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青树林俗语经典歇后语,致不甘平庸的你!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 久病成大夫】指善于吸取经验教训,成为内行。类似的: 撮药三年会行医/三折肱成良医。茅盾《子夜》:“三折肱成 良医!从什么地方吃的亏,还是到什么地方翻本呀!”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赞扬人有经验,有办法。梁斌《翻身 记事》:“那个不要紧,有你老冯留下,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第2句】:【娃子不哭奶不胀】小孩没哭,无须喂奶;奶不胀,无须挤。 指没有发生什么麻烦,暂时消停。清代《儒林外史》:“我这 里‘娃子不哭奶不胀’,为什么把别人家的棺材拉在自己门 口哭?”

【第3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第4句】:【鼻子翘上天】(惯)形容人骄傲自大,目中无人。 也作“鼻子朝天”。

【第5句】:【八十妈妈休误上门生意】(惯)比喻切不可放过送上门来的好事或机会。

【第6句】:【不怕年灾,就怕连灾】(谚)年灾:当年农作物遭受灾害。连灾:接连数年遭灾害。指一年遭灾,灾情虽重容易渡过;接连数年遭灾就难以活命。

【第7句】:【放冷枪】(惯)冷枪:乘人不备,暗地里射出的枪弹。比喻暗中伤人,或用冷言冷语伤人。

【第8句】:伟伟整天说话“呱呱”叫,能把死蛤蟆说活,可到考试就傻了眼。同学们都说他是“三斤鸭子,两斤半的嘴,去掉嘴没货了”。(江苏·邳州)

【第9句】:【轻不得,重不得】(惯)轻了没用,重了不行。形容怎么说、怎么做都不行,令人为难。

【第10句】:【脚上的燎泡——自己走的】(歇)指事情的不良后果,是自己造成的。 也作脚上的泡——自己走出来的。 脚上的茧子——自个儿走的。

【第11句】:【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惯)男盗女娼:男的做贼盗,女的做娼妓,指思想行为十分卑劣。形容人伪善,说得冠冕堂皇,灵魂却丑恶肮脏。 也作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 表面上仁义道德,骨子里男盗女娼。

【第12句】:我和小梅是同班同学,又是邻居,可屡次考试总落到她后面。我百思不得其解,便问妈妈。妈妈说:“人家小梅可是鸭子游水,看似优哉,使的是暗劲。”(河南·邓州)

【第13句】:【剪不断,理还乱】原为李煜词中的语句,指一种说不清 楚、摆脱不了的情绪。台湾朱秀娟《女强人》:“你是个十足 女性的母亲,浑身上下充满了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结。”

【第14句】:【家贫不是贫,路贫贫煞人】(谚)在家过的贫困日子还容易对付,出门在外的贫困,才真正叫人为难。 也作家贫犹自可,路贫愁煞人。 家贫不是贫,路贫愁煞人。

【第15句】:【智赛随何,机强陆贾】(惯)随何、陆贾:二人均为汉高祖刘邦的谋士、说客。形容人聪明而善谋略,灵活而善机变。

【第16句】:【城狐不灌,社鼠不熏】(谚)城墙上的狐狸窝不可用水灌,不然会毁坏城墙;社庙的老鼠洞不可用火熏,不然会烧毁社庙。指邪恶有所凭借便难以清除,常借指帝王左右的佞臣无法铲除。

【第17句】:【今天种瓜,明天点豆】谓做事无计划,精力不集中。或说: 今日种豆,明日种瓜。广播讲座《成才之路》:“好高务远,朝 三暮四,今天种豆,明天种瓜,到头来只能是一无所获。”

【第18句】:箭穿大雁喉——喊叫不得

【第19句】:【连理枝】“连理枝”比喻恩爱夫妻。白居易曾在《长恨歌》中写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为什么有此说法呢?相传古代一君王荒淫残暴,他看上了随从韩凭的妻子,硬将其霸占囚禁在宫中。韩凭不堪受辱,自杀身亡。韩凭妻子得知后悲痛不已,决心随夫君而去。她借同君王登台游玩之机,从高台上跳了下去,以身殉夫。韩凭的妻子死前曾留下遗书,要求将自己与韩凭合葬。但君王心有不甘,故意将二人分开葬两处,隔路相埋,让他们“生不能同室,死不能同穴”。可是,过了不久,埋葬韩凭夫妇的两座坟竟然各长出了棵梓树,并且两树的枝干交错在一起,一对鸳鸯还在树枝上交颈悲鸣,声音感人。于是,人们将这两棵根枝交错相生的树,称为“连理枝”,并以此歌颂韩凭夫妇生死不渝的爱情。 “连理枝”体现了人们对美好愿望的寄托,又称之为“相思树”,用它来比喻恩爱夫妻再恰当不过了。

【第20句】:长颈鹿脖子仙鹤脚——各有所长

【第21句】:【人多讲出理,田多长出米】(谚)人多了,集思广益,就能争辩出真理,就像种地多了打的米粮就多一样。

【第22句】:【河水不碍船】(谚)河水宽广,船只往来互相并不妨碍。比喻生活的空间是广阔的,人们尽可以各行其道,彼此没有妨碍。 也作“河广不碍船,路宽不碍车”。

【第23句】:【心窄得放不下颗黍子】(惯)形容人心胸狭窄。

【第24句】:【树老易空,人老易松】见“人老易松,树老易空”。

【第25句】:【文武之道,一张一弛】释义:文:指周文王。武:指周武王。张:拉紧弓弦,比喻严。弛:放松弓弦,比喻宽。原指周代的文王和武王的治国之道是宽严结合。后比喻工作和生活要适当调节,合理安排,劳逸结合。例句:那是要你们训练中抓紧点。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我刚才下命令要你们休息,你没听到?

【第26句】:【打虎还得亲兄弟,上阵须教父子兵】(谚)指凡在危及生命的紧要关头,只有亲如父子兄弟的人,才会舍生忘死地相互救助,拼命去干。 也作打虎不离亲兄弟,上阵不离父子兵。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第27句】:我和妈妈赶集,街上有人叫我们在他家里吃饭,妈妈说了些客气话就走了。路上,我问妈妈为什么不在他家吃饭,妈妈笑着说:“小馋猫,你懂个啥?这叫‘街上人,半张脸;叫吃饭,不拿碗’。”(河南·商城)

【第28句】:【上吊也得找棵大树】谓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选择。沙汀《淘 金记》:“那就行!不过说一句老实话,就要上吊,也找大树 子吧!”

【第29句】:长颈鹿的脑袋——高人一头;突出;仰(扬)得高

【第30句】:【拿镜子照照自己】释义:指看看自己怎么样。含不好之意。“照照自己”又作“照一照”。例句:人真是个怪物,光知道有嘴说人家,外表装进步,说起话来天官赐福,咋就不拿镜子照照自己呢?

【第31句】:【龙多不治水/鸡多不下蛋】比喻人多不干正事。梁斌《红 旗谱》:“我看龙多不治水,鸡多不下蛋,国家民族还是强不 了!”

【第32句】:猎人打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第33句】:【饿狗不离主】(谚)狗再饿,也不肯离开它的主人。指狗有不嫌主人贫穷的本性,只要见到狗在哪里,也就能断定它的主人在哪里。

【第34句】:【闭塞眼睛捉麻雀】(惯)比喻目标不明确,盲目行动。

【第35句】:【戳脊梁骨】(惯)指在人背后指责、议论。 也作“戳背脊骨”。

【第36句】:【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释义:滚三滚:煮开锅三次。形容狗肉香,好吃。也比喻经不起物质诱惑。例句:只要是南国狗肉馆子开张的时候,……就禁不住招朋引友,进去大吃一场。有道是:“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典棉被,吃狗肉。”这班穷哥儿总有这个豪兴。

【第37句】:【娃子不哭奶不胀】(谚)小孩子不哭着要吃奶,妈妈的奶就不发胀,想不起来喂奶。比喻没有外界的刺激与干扰,自身乐得清静。

【第38句】:【牙齿捉对儿厮打】(惯)形容受冻或极度恐惧时哆嗦得上下牙相叩的样子。

【第39句】:【知情者不怪人,怪人者不知情】(谚)情:实情。知道了实情,就不会责怪对方;怪罪对方,往往是不知道实情。指对人的责怪,往往出于不知情。

【第40句】:【破巢之下,焉有完卵】见“覆巢之下无完卵”。

【第41句】:【差着十万八千里】孙悟空一个跟头能翻十万八千里,事 出《西游记》。此语指相差太大。成语:大相径庭。海外梁 厚甫《海客随笔》:“有时谈到某一政客的出身和背景,与事 实之相去,如十万八千里,也没有加以纠正的人。”

【第42句】:幸福乌落到了头上——鸿运将至

【第43句】:【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谚)殃:灾祸。池鱼:一说是人名,池仲鱼,因靠城门居住,城门失火时被烧死:一说是护城河里的鱼,因救火汲干了护城河,鱼皆干死。比喻无辜受到连累。 也作“城门失火池鱼丧”。

【第44句】:【踩小板凳儿糊险道神——差着一帽头子】(歇)险道神:即险道神将,旧时出殡时纸糊的开路神。险道神身长,制作时,踩在小板凳上还够不着头部。指相差一大截。 也作“踩着板凳糊险道神——还差着一帽头儿”。

【第45句】:【有意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谚)用心栽花,花反不成活;无意插柳,柳却长得树粗冠大。指人往往刻意要做好的事偏做不好,不经心的事反倒意外地成功。 也作“着意种花花不活,等闲插柳柳成荫”。

【第46句】:老太婆不骑马——怕栽跟头

【第47句】:光头上面长虱子一无处藏身

【第48句】:姑姑来我家做客,妈妈要把前几天借她的钱还给她。姑姑笑着说:“你们先用吧,我不急用。”妈妈一边递钱一边说:“借钱有头,还钱有期。好借好还,再借不难。”(河南·淇县)

【第49句】:【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释义:不能靠父母的余荫过日子。比喻自己要有志气,不依靠别人。例句:小姐道:“‘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依孩儿的意思,总是自挣的功名好,靠着祖、父,只算做不成器!”

【第50句】:【矮子群里拨不出将军】(谚)指从平庸或素质低劣的群体中难以选出优秀的人才。

【第51句】:【二十四只乌鸦乱张口——不知听谁的是】(歇)指众说纷纭,使人无所适从。

【第52句】:【头回上当,二回心亮】(谚)指头次上当受骗,到第二次就会接受教训,心明眼亮,不再失误。

【第53句】:【鱼过千层网,网后还有鱼】(谚)鱼网再密,捕捞的次数再多,也还有漏网鱼。比喻再严密、严谨的事情,也难免有疏忽之处。

【第54句】:一个并房的病友——同病相怜

【第55句】:【 鸡一嘴,鸭一嘴】原指鸡鸭争食,借指说话乱插嘴。老舍 《牛天赐传》:“有你什么事?鸡一嘴鸭一嘴的!做你的事 去!”

【第56句】:胡豆地里种芝麻——杂种

【第57句】:【 上不得台盘】谓不够分量,无法重视。清代《红楼梦》: “这老三还是这么毛脚鸡似的。我说你上不得台盘。” 少这盘狗肉也成席指缺少什么也无关紧要,无关大局。 陈登科《风雷》:“你怕啥?少了他这盘狗肉还不成席啊?不 要一泡鸡屎坏了一缸酱!”

【第58句】:老虎的崽儿———个

【第59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惯)形容花费了极大的力气。

【第60句】:我给爸爸读课文听,爸爸说:“看你怎么读的,一个字一个字地乱蹦,像炒豆似的。”(山东·汶山)

【第61句】:【借你口中言,传我心腹事】由别人代为说出心中所想。清 代《儿女英雄传》:“直挨到这个分际,还是绕了这半天弯儿, 借你口中言,传我心腹事,话挤话,两下里对挤,才把句话挤 出来!”

【第62句】:【肺腑而能语,医师面如土】(谚)而:如果。指人的内脏如果能说话,就可证实医生的诊断是否正确,那会使医生吓得面如土色的。 泛指只要有事实作证,就容不得人信口乱说。

【第63句】:【青史】“青史”即史书。那么,历史为什么被称为“青史”呢? “青史”里的“青”指的是竹简。制作竹简其实并不容易,要选择上等的青竹,其他竹不堪用,所以称为“青”;“史”指历史或史书。因为在还没有发明纸张的古代,平常的书籍大都是用竹简制成。制作竹简还有个程序,就是将竹筒放到火上炙烤,经火烤处理的竹简不仅刻字方便而且能够防虫蛀,可长久保存。当时人们把这种火烤的程序叫做“杀青”,也叫“汗青”。古人将这些竹简编连成形状像“册”字的书,它是古代人用作书写的工具,也用来记载历史,所以后来就以“青史”或“汗青”作为史书的代称了。如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64句】:【千朵桃花一树生】释义:比喻兄弟姐妹都是一母所生。例句:常言道:“要打看娘面,千朵桃花一树儿生。”到明日你老人家黄金入柜,五娘也没个贴皮贴肉的亲戚,就如死了亲娘样儿。

【第65句】:乌鸦当向导——把人带到死尸堆

【第66句】:【无巧不成书】俗语“无巧不成书”用来比喻事情非常凑巧。相传,这句话来源于施耐庵。施耐庵在创作《水浒传》时,写到“景阳冈武松打虎”这一段时,文思阻塞,怎么写都觉得太过生硬,没有灵性。正当为此伤透脑筋的时候,房外传来一阵喧哗声,他停笔走到门口一看,原来是邻居阿巧喝完了酒,和一条恶狗缠斗在一起。这场人狗相斗的场景,像极了人虎相搏的场面,施耐庵观看完整个过程,立刻文如泉涌,写出了精彩绝伦的武松打虎。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妻子,妻子说:“真是无巧(阿巧)不成书啊!”以后,这句话逐渐流传开来。

【第67句】:【旗杆上的灯笼——高明】(歇)本指在高处照明,转指见解或技艺等高超。

【第68句】:玉帝爷出告示——神话

【第69句】:【你拿刀子挡,我用斧头开路】释义:比喻强行通过,阻挡不住。例句:他王春山要是归顺了,咱也就不管他了;他若是还要打肿脸充胖子,咱可就不客气了:你拿刀子挡,我用斧头开路,反正这回咱非进城里去干它一场不可了!

【第70句】:星期天,我和妈妈上街。街道两旁停着很多自行车,我尽往车堆里钻。妈妈说:“你真是驴往窄处走。”(陕西·陇县)

【第71句】:邻居二婶的丈夫不幸遇到了车祸,撇下二婶和两个年幼的孩子。二婶打算再找一个支撑门户的男人,可周围很多人笑话她。妈妈劝二婶:“她婶,都啥年月了,咱还要让唾沫星子淹死?追求自己的幸福没错!”(河南·社旗)

【第72句】:【上床夫妻,下床君子】(谚)指晚间上床共枕,白天相敬如宾,才是好夫妻。 也作上床夫妻,落地君子。 上床夫妻下床客。

【第73句】:属蝙蝠的——夜里欢

【第74句】:【气儿不打一处来】极为生气。或说:火儿不打一处冒。 老舍《四世同堂》:“胖菊子恰好由外面走进来,一眼看到晓 荷,她的气儿不打一处来。”

【第75句】:【花架子】“花架子”比喻徒有其表、华而不实的行为或中看不中用的用具。现在的机器为什么用“架”来表示,如一架飞机等。这和古代的纺车、织布机有关,它们的形状都像“架子”,时称一架织布机。“花架子”来源于一个有趣的传说。据说在元朝时,松江纺织家黄道婆的纺织技术非常高超,远近闻名。而和黄道婆同在一个镇上的李秀才,他不愿意从事认为低贱的体力劳动,生活不下去,就到浙江湖州乡下当私塾先生.以此维持生活。这个秀才教书的地方也是个纺织之乡,大家听说李秀才是黄道婆家乡的人,就纷纷找他请教纺织新技术。李秀才对纺织技术一窍不通,又不愿意承认自己不懂,就撒谎说自己是读书人,没动手亲自纺织过,但他可以把黄道婆的织机图纸画给乡亲们,让他们改进工具,提高技术。乡亲们拿着秀才画的图纸,请木工做_了一架织布机。织布机看起来很漂亮,很新颖,但是却不好用,根本没法工作。大家去问秀才,他却说你们的手艺不行,对最新的机器理解不透,所以才织不出布来。后来,黄道婆发明的织机传到这里,人们才知道李秀才画的织布机只是样子好看而已,根本不具备实用性,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花架子”。

【第76句】:【尽地主之谊】“尽地主之谊”指客人来了,总要盛情款待,热情招待。它源出《左人·哀公十二年》:“子服景伯谓子贡日:‘夫诸侯之会,事既毕矣,侯伯致礼,地主归饩,以相辞也’。”杜预注:“侯伯致礼,以礼宾也。地主所会,主人也。饩,生物。”指的是主人对所到来的客人要以礼待之。后来演变成“地主之谊”。意思是当地的主人对来客接待的礼节和饮食馈赠等情谊,而“地主”也就是指主人。简言之,就是尽主人之情谊。

【第77句】:爸爸见我无事可做,就要我帮邻居李奶奶提水,我有些不情愿。爸爸说:“去吧,牛系在桩上也是老,做点好事还能留个名呢!”(江苏-兴化)

【第78句】:【浅水里养鳖——早就看透是什么货】(歇)货:本指物品、东西,转指人(骂人的话)。指早就清楚某人不是什么好人。

【第79句】:【家中百事兴,全靠主人命】释义:家庭兴旺,全凭主人的命运。例句:自古道:“家中百事兴,全靠主人命。”十个妇人,敌不得一个男子。自从宋敦故后,卢氏掌家,连遭荒歉,又里中欺他孤寡,科派户役,卢氏撑持不定,只得将田房渐次卖了,赁屋而居。

【第80句】:【座右铭】最初并非是置于座右的铭文,而是一种称为欹器的酒具。欹器是一种奇特的盛酒器,空着的时候往一边斜,装了大半罐则稳稳当当地直立起来,装满了则一个跟头翻过去。这种欹器给人以不能自满,自满就要翻跟头的启迪。春秋时期的齐桓公生前非常喜欢这种欹器,座位右边总是放着一个欹器,用以警戒自己,不要骄傲自满。而耐人寻味的是名震天下的一代霸主,竟被自己宠信的奸臣软禁起来,活活饿死,以致腐尸臭烂流出尸水才被人发现。一次,孔子带着学生到庙堂里来朝拜,看到了此酒器,他知道欹器的来历,便给弟子们讲述当年齐桓公置欹器于座右警戒自己的故事。说完,他就让学生取来水倒进欹器,果然一切正如孔子说的一样。孔子便对着学生说:“读书也是一样,谦受益,满招损。你们一定要牢牢记住。”回到家中,孔子也请人做了个欹器放在座位的右侧,用来警戒。以后,欹器被刻在金属上的铭文所代替,“座右铭”是由欹器发展而来的。再后,“座右铭”的材质和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有的贴到墙上,有的摆到桌上。

【第81句】:一天,老师对我们说:“不怕脑子笨,就怕不勤奋。只要人有恒,万事都可成。”(河南·罗山)

【第82句】:【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谚)比喻凡事跟在别人后边学样,不如自己去开拓创新。

【第83句】:【登龙门】“登龙门”一词,比喻得到权威人士的引进或提拔而抬高身价,增长声誉;又比喻旧时科举考试,殿试得中。一般辞书都认为,“登龙门”一词出自宋代《太平广记》,相传,黄河流经陕西、山西交界的龙门山时,水流湍急,每年春季,有大批鲤鱼从江海游来,跳跃龙门。一年之中,登上龙门的鱼只是少数,而鱼一登龙门,鱼就变成了龙。那些登不上龙门的鱼只能仍然做鱼。但《太平广记》成书于宋代,而早在汉、唐就有了“登龙门”之说。在汉代鱼跃龙门的传说与宋代不同的是,宋代是鲤鱼,而汉代是鲔鱼。高诱注《淮南子》说:“鲔,大鱼,长丈余。仲春二月,从西河上,得过龙门,便为龙。”《汉书》李奇注云:“鲔出巩县穴中,三月溯河上,能渡龙门之浪,则得龙矣。”由此可见,“登龙门”一词的渊源,可追溯到汉代。但把“登龙门”比喻殿试得中,则是在唐代,唐封演《封氏闻见录》卷三《贡举》日:“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

【第84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此语比喻人与周围事物、人与人之间习性的关系,常因环境等改变自己。此典出自《北堂书钞》六十五卷引《晋傅玄少傅箴》:“夫金木无常,方圆应形,亦有隐括,习与性成,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晋朝的大臣傅玄是个品学兼优的人,很受皇帝敬重,被任命为太子的首席教师——太子少傅。太子府里属员很多,有宫女、太监以及一大批为太子办事的官吏。这些人为讨太子欢喜,阿谀逢迎,在这样的环境里,要想学好是很难的。为此,傅玄非常忧虑。有一次,他给太子讲课的时候,讲道:“想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好皇帝,你一定要多接近正派的人。譬如,常接近朱砂,就会被它染红;多接近墨水,就会被它染黑。对自己则一定要严格要求,行为端正,做到这些,周围的人才会跟你学,正派的人才会围绕到你身边来。譬如:声音清亮,回声就一定和谐;自己站得直,影子就一定不会斜。你如果多接近正人君子,那么符合德义的话就会听得多,自己的行为就会逐渐符合规范准则。如果你多接近小人,那就好像进入卖鲍鱼的店一样,时间久了,你就闻不到兰花的芳香了。”后来皇帝听到了傅玄的这番话,觉得很有深意,就命人把它写在屏风上,放在太子的房里,让他每天读一遍,把它叫做《太子少傅箴》。从此,“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成了太子警示自己的座右铭。

【第85句】:【救急不救穷】对于紧急的困难,应该帮助;对于贫穷,无 力帮助。《天怒》:“再说,救急不救穷,你光着屁股跑,在人 屋檐下,怎能不低头?”

【第86句】:【有牛使牛,没牛使犊】以次者代替。犊,也说:驴。电视 剧:“俺也是没有办法,她爹病了,只好没牛使犊,让孩子也 帮着抬水。”

【第87句】:不长庄稼是因为土地不肥,首领无知是因为失去群众。

【第88句】:势断劲不断,劲断意不断。

【第89句】:骑自行车下坡——不踩(睬)

【第90句】:【 死店活人开】做事会想办法,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类似 的:死秤活人掌。清代《歧路灯》:“死店活人开,你看我三人 一路,怕些什么?”

【第91句】:【生就的骨头长就的肉】(惯)指生下来就是这样,难以改变。 也作生就了的骨头长就了的肉。 生就的骨头。

【第92句】:【旧瓶装新酒】(惯)比喻用旧的形式来表现新的内容。 也作“旧瓶盛新酒”。

【第93句】:戴草帽没顶——露头

【第94句】:矮梯上高房——搭不上檐(言)

【第95句】:小明最贪玩,不好好读书,妈妈拿着他的成绩单,叹道:“你呀,顿顿白馍不离手,走出校门像疯狗,玩耍没忧愁,看看成绩你咋抬头?”(河南·镇平)

【第96句】:【有钱不住东南房】(谚)东南房:旧时四合院中的东房和南房。东房夏天太阳光照多,太热;南房冬天刮西北风,太冷。指有钱人家不住东南房。

【第97句】:【船不离舵,客不离货】(谚)舵(du。):船上控制方向的工具。就像船不能离开舵一样,客商不能离开自己的货物。指客商离开货物,没有保管好,就容易失盗。也指贵重财物必须随身带好。

【第98句】:【粪坑里的搅屎棍——闻不得,舞不得】(歇)闻:谐“文”。舞:谐“武”。指既不能文,又不能武,哪一个行当都干不了。

【第99句】:【一事到官,十室牵缠;一人入狱,一家尽哭】(谚)因一件事告入官府,邻居左右受连累;一人坐牢,全家痛苦。指旧时诉讼造成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17164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