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卡车之家点赞最多的歇后语的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同烧一炉香】(惯)比喻有共同的心愿。

【第2句】:【量大福大】(谚)度量大的人,福分自然就大。指度量和福分是相连的,量大容人,福分就大;度量狭窄,只能自找苦吃。 也作“有大量者,必有大福”。

【第3句】:酒糟鼻子不喝酒——枉担其名

【第4句】:【乌金更比黄金贵】乌金,比喻墨,借指知识文化。谓知识 比财富重要。《北京日报》( 1988,11,11):“古人有一句名 言:乌金更比黄金贵。指的是金钱再有价值,也没有知识 (墨)贵重。今天细细想来,此话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第5句】:【山高高不过太阳】释义:比喻压不过长辈或强者。例句:原来这贾芸最伶俐乖巧,听宝玉这样说,便笑道:“俗语说的,‘摇车里的爷爷,拄拐的孙孙’。虽然岁数大,山高高不过太阳。自从我父亲没了,这几年也无人照管教导。如若宝叔不嫌侄儿蠢笨,认作儿子,就是我的造化了。”

【第6句】:【 从天上放下云梯】遇到高升的机会。申跃中《挂红灯》: “对于他自己,虽然不能说是从天上放下了云梯,但也算有 了步步向上的台阶了。”

【第7句】:二十九天不出鸡——坏蛋

【第8句】:【尽忠难以尽孝】(谚)指要报效国家,就不能在家孝敬父母,自古忠孝不能两全。 也作尽忠者不能尽孝。 尽得忠来难尽孝。

【第9句】:鸭子不尿尿——自有便道

【第10句】:【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谚)身后:人死之后。人身后的声名再盛,也不如生前得到一杯酒的享受。指生前享受虽少,但实惠;死后扬名千古,无意义。

【第11句】:啄木鸟——嘴硬心软

【第12句】:【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原指军队被围困,也可指其他内外 交困的情况。明代《三国演义》:“止有孤城一区,内无粮草, 外无救兵,危在旦夕。”

【第13句】:【捉刀】“捉刀”,现在指代替别人做文章。源出南朝刘义庆主编的《世说新语·容止》,而发明捉刀的人就是三国时期的曹操。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曹操灭掉袁绍平定北方后,声威大振,晋封魏王,许多少数民族部落纷纷归附,匈奴也派使者拜见曹操。但在高大的匈奴使者面前,曹操觉得自己长得有些呵碜,“不足雄远国”,弄不好会损害国家形象。决定找大臣崔琰做自己的替身。崔琰是当时有名的美男子,身材高大。曹操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崔琰,崔琰也满口答应了。于是,曹操让崔琰假扮自己接见使者,而他自己却“捉刀”扮成护卫站在崔琰旁边。等朝见完毕,曹操派人向匈奴使者打听他对魏王的印象,匈奴使者回答说:“魏王看起来很有威严,但是站在座榻旁边的那个拿着刀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啊!”看来这个使者真是慧眼识英雄,崔琰虽然帅气,但还是敌不过曹操的霸气。其实,曹操是多虑了,据《魏氏春秋》记载:“武王姿貌短小,而神明英发。” 曹操的“捉刀”演变成代人写文章或顶替别人做事的意思了。现在,“捉刀”的含义又有所发展,“枪手”是不是从“捉刀”变化来的呢?

【第14句】:【黑猫不捉耗子,还有白猫】释义:比喻事情总会有人干的。例句:我倒觉着对待工作不能心急,胖子不是一嘴吃的。春天必刮东风,伏天总要落雨,黑猫不捉耗子,还有白猫哩!

【第15句】:【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谚)指知道自己的兵力,深入了解敌情,在战争中就能稳操胜券。

【第16句】:【冰人】在古代媒人又被称为“冰人”或“大冰”。媒人一般都是热心肠,怎么反倒称为“冰人”呢?这一称呼最早见于《晋书·索统》中的一段故事:孝廉令狐策有一天梦见自己站在冰上,和冰下人说话,询问圆梦的解释说,冰上为阳,冰下为阴,主阴阳之事,你在冰上和冰下人说话,人阳语阴,主为人说媒,因而你当为人说媒,冰河开了,婚姻也就成了。由此,后人称媒人为冰人。

【第17句】:【连理枝】“连理枝”比喻恩爱夫妻。白居易曾在《长恨歌》中写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为什么有此说法呢?相传古代一君王荒淫残暴,他看上了随从韩凭的妻子,硬将其霸占囚禁在宫中。韩凭不堪受辱,自杀身亡。韩凭妻子得知后悲痛不已,决心随夫君而去。她借同君王登台游玩之机,从高台上跳了下去,以身殉夫。韩凭的妻子死前曾留下遗书,要求将自己与韩凭合葬。但君王心有不甘,故意将二人分开葬两处,隔路相埋,让他们“生不能同室,死不能同穴”。可是,过了不久,埋葬韩凭夫妇的两座坟竟然各长出了棵梓树,并且两树的枝干交错在一起,一对鸳鸯还在树枝上交颈悲鸣,声音感人。于是,人们将这两棵根枝交错相生的树,称为“连理枝”,并以此歌颂韩凭夫妇生死不渝的爱情。 “连理枝”体现了人们对美好愿望的寄托,又称之为“相思树”,用它来比喻恩爱夫妻再恰当不过了。

【第18句】:我和爸爸都喜欢看电视剧《天下粮仓》,于是,我们约定晚上一起看。晚饭后,我想先小睡一会儿,便告诉爸爸等开演了就叫醒我。可是,我睡得太香了,任爸爸怎样叫也不想出被窝。第二天,爸爸对我说:“说到要做到,做人才可靠;说到做不到,等于放空炮。以后,你的言行要一致啊!”(河南·林州)

【第19句】:作文写得不生动,我自己也很着急。妈妈看了我的几篇作文后说:“谎话像雾,大话像雷,空话像云,惟有实话才像滴滴春雨。你看,你的作文中没有真情实感,怎么会打动人?”(河南·鹤壁)

【第20句】:这山看着那山高——见异思迁

【第21句】:【肩膀一边齐】(惯)指各方面的情况、条件都差不多。

【第22句】:大洋马生骡子——杂种

【第23句】:眉毛胡子一把抓——主次不分

【第24句】:【没喝过墨水没念过书,没有文化】成语:胸无点墨。姚 雪垠《李自成》:“我自幼没喝过墨汁儿,拙口笨舌,说不好什 么话。”

【第25句】:爸爸在外听说我考试不及格,回家就责问我。妈妈责备爸爸说:“你啊,捡到风风(封封)就是信。”(贵州·湄潭)

【第26句】:有一次,一个同学动手打了我,我没有还手。妈妈知道后,高兴地说:“对嘛,让人一寸,得理一尺。”(安徽·枞阳)

【第27句】:【出门碰到劈面雨,行船遇到顶头风】释义:比喻做事遇到困难,不顺利。例句:他刚一出门,正好遇到日本鬼子进村,还没来得及闪开,就被抓住了。真是出门碰到劈面雨,行船遇到顶头风。

【第28句】:【锁钥尽固,径窦可由】(谚)径窦:径直挖通的洞。尽管把门窗封锁得很严实,但挖个直通屋里的地洞便可进去。指任你防守再严,总有可攻破的办法。

【第29句】:尖嘴骡子卖个驴价钱——吃了嘴上的亏

【第30句】:【未穷先穷不穷,未富先富不富】(谚)家业将穷时,赶紧作过穷日子的打算,便不至于穷倒;家业未富时,就按富家的排场过活,肯定富不起来。指早作穷打算不受穷,早作富打算必不富。

【第31句】:【老健春寒秋后暖】(谚)指老年人的健康就像春天的返寒,秋后的乍暖,都是不久长的暂时现象。也指老年人的健康无法逃过自然法则,很快就会由衰到死。

【第32句】:【算老帐】(惯)指清算已经过去的恩怨、错误。 也作算旧账。 算陈年旧帐。

【第33句】:三十亩地一头牛——安居乐业

【第34句】:快要考试了,有些同学还不努力学习,校长批评说:“现在是焦麦炸豆的时候,你们咋还没个紧张劲儿呢?”(广西·来宾)

【第35句】:【囊里盛锥——尖者自出】(歇)囊:口袋。本指锥子的尖端部分自会钻出来,转喻有才能的人自然会显露头角。 也作“囊里盛锥——自出尖”。

【第36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此俗语比喻接受别人的救助要加倍报答,以示感恩。那么,这种说法是怎么来的呢?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最早出现在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来源于明朝的一个故事。明朝后期,皇帝昏庸,政治腐败,宦官当道,廷臣结党,派系林立。历城一县令,看破时局,无奈之下愤而离职到神通寺出家,法号“兴公”。年轻女儿放心不下父亲,怕父亲受苦,生活不能自理,也跟随而来。按寺内规矩,男女不能同居,她便进入距离父亲不远的涌泉庵削发为尼,法号“明喜”。为方便替父亲洗衣服,明喜随后建了一座单层方形坐北朝南的塔,把为父亲洗好的衣服按约定时间送往塔内,随后父亲再将衣服拿走。当人们问起这样做的原因时,她说:“父亲的养育之恩我们必须好好回报,正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真是不折不扣的孝女,人们无不被她这种报恩方式所感动。为了纪念这位女子,后来人们把神通寺后的泉起名为“滴水泉”,明喜为父亲洗衣服的泉为“涌泉”。于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个俗语在民间传开了。至今还被人们广为引用。

【第37句】:【人不保心,木不保寸】(谚)人不能担保谁的心都是好的,树也不能担保它寸寸都是好木材。指人心隔肚皮,最难猜测。

【第38句】:【惟有感恩并积恨,万年千载不成尘】(谚)成尘:化作尘埃,指不再存在。指世间什么事都能淡忘,只有感恩和仇恨,时间再久也不会忘记。 也作惟有感恩并积恨,千年万载不成尘。 惟有感恩并报怨,千年万载不生尘。

【第39句】:【天公不作美】多指天气不佳,或天气不如人意。香港岑 凯伦《婚外恋情》:“只有改天再赶拍了!没办法,天公不作 美!”

【第40句】:三叔爱和老嫂们骂着玩儿,我爷爷时常提醒他说:“对她们放尊敬些,老嫂比母啊!”(河南·长葛)

【第41句】:关公不杀曹操——思念旧情

【第42句】:【横挑鼻子竖挑眼】(惯)形容很不满意,百般挑剔。 也作“横挑眼,直挑眼”。

【第43句】:爷爷退休了。一天,我看见爷爷戴着眼镜在看书,我就问爷爷怎么还看书,爷爷说:“我是九月的冬瓜,皮老心不老。”(河南·许昌)

【第44句】:一个两岁的孩子,妈妈抱着哭,奶奶抱着还哭,轮到爷爷抱才算不哭了。爷爷乐呵呵地说:“这孩子,屙屎也拣狗。”(广东·化州)

【第45句】:穿上航空衣——要飞了

【第46句】:爸爸笑我饭吃得不少,却不能干活,说我是“光能吃,不能干,提着空篮子,还出一头汗”。(河南·南阳)

【第47句】:前浪;无穷无尽;一泻千里

【第48句】:一天晚上,奶奶让我上街买东西,我害怕不敢去。奶奶说:“一分胆量一分福,十分胆量住瓦屋。别害怕,去吧。”(河南·尉氏)

【第49句】:【鱼过千层网,网后还有鱼】(谚)鱼网再密,捕捞的次数再多,也还有漏网鱼。比喻再严密、严谨的事情,也难免有疏忽之处。

【第50句】:【装一佛像一佛】(惯)比喻装什么人像什么人。

【第51句】:【一个雷天下响】指到处都受影响,人人都知道。明代《醒 世恒言》:“原来有了银子,就天上打一个霹雳,满京城无有 不知的。”

【第52句】:潘金莲偷汉子——本性难改

【第53句】:【摸不准脉窝】(惯)比喻找不到问题的症结。

【第54句】:姑姑的儿子来到我家,每逢吃饭总要与我弟弟占桌子抢板凳,争碗夺勺。爷爷笑着说:“你俩是反贴门神不对脸,一个槽上拴不住俩叫驴啊!”(河南·汝南)

【第55句】:【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美丑相差太远,极不相称。再说癞蛤 蟆也跳不高:根本捉不住天鹅。谓不配,也达不到目的。特 指男的配不上女的。成语:痴心妄想。台湾白先勇《孽子》: “你算老几?人家理你?癞蛤蟆也想吃天鹅肉?真正是个 不要脸的老梆子!”

【第56句】:【 十叫九不应】听不见,或不回答。柳青《种谷记》:“他已 经聋得十叫九不应,默然做着自己看见应做和能做的事,一 年也和人说不上几句话。”

【第57句】:【先到长安为君,后到长安为臣】(谚)长安:汉.唐帝王古都。在政权争夺的年代,谁先占领都城的就是君,后到的就称臣。指凡事有个先来后到,后到者要让先来者。

【第58句】:【拒人于千里之外】释义:形容态度傲慢,没有商量的余地。例句:杜秋葵冷若冰霜,拒人于千里之外。于是,安天宝只有等下去,等来春到杜秋葵心头那一天。

【第59句】:对着酸菜缸呐喊——瓮(嗡)声瓮(嗡)气

【第60句】:【唇亡齿必寒】见“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第61句】:头顶上长眼睛——目空一切;旁若无人

【第62句】:【下雨也该淋一回】下雨被淋,不限于某一人。下雨、下 余,淋、轮谐音,借指下一次该轮流遇到。梅娘《蟹》:“什么? 你叫我走?这可是你亲口说的?我不是你家三媒六聘请来 的吗?若不是我爸爸,下一万个雨点也淋不到你头上。你 叫我走,行吗?”

【第63句】:【翅膀硬了】(惯)形容人长大或成熟,长本事了。多含贬义。 也作翅膀长硬了。 翅膀管儿硬了。

【第64句】:【母猪赛貂蝉,骆驼容长脸儿】释义:貂蝉:《三国演义》中人物,司徒王允的歌女,貌美出众。比喻贪恋女、色,再丑的女人也觉得美丽可爱。例句:“冲她那走路的神气,就不像个大家闺秀。”说着,指着奎老爷的脑门子,“你看哪个女人都是好的,真是母猪赛貂婵(蝉),骆驼容长脸儿。”

【第65句】:出土的竹笋——蹿得快

【第66句】:【有石头在,火种不会绝】石头能打出火来。借指不会绝 灭,仍然有希望。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实在,火种是不 会绝的。但我要重申九年前的主张:不要再请愿。”

【第67句】:割鸡用牛刀——大材小用;小题大做

【第68句】:小姨是个列车员,每天五点钟上班。可这天上班前她突然病倒了,姨父要去给她请假。姥姥说:“一个捻儿一个灯,一个萝卜一个坑。现在去请假,领导找谁替班?”(河北·石家庄)

【第69句】:珠穆朗玛峰点灯——最高明

【第70句】:【鸡来迎鸡,狗来迎狗】(惯)比喻没主见、没原则,对谁都奉承、迎合。

【第71句】:【大锅饭,小锅菜】(谚)指做饭要用大锅,饭不会夹生;炒菜或焖菜要用小锅,菜出炉快,又能保持鲜嫩不走味。

【第72句】:吃着黄连长大的——苦人儿

【第73句】:【早来的鸟儿有虫吃】先到容易得益。或说:早起的鸟儿捉 虫多。台湾语文图书:“老师劝导学生早起用功——早起的 鸟儿有虫吃。学生顽皮的回答——早起的虫儿被鸟吃。”

【第74句】:耍大刀的唱小生——改行了

【第75句】:【蜂刺入怀,解衣去赶】(谚)指黄蜂要是钻进衣襟里,就必须马上解开衣襟赶跑它。比喻情况紧迫时,不容有任何迟疑,必须立即采取紧急措施。 也作蜂虿入怀,随即解衣。虿(chai):蝎子一类的有毒动物。 蜂蝎入怀,各自解衣。

【第76句】:【杀鸡用牛刀】(惯)杀鸡用上了杀牛的刀。1指大材小用。2指办事有绝对的把握。3比喻花大钱却办了件小事。

【第77句】:【小心天下去得,鲁莽寸步难行】谓做事要谨慎,鲁莽容易做 错事情。高云览《小城春秋》:“听我说,要提防!小心没有 坏处,鲁莽寸步难行,还是让我做你的保镖吧。”

【第78句】:雨过天晴后的一个晚上,我和爸爸去奶奶家。一路上,我小心翼翼,总怕踩着水和泥。爸爸说:“你看,明是水,暗是泥,不明不暗是好地。”(河北·邯郸)

【第79句】:我写作业时把“此”字写成了“比”字。妈妈说:“读书读得多,‘料’字写成‘科’。”(广西·鹿寨)

【第80句】:鞭子敲耳朵——打听

【第81句】:鸭上架——全靠逼

【第82句】:飞机舱里伸出个巴掌来——高手

【第83句】:买干鱼放生——尽做糊涂事

【第84句】:【烂泥糊不上墙】(谚)指毫无黏性的烂泥,无法将它抹上墙壁。比喻平庸无能的人无论怎样扶持,也难以成事或走向正路。 也作烂泥扶不上壁。 烂泥巴扶不上墙。

【第85句】:【难得糊涂】在官家或民宅,经常看到“难得糊涂”的书法匾额或横幅,那么,“难得糊涂”到底是糊涂还是不糊涂呢? “难得糊涂”源自清朝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1754年,郑板桥由山东范县调任潍县知县,而此时潍县正遇上百年罕见的旱灾,遍地饿殍。郑板桥心急如焚,而钦差大臣姚耀宗却不闻不问,反倒向郑板桥求字画。气愤的郑板桥就画了一幅鬼来讽刺他,钦差大臣怒而毁画。郑板桥的妻子见他为百姓忧虑日渐憔悴,便劝他既然皇帝不管,钦差大臣也不理,你一个小小的知县能管得了什么,不如装作糊涂。郑板桥闻言大怒:装糊涂,我装不来,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变糊涂更难,难得糊涂。他的这句话后来成了“难得糊涂”的注解:“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变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那他真的糊涂吗?当然不是。郑板桥以“拯救万民,在所不惜”来激励自己,他爱民如子,有诗为证,他提笔写下“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虽些小小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他责令潍县富豪为饥民轮流熬粥,带头捐出自己的俸银,开官仓借粮赈灾,这才稳住了局面。后来百姓无法按期归还粮食,他干脆烧掉借券了事。虽然他救了一方百姓,却得罪了上司,不久就被罢官。为此,他用自己独创的“板桥体”书写“难得糊涂”四个大字,并成了他的座右铭。不愿巴结上司、一心想为百姓谋福的他显得和官场格格不入,但又抗争不过官场的黑暗,“难得糊涂”是他的无奈之举,他才是大智若愚。

【第86句】:【海深不为深,友情第一深】释义:比喻友情比海深。例句:钱万利说:“海深不为深,友情第一深嘛!为人虚虚假假的不够朋友,咱一见面,我就知你这人很实在。”

【第87句】:【见怪不怪,其怪自败】释义:遇到怪异之事,不理会它,它自己就会消失。例句:“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不用砍他,随他去就是了。

【第88句】:【槐花黄,举子忙】(谚)槐花黄:槐花在农历七月开放。举子:科举时代应试的读书人。指农历七月正是举子忙于应试的时节。

【第89句】:【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逃不出手掌如来佛】即释迦牟 尼。孙悟空一个跟头能翻十万八千里,但总是翻不出如来 佛的手掌。事出《西游记》。借指:不是对手,摆脱不了控 制。老舍《骆驼祥子》:“她得松一把,紧一把,教他逃不出她 的手心儿去。”

【第90句】:鹅上台阶——靠猛劲

【第91句】:菜籽落到针眼里——凑巧了;赶得巧

【第92句】:在捐资建校大会上,爷爷一下子就捐了一千元,妈妈有些不高兴。回到家,爷爷说:“再穷不能穷学校,再苦不能苦孩子。为了孩子们的未来,咱得看远点儿。”(河南·鄢陵)

【第93句】:别人学习时,小叶不学习;别人睡觉哩,她又嚷着要看书。奶奶说她是“好吃剩菜”,还说她“牵着不走,打着倒退,是赶晚集的好手”。(河南·郏县)

【第94句】:长哥长嫂当爹娘。

【第95句】:【大丈夫四海为家】释义:有作为的男儿不恋家。例句:“大丈夫四海为家。喜财,我劝你还是避一避的好。”

【第96句】:【死要面子活受罪】(惯)指人太顾及自己的面子,为了脸面而宁愿承受痛苦的折磨。

【第97句】:【一箭射两只老鸹】一举办成两件事。成语:一举两得、一 箭双雕、一石二鸟。徐光耀《平原烈火》:“把车子扣下,叫他 光杆儿回去。他赔几回本,以后就不出来了,我们也有车子 骑了。这叫什么?一箭射两个老鸹。”

【第98句】:【红皮萝卜白心子】释义:比喻假装进步,表里不一。例句:谁他妈的要红皮萝卜白心子,可别怪我二光不讲交情。

【第99句】:【家有万千,小处不可不算】(谚)家里纵然有千万钱财,开支也要精打细算。指再大的家业,过日子也必须节制而有计划,不可随意浪费分文。

17408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