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雅克萨之战动员口号精选60句

文心雕龙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的教案和试题

一.明确目标

【第1句】: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出发地、所达地区和意义

【第2句】:知道“倭寇”的含义,掌握戚继光抗倭的主要事迹。

【第3句】:记住葡萄牙占据澳门的史实。

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学习难点:时空概念的`掌握

二.前置自学

【第1句】:郑和下西洋时的皇帝是。下西洋目的是为了加强;1405年从出发到年,先后次下西洋,最远到达沿岸和。所带物品最受当地人喜爱的是和。

郑和远航,促进了,加强了。

【第2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此文是谁的名句:;其中的“海波”是指。

【第3句】:1553年,殖民者以租借名义,攫取了在我国的居住权。

【第4句】: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是;明朝抗倭的民族英雄是。

三.问题探究

【第1句】:“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矣”。回答:

(1)“郑君”是谁?

(2)其主要事迹是什么?

(3)其事迹有何影响?

【第2句】:(1)什么是“倭寇”?

(2)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3)你应如何向他学习?

四.达标检测:

【第1句】: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是因为:

A.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世纪B.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富强国家

C.规模大、次数多、航程远D.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第2句】:郑和下西洋时的皇帝是:A.明太祖B.明成祖C.明英宗D.元世祖

【第3句】:在台州九战九捷,大败倭寇的明朝将领是:

A.岳飞B.文天祥C.郑和D.戚继光

【第4句】: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A.马来西亚B.南洋群岛C.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D.印度

【第5句】:为中外交往作出贡献的中外历史人物有:①玄奘②鉴真③郑和④班超⑤马可波罗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

【第6句】:下列属于民族英雄的是:①文天祥②戚继光③岳飞④郑和

A.①②③B.①②C.②④D.②

【第7句】:抒发民族英雄戚继光爱国情怀的诗句是: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C.“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D.“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第8句】:郑和船队到达各国,最受当地人喜爱的物品是:

A.金银B.棉布C.稻米D.丝绸和瓷器

【第9句】:郑和下西洋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提高了明朝在海外的声誉B.促进了中国海外贸易的发展

C.促进了我国同亚非的友好关系和经济交流D.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第10句】:郑和下西洋是从我国哪个港口起航的:

A.上海B.广州C.刘家港D.福州

【第11句】:在今印尼有个港口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这些名称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郑成功收复台湾B.戚继光抗倭C.雅克萨之战D.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的故事

在我国东南沿海福建、浙江一带,有一个民间传说:在明朝嘉靖年间,抗倭英雄戚继光带领戚家军荡平了浙江倭寇后,带领军队直逼福建。盘踞在兴化的倭寇便派出了侦探,搜集戚军的情报。他们看到戚家军一天只行军二三十里,到兴化还有七八天的路程。倭寇头目听到报告后说:“还早着呢!今天咱们先喝个痛快,过两天准备防御还来得及。”但是,当他们个个喝得酩酊大醉的时候,戚家军已赶到兴化,一个突然袭击,全歼了敌人。原来,足智多谋的戚继光,在行军途中为了麻痹敌人,命令士兵每天只走很短的路程就宿营。等敌探回去报告后,就下令烙制中间带孔的饼子,用绳子穿起来,背在身上,急速向兴化进军,一天一夜就赶完了几天路程,出其不意把敌人消灭了。后来,当地群众把这种中间带孔的饼叫做光饼,并沿袭成风,用以纪念戚继光抗倭斗争的光辉业绩。

戚继光(公元1528~1587年),字元敬,号南塘,山东蓬莱人。他出生于将门之家。在父亲严格的.教育和薰陶下,戚继光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品质,并立下大志。当时,戚继光耳闻目睹了海盗倭寇对我国东南沿海烧杀抢掠、灭绝人性的暴行非常气愤。他在父亲的教导下,树立了爱国思想,并立志从戎。16岁时他父亲死了,他袭职做了登州(今山东省蓬莱县)指挥佥事,以后升为署都指挥佥事,调到沿海前线负责山东海上抵御倭寇的防务。戚继光的指挥才能在紧张的军事生活和刀枪对阵的战场上表现了出来。

严明纪律是戚继光管理军队的最大特色。开始,戚继光的部下看不起他。有个军官,论辈份是他的舅舅,竟然依仗自己是长辈,不服从命令。戚继光感到很棘手:处分吧,他是长辈,别人会说自己无情无义;不处分吧,整顿军纪怎样进行呢!“治军避亲,何以服众”,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当众给舅舅以严格的军纪处分。这件事给部下极大的震动,不仅严明了纪律,还使新的战斗作风日益增长。他以岳家军为榜样,“冻死不拆房,饿死不掳掠”,深得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戚继光在长达12年的抗倭生涯中,率领军队转战东南沿海各地,历经无数次战役,打了不少胜仗。

公元1562年,戚继光在挫败进犯浙江的倭寇之后,率部入闽剿倭。狡猾的倭寇扎营在福建宁德边的横屿上。小岛四面环水,退潮时尽是泥沼。倭寇凭借有利地形,在岛上又修筑了坚固的工事,陆军难以进攻,水军也无法靠近。为了消灭这股敌人,戚继光察看地形后,制定了陆军进攻的方案。他命令战士们在海水退潮时快速地在烂泥上铺上稻草,冲上横屿。天降神兵,倭寇毫无准备,经过短暂的激战,敌人被戚家军全歼,倭寇盘踞3年的横屿一举收复。戚家军从此威名远扬,倭寇称戚家军为“戚虎”。

戚继光抗倭的故事

在我国东南沿海福建、浙江一带,有一个民间传说:在明朝嘉靖年间,抗倭英雄戚继光带领戚家军荡平了浙江倭寇后,带领军队直逼福建。盘踞在兴化的倭寇便派出了侦探,搜集戚军的情报。他们看到戚家军一天只行军二三十里,到兴化还有七八天的路程。倭寇头目听到报告后说:“还早着呢!今天咱们先喝个痛快,过两天准备防御还来得及。”但是,当他们个个喝得酩酊大醉的时候,戚家军已赶到兴化,一个突然袭击,全歼了敌人。原来,足智多谋的戚继光,在行军途中为了麻痹敌人,命令士兵每天只走很短的路程就宿营。等敌探回去报告后,就下令烙制中间带孔的饼子,用绳子穿起来,背在身上,急速向兴化进军,一天一夜就赶完了几天路程,出其不意把敌人消灭了。后来,当地群众把这种中间带孔的饼叫做光饼,并沿袭成风,用以纪念戚继光抗倭斗争的光辉业绩。

戚继光(公元1528~1587年),字元敬,号南塘,山东蓬莱人。他出生于将门之家。在父亲严格的教育和薰陶下,戚继光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品质,并立下大志。当时,戚继光耳闻目睹了海盗倭寇对我国东南沿海烧杀抢掠、灭绝人性的暴行非常气愤。他在父亲的教导下,树立了爱国思想,并立志从戎。16岁时他父亲死了,他袭职做了登州(今山东省蓬莱县)指挥佥事,以后升为署都指挥佥事,调到沿海前线负责山东海上抵御倭寇的防务。戚继光的指挥才能在紧张的军事生活和刀枪对阵的战场上表现了出来。

严明纪律是戚继光管理军队的最大特色。开始,戚继光的部下看不起他。有个军官,论辈份是他的舅舅,竟然依仗自己是长辈,不服从命令。戚继光感到很棘手:处分吧,他是长辈,别人会说自己无情无义;不处分吧,整顿军纪怎样进行呢!“治军避亲,何以服众”,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当众给舅舅以严格的军纪处分。这件事给部下极大的震动,不仅严明了纪律,还使新的`战斗作风日益增长。他以岳家军为榜样,“冻死不拆房,饿死不掳掠”,深得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戚继光在长达12年的抗倭生涯中,率领军队转战东南沿海各地,历经无数次战役,打了不少胜仗。

公元1562年,戚继光在挫败进犯浙江的倭寇之后,率部入闽剿倭。狡猾的倭寇扎营在福建宁德边的横屿上。小岛四面环水,退潮时尽是泥沼。倭寇凭借有利地形,在岛上又修筑了坚固的工事,陆军难以进攻,水军也无法靠近。为了消灭这股敌人,戚继光察看地形后,制定了陆军进攻的方案。他命令战士们在海水退潮时快速地在烂泥上铺上稻草,冲上横屿。天降神兵,倭寇毫无准备,经过短暂的激战,敌人被戚家军全歼,倭寇盘踞3年的横屿一举收复。戚家军从此威名远扬,倭寇称戚家军为“戚虎”。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测试题及答案最新

  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第1句】:知道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培养识读历史地

图的能力和历史想像能力。

【第2句】:了解闭关政策产生的原因;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正确分析其历史影响,培养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课堂同步练习(A)]

【第1句】:课堂训练

【第1句】:下面叙述郑和下西洋的使命与功绩不正确是()

A、推行和平外交,稳定东南亚国际秩序

B、发展海外贸易,传播中华文明

C、开拓海洋事业,铺平亚非航路

D、炫耀了大明的武力与金钱政策。

【第2句】:2004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我国将要开展纪念活动请你判断哪个设计活动方案不正确()

A、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仿真航模开展

B、发行的《郑和下西洋》小型张邮票

C、世界华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航海论坛举办

D、开新闻发布会,推出大国海洋霸权新主张

【第3句】: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在全面分析“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原因是()

①人数众多,组织严密②船舶种类齐全③装备先进④指南针的帮助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第4句】:下面有关郑和下西洋目的不正确是()

A、宣扬国威B到西洋取宝C不计经济利益D给国家带来商机

【第5句】:()——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马克思语)

A、文化专制B重农抑商C与外界隔绝D对外交往

【第6句】:和七下西洋,并没有像哥伦布等航海家一样,为世界历史带来翻天覆地的转变,可是,它亦取得若干实质成果:()

①郑和远航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最长的跨洋航行,在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开辟了广泛而稳定的航线,实为人类征服海洋的壮举。

②郑和远航使中国与亚、非各国之间建立起经常而友好的联系,推动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相互了解

③郑和远航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之间的物资交流,同时也推动了南亚诸国的开发

④郑和远航向亚非各国传播了中华文明,促进了亚、非各国的`文明进步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第7句】:明清时期对外关系的特点包括()

①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②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日益尖锐

③中外之间发生过大规模的侵略与反侵略斗争

④明清政府闭关自守禁绝对外贸易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第8句】:闭关政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A、限定通商口岸B进出口货物的无限制。

C、提高关税,抑制出口。

D、实行行商制度,垄断对外贸易,监视外国商人

【第9句】:清朝政府为什么要实行闭关政策?不正确是()

A经济上没有迫切需要B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C、防御西方殖民势力D统治者吸取前朝教训

【第2句】:课堂回顾

【第1句】: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以海外之有余,补内地之不足,内地无足轻重之物,载之番境皆为珍品。是以沿海居民操作小巧技艺及女工针绣,皆于洋船行销,岁收入番岛银洋货物百十万入我中土——《中国古代经济史纲》

材料2: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论南洋事宜》

材料3: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

回答:(1)据材料【第1句】:2指出沿海对外贸易的有益之处。

(2)据材料3的政策归纳其危害,你怎样评价这一政策

【第2句】:问答题

你能从左表中看出什么端倪么?

【第3句】:课堂延伸

三宝太监二三事

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云南昆阳(今昆明市晋宁县)人。艰难困苦境况下,郑和被送到北平,成为北平燕王朱棣家的一名奴隶,做了宦官。

郑和在做宦官期间,因为,取得了燕王的信任。此时,明朝皇室内发生了一场争夺皇位的斗争。从1399年八月燕王朱棣起兵到1402年六月攻破南京,史称""。郑和跟燕王朱棣南征北战,建立了不少战功。朱棣亲笔写了一个"郑"字,赐他为姓,并提升为内宫兼太监。由于郑和小字"三保",所以人们也叫他"三保太监"或"三宝太监"。

郑和的原祖是从西域来到云南的,祖父和父亲都曾航海到伊斯兰教的圣地去朝过圣。由于受到家庭的影响,郑和希望长大了也能。由于郑和信奉两个宗教,懂一些航海知识而且又担任管理宫廷事务的大太监,因此成祖选拔他担任正使,你能协助他率领船队去完成这一光荣又艰巨的任务吗?

任务1:郑和下西洋路线描述

任务2:中西方远洋航海之比较

A、动机不同:

B、船队比较:船队规模比较

组织管理水平的比较

C成果的差异:中国的睦邻外交

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第1句】:课堂训练

【第1句】:D【第2句】:D【第3句】:B【第4句】:D5C、【第6句】:A【第7句】:B【第8句】:B【第9句】:D

提示:

1提示:见书P1292提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提示:指南针早已传到欧洲。

4提示:不以交易为主,物品由官府督造或低价强征硬派。

5提示:见书P129引句6提示:见书P128

7提示:开放个别口岸交易8提示:限制进出口

9提示:地大物博经济上没有需要,防御西方入侵

【第2句】:课堂回顾

【第1句】:材料题

答:①有利于沿海手工业的发展;有利于沿海居民的生活;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②闭关政策使沿海对外贸易无从发展;使以海外贸易为生的商人和渔民破产;社会动荡不安。闭关政策虽然保护了自然经济免遭外来冲击,但是它阻碍了本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近代中国的屈辱和落后。

【第2句】:问答题

答:海外贸易处于繁盛时期;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为下西洋提供物质保证;下西洋船只庞大,说明造船业发达,指南针的广泛应用;船数人数说明规模庞大,组织严密,技术先进;次数说明中国人的智慧和勇敢精神;时间可以反映在当时世界航海上是无可企及的,比哥伦布等早了半个世纪。

【第3句】:课堂延伸

【第1句】:学习刻苦、聪明伶俐、才智过人、勤劳谨慎;靖难之役;麦加;出海远航

【第2句】:任务1郑和下西洋,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刘家港集结,沿海南下,在福建长乐太平港停泊,等候太平洋西北季风,11—12月,季风来了,便穿过台湾海峡和南海,第一站到达占城,再到东南亚各国,进入印度洋.前三次主要在印度以东,最远到达古里.它是古代东西方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第四次开始到达西亚、东非地区

任务2郑和下西洋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发展与海外各国的友好联系;而哥伦布、达?伽马的航行则是为西欧商品经济开拓市场,以及扩张殖民地。郑和船队规模庞大、组织严密,这是当时欧洲远航船队所无法比拟的。郑和下西洋虽不像发现新大陆那样改写了人类历史,但它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谊与交流,这与西方国家在亚、非、美洲的疯狂屠杀和经济掠夺相比,真有天壤之别;郑和船队无论在船只数目、船员人数和船只大小等,都远比【第15句】:十六世纪的西方船队庞大。

【第15句】:十六世纪欧洲船队的组织管理水平,远不如郑和船队。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彼此的睦邻友好关系,但却未能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翻天覆地的影响。西方的殖民活动西方哥伦布、达.伽马等的航海活动,改变了整个世界。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西班牙等国也开始了殖民活动,从亚、非、美洲掠取了巨额财富。商业贸易和财富掠夺为西欧的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但亚、非、美洲人民则沦入苦难的深渊。从此,西方世界跟第三世界的发展差距便日渐拉大

6661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