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衡阳抗日感言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邵阳有哪些历史名人

蔡锷  (1882-1916)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

1882年12月18日生于湖南宝庆(今邵阳)。

其父名正陵,母王氏,生子三人,艮寅为长。

其家世代务农。

艮寅六岁开始入塾受业,十三岁中秀才。

1893年春,他步行到长沙,考入由梁启超、谭嗣同主办的时务学堂,从此与梁启超结下了既是师生,又是同志的不解之缘。

  1898年9月,戊戍变法失败,谭嗣同被杀,梁启超出逃日本。

在此之前艮寅参加了湖南巡抚陈宝箴举办的留学生预备考试,并以第二名入选,结果因变法失败而未能实现。

他又去武昌,投考两湖书院,因是时务学堂旧生而遭拒绝。

1899年,艮寅赴沪,投考南洋公学,得梁启超来信,约他去日本。

他得到既是学友又是老师的唐才常的资助东渡,入日本大同高等学校,研究政治哲学,后又入横滨华商东亚商业学校,不久加入唐才常的自立会。

1900年4月,他随唐才常回国,准备发动自立军起义,事泄,为张之洞屠杀多人,艮寅幸免,遂改名蔡锷,取其锋芒锐利之意,以明投笔从戎之志,重返日本。

此后,入陆军成城学校,1902年毕业,自费考入东京士官学校第三期,1903年毕业。

在日期间,蔡锷先后以博孟、奋翮生、锥击生的笔名在梁启超主办的《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发表文章,其观点,多受梁启超、杨度的影响。

  1904年,蔡锷回国,应江西巡抚夏时之聘,任续备左军随营学堂兼监督。

1905年初,应湖南巡抚端方之聘,任湖南教练处督办,兼武备、兵目两学堂教官。

7月,应广西巡抚李经羲之聘,任广西新军总参谋官兼教练官和随学堂总理官。

1906年秋,奉命去河南彰德参观秋操演习,被派为中央评判官。

同年,任新办广西陆军小学监督。

1908年,任新练常备军第一标标统。

1909年,任龙州讲开堂监督。

1910年,任新军混战协协统、学兵营长等职。

在广西期间,蔡锷一方面继续与老师梁启超保持联系,同时又不断接触谭人凤、李燮和黄兴等人,这对他本来偏向改良的观点不能不有所触动。

1911年初,由已经调任云贵总督的李经羲推荐,蔡锷任云南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协统。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在各地纷纷响应的形势下,蔡锷经过周密部署,于10月30日(农历九月初九)晚八时发动起义,到次日午前,占领省城。

十九镇统制钟麟同当场被杀,军事总参谋靳云鹏化装潜逃,云贵总督李经羲避入法国领事馆。

云南起义成功,蔡锷被推为都督。

此后,蔡锷在各负责部门换上同盟会员或同情革命的人,在财政、交通、教育等方面进行若干整顿,使云南面貌为之一变。

蔡锷本人为官尤其清廉,他主动提出把自己月薪降到六十元,仅相当于营长铁薪金,这在各省都督中是最低的。

  由于受中央集权思想影响较深,蔡锷此时对革命派和袁世凯均无深刻认识,因此,曾支持袁出任总统。

在1913年的“二次革命”中,也倾向于袁,并尊袁令入川围剿熊克武,虽未交锋,但此时他的态度还没有倾向革命派。

  1913年10月,蔡锷辞掉云南都督职务,来到北京。

他有才干,也很有声望,是北洋系以外颇有影响的人物。

到京后,袁世凯先后任命他为陆军部编译总裁,全国经界局督办,统率办事处办事员、政治会议议员、参政院参政等职,并加昭威将军称号。

如此众多的头衔都是只赏高官,不给实权。

这反映出袁世凯对他既怀疑又惧怕而又不得不装出重用的态度。

  蔡锷本人,曾对袁世凯存有一些幻想,到京后,发觉了袁氏父子的阴谋与野心,目睹袁氏小朝廷的倒行逆施,逐渐对袁不满。

  1915年5月,袁氏政府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8月,杨度为首的筹安会成立,袁世凯称帝的野心暴露于天下。

第二天,蔡锷即到天津梁启超家中秘商对策。

不久,梁启超的著名文章《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发表,这使袁世凯增加了对蔡锷的注意,并于10月暗中派人搜查了他的住宅。

在这种情况下,蔡锷假装意志消沉,经常出入于京城八大胡同妓馆,甚至装作赞成帝制,暗中却把家眷遣送回籍,以防不测。

11月11日,已染喉疾的蔡锷假装治病,到天津与梁启超再商反袁计划,并与云南故旧联系。

11月19日更名易装取道日本经香港,于12月21日抵昆明。

  当时,云南军界早已开过秘会,并有少量部队北上入川,李烈钧、方声涛等人也先后到达。

但云南都督唐继荛态度暧昧,因而云南迟迟未动。

蔡锷抵滇后,先后与唐继荛商讨九次,并做了下属人员的大量思想工作,最后决定起义。

1915年12月25日,由蔡锷、唐继荛、任可澄、刘显世、戴戡联名通电,声讨袁世凯,宣告云南独立。

26日,云南正式成立护国军,蔡锷任第一军总司令,北上入川;李烈钧为第二军总司令,出兵湘粤;唐继荛以云南都督兼任第三军司令,坐镇大本营。

其中,蔡锷所率的第一军是主力,其处境也是最困难的。

他们以几千人抵挡万余装备精良的北洋军,力量对比悬殊。

但他们依靠地形气候等有利条件,又深得当地百姓的拥护和支援,因此能不断取胜。

这时,蔡锷已喉疾严重,声音嘶哑,面容憔悴,但他身先士卒,英勇奋战。

在他统率下,经过两个月的艰苦奋战,终于摧垮了四川的北洋军队。

这样,袁世凯迫于全国的压力,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但仍想保住总统的地位。

蔡锷等人坚决要求袁世凯下台,1916年5月8日,滇、黔、桂、粤、浙五省在广东肇庆成立军务院,蔡锷等十五人被推为抚军。

6月6日,袁世凯在举国声讨声中死去。

6月7日,黎元洪依法继任,命蔡锷为四川督军兼署省长。

  蔡锷此时病情已十分严重,他保荐罗佩金、戴戡代理职务,向北京政府辞职出外就医,8月9日离成都,22日到上海,为梁启超《盾鼻集》写序。

9月20日,蔡锷抵达东京,入福冈大学医院治疗,终因病情过重医治无效,于1916年11月8日逝世,终年才三十四岁。

北京政府迫于舆论压力,拨款二万元,举行国葬,追赠他为上将军,定12月25日为云南起义纪念日。

其遗体,安葬在长沙岳麓山上。

蔡锷遗著有《蔡松坡先生遗集》、《松坡军中遗墨》以及《蔡锷集》。

  匡互生  匡互生(1891~1933),名济,字人杰,别名日休、务逊。

清光绪十七年(1891)九月三十日,出生于邵阳东乡天台山(今邵东县廉桥镇丰足村)。

7岁启蒙,勤奋好学,学业优异。

16岁开始,读书之余,习学武艺,对社会邪恶势力,好打不平。

宣统二年(1910)入邵阳中学读书。

民国元年(1912),武昌革命爆发,湖南首先响应,匡随石基攻打巡抚衙门,破后,承担小西门防卫。

民国2年,湖南都督汤芗铭,任意戮杀无辜,匡在《时事感言》中,用大量事实揭露汤芗铭在宝庆的种种罪行,汤下令缉捕。

国文教师李洞天尽力掩护,幸免遇难。

在邵阳中学读书期间,常和好友谈论国事,对封建制度痛恨入怀。

  民国4年,匡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北京师范大学)预科,次年入数理部本科。

时逢袁世凯窃国称帝,辱国丧权;张勋复辟,战祸连年,时局动荡,外侮日亟之际,匡一面努力攻学专业,一面寻求革命真理,与同学周予同、刘薰宇、周为群等组织“同言社”,后改名“工学会”,组织学生秘密学习进步书刊。

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匡读后连说是“惊醒青年睡梦的晨钟”。

民国8年4月,巴黎和会在英法美日等国的操纵下,拒绝中国政府收回山东半岛权益的要求。

参加会议的中国军阀政府的代表,准备屈辱地在和约上签字。

消息传来,举国愤怒。

北京学生决定于5月7日举行示威游行,抗议巴黎和约,以振国威。

匡互生与挚友密定,在游行中准备为国捐躯,并写好遗书,将后事托付友人,同学深为感动。

5月3日晚,工学会召开秘密会议,匡互生主张以暴抗暴,得到不少同学赞同。

会议决定派出代表,连夜与各校联络,提前于次日举行示威游行,并在各卖国贼住处组织监视。

  5月4日下午,北京各校学生3000多人在天安门集会,提出“外御强权,内惩国贼”的爱国口号,整队前进,匡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列。

队伍行至卖国贼曹汝霖住宅处,匡见曹家朱门紧闭,警卫守门,便攀上大门旁的小窗,击碎玻璃,掰开铁栏,挤进院内。

接着,陈荩民,杨晦等数人相继入内。

匡号召守卫警察“争国权、惩治卖国贼,以振国威”,匡的言词慷慨激昂,使警察受到感动,自动取下枪上的刺刀,退出上膛的子弹,让匡等打开大门,游行者昂扬而入。

匡在曹院内寻找曹汝霖,未见人影,即从卧室取出被褥等物,举火焚烧,火焰冲天而起。

半小时后,段祺瑞派军警赶到,有23名学生遭逮捕。

对此,北京学生举行总罢课,并通电全国,以示抗议,随后,天津、上海、长沙、卢州等地学生纷纷举行游行示威,声援北京学生的斗争。

段祺瑞军阀政府迫于压力,释放了被拘捕的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等卖国贼的一切职务,并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同年夏,匡从北京高师毕业回长沙,任教于楚怡小学,时逢北洋军阀张敬尧统治湖南,烧杀掠抢,民情激愤,匡与毛泽东、何叔衡一道起草驱张宣言。

次年,任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教务主任。

在教学上,废灌输式,兴启发式,提倡自由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首倡男女同校。

并与毛泽东等组织湖南学生联合会、职工会,开展革命活动。

民国13年,匡任教于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提倡改革教育,遭校长拒绝,毅然辞职。

  民国14年春,匡在上海虹口老靶子路租民房办学。

夏,在江湾镇筹建校舍,主张以“修养健全人格,实行互助生活,改造社会,促进文化”为宗旨,以孔子“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之义,取校名为“立达”。

匡认为:教育者的责任,是使受教育者在自由发展的环境中,去害虫,灌肥料,滋雨露,自然发育,将学校改名学园。

民国18年,学校增设农村教育科,设养蜂、养鸡和园艺3个专业。

学生通过学园艺,种蔬菜和培植果树等实践,领悟到培育农作物,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从而增强重农感情。

文化课循教育部的规定外,还增设了世界语、法语、意大利语、社会学、逻辑学、实践道德等课程。

  民国21年上海发生“一•二八”事变,立达学园毁于日军战火。

匡与同仁赶紧在废墟上重建校舍,秋季复课。

因积劳成疾,民国1933年4月22日逝世。

  刘长佑  刘长佑,字子默,号荫渠,金石镇人。

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生,其父时华,经商发家。

  刘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考取拔贡。

同年十月十六日,李沅发攻陷县城,代理知县万鼎恩被戮,长佑与廪生刘坤一即募乡勇万余人,会同清军镇压起义军。

  咸丰二年(1852),刘随江忠源率乡勇至广西参与围剿太平军,次年,又随江忠源镇压浏阳夭地会征义堂周国虞等会众起义.此后,江忠源领军出境,在湖北、江西、安徽等省与太平平作战,刘多次赴援。

六年,刘奉巡抚骆秉章命,率肖启江等部5000人入江西,攻克袁州。

七年进屯太平墟,遭太平军沉重打击,全军溃败,江忠义率乡勇救援,才挽回颓势。

  咸丰九年(1859),石达开率部从江西南安进入湖南,攻克郴、桂,直迫永州.刘长佑、江忠义率军赴援,解永州围。

石达开军围攻宝庆,刘与李续宜分扼东西两路堵击。

石军久攻不下、于8月撤围南走东安,转战广西。

刘领兵追逐,攻占郴州,次年任广西巡抚,在广西扑灭了两广天地会建立的“大成国”政权。

  同治元年(1862),刘长佑升任两广总督,将所部楚军交刘坤一统领,留防广西。

不久,刘长佑调任直隶总督,与鲁西北农民起义军张锡珠、宋景诗部作战。

同治六年,沧州盐民张六起义,数干人攻袭固安、霸州,危及京城,刘长佑因疏于防范而被降级留任。

同治十年再度翻用,厉任广东、广西巡抚、云贵总督。

光绪十三年(1887)病卒原籍,谥武慎,有《刘武慎公遗书》。

  严怪愚  严怪愚,(1911—1984),原名正,九龙岭严家桥人。

民国15年:(1926)投身农民运动,“马日事变”后参加中国共产党;后因组织被破坏,失去联系。

民国19年在湖南农校毕业后,考入湖南大学经济系。

严才思敏捷,眼光敏锐,课余从事写作,在校期间出版《百感交集》一书,在湖南新闻界崭露头角。

民国24年毕业后,投身新闻工作。

  民国25年9月,严与康德、袁邵华、陈楚等创办长沙《力报》,任副刊主编,兼采访部主任。

经常撰文,揭露社会黑暗,抨击时政。

鲁迅逝世,严于10月22日,在《力报》上撰文,悼念鲁迅。

称“高尔基逝世,是西方落了一个太阳,鲁迅去世,东方殒伤了一个月亮”。

当时省政府机关报《国民日报》主编壶公(罗尔瞻),攻击鲁迅及其著文纪念鲁迅的人。

严连续组织特刊予以抨击。

  抗日战争爆发后,严到徐州前线采访,连夜撰写战地通讯,讴歌中华儿女英勇抗战事迹。

民国28年,与康德等主办邵阳《力报》,聘请中共邵阳中心县委书记唐旭之任主笔,严自任采访部主任。

严从重庆国际新闻社负责人范长江处获悉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准备在南京成立汉奸政权,首先在《力报》发表《汪精卫叛国投敌前后》一文,在国内外产生极大影响。

随后,严任《力报》总编辑。

民国29年5月,《力报》被薛岳封闭,严被逮捕,经多方营救,方获出狱。

又相继在衡阳主办《正中日报》,在沅陵创办《力报》,在晃县、辰溪创办《中国晨报》,坚持人民立场,揭露时弊。

  抗战胜利后,严任青岛《东南日报》驻沪记者。

民国35年秋,在南京梅园新村受到周恩来嘉勉。

是年冬,中共代表团离开南京时,严孤身冒险在风雪中送行。

民国37年7月,严在长沙创办《实践晚报》,任主编,宣传时事,抨击时政。

7月31日开始,在第三版辟《大家诉》专栏,以社会各界底层人士的名义,写出专文,连续刊载17期。

主要有《看农村百姓的痛苦》,《要求砸烂雇佣制》、《要履历、要登记,却不给工作》、《奴化教育毒害了我》、《物价暴涨风袭击邵阳》、《耒阳粮政漆黑一团》、《退役回乡生活无着》等。

读者阅后,称《大家诉》专栏代表社会底层人士在说话。

民国38年春,严加入中国民主同盟长沙地下组织。

5月,严受中共地下党湖南省工委之托回邵阳,担任魏镇、宋涛起义前的联络工作。

10月9日下午,陪同人民解放军前导车进入邵阳城。

新中国成立初期,严先后担任邵阳《工商晚报》、《大众报》、湖南通俗读物出版社副社长。

1955年在批判胡风反革命集团运动中受到审查,离开新闻界,先后在长沙一中、长沙师专任教。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

1962年调湖南师范学院任图书资料员。

1979年改正后,当选为第五届省政协委员。

1984年3月病逝。

  魏源  魏源,名远达,字默深,号良图,晚年法名承贯,清邵阳县金潭(今隆回县金潭乡人)。

清乾隆五十九年农历三月二十四日(1794年4月23日)出生。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携母亲、妻子迁居江苏宝山父亲魏邦鲁任所。

道光十五年(1835年)在扬州新城抄关门内仓巷购宅基营建家园定居。

  道光二年(1822),中顺天乡试举人第二名。

五年,受江苏布政使贺长龄之聘,辑《皇朝经世文编》120卷;撰《筹漕篇》、《筹鹾篇》、和《湖广水利论》等,后又助江苏巡抚陶澍办漕运、水利诸事。

  道光六年(1826),入京会试,刘逢禄分阅试卷,力荐龚自珍、魏源二卷不售,作《两生行》哀之。

其中称魏源为“无双国士长沙子,孕育汉魏真经神,尤选理砾鲍谢,暗中剑气腾龙鳞”。

对魏源才学非常赏识,预言“且看明日走马填城 ”九年,再次会试,又不中,捐内阁中书舍人  道光二十一年(1841),投入两江总督裕谦幕府,参与浙东抗英战役,并在前线亲审俘虏。

后见清廷和战不定,投降派昏庸误国,愤而辞归,潜心著述。

二十崐年《南京条约》签订时,他完成《圣武记》一书。

后又将林则徐主持翻译的西方史地资料《四洲志》和历代史志等编成《海国图志》50卷,后几经修订、增补,到咸丰二年(1852)成书100卷。

该书对强国御侮、匡正时弊、振兴国脉等经国大事,有深入探索。

他提出:“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和“师夷长技以制夷”等论点,主张学习西方技术,制造战舰、火器,以及选兵、练兵、养兵的方法,改革中同军队,还提出“以甲兵止甲兵”的主张;他告诫人们在“英吉利蚕食东南之时, 忘鄂(俄)罗斯并吞西北“之野心;提倡创办民工业,允许私人设立厂局,自行创造与销售轮船、器械等,使国家富强;主张革新,要求“去伪、去饰、去畏难、去养痈、去营窟”,并在《默觚》中抒发“变古愈尽,便民愈甚”和“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的思想。

对清王朝长期固步自封的闭关政策和媚外求和的投降路线予以犀利的批判。

  咸丰四年(1854),魏源与全家避兵侨居兴化(因旧居 园先年二月毁于炮火)。

自归不与人事,惟手订生平著述。

七年农历三月初一(1857年3月26日),卒于杭州东园僧舍,享年63岁,葬于杭州南屏方家峪。

去逝后,兴化人民将他与北宋名官范仲淹同祀,香火不绝。

  魏源著述甚丰,除《圣武记》、《海国图志》、《默觚》、《元史新编》外、还有《净四土经》、《古微堂诗文集》、《书古微》、《诗古微》、《公羊古微》、《曾子发微》、《子思子发微》、《高子学谱》、《孝经集传》、《孔子年表》、《孟子年表》、《小学古经》、《大学发微》、《两汉古文家法考》《论学文选》、《明代兵食二政录》、《春秋繁露注》、《老子》、《默子》、《孙子》、《吴子》等若干卷,并协助贺长龄编辑《皇朝经世文编》。

烈士的英雄事迹50字

姓 名: 赵一曼学 籍: 黄埔军校六期党 派: 中国共产党籍 贯: 四川省宜宾生 卒: 1905—1936军 职: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赵一曼(1905-1936),原名李坤泰,学名,又名李一超,四川宜宾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著名的女民族抗日英雄。

五四运动期间,赵一曼受到革命思想影响。

1924年,大姐夫郑佑芝用通讯的方式介绍她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6年夏,她加入共产党,曾任共青团宜宾地委妇女委员和县国民党党部代理妇女部长。

1927年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7月,武汉政府反共,她转移到上海,随即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翌年与同学陈大榜(陈达邦)结婚。

1928年冬,她因疾病和身孕,奉调回国,先后到宜昌、上海、南昌等处做地下工作。

1932年春,她被派到东北地区工作,更名为赵一曼,先后在奉天(沈阳)、哈尔滨领导工人斗争。

翌年,为掩护身份,她曾同满洲总工会负责人老曹(黄维新)假称夫妻。

1934年7月,她赴哈尔滨以东的抗日游击区,任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后任珠河区委书记,一度被抗联战士误认为是赵尚志总司令的妹妹。

1935年秋,她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被当地战士们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女政委”。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

1934年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道北区委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

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

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

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

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很戳其腿部伤口。

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

”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

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深受感动,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

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

6月30日,赵一曼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

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但她始终坚贞不屈。

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的珠河县处死“示众”。

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县(现尚志市)的火车,她知道日军要将她枪毙了,此时,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希望你,宁儿啊

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中国人民会永远牢记女民族英雄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为赵一曼题写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哈尔滨市将她战斗过的一条主街命名为一曼大街。

1962年4月9日,郭沫若为赵一曼题写了一首充满革命激情的诗篇:蜀中巾帼富英雄,石柱犹存良玉踪。

四海今歌赵一曼,万民永忆女先锋。

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

东北西南齐仰手,珠河亿载漾东风。

赵一曼烈士的晚辈校友之子杨将军曾题诗纪念:家母有师姐,宜宾曾入学。

尚志无此妹,神州有斯杰。

黄埔精神振,黑土碧血喋。

临刑告独子,芳华意何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四川宜宾建立了赵一曼纪念馆。

狼牙山五壮士“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

”这是当年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为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题的词。

抗战时期,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战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位英雄,为掩护群众和主力撤退,毅然决然地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在子弹打光了的情况下,纵身跳下了万丈悬崖,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1941年,日军对河北易县的狼牙山地区抗日根据地进行了连续的“扫荡”,制造了田岗、东娄山等多起惨绝人寰的惨案,妄图以凶残的“三光”政策,“蚕食”我抗日根据地。

9月23日,日军分三路向易县进军,妄图包围杨城武司令员指挥的晋察冀军分区一分区。

24日,3000名日伪军突然包围了狼牙山地区,将邱蔚团、易县、定兴、徐水、满城四个县的游击队以及周围人民群众共2000多人围住,形势十分严峻,邱蔚团长急速将此情报告杨城武司令员,为解救游击队员与当地百姓,杨城武司令员制定了“围魏救赵”的作战方案,命令3团、20团佯攻管头、松山、甘河一带日军,促使日军从狼牙山东北方向调兵增援,以便于被围的游击队员与人民群众从狼牙山东北方向突围。

邱蔚团长根据此作战方案将掩护部队转移的任务交给7连。

午夜,邱蔚团长指挥部队及当地群众从盘陀路安全地转移到了田岗、牛岗、松岗一带。

清晨,日伪军误以为邱蔚团已经被包围,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500多日伪军凶猛地向狼牙山方向攻来。

7连战士早就在敌人必经的路上埋下地雷,炸的日伪军丢下五十多具尸体慌忙地逃了回去。

日军指挥官深信邱蔚团已被围住,命令部队再次疯狂地向狼牙山方向进攻。

激战中,7连战士大部分牺牲,连长刘福山身负重伤。

为了让大部队再走远些及7连受伤的战士能安全地转移,指导员蔡展鹏命令马宝玉班留下坚守。

为了拖住并吸引日伪军,马宝玉带领葛振林、宋学义等5名战士边打边向棋盘陀方向撤退,把日伪军引向悬崖绝路。

当他们退到棋盘陀顶峰时已经剩下5个人了,并且子弹已经全部打光,他们只好举起石块向日伪军砸去。

日伪军发现他们已经没有子弹了,蜂拥向山顶冲来,并叫到“捉活的,捉活的

”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人宁死不屈,为了不让日伪军活捉与武器落到日伪军手中,提着枪纵身跳入悬崖。

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被山崖上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马宝玉等五名战士的英雄壮举迅速传遍全军全国,被誉为“狼牙山五壮士”,1942年5月,晋察冀军区举行了“狼牙山五壮士”命名暨反扫荡胜利祝捷大会,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授予3名烈士“模范荣誉战士”称号,并追认胡德林、胡福才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通令嘉奖葛振林、宋学义,并授予“勇敢顽强”奖章。

狼牙山五壮士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受到聂荣臻司令员的高度评价,他说:“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优秀品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为纪念和表彰5位抗日英雄,当地革命政府在棋盘坨主峰建起了纪念塔。

新中国成立后,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事迹被收录进小学课本。

1978年,宋学义因病逝世,长眠于沁阳市烈士陵园。

2005年3月21日,在即将迎来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葛振林病逝于湖南衡阳,至此,狼牙山五壮士中最后一位在世者也永远离开了人们。

杨靖宇(1905~1940)杨靖宇将军简介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原名马尚德,字骥生。

1905年2月26日(清光绪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三)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

父亲马锡龄是一穷苦农民。

杨靖宇八岁时进私塾读书。

1918年入确山县高等小学读书。

1923年进开封纺织染料工业学校,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7年3月,为迎接北伐军胜利北进,领导了确山农民起义。

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初调到中共河南省委工作,在洛阳、开封等地先后三次被捕入狱。

1929年奉中共中央之命赴东北,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

同年秋被捕,在狱中坚持斗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出狱,任哈尔滨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委员、代军委书记等职,积极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1933年任中国工农红军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委。

1934年任南满抗日联军总指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等职。

1937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基本队伍有六千余人,分布南满一带开展抗日斗争。

卢沟桥事变后,杨靖宇发动西征,经常出击日军,支援关内的斗争。

1938年5月,召集南满党和军队干部开会,讨论坚持游击战争策略。

会后,在通化、临江一带开展抗日斗争,给敌伪军以沉重打击。

同年冬,日寇实施惨无人道的归屯并户政策,并勾结日本武装屯田移民,加强对南满抗日根据地的摧残,抗日联军的处境更加艰难。

杨靖宇率第一路军一部一千四百多人,进入长白山密林中。

次年,在蒙江县境与敌人战斗中受重大损失,队伍剩四百多人。

1940年1月,为解决部队给养问题,命部队主力北上,自己带领一支小部队东进。

2月23日,孤身一人在吉林蒙江县(今靖宇县)保安村前三道崴子遭遇几位村民,其中一人回大屯泄密给日伪当局;关东军讨伐队包围了将军,并紧急召集由抗联叛徒组成的伪满特工队参战;经过数小时激战,将军被叛徒机枪点射命中要害,壮烈殉国。

经日军解剖,发现他竟以军大衣中的棉花、树上的树皮为食。

凶手迄今仍苟活人世;特工队的领队叛徒于抗战胜利后混入山西省的八路军队伍,并于1950年代初被发现镇压。

杨靖宇将军生平事迹杨靖宇将军是我国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姓马名尚德,乳名顺清,号骥生。

1905年2月26日(农历正月初十)出生在驿城区古城乡李湾村(原确山县)一个农民家庭里,幼时在村私塾就读,191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确山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1919年的“五四”青年运动席卷全国,年仅十四岁的杨靖宇投身于火热的斗争中;1923年秋,他考入河南省开封织染学校;1926年在该校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冬奉党团组织的指示,回确山县领导农民运动;1927年春被选为确山县农民协会会长;四月领导了震惊中外的豫南农民起义,即“确山暴动”,组织了五万农民武装围攻确山县城,经过四天的激战,占领了县城,打垮了北洋军阀第八军的一个旅,活捉了县长王少渠,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县级人民政权——确山县临时维持治安委员会,杨靖宇被选为常务委员;6月1日在确山县城关镇老虎笼(地名)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员。

7月15日国民党武汉政府叛变革命,新生的革命政权遭到确山县地方顽固势力的反对,杨靖宇和张家铎、张耀昶、李鸣岐等同志率部转移到县东刘店一带继续坚持斗争,开辟新的根据地。

9月30日他和李鸣岐、张家铎、张耀昶等领导了刘店秋收起义,重新组织中国共产党确山县委员会,并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豫南游击队,杨靖宇任总指挥。

这一时期曾与数倍于我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打退了国民党反动武装的进攻和地方顽固势力的骚扰。

这支部队当时控制了东至马乡、南至明港、西至县城、北至水屯一百多里的大片地区,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在党中央的指示下,为了开展长期的游击战争,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把胜利引向全国,后来部队离开平原,奔赴山区,开辟了四望山革命根据地。

1927年秋末冬初杨靖宇调往河南省委工作,在此期间曾三次被捕入狱,均被党营救获释,随转上海。

不久由上海调往东北。

他在东北期间先后曾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哈尔滨市委书记、反日总同盟会会长、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磐石游击队政治委员、中国工农红军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委、南满抗日联军总指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等职。

1940年2月23日在蒙江县(即现在的靖宇县)保安村三道崴子与日伪军激战中阵亡,年仅三十五岁。

杨靖宇的头颅与躯体合葬于通化烈士陵园。

爱国英雄事迹

2007感动中国颁奖词 2007感动中国颁奖词

【第1句】:钱学森

【颁奖词】(民族脊梁)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

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

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第2句】:李剑英

【颁奖词】(天地英雄) 烟笼大地,声震蓝天。

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16秒

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

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

【第3句】:钟期荣 胡鸿烈

【颁奖词】(树仁立德) 狮子山下的愚公,香江边上的夫子。

贤者伉俪,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家产,一生奔波。

为了学生,甘为骆驼。

与人有益,牛马也做。

我们相信教育能改变社会,而他们为教育做出楷模。

【第4句】:孟祥斌

【颁奖词】(义无反顾) 风萧萧,江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

同样是生命,同样有亲人,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

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

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

【第5句】:方永刚

【颁奖词】(践行信仰) 一个真正的战士,在和平年代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一个忠诚的战士,在垂危的时候,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他是一位满怀激情的理论家 ,更是敢于奉献生命的实践者。

在信仰的战场上,他把生命保持在冲锋的姿态。

【第6句】:李丽

【颁奖词】(心灵强者) 残疾打不垮、贫困磨不坏、灾难撞不倒,坚强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长。

身体被命运抛弃,心灵却唱出强者的歌。

五年时间,温暖八万个冰冷的心灵,接受、回报、延伸,她用轮椅为爱心画出最美的轨迹。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振耀,对李丽这样评价:我们从李丽的事迹中感到了爱的力量。

李丽也证明这样一点,一个人无论多么平凡,无论多么孱弱,只要孜孜不倦,奉献爱心,就一定能够促成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的广大。

【第7句】:闵恩泽

【颁奖词】(人生如炬)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站出来

燃烧自己,照亮能源产业。

把创新当成快乐,让混沌变得清澈,他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

点石成金,引领变化,永不失活,他就是中国科学的催化剂

【第8句】:陈晓兰

【颁奖词】(大医医心) 虽千万人,吾往矣

曾经艰难险阻,她十年不辍,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的多。

她是一位医生,治疗疾病,也让这个行业更纯洁。

【第9句】:谢延信

【颁奖词】(有信延信) 当命运的暴风雨袭来时,他横竖不说一句话,生活的重担压在肩膀上,他的头却从没有低下

用33年辛劳,延展爱心,信守承诺。

他就像是一匹老马,没有驰骋千里,却一步一步地到达了善良的峰顶。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对谢延信这样评价:这个人对爱情忠贞,对老人孝顺。

谢延信,人如其名,信守一生。

【第10句】:罗映珍

【颁奖词】(真爱无疆) 把爱人从沉睡中唤醒,是生命的奇迹,还是心灵的力量

她用一个传统中国女人最朴素的方法诠释了对爱人不离不弃的忠贞。

甜蜜不是爱情的标尺,艰难才能映照爱情的珍贵。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刘姝威,对罗映珍这样评价:谁说久病床前无贤妻

罗映珍用行动告诉我们:爱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晓晖,在推荐罗映珍的时候这样写:苦难磨励爱情的坚强,爱情总因苦难而显光芒。

她不仅唤醒了丈夫,也唤醒了许多人在这纷杂时代中对内心情感最深处的拷问。

【第11句】:「嫦娥」团队

【颁奖词】 一个千古不变的奔月梦想,几代中华儿女的不懈追求,「嫦娥」一号是中国航天科技创新的转折点,更是中国航天人完成代季交接的里程碑,从此我们仰望星空,‘嫦娥’不再寂寞,环顾宇宙,骄傲在中国人的心中荡漾。

参加博物馆的活动感悟,600字左右。

(最好有博物馆的名字)

这五名壮士真是让我太敬佩了

他们是那么的热爱祖国,热爱百姓。

居然愿意用自己那鲜活的生命去抗击敌人,也要保障民众的安全,面对艰巨的任务和强大的敌人,他们毫不畏惧。

他们勇于牺牲,为祖国,为人民,为了党,就算要献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这是多么伟大,多么崇高的精神啊

  如果没有当时那么多的抗日英雄,哪里来现在的幸福生活

中国的和平是来之不易的,是这么多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好好珍惜

求一份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感想

参观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感想  五一节前,我们满怀崇敬之情,参观了位于风景秀丽的十渡拒马河畔的评析抗日战争纪念馆,缅怀为了中华民族独立而浴血奋战的先烈们。

  房山是革命老区。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在这里开辟了平西抗日根据地,作为全国抗日战争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涌现了“老冒山六壮士”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动人事迹。

唱遍神州大地、唱红祖国大江南北的圣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诞生在这里。

  2005年开馆的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总建筑面积4350平方米,展览面积2500平方米。

展览分为《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论〈持久战〉的发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平西游击战争的开展和根据地的开辟》《巩固平西坚持冀中开辟平北》《平西根据地的艰苦斗争》《平西根据地的发展壮大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八个部分,展出图片316幅,文物268件。

从不同侧面、多个角度介绍了全国抗战形势和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过程,重点反映了创建和巩固平西抗日根据地的全过程。

  听着讲解员细致的讲解,仔细观看了一幅幅照片、一件件文物,追忆先烈们的英雄事迹的同时,更加敬佩革命先辈们不怕牺牲英勇抗敌的不屈精神,更加感慨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作为新一代的建设祖国的生力军,我们应该时刻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惜和平,开创未来。

继承先辈遗志,学习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优良传统,为理想奋斗到底,做一名优秀的图书馆员,为把国家图书馆建设的更加美好而努力工作。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7-29 21:07 7月7日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感想 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里人头攒动,浩然正气直冲霄汉

从一个展厅到另一个展厅,回想着中国人民曾经遭受的一次次苦难,我的心情无法再平静下来,我的眼泪在眼眶里徘徊。

当仅仅看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在中国的土地上烧杀奸掠、无恶不作,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样的词语的时候,心里感到的仅仅是震惊,却无法感到震撼,而今天的参观帮我们将词语和数字还原为现实的一幕幕,带来的岂止是震撼

热爱生活的人,热爱和平的人有谁不想自由自在的活着呢

有谁不想有尊严的活着呢

有谁不想幸福的活着呢

没有谁不想这样

而在新中国以前的中国,而在没有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们却无法做到,甚至连像奴隶一样活着都成了一种“幸运”和“奢望”

这样的事实能不让人震撼么

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践踏下,我们的头颅被随意的砍下,哪怕你跪地求饶

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践踏下,我们的躯体只是用来做活体实验的材料,被活体解剖、被活体细菌实验、被活体化学毒气实验,根本都来不及跪地求饶

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践踏下,我们的女性被随意的强奸,而后剖膛开肚、切割下生殖器和乳房

被当作慰安妇遭受无数次的蹂躏,只是换取了多几天的喘息

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的践踏下,我们仅仅是牛马不如的奴隶,被驱赶着给他们修碉堡、修工事、修铁路、挖煤矿……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的践踏下,我们的儿童仅仅是愚弄的材料,前途是做敌人的帮凶

中国人民想活,日本帝国主义不让活

怎么办

中华民族从来是个伟大的民族,热爱和平,但决不允许日本帝国主义的任意屠杀凌辱

面对凶残的敌人,中国人民丢掉了幻想,开始觉醒了

她的优秀儿女开始奋不顾身的反抗了

广大的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反抗了

我的家乡也不例外:徂徕山烽火燃起

有一段时间,敌人对根据地进行持续的重复扫荡,革命队伍浴血奋战,情况极其艰难,却愈战愈勇,老百姓冒着生命危险进山送饭送药。

一个汉子的妻子和儿女因为转移慢了被扫荡的敌人残酷杀害,他失声痛哭,大吼一声:“我要杀光日本鬼子

”义无反顾的参加革命了。

一个革命战士,在一次伏击敌人汽车的战斗中不幸负伤,他不想连累革命同志,命令他们撤退,他负责掩护,结果最后被捕,被敌人的狼狗撕成了碎片

他的两个女儿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擦干了泪水,告别了乡亲,在雪夜去寻找队伍,跑丢了鞋,就赤着脚向前走,最后终于找到了队伍。

她们都是孩子,像王二小、小兵张噶一样的孩子,在中国这片不幸的土地上,这样的孩子又何止这几个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八年浴血奋战,伟大的中国人民终于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中国人民从此告别这深重的灾难

没有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抚今追昔,我们不能不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挨强盗的打!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努力工作,发挥在科学研究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国家的兴旺发达贡献自己的力量

8375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