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爱卡汽车论坛最新的谚语俗语的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男子汉】“男子汉”是对男子的一种美称。其实,“男子汉”一词的出现,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汉原是汉水,与男子汉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怎么联系在一起呢? 汉水和男子是历史的自然结合。因汉水而有地名汉中,因汉中而有汉王。秦朝末年刘邦入关灭秦,反被项羽封他为汉王,封地在汉中一带。后刘邦打败项羽,建立了汉王朝,“汉”遂从一人、局部地区变成了国名。汉武帝时期,国力鼎盛,兵强将勇,威震匈奴。因此,匈奴兵将称汉兵为“汉儿”和“好汉”。到这里才接近实质的男子汉的起源,“汉儿”、“好汉”来自匈奴对汉兵的称呼。 南北朝时期,有称男子为“汉子”的,到唐朝武则天临朝时,让狄仁杰推荐“一好汉任使”,被荐者是荆州长史张柬之。苏轼有诗论及此事:“人间一好汉,谁似张长史。” 宋代以后,出现了“男子汉”一词。《水浒传》中,武松要打蒋门神,替施恩报仇,而施恩犹豫不决,武松焦躁道:“小管营,你可知着他打了!原来不是男子汉做事!去便去,等什么今日明日!”这里提到的“男子汉”是指有作为、有勇气干一番事业的人。 “男子汉”一词,现在成为男人的代称,有时有强调男性的健壮或刚强之意。

【第2句】:【正月可栽大树】(谚)农历正月,土地剐开始解冻,此时栽大树,成活率最高。

【第3句】:【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常志】(谚)没志气的人,经常立志,却不能实行;有志气的人,一次立志,终身实行。指立志不在次数多,在于坚定不移。

【第4句】:【价出口,货出手】(谚)价:价钱。 指市场交易中,买方说定了价钱,卖方交出了货物,就算成交,双方不得反悔。

【第5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此语比喻人与周围事物、人与人之间习性的关系,常因环境等改变自己。此典出自《北堂书钞》六十五卷引《晋傅玄少傅箴》:“夫金木无常,方圆应形,亦有隐括,习与性成,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晋朝的大臣傅玄是个品学兼优的人,很受皇帝敬重,被任命为太子的首席教师——太子少傅。 太子府里属员很多,有宫女、太监以及一大批为太子办事的官吏。这些人为讨太子欢喜,阿谀逢迎,在这样的环境里,要想学好是很难的。为此,傅玄非常忧虑。有一次,他给太子讲课的时候,讲道:“想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好皇帝,你一定要多接近正派的人。譬如,常接近朱砂,就会被它染红;多接近墨水,就会被它染黑。对自己则一定要严格要求,行为端正,做到这些,周围的人才会跟你学,正派的人才会围绕到你身边来。譬如:声音清亮,回声就一定和谐;自己站得直,影子就一定不会斜。你如果多接近正人君子,那么符合德义的话就会听得多,自己的行为就会逐渐符合规范准则。如果你多接近小人,那就好像进入卖鲍鱼的店一样,时间久了,你就闻不到兰花的芳香了。”后来皇帝听到了傅玄的这番话,觉得很有深意,就命人把它写在屏风上,放在太子的房里,让他每天读一遍,把它叫做《太子少傅箴》。从此,“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成了太子警示自己的座右铭。

【第6句】:不是你的财,别落你的袋.

【第7句】:【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谚)离开家门,哪怕只有三里远的地方,也会是另外一种风俗习惯。指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尽相同。 也作“离家三步远,别是一家风”。

【第8句】:【隔年的皇历看不得】 释义:皇历:阴历历书。它的节气不是固定在某月某日,一年一个样子,隔年不适用。借指不能按老规矩办事。 例句:“……可后来往深里一寻思,就觉得咱思想老了,跟不上趟了。老黄历翻不得哕!……”

【第9句】:【干姜有枣——越老越好】(歇)干、有:没有实际意义,为增加音节的助词。本指姜越老越辣,枣越老越甜;转指人越老越有经验,办事越老到。

【第10句】:【升西天】见“上西天”。

【第11句】:【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谚)对仇敌或丑类要是恨得不深,不是疾恶如仇,就算不得大丈夫。指真正的好男儿是爱憎分明的。

【第12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谚)不测:无法预料。旦夕:早晚。指人的祸福命运就像天空变幻的风云一样很难预测。 也作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无常祸福。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变。 天有不测的风云,人有无端的祸福。

【第13句】:【有一句说一句】(惯)指实话实说,没有虚假成分。

【第14句】:【叫化子也有三个穷朋友】(谚)指不管什么样的人都会有些朋友。

【第15句】:【背包袱】(惯)比喻在思想上或经济上有沉重的负担。

【第16句】:【吹鼓手掉井里——响着响着下去】(歇)本指一边吹着乐器一边落到井里,比喻人的名声由大逐渐变小。

【第17句】:【春光一刻值干金】 释义:形容春天时光极宝贵。 例句:时候不早了,春光一刻值干金,别耽误时间了,你是领头的,你提个名,大家同意就行了。

【第18句】:【钟不扣不呜,鼓不打不响】 释义:比喻事情做了,总会被人知道。 例句:钟不扣不鸣,鼓不打不响。欲人不知,莫若不为。你做的事,外边哪一个不说的?

【第19句】:【合穿一条裤子】见“穿一条裤子”。

【第20句】:【羊群出骆驼】(惯)比喻人群中有一个人与众不同。也讽刺人十分特别。

【第21句】:【猴屁股坐不住金銮殿】 释义:比喻小人物掌不了权,例句:我看他贵发是猴屁股坐不住金銮殿,快没啥好“戏”唱了!

【第22句】:【天下无难事,只怕心不坚】见“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第23句】:【要知山下路,须问去来人】(谚)要知山下路的难易走向,还得问问过往的行人。比喻要了解真实情况,还应向实践着的人请教。

【第24句】:【心有灵犀一点通】 释义:灵犀:犀牛,传说它是灵异之兽,角内有白纹直通角的两头。比喻心意相通或心心相印。 例句:江汉说:“应该说,刘局长有指点,也有暗示,但是,只那么稍微的点一下子,你就心有灵犀一点通了。”

【第25句】:【头顶高梁花,脚踩浆泥瓣】(惯)比喻身为农民,生活在农村。

【第26句】:【老妈儿坐飞机——抖起来】(歇)老妈儿:旧时称呼女佣人,又称老妈子。本指颤抖起来,转指因突然有了钱财或地位等而得意起来。常含讥讽意味。 也作老婆儿坐飞机——抖起来。 老妇坐飞机——抖起来。

【第27句】:【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坐】见“佛在心头坐,酒肉穿肠过”。

【第28句】:【初一雨落井泉浮,初二雨落井泉枯,初三雨落连太湖】 释义:五月初一下雨,井中涌出泉水;五月初二下雨,井里泉眼要干枯;五月初三下雨,井水外流通太湖。 例句:五月,谚云:“初一雨落井泉浮,初二雨落井泉枯,初三雨落连太湖。”又云:“一日值雨,人食百草。”

【第29句】:【鞋不加丝,衣不加寸】(谚)丝:长度单位,十丝等于一毫。指鞋或衣服的制作稍大一点就不合适,而鞋的制作准确度比衣服更为严格。 也作“鞋不增分,衣不增寸”。

【第30句】:【放隔山炮】(惯)比喻所采取的行动威力很大,在这个地方行动,其他地方也受到影响。

【第31句】:【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句俗语比喻不知究竟,弄不清底细或缘由而心中纳闷。那么,这句俗语是怎么来的呢?有两种传说。 一说源自苏州西园寺,寺里有座罗汉堂建成一个“八卦”形,五百多个罗汉布置得往返循环,上上下下,将房屋的角角落落全部利用了起来,实在高妙。据说,设计这种奇特建筑的人,是本寺一个老和尚,他身高丈二有余,大家不喊他法号,都喊他“丈二和尚”。施工中,他一不画图纸,二不将施工计划告诉大家,只管招呼大家干活。一个“八钋”式的建筑,左拐右拐,东弯西弯,把一般工匠弄得晕头转向,都叹息:“丈二和尚弄得我们摸不着头脑。”等到竣工那天,大家细细一看,这个八卦形的罗汉堂精美极了,大家称赞:“难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实在是本领太高了。”从此,“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句话就传开了。 二说来源于山西普救寺。普救寺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城西北,这里曾经发生过著名的《西厢记》故事。元代时,普救寺的香火旺盛,僧人们除了化斋念佛就是吹拉弹唱,很喜欢关汉卿的昆曲戏,一个俗名叫张耳的和尚尤其着迷,演唱起来废寝忘食,常常忘记到斋堂吃饭。尽管师兄师弟好心提醒,张耳依然如痴如醉。有时想起吃饭了,可到了斋堂以后,别的和尚早已吃过,第一个拿勺盛饭的从来没有张耳。寺里有个僧人爱开玩笑,说“张耳和尚摸不着头勺”。这句话传到普救寺外,日久天长就成了“丈二(张耳)和尚摸不着头脑(头勺)”,一直流传至今。

【第32句】:【二虎不能同山,两雄不能并立】见“两雄不俱立”。

【第33句】:【有福同享,有祸同当】(惯)有好处大家分享,有灾难共同分担。旧时江湖上或好友间表示同甘共苦,不分彼此的常语。 也作有福大家享,有苦大家受。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第34句】:【朋友妻,不可戏】(谚)对于朋友的妻子,要尊重、严肃,不可有任何轻浮的表现。指朋友之间义气为重,对朋友妻尤其不得失礼。 也作朋友妻,不可欺。 朋友妻,不可欺;朋友妾,不可灭.

【第35句】:孤树不成林,孤雁不成群。

【第36句】:【钉头碰着铁头】(惯)形容厉害人碰上了厉害人,双方态度都很强硬。

【第37句】:【虱子多了不怕咬】(谚)身上生的虱子多了,反倒不觉得痒痒。常比喻欠的债务多了,再愁也没用。也泛指做的不光彩事多了,反而无所谓。 也作虱多不痒,债多不愁。 虱子多了不痒,账欠多了不愁。 债多不愁,虱多不痒。

【第38句】:【屋漏更遭连夜雨】此语比喻祸不单行,事事不顺。典出《醒世恒言》:“这等苦处,分明是:屋漏更遭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明朝天顺年间,官居吏部给事中的马万群,单生一子名叫马德称,德称聪明好学,卜二岁中了秀才。邻人黄胜把妹妹六瑛许与德称为妻,由于德称用心读书,年过二十尚未成婚。谁知马万群弹劾奸宦乇振,反被王振诬告贪污,削职追“赃”,家产被官方卖空。万群气不过一病身亡,留下德称在坟堂中栖身,生活没有着落。于是他便去杭州投奔表叔,表叔十日前死了。再到南京访故,则故旧或升、或转、或死,或罢了官,一个也没投着。盘缠用尽,不得不寄食佛寺。家乡学官因他误了考,把他秀才头衔也申黜了,真是“屋漏更遭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你猜怎的,自此命运更不顺了:运粮赵指挥请他做门馆先生,粮船沉没了;刘千户请他教八岁儿子,儿子出痘死了;龙侍郎荐他去陆总兵处帮忙,陆总兵兵败被押解来京问罪。所以人们传说:马德称所到之处,一定会有灾殃,给他取名“钝秀才”。人们和他狭路相逢,一个个口吐唾沫,叫声“吉利”便走。 光阴易过,德称已是三十二岁。这年王振势败,新皇帝访知马万群冤屈,复其原官,追加三级,抄没田产发还,准许马德称恢复秀才资格,“落实政策”。从此,“钝秀才”一洗晦气,连考连中,殿试二甲,选为庶吉士,方与六瑛完婚。正是“十年落魄少知音,一日风云得称心”。

【第39句】:【家贫显孝子】(谚)指家境困窘时,才能显出真正的孝子。泛指在艰难困苦的关键时刻,才能看出一个人的优秀品质。 也作家贫出孝子。 家贫出孝子,国乱显忠臣。

【第40句】:灯不亮,要人拨;事不明,要人说.

【第41句】:【拍马挨了踢,上劲崩了弦】(惯)比喻想讨好人却遭人冷待,想干好事却办成了坏事。

【第42句】:【睁着眼做,合着眼受】(惯)指自作自受,不怕受罚。 也作“开着眼做,合着眼受”。

【第43句】:【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谚)薄技:小手艺。积攒下万贯钱财,也不如掌握一门小手艺好。指即使有万贯钱财也会坐吃山空,有薄技在身就可以长久维持家庭生计。 也作积财千万,不如一艺随身。 一艺:一门小手艺。 家有千金,不如薄技在身。

【第44句】:【联合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于1945年成立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主要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友好关系,促进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国际合作。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 1942年,美、英、苏、中等国着手建立反法西斯大同盟,并决定草拟一份宣言,但一时没有合适的名称。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多次讨沦名称问题,但一直没有拿出令人满意的名称。一天清晨,罗斯福醒来后,突然想到“联合国”这个名称,丘吉尔闻听后表示赞同。于是,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直到1971年才驱逐台湾当局,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第45句】:【老将至而耄及之】(谚)耄:昏聩,糊涂。指人上了年纪,年老糊涂随着来了。

【第46句】:【百货店】现在的百货公司、百货商场货架上摆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品种之多,数以万计。那么,为什么非叫“百货店”呢? 相传,清朝年间南方有一家杂货铺,生意兴隆,铺里的货物样样都有,掌柜的便为自家的店铺起了个“万货全”的字号。 一日乾隆帝南下私访,一见“万货全”的牌子,就想,这口气也太大了。 当下,乾隆把伙计叫来,开口说道:“我买把粪钗子。”小伙计赶紧递过来几把。乾隆一看说:“我不要铁的,要金的。”小伙计一看来头不对,急忙把掌柜找过来。掌柜说:“小店确实没有金粪钗子。”乾隆说:“你这里不是万货全吗?”掌柜为了求得太平,忍住气,叫伙计把招牌摘下来,然后说:“小店备货有限,今后不敢吹‘万货全’了,客官如看得起小店,就请给起个字号吧。”乾隆随口说道:“就叫‘百货全’吧。”后来,店主听说此人是乾隆皇帝,喜不自胜,赶紧把“万货全”改成“百货店”了。自此生意做得更兴隆了,发了大财。这事传开后,其他店铺纷纷效仿。从那时起,“百货店”的名称被正式固定下来了。 可叹,当下这“百货店”老字号牌子被“购物中心”、“超市”所取代,很少能见到“百货店”、“百货公司”的牌匾了。

【第47句】:【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谚)火焰山:《西游记》中描写唐僧去西天取经,途经火焰山;孙悟空几经周折,借来芭蕉扇,扇灭了大火,才得通过。指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也作没有爬不上的山,也没有过不去的河。 没有过不去的河,没有爬不上的山。 没有爬不到顶的高山,没有走不到边的草滩。

【第48句】:【豆腐青菜,各人所爱】(谚)比喻各人志趣不同,追求不同,所走的生活道路也就不会一样。

【第49句】:【话到舌尖留半句】(谚)话到出口时,应有所保留,不可和盘托出。 指说话不宜毫无遮拦,必须慎重思索,严加控制。 也作“话到嘴边留三分”。

【第50句】:【插一只脚】(惯)比喻参与某种活动,并从中干扰。 也作插一脚。 插一腿。 插一手。

【第51句】:【促织不吃癞蛤蟆肉——都是一锹土上人】(歇)促织:蟋蟀。比喻都是地位低下或命运相同的人。

【第52句】:【胡子老儿吹灯——把人燎了】(歇)胡子老儿:长有长胡须的老人。燎:(毛发)挨近了火被烧焦,谐“了”,本指完毕、结束,转指人死亡。指人死了。

【第53句】:【蒋干保曹操——各为其主】(歇)蒋干:《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曹操手下幕宾,赤壁之战时,曾渡江到东吴,劝说旧友周瑜归降,想借此立功报效曹操,结果中了周瑜的反间计。指各自做事都为自己所效劳的主子。

【第54句】:【骑着驴骡思骏马】(谚)骑上驴和骡子,可以代步,还想着骑骏马可以更快更风光。指人的欲望总是无止境的,

【第55句】:【胸口上挂笊篱——捞心】(歇)捞:谐“劳”。指费心劳神,操心。

【第56句】:【哪只山羊不吃柳】(谚)山羊性爱吃柳树枝叶。比喻行为不检点的男子,总爱和女人在一起厮混。

【第57句】:【先来媳妇不怕晚来婆】(谚)媳妇虽然是晚辈,但先来;继母虽然是长辈,但晚到。先来的不怕晚到的。指资格老往往胜过地位高。

【第58句】:【摔碟子摔碗】(惯)形容摔摔打打,乱发脾气。 也作摔盆子砸碗。 摔桌子砸板凳。 摔盆子掼碗。

【第59句】:【路是人走的,钱是人挣的】 释义:只要努力干,就可以办到。 例句:“路是人走的,钱是人挣的;我不信我小子就没有能耐盖上三间房,买上二亩地。”

【第60句】:【连轴转】(惯)指白天黑夜不休息,一直不停地做事。

【第61句】:【千招会,不如一招熟】(谚)武术招数练得再多,也不如有一招是独到精熟的好。指练功不在招数多,而在有精到的绝招。

【第62句】:【七十二个心眼儿,九十六个转轴儿】(惯)形容人心眼多,头脑灵活。

【第63句】:【做贼不犯,少做一遍】(谚)指做贼的不犯案,是因为做的次数还少,做多了必犯。

【第64句】:【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谚)皇帝的宝座也应该是轮流着坐,不应该是由一人独占到底。指任何权利都应平均享用。

【第65句】:【空口说白话】(惯)指光说不做或说了不兑现。 也作空口讲白话。 空口说空话。

【第66句】:【撞了一鼻子灰】见“碰了一鼻子灰”。

【第67句】:【牛耕田,马吃谷】(惯)谷:谷物。 受累的不享福,享福的不受累。比喻分配不公。 也作“牛耕田.马食谷”。

【第68句】:【鸡食盆里鸭插嘴】(惯)斥责人多嘴多舌。

【第69句】:【宁挑千斤担,不抱肉疙瘩】(谚)肉疙瘩:对婴儿的戏称。宁肯肩挑千斤重担,也不愿在怀里抱个婴孩。指抱着不会立不会走的婴孩是最费力的。

【第70句】:【牛栏里关猫】(惯)比喻采取的防范措施漏洞太大,不管用。

【第71句】:【婴儿眼里有天堂】(谚)天堂:最理想的美好境界。在婴儿的眼里,世上一切都是美好的。指天真无邪的小生命,不知人世间会有邪恶。

【第72句】:【看景不如听景】见“观景不如听景”。

【第73句】:【刀分两把,各有其鞘】 释义:每把刀有每把刀的刀鞘。比喻不能搞错,张冠李戴。 例句:潜逃犯与谋杀案,究竟有什么必然联系呢?俗话说:刀分两把,各有其鞘。搞破案的,可不能随意地张冠李戴啊!

【第74句】:【千般易学,千窍难通】 释义:各种东西容易学,但要精通冬种诀窍就难了。 例句:“千般易学,千窍难通。李书记,恐怕你对这个道理不熟。”

【第75句】:【月里嫦娥爱少年】(谚)嫦娥:神话中居住在月亮里的仙女。即使是仙女嫦娥,爱的也是年轻男子。 指年龄相当,本是男女情爱的基础。

【第76句】:【人在人情在】(谚)人在的时候,你来我往,有情有义;人一死,便情义两断。常指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令人慨叹。 也作人在人情在,人死情丢开。 人在人情在,人死两丢开。

【第77句】:【安钉子】(惯)比喻在对方的内部秘密安插自己的人。

【第78句】:【背后骂皇上】(惯)指背地里责骂强有力的人。 也作“背地里骂皇上”。

【第79句】:【躲脱不是祸,是祸躲不脱】 释义:祸害要来,无法躲过去,只有大胆地迎接它。 例句:“躲脱不是祸,是祸躲不脱。”她决定违背男人的劝告,回到芙蓉镇上去。

【第80句】:【两物相形,好丑愈见】(谚)人或物,只要两两放到一起比较,好的丑的,自会看得很分明。指比较是识别人与事物的最好办法。

【第81句】:歹马害群,臭柑豁筐.

【第82句】:【呱呱叫】(惯)形容极好或极其优秀。

【第83句】:【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见“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第84句】:【大懒使小懒】(惯)指懒人支使懒人做事,一个比一个更懒。

【第85句】:【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释义:指人要有进取心,要追求进步。也指官职地位、生活水平等的提高。 例句:“……要是农村富起来,手工匠人将来归到工厂,变成正经八百的工人阶级,谁不乐意,谁愿意一辈子抱风箱抡锤。人往高处走,水往低下流!爹,对不?”

【第86句】:【册、卷、页】只要读书,就离不开册、卷、页,它们表示什么意思,又是怎么来的呢? 册:在中国古代文字产生以后,当时没有纸张,人们只好把文字刻到甲骨上,写在竹片或木片上。竹片或木片统称“简”。一片简只能写几十个字,记一件事情,往往需要多块简。为了查找方便,就用熟牛皮条把这些简按次序串编起来,称之为“册”。 卷:在发明纸以前,有的人因为竹简、木简太重,也有把文字记载在丝织品上的,称为帛书。帛书比竹筒、木简携带方便,也容易收藏,它可以卷起来,按次序编号,于是出现了一卷一卷的书。 页:造纸发明以后,人们把印好的一张张纸用线装订成册,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线装本。线装本大多采用毛边纸,只能一面印字,对折装订,每张称之为一页,页码数印在对折线上。后来,印书采用机制纸,两面都可以印字了,每一面都印上页码数。现在称页,就是由此而来。

【第87句】:【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谚)指知道满足就能永远保持快乐,能够忍让就能永远保持安宁。 也作知足心长乐,能忍身自安。 知足身常乐,能忍心自安。

【第88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俗语比喻办事情没有规则、标准,就不会有合于这种规则、标准的结果。特别是对人的约束,不能谁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必须用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来约束,才能保证社会和谐运转发展前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源自战国时期《孟子》一书。《孟子·离娄上》中说:“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是校正圆形的用具,“矩”是校正方形的工具。这句话是说,公输班(即鲁班)虽然木工技能高超,但是他不用规和矩这两种工具,也画不出方和圆的图形,做不出方形或圆形的木制品。鲁班是木匠的祖师爷,尚且如此,何况他人乎。

【第89句】:【以书为御者,不尽于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于事之变】(谚)御:驾御。制:裁断。以书本上的知识驾御马,不能尽情发挥马的性能;以古代的法制治理当今社会,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指不能迷信书本,泥古不变。

【第90句】:【发一回水,澄一次泥】 释义:比喻矛盾暴露一次,问题澄清一些。 例句:同志们,今天的会议,对我对大家都是一堂很生动的课!发一回水,澄一次泥,经一回事,长一次智。我相信大家都会认真地去思考,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91句】:【价一不择主】(谚)商家一旦就某一商品与买家议定了价格,就不应该为了图利而弃信,将此商品卖与其他出价更高的买家。指买卖要讲信誉。

【第92句】:【面和意不和】 释义:脸面上和睦,内心里有意见。 例句:因他做主管时,得了些不义之财,手中有钱,所居与刘家基址相连,意欲强买刘公房子,刘公不肯,为此两下面和意不和,巴不得刘家有些事故,幸灾乐祸。

【第93句】:【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惯)比喻抓了次要的,丢了主要的,主次不分。 也作“拣了芝麻,丢掉西瓜”。

【第94句】:【蝼蚁尚且贪生,为人何不惜命】(谚)蝼蚁:蝼蛄和蚂蚁。像蝼蚁这样微小的昆虫也知道贪生,人生七尺之躯,有什么理由不爱惜自身。指人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 也作蝼蚁尚且贪生,岂有人不惜死。 蝼蚁且贪生,人岂不惜命。

【第95句】:【大海哭孩脸,一天变三变】(谚)哭孩脸:动不动就哭的小孩的脸。 指大海的水面变化莫测,一会儿风平浪静,一会儿风浪掀天。 也作“大海孩儿面,一朝变三变”。

【第96句】:【表壮不如里壮】 释义:事物的外表强壮不如事物的内里强壮。也可以比喻妻子善于持家,比男子更重要。 例句:“嫂嫂是个精细的人,不必用武松多说。我哥哥为人质朴,全靠嫂嫂做主看觑他。常言道:‘表壮不如里壮。’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烦恼做甚么?……”

【第97句】:【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链基,不如待时】(谚)磁(zT)基:古时农具名,大锄。纵然智慧高超,也不如趁个有利的形势;纵然使用着先进农具,也不如遵从农时效果好。 指善于待时和乘势,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也作虽有兹基,不如逢时。兹基:即磁基。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

【第98句】:【挑刺咂骨头】(惯)比喻故意挑别人毛病。

【第99句】:【高田宜黍稷,低田直稻麦】 释义:高田:地势高的田。低田:地势低的田。指黍稷性耐寒,宜种在高田:稻麦性喜暖,宜种在低田。 例句:然麦性微寒,以为金,则徐氏之说优矣。古称:“高田宜黍稷,低田宜稻麦。” ………

18413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