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谚语俗语文案句句情深!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千字文】《千字文》是古代一部儿童启蒙读钧,它在“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中虽排在最后,但其成书时间却最早,也是“三、百、千”中唯一确切知道成书时间和作者的一部书。《千字文》是怎样编成的呢?它和曹植的《七步诗》一样,也是一篇救命(自救)的文章。 据史书记载,《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在位时期(502-549年)编成的,其编者是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 周兴嗣是南朝梁武帝时一个很有名望的才子,在朝廷担任谏官,为人十分耿直。有一次梁武帝要发兵攻打一个近邻小国,周兴嗣直谏说:“对待邻国不能逞武,只能感化。”梁武帝不采纳他的意见,他据理力争,终于把梁武帝给惹火了,把他打人天牢,定成死罪,三天就要杀头。 周兴嗣的同科好友方树生得知这一消息非常着急,就设法救他,趁上朝之机启奏梁武帝说:“周兴嗣触犯龙颜,应该杀头,但他在百姓中颇有声望,何不让他将功抵罪,现在学堂里正缺少启蒙读本,陛下可命人选择一千个不重复的字,叫他在一夜之间串连成句,每句四个字,共二百五十句.编成一本书,供儿童阅读识字。他如真能在一夜之间编成,可将功折罪,陛下就免他一死,如编不成,再杀他不迟。” 梁武帝也觉得杀掉周兴嗣有些不忍,就将人情卖给了方树生,便下令让殷铁石从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出了一千个不同的字,每个字一张纸,然后把这些无次序的拓片交给周兴嗣,让他编成有内容的韵文。 当天晚上,方树生拿着一千个字到狱中去探望周兴嗣,把自己如何设法救他的经过说了一遍,周兴嗣十分感激,立刻动手编写起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到三更时分,已经编好了一大半。可是再往下编,就越编越难了,到天快亮时,还剩下“乎、语、哉、者、谓、助、也、焉”八个字。周兴嗣是搜肠刮肚,总也连不成句。这时,方树生已来到牢房门口,周兴嗣求助道:“尚余八个字,还未成句。”方树生道:“周兄大才,八个字焉能难倒你哉。” 周兴嗣听了“焉能难倒你哉”这几个字,心中猛然省悟。他想八个字中,语助词多矣,我何不编成“谓语助者,焉哉乎也。”立即提笔写完了最后两句。 周兴嗣终于在一夜之间将《千字文》编完,累得须发皆白。方树生拿了周兴嗣编好的《千字文》,急匆匆上朝见驾。梁武帝看了十分满意,下旨免去死罪,把《千字文》刻印成书,作为儿童启蒙读本。此后历朝历代都把《千字文》作为儿童的启蒙读本,周兴嗣为中华文明、礼仪之邦立了大功。

【第2句】:【一碗水端平】(惯)形容办事或待人公平公正,不偏不向。 也作“一碗水往平处端”。

【第3句】:【挤油水】(惯)比喻靠施加压力来得到好处或得到所需要的东西。

【第4句】:【谷锄八遍饿杀狗】 释义:八遍:形容遍数多。种谷多锄,颗粒就饱满,没有秕谷可喂狗。 例句:第一遍锄,未可全深。第二遍,惟深是求。第三遍,较浅于第二遍。第四遍,又浅于第三遍,盖谷秆大,则根浮故也。谚云:“谷锄八遍饿杀狗,为无糠也。”

【第5句】:【除了灵山别有佛】(谚)灵山:灵鹫山,佛祖圣地,相传释迦牟尼曾在此居住。比喻凡事不可只认一条死理,要能够灵活变通。 也作“除去灵山别有庙”。

【第6句】:【背黑锅】 释义:比喻代人受过,通常指受冤枉。 例句:王立言:“都不准走!事情必须弄清楚,不能教全家的人都背__£黑锅!”

【第7句】:学好三年,学坏三天.

【第8句】:【遍地是黄金,缺少有心人】(谚)指发财致富的机会随时随地都有,就看人们有没有生财的眼光和心计。

【第9句】:【老太太吃槟榔——焖啦】(歇)槟榔:这里指槟榔的果实,长椭圆形,橙红色,可食用。槟榔壳硬,老太太吃时需焖熟。焖:谐“闷”。指闷声不响,不说话。

【第10句】:【四喜丸子】“四喜丸子”是婚宴上的必备菜。相传,四喜丸子创制于唐朝年间。有一年朝廷开科考试,各地学子纷纷涌进京城,其中就有张九龄。 发榜当日,衣着寒酸的张九龄居然中得头榜,人们深感意外。皇帝因赏识其才智,便将他招为驸马。当时正值张九龄家乡遭水灾,父母背井离乡,杳无音讯。举行婚礼那天,张九龄正巧得知父母下落,便派人接至京城。喜上加喜,张九龄高兴之余,便叫厨师烹制一道吉祥的菜肴,以示庆贺。菜端上来一看,四个炸透蒸熟并浇以汤汁的大丸子。张九龄问其寓意,聪明的厨师答道:“此菜为‘四圆’:一喜,老爷头榜题名;二喜,成家订婚;三喜,做了乘龙快婿;四喜,合家团圆。”张九龄听后开怀大笑,连连称许,说道:“‘四圆’不如‘四喜’响亮好听,干脆叫它‘四喜丸’吧。”这“四喜丸子”一传就是一千多年。

【第11句】:【法不传六耳】(谚)六耳:一人两只耳朵,六耳指三个人。指机密事只能你知我知,不能让第三者知道。

【第12句】:【稍瓜打驴——去了半截】(歇)稍瓜:一种菜瓜,长而脆。本指用长而脆的菜瓜去打驴而断成半截,转指人走了一半,或情绪、财物等衰减了一半。

【第13句】:【虎生三子,必有一彪】(谚)彪:小虎中最凶猛残暴的。指母虎一胎所生的几只小虎中,必有一只是最凶猛残暴的。

【第14句】:【锅头饭好吃,过头话难说】(谚)指说话要有分寸,不能夸大其词。 也作“过头饭难吃,过头话难讲”。

【第15句】:【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谚)指人在丰衣足食、生活富裕之后,往往会生出非礼非法的邪念;在忍饥受冻、无法生活之时,往往又会动起偷盗打劫的心思。

【第16句】:【两手拍屁股——光打光】(歇)形容一无所有,一点儿也不剩。

【第17句】:【物极必反】(谚)指事物发展到极限时,就会朝着相反的方向转化。 也作物极则反,人急智生。 物极则反,泰极则否。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

【第18句】:【开大口,说大话】(惯)指夸口,言过其实。 也作“开大口,讲大话”。

【第19句】:【木门对木门,笆门对笆门】 释义:笆门:用竹子或树枝等编成的门。比喻富人家配富人家,穷人家配穷人家。多指联姻。 例句:那年头,儿女作亲,是木门对木门,笆门对笆门。一来是两家老人先前说过成亲的话,不好改口;二来是双方家境都很贫寒,再难找到合适的人家。

【第20句】:【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惯)指不说还好,说出来的事情令人大吃一惊。

【第21句】:【装幌子】(惯)幌子:旧时店铺门外悬挂的所卖商品的标志。比喻做出样子给人看。也比喻出丑,出洋相。

【第22句】:【堵着耳朵摇铃铛】 释义: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例句:“算啦!别堵着耳朵摇铃铛啦!”秋菱她娘带着揭露秘密的语气说。

【第23句】:【处暑一声雷,依旧倒黄梅】 释义:黄梅:指黄梅雨,即江南四、五月间,黄梅成熟时的降雨,亦称黄梅天。处暑时节雷声响,依旧返回黄梅天,多雨。 例句:按长元吴志皆载“处暑一声雷,依旧倒黄梅”之谚。但考芒种距离处暑凡七十五日。

【第24句】:【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谚)人没有长久兴旺而不衰败的,就像花没有长久盛开而不凋谢一样。 常指人与人的交往或者个人的境遇,不可能一直保持良好。 也作人无干日好,花无摘下红。 人无干日好,花有几日红。

【第25句】:【五体投地】现在比喻对某人、某些人佩服到极点。那么“五体投地”中的“五体”是指什么呢?它源自何处? 原来,“五体投地”是古印度的一种表示虔诚的行礼方式,后被佛教所沿用。“五体”又称“五轮”,指两膝、两手掌、头顶。“五体投地”就是“五轮至地而作礼”的意思。其具体过程是:正立合十,屈膝屈肘至地,翻掌,顶礼。佛教认为,行礼时,“五处皆须至地,虔诚作礼。”因“常以此五处至地礼敬三宝,当将来成佛之时,五处皆有千辐轮相显现。”五体投地致敬的对象通常是佛和菩萨,以表示皈依的虔诚。很多佛教信徒在前往寺庙礼佛时,都行五体投地大礼。

【第26句】:【吃个鸡蛋还得挑四棱的】(惯)棱:棱角。形容过分挑剔苛求。

【第27句】:【去年的皇历看不得】见“隔年的黄历不管用”。

【第28句】:【九娘娘的天书——谁也看不懂】(歇)九娘娘:神话中的九天玄女娘娘,传说是黄帝的老师,曾降临人问,帮助黄帝打败蚩尤。形容文字难以辨认,或文章难以读懂。

【第29句】:【有志者事竞成】指有坚强意志的人事业终究能够成功。 典出《后汉书·耿弁传》。东汉初年,山东豪强张步占据青州十二郡,势力强大而且气焰十分嚣张,光武帝刘秀派大将耿弁前去讨伐。耿弁顽强作战,接连获胜。在战斗中,耿弁被箭射中大腿,他强忍剧痛,悄悄拔刀把箭截断后继续战斗,耿终击溃张步。刘秀大喜,亲自到临淄慰劳军队,并夸赞耿弁说:“将军从前在南阳时曾主动请战,当时我担心难以成功,便没答应。现在看来,将军是有志者事竞成啊!”从此留下这句名言。

【第30句】:【东场搬到西场,也要三日饭粮】(谚)从东边场地搬家到西边场地,也得要耗费几天的饭粮。指凡搬动一次,总得有不少的耗费。劝人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耗。

【第31句】:【磕闲牙】(惯)指说没用的闲话。 也作“拉闲篇儿”。

【第32句】:【说一句,是一句】(惯)指说出来的话实在、有分量、算数。 也作说一句,算一句。 说一句话,算一句话。

【第33句】:【都说十五月亮好,一夜不如一夜圆】(谚)指十五夜晚的月亮是最圆的,但过了十五却是一夜比一夜亏缺。泛指世间的一切事物,最圆满的时候,也就是走向衰落的开始。

【第34句】:【~碗豆腐,豆腐一碗】(惯)比喻没有差别,都是一回事。

【第35句】:【舍不得姐嫁走,哪能当小舅】(谚)小舅:妻的弟弟。姐不出嫁,就当不上小舅。泛指有所失才能有所得,得是用失换取的。

【第36句】:【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惯)男盗女娼:男的做贼盗,女的做娼妓,指思想行为十分卑劣。形容人伪善,说得冠冕堂皇,灵魂却丑恶肮脏。 也作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 表面上仁义道德,骨子里男盗女娼。

【第37句】:【笑破不笑补】(谚)指人们嘲笑的是衣服破了不补的懒人,而不是穿补丁衣服的穷人。

【第38句】:【茶是茶,饭是饭】(惯)形容饮食很讲究,达到了一定的标准。

【第39句】:【泼出的水,说出的话】(谚)泼到地上的水,再也收不回来;话从嘴里说出,再也咽不回去。指人说话必须讲信用,话一出口,就要负责。

【第40句】:【眼中钉,肉中刺】这一俗语用来比喻最可恨、最痛恶、非除去不可的人和事。它源自五代时期。 据《新五代史·赵在礼传》记载,后唐明宗时,赵在礼在宋州(今河南商丘)任节度使。他为官贪婪,横征暴敛,巧取豪夺,见钱就取。宋州百姓苦不堪言,对其恨之入骨,将其比作眼中钉子,一刻也不能容忍。正巧,朝廷下圣旨调赵在礼去镇守永州(今湖南零陵),消息传开后,宋州百姓拍手称快,大家奔走相告:“眼中拔钉,乐哉乐哉!”这家伙终于走了。不料,这话传到赵在礼耳中,他不禁火冒三丈,恼羞成怒,决定对宋州百姓实施报复,马上给后唐明宗写了一个奏折,讲了一大通理由,请求继续留任宋州,不去永州履新,明宗不明就里,同意了他的请求。 赵在礼的计划得逞以后,立马发出一道告示:凡属宋州百姓,每户缴纳一千文钱,自号“拔钉钱”。百姓见了哭笑不得,知道这是赵大人报复,惧于他的权势,只好缴纳“拔钉钱”。“眼中钉”由此而来。 不知道谁还嫌“眼中钉”不够分量,又把“肉中刺”拿来与“眼中钉”合用,成了对句,说起来上口,进一步加重了这一比喻的分量和程度。以后,“眼中钉”、“肉中刺”常常并在一块使用。

【第41句】:好帮好底做好鞋,好爹好娘养好孩。

【第42句】:【点卯】什么是点卯,就是旧时官员的考勤。点卯来源于古代朝廷的早朝制度。古代朝廷每天早晨都要进行朝会,也就是常说的早朝,朝会时一般定在黎明时分,也就是“卯时”。“卯时”即清晨五时至七时。所谓“点卯”即源于此。 地方官署也是卯时开始办公,官员吏役按时到位,按名册一一点名或者核查,即例行的“点卯”,其名册叫“卯册”。吏役每晨卯时到衙署听候点名,叫做“应卯”。 古代朝廷和地方官署都是卯时“上班”,可见中国历史上的考勤制度还是比较先进和勤政的,比现在国家规定的早八点上班还提前一个多小时。

【第43句】:【客随主便】(谚)指客人要听从主人的安排,尊重主人的意愿。 也作客听主便。 客听主安排。

【第44句】:【有三门穷亲戚不算富,有三门富亲戚不算穷】 释义:亲戚之间,关系密切,要富都富,要穷都穷。也说“有三门富亲穷不了,有三门穷亲富不了”。例句:“你看他那会儿穷吧,他给妹子找的婆家是富农;通过富农绕来绕去,又跟一个小土地主攀上亲,把大闺女嫁过去了;再一绕,二闺女成了北京一个小铺家二掌柜的儿媳妇。常言说,有三门穷亲戚不算富,有三门富亲戚不算穷。”

【第45句】:【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又练又说才是真把式】把式:精通某一行业的高手。指把式也有真假巧笨之分,只说不练是假的,只练不说是笨的,边练边说才是真的。 也作“光说不练是嘴把式,光练不说是傻把式,边说边练是真把式”。

【第46句】:【舍不得香饵,就钓不来金蟾】(谚)金蟾(chan):俗称金蛤蟆。指要想钓上金蛤蟆,就要舍得下香饵。比喻舍不得下大本钱,就得不到大利益。

【第47句】:【穷日子难过,富家好当】见“富日子好过,穷家难当”。

【第48句】:【羊肉好吃怕惹上腥】(惯)比喻想得到好处又怕惹上麻烦。

【第49句】:【心记不如墨记】(谚)指凭记忆力去记事,不如用笔墨记录可靠。

【第50句】:【黄连树上长的草——苦苗苗】(歇)比喻苦孩子。

【第51句】:【胡床】的使用始于两汉。《太平御览·风俗通》载:“灵帝好胡床。”裴注《三国志》引《曹瞒传》云:“公将过河,前队适过,超等奄至,公犹坐胡床不起。”唐代“胡床”的使用普遍起来,民间已不少见。李白的《寄上吴王三首》提到“去时无一物,东壁挂胡床。”杜甫的《树间》诗云:“几回沾叶露,乘月坐胡床。”白居易《咏兴》诗云:“池上有小舟,舟中有胡床。床前有新酒,独酌还独尝。”由此佐证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床”是坐具。

【第52句】:【阎王好做,小鬼难当】(谚)指当个阎王发号施令容易,当个小鬼跑腿应差却十分难。比喻上司头目好当,下级办事人员难做。

【第53句】:【驴子赶在磨道里,不愿转也得转】 释义:磨道:围绕石磨一周的圈形道。比喻不愿做的事情还非做不可。 例句;这坎坷不平的大路小道,这些老是没多大变化的村庄,我闭上眼睛都能数认上来,跑得实在不爱跑啦。可是没办法,像驴子赶在磨道里,不愿转也得转呀。

【第54句】:【光砍树,不造林】 释义:比喻只耗费,不建立基业。 例句:第二件,飙字军需要有个家,战士们说得对,不能“光捉鱼,不建船”,不能“光砍树,不造林”。

【第55句】:【有理言自壮,负屈声必高】(谚)占理的人说话自然理直气壮,含冤的人叫屈必定声高气急。 指情绪激动的人,言语自然也随之激烈。

【第56句】:【做贼不犯,少做一遍】(谚)指做贼的不犯案,是因为做的次数还少,做多了必犯。

【第57句】:【磨了半截舌头】(惯)比喻费了许

【第58句】:【过五关,斩六将】此语比喻勇往直前,战无不胜,英雄气概无人能当。 此典出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关公请二嫂上船渡河。渡过黄河,便是袁绍地方。关公所历关隘五处,斩将六员。” 关羽、张飞、刘备桃园三结义后,在一次战役中三人失散。曹操十分喜爱关羽的德才,欲收入帐下。关羽为了刘备二位夫人的安全,与曹操“约三事”后,暂栖曹营。后来,关羽得悉刘备兵败后投在河北袁绍处,立即写信辞别曹操,从河南许昌出发,护送刘备的二位夫人去寻找刘备。由于关羽没有丞相曹操的文凭,沿途守关将领阻截关羽。关羽英武异常,斩将夺关而过。 第一关:东岭关,斩孔秀。 第二关:洛阳关,先斩孟坦,再斩韩福。 第三关:沂水关,斩卞喜。 第四关:荥阳关,斩王植。 第五关:滑州关,斩秦琪。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成就了一世英名。

【第59句】:【前车有辙,后车有道】(谚)指车前行要遵循辙道,不可乱行。比喻做事要遵从以前的规程,不得随意。

【第60句】:【一肚子苦水】(惯)指心中有说不完的痛苦辛酸的事。

【第61句】:【三军】现在所谓“三军”,一般泛指军队的统称,也指海陆空三军。毛泽东长征诗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之句,即是泛指红军。 “三军”源自古代的军队编制。春秋战国时期,晋、齐、鲁、楚等国军队都设有上、中、下三军或左、中、右三军。其中以中军的地位较高,也更为骁勇善战。后来又演变为前、中、后三军。唐宋以后,前、中、后三军已经成为军队的一种固定的建制。不过,这时“三军”的概念与春秋时期已有很大的不同,而是指担任不同作战任务的各种部队。中军即由主将亲自统帅的部队,也是全军的主力。前军即先头部队,后军即担任后方掩护、警戒任务的部队。到了现在,前、中、后的三军建制已完全消亡。取而代之的是陆、海、空三军。

【第62句】:【闲来置,忙来用】(谚)平时有空不妨置办下些器物,到急用时就可从容使用。指凡事预为之备,就不会事到临头慌手慌脚。 也作闲了置,忙了用。 闲时准备忙时用。

【第63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惯)一夫:一人,表示人数少。万夫:万人,表示人数多。一个人把守关口,一万个人也攻不进来。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也作“一夫当关,万夫莫入”。

【第64句】:【朝里无人莫做官】(谚)旧指朝廷里如果没有后合作依靠,就不要去做官。

【第65句】:【抬轿子】(惯)比喻为有权有势者吹嘘捧场。

【第66句】:【羊屎不搓——个个团】(歇)团:本指圆形的,转指圆滑。指每个人都很狡猾。

【第67句】:【常抱的娃娃不会走】(谚)比喻对年轻人不敢大胆任用,只会妨害他们的成长。

【第68句】:【狗就是狗,哪怕金圈套上头】 释义:比喻再好的伪装也掩盖不住坏的本质。 例句:“狗就是狗,哪怕金圈套上头!一点都不错!”老马这气昂昂的态度,使我浑身都来了劲。

【第69句】:【没有金刚钻,不敢揽瓷器】(谚)金刚钻:用金刚石做钻头的钻子。 手里没有金刚钻,就不敢包揽修补瓷器的活。比喻人没有某项特长,就不敢贸然承担某项任务。 也作怀里没揣金刚钻,不敢揽那破瓷碗。 手里没有金刚钻,不敢揽这瓷器活。

【第70句】:【庸人多福】(谚)旧指平庸无为的人平安长寿多福气。 也作“庸人多厚福”。

【第71句】:【乌鸦嘴】“乌鸦嘴”指那些说话不吉利、讨人嫌的人。 那么,乌鸦是一种什么鸟呢?早先,乌鸦不仅不是不吉利的鸟,还是一种神鸟。乌鸦在古代也被称作“乌”,《尚书·大传》曾记录说:“周将兴时,有大赤乌衔谷之种,而集王屋之上者,武王喜,诸大夫皆喜。”这是把乌鸦当做瑞兆的例子。古代传说太阳中有三足乌,所以把太阳称作“金乌”。古人还相传乌鸦能反哺其母,所以常赞颂乌鸦,用“乌鸦反哺”来比喻孝敬父母。 甚至用慈乌来代指母亲。晋代王嘉《拾遗记·鲁僖公》说:“仁鸟,俗亦谓乌……。”乌鸦变成不祥之鸟,大概是从它能预示吉凶开始的。唐代段成式所著《酉阳杂俎》就记载:“乌鸣地上无好音。人临行,乌鸣而前行,多喜。此旧占所不载。”可见到了后来,把乌鸦报吉凶变成了报凶不报吉。民间开始越来越排斥乌鸦,认为乌鸦会带来晦气,专主报凶。宋代梅尧臣还曾写文为乌鸦辩解,认为乌鸦为表忠心才预示吉凶,却为人们误解以为它专报凶信。可见,乌鸦由吉祥鸟转变为不祥之物,当在唐宋时期。 “乌鸦嘴”一词意思的演变,和民间的世俗观点有关。在民间,人们总把乌鸦和霉运相连,于是赋予“乌鸦嘴”另一种意思,即称喜欢说话又出言不吉的人,这种人好事说不灵,坏事一说就灵。

【第72句】:【黑客】“黑客”是现代网络信息时代经常遇到的一个词,特别在新闻媒体上常见。“黑客”是英文Hacker的译音,原意“劈砍”,经引申后用来称呼那些热爱探询计算机深层技术的“电脑高手”,就像美国西部牛仔一样,到处行侠仗义。 最早的黑客出现在麻省理工学院校园里,他们是计算机的狂热爱好者,喜欢深入地探索计算机奥妙,而不像一般人那样只是规规矩矩地去学习一般的计算机知识。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之余,利用电脑玩自编的游戏,开玩笑或是搞恶作剧。那时的“黑客”是带有褒义的。 “黑客”们对互联网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后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黑客队伍变得越来越复杂,部分人开始利用黑客技术窥探别人隐私,发泄私愤,破坏网络资源,谋求私利,甚至进行计算机犯罪等活动,严重的可危及国家安全或造成国际影响,黑客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变得复杂起来。

【第73句】:【灯草栏杆——靠不住】(歇)本指灯草做的栏杆不能倚靠,转指人不可靠,不能信赖。

【第74句】:【稂不稂,莠不莠】(惯)稂(lang):又名童粱,只生穗不结实的禾草。 莠:莠子,俗称狗尾巴草。原指庄稼既不像稂,又不像莠。比喻人不成材,没能耐。也形容人衣冠不整。

【第75句】:【苍蝇不抱无缝的蛋】 释义:比喻事物有了漏洞才会被人钻空子。“抱”又作“叮”。 例句:有道是“苍蝇不抱无缝的蛋”。虽然这柳家的没偷,到底有些影儿,人才说他。

【第76句】:【忍为高,和为贵】(谚)指忍让是处事的高招,和气是为人的法宝。 也作“忍为宝,和为贵”。

【第77句】:【痴人前不得说梦】(谚)指面对痴呆的人,不可说梦,以免其当真而惹出是非。也指痴人没有正常人的理解能力,对有深层含义的话没法理解。

【第78句】:【柴无一根,米无一粒】 释义:形容贫穷到无法生火做饭的地步。 例句:只是眼下难过,你岂不知?我衣衫首饰都典卖尽了,今日柴无一根,米无一粒,如何是好!

【第79句】:【一支笔难写两件事】 释义:一支笔不能同时记述两件事,得分头写。 例句:书中交代,一支笔难写两件事。怎么柴、杜二位班头会被人锁上呢?这其中有一段隐情。

【第80句】:【下台阶】(惯)比喻摆脱困窘的处境。

【第81句】:【井底蛤蟆,没见甚么天日】 释义:比喻没见过世面。 例句:所以连青州府城门也没得出来赶一步,真是“井底蛤蟆,没见甚么天日”。

【第82句】:【不透风的墙是没有的】见“没有不透风的墙”。

【第83句】:【和尚无儿孝子多】(谚)指和尚虽然无儿无女,但受着众多的善男信女像孝子一样的供奉。

【第84句】:【宁扶旗杆,不扶井绳】(谚)旗杆是直的,可以扶起;井绳是软的,不能扶直。比喻帮人要帮有自强意识的人,不帮那些不能自立的人。

【第85句】:【池里爬出来,再掉到井里】(惯)比喻刚摆脱灾难,又陷入另一场灾难之中。

【第86句】:【茶喝多了养性,酒喝多了伤身】(谚)茶是清淡的,多喝能养性;酒是浓烈的,多喝要伤身。指经常喝茶有益,过量喝酒有害。

【第87句】:【树正不怕月影斜】(谚)比喻自身行为端直,就不怕流言蜚语的恶意中伤。 也作树正何愁月影斜。 树正不怕影子斜。

【第88句】:【人慌失智】(谚)人一慌张,心神就乱,无法正常运用思维。指人遇事要从容,不慌不忙,自然生智。 也作“人急无智”。

【第89句】:【毛毛雨打湿衣裳,杯杯酒吃败家当】见“杯杯酒吃垮家当,毛毛雨打湿衣裳”。

【第90句】:墙靠基础坚,身强靠锻炼。

【第91句】:【肩膀一边齐】(惯)指各方面的情况、条件都差不多。

【第92句】:【耍死狗】(惯)指使用无赖手段,放刁、撒泼,故意捣乱。 也作耍无赖。 耍赖皮。

【第93句】:【不怕硬的,就怕横的;不怕横的,就怕不要命的】(谚)横:蛮横不讲理。指蛮横的比强硬的难对付,但最难对付的还数那种连命都豁出去的人。

【第94句】:【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惯)指本以为要寻找的人或物在很远的地方,其实就在跟前或附近。 也作远在天涯,近在咫尺。 远在千里,近在眼前。

【第95句】:【竹篮打水一场空】 释义:比喻愿望落空,一无所获。“打水”又作“提水”。 例句:这主席团落在好人手里,人们分房分地,有好日子过了。要是落在坏人手里,竹篮打水一场空啊!

【第96句】:【君子不跟牛使气】(谚)指有道德修养的人,不会去和那些执拗无知的人争高论低,一般见识。 也作“君子不跟牛斗力”。

【第97句】:【哪个猫儿不吃腥】 释义:比喻人有贪财、好色之欲。 例句:婆惜道:“可知哩!常言道:‘公人见钱,如蝇子见血。’他使人送金子与你,你岂有推了转去的?这话却似放屁!做公人的‘哪个猫儿不吃腥?’‘阎罗王面前,须没放回的鬼!’……”

【第98句】:【风吹墙头草——东吹西倒,西吹东倒】见“房上的草——哪边刮风哪边倒”。

【第99句】:【有眼牙人无眼客】(谚)牙人:也叫牙客,旧时集市上货物买卖的中间人,现称经纪人。客:外地来当地购物的客商。指生意场上中间人心中有数,采购客商却不时受骗。

17180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