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国学展示活动感言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记一次国学展示活动作文200字

观看学校的国学展示活动。

“我们跟着中华经典,走进悠远的古代,探求幽幽的情怀;我们跟着中华经典与圣贤为友,与诗词作伴……”随着主持人深情并茂的叙述,“凤翔学子诵经典,书香弥漫伴成长”国学展示活动拉开了帷幕。

一个个精彩的节目令会场上掌声雷动,闪光灯频闪。

一年级孩子表演的说唱《三字经》稚气可爱,却也煞有介事;二(3)班的小朋友虽然年龄小,朗诵的《木兰诗》也慷慨激昂,三个小木兰惟妙惟肖,各具风格;四年级的诗朗诵《四季诗韵》用古诗串起了四季的赞歌,把大家带入了如诗如画的境界;五年级的同学表演的情境诗朗诵极富创意,把他们习得的《论语》向大家娓娓道来,和大家分享了他们学习经典诗文的快乐;六年级同学表演的课本剧《滥竽充数》博得了最多的掌声,尤其是南郭先生的出色表演更让大家赞叹不已;学校舞蹈队表演的舞蹈《春晓》活泼可爱,让大家感受了舞蹈演绎经典诗文的独特魅力;初中部的朗诵《少年中国说》气势磅礴,将展示活动推向了高潮。

琴声淡去,余音袅袅;诗词吟罢,口留清香。

我校国学经典展示活动在全国名校长高峰论坛中好评连连,反响强烈,为学校特色发展、打造品牌赢得了宝贵的声誉,更为孩子们营造了诗意童年和书香童年的良好氛围。

社区活动感想

暑期社区活动感想暑期悄悄地来了,带来了流火的七月和八月,带来了欢乐,也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

大华二居的暑期社区活动总能令人耳目一新,这次也不例外。

在7月20日的国学讲座上,来自我小区的语文特级教师亲自授课,讲解《弟子规》。

老师发下《弟子规》课本,让我们齐声诵读。

我是名7年级的初中生,也大致了解此书,可当我听到老师的全面讲解,让我又有了新的认识。

我周围坐的都是些稚气未脱的孩子,他们抬着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若有所思地点着头。

我想:《弟子规》中的道理一定被他们熟记于心,并能付诸行动。

小小年纪受到国学的熏陶,心里一定会埋着一课感恩之心,一颗上进之心。

在7月30日举办的第一届文明星期六老年书画展和青少年才艺展示中,小朋友们充分地展示了自己,表演了乐器,跆拳道,朗诵等等。

虽然技术并没有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但相信:现在的坚持和努力,在若干年后会有喜悦和成功的果实等待着他们。

老年人的书画展示很吸引眼球,它映现出当今老年人退休后晚年生活的丰富和充实。

他们可以用书法和绘画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成为乐观,豁达的幸福老人。

8月3日举办了出国交流学生谈出国见闻活动。

我作为代表,讲述了今年寒假赴美国学习旅游的经历和感想。

从我的描述与幻灯片展示中,台下的小朋友一定对美国,对异乡国土产生了美好的憧憬,相信他们也在心中为自己规划好了未来的蓝图。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由他们来谈谈异国的奇闻逸事。

在青少年心理讲座中,大家通过画画的形式,诉说了自己的心情和困惑。

经过心理老师的正确引导,也解开了自己的心结,袒露了心声。

当我们觉得无法向父母,老师,朋友沟通时,能和心理老师谈谈,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让自己变得更快乐。

其实,我们大华二居还有很多社区活动,我就不一一讲述了,小朋友们应该亲自来体验,积极参加。

学生们的暑期生活不应在电视和电脑游戏中度过。

虽然暑期学生不用上课了,但这并不代表我们的日常生活会变得无趣和空虚,居委会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承担起了重任,安排各项有益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集体的快乐,获取知识,陶冶情操

有关国学类活动的主持词(开场白。

结束语)

孔子向人们展示“三纲八目”的要义。

“三纲”只“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这不但是《大学》的宗旨和纲领,也是儒家“垂世立教”的最终目标,包含“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

其中“格物、治和、诚意、正心”为“内修”,而“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外治”,中间的“修身”是联络“内修”和“外治”的纽带,它既可以和前面的“内修”连在一起,有“独善其身”之意。

又可以和后面的“外治”连在一起有“独善其身”之意。

从古到今,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知识分子深受“三纲八目”的影响,有人“独善其身”,有人“兼善天下”。

人在不同的时期做出不同的选择——“穷则独善其身,迖则兼善天下。

”  孔子要人们修养道德。

修养道德要从点点滴滴做起,一点一滴,积水成渊,积土成山。

我知道只有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才能天天向上,日日进步;只有把家打理的一尘不染,才能打理天下大事; 只有言行一致,才能交到知心朋友;只有专心致志,才能知识丰收......  孔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不信乎

传不习乎

”我们一定要及时反省自我,并从中总结得失损益。

这样才能达到“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浅谈如何在幼儿园有效开展 国学经典教育活动

中国自古就有这样一句话:“3岁看大,7岁看老”,它简单明了地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意思是从3岁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这个孩子青少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而从7岁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业。

心理学证明,三到六岁是人生中可塑性最高,施教最容易的阶段,正是教育的黄金时期。

幼儿在这段时间里学习国学知识,可为他以后的人生打下坚实基础。

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可以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热爱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种子,打下一个自己是中国人的文化烙印。

通过学习国学,能够培养孩子自我思辨的能力、与人融洽相处的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从容的生活态度等。

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从广义上来说,它包括了经典诵读、文学艺术、科技发明,文明礼仪,民族友爱等。

幼儿国学教育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幼儿阶段的学习特点是以游戏,故事、儿歌等方式来完成的,幼儿园是三到六岁幼儿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我们“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把国学教育与日常教育结合起来,让幼儿身置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中,以不自觉的方式,使幼儿耳濡目染,亲身体验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在内心建立起强大的民族自豪感,并在无意识中养成以中华美德为主要道德标准的良好习惯。

那么,我们可以以下几种方式来针对幼儿普及中国文化教育。

一、经典诵读。

普遍的模式是在幼儿园内部开展国学班(也有社会上开办的国学馆),国学班或国学馆从布置上营造了一个古色古香文化氛围,以三字经、千字文等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的典籍以及唐诗为教育内容。

教学方式主要模仿古代书塾教育的模式,要求幼儿以安详的态仪来进行学习。

也有的幼儿园没有单开国学班,但引进了一部分典籍读物作为常规课程。

经典诵读的作用是让幼儿通过熟读和记忆,达到内容与内心的融合,然后在日常生活的某个情境中,得到不自觉的唤醒,从而达到道德情感与习惯的教育。

比如,有一次我带大班的孩子们到公园寻春,有一个女孩忽然发现了角落里一株樱花树开出了一枝艳丽的花,她张口就说:“墙角数枝梅啊

”虽然说的不正确(不是梅花),但其意境用的恰到好处。

还有一次,有一个孩子做错了事情,我和小朋友们对他进行了了批评并鼓励其改正,有一个孩子就忽然在后面喊道:“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至于“融四岁,能让梨”“如囊萤,如映雪”等等以学习、交往、孝悌,励志等社会层面的内容,则分别从幼儿的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等方面发展了幼儿的社会性。

但经典诵读未免有些古板,甚至死气沉沉。

有时候难免拘于形式。

对于3---6岁这些活蹦乱跳,自制力很差的孩子来说,我们一定要从教学时间上做好安排,并在教学手段上辅以图片,多媒体等,以便幼儿容易接受。

二、教育活动。

教育活动是区别于经典诵读的,以游戏为主展开的,有目标的对幼儿进行集体教育活动。

其教育内容涉及面很广泛,体现在幼儿基础课程五大领域以及文化学习的各个方面,形式活泼多样,不拘一格,一般通过引导幼儿观察,体验,操作,交流讨论,肢体表演,游戏等方式,达到对传统文化美学及生活习惯,社会交往、行为规范的理解。

比较多的是做社会领域的集体教育活动,比如《有趣的生肖》通过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和家人的属相,引导幼儿了解出生与生肖的有趣结合,体验十二生肖轮回的现象;《美丽的衣裳》向小朋友展示了我国多民族的不同服饰风采,并引出主题:我们的衣服岁不一样,但我们的心紧紧相连,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中国,从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文化艺术方面也可以生成活动,比如大班艺术《画脸谱》,通过观察帮助幼儿了解脸谱的特点,鼓励孩子们动手设计自己喜欢的脸谱,从而了解我国的戏曲文化,同时发展了幼儿大胆创新的能力。

另还有外健康领域如《中华美食》,语言领域如成语故事等。

集体教育活动内容涉及面广泛,能够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且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教学的方式方法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幼儿园指导纲要》及《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目标与要求,很值得大力提倡。

三、环境创设。

有很多幼儿园把中国特色作为环境创设的主题,形式上有墙饰,吊饰,展览架摆放,楼梯贴等,其内容包括文化艺术,饮食,经典诵读,文明礼仪等多方面的内容。

比如我园楼道墙体悬挂或张贴了各式各样的戏曲脸谱、文化扇、剪纸、国画等;楼道吊饰则装饰成了中华瓷器的造型,小主题命名为《中华瓷韵》;展览架一般做成博古架的造型,摆放一些以石头、瓶子、粘土为载体的中国元素的装饰。

吊饰以中国戏曲,中国瓷艺,中国剪纸,中国扇艺,十二生肖,四大发明,二十四节气,二十四孝、成语故事绘图等作为题材。

这些装饰首先从视觉上给人以浓重的中国味,使幼儿置身于中国元素的氛围中,潜移默化的体验

聆听了国学经典你有什么收获

国学经典伴我行(征文8篇)国学经典伴我成长,如黑夜中的一颗明星,点缀了夜空。

它又如沙漠中的一颗小草,点染了沙土。

而在当今,他好似一个知识宝库,点亮了我们的心灵 。

刚读小学时,我就一直跟着老师读国学,国学就和普通的书没什么两样。

老师一直告诉我们读国学很好,而且初中以后也要考这些问题。

那时我特别不耐烦。

心里想:反正初中还早呢

再说了 ,读国学有什么好的,不就是叽里呱啦地读下去吗

为什么老师还强烈我们去读国学呢

算了,还是听老师的话去读国学吧,可能真的对我们有帮助。

随着读国学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对国学有点了解,对国学的看法也有了些改变 。

奶奶正和楼下几位邻居聊天,其中一位邻居说:“现在国家的政策真是越来越好了,什么东西都干得有模有样。

”听了她的话,我心里想:国家这些年为了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不断推出和改进各项政策,让人民拥有更大的权利,使我们收到了更好的教育。

奶奶突然说道:“真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啊

”我听后连忙纠正道:“奶奶 ,现在这句话不适合了,现在流行说:停车坐爱枫林晚,。

”她们听了我的话,便哈哈大笑了起来。

国学,是你让我的知识一天天充实,是你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我要大声对你说:“谢谢你 。

”读有感某个周末的傍晚,我吃过晚饭以后,和往常一样,坐在窗边细细体会着读书的乐趣,这一次我所读的书本是。

“经典”无疑是一个蕴含着情感力量与神圣感召力的字眼。

一个民族的经典是这个民族的印记,是构建民族精神的基本元素。

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对中国政治、军事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影响,对于传统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莫大的重要作用。

只有通过慢慢品味,文明才能悟出其中的妙处。

例如刘禹锡的,诗中的“自古”与“我言”两词将作者的独见完全体现出来,整首诗立意新奇,蕴含着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让我读完后感到舒畅不已。

又例如温庭筠的,一个“似”字用得十分恰当,语意灵动轻妙,与全诗平淡中见真情的风格相统一,而诗人丰富曲折的联想和自然平易的表达,将自己对溪水源源不断的深情全都投入到诗中,真是妙不可言。

诸子百家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些灿烂的篇章和飞扬的文采,绽放出中国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韵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标志。

“”,我们虽然无法通过有限的篇章尽览伟大传统的幽深风景,但我们希望充当一个尽职合格的小导游,由此可以走进传统文化的家园,进而自己去寻幽探胜。

作为一个中国人,古典和国学是我们的精神产业,正如台湾作家张晓风所说:“在读书之余,我们要把最高的敬意归给历代作者,是他们把世界上最美的事物记录了下来。

是他们,用精粹简练的语言替众生说出了种种感受。

也是他们,给了整个民族共同的记忆。

”诵读这些篇章,犹如穿越了时空的隧道,感受人性的关怀与尊严,传承文明,持续未来。

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的思想精髓。

文明诵读经典,能够聆听圣贤的教诲,这是莫大的幸事。

学贵力行,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坚持不懈地阅读经典,把圣贤的教诲贯彻到生活和学习之中,落实到一言一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在忙碌的今天,它依然能够打动我,让我静静去品读,让我去探索这历史悠久的灿烂文化。

你们,所有和我一样热爱读书的朋友们,你们是否愿意停下那匆促的脚步,和我一起诵读这本《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品中华文化呢

国学伴我成长“儿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儿子,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还记得小时候妈妈教育我时,从她嘴里总是冒出这半文半白令我一头雾水的话,我知道那是古话,所以嘴里虽然附和着,但心里却直笑她迂腐。

“人之初,性本善……,可以为师矣” ……伴着郎郎的读书声,去年,我们班开始了每天必修的课程——国学。

“咦,这些东西怎么那么耳熟呢

跟妈妈所说的那些话……”我心里有点纳闷。

后来老师告诉我们说,所谓国学,就是一些古人的名人名言,但是可别小看了这些古文,它所表达的道理却对现代人很有帮助。

在老师逐句逐句的讲解下,我才晓得其内容博大精深,真是受益匪浅,我深深地爱上了国学。

学习国学,让我知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以前放学回家,我总想玩或看课外书,外婆叫我做作业,我总说:“外婆,我再看十分钟。

”十分钟后,外婆再叫我,我又说再等两分钟,或是又要上厕所,拖拖拉拉不想做作业。

现在我认识到时间的宝贵,生命的短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于是就抓紧时间做所有的事,我还要抓紧时间学习,长大以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

我很贪玩,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妈妈教育时我总爱提到xx(班上一些优秀生)又做了什么错事让老师批评,以此来反驳妈妈。

“三人行,必有我师,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了国学,我才知道这话蕴含的意味深长的道理。

国学使我懂得要有礼貌,要孝敬父母长辈,要乐于助人,要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等等,现在,妈妈再引用古人的话教育我时,我可不敢取笑而是更加佩服妈妈了。

我一定要把这些从书本中学到的道理和知识,用到我的生活中,做一个优秀的好学生。

思无邪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当中,经典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正如序言所讲,“‘经典’无疑是一个蕴含着情感力量与神圣感召力的字眼。

”诸子百家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每一个都是闪耀着金色光芒的明珠。

是呀,古人,用一句诗,一句词,便可以概括自身的千言万语,概括了自己的心情。

泱泱中华,无数文人墨客挥动笔杆写下鸿篇巨著,让后人品读、体会。

秦汉的文人风骨凝就了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盛唐的明月美酒流淌出流传千古的锦句华章;宋代的古笔酽墨书写着一朝盛世的婉约风骨;明清的演义传奇描摹出一个时代的人世沧桑。

古老的文化犹如一杯香茗,透过历史的尘封散发出无尽的幽香;古老的文化犹如一阵清新的微风,透过亘古的光阴迎面扑来。

品读经典,在时光的轨道中自由穿梭,与名家大师进行思想的对话,受益匪浅、回味无穷。

我十分庆幸,在我的小学学习生涯中能够遇见,当真是我的运气。

其中,有朗朗上口的,“,莫待无花空折枝”叫人回味无穷,有气概豪迈的,“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仿佛自己就得到了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品诗,亦是品人。

读李白之诗,仿佛就看到了身着一袭白衣,诗句信手拈来,笑看风起云涌;豪放不羁的东坡居士抬头见明月,大醉做《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经典犹如一曲古筝,净化心灵,升华灵魂。

读经典,品经典,已然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经典已经让我成为一个恬静的女孩,永远“思无邪”。

经典文学,我的追求有什么能比乘一叶轻舟在浩瀚的大海上漂泊更让人心醉神驰,浑然忘俗呢

那满载思想的小船便是书——名家经典。

它带着我漂过知识的海洋,智慧的溪流,驶向诱人的港湾,神秘的小岛,未知的远方。

名家经典真是个奇妙的东西,那上面一个个字就像一块块具有魔力的磁石,拽引人们的眼睛和灵魂。

无论何时,只要一巻在手,能使你忘却世俗繁华,融入别样的人间仙境。

我是从三年级开始认识经典的。

那时候,根本不知经典是什么。

通过老师引导,才慢慢认识经典,了解经典。

我认识经典已有两年了。

老师上的每一堂生动的课堂,我都能体会到经典文学它非凡的魅力。

我都能体会到经典文学中每一个字的意义、每一句的含义。

经典文学,我的伙伴,我的老师,我的追求

经典文学,在我的成长道路上刻上了一个令人震撼的印章。

经典,伴我成长在中华民族历尽风霜的苍茫大地上,燃烧着五千年传承不息的文明之火。

“经典”无疑是一个蕴涵着情感力量与神圣感召力的字眼。

品读经典,在时光的轨道中自由穿梭,与名家大师进行思想的对话,妙趣横生。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展现了五千年以来的社会变迁、战争战事、风云人物、诗词歌赋、文学名著等。

学海无涯,历史人物写出的种种篇章,让我们走向更加丰盈优雅的人生。

正如颜真卿所言:“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若不读书,岂非虚度光阴

古人的字字句句,谆谆教诲,让我们受益匪浅。

书中的《笠翁对韵》更是为我们奉上了滋养头脑,愉悦身心的书籍盛宴。

《三字经》、《千字文》等蒙学经典,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人性的关怀与生命的尊严,传承文明,是做一个炎黄子孙的基本,古典和国学就是我们的精神产业。

泱泱华夏,滚滚逝水,多少文人墨客留下脍炙人口的鸿篇巨制。

在历史的画卷前回首抑或前瞻,总有千般华彩、万种风流等待后人品味与鉴赏。

让我们随经典一起愉悦地欣赏锦句华章,欢乐成长吧

让经典成为力量学校自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以来,师生风貌发生可很大的变化,语文学科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学习着,实践着,收获着,快乐着,我们有这样的体会:一、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发展。

诵读国学经典活动的开展,不但拓宽了语文教学的时空,而且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校园美化等各项工作的开展,也促进了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的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

诵读活动实现了育人和学校“三风”建设的结合,使教师的思想观念得到转变,师生的“精、气、神”得到提升,使学生的行为习惯进一步规范,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进一步得到提高。

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国学经典,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好材料。

首先,国学诵读对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起到了积极健康的作用。

其次,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

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学生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

然后,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高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扩大。

最后,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

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

诵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且在诵读中也学习到一些表达方法。

从学生的一篇篇习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天天在进步。

 为了培养学生们的诵读兴趣,我尝试了多种方法,以下就培养小学生诵读兴趣的探索和思考与大家分享:    一、介绍诵读意义,教师体验先行   经典中蕴含着大量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这些内容只有通过我们亲身的诵读才能深刻体味,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才能够亲近和获得圣人们的“不言之教”。

诵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学习方式,最核心的原理不是当今科学界所采用的逻辑推理,而是一种“直觉启发式”。

这一点作为当前我们学习内容与方法的重要补充,理应保持与国学经典内容相匹配的特有的学习方式,而这一学习方式能否教给学生,首先与教师自身是否正确认识诵读密切相关。

教师对诵读意义的了解和介绍是以其具备一定的诵读实践为基础的。

对于诵读的意义,我在教学之前已经实践过一段时间,取得了一些初步的体验,这一点恰恰是非常关键的教学准备环节。

因为,教师体验先行是学生诵读的第一步。

二、建构诵读环境,体验清静自然    在诵读之前,给学生放一些轻柔的民族音乐,引导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放松身心,感受心灵和身体的宁静自然,缓解和消除平时的紧张或压抑感,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现代社会环境下的传统文化教学,如果是在喧嚣忙碌的城市氛围中,这种氛围本身与经典文化所要传递和表达的宁静、悠远是不一致的。

如果学生们找不到清静自然的身心感觉,那么经典诵读也往往停留在动口不动心的状态,难以深入体会经典的博大精深。

事实证明,学生也非常喜欢这种音乐沐浴下身心放松的体验。

也许在人们日益忙碌的现代社会,哪怕是片刻的身心放松,找回清静自然的感觉,     三、有声有色,音声相合    针对很多学生诵读一段时间之后出现的兴趣减退和注意力分散的问题,笔者曾运用“内观经典诵读法”[2],让学生们尝试在熟背的基础之上,闭目回想经典中的字句。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解决注意力涣散的问题,还可以激发学生右脑的图像思维,让整个诵读或背诵的过程不那么枯燥,而是“有声有色”,进一步提升诵读的兴趣。

  尽管国学经典诵读有以上诸种方法,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感受到诵读的兴趣。

这时,教师的亲身示范与表演,鼓励学生勤于实践,经受住最初一段时间的“无聊期”,逐步找到诵读的乐趣与感觉,是非常重要的。

前一阶段如果唤起了学生的思考和共鸣,那么下一环节学生就会更有热情和参与意识,自然也会把这种学习的喜悦感和收获感带入到诵读环节中去,有助于他们静下心来专注于诵读体验。

总之,培养学生的诵读兴趣,是让学生接近国学经典、体会国学精髓的重要方面。

国学经典诵读总结

建议你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考虑:

【第1句】:传统节日主题活动

【第2句】:孝亲尊师感恩文化节

【第3句】:孝亲宝宝学期评选

【第4句】:诵读之星年度竞选

【第5句】:书香家庭学期评选

【第6句】:文化进社区公益活动例如:诵读经典 活动目标 通过组织幼儿诵读诗文经典,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修养和传统文化熏陶。

【第1句】: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国学经典中承载的“仁义忠孝悌礼信”道德伦理观,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体系。

通过诵读活动,幼儿站在五千年文化历史巨人的肩膀上,让传统美德根植于幼儿的心灵。

【第2句】:奠定幼儿的文化底蕴。

国学经典内容丰富,文字精炼,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练性。

利用诵读国学经典,让社会同仁明白桩桶文化的影响。

【第3句】:培养幼儿道德情操。

通过广泛大量的经典诵读,让幼儿接受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的深刻内涵,通过踏实的践行活动,使学幼儿情感得以升华,行为得以内化。

活动内容: 经典诵读展示(《弟子规》 古诗词) 百度“至德国学”,将会有更多国学活动策划

希望能帮到你

8497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