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游学张謇纪念馆标语汇总80条

文心雕龙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张謇纪念馆700字作文

张謇是一部史诗,是一首战歌,是一方基石,是一股激流……

10月27日上午,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张謇纪念馆,去了解一位伟人的成长足迹,去聆听一位伟人的爱国心声,去感受一位伟人的救国情怀。

走进张謇故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仿清式的门楼。门楼顶部刻有“张謇纪念馆”的匾额,门前有两只威风凛凛的石狮子把守着,使我感受到张謇纪念馆是庄严神圣的。

跨进大门,迎面而立的照壁上有这样一句话“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几个大字,在阳光照耀下闪着金光。张謇的一生见证了这句话的真谛。

穿过照壁,只见院子里的参天古木——银杏树,枝繁叶茂,古树的腰很粗,起码有五六个大人手拉手才能围住。接着,我们走进了绿树掩映的张謇纪念馆,一座青砖白缝,面积约为2000多平方米的两层小洋楼。大厅既有民族风元素又有欧式风格,是根据张謇敢于改革、敢于创新,善于汲取西方先进文化这一人物特征量身设计的,大厅中央屹立着张謇的半身铜像,只见张謇身着西装,戴着领结,两眼深情地凝视着远方,仿佛在思索着实业救国的宏伟大计。

张謇纪念馆内的一张张珍贵的照片为我们讲述着张謇这位为我国工业发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传奇人物。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张謇夜读三更的'故事,不禁想:成功之花,人们只会惊异它现时的明艳,但是却不知当初它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汗水,这句话像火花一样闪耀在我心间,成功,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字眼,张謇夜读三更,日复一日,发愤图强。终于用了比别人多几倍的时间,用汗水浇开了成功之花,登上了科举的巅峰!

张謇一生共创办了40多家企业,370多所学校,这是一个多么令人不可思议的数字,张謇一生孜孜不倦,他的面目因历史的淘洗更加清晰、鲜活,他的救国情怀永远激励人心!

张謇800字作文

巴金、霍金、钱学森……这些名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我的家乡在江苏省海门市,远近闻名的'企业家张謇的故乡就在这儿。

张謇,1853年出生于江苏海门常乐镇。1869年考中秀才,1874年,前往南京投奔原通州知州孙云锦。1876年夏,前往浦口入吴长庆庆军幕任文书,后袁世凯也投奔而来,两人构成吴长庆的文武两大幕僚。1880年春,吴长庆升授浙江提督,奉命入京陛见,张謇随同前往。同年冬,吴长庆奉命帮办山东防务,张謇随庆军移驻登州黄县。1884年随吴长庆奉调回国,驻防金州。1885年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辰设恩科会试,考中状元。1904年,清政府授予他三品官衔。1909年被推为江苏咨议局议长。1910年,发起国会请愿活动。1911年任中央教育会长,江苏议会临时议会长,江苏两淮盐总理。1912年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1914年兼任全国水利局总裁。后因目睹列强入侵,国事日非,毅然弃官,走上实业教育救国之路。

1905年,张謇与马相伯在吴淞创办了复旦公学,这就是复旦大学的前身。1907年创办了农业学校和女子师范学校,1909年倡建通海五属公立中学南通中学。1912年创办了医学专门学校和纺织专门学校、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并陆续兴办一批小学和中学。1912年,张謇在老西门创办江苏省立水产学校。1917年,张謇支持下,同济医工学堂在吴淞复校。1921年,上海商科大学在上海成立。为了给各项企业提供技术力量,张謇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师范学校的测绘、蚕桑等科发展成为十几所职业学校,1924年合并为南通大学。

张謇一个热爱祖国的企业家,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增添了光彩,所以我要向他学习,努力地把文化知识学到手,长大以后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游张謇故居作文

金秋十月,桂花飘香,美丽的菊花正在开花,挺拔的松柏依然是那样苍翠。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我们学校组织去张謇故居。

下了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扇仿清的门楼,门楼的匾额上写着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张謇纪念馆”,门楼外有一左一右,一雄一雌的两只石狮,它们被雕刻的栩栩如生。

走进纪念馆,迎面而来的一块照壁上刻着张謇的名言: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诺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既不与草木同腐。

绕过照壁,走过张公祠堂,就来到了张謇纪念堂。这是一幢大约大2000平方米的洋房,里面记录着张謇的一生。我一边走一边看,突然,我看见了一个小孩,将脚伸进坛子里,手里捧着一本书,正在津津有味的看呢。一看介绍,才知道,这时夜读三更的故事。走着走着,我看见了另一则雕塑,一个年老的人,拿着毛笔,旁边有两个人,正拿着一副字欣赏着,我想这应该就是张謇卖字的故事吧!我左看看,右瞧瞧,又一则雕塑吸引了我: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手,而妈妈却准备接过一些钱,是谁在给钱?原来是张謇,我想,可能是张謇正挑着扁担回家在路旁发现了一块钱,他往四周看看,见到一个妇女和一个小孩正着急地寻找什么东西,他赶紧上前询问,他们一听就笑了,开心的接过钱。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状元山上的亭子,亭子里,大家都去撞了撞“金榜题名钟”。

最后我们还看到了张謇故居里的这棵苍天大树“古银杏树”,他已经四百岁了,依然是那么挺拔,那么苍翠,似乎是在保护我们的家园。

快到中午了,同学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张謇故居。

张謇故居的作文800字

虽然不曾见过张謇,但是张謇的故事早已深入我们心中。张謇如同一部史诗,一首战歌,似一方基石,一股激流,吸引着我们走进他,聆听他爱国的心声,相信每个人都会有非同寻常的收获。

走进张謇故居,你们首先就会看见一棵高耸入云,已经活了四百多年的古银杏树,它代表着张謇永不磨灭的灵魂。如今它更是诸多学子朝奉张謇的纪念牌,在它的一周挂满了红色的心愿牌。

走进纪念馆的大厅,墙壁上一个个醒目的、大小不一的数字“【第42句】:【第16句】:【第43句】:【第98句】:370……”记录着张謇先生一生有重要意义的年龄,更是他一生丰功伟绩的见证。16岁的张謇考上了秀才,经过了艰苦的.奋斗,42岁终于中了状元,开始了为劳苦民众谋出路,开创了工业、农业、教育的先锋。

随着讲解员的引领,我们开始走进张謇不平凡的一生。张謇五岁就进了私塾读书,因家境贫苦,所以生活十分艰苦,不到三更半夜不睡觉。就这样,几年过去了,张謇16岁就考中了秀才,成绩名声在外。先生对他严加训斥,张謇并没有气馁,日夜苦读,晚上用竹子夹住头发,一痛就起来读书;夏夜为了防蚊虫叮咬,就把脚放进了缸了。就这样发奋学习,终于在42岁那年高中状元。

走上二楼,记载着张謇实业救国,他深为国家落后挨打的命运担忧,于是辞官返乡。一生要求自己“生当劳死,不当逸生”,创办了许多集团、学校。最感动人心的是满头白发的张謇,双手拄着拐杖,即使自己体力不支,依然冒着酷暑现场视察。在他逝世前的二十三天还在为人民工作,真的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走出张謇故居,我的心中感慨万千。张謇是一位真正的伟人,为国家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作为张謇家乡的孩子,我深深为他自豪,更感觉到应该向他学习,从小立志报效国家和社会,从现在起就好好学习,长大能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

29519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