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山区小学感言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姜小牙上学记好朋友争夺战读后感怎么写

满意答案丶淡淡的味道3级2010-05-08 代课教师是指在农村学校中没有事业编制的临时教师。

1984年底以前他们被称为民办教师,在此前从教的临时教师基本被转正或清退。

1985年开始,教育部为提高基础教育的师资质量,在全国一刀切不允许再出现民办教师。

但不少偏远贫困山区因财政困难而招不到公办老师或公办老师不愿去,这些空缺仍需临时教师来填补,他们转而被称为“代课教师”。

[1] 代课教师虽然没有任何“名分”,且没有完全享受教师的待遇,却在特定历史阶段发挥着积极作用,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和偏远农村为维系义务教育承担着历史责任。

据报 农村代课教师道,西部地区代课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20%。

教育部宣布,在短时间内,将清退目前仍然存在的

【第44句】:8万中小学代课教师。

在大中城市里,他们从工资待遇、社会保险,到职称评定、业务培训等各种评优活动,均无法与正式在编教师享受同等待遇,甚至连每年教师例行体检这种福利代课教师也没有资格享受,他们是实实在在的“铁人”。

代课教师也集中在那些公办教师不愿意去的偏远地区,通常是那些“一个老师,一所学校的”。

他们的工资不可以超过在编教师1\\\/3,是“砖窑黑工知识分子”的代名词

形容事情做的比别人多,但获得的报酬却仅仅是在编教师的一半不到。

与“事倍功半”、事倍工半是近义词。

平凡 的感言: 没说出安抚代课教师为何只安抚农村户籍代课教师,为何不解决非农户的代课教师问题。

敬业人物颁奖词

感动余干人物颁张晓玲—一个豆蔻年华的青春少女,到现在步入知天命之年的中年,张晓偏僻的黄埠镇南谷村石峡村小学一呆就是30年。

修教室、背学生、垫学费、免食宿……30年来,在张晓玲的启蒙和精心呵护下,上千名学生从这里走向外面的世界,有20多名学生考上了大学,她把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山区的教育事业。

颁奖词:偏僻的乡村永远期待有人来撒播文化的种子。

三尺讲坛就是她全部的世界,山村娃娃都是她最爱的孩子。

大山为伴,甘于寂寞,她不是迁徙的候鸟,她是山乡的红烛,照亮了山里孩子人生的旅程

获奖感言:虽然山村小学教学条件很艰苦,但每当走进教室,看到孩子们求知的眼神,天真的笑靥,我浑身总有使不完的劲。

看着孩子们在朗朗书声中一天天长大,我就感到非常欣慰。

我爱山区,更爱山区的孩子,我愿把我的余生献给山区的教育事业

吴淑金——她是一名普遍的农村妇女,党员;她又是7000亩良田的管理者,是500多名职工的领头人。

她不图名利,处处让利于职工;她巾帼不让须眉,相信男人能做到的,女人也一样能做好。

三十年的风风雨雨,三十年的默默奉献,在康垦插旗分场,处处留下这位平凡女性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不平凡的足迹。

颁奖词:心有多大,干劲就有多大。

吴淑金这样一位普通农村女党员,30年来,她以瘦弱的身影为笔,饱醮着青春的亮色,在万亩沃野上抒写着人生风采。

吴淑金的事迹,是“三个代表”的

凯立是不是上周去广西山区那边助学了啊

是啊

就在上周日(

【第10句】:25)嘛中山凯立洁具有限公司淋浴房品牌与慈善组织蓝天家园一行正打包着棉被食品等助学扶贫物资,准备送往广西藤县宁康乡。

下面是凯立徐总的感言:“经过七个多小时的车程,途经崎岖的山路,进入山区贫困家庭、体验了手机全无信号,实地探访了多户家庭的生活环境,泥房、也是危房,屋里一片漆黑,漆黑墙壁上的裂缝透过了阳光,从她们言语、表情感受到了对生活的无助、对改善生活的渴求……,走到山区小学,感受到孩子们对我们到来的喜悦,一天到晚都对你说:叔叔好、阿姨好,学习环境虽然差,学校午餐只能喝粥,但通过小孩的画画课堂,感受到孩子的认真,给予了我们的安慰,对山区老师的坚持教育非常敬佩,愿不久的将来山区贫困地区能有更好的生活改善、学习环境改善,愿更多的企业、社会热心人士能够伸出援手,帮助急需帮助的艰难群体

”(2024年10月28日上午10:23)

《小读者(上)》读后感,哪位有

谢谢

2005年11月的时候,妈妈为我订阅了一本杂志,名叫《小读者》。

它是由宋庆龄创办的《今日中国》主办的一本月刊。

他的分类很多,大概分为:“精神美餐”、“校园直通车”、“少年文学院”、“环球视野”、“人生支柱”、“万国知识窗”、“快乐王国”、“少年保健院”和“互动回音壁”等九个栏目。

在《小读者》中我看过不少好文章,特别是《最珍贵的礼物》这篇文章很感人。

主要写的是:几位实习生老师来到大巴山腹地为贫困山区的小学授课。

实习完毕,学生们纷纷给老师送礼物,小花家里很穷,她没有钱给老师买礼物,只好把给老师翻跟头作为礼物。

老师坐在车上,看见小花又熟练的翻起了跟头,一个接一个,老师的眼睛湿润了。

这本书有的故事令人回味无穷,有的故事让人一生受益,还有的使人大开眼界,五花八门的只是令我眼花缭乱。

这本书还有一些名人名言、心灵小品,作文、诗歌、笑话等内容,总的来说,他们会让你受益无穷。

正因为这样,我才喜欢这本杂志,也将他介绍给大家阅读,就让这本饱含知识、夹杂快乐的杂志——《小读者》,伴随你度过美好的童年。

家长心声怎么写

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调查报告  我们每天都在说话,语言是我们最直接的交流工具,但有多少人讲的是普通话呢

如今,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电脑已走进千家万户,越来越多的使用电脑,习惯了使用先进技术的人们是否就淡忘了汉字的规范书写呢

  为响应“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号召,为推广汉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 我们在千岛湖城区的超市,旅行社,和大街上对社会不同层次(包括职员,超市经理,工人,学生,协警,保安,无业人等),不同年龄的人进行了讲普通话,写规范字问卷调查。

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时间:2009年7月29日  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调查表:  1—20 20—40 40以上  坚持使用普通话交流 90%

【第84句】:4%

【第83句】:3%  在家纠正家人的 60%偶尔

【第68句】:75%偶尔

【第22句】:2%偶尔  错误发音、用字 40%经常

【第31句】:25%经常

【第66句】:7%经常  

【第11句】:1%无  正确书写汉字 90%

【第93句】:75%

【第72句】:2%  能不规范汉字 100%

【第93句】:75%

【第94句】:4%  由此看来,1—20岁这些学生阶段的人群相对较好(可能是多数时间在校,又还在接受语文课程教育)40以上的人群就明显有差距(可能是受地方方言的影响,或是没有规范语言文字的意识),20—40岁的人情况居于以上两者之间,但在正确书写汉字这一方面要好于1—20岁人群。

(可能是所积累的汉字较多,且工作需要)  另外,我们还调查了社会人士觉得的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价值体现,所有的人都认为是方便交流,1—20岁人群大部分还认为学习需要,20—40岁还认为学习及工作需要,40以上有部分还认为工作需要。

  总之,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都离不开语言文字,这也就突显出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重要性,普通话、规范字是人与人交流的最坚实的桥梁。

所以,从身边的点滴入手,关注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写的每一个字。

所以,讲普通话,写规范字,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字氛围,从你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走路上学》观后感

王逸真(四班):他们需要的,不仅是一双鞋  鞋,这样生活的必需品,家家都有。

拖鞋、皮鞋、皮靴、布鞋、运动鞋……各式各样的鞋,在商店的橱窗里,五彩缤纷,光鲜诱人。

我们按照各自的喜好去买;各自的尺码去买;天气的冷暖去买。

  可是,在云南怒江边的那一群孩子们,却几乎没有对鞋子模样的印象,整天踏着一双白色拖鞋,就连寒冷的严冬季节,也是如此。

城里来的老师们看了都不忍心:自己一个成年人都带着围巾、穿着毛衣、踏着皮靴;一个十岁不到的孩子怎能踏着拖鞋走路

  当第一双鞋被递到瓦娃手里,他便爱不释手,仿佛一颗钻石,价值连城。

但那在我们看来,不过是摊上的小货,至于价格,更是“小菜一碟”,几秒钟的事情:拿包、付钱、拎鞋、走人。

可对他们来说,这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奢望。

当镜头瞄准女教师的皮靴与孩子们一双双赤裸的小脚时,我震撼了

  生活在怒江旁的他们,是多么地执著。

为了学习,他们每天都冒着生命危险溜索过河,到达河对岸破旧不堪的学校上学。

而所谓的上学,只是读读唐诗,学学简单的数学而已,根本谈不上规范化。

放学回家,更是要做成堆的家务,承担着他们这个年龄不该承受的负担。

母亲则更是累,更是苦,无暇旁顾孩子的学习与生活。

  天啊,生活是多么地讽刺

一边是深圳的我们,想要什么几乎全可以得到满足,以至于过生日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礼物,因为都有;而另一边,却是那群怒江边的孩子们,对于他们来说,就连我们日常生活再普通不过的一件事情,也需要拿生命来作赌注。

  每个人的命运都不同,那么,我们一出生便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命运:一个生活在中国经济特区——深圳的,衣食无忧的孩子。

相比他们的生活,我们真的是好到没法形容:天冷了,会有暖气;平时如果想去看场电影,坐在私家车里,几分钟就到了影院。

  既然我们已经拥有,为何不好好珍惜呢

  罗尧予(四班):挖掘出来的亮点      《走路上学》是一部描述生活在我国云南怒江的穷苦孩子为了上学而不惜牺牲生命的事。

其中自从有一位城里老师的加入,这些穷苦孩子的生活就转了折,悲与喜不断交加。

女主人公放学回家途中,在溜索时为了保护老师给弟弟买的鞋子分了神,不慎掉入波涛汹涌的怒江,而不幸遇难,溅起一大片水花,那水花带着血的腥味。

  我在看的时候,有两个地方给我的印象很深。

一个是我觉得那个弟弟很可爱;还有一个是当阿妈发现弟弟瓦娃准备溜索过江时,就大喊:“你不准上学,更不准溜索,你要溜,我就先从溜索上跳下去

”  看完了,我发现以前网络、报纸上的那些评价不靠谱,是瞎扯的。

我觉得短短的一个故事,其实是可以发现人身上的许多光亮点。

  首先第一点,也是中心思想:就是要珍惜拥有。

看看怒江的孩子们的生活氛围、条件,再比比我们的眼前、周围,二者是十分鲜明的对比。

可他们咧,为了上个学,不惜冒着生命安全,玩着“笑里藏刀”的溜索,再步行余久,最后气喘吁吁的到校。

而我们是丰衣足食,不愁吃喝穿,整日逍遥自在,相反还很厌学(例如我)。

  再者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助。

得知孩子们没有鞋子穿,那个城里来的女老师发动深圳的朋友,一起支援她的学生们。

雨鞋虽不如毛鞋暖和,但感觉很惬意,摸起来还带着暖流。

这种互助的精神是值得赞扬的。

  还有,就是不能忘了那微弱的母爱之光,“爱”是一个比较酸的字眼,它沉睡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中,一旦有一根导火线,爱的沿浆便会爆了似的喷射出来。

它是隐形的,摸不着,却感觉得出……  看电影时我妈哭了,我没太哭出来。

但我在想,在泪珠的渲染下,水莹莹的,人性美会更加透彻。

  周倩旻(四班):有爱,知足    以前,我总觉得不满足,我总是想要这要那,总想不用做作业,总想不用上学……可是自从今天,自从今天看完《走路上学》这部电影后,我,知足了。

  在云南怒江的大山里,住着两姐弟。

山边的路很陡,可以说根本没有路,而姐姐每天都要走这样的“路”去上学。

我是幸运的,我可以走在平坦的路上,还可以坐车去上学。

  因为山路很远,所以姐姐每天都滑绳索,滑过怒江,到江对岸上学,但这是极危险的事,因为一不小心就有可能绳断人亡。

我是幸运的,我每天上学不用冒着生命危险,非常安全,不用滑绳索,有桥过江,不用走太多路,坐车就可以。

  弟弟自幼很聪明,但妈妈却不让她上学,因为滑索过江太危险了,妈妈曾经就差一点掉了下去。

妈妈爱子心切,但弟弟又想上学,便自己偷偷溜索过江去姐姐学校偷听老师讲课。

与他们相比,我更是幸运,我不用担心妈妈不让我上学,我可以正大光明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不需偷听。

  天气凉了,孩子们竟然都光着脚,穿拖鞋。

我是幸运的,天凉了,有我袜子、棉鞋,还有家人关心与呵护。

  我知足了,我是幸运、幸福的,我再也不看我所没有的,我只看我所拥有的,我所拥有的一切一切已是非常宝贵的。

我与他们相比,我拥有太多,我比他们幸福……  虽然他们没有我们拥有的多,却同样被人关爱着。

姐姐学校来了一位从大城市来的实习老师,她看到这里的孩子这样的贫困,她与她的朋友捐款、捐物,给这山区的孩子送来了保暖的袜子,还有漂亮的新鞋。

老师爱这里的孩子,她尽力去帮助孩子们,她看到姐姐想买一双鞋子给弟弟,但是钱不够,就帮姐姐买了下来。

可是悲剧也发生了,姐姐在滑索时,见包里新买的鞋要掉了,便伸手去抓,却不料绳子断了,她也掉进了江里,从此再也没从江里爬出来。

这一件事给妈妈和弟弟很大的打击,妈妈不管老师和孩子们的爸爸怎样劝说,就是不让弟弟去上学,弟弟也从活泼开朗变得一言不发,整天呆呆望着送给姐姐的风车......老师怕孩子就此沉闷下去,就主动上门给弟弟上课,可弟弟也没有以前那样有激情了。

后来老师让弟弟给她画一幅画,弟弟带她到了姐姐和他常常玩的地方,在那一根柱子上,画下了,画下了弟弟的梦想——有一座桥,在怒江上有一座桥,弟弟与姐姐幸福地走在桥上去上学……六个月后,怒江上真的架起了桥,弟弟仿佛又见到姐姐,与姐姐手牵手上学去了……  电影结束,我又想起了那段音乐,不禁心一颤,泪湿润了眼角。

我又看见姐弟俩那纯真、淳朴的眼神,我记住了他们的名字,姐姐叫娜香,弟弟叫瓦娃。

  回家路上,我渐渐陷入沉思,为什么同在一个国度里,有些人能富可敌国,而有些人去如此贫困呢

  但是,不管原因是什么,我们也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去上学,不冒生命危险,让每一个孩子都知道,永远有人爱着他们……  爱在人间,大爱无疆。

  李俊安(三班):师德,可以撼动人的心灵  “走路上学

”初听此名,也奇怪了很久。

一件极其普通的事,有什么可塑之材

看完才知道,故事主要讲云南怒江两岸的孩子们,溜索上学的故事,说白了,走路上学只是他们的一个奢望。

在此片中,有两个很值得人注意的角色,第一个是城里来的医生,第二个则是聂老师。

一个敷衍,一个认真。

我也从聂老师身上看到了,老师们的共有的一个人性光辉——师德

  影片一开始,那个下乡医生不由让人大跌眼镜。

摆着一副城里人的大架子,一个男子汉,居然像一个老鼠怕猫一样怕溜索

而我们对比起,后面那个女老师,却发现对溜索没有一丝的畏惧

更可恶的是,他没有作为一个医生该有的道德

在医道上,时间就是生命是一个无可厚非的观念,可他却应为自己的生命而选择多走两小时,是的,这两小时对你而言是可能只是微不足道,可是对于一个重病在身的患者,却是救命的两小时。

再还有那最后一句:“不会再见罗

”更体现出当今社会的缺陷:到底有多少下乡知识分子不是一时激动

派下的精英,又有多少回正确、真实、诚恳的面对问题

这些问题还要探讨。

好了,反面例子说够了,来看看正面的。

  聂老师第一次出现就给我感觉到更像一位无微不至的母亲,注意到每一个细节,发现孩子大冷天只穿拖鞋,就立马帮孩子们良好尺寸,让远在深圳的朋友买好一双双鞋,那是一双双充满爱的鞋。

她放下属于城市人的傲气,散发着沁入人心灵的温暖。

  师德,使她作为一个老师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往返怒江两岸,来到瓦娃家中。

为了他的事,甚至周末都到他家为他补课。

她的行为,最终感动了瓦娃的母亲,也撼动了她的心灵。

这也诠释了:师德,可以撼动任何人的心灵

西游记读书笔记3篇,每篇400字左右。

西游记》读书 ① 每当我《西游记》时,总有不同的心情。

它在名著中,生动活泼的,小时候的我读起它来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

但今时今日,不变的是那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我的领悟却变了。

然而,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人被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所束缚,却自得其乐,还觉得很满足。

经过几百年的探索和发展,人们对物质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对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却无端被抹杀了。

总之,我认为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种开阔进取,寻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厉尽时间锤炼的《西游记》中,竟深深蕴含着新世纪人们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为什么它能够传承至今了。

《西游记》读书笔记 ② 看到这个题目,或许很多人会觉得很好笑:到今天才看《西游记》,会不会太幽默了。

说起来很惭愧,虽然我在很小的时候已经接触过少儿图书版的《西游记》,也看过不少于十次的电视剧,动画片,对其中的各个角色的性格和曲折有趣情节可以说是耳熟能详,但真正品读整本书,却是近段时间的事情。

我曾经认为,看电视剧多好啊,既简单易懂,又有充分的视觉和听觉享受,何必拿起一本厚厚的书去钻那些自己不懂得文字。

现在看来,我当时是大错特错了,一样的故事,一样的人物,书中比电视剧更精彩更扣人心弦,让人恍若进入了一个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全然忘记了身外的世界。

书中主要讲述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四师徒历尽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

看完这部小说,有很大的感悟,我觉得学习唐僧的全心全意,孙悟空的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这本书把一个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泼猴勾勒得栩栩如生,写它从天不怕地不怕变为一个恭敬的猴子,为了师傅的安危他奋不顾身,他并不像猪八戒那样好吃懒惰,也不像沙僧那样憨厚,作者更是借助他这一点勾勒出孙悟空的大智大勇,自从唐三藏把孙悟空从五指山解救出来到取得了真经,这期间经理九九八十一难,每次劫难都是孙悟空全心全意去解救师傅的,最后才圆满的取回真经.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读多了总是有好处的,在当今的社会里没有文化是不行的,会被社会淘汰,从我们呱呱落地,父母就教我门说话,识字,等大一点儿他们又教我们怎样做人,我们在学校里不仅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做人,只有学会了怎样做人,才能学会更多的知识,才能广交益友,可见书何其的重要. 从书中我们会悟出许多真理,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

5845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