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快手民间俗语经典谚语,精致有个性!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交情是交情,买卖是买卖】释义:做生意不能讲个人交情。例句:老棒子要跟他在账上找齐!——账可是一笔一笔都记得清清楚楚的。交情是交情,买卖是买卖。何况他跟这个“黄毛”算什么交情?简直是他身上的一块牛皮癣,想起来就痒。

【第2句】:二十九天不出鸡——坏蛋

【第3句】:星期天,妈妈加班给街道加工广告,忙得顾不上做饭,让我和爸爸一起到饭馆吃。邻居阿姨笑着说:“你这是外面捡块儿板,家里丢扇门。”妈妈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阿姨说:“你加班挣点钱,他们又要下馆子吃,不是太浪费了?”妈妈一听,赶紧让爸爸去买菜做饭。(河南·邓州)

【第4句】:【妇女能顶半边天】(谚)指妇女的潜力很大,凡男人能做到的,妇女同样能做到。

【第5句】:【双手难捉两条鱼】(谚)人的两只手不能同时捉住两条鱼。指做事得有先有后,不能不分轻重缓急,同时完成两方面的任务。

【第6句】:【大树底下无丰草】草长赶不上树长。谓环境不利,无法 竞争。类似的:茂林之下无丰草。政论图书:“不是不进则 退,而是慢进则退。人家长得比你快得多,大树底下无丰 草,大块之间无美苗。”

【第7句】:病好郎中到——晚了:迟了

【第8句】:【惟有感恩并积恨,万年千载不成尘】(谚)成尘:化作尘埃,指不再存在。指世间什么事都能淡忘,只有感恩和仇恨,时间再久也不会忘记。 也作惟有感恩并积恨,千年万载不成尘。 惟有感恩并报怨,千年万载不生尘。

【第9句】:【放下包袱】释义:比喻解除思想上的负担和顾虑。例句:所谓放下包袱,就是说,我们精神上的讦多负担应该加以解除。

【第10句】:【只见食,不见钩】(惯)比喻只看见诱人的利益,没看见背后的陷阱。

【第11句】:【千里姻缘一线牵】释义:旧谓月下老人能将远隔千里的有缘男女用红线连起来,结为夫妻。例句:“我的儿,你们女孩儿家哪里知道?自古道:‘千里姻缘一线牵。’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人,预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红丝,把两个人的脚绊住,凭你两家哪怕隔着海呢,若有姻缘的,终究有机会作成夫妇。”

【第12句】:拿了秤杆忘秤砣——不知轻重

【第13句】:【只开花,不结果】指形势很好,结果不佳。电视新闻 (2002,6,22):“创造了很多进球机会,但多是只开花不结果。”

【第14句】:【成立之难如登天,覆败之易如燎毛】释义:成家立业不容易,败落家业却容易。例句:先帝在世时曾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成立之难如登天,覆败之易如燎毛”,现今国贼当道,我们可不能消沉下去啊!

【第15句】:【做官把印丢了】指丢了最重要的东西。周立波《山乡巨 变》:“好家伙,你好警醒呵,做官的把印都丢了。”

【第16句】:【脱了毛的牙刷——有板有眼】(歇)本指牙刷脱了毛后露出板子和小洞,转喻说话、做事有条不紊,合乎章法。

【第17句】:儿大不由爷。

【第18句】:【惹乱子】(惯)指引起麻烦。

【第19句】:桃花潭水深干尺——无与伦比

【第20句】:【淡淡长流水,酽酽不到头】(谚)酽(yan):浓烈。指清清淡淡,长流不断;浓浓酽酽,不会久远。比喻人际交往,平淡可以保长久,过热往往难到头。

【第21句】:【乱世出英雄】在混乱的情况下,人的才能容易表现出来。 或说:乱世英雄起四方。李晓明等《平原枪声》:“我常说,你 是有能耐的人,要好好干他一场!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第22句】:阎王出丧——鬼哭神嚎

【第23句】:【棉花卷儿打锣——没音】(歇)棉花性软,卷成卷儿,打锣不会发出声音。本指没有声音,转指没有反响或回音。

【第24句】:【太阳打西边出来】谓不可能发生,或指反常、罕见。台湾 白先勇《孽子》:“这倒是新闻!太阳该从西边出来了。”

【第25句】:【药补不如食补】(谚)论滋补,再好的药物也比不上普通的饭食。 指食物是最有营养价值的滋补品。

【第26句】:升上五年级,我们就要学英语了。我问爸爸学英语难不难,爸爸笑着说:“自身下水知深浅,自口品味知酸甜。你学学就知道了!”(广东·茂名)

【第27句】:我有个小妹妹,整天话特别多。一次,妈妈笑着对她说:“你呀,真是个打不尽的芝麻,摘不尽的棉花,整天说个没完没了的,有时候还真烦人。”(湖南·郴州)

【第28句】:【磨刀不误砍柴工】(谚)把砍柴的刀磨快,虽然费了些工夫,但砍柴就省时省力。指凡事作好准备,就会事半功倍。 也作“磨镰不误打柴工”。

【第29句】:【林大哥——木木的】(歇)“林”字由两个“木”组成。形容人迟钝、死板。

【第30句】:【大海禁不起瓢儿舀】只减少,不增加,总会有穷尽的时候。 李英儒《还我河山》:“只要埋头下工夫,大海搁不住勺子舀, 一万重山也有爬到头的时候。”

【第31句】:【绿色军装】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服是草绿色的,老百姓称之为“军绿”。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学人民解放军的背景下,军绿是绝对流行色,特别是学生。那么,绿色军装是怎么形成的呢?发明绿军装的是19世纪南非的布尔人。1899年,英国军队大举入侵南非,与荷兰移民的后裔布尔人爆发了英布战争。当时,布尔人兵力很少,与英军人数比例仅为1:5,在与拥有优势兵力兵器的英军初战中,布尔人损失惨重。后来布尔人发现,在其作战区域地面植被多为绿色,行军打仗穿绿色衣服不易暴露目标。而英军穿的是红色军装,目标特别明显,极易成为被打击的活靶子。于是,布尔人便马上将自己的军装改为草绿色,甚至把武器也涂成绿色。这样一来,布尔人利用绿色伪装常常神出鬼没地接近英军,并突然发起进攻,使英军防不胜防,损失极为惨重。当时在南非作战的15万英军中,先后就有9万多人死于布尔人的突袭战和狙击手的射杀中,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例。英军在南非战场的惨痛失败震惊了世界,战后大多数国家的军队纷纷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将军装颜色改为绿色或偏绿色,并一直延续至今。

【第32句】:【吃挂落】(惯)指受牵连。 也作吃挂捞。 吃挂累。

【第33句】:我有一双白嫩嫩的小手,姥姥却说我长了一双拙手,我疑惑地问为什么。姥姥打趣说:“你的指头是荷包指,俗话说‘尖指能,圆指巧,荷包指头拙到老’。”我才不信呢?(河北·任丘)

【第34句】:【天下第一菜】苏州一碗“锅巴汤”竞有“天下第一菜”之名,这是怎么回事呢?相传清朝康熙年间,江苏巡抚宋牧士春游苏州城西南的邓尉山时,被山上的梅景所倾倒,遂在崖壁上题名“香雪海”。康熙皇帝听说此事,很感兴趣,于是便微服私访前往苏州邓尉山游玩。康熙抛开随从,独自畅游在梅花盛开的世界里,沉迷忘返。不知不觉已到中午,康熙感到饥肠辘辘,可偏偏他却迷了路,饥渴难耐的他只好朝一个方向拼命走去,直走到一个小村子里。他遇到一个中年农妇,便迫不及待地问人家“可有东西充饥”。善良的农妇将康熙领进屋内替他找吃的,可是饭菜都差不多吃光了。农妇看见锅里的几块焦黄的锅巴,便随手将一些剩菜汤倒入,烧煮开后,盛起来端给康熙吃了。谁料,饥不择食的康熙吃后竟觉得美味可口,赞赏不已,一时兴起,将此菜题为“天下第一菜”。于是,这不起眼的锅巴汤就这样成为“天下第一菜”了。

【第35句】:【放隔山炮】(惯)比喻所采取的行动威力很大,在这个地方行动,其他地方也受到影响。

【第36句】:猴子吃辣椒——抓耳搔腮

【第37句】:孔夫子的弟子——贤(闲)人

【第38句】:小芳在家是个宝贝蛋,闹了东又闹西。妈妈常说她“越说你脚小,你越扶墙走”。(河南·商水)

【第39句】:吃过黄连喝蜜糖——苦尽甜来

【第40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释义:分分合合是人类社会的规律。比喻形势总有变化。例句: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纷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纷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第41句】:快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第42句】:【外人难管家务事】(谚)指家务事复杂琐碎,外人摸不着底细,想管也无从插手。

【第43句】:【人不能全,车不能圆】见“哪个人也不全,哪个车轮也不圆”。

【第44句】:一天,我只顾玩耍,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有写。妈妈批评我说:“和尚念经,郎中治病。你是学生,不好好学习干什么?”(河南·许昌)

【第45句】:【宁作治世犬,莫作乱离人】(谚)治世:没有动乱的太平盛世。乱离:兵荒马乱的动荡时局。宁可在太平年间做狗,也不要在动乱年间做人。指动乱年间人们苦不堪言。 也作宁做太平狗,莫做乱世人。 宁作太平犬,毋为乱世人。

【第46句】:【丢钱是买主,说话是闲人】(谚)指付钱的才是买主,品评货物优劣的往往是看客。也泛指凡是办实事的,总会拿出实际行动。

【第47句】:老奶奶的针线筐——杂七杂八

【第48句】:【挂羊头卖狗】肉这一俗语,家喻户晓,人人明白,看似比喻商业行为,广告吹得天花乱坠,而实际上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以售其奸。实指政治手段,一些所谓得道高人,不厌其烦讲经说法,混淆视听,欺骗群众,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也指世俗之间弄虚作假、以赖充好,愚弄人、糊弄人。总之,这一俗语运用十分广泛。那么,它源于哪里呢?原来,它出自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最早不叫“挂羊头卖狗肉”,而叫“挂牛头卖马肉”,后转为“挂羊头卖狗肉”。典出《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据载:齐灵公喜欢看宫内女人着男装,齐国女人皆效法。但灵公有点叶公好龙,却讨嫌宫外女子着男装,便下令官府制止,有女子着男装者撕衣断带,但还是制止不了。灵公便问齐相晏子,这是为什么。晏子回答说:“您喜欢官内女人穿男装,却禁止宫外女人穿,这如同在门上挂牛头,而在门里卖马肉。你如果先禁宫内女子,则宫外女子莫敢再穿。” 齐灵公采纳晏子的建议,果然在一月之内没有女人再穿男装。后世,挂牛头卖马肉逐渐转为“挂羊头卖狗肉”。

【第49句】:【飞鸟各投林】释义:比喻各有各的归宿。例句:战事虽长,也终有和平的一天,有一天,胜利来到,惊喜袭击了各个人的心,那时真是“飞鸟各投林”,所剩下的只是一片白茫茫的大地。

【第50句】:【一马勺坏一锅】部分殃及整体。从维熙《爱的奇迹》:“因 此,袁海生怕一马勺坏了一锅烫,来了一个小偷,使他的儿 女都得了传染病。”

【第51句】:【表壮不如里壮】(谚)外表强大,不如内里壮实。常专指丈夫有才干,不如妻子善理家。 也作“里壮强如表壮”。

【第52句】:【过河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歇)卒子:象棋棋子之一,过河后,按规则能向前或横着走一步,但不能退。指某事只能继续做下去,不能退缩走回头路。 也作过河的卒子——只能进,无法退。 过河的卒子——没法退。

【第53句】:老师告诉妈妈,说我很聪明,就是上课爱搞小动作。回家后,妈妈训了我一顿,还说:“快刀不磨是块铁。”(河北·行唐)

【第54句】:【躲了一棒槌,挨了一榔头】释义:比喻躲开了一场灾难或打击,又遇到了另一场灾难或打击。例句:他想:“真是躲了一棒槌,挨了一榔头。他们供销社又怎么听到我来流口的风声?为了甩开他们,我昨天在古人镇就放出要去串乡卖货的烟幕,可是他们还是跟踪来了。”

【第55句】:寒流过了来暖流——冷潮热风(冷嘲热讽)

【第56句】:【六六大顺】“六”字,在当今社会大时兴,结婚选择带六的日子,买高层住宅要选十六层,电话号码要选带六的号,汽车牌照带六的拍卖时身价倍增,就连喝酒时的酒令也有“哥俩好,六六六”。为什么人们钟情于六呢?为什么是“六六大顺”而不是“七七大顺”、“八八大顺”呢?这里有四种说法。 1.在中国北方一些地区,对“六”有如此一些说法,因为六月六日前后农忙结束,正处于农闲阶段,是探亲的最佳时段。这一天,女儿要回娘家,也被称为“回娘家节”。如果晴天,在这一天很多人家都会把大红大绿的衣服被褥拿出来洗晒,到处呈现一派祥和之气。因为再过几天就要进入伏天,洗了衣服被褥就不容易晒干,容易发霉,这天洗晒衣服被褥能去除霉(晦)气,人们图个吉利,所以选择六月六日去做这些事情,当然六六心情大顺。 2.“六六大顺”来自《易经》,《易经》中“六”代表阴爻(“九”代表阳爻),六六即六条阴爻,是为坤卦,效法大地,厚德载物,功德圆满,自然大顺。因此有了“六六大顺”的说法。 3.春秋战国时期《左传》云: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称为“六顺”,这使六成为吉祥和顺的代名词。 4.“六”与“溜”、“顺溜”谐音,两个六就是特别溜。如最近上演的一部影视剧——《我的名字叫顺溜》,可见“顺溜”深人人心。

【第57句】:【砍倒大树有柴烧】谓做事要看准大目标,收效大。砍,也 说:扳。申跃中《挂红灯》:“嘿嘿,砍倒大树有柴烧,正面敌 人最要紧。”

【第58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遇到困难,得到公众的帮助。类似 的:一人有难,万人出力。姚雪垠《李自成》:“看看,你老大 公子一人有难,万人出力。谢天谢地,你出狱了,我的这出 戏也唱完了。”

【第59句】:【墙头草,风吹两边倒】释义:比喻立场不稳,哪边势力强就倒向哪边。“两边倒”又作“两面倒”。例句:还有肖闻喜,这个同志在正确路线下表现不错,可是错误路线一来就晕头转向了,说明他软弱,脚跟不稳,“墙头草,风吹两边倒”。

【第60句】:【 打老鼠伤了玉瓶儿】老鼠在器皿之间活动,打老鼠可能砸 碎器皿。谓有顾虑,怕误伤好人。成语:投鼠忌器。清代 《红楼梦》:“如今就打赵姨娘屋里起了赃来也容易,我只怕 又伤着一个好人的体面。别人都不必管,只这一人,岂不又 生气?我可怜的是他,不肯为打老鼠伤了玉瓶儿。”

【第61句】:【远来的和尚好看经】(谚)人们总认为,远方来的和尚比本地和尚经念得好。比喻外来人比当地人更易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

【第62句】:【拉硬套】(惯)指干重活或承担重要的工作。

【第63句】:吃晚饭时,又听见二溜子在门外喊穷,奶奶生气地说:“二溜子怕动弹,不劳动不生产,人家穿好他穿烂,人家吃好他在看。”(陕西·榆林)

【第64句】:【狗肉包子上不得席】不够资格,不配抬举。王蒙《相见时 难》:“你怎么这么土鳖,真是狗肉包子上不得台盘。” 好汉不提当年勇夸耀以往的功劳,没有用处。王朔《爱 你没商量》:“不提了,没意思,好汉不提当年勇。”

【第65句】:【八十年不下雨——好睛儿】(歇)晴:谐“情”。反话,意指没有什么情分可说。

【第66句】:板凳上放鸡蛋——危险

【第67句】:【钝刀子割肉】释义:比喻做事不干脆,不痛快。例句:疲疲沓沓的工作作风,拖拖拉拉的工作效率,岂不也是用“钝刀子割肉”。

【第68句】:【打铁先得本身硬】(谚)指铁匠自身强壮有力青树林文案馆网,才能把铁打好。比喻处理问题或从事工作,必须自身的思想作风、才学技能过硬青树林文案馆网,才能得心应手。 也作打铁得要铁砧硬。 打铁先得铁锤硬。

【第69句】:弟弟放学回家,高兴地对妈妈说他当上班长了。妈妈笑着说:“就你头上长牛角——比别人出格。”姥姥听见了说:“不能这么说孩子,你没听见人家说过刀削铅笔——要的就是尖?”(河南·武陟)

【第70句】:【换脑筋】(惯)1指离开原来的环境,使思想放松。2比喻改变旧的思想意识。3比喻用他人的思想观念代替自己的。

【第71句】:【见了火的蜡——软了】(歇)本指蜡熔化后变软,转指人遇到强手,态度由硬变软。

【第72句】:【老虎吃蚊子——枉张空口】(歇)指白张嘴求人,没效果。

【第73句】:【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北京天桥一带,以往多有耍武艺 的,技艺不高,常以自夸来招揽观众。借指说大话,不见行 动。浩然《艳阳天》:“那是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一天到晚 空喊口号。”

【第74句】:牛头不对马嘴——胡拉乱扯

【第75句】:【时辰】“时辰”是什么意思,是中国古人的计时单位。原来,古人把一昼夜分为12等份,每一等份称为一个时辰,共有12个时辰。12时辰用地支12个代号表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时辰简称子时或子牌,相当于今23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整。余类推,也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2个小时。

【第76句】:【独龙难斗群蛇,双拳难敌四手】释义:比喻一个人势孤力单,再勇猛,有本事,也敌不过两个人或一群人。例句:他叹了口气,像是替徐东来解围似的,对大家说道:“唉!俗话说:‘独龙难斗群蛇,双拳难敌四手。’他,只有孤孤单单的一个人哩!”

【第77句】:【先喝为敬】“先喝为敬”是中国人请人吃酒的礼仪和规矩。它源于古人喝酒时的“应酬”。古人喝酒时,主人必须先于客人饮酒,是为“献”。主人先饮,包含了向客人暗示“酒里无毒”,可以放心饮用之意。主人饮过之后,客人亦须饮酒以回敬主人,是为“酢”,亦称“报”。之后,主人为劝客人多饮,自己必先饮以倡之,是为“酬”。客人在主人饮过之后也举杯畅饮,是为“应酬”,以此回应主人的厚意。这样的礼俗慢慢延伸下来,就是今天的“先喝为敬”。

【第78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惯)形容奄奄一息,即将断气。

【第79句】:【城墙上跑马——难掉头】(歇)本指难以掉转马头往回跑,转指面临困境,难以退缩或走回头路。

【第80句】:【败事有余,成事不足】见“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第81句】:【宰相肚里能撑船】这一俗语形容为人大度,能容人。源自王安石。相传王安石中年丧妻,续取了一个妾叫姣娘。王安石身为宰相,公务自然十分繁忙,很少在姣娘身边。时间长了,年轻貌美的姣娘自然是寂寞难耐,便与家里的年轻仆人有了私情。不久,这件事被王安石知道了,就想了一计,亲自探个究竟。一日,王安石对姣娘谎称上朝办理公务,却悄悄藏在家中,果然在卧室外偷听到姣娘与仆人偷情。王安石火冒三丈,想冲进去捉奸,可转念一想,自己堂堂当朝宰相,如此做法会很难堪,只好转身就走。刚走了几步,忽然看见了院中大树上的老鸹窝,他灵机一动,拿起一根竹竿,捅了老鸹窝几下。屋里的仆人听到老鸹叫以为有人来了,便慌忙跳后窗而逃。事后王安石一直装作若无其事。转眼到了中秋节,王安石和姣娘喝酒赏月,酒过三巡,王安石即席吟了一首诗:“日出东来还转西,乌鸦不叫竹竿捅。鲜花搂着绵蚕睡,撇下干姜门外听。”姣娘一听,心里明白自己跟仆人偷情的事被老爷知道了。她感到无地自容,灵机一动,跪在王安石面前,也吟了一首诗:“日出东来转正南,你说这话够一年。大人莫见小人怪,宰相肚里能撑船。”王安石一想,自己年近半百,姣娘却正值豆蔻年华,这件事情也不能全怪她,不如来个两全其美吧。于是,他就将姣娘许配给了那个仆人。这件事传出后,人们对王安石的大度非常敬佩,于是就用“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话来形容他的宽宏大量。这当然是一则传说,但却是附会了王安石的一则真实故事。据朱熹《三朝明臣言行录》记载,王安石在作知制诰时,他的夫人吴氏为其买一妾。王安石见到此女后,得知她是押粮官之妇,因丈夫覆舟失粮,不得不以卖妻来偿还粮款。王安石即“呼其夫,令为夫妇初”,并赐钱九十万。这里王安石的确宽宏大量,不仅没向押粮官要买妾钱,还赠钱九十万,令其夫妻团聚,确实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雅量。朱熹不禁也赞叹:王荆公(安石)“不好声色,不爱官职,不殖货利”。能得到朱熹的好评,褒贬自有公论。

【第82句】:狗尿苔做点心馅儿——不成仁(人)儿

【第83句】:【单面鼓一面锣】释义:比喻独自发号施令。例句:你徐某得意,一人号令大家听令。喜欢单面鼓一面锣。

【第84句】:河里没鱼市上见——不愁见不到

【第85句】:哈巴狗戴牛铃啥巴狗戴铃铛——假充大牲口;快活的狗腿子

【第86句】:【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一眼能看到,情况十分明显。 成语:了如指掌、显而易见。王蒙《相见时难》:“她又犯了小 人——翁式含!秃子脑袋上的虱子,明摆着。下楼以前,热 如春风,再上楼以后,冷若冰霜!好你个姓翁的!”

【第87句】:大炮上刺刀——远近全能对付;蛮干

【第88句】:【交椅】现在所说的“交椅”,是人们对权力的另外一种描述,“坐上第一把交椅”是指成了某地、某组织、某单位的“第一把手”。那么,“交椅”源自何处?传说“交椅”与唐玄宗李隆基有关。这位李三郎风流成性,喜好旅游,经常游山玩水。可是,出远门不能坐龙椅,那些太监设计出轻巧方便且能折叠的椅子,不用就叠上,用时再打开,而且还能灵活转动一周。玄宗坐上一试,果然舒服,比龙椅还要受用。因为这种椅子可以折叠,椅腿交在起,玄宗皇帝传旨,将此皇家专利产品命名为“交椅”。不过,“交椅”在史料中确有记载。宋代高承在《事务纪原》中引《风俗通》的话说:“汉灵帝好胡服,景师作胡床,此盖其始也,今交椅是也。” 这段话明确指出,在汉代称胡床,在宋代称交椅,胡床即交椅。北方的“胡床”比较实用,样子犹如矮凳,坐上去很舒服,胡床双足交叉,可以折叠,好像现在的马扎。到随朝,因忌讳“胡”字,原先的“胡床”改名为“交床”。约在唐以后,人们在“交椅”上添加后背和扶手,制作出了原始的椅子。“交床”随即荣升为“交椅”。到了南宋时期,正式有了“交椅”之名。当时的“交椅”有直背与圈背两类,坐上去都很舒服。宋江在梁山好汉中坐第一把交椅,别忘了,那小说是明朝人写的,不过,文艺作品也不能脱离当时的生活环境。

【第89句】:【缓步当车,晚食当肉】(谚)缓缓地散步,权当是坐车一样舒适;饥饿时吃饭,就像吃肉般香美。指生活节奏放缓,悠闲自如,自是一种享受。

【第90句】:【桐油缸依旧装桐油】(惯)比喻一切照旧,没有变化。

【第91句】:【虎大伤人】释义:比喻坏人势力大了要伤害别人。例句:这会儿这么由着大叔,将来“虎大伤人”,后悔也就来不及了。

【第92句】:【乡下狮子乡下跳】(谚)乡间的社火赛会舞狮子,也就只限于在乡间。指低俗的技艺,不可在高雅的场地表演。也指低层次的人物,不能冒充到高层次中。 也作乡里狮子乡里舞。 乡下狮子乡下调。 乡里狮子乡里滚。

【第93句】:当哥哥的有一道数学题做不出来,就请他妹妹来帮忙,他妹妹倒很快做出来了。他妈妈指着他的鼻子说:“你真是绣花枕头,一肚子草。哥不如妹,大不如小。”(江苏·邗江)

【第94句】:【 骂人不带脏字说话伤人。】浩然《艳阳天》:“你这老太 太,骂人不带脏字儿,沟北边的人爱小便宜,沟南边的人光 爱大便宜是不是?”

【第95句】:【 红口白牙跑舌头】谓好好的人却昧良心胡说八道。或 说:满嘴跑舌头/舌头跑出了牙关。成语:信口雌黄、信口开 河。刘绍棠《蒲柳人家》:“什么铁嘴?你红口白牙跑舌头, 马勺儿上的苍蝇混饭吃。”

【第96句】:我们班有些同学常常是玩够了再写作业,总要忙到半夜三更。老师半是生气半是心疼地说:“你们啊,早不忙,夜心慌,半夜还要爬起来补裤裆。日子长了,学习搞不好,身体也要垮呀!”(四川·德阳)

【第97句】:半个铜钱——不成方圆

【第98句】:【耗子见了猫】见“老鼠儿见了猫”。

【第99句】:【比人矮半截】觉得不如人,被人瞧不起。或说:比人矮三 尺/见人矮三分。成语:自惭形秽。菡子《纠纷》:“他们自己 呢,也就像比人家矮三尺般的,总是坑着头走路。”

17165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