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农业合作社获奖感言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会议记录怎么写

有没有样例

很急,谢谢提供的朋友。

好处:

【第1句】:集中土地,提高管理效率

【第2句】:有利于整体规划

【第3句】:节约成本

【第4句】:有利于农产品的经营风险:合作社要有正规的制度,不能光是合作起来就行了,要有制度,有财务,把手续必须办理齐全

合作社去开扶贫工作会发言稿怎么写

扶贫工作会议讲话稿一:  同志们:  在全国两会期间,习总书记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讨论时,特别讲到苏区振兴,特别提到精准扶贫,所以我们过完年第一个会就是部署农村工作以及精准扶贫专项工作。

精准扶贫即将作为苏区振兴的第二个切入点。

第一个切入点是解决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在解决住房问题的同时,在道路、桥梁、饮水安全、农田质量提高等方面予以关注。

第二个非常重要的切入点,就是精准扶贫。

要在2024年与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特别是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至关重要。

江西,尤其是赣州提出的精准扶贫,为全国的扶贫工作注入了强劲的活力,对扶贫工作的精确性以及能达到的目的性体现得非常到位。

所以,今天我们在一起书面传达学习了中央、全省、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及全国、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会议精神,加卿同志对全县农村工作和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总结部署。

刚才,有关乡(镇)和部门、单位的同志作了发言,讲得都很好,请大家按照加卿同志所作的部署,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主要就抓好精准扶贫工作强调几点意见。

  一、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切实增强做好“三农”工作、推进精准扶贫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  精准扶贫是我们扶贫开发战略的完善和升级,其要义是通过对贫困村和贫困户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有效对接贫困对象,优化资源配置,切实扶贫到村到户,构建长效机制,提高扶贫开发绩效,真正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深刻认识以精准扶贫为重点推进“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强“三农”、抓扶贫是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的重要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开发工作高度重视,他最近明确指出,扶贫工作事关全局,全党必须高度重视。

这项工作如果做不好,不但贫困群众不满意,人们也会怀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真实性。

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又强调指出,必须时不我待地抓好扶贫开发工作。

扶贫工作要只争朝夕,决不能让贫困地区群众掉队,也不能让“平均收入”掩盖了“不平均”。

到2024年,如果贫困地区面貌改变不大,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是说不出口的。

特别是总书记在福建、云南等地考察时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决不能让一个老区、苏区掉队”,并明确要求,贫困地区各级领导干部更要心无旁骛、聚精会神抓好这项工作,团结带领广大群众通过顽强奋斗早日改变面貌。

这一系列重要论述,让我们切实感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全南由于历史原因、资源秉赋、区位条件、基础设施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县域经济比较薄弱,农村基础设施比较差,文教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较发达地区明显滞后,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多等问题仍然突出,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牢牢抓住当前大好机遇,通过实施精准扶贫,确保到2024年与全国全面同步建成小康。

  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强“三农”、抓扶贫是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现实需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而如果农村贫困人口没有脱贫,就会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后腿,就谈不上分享现代化成果。

近年来,尤其是《若干意见》实施以来,是我县资金投入最多、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也是扶贫成效最大、减贫进程最快的时期。

2024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第10句】:6%,通过“六大工程”,全县贫困户人均增收630元,有4760人脱贫,年内改造危旧土坯房8598余户,解决了

【第2句】:52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建通村(组)公路85公里,累计建成保障性住房1400多套,一大批民生事业加快发展,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

同时,城乡低保、养老保险、临时救助等社会兜底工作扩面提标,群众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

但是必须清醒看到,由于基础弱、底子薄,我县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农业产业规模和效益不高,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不宽、能力不足,农村公共服务不健全等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

截止目前,全县仍有贫困村38个(省级贫困村8个,市级贫困村30个),贫困户5710户,14377人。

如果到2024年,这些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状况不能得到根本改变,振兴发展、全面小康就是一句空话。

各乡(镇)及相关部门、单位必须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把做好农村工作和实施精准扶贫作为重要政治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

  二、科学规划、抓住重点、创新举措,切实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针对性、实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在‘三农’工作中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中之重,这样才有重点”。

我们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更加深入扎实的工作作风、更加创新的思路和有力的举措,全力以赴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要做好精准扶贫工作,要解决好三个问题。

  第一,要解决“帮扶谁”的问题。

粗放式扶贫瞄准的对象是贫困区域,就贫困村而言,能够通过整村推进等举措,改变其落后状况,但对贫困户则缺少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帮扶办法。

而且,整村推进的结果,往往还可能进一步拉大贫困户与其他群众的差距,所以我们实施精准扶贫就是为了解决粗放式扶贫底数不够清、指向不够准、针对性不够强等问题,是对现有扶贫机制的补充和完善。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阜平考察扶贫工作时强调,“要一家一户摸情况,张家长、李家短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因此,精准扶贫最基础、最关键的步骤就是精准识别扶贫对象。

这项工作,我们做了很多工作,花了很大的力气,目前,已经开展了四次贫困户精准识别工作,识别出贫困户5710户14377人,并将每户进行了精准分类,现已全部录入国务院扶贫办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管理平台。

下一步,要进一步完善建档立卡工作,加快建立县、乡、村与“三农”工作和“连心桥”等平台互联互通的信息系统。

我们每一个干部对应的扶贫对象都要建立在我们的“连心桥”信息平台上,都要在我们扶贫办的建档立卡信息管理平台上。

这样既有利于我们和贫困户之间的情况掌握、互相沟通,也有利于扶贫办以及各位分管领导、挂点乡镇、村的领导及时掌握所辖范围内干部精准扶贫的进度和现状。

要按照脱贫出、返贫进的原则,以年度为节点,以贫困户脱贫进展为依据,及时进行数据更新,实现有进有出、逐年更新、分级管理、动态监测。

这样才能找准对象、有的放矢,避免扶贫资源投放“打偏跑漏”,使真正需要帮扶的贫困群众得到有效扶持。

发生农业合作社的原因

昔阳县是老解放区,到1951年,中共党内领导层对老解放区的农村政策发生了一场重要争论。

这年4月,中共山西省委向中共中央和华北局写了一份《把老区的互助组织提高一步》的报告,提出一些新的看法。

报告说:随着农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农民自发力量是发展了的。

它不是向着我们所要求的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而是向着富农的方向发展。

如搞不好,会有二个结果:一个是使互助组涣散解体,一个是使互助组变成富农的"庄园"。

报告主张对于私有基础,不应该是巩固的方针,而应当是逐步地动摇它、削弱它,直到否 定它。

华北局不同意山西省委的意见。

为了慎重起见,华北局负责人薄一波、刘澜涛先后去请示刘少奇。

刘少奇明确表示不同意山西省委的意见。

刘少奇认为,土地改革后农村小生产者的自发力量是不可避免、不能阻止的,也是不可怕的。

它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使农业生产提高,农村生产发展,另一方面使农村重新发生阶级分化,少数人变成富农,一部分农民重新破产变成贫雇农。

刘少奇这样设想土地改革后中国农村的发展方向:土改后,一方面是广大的自发势力、富农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工会、党的政治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的发展。

两种潮流同时发展,其中有斗争,最后要依靠国家领导,只要共产党人的脑筋不糊涂,就能保证社会主义的胜利,而不是自发势力的胜利。

毛泽东知道刘少奇对中共山西省委的批语和谈话后,把刘少奇、薄一波、刘澜涛找去,明确表示他支持山西省委的意见,而不支持刘少奇等人的意见。

随后,毛泽东要陈伯达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并在1951年9月召开的中央第一次农业互助合作会议上通过。

12月15日,毛泽东把这个决议草案批转全党,要求各级党委把农业互助合作当作一件大事去做。

互助合作运动由此在全国农村逐渐大步开展起来。

1952年,中共昔阳县委按照山西省委的意图,开始在白羊峪、赵壁等村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这一年年底,昔阳县委决定,在全县原有5个初级社的基础上,1953年要发展到34个。

为了办好初级社,已经升任昔阳县委书记的张怀英派出县里的三个劳动模范,即畜牧业模范刀把口村党支部书记张老太、林业模范白羊峪村党支部书记王殿俊和农业模范已经成为大寨村党支部书记的陈永贵到晋中地区参加培训,学习有关试办初级社的办法。

陈永贵等人本来就有走合作化的积极性,再加上领导提倡,又学习了先进经验,便越发热情高涨。

回村后陈永贵逢人便讲集体化道路的好处,讲合作社的优势。

随后,他就向县领导提出了办社申请。

县委随即就批准了他的申请,于是大寨便成立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由陈永贵任社长。

当时合作社尚属试验阶段,县里对此事比较慎重。

上级有一项原则规定:每个合作社在初办的时候不得超过30户。

但大寨的常年互助组已达49户的规模,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都要求加入农业社,在这个局面下,人们看出了陈永贵的能力。

他搞了个变通办法,向上报的时候初级社为30户,对有些农户暂时不上名册,但实际上凡愿意参加合作社的随时都可以参加。

用他的话说,这个办法是既考虑到上级的精神,又要照顾到具体情况。

像这样的事情,如果是贾进财当家的话,可能就办不成。

大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办起来了。

合作社采用劳动日分配和土地股分红相结合的方法,规定:劳动日分配占55%,土地入股分红占40%,公积金、公益金占5%。

因此这种合作社通常被称作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

为了充分调动社员的劳动积极性,在劳动管理上,大寨初级社由原来的死分活评改为包工与评工相结合。

即对于责任明确的农活,确定出劳力、时间、报酬和完成任务的数量与质量,然后包给社员,到期后经过验收,给社员记工。

对于那些一时看不透,不好包和不能包的农活进行评工记分。

与此同时,在社里还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进一步调动社员的生产积极性。

按照陈永贵的提议,为了加强党支部对没有入社农户的领导,由贾进财负责他们的工作,这就意味着贾进财将要留在社外。

陈永贵征求贾进财的意见。

本来,贾进财也是打算入社的,但此时他信守了让贤时的诺言,对陈永贵说:只要支部交给我的任务,我办就是了。

于是,社外的3个互助组、4个单干户的工作就由贾进财负责了。

由于走组织起来的道路,激发了社员群众的劳动热情,大寨村的生产搞得热火朝天,粮食产量全村平均达到亩产125公斤,其中农业社亩产131公斤。

集体化的优势明显。

到1955年,大寨除一户地主被留在社外,73户农家全部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大寨在集体化的道路上又一次走在前列。

大寨村的成绩和陈永贵的才干在这个时候不仅受到县委的表扬,也开始引起晋中地委领导的重视。

1953年,在晋中召开的一次号召成立初级社的学习会上,陈永贵作了典型发言,时任中共晋中地委书记的姚宗泰听后大为高兴,他对昔阳县委书记张怀英说:你们县大寨村的陈永贵发言质量高,讲得好,有水平

1954年,王成旺接替姚宗泰任晋中地委书记。

1956年5月,他来昔阳县视察工作,在大寨住了一夜。

看到大寨各方面的工作搞得有声有色,他高兴地对陪他前来的张怀英说:大寨各项工作做得不错,陈永贵有能力。

宋立英同志不错,要好好培养这样的妇女干部。

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简介与基本情况怎么写

成立时间地址,规模,注册资金,主要产品品类大致介绍,带动周边发展情况,年产值多少,预计明年的规划,最后写一些合作社文化或者口号等,一般不要太长,很多人只是看大概,最重要的是关注产品信息。

6773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