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师德标兵获奖感言300字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以师德学风建设为着力点 不断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为题写篇论文,要求4000字.

走出去的查文红上海出了个查文红。

上周,她被上海市文明委授予“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突出贡献奖”。

一个下岗女工,抛下有病的女儿,不顾拮据的家境,自愿到全国贫困县之一的安徽省砀山县当乡村小学教师,带的班连年在全县成绩第一。

她是被安徽人发现的,经安徽的推荐,被评为“全国师德标兵”。

接著,经由上海媒体的报道,她走进家乡父老的视线。

我一直关注著这个令人感动的故事。

从后来的报道中,我发现两个细节,有意思的是,写这篇报道的是北京记者,而不是上海记者。

其一,查文红曾是黑龙江知青,在东北当过8年小学教师,她说“我从小就想当老师”。

下岗后的日子,对要强的查文红来说,是“生不如死”。

而在砀山的执教经历,使查文红找回自信。

这个细节解释了查老师为什么会远赴山区义务执教。

查文红45岁下岗,她所受教育的背景,不允许出现无所事事的空白。

“没有事做太痛苦了,最能干事的年龄,却丢了工作,简直是浪费生命。

”在大上海茫茫人海中,下岗女工查文红只是沧海一粟。

在上海当教师,有很高的门槛,师范教育背景、大专以上文凭,查文红都不具备。

但是,在砀山,她的教育背景足够了,她的爱心更催人泪下,“孩子们需要我,我也需要孩子们”。

那么,点出查文红去砀山执教,可以完成她在上海无法完成的自我实现需要,是否有损于查文红的形象呢

一点也不。

每一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要求。

但是,每一个人对自我实现的想法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愿意为解放全人类出一份力,有的人希望为国争光,也有的人要争取财富、较高的社会地位等等。

查老师的自我实现,是“我的存在对别人有用”,有这样的价值观应该成为大家的楷模。

查文红的独特经历,让人不由重新反思下岗工人的就业途径。

据国家劳动部门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下岗工人总数达699万。

上海更是下岗工人集中的城市。

媒体常常苦口婆心地教导下岗工人转变就业观念,不要耻于摆小摊,做钟点工、清洁工等等。

这教导里面,其实缺乏一种理解。

四五十岁的下岗工人大军中,很多与查文红有著同样的教育背景,对他们来说,仅仅能够谋生,仍然是耻辱的,正如查文红所说,保尔﹒柯察金的名言是书写在他们这代人骨头上的。

只为自己活著,生命就失去了意义。

对上海这个谋求国际化的大都市来说,这一群人事实上正沉默地为改革付出痛苦代价。

但是,他们的价值观难道真的没有实现可能了

为什么只盯著城市只盯著上海呢

对上海来说,初中甚至高中文化程度一点也不稀罕,但对西部、对贫困地区来说,他们可能是稀缺的人才资源﹔被上海淘汰的一些产业,却可能正在其他地区成为支柱,上海淘汰的熟练工人也可能正是这些地区急需的。

更何况,上海工人在长期的大企业生涯中训练出来的敬业精神和高超技术,一直有口皆碑。

走出去,可能是一片辽阔的蓝天。

上海每年都有许多对口扶贫项目,资金投入相当巨大,有不少项目的效果未必十分理想。

如果“4050工程”中增加一项,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向西部或其他贫困地区,输送有志于进行西部开发的富余人力资源,两三年为一期,然后由上海从扶贫资金中给这部分人发放工资,不但开发了一条新的就业途径,众多“查文红”也将赢得贫困地区的欢迎。

查文红说得好,“希望工程不仅是给钱,人更要紧。

合格的有爱心的教师,孩子和家长眼巴巴盼著,特别是条件艰苦的贫困地区。

像我这样没文凭的又是义务干教育的,他们都能接受……” 这一美妙设想是否能够实现

我不敢说。

“不敢说”,缘于我所注意到的有关报道的第二个细节───第一次去砀山,查文红几乎是偷偷摸摸去的,因为“少一个人知道,就少一份讥笑”。

据说,她的亲朋好友,开始几乎没有人支持她,“她脑子有毛病”。

为什么会这样

联想到北京记者对查文红的第一感觉:她一点也不像个上海人。

更有人说查文红是上海人中的“另类”。

一个如此高尚的人,怎么会在上海成了“另类”

如果查文红没有毛病,是否上海的人文环境出了“毛病”

人们会认同“另类”的查文红,也走上查文红之路吗

───顺便说一句,我不认为查文红的“义务”值得宣传,事实上,我体会查文红的“义务”后面有很多无奈:当地太穷,她不忍心﹔拿了钱,说三道四的话更多了……但我仍然深信,上海绝不仅仅只有一个查文红,只不过他们仍不得不在茫茫人海中沉默著,也许只需要一声召唤,他们会迎著众多不解的目光,勇敢地站出来。

我也希望,在媒体对查文红的宣传之后,查文红已经不再“另类”,而确实成为“新世纪新上海人”的形象代言人……

道德模范的事例

李明素,女,55岁,党员,重庆市沙坪坝区坝心小学退休教师。

2007年7月17日清晨龙坝镇梁滩河洪峰汹涌,一幢幢民房成片垮塌,情况万分危急。

站在自家楼顶的李明素发现50米开外的一个屋顶站满了群众,正在大声呼救。

由于地处洪流中心,房屋受到强大冲击,随时都有垮塌的危险,而一旦坍塌,群众生还的可能十分渺茫。

李明素毅然决定带领一家三口,立即展开营救。

李老师用手势引导受困群众利用两楼之间的四幢房屋屋顶,逐步爬向相对安全的自家屋顶。

当30多名群众爬到隔壁王孝伦家楼顶时,由于两家间隔太大,群众被困在了王家楼顶上。

李明素来不及多想,割掉家中所有绳索拼接在一起,将楼梯搭在两屋之间,她和丈夫牢牢地扶住梯子,人们顺着梯子一个个向李明素家转移。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在李明素的指挥下,老人、小孩、妇女、男人,依次爬了过来。

上至65岁的老人,下至2岁小孩,一共32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到李明素家屋顶。

就在最后一个人离开不到10分钟,王孝伦家的房子轰然倒塌,顷刻消失在滚滚洪水之中。

由于长时间受惊吓,群众情绪很不稳定。

李明素又安抚大家说,要相信党,相信政府,一定会来救我们的。

不久,救援队来了,用绳索搭起一条滑道,惊慌失措的群众都想抢先通过。

李明素再一次挺身而出,安排妇女儿童先走,然后老人,最后是年轻小伙子。

群众一个一个脱险,李明素却把自己的儿子留在了最后。

李明素说,“在这次洪灾中,虽然我的损失很大,但受灾的群众还很多,需要党和政府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有决心和信心与党和政府一起共渡难关,困难只是暂时的。

”朴素的话语,表达出一名共产党员崇高的精神境界。

2007年,李明素先后被重庆市妇联、全国妇联评为重庆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

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吴显才事迹吴显才, 男,53岁,中共党员,重庆市巫溪县乌龙乡大坡村党支部书记。

15年来,吴显才义务赡养了45位老人,先后有22位老人在他的关怀中安详地走完生命历程,6位老人回到了亲人身边。

目前,吴显才仍在赡养17位老人。

1988年寒冬的一天,吴显才在路上碰到一位老人,她穿着破烂的单衣,蜷缩在路边,冻成一团。

吴显才把老人送回家,看到这位老人无依无靠、一贫如洗,被子又黑又臭,枕头竟是一块砖,他泪如泉涌。

他在周边几个村里做了调查,结果发现有几十位孤寡老人过着类似的生活。

1990年,吴显才说服妻子,倾其所有,买下家对面的一个废弃酒厂,改造成一座有16间房屋的敬老院,并给敬老院取名“常乐”,希望老人们能够天天快乐。

年底,来自8个村的16名孤寡、残疾老人,住进了敬老院。

70岁的马昌炳老人刚到敬老院时,因为长期没有吃肉,一吃肉就拉肚子,吴显才每次都帮他清洗。

70多岁的田代翠老人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吴显才细心伺候她,让她认了自己做儿子。

63岁的谭传贤是个哑巴,还有智力障碍,唯一的依靠哥哥去世后,她顿时失去了生活来源,吴显才听说后收留了她。

任国贤与老伴谭吉寿,拉扯智残儿子生活,因年事已高而生活陷入困境,吴显才收留了这一家三口,一养就是11年。

吴显才15年间收养的45名老人中,有半数是残疾人。

那些去世的老人,都是吴显才这个“儿子”送终。

他们在弥留之际,老泪纵横地叫着“恩人”,拉着吴显才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1993年,吴显才购买了

【第1句】:5亩荒山,开辟了“常乐敬老院公墓”,在墓地栽树种花,让辞世的老人与鲜花、松柏为伴。

当年,国家民政部向他颁发了一块“德高义重”的匾牌。

建成敬老院时,吴显才就背上了6000元贷款。

以后每年都要为敬老院提供近1万公斤大米、1000多公斤猪肉、近500公斤食用油、两三百公斤盐巴,加上缝制衣服、添置被褥,还有医药费、丧葬费、电费及其他开支。

吴显才还拿出家里的3亩承包地,供敬老院种菜种粮;在自家承包的荒地上,开垦出20亩药田;办养殖场,建棕器加工厂、预制件厂、木材加工厂三家小作坊。

15年来,他先后投入了30多万元,让这些无依无靠的老人生活无忧。

去年12月,他又投资13万元第二次改造敬老院,每层楼设一个带洗澡间的卫生间,老人们睡上了席梦思床垫,电视机换得更大了,厨房里摆上了电冰箱。

2006年吴显才被评为十大中华孝亲敬老楷模、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

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候选人:陈培玉(已故)陈培玉,女,生前为重庆市巴渝航运公司下岗职工。

一个被群众誉为精神永不下岗的下岗女工,一生十多次救人,最后为救落水群众献出了年仅44岁的生命。

2004年10月20日晚,在重庆巴南区轮渡渡口,两名群众不慎跌入滚滚长江,此时,在轮渡上的陈培玉听见呼救声后,来不及脱掉衣服和鞋子便纵身跃进湍急的江水中。

波涛汹涌中,她奋力向落水者游去,并抓住了落水者的衣服,可落水者在慌乱中突然将陈培玉的脖子紧紧扭住,两人不停地在江面上沉浮,陈培玉最终英勇牺牲,用生命和热血谱写了见义勇为的壮歌。

陈培玉的救人壮举不是偶然的,与她44年的人生经历和她一贯的英勇行为分不开。

生前,陈培玉的主业是船体除锈油漆工,“副业”则是下水救人,并一干18年。

1983年秋,陈培玉回涪陵老家,遇到一位被江水冲出几十米外的落水者,她一个猛子扎进江中,搏激流,闯险滩,将落水者高高举过头顶。

1988年夏天,陈培玉的邻居巫天幸不慎落入长江,危难之时,陈培玉不顾一切跳入江中,半个小时后巫天幸被救了上来,陈培玉却累得瘫倒在地。

1981年和1988年长江涨大水,陈培玉作为公司水上抢险队惟一的巾帼英雄,和男同事一起积极救援,救起多名落水者。

2001年,她跳入河中救起了因在河边洗衣而落水的下岗职工李新萍。

18年来,陈培玉不顾自身安危,十多次跳入长江救起落水群众。

一次下水救人就有一次生命危险,陈培玉10多次下水救人,就经历了10多次死亡的威胁。

陈培玉家境困难、生活艰辛,但她依然热忱地帮助身边的人。

认识她的人都说她是个“随便哪个时候都笑嘻嘻的人”。

性子直、热心肠,周围的人有个大事小事,她总是第一个站出来说话,谁家有点什么麻烦她总是从头到尾,关注到底。

陈培玉2004年被重庆市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候选人:廖桂林事迹廖桂林,男,49岁,中共党员,重庆市开县厚坝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廖桂林凭着终身信仰和一身正气,用忠勇、热血、善良谱写出一曲曲英雄之歌,被家人称为“管得宽”,被群众唤为“廖英雄”,被媒体誉为“三峡上空一只高翔的雄鹰”。

在2004年百年不遇的“9•4”洪灾中,廖桂林凌晨冒着瓢泼大雨去街上帮助转移群众300多名后,又在洪水中带病连续奋战了17个小时,救出小孩、老人20多人,直到体力不支被洪水卷走。

他获救后,发现自家财物已被洪水“洗劫”一空,女儿也因洪水浸泡心脏病复发住院。

在去探望女儿的途中,忽见丰胜沙发家具厂发生火灾,他又第一个奋不顾身地冲上前扑火,因车间30多桶燃油物品连续爆炸,被炸成重伤。

他在医院苏醒后第一句话就问大火扑灭了没有,妻子心疼地回答他:“火已扑灭,附近的加油站、学校、医院和1000多户6000多居民的生命财产都保住了,你怎么能刚出洪水又进火海啊

”他脸露笑容地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不上,谁上

谁让我是‘管得宽’呢。

”2001年8月,廖桂林为救金峰乡新华村村民谢小春,死命抱住歹徒。

眼看歹徒高举菜刀,要朝谢小春的脖颈砍去,他毫不迟疑地用自己的胳膊硬生生挡住了这一刀,结果左手肘缝合了18针,至今还有一条两尺多长的伤疤,4个指头完全失去功能。

中央电视台记者问他:“老廖,今后你再遇上持刀歹徒怎么办

”他回答说:“为了正气,我不怕死,今后遇上了我还要上

”廖桂林就是这样用鲜血维护着社会正气,先后见义勇为60余次。

他空手夺刀、悬崖搏斗、追擒逃犯、勇夺炸药、跳河救人、危房救孤,15次负伤,4次住院,全身留下了十几处刀疤,听力、视力严重下降,左手只有大拇指完好无损,其余四根手指都只剩下半截,法医鉴定为6级伤残。

廖桂林从事基层调解工作18年,调解了各类民间诉讼近1300件,免费法律咨询1万余次,帮助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00多万元。

他还照顾赡养罗文贵、熊丛贵两位无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长达30多年,为他们提供住房、衣物、钱粮,打水、做饭、熬药、擦身洗澡、倒大小便,任劳任怨,直至老人去世。

他将社会各界送给他的慰问金、救助金全部捐给了五保老人和失学的贫困儿童;一家人节衣缩食,省钱给因脑出血全身瘫痪10年的母亲和患有重度风湿性心脏病的女儿看病。

廖桂林先后荣获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等荣誉称号,并在人民大会堂作了先进事迹报告。

全国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张和龙事迹张和龙,男,47岁,中共党员,重庆石龙技工劳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这位巴南区石龙镇大连村三社的农民,1984年汇入民工流,1999年任重庆市巴南区群龙劳务输出公司经理,开始带领家乡民工“闯天下”。

在创业征途中,他以诚信为基石铸就了全国劳务品牌商标“石龙技工”。

张和龙视信守合同为企业生命,为保证合作方对民工数量和素质的要求,他不惜高成本异地征收民工和超成本培训民工;为保证按时交货,不惜用高额补助组织员工加班,不惜改铁路运输为航空托运;为保证产品质量,对员工操作要求严而又严。

公司成立不久,承包了黑龙江尚志市帽儿山钢铁厂暖气片生产劳务,由于原材料涨价导致生产成本超高,公司如兑现合同就会严重亏损甚至破产,但他没有走人,毅然借钱兑现了合同。

守合同、讲诚信为公司获得了续包权,赢得了社会美誉,推动了公司发展,而今已成为10多万人的石龙劳务集团,在全国建了9个分公司。

在创业之初,因履行合同导致公司亏损,有人提议减发或缓发民工工资,张和龙断然否定说:“我也有过打工拿不到工资的经历,按时足额兑现工资是我在招收工人时的郑重承诺,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言信行果。

”发工资的日子越来越近,民工紧锁的眉头,他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悄悄让家人贷款汇去,如期予以兑现。

近6年来公司为帽儿山钢铁厂创利

【第1句】:5亿多元,上缴国家税金近2000万元。

张和龙不仅视纳税为义务,而且把热心公益捐款捐物也看作“义务”,悄悄关注着尚志市的特困家庭,时刻惦念着老家的路桥、校舍等,先后个人捐款75000多元。

他说:“我在家乡长大,在尚志创业,不能丢了根、忘了本。

”张和龙以诚信获得了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首届十佳农民工等荣誉称号。

全国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段彩均事迹段彩均,男,42岁,中共党员,重庆鸽牌电线电缆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

段彩均诚实无价、守信天价,让一个负债率高达300%的国有老企业涅盘而生,一年扭亏、三年跃升为重庆工业企业50强,目前已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家装电线生产企业和最大的铜型材产品加工制造企业,创下瞩目的“鸽牌奇迹”,是国企成功改制的典范。

2001年初,段彩均及其班子在一无固定资产、二无流动资金,负债700余万元危难之际,投资组建了现代国企——重庆鸽牌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凭借着“不相信国有企业搞不好、为全体职工创造政绩”、“诚信、向上”的理念,主攻家装电线电缆,以“诚实”为基石,实施质量品牌领跑战略,推行质量事故全额赔偿并加扣10%的企业名誉损失费的制度,以现代企业家的优秀素质引领着团队向市场传递着诚实信息,市场也因此让“鸽牌”展翅高飞。

至今,资产总额达到

【第5句】:9亿元、产销额

【第12句】:19亿元,分别增值50倍和20倍,经济规模保持年均80%增速,累计上缴国家税金6600余万元。

今年底产销额将突破16亿元。

荣获中国机械工业500强、重庆市最佳诚信企业等称号。

段彩均在全体员工中培育“质量等于饭碗”的意识,将守信意识融入每个环节,使“真心真诚、有利有义”成为鸽牌人与合作伙伴及顾客们合作的基础,出现了鸽牌公司特有的“三大怪”现象:产品质量没问题也可以退换;经销商没订货急着把款交;供应商自愿先供材料后收钱。

出现了“调整价格、现款现货”、“宁让价格、不让市场”、“宁让价格、确保资金回笼”和“顾客满意、商家赚钱、公司发展”多赢局面。

企业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与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其电线电缆产品获得“国家免检”资质,家装布电线和电工用铜型材产品的产销量均列全国前三,占领了重庆家装电线市场90%以上的份额,“鸽牌”已成重庆名牌、西南地区著名商标和老百姓心中电线电缆“精品”的代名词。

段彩均不仅实现了企业的重生,而且对员工以诚相待,对社会勇于回报。

解决了近678名下岗职工再就业,公司每位员工每月不仅能领到20斤大米、2斤色拉油,而且住房公积金、养老金、失业金、医疗保险金等都足额到位。

主动捐款修建重庆机电鸽牌希望小学,资助社会慈善事业,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展示了自己的拳拳爱心。

段彩均先后荣获中国管理100人、全国机械工业优秀企业家等称号。

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邓平寿(已故)事迹邓平寿,男,中共党员,生前为重庆市梁平县虎城镇党委书记。

邓平寿志在乡亲脱贫致富,扎根山乡31年;情系边远落后的虎城,两次放弃进城升迁机会,2007年2月累死在工作岗位上,年仅51岁。

他被誉为“21世纪焦裕禄式的人民公仆”。

1998年,邓平寿走上虎城镇党委书记岗位时,面对这个因贫困落后而闻名的穷山沟,以敢啃“硬骨头”而著称的他发出了要摘掉这顶“穷帽子”的誓言。

一身布衣,一双胶鞋,一个黄布包就是邓平寿的生动写照,长年累月,他吃住在办公室,行走在田间地头,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了虎城方圆78平方公里的每一寸土地,哪棵桑树干没刷白,哪条路垮了块石头,哪家有个难处,他都记得清清楚楚,都解决得利利索索。

多年来,他用近40个工作笔记本,记录了乡亲冷暖和百姓心声。

面对百般热情挽留他的群众,邓平寿毅然放弃担任县领导的机会。

他总是对乡亲们说:“你们放心,虎城的事一天没做好,我就一天不离开虎城。

”他急群众所急,曾经穷得连房顶都补不起的杨嗣才,在邓平寿的帮助下,办起了挂面加工厂,年销量超过40吨,还注册了自己的商标。

他想群众所想,当广西桂林客商谢裕明在虎城开办的竹木公司出现用水、用电、用工等困难时,邓平寿主动上门服务,让这位异乡人快倒闭的公司获得了新生。

他盼群众所盼,当虎城蚕茧品质不高,价格逐年下滑,有的村民绝望地砍掉桑树时,邓平寿先后两次邀请原西南农业大学蚕桑专家到虎城讲解科技知识,还走村串户亲自传授科学养蚕的方法,让千亩桑园再显生机。

邓平寿提出了“修好一条路,耍好一条龙,壮大一根虫”的发展思路。

一条龙即柚子带,一根虫即栽桑养蚕。

在邓平寿的带领下,虎城共修建、硬化了村、组级公路48条、108公里,使100%的村、85%的组通上了水泥路;虎城蜜柚荣获国家金奖,畅销全国、远销香港、澳门;全镇蚕茧产量居全县第一,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

【第1句】:5倍。

群众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邓平寿的身体却一天天垮下去。

2007年2月1日,这个“小病拖、大病磨、实在不行才吃药”的铁汉子,永远地离别了他无限眷恋的乡土和乡亲,而这一天离他51岁的生日还差3天。

2007年邓平寿荣获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中央主要媒体把他作为全国重大先进典型进行集中宣传。

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石元英事迹石元英,女,51岁,重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教委派驻湖南省保靖县小学教师。

重庆秀山县保安乡龙家村是远近闻名的穷山村,离他们村最近的学校,就是隔河相望的湖南省保靖县坝木小学。

为了解决孩子们的上学问题,秀山县教委派出当时的民办教师石元英到坝木小学上班,工资由秀山发放。

由于河上没有桥,不管春夏秋冬,风霜雨雪,石元英每天清晨带着孩子们来到河边,脱掉鞋袜,卷起裤脚,背起年幼的孩子,拖着大一点的学生到湖南去上学,下午又带着40多名学生涉水回家。

从1987年去坝木小学上班的那天起,石元英背着村子里的孩子们踏上求学之路,一背背了18年。

1989年一个上午,下了四个多小时的倾盆大雨。

石老师背着一名学生走到河中间时,上游洪水汹涌而来,一根两米多长的木头顺水横冲直撞,情急之中,她将身子稍稍一侧,木头顶了一下右小腿后呼啸而过,右小腿顿时一阵钻心地疼,但她不敢松手,将最后一名学生背上岸后,才发现右小腿大块皮肉已搭拉在一边。

至今,石元英右小腿还有块鸡蛋大的疤痕。

18年来,上万次往返这条河,石元英不知在河里多少次摔倒受伤,但令她欣慰的是,没有一个学生受伤。

在石元英的努力工作下,龙家村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百分之百,在校学生没有一个中途辍学。

而她自己,却因为长年涉水,患上了风湿病。

1989年8月,一场大雨导致这条河暴涨,无法通过。

放学后,石元英只能带着孩子们,从下游5公里远的桥上渡河。

途中山路滑坡,石元英背着学生踩着松软的泥路艰难前行,自己10岁的儿子紧跟在身后。

就在此时,儿子脚下一滑,差点掉进奔流的河水中。

听到儿子叫声的石元英,惊出一身冷汗,幸亏一位与儿子走在一起的六年级学生,一把拉住了下滑的儿子。

2006年,石元英曾经教过的一个湖南籍学生考上了北京大学,湖南省保靖县政府奖励坝木小学5万元,并奖励石元英5000元,那一天是她多年来最高兴的一天。

如今她的学生中,28人考上大学,其中5人考上研究生。

如今,秀山县为了方便孩子们上学,在河上架起了一座桥,然而石元英依旧背着一名先天残疾、行动不便的13岁学生,不分春夏秋冬,穿梭在学校与村子之间。

石元英20多次被秀山、保靖两县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和师德标兵,2004年9月被评为重庆市优秀教师。

全国孝老爱亲模范候选人:马福元事迹马福元,男,20岁,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学生。

家在重庆南川的马福元,出生仅3天母亲就离家出走,12岁时父亲病逝,一贫如洗的家里只剩下他和78岁的爷爷相依为命。

17岁的马福元好不容易考上了学杂费、食宿费全免的宏志班,80多岁的爷爷却意外摔伤,从此卧病在床。

马福元背起爷爷去上学,用微薄的生活费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木棚房,一边读书一边照顾爷爷。

由于房间很潮湿,爷爷风湿病一受寒就会发作,几乎每天晚上,马福元都要为爷爷暖被窝。

这娃儿真懂事,学习再忙,他都要把爷爷服侍得妥妥帖帖的。

邻居们对这个懂事的孩子赞美有加。

一次,邻居阿姨给他几个鸡蛋,他担心爷爷不吃,就把鸡蛋蒸成鸡蛋羹悄悄地埋在爷爷饭里给爷爷吃,自己却一棵白菜吃上两三天。

读书期间,为给爷爷治病,他一直坚持在学校伙食团打工。

许多报刊和网络报道了马福元的事迹,其中也有海外媒体。

一位美国的华裔人士了解到他的事迹后,对他进行了资助,称赞他不是可怜人,而是男子汉。

也有网友这样评价马福元:孝心很多人都有,但不是很多人都有孝行,佩服他在困难中的坚毅和对爷爷的不离不弃。

马福元没有因为照顾爷爷耽误学习,他成绩优异,表现突出。

2006年3月,还在读高三的马福元,获得了由团中央、全国学联评选的中国中学生正泰品学奖特别奖,在200多名候选人中得票最高。

其实马福元对这些都不那么在意,他甚至很少看报纸和网络对他的报道。

他说: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也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在校大学生。

作为学生,我希望自己在一个平静的学习环境中,扎扎实实搞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和过硬的本领,回报社会特别是无数给予我太多关爱的人。

这既是我最大的心愿,也是爷爷对我的期盼。

全国孝老爱亲模范候选人:谢方珍事迹谢方珍,女,29岁,重庆市城口县修齐镇乡坪村村民。

在大巴山深处的城口县,有这样一位带夫出嫁播洒爱心的农家妇女。

她7年如一日,毫无怨言地服侍高位瘫痪的丈夫,照顾残疾多病的公公和婆婆,用弱小的身躯支撑起了濒临破碎的家。

2001年3月,21岁的谢方珍带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嫁给了香坪村的村民彭道平,夫妻俩恩恩爱爱。

可甜蜜的日子才刚刚开始,灾难就降临到了这个原本清贫的家庭。

同年7月,丈夫不幸遇车祸造成下肢高位瘫痪,看着瘫痪在床的丈夫,当时谢方珍觉得生不如死。

这时,娘家人劝她赶快离开这个家。

但是,面对心爱而无助的丈夫和这个风雨飘零的家,身怀有孕的她不忍心离去。

她在心里暗暗作出承诺,用我的一生,尽我的全力,照顾丈夫,不让这个家破碎。

于是继续留在这个遭遇灾难的家,用她弱小的身体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

为了维持家庭生活,她白天忙碌着十几亩地的庄稼,饲养5头生猪,本已疲惫不堪,但夜里仍细心照顾丈夫,每隔1个多小时都要为彭道平翻身,以免丈夫长褥疮,所以只能睡上4个来小时。

丈夫眼看着备受煎熬的妻子短短几个月瘦了20多斤,几次想自杀都被妻子劝阻开导。

本无力抚养孩子,为了给瘫痪的丈夫活下去的勇气,她毅然把孩子生了下来。

4年里,她不知偷偷流了多少泪,也曾多次想过自杀。

但一想起自己心中的承诺,她又挺起脊梁,勇敢地面对艰难的生活。

由于家居海拔1800米的高山上,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任凭谢方珍拼死拼活地劳作,起早贪黑忙碌,这个家的生活及丈夫的药费还是难以为继,不久她家已欠债3万余元。

为了挽救这个在绝境中的家,她萌生了一个惊人的想法,带夫携老出嫁。

她惟一的条件就是:娶我可以,但我必须带上我的丈夫和公公婆婆。

就这样,2005年她带着前夫彭道平和公公婆婆,嫁给了与她志同道合的村民彭道俊。

彭道俊加入这个家后,共同支撑这个困难的家庭。

如今彭道平的身体状况稳定,对生活也充满了信心。

现在的丈夫彭道俊对谢方珍重情重义的举动十分钦佩,他说我为有这样的妻子而骄傲。

谢方珍孝老爱亲的感人事迹,受到乡亲们的一致好评。

结合师德师风,就如何保持队伍纯洁性,

您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首先,你可以根据节目中的课时分段来写,建议采用总分总的格式。

文中不要只复述节目的内容,要结合自己的感想并写出受到的启示。

开头范例如下: 梦想是一个美好的词汇,它更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心里有梦,坚持梦想、追求梦想就会梦想成真。

本次的开学第一课,让我们一起开始梦想的第一课。

以“乘着梦想的翅膀”为主题的2024年《开学第一课》在昨晚开播了。

节目改变了以往将明星作为“梦想”主角的思路,把更多的舞台留给了普通人。

在关于“梦想”演讲中的6位主讲人,普通人首次占到了一半的比例,这其中有观众所熟悉的女航天员王亚平,钢琴家朗朗等;也有廖智、郑亚波、潘其华等普通人的名字。

演讲中突出了“普通人到追梦人”的转变,以普通人追梦的经历,传达出“人人都要有梦想”的时代要求,我看完这个节目有了很深的感悟。

当王亚平老师站在天空一号为我们太空授课时,你是否了解过她为梦想付出的努力

  当地震夺去她的双腿埋葬了她的舞蹈梦之后,她对舞蹈的坚持有没有让你热泪盈眶

  当她用音乐敲开通过孩子内心的大门之时,你知道那一句等待了多年的“妈妈”吗

  当他时刻做好准备当名替补结果成就了钢琴梦后,你能明白为梦想而坚持的意义吗

也许我们的梦想一样,也许我们有着不同的梦想。

谁都有梦想,而普通人的梦想是怎样的呢

在2024年9月《开学第一课》上,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普通人的梦想。

他们没有神奇的翅膀,可以让梦想飞翔。

但是,他们有对梦想的坚持,也有对梦想的不放弃,所以,他们为梦想所青睐,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现实中的奇迹。

结尾范例如下: 梦想就像混沌天地中的曙光,茫茫大海中的指南针,指引着我们前进。

放飞梦想,努力追求

梦想是人人都拥有的,但我们是否能够实现不是取决于别人怎么看,而是自己怎么做。

看了《开学第一课》后,我会更加坚持自己的梦想,让自己的梦想开出骄傲的花,让妈妈看到画画虽然不恩能够当饭吃,但却是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梦想是一片钥匙,她不能打开所有的锁,但却能够打开属于我们自己的锁。

但有个问题,这片钥匙可能需要我们自己去打磨,打磨得更适合打开梦想的锁。

没有经过雕琢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所以,我的朋友,就让梦想雕琢我们的人生,就让梦想带领我们走向成功吧

看了《开学第一课》之后,我明白了,成功是由一个个梦想组成的。

坚持自己的梦想,不仅能够实现从前不敢想象的愿望,更能够证明我们的价值,能够让我们找到自我、找到生活的意义。

全文范例: 也许我们的梦想一样,也许我们有着不同的梦想。

谁都有梦想,而普通人的梦想是怎样的呢

在2024年9月《开学第一课》上,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普通人的梦想。

他们没有神奇的翅膀,可以让梦想飞翔。

但是,他们有对梦想的坚持,也有对梦想的不放弃,所以,他们为梦想所青睐,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现实中的奇迹。

  《开学第一课》第一节的主题是“有梦就有动力”。

  在这一节中,我们看到了在太空为我们授课的王亚平阿姨,也看到了13岁跳伞队员付丽娟。

他们都是自己梦想的实现者。

  在十年前,王亚平还是一名飞行学员,那年她是青春的23岁。

而如今,她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蓝天梦,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

她告诉我们,梦想如星辰,虽遥远,但只要努力,总有天能触摸得到。

  而付丽娟在她13岁时就实现了一个干净利落的跳伞动作,成为空军跳伞运动大队最小的队员。

她从小就对军营和蓝天有着很大的热情,所以她走出了湘西小镇,来到了跳伞运动大队。

原以为跳伞很潇洒,却没料到想要跳伞之前必须做十分辛苦的训练。

她一度无法承受,但想着自己的梦想,她咬牙坚持到了最后。

皇天不负有心人,她成功了。

是啊,就像那首歌《真心英雄》中说的那样,“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想要实现梦想就应该付出辛劳。

  《开学第一课》第二节的主题是“有梦就要坚持”。

  对于梦想,很多人都能说上几个,但是哪一个是我们坚持到最后的呢

我想起自己过去想要当一名记者,但当我真正成为一名小记者后,却发现自己吃不了那份苦,结果一个暑假都没能坚持下来,我就与自己的记者梦说再见了。

  想想自己,再看看那个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双腿的舞蹈老师廖智廖老师,我的心中涌出了一份惭愧和心虚——她的故事令人心碎,她的精神却令人敬佩。

没有了双腿怎么跳舞

她曾一度陷入绝望,不接受假肢,不接受劝解,活在自己的巨大失望当中。

然而,她的生命中缺少不了舞蹈,她也忘记不了翩翩起舞的快乐。

所以,她开始训练,不断的失败,不断的站起,最终,她赢得了自己的尊严,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看到这里,我下定决心,对自己今后人生的梦想,一定要慎重,并且无论要吃多大的苦都要坚持下去

  《开学第一课》第三节的主题是“有梦就能出彩”。

  很多人都觉得追逐梦想的旅途是枯燥而毫无光彩的,因为还没有达到成功,所以不能让人看到我们成功后的光鲜。

其实,梦想贵在追寻

一旦坚持,追寻的过程也能让人肃然起敬,比如郑亚波郑妈妈的故事。

  她是名普通的加油工,儿子是自闭症患者,为了开发其智力,郑妈妈看视频自学钢琴,学了后再交给其儿子,十一年不间断。

如今,曾经还不会说话的郑妈妈儿子已经能够自弹自唱了,并且上了普通小学六年级——这不正是梦想的奇迹,坚持的奇迹吗

  其实,来到《开学第一课》的嘉宾很多,他们的故事也同样令人感慨万分,如罗田县的乡村教师方荣方老师。

别看她这么年轻,她可是多次被县、镇评为“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呢

方老师是当代教师的楷模,她对学生的付出、对梦想的坚持,也让我们对她佩服不已。

  看了《开学第一课》之后,我明白了,成功是由一个个梦想组成的。

坚持自己的梦想,不仅能够实现从前不敢想象的愿望,更能够证明我们的价值,能够让我们找到自我、找到生活的意义。

  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个梦想都要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的。

如何做一名新时代的人民教师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青年教师是学校教育的未来和希望,是明天学校教育的中坚与骨干.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青年教师,都憧憬着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都愿自己具有新时代风范的人民教师. (一)首先要做一名学习型教师 自古以来,身为一名合格教师,其首要一条就是具有深厚而广博的学识.我们都知道,一个理想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三个方面,那就是: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但对所教课程有精深的认识,还应有广博的知识.所谓精就是要知得深,对专业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所谓博就是要知得广,能触类旁通,具有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我认为,作为今天的教师,这一点尤为重要.特别是我们青年教师,面对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我们更应该下工夫,和时代一起前进.有句流传已久的话:活到老,学到老.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的知识,自己得有一桶水的知识呀! 记得校长曾在学校近几年的规划中提出:要我们做学习型的教师.这是个与时俱进的规划.细细想来我深深体会到要做终身学习的教师是教师自身教育的一项重要工程;是我们一切教育理想的基础;是培养造就新一代有素质、有文化、有能力,道德情操高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需要.从学习型的教师到学习型的班级、学校,再到学习型的家庭以至学习型的社会……如果继续从宏观的角度去分析做学习型的教师的意义就会更加深远. 做学习型的教师,我觉得向书本学习至关重要.向书本学习就是多读书,做好读书笔记,记录学习心得感悟,用以指导实践.读书可以扩大我们的视野了解外面的世界,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博古通今,积聚文化底蕴.其实还具有更加积极的作用,那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引人入胜、令人赏心悦目的同时更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自己的心灵,提高人生的品位增强人的文化气质,积极的影响到你的学生,你的家人,使人生达到一种新的境界.这将是我们做教师的要用毕生的学习去追求的. 做学习型的教师我们还要向身边的人学习,博采众长.向身边的同行学习.大教育家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呀!不必说三人其实每个人都有它自身的才智,互相交往和对话时就会发现人与人是相互促进的,并在此过程中要善于自省自我教育.比如在与同年组的同志共同的备课过程中他们的智慧促进了我自身灵感的产生.在与其他老师打交道的近几年来,我发现在他们的身边都藏着那么多令我钦佩和学习的地方.***老师广阔的教学思路;**老师的诙谐幽默;***老师的管理方法;***老师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都积极的影响着我.***老师极其乐于助人的高贵品格令我感动,并自觉向她学习. (二)还要做一名师德师风的标兵 首先,对待教育事业必须忠诚.一名教师在其教育生涯中,可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一旦从学生成为教师,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就应该将责任感和使命感深深地植于脑海中,并付诸于行动,变为对学生的满腔热情和对教育的兢兢业业,唯有如此,才能产生对工作精益求精,毫不懈怠的原动力.在教学上,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必须尽量想办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兴趣. 其次,对待教师集体一定要团结一致,老师之间,彼此尊重、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听从领导的安排,那里需要就那里上.还有就是现代人的经济观强,我们教师要严保自己的清廉,不能违背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虽然现在教师的待遇不是很高,但是我们要看到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是一年比一年大,要看到教育的春天会来到的.尤其是我们青年教师更要提高意识不能被社会的不良风气给带坏了.我们年轻教师教学缺乏经验,更加应该虚心好学,学习别人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主动为他人着想,创建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和同事们一起进步. 在工作中要严于律已,以身作则,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作为一名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事情,自己坚决不能做.只有这样才能说服学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智能素养才能做好教育工作. 保持平和心态,不要过于急燥.在对待学生方面,要做到平等、公正的态度.特别是对待基础差的学生要有耐心,有恒心,对待不听话的学生,可以采用一些比较随和的办法,别让师生关系僵化,因为这样的效果就不大好. 如何做一名新时代的教师,这正是我们用生命追求和诠释的问题.“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4487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