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QQ年度精选谚语俗语的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宁死一咳,不死一该】(谚)咳:叹词,表示可惜。该:活该,认为该当如此。指人死有两种结局:好人死了人们表示惋惜,坏人死了人们认为活该。人们应该争取前者,避免后者。

【第2句】:【地肥茄子嫩】(谚)土地肥沃,长出的茄子就鲜嫩肥大。比喻基础好,就容易出好的成果。

【第3句】:【拿话当经念】(惯)比喻把他人说的话当作行为准则。

【第4句】:【牛去一毛,仓去一粟】(惯)比喻损失很小,微乎其微。

【第5句】:【放松一步,倒退千里】(谚)指逆水而上的拉船纤夫要是松了手,船就会倒退上千里。借指为人向善不易,一旦意志松懈,就会迅速倒退。

【第6句】:【井里头的蛤蟆——就会嚼舌头】(歇)本指蛤蟆就会呱呱地乱叫,转指人只会说空话。

【第7句】:【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释义:比喻对母亲之爱,也比喻对祖国之爱。 例句:俗话说,子不嫌母丑,祖国再穷,家乡再落后,但总是生我养我的亲娘、故土,我怎能不眷恋!

【第8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谚)冰冻到三尺厚,绝不是一天的寒冷所能达到的。比喻事物的形成,有着长时间的渐变过程,绝非偶然。

【第9句】:【佛口说善言,毒蛇在心田】(惯)心田:人的内心世界。比喻口头上慈悲,心里却很歹毒。

【第10句】:【打了和尚满寺羞】(谚)打了一个和尚,满寺院都蒙受了羞辱。指一人受辱,群体都不光彩。也借指枝节问题上处理失当,就会影响全局的声誉。

【第11句】:【土相扶为墙,人相扶为王】(谚)扶:扶持。就像土与土相扶持才能垒起高墙,人得到人的扶持,才能成就大事。指要成大事,离不得众人的协助。 也作“土帮土成墙,人帮人成王”。

【第12句】:【肥汉相博——落得一声儿喘】(歇)肥:胖。博:同“搏”。相搏:摔跤。指肥胖的人摔跤,累得直喘气。也指劳而无功。

【第13句】:【海外赤子】“海外赤子”即我们海外华人,侨胞,他们都是炎黄子孙,他们的根都在华夏。把他们称为“赤子”,正是对祖国母亲而言。 “赤子”一词本指婴儿,源自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后来将赤子一词引申为子民百姓。最早见于《汉书·龚遂传》:“故使陛下赤子,签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 直到唐朝才有了“海外赤子”的雏形。唐贞观年间,唐太宗殿试射箭比赛,太宗对大臣说:“王者视四海为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后来便从中引出“海内赤子”一语。而“海外赤子”则是从“海内赤子”转换而来的。后来“海外赤子”被海外侨胞用以表达他们热爱祖国、向往祖国的赤诚之心。

【第14句】:【有上稍,没下稍】(惯)指有好的开头,没有好的结果。

【第15句】:纸做花儿不结果,蜡做芯儿近不得火。

【第16句】:【饿死不吃偷来食,冻死不穿抢来衣】 释义:宁死也不做盗贼。 例句:“想不到你竟干出这种缺德事。俗话说:‘饿死不吃偷来食,冻死不穿抢来衣。’你这样做,对得起党吗?……”

【第17句】:【各有各的牢笼计,各有各的跳墙法】(谚)牢笼计:严防固守的计谋。跳墙法:越墙进入的办法。指你有你的守法,我有我的攻法,各有各的手段和计谋。 也作“你有你的关门计,我有我的跳墙法”。

【第18句】:【鸟儿飞过都有影】(谚)比喻人的所作所为总会留下痕迹。 也作“鸟飞有影,风过有声”。

【第19句】:【船头坐得稳,不怕浪来颠】 释义:只要自己站得稳,立得正,就不怕别人的攻击。 例句:银花道:“随她说?她那黄口白牙,逢人便讲,遇人就说,讲的那些话难听死了。”金花道:“只要船头坐得稳,不怕浪来颠。”

【第20句】:【九娘娘的天书——谁也看不懂】(歇)九娘娘:神话中的九天玄女娘娘,传说是黄帝的老师,曾降临人问,帮助黄帝打败蚩尤。形容文字难以辨认,或文章难以读懂。

【第21句】:【猫不跟狗斗,穷不跟富斗】 释义:旧谓穷人不和富人作对,以免吃亏。参见“贫不与富敌,贱不与贵争”、“穷不与富斗,富不与官斗”。 例句:他觉得,自古道:“猫不跟狗斗,穷不跟富斗。”这是老人们兴下哩。

【第22句】:【帮狗吃食】 释义:比喻帮助坏人干坏事。 例句:那些帮狗吃食的“小兄弟”也不搭话,呼啦一下子扑上去。

【第23句】:【请酒不吃吃罚酒】见“敬酒不吃吃罚酒”。

【第24句】:【瓜无个个圆,人无样样全】 释义:比喻人不可能十全十美。 例句:只是,正像人们常言说的那样:瓜无个个圆,人无样样全。老成厚道的农村实干家罗祖华,对于为人处世方面的学问简直少得可怜。

【第25句】:【不是冤家不聚头】 释义:冤家:仇人;也用于对亲人的昵称。在一起生活,矛盾不可避免,所以有矛盾的人总要聚在一起。 例句:偏偏儿的遇见了这么两个不懂事的小冤家儿,没有——天不叫我操心!真正是俗话儿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了。

【第26句】:【打牙祭】(惯)原指逢月初、月中吃一顿有荤菜的饭,现指偶尔吃一顿丰盛的饭菜,改善生活。

【第27句】:【六十年气运轮流转】 释义: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总会碰到好运气。 例句:“好侄儿,常言道:六十年气运轮流转。谁敢说咱们马家不能改变门风?”

【第28句】:【燕子含泥垒大窝】 释义:比喻积少成多(yipinjuzi.com)。 例句:“咱们不是正缺柴吗,咱就要求上山打柴:咱的竹杠都是些空大竹,可以把竹节打空,装上米,带上山去。这么着人多点,次数多点,‘燕子含泥垒大窝’,就能把粮运上去。”

【第29句】:【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 释义:滚三滚:煮开锅三次。形容狗肉香,好吃。也比喻经不起物质诱惑。 例句:只要是南国狗肉馆子开张的时候,……就禁不住招朋引友,进去大吃一场。有道是:“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典棉被,吃狗肉。”这班穷哥儿总有这个豪兴。

【第30句】:【翻身离虎穴,失足入龙潭】(惯)比喻刚离开一个危险的地方,又陷入更危险的境地。

【第31句】:【瞎子摸团鱼——摸不到边】(歇)团鱼:鳌。比喻弄不清事物的底细。

【第32句】:【装幌子】(惯)幌子:旧时店铺门外悬挂的所卖商品的标志。比喻做出样子给人看。也比喻出丑,出洋相。

【第33句】:【老鼠吃猫饭】(惯)比喻弱者侵占了强者的利益。

【第34句】:【饭瓢子过河】 释义:比喻顺水漂流一场空。 例句:“各人知趣,小心饭瓢子过河!”陈工头对外面骂了一句。

【第35句】:【吹鼓手掉井里——响着响着下去】(歇)本指一边吹着乐器一边落到井里,比喻人的名声由大逐渐变小。

【第36句】:【打虎打头,杀鸡割喉】(谚)指凡事必须从要害处入手,才能奏效。

【第37句】:【管闲事,落不是】(谚)闲事:跟自己无关的事;无关紧要的事。指插手管闲事,往往会落得是非缠身,受人指责。 也作管闲事,落闲事。 管闲事,生闲气。

【第38句】:【妻是枕边人,十事商量九事成】(谚)指妻子是丈夫同床共枕的人,最为亲近,有事同丈夫商量,容易被接受。

【第39句】:【爱河】“爱河”指爱情,男女青年相恋,常说坠入爱河,是美好的事情。然而,它的出处却与今义大相径庭。爱河,源自佛教。 佛教中的“爱河”却并非美好的寓意,而是指情天欲海。原意是指爱欲溺人,阻碍修道。此外,也喻指人的贪爱之心,执著于物而不离舍,犹如水之浸染于物,故以河水譬喻。《华严经》卷二十六有“随生死流,人大爱河”之语。《楞严经》也有“爱河干枯,令汝解脱”之说。《浴像经》说:“愿永出爱河登彼岸。”“菩萨皇帝”梁武帝也曾在文章中慨叹:“登长乐之高山,出爱河之深际。” 可见,“爱河”在佛教中并不代表积极的一面,也不代表美好的一面,“爱河”却指人心受到欲的浸染,溺没而不能自拔,希望大家能够早日脱离。 佛教一门主张平等清静而摈弃私欲,世俗间“爱河”的意义以男女的感情欲求为基础,是与佛教所崇尚的理念背道而驰的。当然,爱物、爱民、爱父母、爱师长等,佛教认为是正当的。 佛有佛道,俗有俗道,各自相安,各行其道,“爱河”就理解清楚了。

【第40句】:【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歇)《西游记》中描写,猪八戒与孙悟空在万寿山五庄观偷了人参果,猪八戒性急,囫囵吞下,不知是什么味道。比喻一味贪食,不知道所吃东西的价值。也比喻完全不了解事物的奥妙。 也作猪八戒吃人参果——食而不知其味。 猪八戒吃人参果——不知其味。

【第41句】:【皇帝】“皇帝”是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号。 “皇帝”这个称号始创于秦始皇。夏、商、周三代,既没有“皇”,也没有“帝”。夏朝称“后”,商、周都称“王”。春秋时期,诸侯无论爵位高低,通称国君;后来,周王势力衰落,诸侯兼并,齐、楚、燕、韩、赵、魏、秦都先后称王,甚至中山小国也称起王来。秦王赢政统一六国,结束了战国纷争的局面。但赢政自以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采上古帝位号,号日皇帝。”“朕”成为皇帝自称的专用词,也是由秦始皇开始的。历史上虽然对秦始皇褒贬不一,但他确实是“千古一帝”。

【第42句】:【价高招远客】(谚)远客:远处的客商。只要肯出高价,路途再远,也会有客商把货送上门来。指只要舍得出高价,就不愁买不到缺货。也借指只要舍得出高额酬金,就不愁引不来人才。

【第43句】:【过了九月九,大夫高了手,米饭萝卜丝,吃了去病根儿】 释义:过了农历九月九,萝卜一类有利健康的蔬菜下来了。 例句:现在你给出个“主意”,叫我明天卖烤红薯,我就觉得这是好主意。为啥呢?常言说:“过了九月九,大夫高了手,米饭萝卜丝,吃了去病根儿。”看病的生意不行了,红薯才下来,城里人都爱吃个新鲜烤红薯。

【第44句】:【迅雷不及掩耳】 释义:形容特别快,措手不及。 例句:显然,敌人为了迅雷不及掩耳地破坏他们的组织、破坏政治犯们坚持下来的绝食斗争,要把他或者还有其他的同志突然弄走,

【第45句】:【说千道万,不如一干】(谚)指嘴上说得再多再好,也比不上实干有用。

【第46句】:【黄连树下弹琴——苦中取乐】(歇)指在困苦中强作欢乐或自得其乐。 也作黄连树下弹琴——苦中作乐。 黄连树下吹箫——苦中作乐。

【第47句】:【鸟怕暗箭,人怕甜言】(谚)指甜言与暗箭一样伤人,必须提防。

【第48句】:【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谚)指只要舍得金钱,就能招得勇士为你卖命。 也作重赏之下,必有死夫。死夫:不要命的勇士。 重赏之下出勇夫。 重赏之下无懦夫。

【第49句】:【气不打一处来】(惯)指心中所有的怒气一起爆发出来。

【第50句】:【狗熊嘴大啃地瓜,麻雀嘴小啄芝麻】(谚)地瓜:甘薯,块头大。芝麻:油料作物,颗粒小。狗熊嘴大,只可拱吃地瓜;麻雀嘴小,吃的却是芝麻。指大有大的无能处,小有小的可贵处;人的智与力不可用年龄多少或身材大小来衡量。

【第51句】:【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谚)腊: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指腊月的初七、初八,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日子。

【第52句】:【插起招军旗,就有吃粮人】 招军旗:古时招募士兵用的旗帜。吃粮人:指吃粮饷的士兵。插起招军的旗帜,就有人应招参军。也比喻总会有人响应。 例句:“插起招军旗,就有吃粮人。”有个吴先生是在阎锡山部下当过旅长的退职军官,家里很富,才死了老婆。他在姐姐庙大会上见过小芹一面,愿意续她,媒人向三仙姑一说,三仙姑当然愿意。

【第53句】:【驴不跑怨鞍不好】(惯)比喻主观上不努力却埋怨客观条件差。

【第54句】:【宁可折本,不可饿损】(谚)折(she)本:亏损本钱。本指做生意宁可亏损本钱,也不能饿伤身体。 泛指钱财上受损不要紧,只要把身体保护好。 也作“宁可折本,休要饥损”。

【第55句】:【怕见的是怪,难躲的是债】(谚)害怕见到的是鬼怪,难以躲过的是债主。指旧时穷人往往无钱还债,但想躲又躲不过。

【第56句】:【贼去了关门】(惯)去:离开,离去。财物被贼偷走后才关门。比喻事后才采取防范措施。 也作贼走了才关门。 贼走了才拴门。

【第57句】:【想治疮不能怕挖肉】(谚)想要把身上的恶疮治好,就要忍痛挖去周边的肉。比喻要想办成一件大事,就不能不付出大的代价。

【第58句】:【官差吏差,来人不差】(谚)差:差错,错误。不论官吏有什么差错,被官吏派来办事的人没有差错。指上层策划的人负有责任,被派的人不担责任。 也作“官错吏错,来人不错”。

【第59句】:【兵不厌诈】 释义:用兵作战时可以用欺诈的策略和方法迷惑敌人。 例句:难道你不知道“兵不厌诈”的道理吗?我军虚虚实实,所以使你们的指挥官无所适从,吃了败仗。

【第60句】:宁吃开眉粥,不吃皱眉饭.

【第61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释义:眼前又有了新的道路。比喻事情有了新的转机,有了新的希望。这是陆游《游山西村》诗句。“山重水复”又作“山穷水尽”。 例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绕过险崖,眼前豁然开朗,宽阔的航道又伸展在眼前了。

【第62句】:【不吃凉粉腾板凳】 释义:比喻不干工作就别占职位。 例句:“你这是什么话!不想当干部,就早吭声,不吃凉粉腾板凳,离了你这块云,天也照样下雨。”

【第63句】:【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谚)指人在丰衣足食、生活富裕之后,往往会生出非礼非法的邪念;在忍饥受冻、无法生活之时,往往又会动起偷盗打劫的心思。

【第64句】:【家里没有梧桐树,也招不来彩凤凰】见“没有梧桐树,引不得凤凰来”。

【第65句】:【先生讲书,屠夫讲猪】(谚)先生:教书先生。屠夫:以宰杀猪羊为专业的人。教书的先生说起话来总离不了书,杀猪的屠夫说起话来总离不了猪。指人们在谈话中总离不了本行的话题。

【第66句】:【打核桃捎带了枣】(惯)比喻打击某个人,也连带伤害了另一个人。

【第67句】:【孙猴子头上的金箍——戴上去容易取下来难】(歇)金箍:金属制成的箍。指参与某事容易脱身难。

【第68句】:【晌鼓不用重锤】见“好鼓不用重锤敲”。

【第69句】:【惺惺惜惺惺,好汉惜好汉】 释义:聪明人爱惜聪明人,英雄好汉爱惜英雄好汉。指杰出人物总是相互敬重爱惜。参见“英雄惜英雄,好汉惜好汉”。 例句:古人有言:“惺惺惜惺惺,好汉惜好汉。”量这一对泼男女,腌媵畜生,终作何用!众豪杰且请宽心。

【第70句】:【一遭情,两遭例】(谚)第一次行赏是恩情,第二次就会认为是定例了。指赏不宜多,奖赏如果被受赏人看作是惯例,就失去了意义。

【第71句】:【大千世界】“大干世界”指广阔无边的世界,包罗万象的事物。“大干世界”是怎么来的呢? “大干世界”是佛教语。据《华严经》卷四说:“以须弥山为中心,以铁围山为外廓,在同一日月照耀下的四大洲和七山八海,叫做一个世界。累计一千个世界,叫做‘小千世界’;累计一千个‘小千世界’,叫做‘中千世界’;累计一千个中千世界,叫做‘大千世界’。因为以‘千’为单位,经过三次累计,所以完整的叫法是‘三千大干世界”’。佛家指出,宇宙中有无数大干世界。后来,用“大干世界”形容广大而丰富多彩的世界。 佛教的“大干世界”,竟然和物理学、天文学的漫无边际的宇宙相似。

【第72句】:【驱羊入虎口】(惯)把羊往老虎嘴里赶。比喻让人白白去送死。

【第73句】:【脑子怕不用,身子怕不动】(谚)脑子怕的是不用,越不用越迟钝;身子怕的是不动,越不动越僵硬。 指脑子越运用越灵活,身子越活动越健康。

【第74句】:【横挑鼻子竖挑眼】(惯)形容很不满意,百般挑剔。 也作“横挑眼,直挑眼”。

【第75句】:【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常志】(谚)没志气的人,经常立志,却不能实行;有志气的人,一次立志,终身实行。指立志不在次数多,在于坚定不移。

【第76句】:【险道神撞着寿星老儿——你也休说我的长,我也休嫌你的短】(歇)险道神:迷信称出殡时的开路神,身材细长。寿星老儿:民间传说中长寿的神,身材矮胖。指彼此都有缺点,不要互相嫌弃。

【第77句】:【富不学奢而奢,贫不学俭而俭】(谚)富人不用去学奢侈,自然就奢侈了;穷人不用去学节俭,自然就节俭了。指经济条件对人的行为习惯起着制约与支配作用。 也作“贫不学俭,而俭自来;富不学奢,而奢自至”。

【第78句】:【掌刀把子】(惯)比喻掌握权力。

【第79句】:【不三不四】称不正派、行为不端正的人为“不三不四”。显然,人们对三与四这两个数字有很大的好感。它源于古人对三和四的认识,古代,人们对三和四的解释有着特殊的意义。 据史料记载,古代将天看做“一”,将地看做“二”(水陆合计为二),“天地相加为三”。“三”不仅作为一个数,而且还作为事物整体象征,有的甚至把三看做事物的本源。由于三的这个特性,常把事物的约数用三来表示,如“三军”、“三思”等。汉字的构成也有一个特殊现象,三人成众、三木成森、三金成鑫、三土成真、三日成晶、三口成品,三火成焱,三牛成舞、三水成淼等,组成的新字都与本字有关,且字义更深刻。此外,还有许多名言、名剧与三有关,如“三十而立”、“三人行,必有我师”、“三省吾身”、“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光日月星”等。名剧有“三打”、“三气”、“三顾”、“三让”等。细细品味,其味无穷,含义深远。古人认为“天地相加成三”,“三”自然是美好事物的象征。 而对于四.则另有一番说法,谓之“周全”、“称心”。故古诗原以四式为主;西天如来佛旁必是“四大金刚”;《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四人为伍,西天取经;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古之文人操四世:琴、棋、书、画;汉字有四体:真、草、隶、篆;楷书有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频;唐初四杰: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北宋文坛有四大家: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至于其他方面,如春、夏、秋、冬四季,东、南、西、北四方之类,举不胜举。纵观“四”,可以发现,人们把“四”视为吉祥,取“四”而呼之,成为习俗。 古代文化中的“三”与“四”,集中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是古代文化的结晶,“三”与“四”的用法,寄托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誉。好与坏只差一个字——“不”,不好就是坏,不坏就是好(如这东西不赖),而形容行为不端的人为“不三不四”,大概就是这个缘由。

【第80句】:【花子死了蛇——没得弄了】(歇)花子:叫花子。弄:本指耍弄(蛇),转指玩弄(手段)。指失去了凭借或依靠的手段,没有应付的办法或没有什么可干的了。 也作“花子死了蛇—一没什么弄得”。

【第81句】:【红颜多薄命】(谚)红颜:美貌女子。薄命:命运不好。指旧时的美貌女子往往遭受厄运。 也作红颜自古多薄命。 自古红颜多薄命。

【第82句】:【爹死娘嫁人——各人管各人】(歇)指各人自己管自己,各走各的路。 也作“爹走娘嫁人——各人管各人”。

【第83句】:【牛鬼蛇神】“牛鬼蛇神”指奇形怪状的鬼神,比喻社会上的丑恶事物和形形色色的坏人。那么,是谁把这四种东西搁在一起的,它源自佛教。 “牛鬼蛇神”原指佛经故事和佛教艺术中的鬼神形象,“牛鬼”见于《妙法莲华经》:“复有鬼者,首如牛头,或食人肉,或复啖狗。”“蛇神”出于密宗曼荼罗画,密宗经典《尊胜佛顶修瑜伽法仪轨》载:“曼荼罗画”的构图有“西面门南,西方水天神,被甲头上蛇头,手把龙索。”两处合一便有了“牛鬼蛇神”一词。

【第84句】:【临桥须下马,过渡莫争船】见“逢桥须下马,过渡莫争先”。

【第85句】:【一人一把土,堆起万丈山】(谚)一个人掬起一把土,就能堆起一座高山。指积零就能成整,积少就能成多。也指一项大事业,要靠众人协力才能成功。

【第86句】:【见庙就烧香,见佛就叩头】(惯)比喻到处求人帮忙,不放过可利用的机会。 也作“见着庙门就烧香”。

【第87句】:【一个汗珠摔八瓣儿】见“汗珠摔八瓣儿”。

【第88句】:【徒知其一,不知其二】见“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第89句】:【牛打江山马坐殿】(惯)比喻奋斗得来的胜利果实被别人享受。

【第90句】:【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草)绳】比喻人在某件事上遭受挫折后,一直心有余悸,不敢再涉足其间。典出《初刻拍案惊奇·转运汉巧遇洞庭红》。 明朝成化年间,苏州有个名叫文若虚的人,做生意总是赔,人家叫他“倒运汉”。这年他穷得实在过不下去了,便破罐破摔,拿着别人送的一两银子,买了几篓太湖橘子——名叫“洞庭红”,随商船出海,他要看看海外风光,死了也不冤。到了一国,商人们都上岸做贸易去了,文若虚猛地想起自己带着吃的那一篓橘子烂了没有?于是搬到船板上吹吹风。岸上走的人看见了,问是什么东西。文若虚拿起一个掐破就吃。围观的人看这东西又好看又能吃,问他多少钱一个。文若虚听不懂,便竖起一个手指。有人拿出一个银钱来买了一个,闻了闻扑鼻香,尝一尝甘甜可口。又摸出十几个银钱来,说:“我买十个进奉皇帝。”旁边的人看了,你买俩,他买仨。文若虚一看剩下的不多了,刚要涨价,那第一个买橘子的人飞马赶来,大声喝道:“不要卖了,皇帝都要了。”文若虚把钱一数,共一千多,约合百两银子,竟是一本百利了。 众商人回来,听说这事,都惊喜道:“人都道他倒运,而今是转运了。” 便劝他得此钱买了货带回去再生利钱。文若虚道:“我是倒运的,将本求财,没有一次不蚀本的,如何这要生利钱。妄想什么?万一和从前一样,再做亏了,哪里再有洞庭红来卖?‘一朝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说到货物,我就没有胆量了,我还是带这些钱回去吧!”

【第91句】:【出头的椽儿先朽烂】(谚)露出房檐外面的椽子由于风吹雨淋,会先腐烂。比喻冒尖或带头的人,往往最先遭到祸害。 也作“出头椽子先烂”。

【第92句】:【绳从细处断】见“麻绳单从细处断”。

【第93句】:【两手拍屁股——光打光】(歇)形容一无所有,一点儿也不剩。

【第94句】:【豆芽菜长不成大树】 释义:讽刺人没有出息,不成材。 例句:赶明日叫那帮害人精都给轰去……呔,那小子还一劲穷倒腾,我看呀一“豆芽菜长不成大树”。

【第95句】:有山必有路,有水必有渡。

【第96句】:【骑着驴骡思骏马】 释义:比喻人的欲望没有止境。 例句: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第97句】:【君子不跟牛使气】(谚)指有道德修养的人,不会去和那些执拗无知的人争高论低,一般见识。 也作“君子不跟牛斗力”。

【第98句】:【罐里养王八——越来越活】(歇)本指越来越有活力,转指活动越来越厉害,越来越不像话。常含责骂或讥讽意味。

【第99句】:【不下高梁本,得不着老酒喝】 释义:高梁的子实可用来酿酒。比喻不付出—定代价,就实现不了预期的目标。 例句:还是那句老话,不下高梁本,得不着老酒喝。他明知道请春杉上他家去,多少得破费一点。嗑把瓜子也是钱,喝口水也得费柴禾。可他想到长远利益还是下了“请帖”。

17186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