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耳聋基因宣传标语集锦60条-标语

文心雕龙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22第十六次全国“爱耳日”科普宣传材料

第十六次全国“爱耳日”宣传口号

——安全用耳,保护听力

——健康聆听,幸福一生

——养成健康用耳习惯,减少耳聋发生

——远离噪声,保护听力

——关爱青少年听力健康

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2022年第16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主题是:“安全用耳,保护听力”。

噪声是导致听力损失的常见原因之一。近年来,伴随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歌厅、酒吧等娱乐场所增多,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因不当用耳发生噪声性听力损失的风险日益加大。国内外有关研究表明,12%~15%的青少年的听力健康受到娱乐性噪声的影响。

为唤起全社会对非职业性噪声,特别是娱乐性噪声的重视,本次全国“爱耳日”将重点关注噪声性听力损失,倡议社会公众养成安全用耳习惯,科学使用有音响功能的电子产品,提高娱乐性噪声防护意识,大力宣传有关噪声治理的政策、法规和知识,推动建设健康聆听环境。

【第1句】:什么是听力损失?

听力损失是指各种原因导致人听觉困难,听不到或听不清环境声及言语声。其程度包括以下几种:

轻度:听谈话声有困难

中度:听大声说话有困难

重度:对着耳朵大声喊只能听到几个词

极重度:对着耳朵大声喊也听不到任何词

听力损失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对于儿童,则可影响其语言能力的发展。

【第2句】:如何预防听力损失?

(1)做好孕前、孕期耳聋预防,必要时进行耳聋遗传咨询与耳聋基因检测;

(2)注意耳部卫生保健,预防耳部感染。不随意清理外耳道,防止异物、污水等进入外耳道;

(3)预防中耳炎,一旦发现及时就医;

(4)慎用耳毒性药物;

(5)健康饮食,适当运动,预防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

(6)避免长时间接触噪声,防止噪声性听力损失。

【第3句】:什么是噪声?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一种在频率和强度上毫无规律、随机组合的声音;从心理角度讲,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生活、休息和工作,使人感到厌烦、不需要或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都可称之为噪声。噪声的来源主要有工业噪声、建筑噪声、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等。噪声是导致听力损失的常见原因。

【第4句】:什么是噪声性听力损失?

噪声性听力损失又称噪声性聋,是由于长期受噪声刺激而发生的一种缓慢的、进行性的听力损伤,损伤部位主要为内耳的毛细胞,之后可波及蜗神经。人体的内耳有内毛细胞和外毛细胞,而外毛细胞最容易受噪声损害,严重损伤后难于再生。噪声强度越大、接触时间越长,造成的听力损失越严重;当噪声强度非常大时,即使接触很短的时间也会导致听力损失。

由于噪声性听力损失通常是缓慢的`、进行性的,故初期不易察觉,直至出现常将电视机音量开得很大、听门铃声有困难等才引起注意;有人甚至到出现语言交流障碍,常听不清别人讲话才意识到听力有障碍,此时听力下降常较重。

【第5句】:日常生活中的声音有多大?

声音强度一般用分贝(dB)表示。下面列出了日常生活中一些声音的平均强度:

冰箱的嗡鸣声45dB

正常的谈话声60dB

城市交通噪声85dB

摩托车声95dB

MP3最大音量105dB

警报声120dB

鞭炮声和枪声150dB

根据我国2008年颁布的《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康复疗养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白天的环境噪声限值为50dB(A);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等区域白天的环境噪声限值为55dB(A);商业金融、集市贸易等区域白天的环境噪声限值为60dB(A)。

【第6句】:什么样的噪声会引起听力损失?

总体来说,噪声强度越大、个体接触时间越长,越可能导致听力损失。研究显示,85dB以上的声音即可损害人体内耳毛细胞导致听力损失。我国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对不同强度噪声下的工作时限有如下规定:

噪声强度 dB(A)

  每日工作时限(小时)

  85

  8

  88

  4

  91

  2

  94

  1

【第7句】:噪声性听力损失的表现有哪些?

(1)听觉疲劳:短时间暴露于强声环境会感觉耳朵里嗡嗡作响、听力下降,此时听力损失程度一般较轻;离开噪音环境一段时间后听力可自然恢复,这种现象称为听觉疲劳,属于功能性改变。

(2)噪声性聋:如果在听觉疲劳的基础上继续接触噪声刺激,功能性改变就可能发展为器质性病变,听力不能完全恢复,这时就出现了永久性听力损失。

(3)爆破性聋:当个体突然暴露在强度极大的声音下而未采取适当保护措施时,几分钟内导致的听力损失称为爆破性聋,又称急性声损伤,这种情况下听力一般不能完全恢复。

噪声除损伤听觉外,还可引起耳鸣、头痛、头昏、高血压、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食欲减退等。

【第8句】:什么是娱乐性噪声?

娱乐性噪声属于社会生活噪声,它是指由于进行娱乐活动产生的可能导致听力损害的声音。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娱乐性噪声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比如MP【第3句】:平板电脑、手机等各种播放器发出的声音;KTV、迪厅、游戏厅、广场舞等休闲娱乐活动发出的声音;一些庆祝活动燃放鞭炮、聚会联欢时发出的声音;电动玩具车、玩具枪等儿童玩具发出的声音等。这些声音如果个体连续接触时间太长,均可能导致听力损失。

【第9句】:娱乐性噪声对听力有何影响?

娱乐性噪声对听力最常见的影响是导致听力下降,其表现是语言接受和言语信号辨别能力下降,即听人说话有困难;听力下降严重到一定程度可造成耳聋。娱乐性噪声还可能导致听觉过敏,即对声音刺激变得异常敏感,听任何声音都不舒服,即使对轻声细语也觉得刺耳。

【第10句】:如何防止娱乐性噪声造成听力损失?

(1)减少接触:加强对娱乐性噪声可能危害听力的认识,尽量减少噪声接触;

(2)个体防护:参加噪声活动者必要时可使用耳塞、耳罩和防声帽;经常戴耳机,尤其是戴内置耳机听CD的爱好者,注意不要把音量放得过大,听的时间不要太长;

(3)定期检查:经常接触娱乐性噪声者,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听力检查;接触噪声频繁,如娱乐场所演员、相关工作人员和声音娱乐喜好者,建议每年检查两次;

(4)养成良好习惯:A.在地铁站或大街上等噪音较大的地方,最好不要用耳机听音乐,因为为了盖过噪声,人们常常会不自觉地加大音量;B.睡觉时不听耳机,因为耳塞夹在枕头和耳朵之间,会对鼓膜造成伤害;如果听着音乐睡着了,不仅会延长音乐声暴露时间,还由于耳朵处于休眠状态时所受的损害会更加明显。

【第11句】:如何治疗噪声性听力损失?

(1)脱离噪声环境,改善噪声条件,加强个人防护措施;

(2)使用血管扩张剂,改善内耳微循环;

(3)使用营养神经药物,ATP、B族维生素等;

(4)短期使用激素类药物;

(5)已造成永久性听力损失者需配戴助听器。

更多热门文章分享阅读:

【第1句】:2022爱耳日手抄报资料大全

【第2句】:2022全国爱耳日手抄报图片、内容

【第3句】:2022街道全国爱耳日活动小结

【第4句】:2022年全国爱耳日活动方案

【第5句】:全国爱耳日宣传的重大意义

【第6句】:全国爱耳日宣传的重大意义

【第7句】:3月3日爱耳日经典祝福语

【第8句】:3月3日爱耳日经典祝福语

【第9句】:2022全国爱耳日黑板报文字资料

【第10句】:2022年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总结

2022第十七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材料

导语:2022年3月3日,是第十七个全国"爱耳日",也是国际爱耳日。下面是yjbys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材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全国爱耳日的由来

听力与语言是人类相互交流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然而,耳病和听力障碍的阴霾却袭扰着人类。随着人口寿命增长和老龄化,老年性耳聋的人数不断增加,听力障碍严重影响着这些人的社会交往和个人生活质量。导致耳聋的因素有耳毒性药物、遗传、感染和疾病,因环境噪声污染、意外事故导致耳聋的人数逐渐增多。这一人数众多、特殊困难的残疾人群体,已引起全社会,特别是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

1998年3月,在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社会福利组15名委员针对我国耳聋发病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预防薄弱这一现实,提出了《关于建议确立爱耳日宣传活动》的第2330号提案。

1999年,为了树立全民爱耳意识,减少耳聋发生,加强耳病防治,预防工作薄弱的现实,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老龄协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10部委局共同确定: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EarCareDay)。并于2000年在首都和各省会城市成功地开展了第一个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

活动主题:安全用耳,保护听力

宣传内容:

【第1句】:宣传噪声对听力健康的损害,提高对爱耳护耳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第2句】:如何养成健康用耳习惯,自觉减少噪声,保护听力健康。

【第3句】:关注生活周边的噪声危害,积极参与噪声治理与听力保护。

宣传口号:

减少噪声,保护听力;减少环境噪声,呵护听力健康;保护听力,健康用耳;健康环境,聆听和谐;保护环境,减少噪声;保护听力,从我做起;防治环境噪声污染,保护生活环境;消除噪声,学会倾听,享受安静。

历年全国爱耳日主题

2000年3月3日第一次“全国爱耳日”主题:预防耳毒性药物致聋

2001年3月3日第二次“全国爱耳日”主题:减少耳聋发生实施早期干预

2002年3月3日第三次“全国爱耳日”主题:听力助残----救助贫困聋儿

2003年3月3日第四次“全国爱耳日”主题:提高人口素质,减少出生听力缺陷

2004年3月3日第五次“全国爱耳日”主题:防聋走进社区

2005年3月3日第六次“全国爱耳日”主题:全社会共同关爱老年人——健康听力,幸福生活

2006年3月3日第七次“全国爱耳日”主题:预防听力损伤和耳聋,人人享有健康听力

2007年3月3日第八次“全国爱耳日”主题:珍爱听力,快乐成长

2008年3月3日第九次“全国爱耳日”主题:奥运精彩—我听到

2009年3月3日第十次“全国爱耳日”主题:正确使用助听器

2010年3月3日第十一次“全国爱耳日”主题:人工耳蜗——重建听力的希望

2011年3月3日第十二次“全国爱耳日”主题:康复从发现开始——大力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

2012年3月3日第十三次“全国爱耳日”主题:“减少噪声,保护听力”

2013年3月3日第十四次“全国爱耳日”主题:“健康听力,幸福人生——关注老年人听力健康”

2022年3月3日第十五次“全国爱耳日”主题:“爱耳护耳,健康听力”

2022年3月3日第十六次”全国爱耳日“主题:”安全用耳,保护听力“



更多热门材料文章推荐:

【第1句】:2022最新的全国爱耳日宣传材料

【第2句】:2022年3月3日全国爱耳日宣传材料

【第3句】:学雷锋日的由来

【第4句】:劳动模范先进事迹材料范文

【第5句】:2022年优秀党员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第6句】:2022年初中生优秀材料作文集锦

【第7句】:2022优秀党务工作者事迹材料范文

【第8句】:2022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第9句】:2022年度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2022最新的全国爱耳日宣传材料

导语: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等10部委局共同确定每年的3月3日为中国爱耳日。下面是yjbys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材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爱耳日宣传口号】

3月3日--全国“爱耳日”!

加强耳病防治,慎用耳毒性药物!

重视听力,爱护耳朵!

开展“爱耳日”活动,提高爱耳护耳意识!

预防耳毒性药物致聋,提高健康水平!

树立全民爱耳意识,减少耳聋发生!

康复一个聋儿,温暖一个家庭!

全社会都来关心聋人!

预防老年性耳聋,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如何保护自己的耳朵】

耳朵的功能主要是听觉和保持平衡。耳聋一旦形成,一般不可恢复,小儿耳聋还会造成语言学习障碍,成为聋哑人。耳朵内的前庭器官与眼睛、肌肉、关节的感受器一起作用,保持着身体的'平衡。前庭器官就在内耳,内耳疾病容易造成眩晕和平衡失调。

减少耳聋的发生关键在于预防和早期干预。

耳保健应该注意:

【第1句】:克服不良习惯――掏耳。

耳屎在医学上称为耵聍,是耳道皮肤耵聍腺的正常分泌物结合皮屑等形成的。一般少量屑状耵聍,可以随运动时的振动和下颌运动时自行排除。大块硬结的耵聍,应该请耳科医生用专门工具取出。

掏耳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把细菌带入外耳道,引起发炎,不仅痛苦而且难治。如果造成鼓膜穿孔,易引起感染,患中耳炎,就会影响听力。

如果耳痒难忍,可以用棉棒占酒精擦拭,但不要插入太深。

【第2句】:预防游泳性耳病。

硬块耵聍可以形成栓塞,耳朵进水,耵聍变软膨胀,影响听力,刺激耳道,引起发炎。如果耳膜已经穿孔,则不要游泳,以免引起各种疾病的复发。

游泳时最好用用耳塞,头部仰起,高于水面。

游泳不要深潜水。一是深水会对鼓膜有压力,二是易引起眩晕,造成危险。

【第3句】:保护好听力

耳聪目明是身体健康的标志,平时应该注意保护好听力。

影响听力造成耳聋的最常见原因,一是药物中毒,二是噪音。

药物最多最主要原因。可以致聋的药物主要有: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这些药物易损害内耳、耳蜗(听觉感受器),前庭(平衡感受器),造成耳聋和平衡失调。

耳蜗中毒症状主要有:用药期间或停药物以后,出现高调耳鸣,听力下降,并且逐渐加重,直到全聋。

前庭中毒的症状主要有:眩晕、恶心呕吐,走路不稳和平衡失调。

作为医生要了解药物的毒副作用,可不用的坚决不用,能少用的不要多用,肌注不要点滴,不可滥用。

致聋药物有交叉易感性,一种药不行,其他药物也不能用。

致聋药物可母婴感染。怀孕期间应避免使用各种耳毒性药物。

另外,耳聋还有家族易感性,如果家族中有人发现容易致聋,其他人更应注意。

【第4句】:噪声失聪

不规律、强刺激噪声,不仅能引起心理不适,而且能伤害听力。噪声损伤听力是缓慢的,进行性损伤,很难治疗。强烈刺激的音乐也会使听力下降。

噪声引发耳聋的特点是:出现高调耳鸣,且由间歇性变成持续性,最后致聋。

判断小儿是否耳聋,可观察小儿对声音的反应。如果小儿睡觉从来不被大声音吵醒,对家长的呼唤不理睬,说话时间晚,或者一岁时,能说简单的话了,后来生病又失去了语言能力,则应该怀疑是否对听力有了损害,要及时听力测试,或者一耳,或者双耳。

根据损伤程度,及早配戴助听器,早进行语言训练,可以做到聋而不哑,保存甚至提高听力。

现在拥有的人工耳蜗可以帮助恢复听力。电子耳蜗适用于重度或全聋者,2-70岁的人均可进行移植。

2022关于全国爱耳日宣传材料

导语:受世界卫生组织委托,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将协助世界卫生组织在其成员国开展“国际爱耳日”主题宣传活动。下面是yjbys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2年第17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主题确定为:“关注儿童听力健康”。

听力与语言是人类相互交流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然而,耳病和听力障碍的阴霾却袭扰着人类。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世界有轻度听力损失者近6亿,中度以上的听力损失者【第2句】:5亿。我国现有听力障碍残疾人2057万,居各类残疾之首,占全国人口的【第16句】:79‰,其中七岁以下聋幼儿可达80万,每年还将新产生聋儿3万余名。老年性耳聋有的949万,随着人口寿命增长和老龄化,老年性耳聋的人数不断增加。听力障碍严重影响着这些人的社会交往和个人生活质量。

针对我国耳聋发生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预防工作薄弱的现实,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老龄协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10部委局共同确定: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凡是妨碍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噪声是引起听力丧失的常见原因,事实上不只是职业暴露的工人,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有机会暴露在各种不同程度的噪声中,可能发生各种不同程度的听力丧失,而不自觉。噪声不只是影响听力而己,也会影响心脏血管的健康,睡眠的品质,甚至胎儿的发育。

一般机器发动产生的噪声约90分贝左右,一般工厂工人约暴露在85到95分贝的工作环境中。一般人在生活环境中可能遭遇的噪音分别是:飞机引擎声,热门音乐声音可达120分贝以上,火车通过的声音100分贝,大卡车通过的声音85分贝,吸尘器的声音70分贝,正常交谈的声音60分贝,汽车慢速行驶声音50分具,安静的'办公室约40分贝,磨擦树叶约20分贝。美国国家环境职业研究所规定一般听力保护标准为在90分贝环境下暴露不可持续超过8小时,95分贝则不可超过4小时;否则100%即会有听力损伤的危险。

噪声给人带来的危害有生理上、心理上和精神上等多方面。有检测表明:当人连续听摩托车声,8小时以后听力就会受损;若是在摇滚音乐厅,半小时后,人的听力就会受损。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统、中国对城市噪声与居民健康的调查表明:地区的噪声每上升一分贝,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3%。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急躁、易怒。影响睡眠,造成疲倦。噪音的恶性刺激,严重影响人们的睡眠质量,并会导致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和恶心、欲吐、胃痛、腹胀、食欲呆滞等消化道症状。营养学家研究发现,噪音还能使人体中的维生素、微量元素氮基酸、谷氮酸、赖氮酸等必须的营养物质的消耗量增加,影响健康;噪音令人肾上腺分泌增多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容易导致心脏病发;同时噪音可使人唾液、胃液分泌减少,胃酸降低,从而患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统、中国对城市噪音与居民健康的调查表明:地区的噪音每上升1分贝,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3%。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急躁、易怒。影响睡眠,造成疲倦。

为了防止噪音,中国著名声学家马大猷教授曾总结和研究了国内外现有各类噪音的危害和标准,提出了三条建议:

(1)为了保护人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噪音的允许值在75--90分贝。

(2)保障交谈和通讯联络,环境噪音的允许值在25--50分贝。

(3)对于睡眠时间,建议在35--50分贝。

心理学界认为,控制噪音环境,除了考虑人的因素之外,还须兼顾经济和技术上的可行性。充分的噪音控制,必须考虑噪音源、传音途径、受音者所组成的整个系统。控制噪音的措施可以针对上述三个部分或其中任何一个部分。

历届主题

2000年:预防耳毒性药物致聋

2001年:减少耳聋发生,实施早期干预

2002年:听力助残--救助贫困聋儿

2003年:提高人口素质,减少出生听力缺陷

2004年:防聋走进社区

2005年:全社会共同关爱老年人--健康听力,幸福生活

2006年:预防听力损伤和耳聋人人享有健康听力

2007年:城乡联动,共同关注青少年听力健康——珍爱听力,快乐成长

2008年:奥运精彩——我听到

2009年:正确使用助听器

2010年:人工耳蜗——重建听的希望

2011年:康复从发现开始——大力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

2012年:[1]减少噪音保护听力

2013年:健康听力,幸福人生——关注老年人听力健康

2022年:爱耳护耳,健康听力——预防从初级耳科保健做起

2022年:安全用耳,保护听力

27364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