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高铁职工感言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国高速铁路读后感

一口气看完新华社的这一长篇通讯。

作为铁路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铁路在5年里,走完国际上40年高速铁路发展历程。

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三年磨砺,一朝惊艳———140对、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国产动车组,在2007年4月18日,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时首次闪亮登场;一年多之后的2008年8月1日,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如果说,时速350公里的动车组,让中国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那么,铁道部和科技部签署了《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共同研发运营时速380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列车,将使中国登上世界高铁的制高点。

看着这些,是多让人振奋的事情啊。

联想到我们金华,每到节假日,几趟动车组,趟趟爆满。

而车站位于城市中心,更是让市民的出行便利。

现在乘时速200公里的动车到杭州,还需要一个小时二十分钟,再过几年,时速350公里高铁建成,走完这段路,只要半小时。

想象一下,双休日上午你在家里搞卫生,朋友一个电话,约你去杭州玩,车票已经买好现在楼下接你,快快快。

扔下手里的拖把,马上出门,几十分钟后,你和朋友的身影,已经出现在一百八十公里外的杭州西湖边。

时空转换到一百年前,金华到杭州这段路,要走两天吧

从宏观点的角度看,高铁的建成,拉近城市的时空距离,放大了各种生产要素、资源配置的空间,对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大运量、高密度、公交化的运输组织模式,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范围逐步扩大,有力地促进了各地的“同城化”和“一体化”。

比如,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红昌认为,2008年下半年以来,京津两市GDP总量保持较大增长,与京津城际铁路的开通运营,促进两地经济密切往来,拉动经济增长是分不开的。

京津城际铁路的示范效应坚定了中国加快修建高速铁路网的决心。

和我们这城市相关的,就是杭长高铁。

杭长高铁的开工建设,对于进一步密切铁路沿线各省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客货分流,保障物资的运输,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若杭长客运专线建成,届时,长沙到上海将缩短至3个多小时。

“距离不是问题,速度改变生活。

”现在,去杭州,上海购物、在金华工作生活已经是相当一部分人的选择。

再过两三年,中午去杭州上海开会、吃饭,晚上回金华睡觉也会相当相当轻松。

花在行走两城市中的时间,估计还没在城市当中堵车的时间长。

各位 ,等着高铁时代来临,改变我们的生活吧`````

高铁开通一周年感想的发言稿

12月26日即将是兰新高铁通车运营一周年之际,笔者从新疆亚欧网获悉,一年来,兰新高铁新疆段共计发送旅客427万人次,日均运送旅客超1万人次,兰新高铁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兰新高铁拉近了时空距离,提升人民幸福。

兰州、西宁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省会城市,因兰新高铁的开通出现同城效应,形成兰州、西宁的1小时都市经济圈。

乘坐兰州开往西宁的动车运行约1个半小时就能到达西宁,这将会极大的方便了省区之间旅客以及物资之间的流动,对于甘、青两省的经济发展将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同时,“早上吃牛肉面,晚上吃烧烤”不再是梦想,朝发夕至的兰新高铁将其变成现实。

另外,新疆高铁不仅满足疆内旅客出行,同时也串起了新疆、青海、甘肃三省区,带来的不仅仅是交通便捷,还让沿线各地的教育、文化、美食、商圈、休闲等资源为百姓所共享,坐着动车出去转转成为一种新时尚。

  兰新高铁提高了旅游增长,满足人民出行。

兰新高铁开通满一周年,这一年,这条铁路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热烈追捧,就在今年夏游,旅客借助兰新高铁去青海门源、甘肃张掖和嘉峪关、新疆吐鲁番和哈密等旅游景点创下全路之最,而这一数据正也印证了人们对这条铁路的刚性需求。

兰新高铁一方面为当地人们走出去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还拉来世界各地的游客,刺激旅游经济稳增长。

方便着甘、青、新三省区各族百姓生活的同时,还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机遇,实则是一条惠及民生的致富路。

  兰新高铁打破了通道“瓶颈”,架起交流桥梁。

兰新高铁沿线的城市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农业和旅游业也会因兰新高铁的开通,加速矿业、农产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人员物资的流动,优化了西北资源配置,有力的推进了西北产业链的发展,缓解了西北运输瓶颈制约,架起了西北与全国各地文化、经济、物资等交流的桥梁纽带,为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

银行员工退休感悟

春梦未觉,梧叶秋声,谁也不能抗拒逃如飞的日子,必须离开岗位的时候,就是再恋栈,也必须是义无反顾地离开。

树大分杈,人长增岁,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都要分支、分流。

结伴而行,相伴最长,也一定有分手的时候。

“再见”是人生路上的必然,生老病死,任何生命都没有永恒

然真要离开了,留恋也是心理上的必然。

人是热血动物,就是最坚强的“硬汉”,内心的情感也是波涛翻滚的,何况是普通百姓,离开工作上曾经有过相互的支持、帮助、配合、照应等等的群体,情感上一下怎么就能割舍了

就是相互有过矛盾甚至恩怨的,随着时光的过去,也变成了宽容和一笑泯恩仇的记忆。

与大家共同度过的交流、切磋、奋斗的时光,随日出日落中飘飞而去的喜怒哀乐,那些组成人生内涵的东西,是不能说抹去就抹去了的。

可是,门前流水就是最向东,第二天升起的太阳必定又是一个新的世界,旧时已过,新机再不属于你。

而我们工作间产生的每一种情义,包括烦恼、喜悦、一同外出欣赏风景时的甜美、甚至于心旷神怡,都已成了一个个回味的梦境。

任何的任何,只要到了“此情已待可追忆”时,才觉得无比的珍贵

所以、工作着,拥有中,就必须格外地珍惜

铁路安全心得体会

铁路安全安全文章提前做“安全第一 预防为 安全生产依靠谁路工人

以史为鉴知兴衰;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回顾自建国以来铁路发生的重大事故,共计二十八起。

胡锦涛严厉批评某些干部“对群众呼声和疾苦置若罔闻,对关系群众生命安全这样的重大问题麻木不仁”。

安全是什么

安全就是一种责任,就是一种使命,数以千万计的旅客把人身安全交给我们,国家把上亿财产安全交给了我们,作为车辆段职工,我们只有凭借自己的业务技能和强烈的责任心、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认真检修车辆。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可见安全生产有多么的重要,什么是责任

对家庭而言我们是顶梁之柱,对铁路而言那是万千生命的保护神。

我们分内的工作就是干好本职工作,这样才是一名真正的铁路职工,可能在现实社会人的眼中,我们是那么的无能,我们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日,实行半军事化管理。

安全是什么

安全就是我们对工作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安全对我们铁路行业来说放在首位,我们经常讲“安全第一”这就是我们的态度,也是我们的原则,安全是我们取得效益的前提,安全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就要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不重视安全的后果是无法估量的、是要付出沉痛代价的。

我们不能把安全第一只放在口头,只做成标语,只写进课本,我们要在思想烙上安全第一印记,在做每件事前都要考虑安全,在工作中时时刻刻不忘安全。

安全是什么

安全就是一种经验。

每出一个事故都能总结出教训,这些教训就成了我们的规章,血的教训换来了我们的规章制度,我们是靠规章制度来保证我们的安全,旅客和货物的安全。

人类之所以不断的进步,就是人类关善于总结、并从总结中得到进步。

安全是什么

安全就是一种荣誉。

对于铁路行业来说,安全就是一种荣誉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旅客们选择自己的出行方式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安全,我们铁路企业就是抓住了安全,才赢得了市场,取得效益,这是我们铁路行业共有的荣誉,我们铁路以安全、正点、优质服务在国人面前也出尽了风头,功劳的取得也和和位默默无闻、呕心沥血、谨慎细心,风里来、雨里去密不可分。

追根结底,安全生产就是我们铁路的命根子,我们马上都要奔赴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工作上真正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克服种种困难,吸取别人的教训,遵章守纪、严格把关、搞活好自控互控,从工作中的每一分钟入手,从每一趟进库列车的安全入手,让我们晴天一身雨,雨天一身泥的劳动果实不被安全事故窃取。

安全事故的警钟时刻在铁路工人耳中回响

帮写或帮找一篇《新员工入职感想》100字或者以上

我xx虽然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但短短的一个月里,却让我感到公司对工作益求精,不断创新,对员工的无微不至------让我感到加入xx是幸运的。

能成为公司的一员,我感到无比自豪,相信这种自豪感将使我更有激情的投入到工作中。

作为一名进入一个全新工作环境的新员工来说,尽管在过去的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但刚进入公司,难免还是有点压力。

为了能让自己尽早进入工作状态和适应工作环境,有问题及时请教同事,积极学习工作所需要的各项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这段时间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自己的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过得非常充实和快乐,再累也是值得的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在这段时间帮助过我的领导和同事,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不厌其烦的帮助,才使我得于尽早从那种紧张情绪中解放出来,使我尽快地适应了环境,全情地投入了工作

因为正如我了解的那样,xx是关心自己的每一个员工,给每一个员工足够的空间展现自己

在xx,我喜欢业务员这个工作岗位,因为这个岗位具有很高的挑战性,能让我把十多年的知识学以致用,并能很好的发挥我制定计划、处理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正因为对工作的喜欢,使我能全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我知道惟有积极的行动才能带来丰硕的成果。

为了做好销售这项工作,我正用心的做着领导交给我的每一项任务。

对于我来说,xx是一个区别于以往的新环境,所接触的人和事物一切都是新的。

作为新员工,我会去主动了解、适应环境,同时也要将自己优越的方面展现给公司,在充分信任和合作的基础上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除此之外,我还要时刻保持高昂的学习激情,不断地补充知识,提高技能,以适应公司发展。

在工作中我可能会有迷惑和压力,但是我相信只要能端正心态、有十足的信心勇敢地走下去,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社会在发展,信息在增长,挑战也在加剧。

我不仅要发挥自身的优势,更要通过学习他人的经验,来提高自身的素质。

xx公司的发展目标是宏伟而长远的,公司的发展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发展,我相信我有能力把握机遇,与xx一起迎接

做一名优秀员工50字

希望能帮到你

加油

给分哦优秀员工就如同优秀士兵一样,他们具有一些共同的特质,他们是具有责任感、团队精神的典范;他们积极主动,富有创造力;他们没有任何借口。

在我的心目中,这此优秀员工是具有责任感、团队精神的典范,他们积极主动,富有创造力。

他们是企业宝贵的财富。

(1) 不忘初衷而虚心学习的员工。

所谓初衷,就是企业的经营理念。

只有始终产不忘企业经营理念的员工,才可能谦虚,才可能与同事齐心协力。

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使命。

经常不忘初衷,又能谦虚学习的人,才是企业最需要的员工。

(2) 有责任意识的员工。

这就是说,处在某一职位、某一岗位的干部或员工,能自学地意识到自己所担负的责任。

有了自学的责任意识之后,才会产生积极、圆满的工作效果。

没有责任意识或不能承担责任的员工,不可能成为优秀的员工。

(3) 自动自发、没有任何借口的员工。

具有积极思想的人,在任何地方都能获得成功。

那些消极、被动地对待工作,在工作中寻找种种借口的员工,是不会受到企业欢迎的。

(4) 爱护企业,和企业成为一体的员工。

除了睡觉,每个人有大半的时间在企业中度过,企业是自己的第二个家。

优秀的员工,都具有企业意识,能和企业甘苦与共。

(5) 不自私而能为团体着想的员工。

应该明白,所有成绩的取得,都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

只有把个人的实力充分与团队形成合力,才具有价值和意义。

团队精神是西点军校教给我的最重要的一种精神,在企业里也同样崇尚这一精神。

(6) 随时随地都具备热忱的员工。

人的热忱是成就一切的前提,事情的成功与否,往往是由做这件事情的决心和热忱的强弱而决定的。

碰到问题,如果拥有非成功不可的决心和热忱,困难就会解决。

(7) 不墨守成规而经常出新的员工。

我相信每一个企业都欢迎这样的员工,因为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

赞美新时代铁路的句子

在人们的心目中,青藏高原是遥远的、圣洁的、神秘的。

她雄踞祖国的西南边疆,养育着世世代代的高原子孙,在离上苍最近的地方,守护着中华民族的安宁。

她是那样的博大,长江源头,巍巍昆仑,世界屋脊,地球绝顶,都在她的怀抱之中;她又显得那样高不可攀,多少人带着激情和梦想,把血肉之躯交付与她,让灵魂游弋于神圣的雪山与碧蓝的天空之间。

但今天,青藏高原却距我们如此之近。

即将于7月1日正式通车的青藏铁路,就像青藏高原的一根大动脉,已经开始有力地搏动。

经历了长达五年的建设,它一寸寸延伸、延伸,缓慢而又执著,把遥远的雪域高原拉近到我们面前。

仿佛是宿命,跨越世界屋脊的进藏铁路,注定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

这一举世罕见的浩大工程,将注定要与中华民族的国运相系相通,有着难以言传的标志性和象征性意义。

早在百年前,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就立下修建青藏铁路的志向,并写进了他宏大的救国强国蓝图——《建国方略》。

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把铁轨铺上青藏高原,就成为几代人民共和国领导人高瞻远瞩、总揽全局的决策焦点。

1958年,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动工兴建。

此后的几十年里,限于经济实力和高原、冻土等技术难题,工程两上两下,格尔木成为这条新兴之路的休止符。

新世纪之初,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经过缜密论证,毅然作出了修建青藏铁路的战略决策。

2001年6月29日,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正式开工。

工程全长1142公里,计划投资262亿元。

2005年10月12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青藏铁路铺轨全线贯通,即将正式运行。

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天路终于打通,圣城终于拉近,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正式终结了。

以此为标志,我国所有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全部贯通铁路。

从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到身经百战的老将军;从风华正茂的科技人员,到铁骨铮铮的筑路工,正是几代决策者和建设者,让百年梦想成为现实。

曾经与世隔绝的洪荒高原从此连接上了祖国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络。

这千余公里的铁路绝不仅仅是铁轨的延伸,也不仅仅是工程技术的跨越,更是国家建设的跨越、民族复兴的跨越。

曾有外国人预言:100年内,中国不可能建成青藏铁路。

的确,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

青藏铁路自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包括西宁至格尔木和格尔木至拉萨两段。

青藏铁路格拉段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最具挑战性的工程项目。

西宁至格尔木段全长814公里,于1984年投入运营,为单线铁路,现正进行增建第二线及电气化改造工程。

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公里,新线建筑长度1110公里。

这段铁路自格尔木车站引出后,向南经西大滩、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垭口后进入西藏自治区境内,途中在温泉至安多间穿越了134公里的唐古拉山无人区,然后经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至拉萨。

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连续多年冻土区550公里以上。

可想而知,面对天路,每一寸铁轨上都凝结着过硬的经济实力和过硬的科技能力,同样凝结着万千建设者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

青藏铁路纵贯青藏两省区、跨越青藏高原、直达我国西南边疆,是沟通西藏与内地的一条具有战略意义的铁路干线,是拉萨通向北京及西北、华北、中原等地的最便捷的陆上通道,也是通往南亚次大陆最快捷的途径。

早在2005年10月,200余辆满载着大米、面粉、煤炭、钢材、化肥等援藏物资的列车车辆平稳抵达拉萨,把全国人民的温暖情谊送到藏族同胞的手中。

青藏铁路的全线通车,对我国保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同时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民族意义和经济意义。

可以说,青藏铁路这条“天路”,是“世纪之路”,是“奉献之路”,是“科学之路”,还是一条将给沿线地区经济带来跨越式发展机遇的“黄金之路”。

我们是记者,当历史在躁动时,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驱使着我们,走近它,抚摸它,见证它,记录它,传播它。

面对中国发展史上这一彪炳千秋的辉煌史诗,我们悉心聆听一个个亲历者、奉献者的故事,把珍藏在他们心中的一串串发光的记忆记录下来,把我们民族的雄壮灵魂书写下来。

为此,我们组建了近30人的报道团队,其中十几名文字和摄影记者,走出北京,走上高原,寻找那些曾见证青藏铁路步步艰辛的决策者、设计者、建设者,去感受他们的血汗留下的热度,去体验他们用生命铸就的辉煌。

采访的过程中,记者们也经历了一次人生的洗礼和精神的锻造。

他们行程数千公里,穿越无人区,在高原上颠簸,体验空气稀薄和头痛欲裂。

记者们住进了“三星级宾馆”——路边用煤炉取暖的木板房,在缺氧的环境中遭遇一氧化碳污染,何况青藏高原上本来就有5月飞雪、6月严寒。

而这一切,与青藏铁路的建设者所经受的艰辛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正是因为经历了这一切,我们的记者才对自己的采访对象有了更深切的理解,对建设者们表现出的拼搏精神有了最真切的感受。

这对于记者,也是一次心灵的净化和精神的提升。

青藏铁路的建设是一组雄浑的史诗,而我们愧不能有诗人一样的笔触来铭刻它们。

何况,比起整个工程中升腾的雄心、意志、拼搏、血汗,任何语言又都显得如此苍白。

我们唯有用自己的脚走一走那片高寒峭拔的土地,用自己的心去感受那些经历过轰轰烈烈而愈发沉静的平凡人生。

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气冲斗牛的豪气:一大批青藏铁路的施工和科技人员,不能在父母病床前尽孝的儿子,儿女“相见不相识”的父亲,把血肉之躯融化在雪域的年轻人,那连骨灰也要撒在青藏线上的老将军。

这条铁路,分明是一条写满奉献的路; 我们感受到了一种自主创新的力量:多年冻土,跨山越涧的挑战,高寒缺氧条件下的施工难度,高原病的防治,新型列车的引进等等,在无数的世界级难题面前有无数引以为自豪的科技成果; 我们感受到了一种难以掩饰的期待:铁路修通了,发展舞台已经搭就,但是,沿线区域经济如何飞跃

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如何和谐共处

人的全面发展如何实现

仍有一连串的问题摆在大西南人民面前。

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富有远见的关怀:脆弱的高原生态系统,能承载“铁路”这个庞然大物吗

藏羚羊的迁徙线路会不会中断

冰清玉洁的高原环境会不会改变

我们的对策是否周全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体验。

我们沿着铁轨走过青藏铁路的11个站点,来到工人的驻地,走进藏族居民的家庭,踏上生命禁区的巅峰,走过藏羚羊和野狼游弋的雪山圣湖,甚至“混”上了一趟试运行的列车,和铁道部长一起体验青藏线。

格尔木、玉珠峰、不冻泉、五道梁、沱沱河、唐古拉、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和拉萨,这些串在青藏铁路上的明珠将一一展现它们神秘而迷人的风姿。

我们要为这世纪唱一曲由衷的赞歌。

当你乘坐火车,跨越千里高原雪山,终于“回到拉萨,回到了布达拉”时,回望青藏铁路——这几代建设者,还有他们的亲人,用心血、汗水、眼泪和生命铸就的高原生命线,相信你会对这激越、苍

8917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