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2024年最流行的歇后语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妈妈炒了一盘兔肉,我边尝边问妈妈:“怎么这样香啊?”妈妈说:“常言说得好,‘天上飞禽——鸽子鹌鹑;地上走兽——兔子狗肉’。”(河南·邓县)

【第2句】:巧八哥儿拉家常——光耍嘴

【第3句】:【抠着屁股——自抬自】(歇)抬:抬高。指自己抬举自己。含讥讽意味。

【第4句】:镰刀割韭菜——刀齐

【第5句】:甘蔗地里栽葱——比别人矮一截

【第6句】:逼着乌龟伸脑袋——越逼越不行

【第7句】:爬上马背想飞天——好高骛远

【第8句】:【白脸奸臣】“白脸奸臣”不是生活中的小白脸都是奸臣,是戏剧中脸谱的一种色彩,一般涂白色脸谱的人物多为奸臣。其代表人物是曹操。曹操在历史上是一个争议颇多的人物,但他对当时历史的发展——由分裂到统一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大约在曹操当时,许劭就称其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这句话是说曹操若生活在太平盛世,则必然是皇帝的股肱之臣;假如生活在乱世,他就会成为驰骋天下的英雄,可以成就一番霸业。这本是对曹操的溢美之词,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开始断章取义,将枭雄变成了奸雄。这个变化大约开始于两宋之交。逐渐兴起的北方游牧民族蚕食北宋天下,于是,人们开始向江南逃难。逃到江南后,面对日益强大的北方,人们心里开始害怕,现实生活中对其又无可奈何,于是只好借助艺术来丑化北方。而代表着北方的历史人物曹操,一样对南方虎视眈眈,逐渐曹操就变成了民间的假想敌。恰逢此时民间文艺开始兴盛,勾栏瓦肆成为专业表演场合。于是,人们开始在舞台上丑化曹操。久而久之,曹操成了奸诈之徒的典范。尤其随着《三国演义》的问世,曹操在民间的形象彻底定型,“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了背汉的奸臣。《三国演义》反过来影响了戏曲舞台对曹操形象的塑造。清代以来,随着京剧的诞生,三国戏在舞台上独领风骚,白脸曹操也就成了奸臣的代表,以后的奸臣脸谱都涂白色。

【第9句】:癞蛤蟆不吃人——模样难看

【第10句】: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第11句】:门前5——10米不可有疙瘩树,家中会出现恶疮毒瘤。

【第12句】:翻老皇历的——背时佬

【第13句】:耗子不留隔夜粮——好吃

【第14句】:草鞋上拴珍珠——不值得

【第15句】:秋后的蚂蚱——蹦罡达不了几天

【第16句】:【孔夫子搬家——净是韦】(歇)孔夫子:即孔子,春秋鲁国人,名丘,字仲尼,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设想家里的书一定很多。净:只。书:谐“输”。指总赢不了,或总是失败。也作孔夫子搬家——尽是书。孔夫子搬家——都是书。

【第17句】:马戏团的小丑——走过场

【第18句】:独眼龙相亲——眼看中

【第19句】:铁将军把门——关门闭户;没人啦;锁着

【第20句】:玻璃袜子玻璃鞋——名角(明脚)

【第21句】:裱褙店里的钩虫——嚼别人的画(话)

【第22句】:判官的女儿——鬼丫头

【第23句】:玻璃猴子——成不了气候;不成气候

【第24句】:杀猪的改行——放下屠刀

【第25句】:扁担无扎——两头失塌;两头滑脱;两头耍滑

【第26句】:喜鹊飞进洞房里——喜上加喜

【第27句】:老天下黄沙——昏昏沉沉

【第28句】:和尚摸头——没发(法)

【第29句】:瓜地里挑瓜——挑得眼花

【第30句】:【年三十看皇历——好日子过完了】(歇)好日子:本指吉利的日子,转指美好的日子。指好日子就要结束了。

【第31句】:【暖水瓶儿——外面冰凉,里边热乎】(歇)冰凉:本指温度低,转指冷淡。热乎:本指温度高,转指热情。指外表看似冷淡,而内心很热情。也作暖水瓶——表面冷,心里热。属暖水瓶的——外头冷,里头热。

【第32句】:鹅蛋换鸭蛋——不上算;不合算

【第33句】:望乡台上弹琵琶——死快活

【第34句】:骑马上天山——回头见高低

【第35句】:【六月里的梨疙疸——有点儿酸】(歇)疙疸:同“疙瘩”,小球状或块状的东西。本指六月的梨不成熟,味儿有些酸;转指人有些迂腐。

【第36句】:老鹰不抓兔——吃饱撑的

【第37句】:小船载太阳——渡(度)日而已

【第38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歇)八仙:道教传说中的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铁拐李、韩湘子、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等八位神仙。神通:指修行有成就的人所具备的神妙莫测的能力,今指特别高超的本领。相传八仙渡海到蓬莱山赴蟠桃会,一路上能行风的行风,能下雨的下雨,各自施展法力。比喻各自施展本领,或各有各的一套好办法。也作八仙过海——各使神通。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第39句】:小老鼠戴眼镜——没有鼻梁骨

【第40句】:【王八看绿豆——对了眼】(歇)绿豆:这里指绿豆的种子。王八的眼睛与绿豆相似,转指合乎自己的眼光。指品行不好的人彼此情投意合。常含讥讽意味。也作王八看绿豆——对上眼儿。王八瞅绿豆——对上眼儿。

【第41句】:【土地庙里长草——荒神】(歇)土地庙:供奉土地神的小庙。荒:荒芜,谐“慌”。神:本指神灵,转指心神。形容人心慌意乱。

【第42句】:天上的银河——不解近渴

【第43句】:大风里掉了下巴——嘴也赶不上

【第44句】:【七月半烧纸钱——哄鬼】(歇)七月半:指阴历七月十五,迷信说这一天是鬼节。纸钱:迷信的人烧给死人或鬼神的冥钞。本指哄骗鬼魂,转指人说的话或做的事全是骗人的。含责骂意。

【第45句】:玻璃罩里的苍蝇——看到光明无出路;处处碰壁

【第46句】:【扫帚戴帽——顶个数儿】(歇)指勉强凑数,顶上个名额,

【第47句】:隔山买牛——不知公母

【第48句】:【空棺材出丧——木中无人】(歇)木:棺木,谐“目”。指人自高自大,看不起别人。常含责骂意。

【第49句】:【七钱银子二分铜的银元——假也假不了多少】(歇)银元:也作银圆,旧时使用的银质硬币,价值相当于七钱二分白银。一个银元掺进了二分铜,所占的比重很小。指即使有假也假不到哪里去。

【第50句】:【开门七件事】中国有这样一句俗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就是说每户人家开始一天的生活,就有七件东西是必需的,不可缺少的。其实,宋代就有了“早晨起来七件事”的说法。不过当时的七件事与今天的七件事略有不同,宋代的七件事是指“油、盐、酱、豉、姜、椒、茶。”而且这七件事的说法在宋代并没有完全定型,还有“八件事”的说法。南宋吴自牧编撰的《梦粱录》中有这样一句话:“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酒酱醋茶。”到了元代,七件事才固定下来。元杂剧《刘行首》二折念白中有首《当家诗》:“教你当家不当家,及至当家乱如麻。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不仅这一首,很多元杂剧,例如《玉壶春》、《度柳翠》、《百花亭》都有“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内容。明代江南才子唐伯虎,一生潦倒,做了一首感怀诗《除夕口占》:“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岁暮清闲无一事,竹量寺里看梅花。”这才道出了老百姓的真实生活,连过年都吃不上油盐酱醋,何况平时乎!明朝还有一首无“醋”诗歌,蛮有意思,不得不录。当时有一才子,不顾其妻再三规劝而纳下小妾,其妻十分愤怒赠诗一首:“恭喜郎君又有她,侬今洗手不理家。开门诸事都交付,柴米油盐酱和茶”。耐人寻味的是,在开门七件事中,她交付的只有六件事,唯独留下了一件——醋。个中滋味,不难理解。

【第51句】:画上的美女——凡人不配

【第52句】:冰冻三尺——不是一天的工夫

【第53句】:暗处走路——没影子

【第54句】:高梁秆上结茄子——天下奇闻;无奇不有;不可思议;弥天大谎

【第55句】:怀里揣镜子——心里明

【第56句】:【马勺子吊起来当锣打——穷得叮哩当啷晌】(歇)叮哩当啷:拟声词,本拟敲打马勺的声音,转以形容人穷得一无所有。

【第57句】:【雪水煮豆腐——好不冷淡】(歇)指用雪水煮成的豆腐,又冷又淡,转指对人很不热情。

【第58句】:老牛头进汤锅——难熬

【第59句】:肚子里长草——闹饥荒

【第60句】:瓶口封蜡——滴水不漏

【第61句】:爸爸给“希望工程”捐了五百元钱,妈妈知道后冲着爸爸说:“这么大的事也不和我言语一声,好让我也光荣光荣,两口子之间,咋还三伏天戴手套——保守(手)呢?”(安徽·肥西)

【第62句】:大蒜老了——扯破衣裳分家

【第63句】:铁公鸡身上拔毛——休想

【第64句】:打不着狐狸——反惹一身臊

【第65句】:老鼠拱墙——家贼难防

【第66句】:三九天开桃花——稀奇古怪

【第67句】:人头上长疥疮——毛病

【第68句】:头皮上擦火柴——划不着

【第69句】:【绿豆皮儿——青退】(歇)青:青色,绿豆皮的颜色,谐“请”。退:本指脱去(皮),转指退还。指请求退还。

【第70句】:秦始皇修长城——功过后人评

【第71句】:狐狸嫁给黄鼠狼——对骚货

【第72句】:【歪着枕头睡觉——想偏了心】(歇)本指心脏偏向一边,转指人胡思乱想,打错了主意。含讥讽或责骂意。

【第73句】:头痛抓脚跟——弄错了地方

【第74句】:吃瓜子吃出虾米来——什么人(仁)都有

【第75句】:戏子的脸蛋——要哭就哭,要笑就笑

【第76句】:裹着蜜糖的黄连——还是苦(苦命人)

【第77句】:南瓜花炒鸡蛋——对色的货(即“一路货色”)

【第78句】:刮风不下雨——空响(想)一场:闹个好听的;虚张声势

【第79句】:秀才房里——尽是书(输)

【第80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此语的意思是同类的物种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此语出自《周易·系辞上》。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著名的学者叫淳于髡,他博学多才,能言善辩,被任命为齐国的大夫。齐宣王喜欢招贤纳士,于是让淳于髡举荐人才。淳于髡一天之内接连向齐宣王推荐了七位贤能之士。齐宣王很惊讶,就问淳于髡说:“寡人听说,人才是很难得的,如果一千年之内能找到一位贤人,那贤人就好像多得肩并肩站着一样;如果一百年能出现一个圣人,那圣人就像脚跟挨着脚跟来到一样,现在,你一天之内就推荐了七个贤士,那贤士不是太多了?”淳于髡回答说:“大王此言差矣。要知道,同类的鸟儿总是聚在一起飞翔,同类的野兽总是聚在一起行动。人们要找柴胡、桔梗这类药材,如果到水泽洼地去找,恐怕永远也找不到;要是到梁文山的背面去找,那就可以成车地找到,这是因为天下同类的事物,总是要相聚在一起的。我淳于髡大致也算个贤士,所以让我举荐贤士,就如同在黄河里取水,在燧石里取火一样容易,我还要给您再推荐一些贤士,何止这七个!”这句话是至理名言,当年,革命青年冒着生命危险从全国各地跋山涉水涌向革命中心——延安。延安聚集着一大批国家的栋梁之才。

【第81句】:【二月间的桃子——不熟】(歇)本指桃子尚未成熟,转指对人或事物不熟悉。

【第82句】:挤牙膏——点一点来

【第83句】:外国人合影留念——全是洋相

【第84句】:十冬腊月生的人——冻手冻脚(动手动脚)

【第85句】:【和尚庙借梳子——走错门】(歇)和尚不留发,用不着梳子。指找错了地方或对象。

【第86句】:【百年松树,五月芭蕉——粗枝大叶】(歇)本指百年松树枝干粗,五月芭蕉叶子大,转喻做事不细致,不认真。

【第87句】:【蝎子的巴巴——毒粪儿】(歇)蝎子:节肢动物,口部两侧有一对螯,胸部有四对脚,后腹部细长,末端有毒钩。巴巴:方言,屎,粪便。毒:谐“独”。粪:谐“份”。指只此一份或只此一家。也作蝎子巴巴——毒一粪。蝎子屎——毒一粪儿。

【第88句】:入市乌龟——得缩头时且缩头

【第89句】:服务员端茶——和盘托出

【第90句】:大年三十要账——催命鬼

【第91句】:蚂蚁啃骨头——力小志气大:一点点来;有毅力

【第92句】:【鼻子里插大葱——装象】(歇)象:谐“相”。指装模作样,欺骗人。也作“鼻子插葱——充象”。

【第93句】:大树上的鹦鹉——多嘴多舌

【第94句】:【钞票】有时候我们把钱说成是“钞票”,国家印钱(纸币)说成是印钞票,检验人民币真伪的机器叫验钞机。那么,“钞票”是怎么来的呢?“钞票”就是我们所说的纸币。纸币源自宋代,北宋时,为了方便商人携带巨款,四川的一些富商联合起来,印制了一种信誉货币——交子,它是目前世界上所知道的最早的纸币。在当时,伪造交子罪同于伪造官方文书。纸币在实行过程中几经起落。明朝曾印过“大明宝钞”纸币,后宣告发行失败。清朝建立后,除顺治年间外,一度不再印制纸币,市场流行的货币为银子。直到清朝后期,军费开支浩繁,加上南方一带爆发“太平天国”运动,致使国库空虚,于是,咸丰三年(1853年),朝廷正式发行了两种纸币,一种为“大清宝钞”,另一种为“户部官票”,两者合起来叫“钞票”。“钞票”的名字也是从这时开始叫起来的。

【第95句】:拔了桩的篱笆——七倒八歪

【第96句】:【饿眼见瓜皮——就当一景儿】(歇)景:景物,这里指美好的事物。讥讽人贪婪,连别人遗弃的坏东西或不三不四的人,都当成宝贝。

【第97句】:辣椒粉吹进鼻孔里——呛(犟)得很

【第98句】:老虎的头发——没有人敢理

【第99句】:小鬼吹气——阴风

18069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