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佛门圣地旅游感言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国人对旅游的感悟 作文800字

说到旅游,从小我也没少在中国的大江南北转悠,从长白天池的烟雾缭绕到五大连池的泉水叮咚,从北京故宫的红墙绿瓦到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从泰山之巅的一览众山小的气魄到孔府孔庙中的中华文化之悠久,从五台山的晨钟暮鼓到云岗石窟的灿烂辉煌,从上海的繁华到苏园的清幽……游览过了名山大川、历史古迹,当然没少长见识,可是,无论现在回想起哪个地方,都只有一个大概的轮廓,要我细说,究竞看到了学到了什么,我不得不承认我真的记不得了。

为什么呢

当然,也许那时我还小吧

可是我觉得不全因为这个……从客观上说,游览不少地言时都令我感受到中国人真是太多了

自古人们称蓬莱为“仙境”,可蓬莱给我的感觉却是实实在在的“人间”,那里汇集了黑头发、蓝眼珠、黑皮肤的来自七大洲五大洋的人们,英语、普通话、粤语及各个地区的方言在它的上空交融,肩挨着肩、踵接着踵——别说是妄想见到其盛名远扬、十几年才一遇的海市蜃楼,就是想仔细的看一看所谓“仙境”的亭台楼阁也难有空档机会。

所以蓬莱给我最深的印象恐怕要是人了。

中国人真是太忙了

如果跟着旅游团走,那恐怕没有哪处景观你是能真正看懂看透的。

每到一处,总会在长长的人流后面侧耳细听导游的讲解,而往往导游已将大队人马拉向另一处景点时,你还没能看见导游刚才讲述的那座庙、那间殿中到底是何般景象。

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旅游给我的印象是匆匆忙忙,走马观花。

中国人把名胜搞得太商业化了

不和说很多景点过一道门就要收一次费、检一次票,更可怕的是,过度商业经营已经使一些景观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

记得在烟台某处香火鼎盛的寺院,我们游览时正值某位大师在寺中讲禅论道,不少人都站长排,尤其是带孩子的家长们,都想让大师的灵光照一照,轮到我时,在一位小僧的引导下,我们进了一间暗室,一位蓄有极长的白须的年老僧人盘坐在地上的一个蒲团上,然后说了声“阿弥陀佛”,就对在旁的另一位小僧使了个眼色,叫他把我们带进了另一间屋子,只见那和尚拿出一个红布裹着的小盒子,打开后是一块玉佩,他说了大师认定我与佛门有缘之类的一些话,宗旨是需要哪块玉佩的保护,而那一块小小的玉佩的售价竟是一千五百元

这就是所谓的“佛门圣地”

我有些怀疑。

当然还少不了主观原因,就像没有知识就算再富贵也谈不上高雅,不了解就谈不上喜爱。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我自己不曾读过有关的书籍,当然也就谈不上对某处景观能存有深刻的理解,当然就不曾有过真正地感悟,没有感悟的游览就像是过眼云烟,一会就散,没有什么东西是真正刻在脑海中的。

然而不涉足名山大川,不游荡江河海湖,就不知祖国地域之广大,历史之悠久。

不登山,不知山高;不涉水,不晓水深;不赏奇景,就不知其绝。

读万卷书,不须行万里路。

不如此,哪能知徐霞客“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真谛

不如此,怎能悟毛泽东“不到长城非好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境界。

就算某些古迹已被现代人们赋予了太多的意义,或者已被现代文明摧残的面目全非,但如果我们能够理解并静下心来去感悟,抛开世俗加在那些景观上的东西,那么“旅游”就有了真正的价值与意义。

我记起曾经有人说过:“旅游,不在于看到了什么,而在于感悟到了什么。

敦煌莫高窟的起源

赣州附近哪里好玩

【八境台】 位于章贡两江交汇处。

有“千里赣江第一台”之美称,始建于北宋嘉佑年间,因孔宗翰《虔州八境图》和苏轼八境诗而得名并闻名于世。

【郁孤台】 座落于赣州城区西北的贺兰山上,距今1000多年历史,始建于唐广德至大历年间(763—779年),台高

【第14句】:1米,面积275平方米。

“冠冕一郡之形势,而襟带千里之江山”,隆阜郁然孤峙,故名郁孤台。

因著名词人辛弃疾《菩萨蛮》词“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而扬名海内外。

【古城墙】建于北宋嘉佑年间,全长3600多米,雄伟逶迤,古城墙上保留数以万计的铭文砖,犹如一部历史巨著。

【通天岩风景名胜区】位于赣州城西北

【第6句】:8公里处,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区内古树参天,丹崖绝壁,具有“丹霞地貌独特、生态景致宜人、文物遗迹丰厚、石窟艺术宝库”之特色。

主要景点有观心岩、忘归岩、龙虎岩、通天岩、翠微岩5大岩洞。

存有唐代以来的石龛造像359尊,摩崖题刻 128品,是中国南方最大的石窟群,被誉为“江南第一石窟”。

【赣州浮桥】京九线上的明珠江西赣州市,是一座历史悠久、名副其实的古宋城,被誉为保存最完好的宋代博物馆。

那逶迤的古城墙、壮美的八境台、高耸的舍利塔、闻名于世的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岩、现存最古老的县学堂文庙等等都无不留下古历史和古文化的韵味。

然而,从宋代一直延续到今天的赣州古浮桥,更是这韵味中最能让人直接体验古代历史与现代文明的见证碑。

现存的赣州古浮桥,学名叫惠民桥,又称东津桥、东河浮桥。

浮桥长约400米,由100多只小舟板并束之以缆绳相联起来,始建于宋乾道年间(1163——1173)、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由知军洪迈所建,连接章江的两端,每天定时开启,以便来往商船通行。

赣州市三面环水,江面宽阔。

在宋代就先后建造铺就了东河、西河、南河三座浮桥以沟通城乡。

建国以后,西河、南河浮桥因修建了公路大桥而被折除,东河浮桥就成了现今赣州市的“国宝”级文物。

近千年的浮桥成为赣州市人的骄傲。

每当踏上浮桥,不仅强烈地感受到古朴的历史,感受到古老的赣州人民勤劳智慧、追求科学、崇尚发明创新的精神,而且还可以在桥上欣赏着河边的洗衣女,钓鱼翁的英姿,城里人、乡下人进进出出,骑摩托车的、推自行车的、挑担的、背小孩的、走亲戚的、上学的人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幅美仑美奂的画图。

这座800多年的浮桥,不知经历了多少血雨腥风、战火硝烟。

新桥变旧、旧桥换新、修修补补、历尽沧桑,似一位不屈不绕的老人,昂首屹立在章江边,并与市内的古朴逶迤的古城墙、壮观秀美的八境台、雄伟沉重的涌金门一道伴随着赣江的涛声,造福赣州人民,成为连接城乡的纽带,成为赣州市一道特有的风景线,被誉为赣州的一绝。

让人引以自豪的浮桥。

她不愧是历史的产物、历史的见证、历史的缩影,更是古代勤劳的赣州人民智慧的象征。

愿它能继续传承古今、造福人类。

【蒋经国旧居】 抗日战争时期蒋经国先生在赣南工作和生活时留下的史迹旧址,保存完好的有:虎岗中华儿童新村、花园塘一号官邸、避暑山庄等。

【上犹陡水湖风景区】 省级风景名胜区,距赣州市区70公里。

湖内岛屿星罗棋布,风姿绰约,沿湖四周,群山逶迤,层峦叠嶂,湖中烟波浩渺,与水上人家构成一幅天然油画。

湖北岸有国家一、二类保护树种1700多种。

湖下游有中国第一座坝内式电厂。

【上犹客家第一漂】 五指峰峡谷漂流地处五指峰风景区,距章贡区99公里。

漂流河道全长5公里,自然风光旖旎,共有36个险滩,全程激流勇进、目不暇接、有惊无险。

五指峰峡谷漂流是全国唯一无需桨划又无排工的双人皮筏漂流点,自由自在、随波逐流,又因其他地处客家人文荟萃的上犹县,所以被誉为“中国客家第一漂”。

【上犹五指峰风景区】 距县城70公里。

有被称为“赣南屋脊”的齐云山,有数千公顷的原始森林。

有奇特的石、崖、瀑、树、泉、雾。

可谓曲径通幽,步步有景。

【崇义阳岭森林公园】 距崇义县城3公里,海拔1260米,面积15平方千米,负离子含量每立厘米达3万单位,最高达19万个单位,被称为“天然氧吧”。

内有龙吐水瀑布、云隐寺、乱石迷宫、仙女牧羊等景点。

【崇义聂都溶洞】 省级风景名胜区,是中国罕见的大理石溶洞群。

有22个溶洞,洞洞相通,形态各异,洞中石壁上至今留有朱耷等人的墨迹。

【大余梅关古驿道】 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赣粤边界。

秦代在此设关,唐宰相张九龄开辟驿道,有南方“丝绸之路”美称,古道两旁梅花众多,有“梅国”之誉。

曾有“南枝凋零、北枝始开”之奇特景免。

陈毅元帅曾在梅岭打游击三年,写下了《梅岭三章》著名诗篇。

主要景点有梅岭桥、梅岭驿馆、千年古枫、梅关关楼、梅林等。

【大余丫山景区】 省级森林公园,面积300余公顷。

主要景点有:灵岩古寺、灵芝飞瀑、飞云石、千年铁树、双秀峰、龙山瀑布群。

【于都红军长征第一渡】 1934年10月18~20日,中央机关、中央军委、红军总部以及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在此渡过于都河,开始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会昌汉仙岩】 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豫、闽、粤三省交界处。

相传“八仙”之一的汉钟离得道成仙于此。

主要景点有:白莲地、僧帽石、罗汉石、玉笋峰、九曲登门道、会仙亭、一线天、鹞子翻身等,崖壁上还保存有历代题咏。

【瑞金叶坪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会址】 1931年11月7~20日,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

旧址于1953年修复开放。

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中国共产党苏维埃区域中央局旧址、红军检阅台、红军烈士纪念塔、公略亭、博生堡、碑廊等。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瑞金沙洲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旧址】 中央执行委员会是于1933年4月从叶坪迁到这里。

在这办公和居住过的委员有毛泽东、徐特立、谢觉哉等人。

毛泽东在这里写下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光辉著作。

1934年7月,中央执行委员会从这里迁驻云石山。

旧址于1963年按原貌修复开放,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瑞金红井】 位于中央执行委员会旧址东南约20余米池塘边。

1933年9月,毛主席带领干部群众开挖了这口井,1956年对外开放,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瑞金沙洲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大礼堂旧址】 1934年1月21日至2月1日,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

主力红军长征后,大礼堂被敌人拆毁。

1956年按原貌重建,并对外开放。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瑞金云石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旧址】 1934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人沙洲坝迁到这城。

在这里办公和居住的有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人民委员会主席张闻天和部分工作人员。

1934年10月,中央领导机关编为中央纵队从这里开始长征,故被称为“长征第一山”。

旧址原为“云山古寺”,1960年维修和陈列开放,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瑞金罗汉岩】 位于瑞金市东北处的陈石山之南,距市区20千米,景区面积为10个平方千米,海拔500米,属丹霞地貌。

为江西省境内十六大名山之一,1985年省人民政府颁布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地之一,被列为省级森林公园。

【瑞金密溪古民居】 位于九堡镇密溪村,明清建筑,罗台山故居、东门街古驿道、牌坊、三会庵、节孝坊、罗氏宗祠、古戏台等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观赏价值。

2003年7月9日,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村)。

【石城通天寨】 距县城7千米。

主要景点:石笋子骨、仙人犁田、七仙观海、船舷崖、黄峰吊数、钟鼓舞狮。

【宁都翠微峰】 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

景区面积20余平方千米,以“金精十二峰”为中心,集险峰、奇岩、怪石、幽洞、秀水于一体。

明末清初,“易堂九子”隐居山顶设堂讲学。

【兴国将军园】 位于兴国县城南大门,将军园主要由将军馆、将军广场、大型群雕等部分组成。

将军馆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屋顶是红军八角帽造型,展厅和大门由镰刀、斧头形状构成,利用图片、实物、文字等形式,再现兴国籍将军们的英勇事迹;将军广场按长征路线进行规划,广场安放了高

【第5句】:2米的毛泽东主席汉白玉雕像、朱德司令员雕像、陈毅元帅雕像以及兴国籍54位共和国开国将军的雕像,并用12块奇石分别雕刻肖华上将所作的12组长征组歌。

大型群雕由土地革命战争中主要由兴国儿女组成的“中国工农红军兴国模范师”、“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中国工农红军中央警卫师”的三面军旗雕塑及群雕组成,群雕正面是五次反“围剿” 的战斗场面,背面是兴国人民在土地革命战争中母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上战场和被临时中央政府授予“模范兴国”奖旗的动人场面。

群雕长

【第23句】:179米,象征兴国人民在革命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有名有姓的烈士23179名,高

【第8句】:5米,象征兴国人民在当年有

【第8句】:5万人参军参战。

【兴国潋江书院】 位于兴国县城横街小井头,为清代古建筑,1929年4月,毛主席在潋江书院举办“土地革命干部培训班”,1930~1934年书院成为兴国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

书院由门厅、讲堂、拜厅、魁星阁、文昌宫组成,占地面积490

【第3句】:08平方米,属江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兴国宝石仙境风景区】 位于兴国城北13千米处,景区总面积约30平方千米,系京九铁路旅游线上一个独具特色的集丹霞地貌、名胜古迹、人文景观和山水风光于一体的旅游风景区。

区内自然形成宝石寨、八仙岩、东(西)井、宝石仙境、世外桃源、梦幻西天、凤凰岭、天鹅湖等八大景区120多个景点。

【兴国三僚村】 中国风水地理文化第一村,位于兴国县梅窖镇。

状如太极图形,两座寺庙、七口池塘各具代表意义,大量宋休以来的古墓,是不同时代风水作品的汇集,一代风水师杨筠松曾隐居于此,传道授业。

【赣县白鹭民居】 建于宋繁盛于明清,依山傍水,风景秀丽。

保存大量古代居民及祠堂庙宇建筑。

【安远三百山】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

由300多座山峰组成,总面积333平方千米,是香港同胞饮用水——东江水的源头。

主要景点有东江第一瀑、九曲十八滩、三叠瑶池、知间泉、天印奇松、福鳌塘、高峡飞虹、将军椅、双乳峰等。

山下建有温泉宾馆,全市最大的温泉泳池。

【安远龙泉湖】位于三百山西北部的县城东北郊。

总面积0.33平方公里,林茂山幽,山下湖水碧波荡漾,历来是游客踏青揽胜,登高怀古的好去处。

1943年,蒋经国先生曾在此避暑三个月,在龙泉山道观手书“行怡避暑”字匾。

主要景物景观有龙泉书院、龙泉湖、九曲桥、湖心亭、游泳池、龙泉湖宾馆、万寿宫等。

【寻乌县青龙岩】 位于寻乌县与广东平远交界处,由山水、岩洞、寺庙组成,风光秀丽,100余个岩洞或鉴孔连接,或天桥相通,岩中寺庙香火鼎盛,景区内的温泉水质极佳。

【阳岭国家森林公园】 国家3A级风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森林公园、江西省自然保护区。

位于崇义县县城南郊。

距南昌467千米,距赣州77千米,距广州507千米。

阳岭古称观音山,后因享誉海内外的明朝大理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王阳明先生剿匪立县,为纪念王阳明,改称阳岭。

阳岭公园总面积1万公顷。

秀峰36座,主峰海拔12

【第95句】:5米。

峰峦叠嶂,古木参天,珍禽异兽群集,飞流瀑布9处,泉甘溪曲,藤古树珍,四时花木广布。

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测定阳岭空气负离子平均值高达

【第9句】:2万个\\\/立方厘米,其中兰溪瀑布区最高值为

【第19句】:2万个\\\/立方厘米,为中国之最,被人们誉为“天然大氧吧”。

云海、兰溪、奇石、雨林、杜鹃、竹海是“阳岭六绝”。

主要景观有阳明湖、兰溪沟谷雨林、云隐寺、万寿岩、阳岭之巅、十万亩竹海等景点,并建有三星级涉外酒店氧吧山庄和配套景区服务设施,是会议、疗养、观光、休闲、回归自然的新兴游览胜地。

景区内每年4月28日至5月7日举办阳岭旅游节、中华绿谷养生论坛,9月举办美丽村姑旅游形象大使大赛。

【上堡梯田】 位于崇义县西部齐云山自然保护区内的上堡景区,有近万亩高山梯田群落,是国内三大梯田奇观之一。

距离崇义县城50千米,距赣州市127千米,梯田依山势开建,连绵数百亩,又有零星村落点缀其间。

在耕作期里泉水自山顶向山下逐层灌溉气象万千,收获期里五颜六色的农作物又给梯田增添了无限生机。

这是客家人长期在自然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历史见证。

【七星湖景区】 位于崇义县横水镇、杰坝乡境内,距崇义县城15千米,距赣州市92千米,是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以水面大、湖弯长、水质优、植被好而出名。

26

【第66句】:67公顷水面,连绵80千米,有“九十九道弯”之称,湖内有石鱼、武昌鱼、桂鱼、鲈鱼等众多淡水鱼种。

八十里湖湾的中部建有七星望月度假村,有水上竹屋及水上娱乐、休闲设施。

开设划船、垂钓、滑水、冲浪、孤岛狩猎、夜捕石鱼等娱乐项目,被誉为成功人士的“生命加油站”。

【聂都溶洞群】 江西省24个重点旅游风景区之一,位于崇义县城西南52千米,距赣州市127千米。

《山海经》称“赣水出聂都东山,东北注江入澎泽西。

”境内岩洞星罗棋布,幽深莫测,千姿百态各具特色。

其中尤以仙鹤岩、罗汉岩称奇。

仙鹤岩内一对仙鹤栩栩如生,巧夺天工,系岩内钟乳石滴水数万年形成。

罗汉岩洞内怪石嶙峋,洞道纵横,石笋、石柱陆离丛生,内有天然形成的18尊罗汉,鬼斧神工,形象逼真。

主洞内有地下阴河,水声呜咽,每到春季水势浩大。

1981年冬,罗汉岩壁发现了享誉海内外的明代遗民大画家朱耷(即八大山人)生前留下不多的遗迹——墨书题壁诗,引起了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

【梅关风景区】 国家森林公园、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位于大余县城南10千米处的梅岭山麓,从323国道(或赣韶高速)转景区公路可达。

是一处集名胜古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红色旅游为主,融娱乐、健身、观光为一体的怀古观光、爱国主义教育、休闲度假型综合景区。

景区内悠悠古道穿关而过,淡淡梅香扑鼻而来,红色故事传奇动人,“形胜、路奇、梅香、地灵”的梅关景区融合“古、红、绿”三色旅游资源。

风景区所在地——梅岭,又名大庾岭,海拔746米,地势险要,奇峰叠秀,逶迤数百里,是赣粤两省的天然屏障。

梅岭以梅著称于世,因岭南岭北气候迥异,造就了世界称奇的“南枝花落,北枝始开”的奇观,吸引了张九龄、苏东坡、文天祥、戚继光、汤显祖、王阳明等许多历代名人,在此留下了数以千计的咏梅诗篇。

岭上梅关为宋嘉佑八年(1063)所建,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气魄,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穿关而过的古驿道,为唐开元四年(716)内供奉张九龄奉诏凿修,并在驿道沿途兴建驿站、茶亭、客栈、酒馆等,千百年来,南来北往的官轿、商贾的货物及海外诸国的贡使,都经此道,被称为“水上丝绸之路”。

梅岭又是一座革命名山,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陈毅元帅带领余下部队在梅岭一带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并留下了《登大庾岭》、《梅岭三章》、《偷渡梅关》等英雄诗篇。

景区规划面积

【第3句】:01平方千米,景点20余处,主要景点有精品梅苑、仿古民居一条街、民俗中心、庾将军祠、千亩梅林、云封寺、陈毅隐蔽处等景观景点。

1991年、1992年连续举办了两届“中国大余梅关古驿道赏梅节”。

【丫山风景区】 国家森林公园、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位于大余县城东10千米处,323国道从丫山山脚穿过,经景区公路可直达丫山腹地。

是一处山、林、泉、湖、瀑、洞等自然景观和寺庙等人文景观构筑而成的综合性景区。

因最高峰双秀峰呈“丫”形而得名。

丫山历史悠久,古时即以佛教活动和游览胜地闻名遐迩。

景区地属中原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其最高峰丫山(又名双秀峰)为90

【第6句】:2米,森林植被复杂,植、动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其中植物660余种,野生动物116种。

景区森林呈原始态,林深树密,秀木参天,山色绮丽,万花舞莺,空气清新,四季景色各异,生态环境优越,是一处自然风光绝伦的风景名胜地。

景区以灵岩寺而闻名,灵岩寺与广东南华寺一脉相承,始建于南唐,清乾隆盛世加以扩建,殿宇最为宏伟,咸丰八年(1858)寺毁于兵乱,光绪十六年 (1890)经僧人普云、普会募化重建,文革时被毁,1-9-8-9年到1994年9月历时6年重修完成,1982年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寺坐北朝南,依山势呈台阶式布局,具有明代建筑风格的砖木结构建筑群落,是“江西有数,赣南为盛”的佛门圣地。

景区内大小瀑布20余处,最高一处近60米,恰似“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景区规划面积

【第6句】:0平方千米,主要有百亩高山茶园、客家村寨、石门湖水上乐园、原始次森林等众多景点。

进入景区,到处可见溪流淙淙,到处可闻泉水叮咚,看飞瀑天降,闻鸟语花香,听古寺钟鼓,看农家牧归,一派江南山林水乡的清秀妩媚,可谓是深幽、览景、怡清冶性的观光好去处。

【牡丹亭公园景区】 大余县重点风景名胜区、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名剧《牡丹亭还魂记》故事的发源地。

位于县城东部东山之麓,章水之滨。

323国道可直达景区。

是一处集名胜古迹、地文景观、风土人情为主的融文化、古迹、建筑、娱乐为一体的文化主题公园景区。

景区规划面积

【第3句】:2平方千米,一面靠山,三面环水。

牡丹亭公园景观以历史文化为背景,构件精巧,相映成趣,艺术地再现了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牡丹亭还魂记》剧中的人文景观,构成了一组情趣盎然的园林胜景。

园内秀木参天,倚山环水,花草丛簇,亭阁雅美,景色怡人。

全园布局结构分五个游览区,以后花园游览区景致最佳,园内有牡丹亭、芍药栏、玉池精舍、梅花观、丽娘冢等景观。

其中牡丹亭为园中十景之最,始建于明代之前,明清时名冠江南,历尽沧桑,屡兴屡废,景点为1996年重建而成。

文因景起,景由文传。

由于《牡丹亭》曲文的传唱,大余牡丹亭名扬海内外,杜丽娘与柳梦梅那由生至死、死而复生的情缘传为佳话,汤显祖也以此曲而流芳千古。

为纪念汤氏,恢复这一名胜古迹,1987年决定重建牡丹亭公园。

主要景点丽娘冢,为《牡丹亭》剧中女主人公杜丽娘的坟墓,坟前有梅树数棵,相传丽娘是在梅树下“因春感情,遇秋成恨”的,留下遗言死后要葬于梅树下,“守的个梅根相见”;梅花观,为临街的一座尼姑庵,《牡丹亭》戏剧中的许多情节都发生在这里,《牡丹亭》剧中《闹殇》、《旅寄》、《拾画》、《还真》、《魂游》、《幽苒》、《旁疑》等所发生的故事都与梅花观有关。

年内正在规划建设“景之佳,为西江衙署冠”的南安府衙及汤显祖纪念园等景点。

【“世界钨都”景区】 大余县重点风景名胜区,正在申报国家矿山地质公园。

景区由雅丹沙漠城及地下迷宫等景点组成,是独具特色的“钨都”地质游览景观。

大余因钨矿资源蕴藏丰富,被称为“世界钨都”,尤其以西华山钨矿为代表的“世界钨都”矿业资源景观举世闻名。

雅丹沙漠城,位于县城西南5千米处的灯芯桥附近,距323国道500余米,是一处人造沙地构成的蚀余景观,也是江南独一无二的一大奇景,由西华山钨矿为主的选矿废弃的尾沙组成,由于年深月久,尾沙越积越多,又经过长期风侵雨袭和人工取沙,造就了奇特的“山峦”、“物象”,有的形似城堡,有的似“蛟龙摆尾”,有的像埃及的“金字塔”,成为了雅丹沙漠城。

置身其中,犹如进入茫茫大戈壁,既可赤足细沙中享受“沙疗”乐趣,也可乘滑沙板滑翔沙漠天地。

地下迷宫,位于县城西北9千米处的西华山钨矿总窿口230中段。

是大余“世界钨都” 的中心矿区,经过近百年的开采,井下采矿坑道纵横交错、上下连通,形成一个庞大的矿井群,犹如一座地下迷宫,游客可穿上工作服,戴上安全帽,乘坐矿山小型电动车进入“钨都”心脏,观赏这个如梦幻般的世界,目睹地质科学的神奇,领略“世界钨都”的博大。

另有地质标本陈列馆等景点,是一处集地质考察、探险求知、地坑神游为一体的钨都工业文化旅游景区。

【河洞温泉漂流景区】 赣州市十大特色旅游景区之一、大余县重点风景名胜区。

位于大余县河洞乡热水村内,距县城35千米,有县际公路直达景区。

是江西省唯一的集温泉、漂流于一体的休闲度假型景区。

河洞温泉因山前常年涌冒温泉,故名“热水”。

关于河洞温泉当地民间歌谣曰:“河洞热水真奇怪,仙人烧水不用柴”,常年水温在 35℃~43℃,水质富含硫水物,无明显硫化氢气味,经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化验表明,温泉水属优质医疗矿泉水,具有净身、提神、解困和治疗各种关节炎、皮肤病等作用。

蒋经国任赣州专员时,曾到温泉沐浴,浴后嘱河洞乡公所建一浴亭,以供村民泉浴,至今保存完好。

“章江源头第一漂”,因位于章江最上游而名,漂流两岸绿阴婆娑、古木参天、怪石嶙峋,水清见鱼、景色幽雅、激流险滩、白浪飞溅。

艇在河中漂,人在画中行。

漂流间历九处急流险滩,全程约6千米,漂流时间约需70分钟。

景区集自然风光、寻奇探险为主的融医疗、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度假休闲型景区。

【瑞香花卉观赏园】 “中国瑞香之乡”、大余花卉旅游示范点。

位于大余县西南城区,323国道旁。

是一处集基地、市场、观赏为主融花卉、园林建筑为一体的休闲观赏型景区,也是全国最大的、独有的单品种花园。

金边瑞香是世界园艺三宝之一,自古以来就以姿、色、香、韵具佳而闻名海内外。

大余栽培金边瑞香历史已有千年,以前都是庭院式小规模繁育,仅供亲朋欣赏,1992年开始大规模繁殖,走向市场,1996年被誉为“中国瑞香之乡”。

金边瑞香不但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而且还有许多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载:金边瑞香是治疗胃腹痛、毒蛇咬伤、跌打损伤、咽喉肿痛、风湿、疮伤和无名肿毒等疾病的特效良药。

瑞香园面积

【第7句】:6万平方米,交叉的两条4米宽沙石路将花园分割成7大片,拥有苗株100万盆,分栽品种有宽金边瑞香、窄金边瑞香、毛瑞香等几十个品种。

由瑞香园带动城镇居民利用庭院种植的瑞香已达1000万余盆,成为了大余新的人文景观。

近年,来参观观赏瑞香园、购买金边瑞香的游人络绎不绝。

【通天寨】 是远近闻名的丹霞地貌风景名胜区。

位于石城县县城东南6千米的琴江镇大畲村境内。

景区山石险峻,峰峦璀巍,主峰海拔60

【第1句】:7米,整个地形中间高山突起,四周丘陵起伏,因寨上主岩外如两指相箝,内若两掌半合,仰视苍穹通天而得名。

通天寨素有石怪、洞幽、泉美、茶香、佛盛之美誉,在方圆2千米的核心区内,集中分布有通天岩、玉盂寺、净土岩、试剑石、石笋干霄、仙人犁田、钟鼓石、黄蜂吊薮等自然和人文景观30余处,通天寨丹霞地貌奇特,该山由上白垩统南雄组(k2)红色砂岩、砂砾岩、砾岩所构成。

该组红层倾向E或SEE,倾角20o左右,常形成典型的丹霞地貌。

经专家论证,景区内仙人犁田的岩面龟裂状地貌为全国罕见,通天寨南部的九寨温泉储量大,水温常年保持在56℃左右,水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医疗、沐浴、保健的优良用水。

胭脂山游记作文

源跋  西天取经,途经女儿国。

河名子母河;  丝绸之路,道途胭脂山。

池名神涝池。

  国与山,河与山,源池里竟有这般厚重的女性味。

    张掖与敦煌,自西汉武帝北击匈奴建郡之后,犹如西北边陲上的两颗奇葩,闪烁着人文与自然、宗教与女性之光。

美,在这里,耀动了两千年,七十二万个日日夜夜。

  鸣沙山,素以其瑰色幻彩的沙砾闻名,这座山上的沙子在风动吹下可以发出沙沙的声响,因而称以鸣沙山。

在鸣沙山以东,有一座三危山,三山危峙。

而莫高窟,便纵伸在这两座山之间的腹地。

《敦煌录》中有记:“…东入瓜州界,州南有莫高窟,去州二十五里,中过石碛,带山坡至坡斗下谷中:其东即三危山,西即鸣沙山,中自南流水,名之宕泉;古寺僧舍绝多…”所谓日饮宕泉水,夜观两岸山,听闻佛法录,善自谷中来。

莫高,真是一个绝妙无穷的宝藏。

  胭脂山,曾于汉时被匈奴所据。

又名焉支山,焉耆山。

山丹县城南四十公里。

屈原汩罗引:“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神话传说中便被朝为圣山,日挂山头而不落。

有人曾这样描述它的地理位置--东连永昌,南望祁连,西接张掖,北眺龙首,“尽扼甘凉之首”。

  同为丝绸之路的甘厄之地,想必那摇响了近千年的骆驼叮当声里,必也可以从这沙山的款款足迹里,嗅闻出千年的沧桑吧

  王维曾有诗,这样描述漠北的荒凉。

“劝君更进一杯酒,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种拟人手法,添合故土与北上漠途的巨大反差,是素有的王维写实抒情手法。

须看关外大漠黄荒,戈壁与落日,沙丘与无际的死亡。

虽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气魄,但毕竟是人迹罕至,寸草不生的绝地。

——弱书生诗意里的大气,是绝然无法与现实相提并论的

  君啊

快些饮干这杯酒。

恐关外路远,竟再也没有这甘甜可口的女儿红贴心的吧

长安城南的桥头下,春风怎么会吹到这玉门关外的大漠呢

以此,便在内心油然瞥见这大漠纵展的无际寒凉

  然而就是这绝水干枯的漠北,宗教与文化悉尽湮埋在祁连山脚下的皇皇沙丘里,怎会有一个女儿山,秀然挺立在西北边陲近千百年,意欲问事间传奇呢

  女儿山  大二上学期选了一门课--敦煌学。

教课的是一个中年男子,因为感兴趣的缘故,便坚持去听了。

虽然上课的地方比较远,秋冬的夜里,天气寒凉,一行路着实让人受罪。

  课上的比较乏味,耳畔传过来的都是一些让人无法理解的地名,丝毫调不起人兴趣。

不过因为经常看史书的缘故,便在图书馆翻阅了一些有关敦煌莫高窟的史料。

感觉其中的深奥之处,远非所预料的多。

就这样坚持地上了几个月。

  敦煌,一个陌生而且遥远的名词。

据我所知,它位于一个漠北的山麓(现今甘肃敦煌市)以莫高窟闻名于世。

其曾在北魏时,云游和尚乐樽路过当地三危山。

黄昏时,见山背金光闪耀,便以为佛祖降临,大为感动。

于是宿留不走,发下宏愿,终身化缘,募得资金要在这皇皇大漠建造一个佛教圣地--莫高窟。

当然后人经分析研究,当日和尚所见到的金光,不过是沙矿经阳光反射出来所形成的幻影。

而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按照一个佛门僧侣的单纯心愿所做的:化缘,凿壁,开窟,建塔,塑佛……然而毕竟人力之功,竟成了一个文化宝库。

——女儿  出奇于人力移山易水的本领,而宗教的美亦深深感染着自己。

这也便是自己可以坚持下去听的原因吧

  一次课上,偶然听到一个地名,确切的说,应该是一座山,而且是脂粉味特别浓的一座山。

想来,中国古代女性为妆扮自己,除了在周身装着艳丽之外,脸上也涂抹些粉饰的东西,俗为“涂脂抹粉”。

可它,坐落于西北荒漠,终年饱受风沙袭扰,外表竟使人无法与女人的化妆盒所联系到的。

一道它的表字,更觉古人想象力的超俗--胭脂山。

  也竟是这三个字--胭脂山--吸引了自己好长时间。

也因了这座山,让自己足足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整理收集,才在今天动笔来写它。

初一听时,更是惊讶更是愕然,心想这甘肃的敦煌市出现了一个佛家圣地都足以让人愕栗不已了。

怎还会有一个女儿山在边陲外饱受风霜呢

金陵淮水边的春花秋月,风细柳斜的柔媚圈不住他的心,难道塞北的荒凉竟可容下一个弱女子的肩臂

实在不喜欢那低俗的纸醉金迷,倒学了巫山神女,俯首仰首都是别样的绿波与江鸣,何必要去试一下那涸尽的塞外作一伸手呢

  古人真是如此的自私,竟然为了附和自己的一首妙词艳赋,把一个柔弱女子咏在边塞而自己却在江岸逍遥自在。

大漠孤烟,止不尽的沧桑,终于,风沙絮雨将她搠成了一座山。

  而她的那沱艳骨,也只能在漠北尽掩一世风流了。

  远远南望,烟柳花坞与衰草胡杨,数不尽的凄凉。

  终于,女子成了那座山,而那座山的背影里,女子的窈窕渐行渐远,脱离了众人的视线。

此山名叫胭脂山。

  北风吹沙卷白草  而这方焰体之山,就在那里,兀自站在漠北的凄凉里,接受着世人的朝觐。

  山体呈赤赭色,一经日光照射,通体便可浑然成其艳彩。

想来此处赭褐色岩体,在漠北处处可见,而距今千百年前的一个黄昏,和尚乐樽所见的万丈金辉,必也绝非偶然。

  山之南,护体山为著名祁连雪山,合抱而着。

此时的胭脂山脱胎于母体,自灼于中华山体一脉,竟像是华夏大地向西北延伸的一朵赤色金莲,可怜可爱可光明。

  山麓为大草原,春季芳草鲜绿,野花遍地,远处牛羊在低头觅食,牧羊人纵马奔驰。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

意欲以其安谧之美庇佑着这方世外仙境。

  在这方广袤的大草原上,世世代代居住着善骑射的牧人,纵马挥鞭,只识弯弓射大雕,顿然想见其粗犷与骠悍。

一股异域奔流的血脉在胭脂山周围血染,犹然可叹当年居住在这里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国家,什么样的一股力量。

李白曾于《幽州胡马歌》中这样写到:  “虽居胭脂山,不道朔雪寒。

  妇女马上笑,颜色如玉盘。

  翻身射鸟兽,花月醉雕鞍。

”  然而就是这样一群人的先祖,刀枪铁骑,铁下的城池趋亦趋,竟在西汉时吃下败仗,从此便一撅不振,悉数归附中原王朝。

这场战役的打响是民族斗争与融合的最好见证,因而它辉煌的多,也激烈的多。

  战争的双方一面是远居塞北的一支游牧族,秦汉时期时称匈奴。

另一方则是卧主中原腹地,以一脉黄河一迹长江而雄起的西汉王朝。

南北两方以多次易主的长跨度时间里把战事拉大,从西周末犬戎入镐导致西周灭顶,东周被迫迁都,到春秋战国秦赵韩燕等国大费民力财力北筑长城,再至秦帝国征役数百万民夫建造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城。

中原王朝在东争西讨而建立的帝国下隐隐然遭受一个西北方面的蛮野劲敌,它便是所提到的匈奴。

  而此次北征,西汉王朝倾全国之兵力出击匈奴,势必要冒着很大风险的。

幸而于西汉方面而言,刘彻是一个非常有魄力与领导才能的人。

在他组织的几次出击匈奴的军事行动中,虽有些失败,但整体上还是遏制了匈奴的嚣张气焰。

特别是在大胆起用卫青霍去病为大将之后,北击匈奴并获得胜利,对于巩固汉王朝统治地位和取得全盛的辉煌产生了积极而有力的效果。

  为备战匈奴,汉中央政府大胆起用庶民卫青为大将。

在连连失利的情况下,卫青不辱使命取得大捷。

后又提拔少将霍去病,在公元前121年,汉任命其为骠骑将军,以强势兵力出击匈奴。

收复河西走廊,捕获单于王妃阏氏,并将匈奴的势力赶向更北的地方。

《资治通鉴》对此有过这样的记载:“世宗孝武皇帝中之上元狩二年,霍去病为票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击匈奴,历五王国,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馀里,杀折兰王,斩卢侯王,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获首八千九百馀级,收休屠王祭天金人。

诏益封去病二千户。

”  少年郎霍去病在这次战役中发挥了超凡的军事才能和惊人的胆识。

一场战役便封侯万户,辉煌战功的被后,顺便地让我们知道了这座山,以及它的美丽传说。

  这段文字可能是历史上第一次提到胭脂山,但那时它的名字还只是一串生涩的文言拼凑成的字符--焉支山,崦嵫山……它还仅只是一个未知名的被匈奴控制的小山,并没有如今这般玲珑剔透,娇小可人。

这不禁让我想起高中曾学过的一篇文章,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这样记载:“余于仆碑,又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  只是如今我到要感叹于古人的谬传,竟把一个莫不知名的山,书意写怀,传出了万里春光,一倾碧波,可揉亮了古今多少诗人的眼瞳呢

  边塞诗人岑参在过此山时写道:“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风吹沙卷白草。

长安遥在日光边,忆君不见令人老。

(《过燕支寄杜位》)曾经的那个笔意生花,书行狂草,书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岑参,能在如此寒迫凄紧的大漠雪地里,将这万里雪景浓在这寥寥十四个字上,用笔传神,忽如春风拂过,提履漫步,却见万树千数梨花开,桃飘李飞,宛然仙境。

真不知如此奇想超妙的句子传到他先辈--王维耳朵里,竟会作何感想。

  春风不度玉门关,可今日风向变了,春风夏风秋风冬风一并涌来,且看关外一片秀丽,千树万树梨花开。

漠北的冷掩不住诗人对美的渴望,他欲揽春风,柳带飘。

而胭脂山,此刻一诗道尽四面风貌。

  只不用,这诗是岑参惯有的写实作品,多让人更添几分凄凉罢了。

所谓北风吹沙卷白草,扬沙万里,白草蓬杂,俨然一幅肃索的大漠风景。

  只是不知那时的凌厉秋风吹走了柔媚几何,又带去多少的凛冽多少的荒凉,忆君不见令人老的悲苦,是否只是江南柳巷里才有的思念。

  然而胭脂山,是否又仅只是诗人笔下的荒草萋萋,白草无际呢

  道之惑者,醉其意哉

  蓝色雏菊盛放的时刻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亲封大将卫青麾下少将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万骑北征匈奴,逐之于胭脂山北,获单于王妃阏氏,并在旗干顶设坛祭天。

  匈奴被迫远走,漠北牧民向更深的大漠迁徙。

途中流传着一首歌谣:“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胭脂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  这段北征事件,似乎是第一次在史书上提到胭脂山,并且从那起,汉设郡,胭脂山归属张掖郡管辖,与酒泉,敦煌,威武一同隶属于中原王朝,而发挥其在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地位。

而胭脂山的传说,从那以后,便如蓝色雏菊,盛开在那个山谷里,足足一千年。

  对于神话,胭脂山从来不缺少传说。

屈原曾在汩罗江畔便写下诗,言说他曾在胭脂山麓,远望天空,看见火神羲和驾车西去,远去的方向正好就是胭脂山。

经后人极力渲染摩绘,胭脂山顶日不落的千古传说,便也愈然生动传神,溢于眉目了。

  然而究竟那日屈夫子看见了什么,至今已漫漶不可知。

可是这胭脂山头日不落的传说,倒也确然有几分可信。

奇特的地貌与七彩的沙砾,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足以产生幻彩的仙境。

晚霞烧红了西天,夕阳的余辉染得周际愈然梦幻,胭脂山头的梦瑰色更映染其几分妖娆。

此时的胭脂山,名副其实的成妙丽的仙境,留下心底,难以抚平的眷念。

  只是那晚,月黑雁飞高,阏氏夜遁逃。

  年轻貌美的公主乘夜逃往胭脂山。

  此时,沉醉于胜利的喜悦里的少年霍去病,虽风华正茂,然竟车马顿疲,合该在这时稍作歇息一会儿的。

估且让我们纵容他的大意。

历史的暗角处,稍微透进一条缝,单于王妃阏氏,在这个自己的国家面临战败的关头,展现出一个小女子的铿然无畏。

  黑夜漆漆,胭脂山麓隐隐显现一时的皎洁。

  距今约两千一百三十一年前的一个夜里,西汉王朝寂寂安恬于三更的泠然,奔波戎马了三四天的队伍终于可以安然入睡。

梦里有那条小巷,翠柳,父母亲的关慰,还有妻子的依偎的温柔。

街巷里的犬吠了几声,静,仍然是一片静谧。

这份贴心的静,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让人产生一种踏实与幸福的感觉,能够有所挂念有所贴心的,那便是这个世上最美的谶言了吧

  战士们似乎并不感兴趣于这白天所发生的事情,因为在他们的脸上并没有恐惶与残暴的表情。

军营里四处燃起的篝火,让这漆黑的夜多添些深邃的静。

  夜已深了,阏氏女悄悄来到胭脂山脚下,国已破,单于也不知去向。

身为王妃的她,当褪去那身尊贵,也仅只是与平常百姓家的女子没有什么两样。

手无缚鸡之力,她又以怎样的颜面去面对这个世界呢

  似乎注定要选择以死来了却自己的生命,注定了,那些亡国女子的命运只能是以死来还给这个世间一股清流。

后蜀贵妃花蕊夫人,素时以“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为世所惊。

然而就是这样的女子,最后也逃脱不了国亡香殒的命运。

  胭脂山下有一个神涝池,而这池清水,便也成了阏氏最后的归宿。

长裙上的环佩还依然在作响,似乎要伴和这股皎然升起的那轮满月,留给这世间最后的绝响。

  据传那夜,胭脂山下芳草盛开,万花齐绽,整个神涝池宛若一个百花池。

王妃阏氏纵身所跳的那池水,却然成了花神的垂青之所。

不一会儿,一樽蓝色的月亮从池面浮出,像蔓陀螺花一样盛开在峡谷。

  从此以后,蓝色雏菊自绽在每一个月圆之夜,幽幽的馨香弥漫了整个山谷。

而胭脂山,便成了这朵雏菊的护体。

  春天的胭脂山,像是有了神韵一般,万芳盛开,蜂蝶萦绕。

  谁览胭脂照红妆  胭脂山地盛产胭脂类的花草,而这种草,一经研磨加工之后,可以用作染料。

用其来制作被现代人称作是化妆品的这种红色腻脂,便称为胭脂。

  不知道这竟是谁发明的东西,一时间,竟然风靡了整个大街小巷,烟粉风流,闺阁钗黛。

“谁堪览明镜,持许照红妆。

”当世的女子个个面若桃花,唇施朱赤,忽如一夜春风,吹进小巷的时候,或许不知有多少男子,倾倒在她们的石榴裙下呢

  谈起石榴裙,亦是由来已久。

盛唐转衰,玄宗将女子的地位提上更高的地位。

杨贵妃貌美,玄宗日日沉迷于酒色之中,不理朝政。

贵妃素来喜欢赏石榴花,爱吃石榴,特别爱穿绣满石榴花的石榴裙。

玄宗迷醉,朝臣怨之,私下对贵妃不行君臣礼。

一日设宴,玄宗让贵妃起舞助兴。

贵妃借机到皇帝唇边,耳语:“这些臣子对臣妾侧目而视,不使礼节,不恭敬,妾不愿跳舞。

”玄宗立即下令,命所有朝臣,见到贵妃一律行礼,拒不跪拜者,以欺君之罪严惩。

于是,所有朝臣凡是见到杨玉环身着石榴红裙走来,无不纷纷跪下行礼。

拜倒在石榴裙下,从此成了崇拜女性的象征。

  白居易作诗曰:“眉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

”拟人拟物,拟出石榴裙的妖艳动人。

色如石榴之红,不染其他颜色,石榴裙的纯色,不仅向征着其独有的魅力,更给身着它的女子们一种超越外表的人格化象征。

素妆重彩,楚楚可怜。

红妆之上,环佩映照女子的喜悦;明堂之外,红烛一双照洞房。

胭脂,究竟是如何成了女子的专有代名词,如何成为山花的粲丽与女子的姣好的线索,想来,这世间的一切,只要是有关乎于美的,必也在其根由处藕断丝连着。

  所谓红线的牵系,必也是出乎其外隐乎其中的。

否则,造物主怎会一手造就出这大好河山,另一只手却点点图画,活跃着雌雄与男女,在这片山河之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传奇呢

必也是受了它的启发吧

中国画素来与西方写实主义不同,写意与胸臆翻浮于画家的心中,点顿于浓蘸的墨迹之中,稍纵片刻,竟然将一城山色轻易便容纳进三尺素缟中。

其中的画意美,全然在于黑白的搭配与布局的协调。

是否这山水根本也与人在深远处边连着,否则怎么会从这幅山水画中奔洒出异地乡音

  那么,胭脂山的出现,必也算是我们的本质上的回归了。

这遥远的呼唤,这浸一池的红裙,本在生命诞生之初,便就已然是一番绝然的定数吧

  胭脂这种染料,据传应始自于西汉时期,其时正值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中原与西北边塞的贸易通道。

中原与西北劲敌匈奴进行了多次的军事行动,随后中原与西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在丝绸之路慢慢形成的过程中逐渐频繁起来。

胭脂,被作为这一文化经济融合下的产物,传入中原,丰富了中原女性的日常生活。

它最初被称为“阏氏”,它应该是匈奴单于王妃阏氏发现并且率先使用传播开来的。

《五代诗话*稗史汇编》中记载:“北方有焉支山,上多红蓝草,北人取其花染绯,取其英鲜著胭脂。

”  但是,这种化妆品并没有叫作胭脂,而是燕支或焉支。

显然这是根据这座山的名称的改变而改变的。

最初胭脂的组成有两种:一种名叫作“绵燕支”,即以丝绵蘸红花汁制成;另一种名作“金花燕支”,即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

后来,在被传入中原之后,经改造加工,阴干处理,另加入牛髓、猪胰等物,使其成为一种稠密润滑的脂膏。

这应该是燕支被写作胭脂的真正缘由吧

《红楼梦》中写贾宝玉的阴柔面,极力刻画了他喜欢吃女子嘴角的那点胭脂的形象。

  而古人素以“胭脂”比作女子,称其相貌脱俗,美丽可人。

“北地胭脂”即代指北方的美女。

由此再看曹雪芹在《红楼梦》一书中对贾宝玉的有关胭脂的描写,极尽地展现了贾宝玉的非凡的一面。

特别是那一句惊世骇俗的话:“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子是泥作的骨肉。

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一心只愿厮混于闺帏之中的贾宝玉,有着与生俱来的“劣性”--喜欢吃胭脂,喜欢用诗词来作春帏诗……而这些正是古代仕子所轻视与贬低的所在,这也注定了贾宝玉最终的命运。

  谁堪览明镜,持许照红妆。

胭脂,作为古代女子爱惜容颜、珍视青春的象征,成为文人墨客落笔频繁的一处落脚点。

无论是附庸风雅,还是题咏爱情,胭脂,或多或少地成为一个美的共同支点。

  正是因为他们,点亮了人的眼瞳,世界变得多彩起来。

红妆红盖头下面,不知潜藏着怎样的一颗心。

  青春,美丽,岁月远去的不是光时间,还有人们对于美的寄予和追求。

  回归  胭脂山下,胭脂花开。

  红蓝黄绿,分外妖娆。

  曾经有过怎样的一个女子,提篮采花。

风在吹拂,花在风丛里微微笑。

  五月的春风,吹来六月的暖阳。

  蜂蝶在飞,在丛中,在花的世界里,兀自横流。

  曾经有过怎样虔诚的一颗心,碎花胭脂,研妍为鲜色汁水,淘而成胭脂。

  从此女性世界有了色彩;  从此红盖头下青蛾红妆悦君相;  从此胭脂山的传说流传在了中原大地。

  随着一盒盒胭脂的印迹,印在女子的额前。

  印在青春,  印在时间,  印在爱情,  印在美……  胭脂山,真有太多太多的故事……

9257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