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军人回乡对亲人的感言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与父母谈心的感受

与父母谈心后的感受时间,如同在梦里飘过,转眼,又到了的元旦节。

虽说学校里只放两天假,我还是赶回了离校四五十里的农村老家。

回到家,天已经快黑了。

看得出,全家人对于我的归来都感到很高兴(自从进入了三年级,我极少回家)。

爸妈连忙去厨房准备晚饭;爷爷奶奶拉着我的手一个劲地问我在学校里吃得好不好,习惯不习惯……弟弟变得更乖了,围着我“姐姐”长“姐姐”短不住嘴地叫。

晚饭后,我很快活地对爸爸说:“爸,昨天老师问我们考什么学校呢,还要求我们同家长商量商量。

”爸爸很感兴趣地说:“哦

那你准备考什么学校呢

”“当然是中师啰。

”我毫不犹豫地回答。

我想爸爸一定会同意的--平时,什么事爸爸都由着我,还夸我蛮有主见呢

这回嘛,理所当然…… 没想到,爸爸却沉默了。

他看着我,好久好久,才慢慢地说:“琴,考高中吧。

” “什么

”我跳了起来。

“爸爸,为什么

……不,爸爸,我要考中师。

” “你为什么要考中师呢

” 为什么

为什么呢

我茫然了。

我只晓得我们村没有几个读书的,村里的人虽然都很善良,却那么愚昧。

他们不晓得科学种田,致使农业产值下降。

由于愚昧,他们生了病从不去请医生,而去请什么仙姑、法师。

我还清楚地记得隔壁三妈的那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由于生了病没有及时治疗,活活被那装模作样的仙姑吓死了。

死前她那双无神的眼睛仿佛在对人们控诉着什么。

一想起这些,我心里就仿佛有一个强烈的声音在呼唤着:当一名教师吧

在这个愚昧的山村里传播知识吧

把山村的后代从愚昧的苦海中解救出来

“琴,考高中吧

然后去考清华,或者是北大、复旦。

飞出这个愚昧的山村

”爸爸的声音又在我的耳畔响起。

哦,爸爸,可怜的爸爸

“您是一位复员回乡的军人,当您回到这个山村的时候,您就感到家乡太愚昧了。

所以,您发誓要让我们姐弟俩读出去,跳出‘农门’。

可是,您愿意让自己的家乡永远愚昧下去吗

您愿意,我可不愿意

”或许是太激动的缘故,我越说越快,连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爸爸愕然了,他不明白自己这个平时不爱多说话的女儿,今天怎么说了这么多。

他知道自己再多说也是无益的,他太了解女儿的性格了,只要她认准了道儿,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我看,琴儿说得对。

”哦,是妈妈

妈妈什么时候进来的,我不知道。

妈妈接着说:“既然琴儿愿意考中师,就让她考吧,我们做长辈的不应当干涉她的自由。

”太棒了,妈妈

我简直要大喊一声:“妈妈万岁

” “好吧

让我想想。

”爸爸成了光杆司令了,此时再不同意也是枉然,但作为一家之长,总得慎重行事

是的,应该想想了,爸爸,眼光不要只盯着那些名牌高中、大学

想想我们这个山村,想想我们祖国的建设,然后再想想自己党员的身份吧,那时,您会对女儿说:“你是对的

多年后再回部队感言句子

【第1句】:当兵两朵大红花,只不过一朵是入伍光荣,一朵是退伍万岁…  

【第2句】:走了才知道什么是真的走了。

-  

【第3句】:习惯性敬礼,颚然发现自己没军衔了,微微放下手,自己不是兵了…  

【第4句】:新兵和老兵这只是两个称谓词,退伍兵这个词才让人感到无语凝噎。

  

【第5句】:嘿嘿,不用再担心晚上有哨睡不好觉了…  

【第6句】:还想穿81牌子的衣服

  

【第7句】:用一半的青春浇铸军旅,再用另一半青春回忆军旅,这,就是一个兵…  

【第8句】:多年后,我们再见面,拥抱…,感叹:又闻到这种熟悉的男人味,好怀念。

  

【第9句】:当兵就像喝茶,苦得难受,但喝到最后,开始回忆那种味道还想喝,没了。

  

【第10句】:军旅路不是走出来的,是一步步用低姿匍匐爬出来的,爬到最后,可以让你起身走了,才发现面对大门外的路,自己不会走路了。

  

【第11句】:看着留下的照片,才发现,里面的人已经走了。

  

【第12句】:看着留下的照片,才发现,我们曾经是一起扛过枪的人。

  

【第13句】:我穿一身便装,你穿一身军装,我们依然是兄弟 。

  

【第14句】:去年冬天,我们送兵,今年冬天,兵送我们,一年一年,兵又送兵 。

  

【第15句】:想华丽的从你们面前滚蛋,不料悲伤的从你们面前离别。

  

【第16句】:撕下贴在床头有自己名字的标签,无奈:人要走,连名字都留不住。

  

【第17句】:唉

战友,不管你是什么军种,不管你是什么兵种,不管你在什么地方服役,但我们曾经,都豪迈的喊过:“为人民服务

”  

【第18句】:回家后,千万别忘了…我们曾经在军营里当过兵。

  再多话也说不清道不完离别的味道,我相信我们会再见,但我怕你们不相信再见,所以我想仔细的听你说声:“战友,再见”

八一建军节军人家属在会上发誓怎么讲

因战五级残疾老军人您的问题:现役军军人家属八一建军节有没问金的,那并不是具有义务兵优待金、残疾军人抚恤金等法定保障和强制性的,依据我们残疾军人自己的网站--残疾军人网网页链接多年来的八一建军节相应统计信息显示,各省市自治区、地区、县市区级、甚至街道依据当地经济情况,对于重点优抚对象(残疾军人、烈属、军属、病故军人家属、带病回乡军人)的八一建军节慰问是自我决定的;有的有发现金的、有的发实物的、有的就是开一个座谈会的,更有一无所有的。

唯一具有省级民政厅下达文件的只有广东省民政厅,为了消除南粤和北粤地区经济富裕和贫困的差距,保证公正性,在前几年下达文件:在八一建军节、春节(双节)发放给重点优抚对象(残疾军人、烈属、军属、病故军人家属、带病回乡军人)的慰问金,限制在1000元。

就像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省市,也就是发放实物和开座谈会、联欢会的,并没有发放慰问金的。

八一建军节已经过去,该有的就有了,没有的也只有无可奈何的,因为国家机构并没有法定或规定的政策

关于老兵退伍怀念部队的句子

吃不够的当兵苦,忘不掉的,愿你们心系军营青春无悔,在你们即将离开部队的时候,我祝愿全体老兵,在人生的另一个起点上戒骄戒躁,充分发挥部队的优良传统,把在部队这几年里所学、所感、所悟运用于今后的人生之路中。

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以崭新的姿态面对自己的人生之路

,我一定要好好珍惜军旅生活的每一天。

我要走了,我最大的遗憾是因为军事考核不合格而被挡在军校大门外

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千万不要步我的后尘。

老兵\\\/远行的道路上也许会困难重重\\\/没有战友在你们的身边\\\/请你们不要害怕孤单\\\/因为你们永远都在战友们的心间\\\/不论你们身在何方\\\/都走不出消防家园的视线\\\/这里永远都有你们最亲最爱的伙伴 老兵\\\/在新的战线\\\/你们一定要更加勇往直前\\\/用消防赐予你们的铁骨钢肩\\\/去翻越一座座人生路上的坎坷大山\\\/迎接朝阳下那片属于你们的崭新蓝天\\\/我们会在这里为你们\\\/加油,兄弟\\\/即使跌倒千遍万遍\\\/不抛弃,不放弃\\\/勇敢站起来\\\/用笑容迎接挑战\\\/用信念铸就凯旋\\\/老兵\\\/请收下我们最美的祝愿\\\/希望你们的明天更加辉煌灿烂 老兵的被子白里泛黄,那是因为绿色已流淌进老兵骚动的脉管,铸就了威武豪迈、屹立于天地间龙的脊梁。

老兵常对新兵说被子每掉一次颜色,人就长高了一节。

老兵的被子棱角最直,直得如同老兵挺立的躯干不屈的信念。

直线加方块,是老兵中唯一的韵律。

老兵的步子沉稳中踩出条令中的节奏。

同一个节奏,一样的距离,坚定铿锵的步伐,是老兵今生无法改变的习惯。

老兵是警营里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

青春鲜红的风采,被熟透了的吹得呼呼作响,诉说着老兵的思想和信念。

老兵是警营醒目的标志,军人的形象、军人的奉献无不覆盖着老兵的全身。

在新兵心中,老兵是一本书,读懂了这本书,也就读懂了生命之绿。

老兵闲着时,总喜欢静静地看新兵。

那盈满阳光温情的眼神,让新兵感到拘谨,显得很不自在。

老兵可不管这么多,因为新兵的举手投足翻晒着老兵从军的岁月,老兵不想让雨季的眷念被无端地打湿。

离别的钟声地走个不停\\\/美好的时光即将成为回忆的图景\\\/亲爱的老兵\\\/你们即将告别红门去开始新的远行\\\/难以割舍那份胜似骨肉的战友亲情\\\/还有你们曾经倾注青春的可爱警营\\\/一切的挽留凝结成一句最真挚的叮咛\\\/老兵,珍重 亲爱的老兵,我们不仅珍惜过去的岁月,更憧憬美好的未来。

这次离别以后,盼望你们在适当的时候回老部队坐一坐、看一看,我们要加强联系。

顺心时战友的祝福会催人奋进,困难时战友的问候能驱寒送暖。

亲爱的战友们遇到困难时穿穿你的旧军装,遇到挫折时想想你绿色的拥有,它们没有什么可怕,挺起胸你一定能战胜它,因为你曾经是个兵。

丧事祭文范本

某年某月某竟成了某某某日,悲由心生,肝肠痛断,昏厄。

特文一篇,致祭某某某灵前。

   回想往日,犹见慈容面,神采奕奕,奈何,如今天人永别,青山依旧,故影还熟,某某某却已驾鹤西去

古有云:子欲养而亲不待,悲乎

痛哉

岁无情而思欲追,忆我幼年,父母杂事琐碎,无暇顾及,托某某某照看。

长忆幼时,相伴而眠,每夜盖被哄睡,唯恐惊之冻之,偏袒爱护,缝补叮嘱,无微不至,视若掌上明珠。

每每若此,惟凄凄然,不感言陈。

今仙踪渺渺,过往种种,一一难表,思念及此,惟凄然泪下,感无以为报。

  某某某生于某年某月某日怎能识得半字,而能明礼数,一生操劳,全为家庭。

沧桑历尽遍,饱尝黄连苦,走过风雨春秋,书写坚强二字。

某某某之德远近皆闻,和睦亲友,敬重乡邻,口无是非,正直为人,善如西天如来,形似菩萨观音。

每日起早贪黑,含辛茹苦,抚养子女,身兼美德,持家有方;无欲则刚;默言慎行,处世以宽;育人以正,待人以诚。

儿女立业成家,开枝散叶,孙辈众多,再帮及抚育,期间辛苦,不与外人知。

某某某西去矣,魂兮归来

悲呼不应,祭之不食,纸灰飞扬后背寒,寒风袭袭心如刀剜。

  树死能有返青日,人亡不能再复还,今日一别,再无相会日,逝者已矣,生者追思,寄语薄纸,乞在天有灵,庇佑子孙,平安康健。

什么是祭文: 文体名。

祭祀或祭奠时表示哀悼或祷祝的文章。

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

内容主要为哀悼、祷祝、追念死者生前主要经历,颂扬他的品德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

同时,祭文也是为祭奠死者而写的哀悼文章,是供祭祀时诵读的。

它是由古时祝文演变而来,其辞有散文、有韵语、有俪语。

退伍老兵留给在部队战友的寄语

首先,感谢领导、感谢同志们给予自己荣誉。

  其次,自己虽然做了一点工作,取得一点成绩,这是领导和同志们关心、培养的结果,成绩归功于大家,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工作。

  第三,继续发扬成绩,克服不足,把工作做的更好。

朋友探亲归来祝福语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馈物,甚是欣慰

望远方朋一切都好~~玩的开心,我为你接风洗尘。

心情放松,带回来容光焕发。

旅途快乐,果然是神采飞扬。

忘却烦恼,充电后精力充沛。

如何抓壮丁

一、征召壮丁的历景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我军损失巨大,严峻的兵员形势。

从华北抗战开始,29军主力在北平地区仅战斗一天即遭到重创,副军长佟麟阁和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壮烈捐躯,伤亡官兵5000余人。

忻口战役敌我相持20日,中国方面参战人数18万多人,阵亡20700多人(包括第9军军长郝梦龄中将等众多将官),伤35000人。

娘子关会战,中国方面参战95000多人,阵亡1万人,伤11000人。

在华东战场的淞沪抗战中,中国军队伤亡惨重。

仅8月14日阵地战中,第14师第42旅,原有8000余人,只剩下2000多人,而且多是伤员和后勤人员。

当时,一个师最多能守六七天,即已伤亡过半,又另换一个师再守六七天。

淞沪会战历时三个多月,中国军队伤亡30余万人。

全面抗战开始后,川军即有十几个师开赴前线,20军杨森部最早出川,直接参加上海战役,七天之内伤亡团长20多名,连长200余名,士兵7000多人。

邓锡侯第22集团军在山西与日军作战40余天,伤亡过半,已无一个完整建制单位。

由于兵员损失巨大,补充兵员已成为关系抗战前途的重大问题。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宣布西迁重庆,四川开始成为抗战大后方。

蒋介石十分重视四川战略地位,说“(四川)人口之众多,土地之广大,特产之丰富,文化之普及,可谓各省之冠。

因此四川同胞对于国家民族兴旺成灭的责任非常重大。

”作为抗战基地,四川亦是兵员大省,在兵员补充上,则必须承担着更大的责任和义务。

鉴于前线急需兵员补充,为适应战时非常时期需要,国民政府军委会重庆行营当时急电四川省政府,紧急征募壮丁,补充前线。

于是征召壮丁,成为抗战时期兵员动员的一种重要形式。

  二、抗战时期四川壮丁征集概况  抗战时期,四川壮丁征集经历了从初期无序征集到统一有序征集的过程。

过去我国主要采用募兵制。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以国难日亟,开始规划建立现代兵役制度,1933年6月17日颁布《兵役法》,1934年8月又颁布《兵役法施行条例》,作为战时兵员动员的主要法规。

《兵役法》规定,兵役包括常备兵役和国民兵役两种,凡中华民国男子年满18岁至45岁,都有服兵役义务。

随着全面抗战爆发,国民政府于1937年8月30日明令征集国民兵,同年9月发布《战时国民兵义勇壮丁常备队编成办法》,令各县市依照规定,编成义勇壮丁常备队,以备前线兵员补充。

四川亦随之实行,但由于正值四川兵役机构草创,因而在抗战初期,出现了多部门、无定额征兵的无序状况。

  1938年7月15日,川省颁布《四川省统一兵员征募办法》,规定以三个月为一期,将每一期应征壮丁名额配赋予各市县,由新成立的省军管区统一办理全省兵役。

同时,开办兵役人员训练班,毕业学员分派各县,承办各县兵役业务。

当年10月,还开办特别训练班,培训军官分发各县任大、中队长,训练壮丁,将兵员征集与训练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变了以往征者自征、征者自训的分割和无序状态。

  根据新的征募办法,四川壮丁征集按身家调查、抽签、征调、交拨四步进行。

第一步壮丁身家调查,即调查年满18岁至45岁兵役适龄男子姓名、年龄、出生年月、原籍地、现住地、教育程度、体格等,一一登记在册,作为国民兵组训、管理、服役,常备兵征集、缓役、退伍及征属优待的根据。

1942年,国民政府军政部公布《战时征补兵员实施办法》,对壮丁身家调查作了详细规定。

川省据此于同年4月至6月开展全省大规模壮丁身家调查,由中央直接督导。

第二步是壮丁抽签,根据身家调查情况,抽签决定谁应该服役。

为此,军政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法规,最有名的是1940年《非常时期征集国民兵及抽签办法》和1942年《战时征补兵员实施办法》,对抽签作出了具体规定。

四川亦于1938年制定《四川省非常时期征集兵员第一次抽签实施办法》,规定每年10月以乡为单位举行抽签仪式,由县长主持。

1939年9月,四川发布《四川省第二次抽签办法》,规定了由保抽户、由户出丁的抽签办法,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壮丁逃役。

第三步壮丁征调。

从1938年起,四川省府发布了多项征送壮丁办法,主要是保证如期输送足额合格壮丁,消除乱拉乱抽现象。

第四步壮丁交拨。

抗战初期一般由接收部队到县市接收。

1938年四川省军管区成立后,兵员拨补由师管区派员送到前方,交其指定部队接收;前线部队不再派员到后方收领。

  三、抗战时期四川壮丁征集成效评价  长期以来,由于《抓壮丁》等话剧、电影的影响,人们对“抓壮丁”的评价大都与贪腐、民怨联系在一起。

那么如何客观地评价抗战时期四川壮丁征集的历史成效呢

  首先,壮丁征集在全民抗战的历史条件下,是战时兵员动员的一种必然举措。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根据《兵役法》迅即发布《征兵令》:“东邻肆虐,侵我疆土,自非全民奋起,合力抵抗,不足以保卫国家之独立,维持民族之生存。

在此非常时期,凡属兵役适龄男子,均有应征入营服行兵役之义务。

兹特依兵役法第三条之规定,由行政院转饬各兵役主管机关,得随时征集国民兵,裨资服役,而固国防。

”尤其是在前线兵员损失巨大的严峻形势下,征集国民兵即征集壮丁以补充前线兵员,是合法的,也是战时非常时期征兵的必然需要。

  从实际成效来看,抗战时期四川壮丁征集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1945年9月3日,川省主席张群在《胜利日感言中》称:“就八年以来,川人对于抗战之重大贡献言之,如征兵,则应征赴敌之壮丁,达三百万人以上。

”根据档案材料统计,抗战八年四川历年实征壮丁数分别为:1937年,103837人;1938年,17145人;1939年,296341人;1940年,266373人;1941年,344610人;1942年,366625人;1943年,352681人;1944年,391112人;1945年,283086人;合计2578810人。

加上西康省30938人,那么抗战期间,四川壮丁实征数为2609748人,居全国壮丁额第一位。

如果再加上40万出川部队及5万余名知识青年从军人数,则四川的总征兵额远远超出300万之数。

八年抗战,全国征兵总数1400多万,四川就占五分之一强;而当时四川总人口不过4000多万。

这就是说,在全国抗日军人中,每5人就有1个四川兵。

四川子弟分布在前线各个部队中,以至有“无川不成军”之说。

抗战胜利后,《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感谢四川人民》称:“在八年抗战中,这个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民族战争之大后方的主要基地,就是四川。

……四川人民对于正面战场是尽了最大最重要的责任的,直到抗战终止,四川的征兵额达到三百万零二万五千人……仅从此就可知道四川人民对于正面战场送出了多少血肉、多少血汗、多少血泪

”  为什么抗战时期四川在兵员动员方面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呢

主要原因有二:第一,建立了一整套与战时兵员动员相适应的兵役法规体系和征兵制度。

抗战前夕颁布的《兵役法》,在1943年又根据战争实际需要修正,成为抗战时期兵员动员的主要法律。

根据《兵役法》,国民政府和四川省政府又颁布了大量单行法规,其中不少涉及壮丁征集。

在此基础上,随着前方兵力形势的变化,四川省不断完善兵员动员体制,从混乱到有序,从而保证了最大程度地动员广大国民参战,征集到最大量的兵员。

第二,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兵员动员方式和手段。

全面抗战爆发后,四川建立了省、县市、乡镇各级兵役宣传机构,组织宣传队,举办讲习会,利用报刊、书画、标语等多种形式,深入乡村,加强兵役宣传,广泛发动民众参军。

为加强宣传,1939年1月,四川省军管区司令部制定《全川初中以上学校学生寒假回籍宣传兵役实施纲要》,发动学生,利用寒假回乡进行兵役宣传。

抗战以来,四川省府还多次整编保甲和清查户口,以加强基层动员。

为强化壮丁征集效果,从1938年10月起,四川省政府相继出台《出征将士及义勇壮丁优待条例》、《优待出征抗敌军人家属办法》等法规,通过发钱、发粮、建立征属合作社等形式,优待征属。

此举既利于出征壮丁安心上前线,对于后方待征壮丁,亦可产生示范和引导作用。

  我们在肯定抗战时期四川壮丁征集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兵役办理人员营私舞弊、强拉壮丁、顶替买卖、贪污敲诈等丑陋现象大量存在。

壮丁征集本是抗战非常时期合法的必要举措,但人们却对“抓壮丁”赋予贬义,主要是因为当时强拉壮丁等弊端相当严重。

1943年4月,四川省军管区司令部兵役视察员甘焘考察彭县役政后写道:“彭县征送壮丁皆由雇买估拉而来,以前数年买丁占十分之八,拉丁占十分之二,及至去年(1942年),则拉丁占十分之八,买丁占十分之二。

乡镇保甲视役政为利薮,或买或拉无不有弊,如派款买丁浮支滥报,钱归中饱;拉丁或借机敲诈,得钱到手,拉获之丁亦可放纵,政府掩耳盗铃,不敢过问。

地方人士恐贻后患,亦不敢举发,而乡镇保甲以无人监视之故,遂得肆其所为,而民间遂不胜其苛扰矣。

”二是壮丁逃役现象严重,以致兵员欠额较大。

尽管有兵役法规严格规定,但仍然有不少应征壮丁逃避兵役,或往他方规避,或雇人顶替,甚至有不少地方出现壮丁断指避役及集体抗丁事件,如1944年,仁寿县就有三个乡10名壮丁断指抗丁。

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央配额任务未能如期完成。

抗战八年尽管四川壮丁实征额居全国第一(具体数见前),但离中央配额3193808人,尚欠60余万。

尽管如此,但问题与成绩相比,成绩仍是主要的。

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看待这一点。

7458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