了什么?(野牛拦住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第2句】:野牛为什么没有跑?它是怎样做的呢?(野牛想搞清楚“咕咚”是什么。它拦住了大伙儿)

【第3句】:(出示“拦住”一词)你会做“拦”的动作吗?野牛是怎么拦的?(让学生通过演示理解)

【第4句】:野牛拦住了大象和大伙儿后是怎样问的?(指导学生用“先问,再问、、、、,最后问”的句式回答。)

【第5句】: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第5句】:阅读课文【第6句】:七自然段。

【第1句】:(出示挂图4)这幅图讲了什么?(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第2句】:大伙儿是怎样知道事情真相的呢?(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比较朗读后思考:

(1)木瓜为什么会自己掉下来?(木瓜熟透了)

(2)木瓜掉进湖里为什么会发出很响的声音?(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撞击水面)

(3)“咕咚”究竟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

【第3句】: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它们都怎样呢?(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第4句】:这里的“大伙儿”指谁?为什么都笑了?(“大伙儿”指:兔子、小猴、小鹿、狐狸、山羊、大象。它们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动十分可笑,所以笑了)

【第5句】:这时候,它们会想些什么呢?(诱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瞎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

【第6句】:总结课文。

【第1句】: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兔子听到“咕咚”的响声,没有弄明白,就边跑边叫“咕咚”非常可怕。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跟着跑起来,并且叫大家也快跑。狐狸、山羊、小鹿听到后,一边跑一边叫大家逃命。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野牛却不这样。他拦住大家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最后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事情真相。

【第2句】: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在这个故事中,我喜欢野牛,因为它遇到事情不慌张,能先问个为什么,不盲目地跟着别人跑。我不喜欢兔子、小猴子、山羊、狐狸、小鹿、大象,因为它们遇事不先问为什么,别人怎么说,也跟着别人怎么说;别人怎么做,也跟着别人怎样做)

【第3句】:我们同学们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第三课时

【第1句】:复述故事。

【第1句】:学生分小组试讲故事。

【第2句】:小组推选代表上讲台讲故事。

【第2句】:表演故事。

以八个同学为一组,戴好“木瓜”和“兔子”等七种动物的头饰,在音乐声中进行表演。

【第3句】:辅导学生自学自读课本第19课《小牛站起来》。

【第1句】: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朗读,老师纠正读音。

(2)读了这篇课文,想想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件什么事情?(小牛没有听乌龟的劝告,不怕摔跤,终于学会站起来了的事。)

【第2句】:对照插图,找出与图相对应的自然段。

(1)指名文案每幅图讲了什么内容?

参考图意:

①小牛学站起来,几次摔跤,乌龟劝它别学了,小牛没有听从。

②不怕摔跤的小牛不仅站起来了,而且还在练习走路呢!

(2)根据图意找出相应的自然段。(1—4自然段;5—7自然段)

【第3句】:指名读课后问题,思考回答:

(1)小牛是怎样站起来的?(小牛不怕摔跤,不盲目地相信别人的话,通过反复练习,终于站了起来。)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告诉我们遇到困难不要害怕,失败了不要灰心,不要盲目地相信别人的话,只要通过努力,就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

板书:

  《咕咚》教案5

学习目标:

【第1句】:认识13个会认字,能正确书写8个会写字,学习两个新部首“羊字头’’和“足字旁”

【第2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筋想想或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

【第1句】:疑:

根据课题及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第1句】:看到课题你想知道这是什么声音?

【第2句】:这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第2句】:探:

(探索一)让学生借助拼音边读课文,边标然段,大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探索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0”标出会认字,用“Δ”标出会写字。同桌合作识记生字。

(探索三)观察图①,图上画了什么?你能找出课文中那一段和图相应的段落吗?认真的读一读。

(探索四)观察图②,图文结合,狐狸、猴子、小鹿、松鼠听到兔子慌张的叫喊,看到兔子拼命的逃跑,他们有什么反应?课文里怎样说的?用“_”画出。

(探索五)观察图③,狮子与其他动物有哪些不一样的地呢小组合作在课文中找找,再图文结合,议一议。

(探索六)观察图④,让学生说出图意,看它们的表情与图①―③有什么不同?它们来到湖边看到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第3句】:精彩展示:

【第1句】:以小组为单位,朗读课文

【第2句】:看图,分角色演一演“咕咚”这个故事。

【第3句】:展示会写字,看谁能在田字格正确书写。

【第4句】:拓展练习:

【第1句】:看拼音,写词语:

【第2句】:比一比,组词

着松跟阴玩棵

看村根阳完颗

【第3句】:照样子,写一写

例:结结巴巴

乱哄哄

【第4句】:填空。

①松:部首旁,结构,第七划是,组词

②着:偏旁,读音,结构笔顺:

【第5句】:自我:

学习了这课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课后反思:

  《咕咚》教案6

活动目标:

【第1句】:学会安静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简单学习故事对话“你跑什么呀?”“咕咚来了!”

【第2句】:发挥想象,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第3句】:培养对经典儿童文学的欣赏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兔、狐狸、小猫、老虎图片

活动过程:

【第1句】:出示小兔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第1句】:观察小兔惊奇的图片,幼儿猜猜小兔怎么了?

【第2句】:小兔为什么会惊奇呢?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吧!

【第2句】:分段欣赏课件,理解故事内容

【第1句】:观看课件第一部分

师:小兔惊奇是因为遇到了咕咚,小朋友认为咕咚会是什么呢?

【第2句】:观看课件第二部分

(1)它碰到了谁?他们是怎么对话的?

(2)小兔又碰到了谁?他们是怎么说的?

(3)幼儿边听故事,边学习故事对话!

【第3句】:观看课件第三部分

(1)小兔子又碰到了谁?小朋友猜猜看,它会怎么做呢?

(2)咕咚到底是什么呢?我们继续来听故事吧。

【第4句】:观看课件第四部分教师总结:原来“咕咚”只是一个木瓜掉到了河里,可是小动物们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跑了起来,老虎勇敢地去找到了答案,我们给老虎拍拍手。

【第3句】:完整讲述故事,幼儿角色表演

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幼儿角色扮演,复习故事里动物们的对话。

【第4句】:活动延伸

小朋友有碰到过这样的事情吗?你们听到响声时会怎么做呢?比如“雷声”。

哇,听了咕咚的故事,小朋友都学习了老虎,变得真勇敢,让我们一起来跳个舞鼓励一下自己吧!

  《咕咚》教案7

教学目标

【第1句】:知识目标

①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狮、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眼”7个生字。学习“羊字头”和“足字旁”2个新偏旁。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第2句】: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③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水平;识字、写字练习。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第1句】:吸引学生,揭示课题、

【第1句】:多媒体播放多种声音,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第2句】:(板书课题),请大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要求:字要写得横平竖直才好看。)齐读课题

【第3句】:细心的孩子,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形声字,象声词)

【第4句】:提问:“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学习了课文就知道了。

【第2句】:初读课文

【第1句】:自由读课文,建议:用笔勾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把这些字读准;对于自己特别喜欢的文案,还可以多读几遍。

【第2句】:读了课文,你有什么问题吗?

【第3句】:再读课文,看谁能通过自己的读来解决问题。

【第3句】:学习生字

【第1句】: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自由认读,读准字音。

【第2句】:认一认

没有了拼音宝宝帮忙,你还认识吗?(赛读词语)

【第3句】:玩一玩

①同桌拿出识字卡片,互相认读

②摘果子,(多媒体示一棵苹果树,苹果上分别写了生字,认对了,苹果就会掉下来)

【第4句】:议一议

①小组合作学习,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②谁愿意把自己的识字方法介绍给大家。

【第4句】:再读品悟

【第1句】:自己练习读课文,做到正确、通顺、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第2句】:四人小组轮着读课文,互相评一评,读的好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要注意读好的。

【第3句】:朗读檑台赛

【第4句】:齐读课文

【第5句】:指导写字

【第1句】: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选“家”“怕”扩词。

【第2句】:同桌间说一说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文案你发现了什么?

【第3句】:师范写(重点指导写好新偏旁“忄”和“足”)

【第4句】:生临写

【第5句】:练写,互相评价(引导学生从字形,书写速度,书写姿势等方面评价)

第二课时

【第1句】:激趣复习,导入新课

【第1句】:(多媒体:湖边长着几棵木瓜树,木瓜上有生字)瞧,木瓜快熟了,谁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就会掉下来(配“咕咚”声)

【第2句】:听,这“咕咚”声是成熟的木瓜从树上掉下来,落到湖面的声音。可就是这个声音,却让森林里小动物们,(引导说到“乱哄哄”)为什么呢?

【第2句】:创设情境,合作学习

(一)学习第2自然段

【第1句】:最先听到“咕咚”声的是谁?

听到声音,小兔什么样儿?

【第2句】:读第2自然段,哪句话写出图上的内容。

【第3句】:“撒腿就跑”看出了什么?小兔为什么害怕?你也有过吗?

【第4句】:小兔不仅跑,还边跑边喊,谁来喊一喊?

【第5句】:指导朗读

他吓得撒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喊:“咕咚来了!咕咚来了!”

(二)学习3―5自然段

【第1句】:听到他的喊声,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它们是怎么做的?(跟、跑)读【第3句】:4自然段。

【第2句】:野牛跟他们有什么不同?它是怎么做的?(追、问)读5然段,划出描写野牛的文案。

【第3句】:对比两幅图,小动物们和野牛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你会用什么?(慌慌张张、不慌不忙)

动物们慌慌张张是因为。

野牛不慌不忙是因为。

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找答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6―7自然段

“咕咚是什么呀!”小动物们谁知道呢?指导朗读(重点读好小兔的话)

瞧,连小兔也不知道“咕咚”是什么,为什么?(没思考)怎么办呢?读【第6句】:7自然段。

这时,小动物们会说什么,小兔又会怎样呢?

【第3句】:总结深化

【第1句】:现在,你最想对谁说句话,说什么?

【第2句】:戴头饰表演“咕咚”这个故事。

【第4句】:布置作业

【第1句】:把课文中喜欢的词填到“词语花篮”中。

【第2句】: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3句】:读《同步读本》中的《数星星的孩子》。

板书设计

【第20句】:咕咚

兔子拔腿就跑

小猴跟着跑沉着冷静

大伙儿一个跟着一个肯动脑筋

野牛拦、问

教学反思:

整堂课,我对学生回答作了充分地预设,因此上得也比较顺,但有一个环节,可是我未曾预料到的。书中讲大象也跟着跑,我只是一句话带过,没想到学生却揪着大象不放,当一个学生提出:“老师,大象这么大,为什么也吓得跟着跑?”我当时一愣,没想到学生的回答更精彩。“大象可能认为这咕咚比他还要大,所以也吓得跟着跑。”我在心里为学生的回答喝彩。课到了最后一个环节,学生也慢慢领悟了寓意,可有个学生可能上课听得不是很认真,他又问了前面那个问题:“老师,只不过是一声咕咚声,大象为什么也跟着跑啊?”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因为大象没动脑筋啊,遇到事情也没去想就跟着瞎跑。”多精彩的回答呀,是学生的问题把课推向了高潮,这可真是所谓的未曾预约的精彩,我为我班学生的进步而高兴。

《咕咚》的教案

教学目的

【第1句】:凭借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第2句】: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重点

【第1句】:读懂课文,并能悟出寓意。

【第2句】: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

4幅插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1句】:揭示课题,设疑。

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咕咚,这是一篇阅读课。随后板书课题。咕咚是什么东西?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们想不想知道?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课文就会知道了。

【第2句】:指导朗读课文,可按整体部分整体三步来指导。

(一)从整体指导读课文。

【第1句】: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一遍课文,标出自然段。

【第2句】:对照插图读一遍课文,找出课文共讲了几种小动物,能按出场顺序说出来。

【第3句】:同桌共读一遍课文,读后互相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分段指导读课文。可带着课后问题读,读后再回答。

【第1句】:指名读第1~2段。

(1)师问:咕咚指的是什么?

生答: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2)师问: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怎样?从哪可以看出来?生答:这声音很大很重。因为木瓜熟了,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的'。

(3)师问:兔子为什么跑?(课后第1题)

生答:兔子听见这又大又响的咕咚声很害怕,吓跑了。

(4)指导看第一幅插图。文案图意。

举例: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还没有沉到湖底,溅起的水花还没有落下来,兔子已经撒腿跑了。它很害怕,一边跑还一边喊: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

【第2句】:指名读3~4段。

(1)师问:小猴子为什么也跟着跑?他还说了什么?(课后第2题)

生答: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也跟着跑起来。他说: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呀!

(2)师问:还有谁都跟着跑起来?(课后第3题)他们又喊叫什么?

生答:听了猴子的话,狐狸、山羊、小鹿都跟着跑起来。他们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3)请三个同学分别把兔子、小猴子和大伙喊叫的话读一读,并文案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最后一问比较难,老师可做提示。

生答:有很多话都是越传越走样。因为他们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说的,而他们的理解不一定对。他们不是有意造谣来吓唬人的。

(4)指导看插图(二)。说出图意。

举例:很多野兽都跟着跑起来,它们全张着嘴喊叫,面带惊慌的表情。

【第3句】:指名读第5段。

(1)师问:大象跑没跑?他是怎样跑的?

生答:大象也跟着跑起来。他是看见其他的动物跑,他也跟着跑起来。

(2)师问:野牛为什么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课后第4题)

生答:因为野牛不知道咕咚是什么,它在哪里,所以它没有跑。

野牛拦住大象和其他动物,追问谁看见咕咚了。结果谁都没看见咕咚是什么,兔子只是说它听见的,咕咚在那边的湖里。

(3)指导看插图(三),并文案图意。

举例:野牛在前面,非常沉着冷静地拦住大家,追问谁看见咕咚了。

【第4句】:指导朗读6~7段。

(1)师问:他们来到湖边看见什么?听到什么?生答:他们来到湖边看见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听见咕咚的声音。

(2)师问:最后大伙儿为什么都笑了?(课后第5题。)生答:因为大伙都明白咕咚是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不是什么可怕的怪物,真相大白了,它们感到自己的行动十分的可笑。

(3)指导看插图(四),并文案图意。

举例:大家的表情各不相同。野牛在严肃地讲道理,兔子看清咕咚是什么了,不再惊慌;老山羊一边听野牛讲话,一边思考;狐狸、小猴子和小鹿已经感到可笑了。

(三)让学生读全篇课文,并回答问题。

【第1句】:大家齐读一遍课文。

【第2句】:师问:你读了这篇童话,懂得了什么?

生答:我懂得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的跟别人跑,听信谣传,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指导作业:

【第1句】: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课后第2题。)

(一)分段读课文。1~【第2句】:3~【第4句】:【第5句】:6~7段。

(二)让学生看着插图试着文案这个故事。(自己准备)。

(三)按照课后第1题的5个小问题的顺序同桌互说,互相帮助讲故事。

(四)指名讲故事,大家评论讲得如何。

(五)请1~2人到前面给大家讲这个故事。

【第2句】:让同学回到家里讲给爸爸妈妈听;或讲给同院的小朋友听。

看图学词学句

课文《咕咚》教案设计

课文《咕咚》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第1句】:凭借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第2句】: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重点:

【第1句】:读懂课文,并能悟出寓意。

【第2句】: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4幅插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1句】:揭示课题,设疑。

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咕咚,这是一篇阅读课。随后板书课题。咕咚是什么东西?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们想不想知道?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课文就会知道了。

【第2句】:指导朗读课文,可按整体——部分——整体三步来指导。

(一)从整体指导读课文。

【第1句】: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一遍课文,标出自然段。

【第2句】:对照插图读一遍课文,找出课文共讲了几种小动物,能按出场顺序说出来。

【第3句】:同桌共读一遍课文,读后互相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分段指导读课文。可带着课后问题读,读后再回答。

【第1句】:指名读第1~2段。

(1)师问:咕咚指的是什么?

生答: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2)师问: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怎样?从哪可以看出来?生答:这声音很大很重。因为木瓜熟了,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的。

(3)师问:兔子为什么跑?(课后第1题)

生答:兔子听见这又大又响的.咕咚声很害怕,吓跑了。

(4)指导看第一幅插图。文案图意。

举例: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还没有沉到湖底,溅起的水花还没有落下来,兔子已经撒腿跑了。它很害怕,一边跑还一边喊:“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

【第2句】:指名读3~4段。

(1)师问:小猴子为什么也跟着跑?他还说了什么?(课后第2题)

生答: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也跟着跑起来。他说:“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呀!”

(2)师问:还有谁都跟着跑起来?(课后第3题)他们又喊叫什么?

生答:听了猴子的话,狐狸、山羊、小鹿都跟着跑起来。他们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3)请三个同学分别把兔子、小猴子和大伙喊叫的话读一读,并文案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最后一问比较难,老师可做提示。

生答:有很多话都是越传越走样。因为他们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说的,而他们的理解不一定对。他们不是有意造谣来吓唬人的。

(4)指导看插图(二)。说出图意。

举例:很多野兽都跟着跑起来,它们全张着嘴喊叫,面带惊慌的表情。

【第3句】:指名读第5段。

(1)师问:大象跑没跑?他是怎样跑的?

生答:大象也跟着跑起来。他是看见其他的动物跑,他也跟着跑起来。

(2)师问:野牛为什么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课后第4题)

生答:因为野牛不知道“咕咚”是什么,它在哪里,所以它没有跑。

野牛拦住大象和其他动物,追问谁看见“咕咚”了。结果谁都没看见“咕咚”是什么,兔子只是说它听见的,“咕咚”在那边的湖里。

(3)指导看插图(三),并文案图意。

举例:野牛在前面,非常沉着冷静地拦住大家,追问谁看见“咕咚”了。

【第4句】:指导朗读6~7段。

(1)师问:他们来到湖边看见什么?听到什么?生答:他们来到湖边看见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听见“咕咚”的声音。

(2)师问:最后大伙儿为什么都笑了?(课后第5题。)生答:因为大伙都明白“咕咚”是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不是什么可怕的怪物,真相大白了,它们感到自己的行动十分的可笑。

(3)指导看插图(四),并文案图意。

举例:大家的表情各不相同。野牛在严肃地讲道理,兔子看清“咕咚”是什么了,不再惊慌;老山羊一边听野牛讲话,一边思考;狐狸、小猴子和小鹿已经感到可笑了。

(三)让学生读全篇课文,并回答问题。

【第1句】:大家齐读一遍课文。

【第2句】:师问:你读了这篇童话,懂得了什么?

生答:我懂得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的跟别人跑,听信谣传,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指导作业:

【第1句】: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课后第2题。)

(一)分段读课文。1~【第2句】:3~【第4句】:【第5句】:6~7段。

(二)让学生看着插图试着文案这个故事。(自己准备)。

(三)按照课后第1题的5个小问题的顺序同桌互说,互相帮助讲故事。

(四)指名讲故事,大家评论讲得如何。

(五)请1~2人到前面给大家讲这个故事。

【第2句】:让同学回到家里讲给爸爸妈妈听;或讲给同院的小朋友听。

咕咚来了活动教案

很多令孩子害怕的事物,孩子们都表现出害怕的心理,可以通过《咕咚来了》的教学活动和心理辅导,减少或避免孩子们有这种害怕怕的情绪。接下来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咕咚来了活动教案,欢迎大家借鉴,希望帮助到大家!

  篇一:咕咚来了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第1句】:欣赏《咕咚来了》。

【第2句】:理解故事,激发孩子们积极思考问题的兴趣。

【第3句】:懂得遇到事情不惊慌,要问清楚、弄明白再行动。

教学重点、难点

鼓励孩子们大胆探索问题,解决问题,遇到事情要冷静思考。

活动准备

故事《咕咚来了》光碟一张

小白兔、狐狸、猴子、狮子等动物的图片

活动流程

兴趣导入——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就故事内容提问)——观看故事视频(加深故事理解)——角色表演

活动过程:

【第1句】:兴趣引入

【第1句】:教师:今天老师不仅请来了园长老师们和我们一起上课,还请来了一个小客人,大家看看他是谁呀?(小白兔)

【第2句】:教师:大家看看这只小白兔它在做什么?你们知道它为什么跑呀?

【第3句】: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咕咚来了》就会明白小白兔为什么跑了。(提供给孩子们思考的机会,并将小动物图片贴在黑板上。)

【第2句】:听讲故事《咕咚来了》

【第1句】:讲完故事后,我并不是在等待幼儿的正确答案,而是鼓励幼儿讲述听到的故事内容。当有些内容幼儿无法讲出时,我及时给予了丰富的知识的机会。

【第2句】:提问:小白兔为什么跑呀?“咕咚”原来是什么声音?

【第3句】:提问:小白兔听到“咕咚”的声音时,心里有什么感觉?它是怎么样做的?

【第4句】:小白兔一路上碰见了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第5句】:提问:长毛狮子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呢?(在开放式提问的基础上,老师和幼儿一起对故事进行了适时的概括、提炼和总结,使幼儿对故事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理解和掌握,同时认识也得到了提高和升华。)

【第3句】:讨论

【第1句】:小朋友们听完了这个故事,我们要向谁学习?为什么啊?

【第2句】:教师总结:小白兔它们不知道咕咚是什么,没弄清楚,就吓得慌慌张张的逃跑,后来在狮子的帮助下,知道咕咚原是熟透的木瓜掉入水中发出的声音,所以他们就不害怕了。很多疑问只要我们弄清楚了,就会变得更勇敢,也能想出办法来。

【第4句】:幼儿观看故事视频

【第1句】:教师播放故事《咕咚来了》的视频,幼儿欣赏,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第2句】:教师:今天,我们讲的故事名字是什么?

【第3句】:教师:我们看完了《咕咚来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当小动物表演故事情节好不好呀?(激发幼儿想象与学习的兴趣)

【第5句】:角色表演

请幼儿扮演故事里的`动物,表演故事。

活动延伸:走进胆小国

每个人都有过胆怯的经历,在幼儿身上表现地更明显,请幼儿文案自己胆小的经历,怎样克服这样的心里障碍。

教学反思

在这次游戏活动《咕咚来了》中,幼儿们都很积极的回答问题,故事内容也讲得非常生动、有趣,大部分幼儿较大胆、较完整地回答问题。本次集体活动具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完整”、“说对”,爱说是孩子的天性,于是,欣赏完视频之后,幼儿模仿动作而进行角色表演,在这样过程中,孩子们可以轻松愉快地学习,又可以培养积极地动脑和动手的能力,还有表述的机会。不足之处在于教学过程中,没有对故事做详细的如何克服胆怯的总结。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会更努力的钻研教学方法和技巧,争取完善优质的教学效果。

  篇二:咕咚来了活动教案

教学目标:

【第1句】:知识目标:学会“热”、“闹”两个字,认识“四点底”。

【第2句】:能力培养: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第3句】:情感目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悟不能偏听偏信。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教学难点:感悟不能偏听偏信。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第1句】:复习检测

【第1句】:自由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注意词连读。

【第2句】:读词语。

(课件出示)热闹水花正巧逃命木瓜熟了

吓坏大伙儿哈哈笑跟着跑说

【第2句】:学习生字

【第1句】:记忆字形。

(课件出示)热闹

认识新偏旁——四点底。(师范写四点底)

仔细观察这两个字,谁有好办法记住它们?

指名说,提升方法。

【第2句】:组词。

【第3句】:书写。

指导:热,上面部分要紧凑。横折弯钩弯得不要太大。

【第4句】:用“热闹”说一句话。

(课件出示):这下子可热闹了,动物们全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喊:“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请你边读边想像,读读这句话,要读出热闹的场面。(板书:热闹)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热闹的情景?你能用上“热闹”说一句话吗?

引导把话说具体。

【第3句】: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朗读、理解第【第1句】:二自然段(事件起因)。

【第1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这里变得如此热闹呢?

自己在课文中找一找。

指名读给大家听。

【第2句】:指导读好重点句。

“兔子听见吓坏了,拔腿就跑,边跑边叫:‘快逃哇,咕咚来了!’”

猴子“也跟着跑,边跑边叫”。

“动物们全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喊:‘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二)朗读、理解第三自然段(事件经过)。

【第1句】:大伙儿正乱做一团时,谁走来了呢?

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

【第2句】:分角色朗读(戴头饰)。

指导读好“你们看见了吗?”“我是在湖边听见的。”等文案。

(三)朗读、理解、背诵第四自然段(事件结果)。

【第1句】:原来小动物们谁都没有看见“咕咚”,只是听见的,(板书:听见)就造成了这热闹的场面。听了大象的话,小动物们头脑冷静下来了,它们决定去看个究竟。

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

【第2句】:小动物们看见的咕咚到底是什么?(板书:看见)它们看清楚以后,有什么反应?(板书:笑了)

【第3句】:你能看着课文的插图,试着背背这个自然段吗?

(课件出示):

大家( ),正巧一个木瓜( ),咕咚一声,(  )。大伙儿( ),( ),都( )!

指导背诵。

【第4句】:小动物们在笑什么?

指名说,理解不能偏听偏信。

(四)朗读全文。

自由朗读课文,可以加上自己的表情和动作。

【第4句】:布置作业

【第1句】:用“热闹”写一句话。

【第2句】:把第四自然段背熟。

【第3句】:给家长讲一讲这个故事。

9093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