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和为贵的宣传标语汇总5篇-标语

文心雕龙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感两度两率横幅宣传标语(精选70句)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标语吧,标语具有文字简练、意义鲜明的特点。那些被广泛运用的标语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感两度两率横幅宣传标语(精选70句),欢迎阅读与收藏。

0【第1句】:平安是生活明媚的阳光,和谐是人生温馨的春风。

0【第2句】:平安周至人人有责,周至平安人人受益。

0【第3句】:抓综治、重防范、看好门、护好院、长坚持、保平安。

0【第4句】:携手共建平安周至,并肩铸造和谐家园。

0【第5句】:加大平安建设宣传,保护人类精神家园。

0【第6句】: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着力解决民生问题。

0【第7句】:学法守法,人格升华;一念之差,害国害家。

0【第8句】:平安是最大的效益,稳定是最美的环境。

0【第9句】:平安建设系千家万户,人人参与保国泰民安。

【第10句】:防盗防抢防火防诈骗,戒赌戒毒戒贪戒大意。

【第11句】:深化严打整治斗争,净化社会治安环境。

【第12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解决我国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出路。

【第13句】:迎盛世举国上下同创和谐,看神州警民联手共建平安。

【第14句】:多一份爱心,少一些摩擦,共同打造平安和谐。

【第15句】:邻里守望,他家的保险,就是你家的'平安。

【第16句】:平安意识你我拥有,和谐社会天长地久。

【第17句】:遵守公民道德规范,提升居民法律素质。

【第18句】:平安建设为人民,建设平安靠人民,平安成果惠人民。

【第19句】:警民联手保社会稳定,万众一心建和谐家园。

【第20句】: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勤者不贫,廉者不腐。

【第21句】:学法以正,普法以诚,明法以精,尚法以恒。

【第22句】:我们要深怀平安之心,善谋平安之策,多做平安之事。

【第23句】:莲湖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平安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第24句】:创建平安周至,用今天的平安托起明天的幸福。

【第25句】:爱心构建和谐社会,行动创建平安周至。

【第26句】:家风民风乡风和谐风,我安你安他安大家安。

【第27句】:同心同德创平安周至,群策群力建和谐家园。

【第28句】:人人关心平安建设,家家共建平安社区。

【第29句】:法治是稳定的前提,平安是社会的根本。

【第30句】:社区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平安是我们大家的责任。

【第31句】:平安建设群策群力,和谐周至同心同德。

【第32句】:加快创建步伐,打造人民满意金周至。

【第33句】:增强公民法律意识,提高公民法律素质。

【第34句】:深入开展禁毒斗争,净化社会治安环境。

【第35句】:高举平安建设社会大旗,营造和谐有序生活环境。

【第36句】:人人争做法制宣传员,处处彰显平安风景线。

【第37句】: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齐抓共管、长治久安。

【第38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平安建设从我做起。

【第39句】:手牵手共创平安周至,心连心共筑和谐校园。

【第40句】:平安是福祉需全民共建,治安是保证要大家参与。

【第41句】:邻里协作,共建平安社区;警民携手,同创和谐家园。

【第42句】:科学设置金融密码,确保公私财产安全。

【第43句】:你为平安出一份力,平安为你添一份福。

【第44句】: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遵纪守法,平安幸福。

【第45句】:平安周至人心所向,周至平安人人尽责。

【第46句】:人人关注周至平安,处处彰显和谐生活。

【第47句】:“两抢一盗”罪大恶极,共同努力坚决打击。

【第48句】:防火防盗、邻里关照,见义勇为、相互依靠。

【第49句】:陌生人跟你提起钱财,你就要对他提高警惕。

【第50句】:随时关注自身细节,不给别人不良乘机。

【第51句】:人人参与平安创建,处处营造和谐氛围。

【第52句】:社会治安齐抓共管,警民协作长治久安。

【第53句】:家和为美,邻和为贵,谦让沟通,避免误会。

【第54句】:平安周至大家共建,周至平安大家共享。

【第55句】:人人参与治安防范,个个拥有美好家园。

【第56句】:和谐社会春常在,幸福家庭爱永存。

【第57句】:平安是福全家盼,法制同遵四海宁。

【第58句】:因地制宜抓防范,齐心协力保平安。

【第59句】:综治专群结合,防控警民同行。

【第60句】:勤劳可以致富,平安才算幸福。

【第61句】:顽童不识寸草心,父母相教是非清。

【第62句】:平安情系你我他,综合治理靠大家。

【第63句】:弃小恶、扬小善,个个争当守法市民;齐防治、共管理,人人维护城市治安。

【第64句】:平安城市大家共建,城市平安大家共享。

【第65句】:人人创平安,平安城市得长安;家家享太平,太平城市尽开颜。

【第66句】:综合治理由点做起,平安建设从心开始。

【第67句】:惩恶扬善打防结合为平安添保障,除恶安良宣教并举保稳定促和谐。

【第68句】:你我齐心共创和谐社会,全民协力共建平安城市。

【第69句】:集全民之智,聚全民之心,举全民之力,建平安城市。

【第70句】:人人都是综合治理参与者,个个都是平安城市主力军。

中国寓言故事:晏婴两度使楚

引导语:晏婴是齐国一位很有才干的国相,那么有关他两度使楚的中国寓言故事,大家是否知道呢?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欢迎大家阅读!

春秋时代,齐国的晏婴是一位很有才干的国相。他第一次出使楚国的消息传出后,楚王对身旁的谋士们说:“晏婴在齐国是有名的能言善辩之人。现在要来楚国,我想当众羞辱他一番,你们看有什么好办法呢?”于是他们商议出了一个坏主意。

这天,晏子如期而至,楚王设宴款待。当酒兴正浓时,忽见两个差役押着一个被缚之人来见楚王,楚王假装不知地问道:“这人犯了什么罪?”差役赶紧回答:“他是齐国人,到我们楚国来偷东西。”楚王于是回过头去看着晏婴,故作惊讶地说:“你们齐国人都喜欢偷东西吗?”

晏婴早已看出了楚王是在演戏,这时便站了起来,极其郑重而严肃地对楚王说:“我听说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时就结橘,如果将其移栽到淮河以北,结的果实就变成又酸又苦的枳(zhi)了。它们只是叶子长得十分相似而已,所结果实的味道却大不相同。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是水土不同的缘故啊!眼下这个人在齐国时不偷盗,到了楚国后却学会了偷盗,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会使人变成盗贼么?”一席话噎得楚王尴尬极了,只好赔笑收场。

时隔不久,晏婴又被派往楚国公干。楚王没有忘记上次宴会上的.难堪,总想伺机报复。他知道晏婴的身材十分矮小,于是就吩咐在城门旁边另外凿开一扇小门。当晏婴到来之后,侍卫便让他从小门进去,晏婴见状,立刻正色道:“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会从狗洞中爬进爬去。我今天是奉命出使楚国,难道也要从这狗洞中进去吗?”侍卫们理屈词穷,只好眼睁睁看着晏婴从大门正中昂首阔步地进了城。

接着,晏婴在拜见楚王时,楚王又用嘲讽的语调说:“齐国大概没有多少人吧?”

晏婴闻言,迅速予以纠正:“我们齐国仅都城临淄就有居民七八千户,街上行人摩肩接踵,人人挥袖就可遮住太阳,个个洒汗即如空中落物,您怎么能说齐国无人呢?”

楚王听罢,进一步用挑衅的口吻发问:“既然齐国人多,为什么总是派遣你这般矮小的角色作使臣呢?”

晏婴对楚王的无礼早有思想准备,他冷笑了一下应道:“我们齐国派遣使臣的原则是视出使国的情况而定,对友好的国家就派好人去,如果出使国的国王粗野无礼,就派丑陋无才的人去。我在齐国是最丑陋无才的人,所以总是被派作出使楚国的使臣。”一席话再次使楚王无言以对,从此他再也不敢小看晏婴和齐国了。

晏子使楚的故事说明:许多自以为聪明的人,其实是愚蠢透顶;一心想侮慢他人的人,到头来必然会使自己的尊严扫地。

 

中国寓言故事:治国的祸患

有一次,齐景公问晏子“依你看,治理一个国家,首先要除掉的最大祸患是什么?”晏子沉思片刻后,回答说;“我想,应该是土地庙里的老鼠。”齐景公不解地问:“此话怎讲?”于是,晏子就不紧不慢地仔细道来——

土地庙是人们用来供奉土地神的场所。为了祈求神灵保佑人间四季平安,五谷丰登,人们在修建土地庙时十分虔诚和卖力,他们首先在四周用许多木条编成一座围墙,并且盖上屋顶,然后抹上黄泥,使其牢固保暖,不怕风吹雨打。谁知早已被人们追打得无处藏身的老鼠发现了这一处所之后,竟成群结伙地搬进了土地庙来安营扎寨。它们在庙内打洞做窝,繁衍后代,还要偷吃人们用来祭祀土地神的各种供品,直闹得四邻八舍不得安宁。

人们恨透了这帮害人的老鼠,总想除掉它们,但又苦于找不到一种恰当的方法。用烟火去熏老鼠洞吧,人们害怕会因此引燃了四面筑墙的木条,这将使土地庙化成一片灰烬;用水去淹灌老鼠洞吧,又怕浸脱了涂在墙上的黄泥巴,从而使庙墙坍塌。由于顾虑太多,左右为难,所以土地庙里的老鼠不仅没能消灭,反而越来越多,越来越猖狂。

说到这里,晏子打量了一下齐景公的脸色,只见他正在洗耳恭听,若有所思。于是,晏子乘机将话锋一转,直言道:“其实,一个国家也会有这样害人的老鼠,他们就是那些国君所亲信的小人!这些小人对国君刻意逢迎,报喜不报忧,其目的就是为了寻求庇护;而他们对待臣民百姓的态度,则是欺压盘剥,无恶不作,仗势横行,不可一世。老百姓对这帮害人虫敢怒而不敢言,因为在他们的背后有国君这顶保护伞啊!所以,我认为,要想治理好一个国家,首先就要国君下决心,亲手除掉这些土地庙里的老鼠!”

晏子所讲的这个寓言说明,有些地方的坏人坏事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打击和遏制,就需要仔细查一查他们背后是不是有什么庇护者。

晏婴两度使楚的寓言故事

春秋时代,齐国的晏婴是一位很有才干的国相。他第一次出使楚国的消息传出后,楚王对身旁的谋士们说:“晏婴在齐国是有名的能言善辩之人。现在要来楚国,我想当众羞辱他一番,你们看有什么好办法呢?”于是他们商议出了一个坏主意。

这天,晏子如期而至,楚王设宴款待。当酒兴正浓时,忽见两个差役押着一个被缚之人来见楚王,楚王假装不知地问道:“这人犯了什么罪?”差役赶紧回答:“他是齐国人,到我们楚国来偷东西。”楚王于是回过头去看着晏婴,故作惊讶地说:“你们齐国人都喜欢偷东西吗?”

晏婴早已看出了楚王是在演戏,这时便站了起来,极其郑重而严肃地对楚王说:“我听说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时就结橘,如果将其移栽到淮河以北,结的果实就变成又酸又苦的枳(zhi)了。它们只是叶子长得十分相似而已,所结果实的味道却大不相同。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是水土不同的缘故啊!眼下这个人在齐国时不偷盗,到了楚国后却学会了偷盗,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会使人变成盗贼么?”一席话噎得楚王尴尬极了,只好赔笑收场。

时隔不久,晏婴又被派往楚国公干。楚王没有忘记上次宴会上的难堪,总想伺机报复。他知道晏婴的身材十分矮小,于是就吩咐在城门旁边另外凿开一扇小门。当晏婴到来之后,侍卫便让他从小门进去,晏婴见状,立刻正色道:“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会从狗洞中爬进爬去。我今天是奉命出使楚国,难道也要从这狗洞中进去吗?”侍卫们理屈词穷,只好眼睁睁看着晏婴从大门正中昂首阔步地进了城。

接着,晏婴在拜见楚王时,楚王又用嘲讽的语调说:“齐国大概没有多少人吧?”

晏婴闻言,迅速予以纠正:“我们齐国仅都城临淄就有居民七八千户,街上行人摩肩接踵,人人挥袖就可遮住太阳,个个洒汗即如空中落物,您怎么能说齐国无人呢?”

楚王听罢,进一步用挑衅的口吻发问:“既然齐国人多,为什么总是派遣你这般矮小的角色作使臣呢?”

晏婴对楚王的无礼早有思想准备,他冷笑了一下应道:“我们齐国派遣使臣的原则是视出使国的情况而定,对友好的国家就派好人去,如果出使国的国王粗野无礼,就派丑陋无才的人去。我在齐国是最丑陋无才的人,所以总是被派作出使楚国的使臣。”一席话再次使楚王无言以对,从此他再也不敢小看晏婴和齐国了。

晏子使楚的故事说明:许多自以为聪明的人,其实是愚蠢透顶;一心想侮慢他人的人,到头来必然会使自己的尊严扫地。

寓言故事:晏子使楚

引导语:齐国的晏子大家知道关于他的寓言故事?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晏子的寓言故事,分享给大家阅读。

晏子是齐国的重臣,一向以雄辩的口才、敏捷的思维而闻名。一次,齐王派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很不友善,知道晏子将出使楚国,便想趁机羞辱齐国,于是,做好了对付晏子的准备。

楚王知道晏子个子矮小,便特意在城门旁开一小门,准备迎候晏子。

晏子到得城门口时,守门的侍卫打开小门,请晏子从小门口进城,晏子心里清楚楚王的用意,便停在门口,对侍卫说:

“请你请禀报楚王,问他这里是什么地方,如果我出使的是狗国,那我自然该从这个小门洞里进去,如果楚国不是狗国,那我还得从大门内走进去。”

侍卫急传话给内宫,楚王一听,无奈,只好让晏子从大门进城。

晏子见过楚王之后,双方就座。楚王看着矮小的晏子故作不解之状,问道:

“齐国的人一定不多了?”

晏子反问道:

“何出此言?齐国俟国都便有成千上万户人家,齐国的街市里,热闹的时候要互相侧着身子才能通过,人多得可谓:举手蔽日,挥汗成雨。

楚王仰天大笑:

“既然如此,怎么会派你这样的人来作使臣呢?”

晏子不动声色地回答:

“君王有所不知,我们齐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派遣使臣要依据出使国家的情况来定。对方的国君是明礼的.,便派明礼之人为使臣;对方国家若是有才智的,便派有才智的人出使;在齐国实在找不出比我更蠢的人来,就只好派我来了。”

楚王心里闷着一口气,却只好假装无事的样子,招呼晏子到厅堂,安排酒席款待晏子。

席间,两位兵士押着一位犯人来见楚王,楚王问其人所犯何罪,兵士按设计好的话回答:

“这位齐国人是位劫匪。”

楚王故意摇头对晏子说:

“齐国人怎么喜欢做这样的事?”

晏子也摇摇头说:

“齐人在国内从不做犯法之事,到了楚国便成了这个样子,真是风气不同啊!”

 

古代寓言故事:飞蛾投火

一天夜里,林子和客人一起坐在院子里乘凉,天很黑,四周十分安静,只有一只蜡烛在闪着亮,林子同客人一起谈古论今,大家都对人生感叹不已。

这时,一只蛾虫扑打着粉红的翅膀,绕着烛光飞来飞去,还发出细小的嘶嘶声,林子用扇子驱赶飞蛾,它便飞走了。可是刚过一会儿,它又飞过来了,林子又用扇子赶走蛾虫,它飞走不一会又飞回来,而且一个劲地朝蜡烛火不顾一切地扑过去,这样赶走又飞来,赶走又飞来,反复七八次了。终于,蛾虫的翅膀被烛火燎焦了,它再也飞不动了,落在地上,焦头烂额,还在不甘心地挣扎着那已经烤得残破的翅膀,直到没有了一丝气息为止。

看了飞蛾的这般情景,林子感慨地对客人说:“你看这飞蛾扑火该多愚蠢啊!火本来是烧身的,可是它偏偏要不顾死活地去扑火,落得这般下场!”

客人也有同感地叹道:“谁说不是呢?可是,人比飞蛾更甚啊!”

林子说:“是的,世上的声色利欲,引得人们拼命去争夺追逐,何止像这飞蛾扑火?那些循此道路而不怀疑、毁灭了身躯而不后悔的人,岂不是也像这蛾虫一样可悲可怜又落人讥笑吗?”

人们追名逐利,正如飞蛾投火一般。飞蛾投火被人们笑其愚蠢;而那些追名逐利以至于身败名裂的人,不是更加可笑吗?

26843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