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歇后语的文案,忍不住收藏!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天下乌鸦一般黑】释义:多比喻各处的坏人都是一样坏。例句:“天下乌鸦一般黑,这儿黑暗、龌龊,别处还不是一样。你,一个年轻女孩子可不能再去冒险。”

【第2句】:我班有些同学纪律差,老师一转向黑板写字,他们就在下面说起话来。一次,老师写完字后面向同学们说:“我们班有些同学,在老师面前是人,在老师背后是鬼。”(广西·扶绥)

【第3句】:【说风凉话】(惯)指站在一旁冷言冷语或讽刺挖苦别人。 也作“讲风凉话”。

【第4句】:【画虎不成反类犬】释义:想画老虎,结果画得像条狗。比喻想把事情办好,结果反倒弄糟了,惹人耻笑。“反类犬”又作“反类狗”、“像只犬”。例句:他很想飞起一脚,踢掉林榕手里的枪,但又担心画虎不成反类犬。因此,他听到林榕的命令之后,不得不挪动起脚步。

【第5句】:风水先生的卜辞——阴阳都占(沾)着

【第6句】:【长袖善舞,多钱善贾】(谚)贾(gu):经商。指衣袖长了,舞姿就显得美妙;钱财多了,经商周转起来就灵便。指资金雄厚是商业发展的基础。也泛指财物丰裕,一切事情都好办。 也作“长袂善舞,多资善贾”。袂(mei):衣袖。

【第7句】:【随风倒】(惯)形容没有自己的主见,哪边势力大就倒向哪边。

【第8句】:我家来了一位乡下客人。我看他穿一身破衣服,就有点瞧不起他。妈妈说:“十年河东转河西,莫笑穷人穿破衣。”(安徽·蒙城)

【第9句】:【此处无声胜有声】释义:比喻在关键时刻沉默不语更能表达出心意、情感。例句:此刻,他在“长辈”面前用眼泪表达自己的委屈,即可让对方产生亲近感,又会表现出一条刚烈汉子的真情。他这手“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把戏,真是用到了点子上。

【第10句】:【又想吃大饼,又不愿累牙】(惯)比喻既想得好处,又不愿出力。

【第11句】:【没有脚底风,刮不倒人】(谚)脚底风:从脚下卷起的旋风。比喻要搞垮对方,必须先从收买他身边的人入手。

【第12句】:小姨是个列车员,每天五点钟上班。可这天上班前她突然病倒了,姨父要去给她请假。姥姥说:“一个捻儿一个灯,一个萝卜一个坑。现在去请假,领导找谁替班?”(河北·石家庄)

【第13句】:石狮子的铃铛——摇不动敲不响

【第14句】:鼻子里灌醋——酸溜溜的

【第15句】:织装鸟做窝——精工细活

【第16句】:飞机上开会——高谈阔论

【第17句】:我抬头看天,说:“天上的云真漂亮,跟鱼鳞一样。”奶奶笑着说:“天上起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我问那什么样的云会卞雨呢?奶奶说:“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河南·焦作)

【第18句】:【赶浪头】(惯)浪头:涌起的波浪。 比喻紧跟时尚,做当前社会上流行的事。含贬义。

【第19句】:没牙老婆吃胡豆——软磨硬泡

【第20句】:【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馍,北方面制食品,通常指馒头。 指光听别人说的话不够,得亲自去了解情况。类似的:嚼过 的甘蔗不甜。成语:拾人牙慧、拾人余唾、味同嚼蜡、索然无 味。张涛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演义》:“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 味道。毅然带队调查。”

【第21句】:【打不得官司告不得状】事情本不合法,也无凭据,无法公 开讲理。相关的:有处告状,没处拿人。清代《儒林外史》: “认却认得,这话打不得官司告不得状,有什么方法!”

【第22句】:【坐山观虎斗】(惯)比喻冷眼旁观别人争斗,等到两败俱伤时从中取利。

【第23句】:【提着头过日子】(惯)比喻时时处于危险的境地。

【第24句】:【东扯葫芦西扯瓢】释义:比喻说话没有中心,东拉西扯。“东扯”又作“东拉”、“东搭”。例句:你少东扯葫芦西扯瓢。抗旱就抗旱,怎么又发癫,想起去查账了?

【第25句】:【戴大帽子】(惯)比喻夸大别人的错误,给人加上不实的罪名。

【第26句】:电信局的话务员——耳听八方

【第27句】:【两边倒】(惯)指没有主见,对两边的意见都随声附和。

【第28句】:【锅里无米白添柴】(谚)比喻缺乏关键的条件,一切都是徒劳。

【第29句】:【一人气力担一担,众人力量搬倒山】(谚)一个人的气力只能挑起百斤担;众人的力量合到一起,就能把山搬倒。指人多力量大,困难再大也不怕。

【第30句】:小红学习成绩好,但很骄傲,经常自称是学习成绩最好的人。妈妈知道后,对小红说:“别人夸,一枝花;自己夸,烂冬瓜。学问知识无止境,一山还比一山高。你是不能骄傲的。”(广东·龙门)

【第31句】:【诸葛一生唯谨慎】释义:诸葛:指诸葛亮,三国时蜀汉丞相,很有智谋。无论怎样高明的人,做事也要小心谨慎。例句:人们不是常说:诸葛一生唯谨慎嘛。依我看,咱们小心点也好。

【第32句】:【天下船载天下客】为顾客服务是义务,来者不拒。明代 《警世通言》:“天下船载天下客,不消说,自然从命。”

【第33句】:【赶鸭子上架/打鸭子上架鸡】上架,鸭不上架。指做事不 在行。成语:强人所难。台湾朱秀娟《女强人》:“你有能力 怎么办就怎么办,我不能打着鸭子上架。”

【第34句】:【大路不平有人踩】有人主持公道,打抱不平。陈登科《风 雷》:“路不平,有人踩,做事不公,谁都有意见。” 大水冲了龙王庙传说龙王管水,庙被水冲,借指自己人 发生冲突。成语:自相火并。清代《三侠五义》:“呀!真是 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得一家人。就是欧阳爷智公 子,亡夫俱是好相识。”

【第35句】:骆驼走路——昂首阔步;一步—个脚印

【第36句】:【得人一牛,还人一马】(谚)马的价值,远比牛高。比喻受人的恩惠,要加倍还报。

【第37句】:哈巴狗见了主人——俯首帖耳;摇尾乞怜

【第38句】:恶老雕戴皮帽——假充鹰

【第39句】:【放空炮】释义:比喻说空话、大话。例句:这些文章,从量的方面来说,要比专业写作者所写的不知多多少倍;从质的方面来说,大部分说的是心里话,放空炮的很少。

【第40句】:【有饭大家吃,无饭大家饿】(惯)比喻同甘共苦。

【第41句】:【打黑枪】(惯)指在暗处向人开枪射击。 也作“打冷枪”。

【第42句】:王大妈站在棉田里,望着得了枯萎病死去的棉花叹道:“唉!这棉田里黄鼠狼打架都看得见,还指望什么好收成呢?”(江苏·镇江)

【第43句】:【铁刷帚刷铜锅——家家挺硬】(歇)硬:本指坚硬,转指强硬。指争斗的双方都很强硬,互不相让。

【第44句】:【牛食如浇,羊食如烧】(谚)农作物被牛吃过,就像被水浇过一样,会长得越发茂盛;被羊吃过,就像被火烧过一样,会干枯死去。指牛吃青苗无害,羊吃青苗必枯。

【第45句】:【儿不嫌母丑】(谚)孩儿不会嫌弃娘的长相丑陋。指孩儿对生身母亲的爱是最纯真的,任何外力都无法改变这种天赋的感情。 也作儿不嫌母丑,狗不厌家贫。 孩儿不嫌娘丑。

【第46句】:【一脑门子官司】(惯)形容人气不顺,想吵架。

【第47句】:【明道好走,喑径难摸】释义:熟悉的道路好走,陌生的道路难行。例句:有道是:“明道好走,暗径难摸。”他们按照盘太婆叙述的方位,不多时,便来到了枫树林后的大悬壁下。

【第48句】:【使人家的钱手短,吃人家的饭口软】见“吃了人家的口软,使了人家的手软”。

【第49句】:【煮熟了的鸭子又飞了】谓得而复失,在接近成功时失败。 煮熟,也说:到嘴。类似的:煮熟了的鸡爬起来跑了。成语: 失之交臂。清代《儿女英雄传》:“别的都是小事,老爷那个 天性,倘然这一翻脸,要眼睁睁儿的把只煮熟了的鸭子给闹 飞了,那个怎么好?”

【第50句】:【先进山门是我大】(谚)LLi门:佛寺大门。指出家当和尚,谁先进山门的,谁的资格就老。借指在同一个单位里,总是按先来后到排位次。 也作先进山门为大。 先入寺门为大。

【第51句】:【不到火候不揭锅】释义:比喻要抓住适当的机会。例句:袁坚呢,喜欢仔细观察,理出个头来,不到火候不揭锅。

【第52句】:【吃个鸡蛋还得挑四棱的】(惯)棱:棱角。形容过分挑剔苛求。

【第53句】:小叔干什么事都懒得动手,却一心想着挣大钱。爷爷说:“天上不会掉金子,地上不会长银子,啥事都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行。”(安徽·淮北)

【第54句】:【扯下水】见“拉下水”。

【第55句】:快马左兜右旋——抖威风

【第56句】:【乳老鸦笑话猪儿足——原来灯台不照自】(歇)乳老鸦:小老鸦。 本指小老鸦笑话小猪的足黑,转指人只看别人的短处,看不见自己的短处。常含讥讽意味。

【第57句】:【不是冤家不聚头】(谚)冤家:仇人,又作反语,用于昵称似恨实爱的人。指仇人或不愿见的人偏偏相逢,无可回避。 也作“不是仇人不见面,不是冤家不碰头”。

【第58句】:【心则不竞,何惮于病】(谚)竟:强。惮:怕,人怕的是自己的身心不强健;自身强健,还怕什么病。指自我坚强,就不惧外患。

【第59句】:【 死棋走不活】指没有办法,没有出路。用反义则表示摆 脱困境。古华《浮屠岭》:“想前想后,来来去去,只有这一 着,能把我们浮屠岭这局死棋走活了!”

【第60句】:【慢工出细活】(谚)指工匠活做得慢而精细,成品自然精美。也指凡事循序渐进,不急功近利,事情就会办得完满周到。 也作“慢工出细货”。

【第61句】:【看不见自己的后脑勺】看不见自己的缺点。后脑勺,也 说:后颈窝、脖子后面的灰。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后 脑勺上长疮,自己看不见以为别人也看不见,那才笑话咧。”

【第62句】:【触露不掐葵,日中不剪韭】释义:葵:蔬菜名,今称水芹菜,或指冬葵。早晨露水没干不掐葵叶,中午不在烈日下割韭菜。例句:掐秋菜,必留五六叶。不掐则茎孤;留叶多则秆大。)-L掐,必待露解。谚日:“触露不掐葵,日中不剪韭。”

【第63句】:不怕千着巧,就怕一着错。

【第64句】:背后藏茄子一有外心;生了外心

【第65句】:【多得不如现得】(谚)多得:得利多多。没有兑现的多得,不如现钱到手的少得。指凡利益或金钱,只有到手的才是真正可靠的。

【第66句】:我到一位阿姨家,她的女儿有几个核桃,妈妈看见了说:“七打核桃八打梨,九月柿子红了皮,黑枣打在十月一。”(河北·行唐)

【第67句】:学校举行演讲比赛,我怕自己讲不好,就不敢报名。爸爸说:“三年胳膊三年腿,十年练不出一张嘴。”鼓励我去试试。(河北·易县)

【第68句】:【许愿在前,还愿在后】(谚)许愿:迷信者向神佛求福,许下某种酬答。还愿:向神佛实践自己的诺言。指许下的愿,要等见到实效,再去实践诺言。

【第69句】:【重打锣鼓另开张】敲锣打鼓,庆祝重新开始。类似的:另 扎台子另唱戏。成语:重整旗鼓、另起炉灶。浩然《艳阳 天》:“得,从今天起,你就提起精神,重打锣鼓另开张。”

【第70句】:【千里眼】喻指人眼光敏锐、看得远。“千里眼”在古代只能是个幻想或夸张比喻之词,现在则变成了现实,天文望远镜能观测到无数个星球。那么,“千里眼”源自哪里呢?据《魏书。杨播传》记载,北魏光州刺史杨逸体恤百姓,为政清廉,对贪官污吏恨之入骨。他广设耳目对下属进行监督,下属因公外出时都自带干粮,再也不敢到处吃请了。他们都说杨逸仿佛长着千里眼,纵使躲进密室收受贿赂,也会被他知道的。

【第71句】:【不怕麻糖棍棍,就怕黄米包粽】释义:旧时北方民俗,腊月二十三用麻糖祭灶,端午节吃黄米包枣做的粽子。指过了端午青黄不接,穷人日子难熬。只有过了腊月二十三,日子才会好过一些。例句:人常说:“不怕麻糖棍棍,就怕黄米包粽。”一过五月端午,穷人就又该受冷挨冻。要是一过腊月二十三,吃了祭灶王爷的麻糖棍棍,话说就又是春暖花开,穷人也就又熬出头来。

【第72句】:【富则盛,贫则病】(谚)人有了钱,一切都会兴盛起来;人贫穷了,做任何事都不免遭遇困难。指钱财往往可以支配甚至改变人的命运。

【第73句】:刘备三请诸葛亮——净找明白人

【第74句】:【八戒】提到猪八戒,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么,他为什么叫“八戒”?因为猪八戒也是文学作品中描写的佛教人物,他是唐僧的徒弟,取名自然和佛教有关。其实“八戒”是佛教名词,全称“八关斋戒”、“八斋戒”,指佛教为在家的男女信徒制定的八条戒条: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欲;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眠坐高广华丽之床;七不装扮、打扮及观听歌舞;八不食非时食(正午过后不吃饭)。

【第75句】:美术课上,王老师教我们叠纸酒壶。我虽没有王老师叠得好,但我心里美滋滋的。我问妈妈为什么呢,妈妈说:“红糖甜,白糖甜,不如自己的劳动果实甜嘛!”(河南·浚县)

【第76句】:【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歇)和尚搬运木头,是要修建寺院。寺:谐“事”。指出了事或闯了祸。

【第77句】:【吃了秤砣——铁了心】(歇)本指心变成铁打的,转指人拿定了主意,下定了决心。 也作“吞下秤砣——铁了心”。

【第78句】:【瞎子见钱眼睛开】(谚)指金钱对人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也作瞎子见钱眼也开。 瞎子见钱眼睛亮。

【第79句】:【要磨刀,得磨刀石】释义:比喻要在实践中锻炼、考验。例句:桥隆飙道:“要磨刀,得磨刀石。要试真金,得烈火。这些东西,不能光听他嘴上说,要看看他的实力。”

【第80句】:【处处留心皆学问】释义:只要留心,生活中到处都有学问。例句:这个史文远,竟然会注意到别人在什么地方皱了下眉头,并且找上门来追根寻底,这需要具备怎样的一种心思啊!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

【第81句】:我借了小明的钢笔一直未还,总找理由想多用几天。妈妈知道了,批评我说:“你呀,怎么是刘备借荆州——千年不给,万年不还了?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嘛,快去还给人家!”(江苏·丹阳)

【第82句】:【一人做事一人当】自己做的事情,自己应该负责,牵扯不 到别人。清代《红楼梦》:“我只恨他为什么这么胆小,一身 作事一身当,为什么逃了呢?”

【第83句】:高山上的笋子一嘴尖皮厚腹中空

【第84句】:【烧香得罪菩萨】对人好,反而落埋怨。类似的:烧香惹得 鬼叫。电视剧:“咱们做人啦,脚正不怕鞋歪,我这是烧香得 罪了菩萨。”

【第85句】:【属狗熊的——记吃不记打】(歇)指人只贪图眼前利益,不记取挨打吃亏或受苦难的教训。含讥讽或责骂意。

【第86句】:【林子大了,什么鸟儿没有】情况复杂,什么人都有。浩然 《艳阳天》:“十个指头伸出来还不能一般齐哪,林子大了,什 么鸟儿没有?这种人总归是一个半个,成不了大气候,您别 往心上放就是了。”

【第87句】:【水流四海,不如落叶归根】释义:漂流在外,总不如回到故乡。例句:许伙泰语重心长道:“怎么繁华也没有劳碌人家的份儿,倒是在乡里劳动好,常言道,水流四海,不如落叶归根。”

【第88句】:【剪彩】现在,剪彩之风大时兴,小到店铺开张,大到国家重点工程奠基,都要剪彩;下到店铺老板,上到国家领导人,持刀剪彩。那么,它源自哪里呢?剪彩起源于20世纪的美国。美国商人有一种古老的习俗:新店开张前,清晨打开店门并横系一条布带。这样既可防止开张前被闲人闯入,又可引人注目,招徕顾客。布条取走,宣告商店正式开张。1912年有个叫威尔新的商人在美国圣安东尼奥市的华狄密镇开了一家大百货公司。按照传统风俗,清早便在门前横系一条布带,等待正式开张的时刻。威尔斯十岁的小女孩牵着一条狗匆匆走出店门,无意中碰断了布条。顾客以为公司已经开张,于是蜂拥而人,争先恐后地购买货物,给开张之日迎来了大吉大利。后来竟在第二家百货公司开张时,有意让其幼女碰断布带,果然开张大吉。于是人们互相仿效,大为推广。后来,布条被五彩缤纷的彩带取而代之,人们在开张时刻用剪刀郑重地剪断彩带,“剪彩”因而得名。

【第89句】:【牛不喝水强按头】强迫没有用。喝水,也说:吃草。《北 京日报》(1985,2,13):“强扭的瓜不甜。如果牛不吃草强按 头,硬要人家弃长就短,到头来,只能是事与愿违。”

【第90句】:【属周瑜的,小壶易热气量窄】释义:周瑜:三国时吴国主将。心匈狭窄,好忌妒。比喻人心胸狭窄,没有度量。例句:雪娟说:“我是属周瑜的,小壶易热气量窄,可一半天咱们就回省城啦,一大摊子事昨整法?”

【第91句】:八月里的石榴——合不上嘴

【第92句】:【闭门羹】“闭门羹”指被主人拒之门外,或故意不见,扫兴而归。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个说法源自唐代冯贽《云仙杂记·迷香洞》:唐代宣城(今属安徽)名妓史凤,待客以等差:第一等客,用迷香洞、神鸡枕、锁莲灯来招待。有一个阔客冯垂,竟将身边所有的十三万文,全数给了妓女史风,才够资格在迷香洞销魂一宵。第二等客,只用鲛红被、传香枕,八分羊款待。再下一等客,史风便拒不相见,“以闭门羹待之。使人致语日‘请公梦中来’。”以羹拒客就是拒绝会见的意思,天长日久,客人见到羹,就心领神会,主动告辞。《全唐诗》录有史风《闭门羹》诗:“一豆(灯)聊供游冶郎,去时忙唤锁仓琅。入门独慕相如侣,欲拨瑶琴弹凤凰。”这就是“闭门羹”的出典。能人全唐诗,可见史凤确实才女,只可惜堕入风尘。自此,“闭门羹”便成为拒绝的代名词。据说,史凤的“闭门羹”是用豆腐和鸭肠子做原料的,之所以用这些不值一提的原料来做这道菜,就是为了表示主人对客的轻视。不过,大概史凤也没有想到,正因为她的拒客方式之奇,一千多年以后的今天,专门来尝闭门羹的人还真不少。如今,“闭门羹”成了安徽沿江一带的传统名菜了。这大概是因为“名人”效应的结果。不过,“闭门羹”的滋味再美,恐怕也是酸溜溜的。

【第93句】:【横挑鼻子竖挑眼】鼻子竖着长却从横的方面挑毛病;眼 睛横着长,却从竖的方面挑毛病,谓成心挑毛病,或过于苛 求。成语:吹毛求疵。老舍《龙须沟》:“他在外面受了累回 来,我的罪过可大啦!他横挑鼻子竖挑眼,倒好像他立下了 汗马功劳,得由我跪接跪送才对!”

【第94句】:锁头守门——家无闲人

【第95句】:【宝剑脱与烈士,红粉赠与佳人】(谚)烈士:壮士,侠义、豪壮的人。 佳人:美女。有宝剑就赠给侠义的壮士,有红粉就赠给美貌的佳人。 指宝物应该送给最需要、最合适的人。 也作“红粉赠佳人,宝剑赠壮士”。

【第96句】:【原钥匙投原锁——一开就上】(歇)比喻一拍即合。

【第97句】:【老鸦嫌猪黑】释义:比喻只知嫌恶别人的缺点毛病,不知自己的缺点毛病也和别人一样。例句:俗语道:“……老鸦嫌猪黑,乌龟笑鳖跛。”

【第98句】:【公不离婆,秤不离砣】见“秤不离砣,公不离婆”。

【第99句】:【穷时不走亲戚家,饿时不进萝卜园】(谚)人穷时到亲戚家,会让亲戚以为是来求助,受亲戚小看;萝卜通气开胃,消积食,人饿时吃萝卜,会越吃越饿。指人贵识趣。

18476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