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辽宁大学文学院口号汇编90句

文心雕龙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叹庭前甘菊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叹庭前甘菊花》原文及翻译赏析1

叹庭前甘菊花

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古诗简介

《叹庭前甘菊花》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七言古诗。这首诗写诗人看庭前甘菊花开得晚了,没赶上重阳佳节,叹息庭前的甘菊生不逢时,借以表达了自己没有机会为国家平定叛乱尽一份绵薄之力的愤慨。这首诗借庭菊以寄慨,甘菊喻君子,众芳喻小人。诗中用“野外”、“众芳”细琐却被采回摆放厅堂,反衬甘菊花的生不逢时,不被欣赏。对“众芳”细琐被采回摆放厅堂的现象的不满,对甘菊花的遭遇表达了惋惜与同情。

翻译/译文

庭前的甘菊花因为移载得晚,到重阳节时花蕊还是青的没有开花,不能摘来观赏。

等到明天秋景萧瑟人们从酒醉中清醒了,你再开出些残花来有什么用呢?

篱笆边的野地里开了许多杂花,人们将这些细碎琐屑的花采了摆在中堂中观赏。

感念你空长了大大的枝叶,只因根扎的不是地方才不幸为风霜所侵。

注释

⑴甘菊花:又名真菊,家菊,花黄,茎紫,气香而味甘,叶可作羹食。移时晚:谓移植以晚矣,故花开迟,而不堪摘。

⑵蕊(ruǐ):花心。重阳:农历九月九日。堪:能。

⑶醉尽醒:意谓似醉似醒。萧条:寂寥。醉尽醒:谓无菊饮不欢。

⑷烂熳(lànmàn):散乱貌。

⑸众芳:泛指细琐之野花。

⑹中堂:诗中代指高位。采撷(xié):摘取。升中堂:花得登庙堂之上,而甘菊反失其时。

⑺兹:此。

⑻失所:谓失其故所,结根失所,故前曰“空长”。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重阳节,时杜甫居长安下杜城。诗人看到庭前迟开的甘菊花,不禁联想到自己的身世,有感而作。

赏析/鉴赏

文学赏析

这首诗中菊花意象应是诗人自况。

诗先写“叹”的原因是“移时晚”。花草树木都有自己的生长规律,菊花应在深秋开放,重阳节是赏菊的好时候。檐前的菊花因为移植的时间晚了,没能赶上在重阳佳节引万千人瞩目的环境中绽放。

其后,“明日萧条醉尽醒”,没有了重阳佳节其乐融融的氛围,赏花人的兴致由浓转薄直至曲终人散,你开的再绚烂多姿也没有什么用。

再写“众芳”被采撷,反衬甘菊不被用,更可叹。篱边的野花被精心采摘,甘菊因为生不逢时,即使花蕾缀满枝头,非但不再会有人驻足欣赏,而且将敌不过要与残酷风霜抗争的命运。诗人在诗作中叹息庭前的甘菊生不逢时,实为叹息自己没有机会为国家平定叛乱尽一份绵薄之力。杜甫饱读诗书,有着高涨的爱国热情,却始终壮志难酬。诗人丰富的生命体验与磅礴的社会背景,时代背景纵横交错,抽象的情感经验凝聚成菊花意象。“甘菊”有着极佳的药用价值,却不被人们所采摘,诗人满腹经纶,却得不到君王重用,落得“移时晚”的'结局,诗人与菊花有着相似的命运,菊花内蕴为诗人心内之象的写照。

这首诗的尾联“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看似在嗟叹菊花长的枝繁叶茂,却不能避免风雪寒霜的打击,实却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菊花傲煞霜雪的气概,衬托出了菊花高层次、高品味的风格美。不论现实多么黑暗,政治多么腐朽,社会多么凋敝,杜甫决不在它面前闭上眼睛,而是大胆地予以揭露,表示自己的态度,指出解决的途径。

菊花的文化寓意与诗人的高尚情操相得益彰,菊花的顽强执著精神与诗人永不磨灭的意志交相辉映,而菊花的审美意蕴也正与诗人敢于面对现实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意志相映成辉。

名家点评

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朱明伦:“杜甫曾参加过科举考试而落第,还参加过玄宗特诏的制举也没及第,又因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赏识而待制集贤院,结果仍未获一官半职。此与甘菊遭遇何其相似乃尔!怎能不叹花且自叹?”

明代学者、大儒董养性:“此篇赋而比也。言君子不能与小人竟进,虽若有后是之忧,而实则有傲霜之操,故虽叹之,其实美之也。此即诗人反骚之意。”《杜工部诗选注·卷四》

明末清初学者仇兆鳌:“此诗借庭菊以寄慨,甘菊喻君子,众芳喻小人,伤君子晚犹不遇,而小人杂进在位也。《杜诗详注·卷三》

《叹庭前甘菊花》原文及翻译赏析2

檐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明日萧条醉尽醒,

残花烂熳开何益。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译文

庭前的甘菊花因为移载得晚,到重阳节时花蕊还是青的没有开花,不能摘来观赏。

等到明天秋景萧瑟人们从酒醉中清醒了,你再开出些残花来有什么用呢?

篱笆边的野地里开了许多杂花,人们将这些细碎琐屑的花采了摆在中堂中观赏。

感念你空长了大大的枝叶,只因跟扎的不是地方才不幸为风霜所侵。

赏析: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重阳节,时杜甫居长安下杜城。诗人看到庭前迟开的甘菊花,不禁联想到自己的身世,有感而作。

《叹庭前甘菊花》翻译及赏析

叹庭前甘菊花

杜甫

檐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前言】

《叹庭前甘菊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七言律诗。此诗借庭菊以寄慨,甘菊喻君子,众芳喻小人,诗人在诗作中叹息庭前的甘菊生不逢时,实为叹息自己没有机会为国家平定叛乱尽一份绵薄之力。

【注释】

①鲍令晖诗:“庭前华紫兰。”晋《清商曲》:“甘菊吐黄花。”《枯树赋》:“九畹称根。”

②魏文帝书:“九为阳数,日月并应,名曰重阳。”梁元帝诗:“时蔽摘花人。”

③陶潜诗:“风声自萧条。”《楚辞》:“众人皆醉我独醒。”

④庾信诗:“残花烂熳舒。”

⑤《世说》:颜延之于篱边,闻张演与客语。《尔雅》:“野外谓之林。”《楚辞》:“哀众芳之芜秽。”

⑥谢脁诗:“遇君时采撷。”《抱朴子》:“臭鼠之细琐。”刘桢诗:“万舞在中堂。”

⑦《书扒》:“念兹在兹。”古诗:“枝叶日夜寒。”

⑧陆机诗:“结根奥且坚。”繁钦诗:“惠草生山北,托身失所依。”《南史》:刘俣诗:“城上草,植根非不高,所恨风霜早。”

【翻译】

重阳节属于另外一些菊花。庭院中这些甘菊,远未成熟没有一只手愿意接纳青涩的花蕊。如同失意者以落拓的笔调竖起抗议的旗帜,却依然无人问津。明天就晚了,醉眼们醒来你献出的花朵,只属于昨天越美,越不合时宜。甜味儿的小菊花,你迟到啦。当你在屋檐下鞠躬等候,篱边野外为数众多的竞争者已登堂入室。你空有伟岸的身躯,竟不擅长竞走和短跑。——脚下没有土地,根上无泥只有风霜缠绕。

【赏析】

这首诗中菊花意象应是诗人自况。朱明伦评注此诗“杜甫曾参加过科举考试而落第,还参加过玄宗特诏的制举也没及第,又因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赏识而待制集贤院,结果仍未获一官半职。此与甘菊遭遇何其相似乃尔!怎能不叹花且自叹?”檐前的菊花因为移植的时间晚了,没能赶上在重阳佳节引万千人瞩目的'环境中绽放。

其后,没有了重阳佳节其乐融融的氛围,赏花人的兴致由浓转薄直至曲终人散,你开的再绚烂多姿又有什么用呢?篱边的野花被精心采摘,甘菊因为生不逢时,即使花蕾缀满枝头,非但不再会有人驻足欣赏,而且将敌不过要与残酷风霜抗争的命运。诗人在诗作中叹息庭前的甘菊生不逢时,实为叹息自己没有机会为国家平定叛乱尽一份绵薄之力。杜甫饱读诗书,有着高涨的爱国热情,却始终壮志难酬。

诗人丰富的生命体验与磅礴的社会背景,时代背景纵横交错,抽象的情感经验凝聚成菊花意象。“甘菊”有着极佳的药用价值,却不被人们所采摘,诗人满腹经纶,却得不到君王重用,落得“移时晚”的结局,诗人与菊花有着相似的命运,菊花内蕴为诗人心内之象的写照。

这首诗的尾联“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看似在嗟叹菊花长的枝繁叶茂,却不能避免风雪寒霜的打击,实却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菊花傲煞霜雪的气概,衬托出了菊花高层次、高品味的风格美。“不论现实多么黑暗,政治多么腐朽,社会多么凋敝,杜甫决不在它面前闭上眼睛,而是大胆地予以揭露,表示自己的态度,指出解决的途径。”菊花的文化寓意与诗人的高尚情操相得益彰,菊花的顽强执著精神与诗人永不磨灭的意志交相辉映,而菊花的审美意蕴也正与诗人敢于面对现实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意志相映成辉。

夏夜叹原文翻译及赏析

  夏夜叹原文翻译及赏析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评析:与上篇同时之作。

永日不可暮①,炎蒸毒我肠②。安得万里风③,飘飖吹我裳。

(日暮思风,引起夜景。)

①《书》:“日永星火。”刘公干诗:“永日行游戏。”②庾信诗:“五月炎蒸气。”洙曰:毒我肠,热自中起也。相如《琴歌》:“室迩人遐毒我肠。”③陆士衡歌:“长风万里举。”

昊天出华月①,茂林延疏光②。仲夏苦夜短③。开轩纳微凉④。虚明见纤毫⑤,羽虫亦飞扬⑥。物情无巨细⑦,自适固其常⑧。

(此夜凉之景。物情各适,起下文征人。)

①《诗》:“昊天曰明。”江淹诗:“华月照芳池。”②《兰亭记》:“茂林修竹。”③谢灵运诗:“不怨秋夕长,恒苦热夜短。”④阮籍诗:“开轩临四野。”“⑤陶潜诗:“夜景湛虚明。”《拾遗记》:“小则入于纤毫之中。”⑥《诗》“熠耀宵行。”注:“宵行,羽虫也。”阮籍诗:“羽翼自飞扬。”⑦《淮南子》:“巨细或殊,情理同致。”⑧《庄子》:非自适其适。”

念彼荷戈士①,穷年守边疆②。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③。竟夕击刁斗④,喧声连万方。青紫虽被体⑤,不如早还乡。

(此夜热之感。荷戈守边,指相州之众。)

①《诗》:“何戈与祋。”何、荷通。②《江赋》:“寻风波以穷年。”③钟惺曰:考亭解执热作执持之执,今人以水濯手,岂便能执持热物乎?盖热曰执热,犹云热不可解。此古文用字奥处。濯即洗濯之濯,浴可解热也。杜诗屡用执热字,皆作实用,是一证据。④《李广传》: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击刁斗,至天明自便。《汉书注》:以铜作鐎,受一斗,昼炊饮食,夜击持行,名曰刁斗。⑤《前汉·夏侯胜传》:“经术既明,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通鉴》:至德二年,郭子仪败于清渠,复以官爵收散卒。由是应募入军者,一切衣金紫。

北城悲笳发①,鹳鹤号且翔②。况复烦促倦③,激烈思时康④。

(末乃夜触所闻,而伤叹世事也。此章起结各四句,中二段各八句。)

①北城,指华州。崔融诗:“夜夜闻悲笳。”②《诗》:“鹳鸣于垤。”③张华诗,“烦促每有余。”④苏武诗:“长歌正激烈。”沈君攸诗:“行乐为时康。”王嗣奭曰:二叹俱以旱热起兴,而所以叹,在河北之贼未平,盖悯旱忧时之作也。

《叹庭前甘菊花》古诗词鉴赏

叹庭前甘菊花

杜甫

庭前甘菊移时晚①,青蕊重阳不堪摘②。

明日萧条醉尽醒③,残花烂熳开何益④?

篱边野外多众芳⑤,采撷细琐升中堂⑥。

念兹空长大枝叶⑦,结根失所缠风霜⑧。

作品注释

①鲍令晖诗:“庭前华紫兰。”晋《清商曲》:“甘菊吐黄花。”《枯树赋》:“九畹称根。”

②魏文帝书:“九为阳数,日月并应,名曰重阳。”梁元帝诗:“时蔽摘花人。”

③陶潜诗:“风声自萧条。”《楚辞》:“众人皆醉我独醒。”

④庾信诗:“残花烂熳舒。”

⑤《世说》:颜延之于篱边,闻张演与客语。《尔雅》:“野外谓之林。”《楚辞》:“哀众芳之芜秽。”

⑥谢脁诗:“遇君时采撷。”《抱朴子》:“臭鼠之细琐。”刘桢诗:“万舞在中堂。”

⑦《书扒》:“念兹在兹。”古诗:“枝叶日夜寒。”

⑧陆机诗:“结根奥且坚。”繁钦诗:“惠草生山北,托身失所依。”《南史》:刘俣诗:“城上草,植根非不高,所恨风霜早。”[1]

作品评析

此诗作于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年)。黄鹤注:此当是天宝十三载,在长安时作,盖献《西岳赋》之后。

诗题一作“叹檐前甘菊花”。此诗借庭菊以寄慨,甘菊喻君子。众芳喻小人,伤君子晚犹不遇,而小人杂进在位也,《杜臆》:菊有甘苦二种,甘者可入药,苦者似菊而非,其名曰薏。所云众芳细琐者,薏之属也。移时晚。言移植后时。根失所,谓失其故处。[1]

作者简介

杜甫

(712~770)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杜审言之孙。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生活状况有较深的认识。及安禄山军临长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凤翔,竭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不久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旋弃官居秦州,未几,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举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古代诗歌艺术的又一高峰,对后世影响巨大。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6887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