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弟子规孝行感言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弟子规入则孝的感想200字

孝顺是人的一个品德,不是说父母怎样才孝顺,而是父母不论如何你都应该孝顺,这是考验你的人品加智商

弟子规感想和收获怎么写

【第1句】:“《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开篇第一段即点名主旨:首孝悌,次谨信。

“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在中国古代,一个人只有孝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只有对父母亲人以孝礼相待,他的名声和社会地位才会被世人所承认和接受。

古时评论一个人品德如何,首当其冲要考察的便是其为人和孝道,这与当代是大不相同的。

几乎凡是古之贤人的传记,在其个人介绍中总会有这样一句“性至孝”,可见“孝”是古代评点人好坏的重要依据。

在古时候,即使你身份显贵、腰缠万贯、位居高官,假如你不孝,同样会被世人所不齿。

北宋有官员名叫李定,为谋高官厚禄瞒母丧不报,其行为实属大逆不道,为世人所鄙夷。

古人是很重“孝行”的,因此说“首孝悌”。

一个人只有对父母孝顺,他的内心才会有感恩,才会对社会有好的作为。

所谓“谨信”即做事谨慎、诚实守信。

“人以信立其本处其世”,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人如果缺失了“信”,那也就证明他的社会生命宣告完结,“人无信则不立”。

纵观 《弟子规》,全篇体现了两个字即“孝”与“信”,这也是今人的立世之本。

短短千余言为后人留下为人处世的金玉良言,真有春秋笔法之遗风

教人以孝为先,以信立身,在这个以利为主的物质社会就像吹进一阵轻风给人们带来了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感觉,孰不知这就是人的本性呢

这大概也就是《弟子规》的现实意义所在吧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

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

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

可是,我们出生于八十年代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

特别是现在,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

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

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弟子规》中某些封建礼教迂腐的色彩,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要学到其中“孝信”的主旨,这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重读《弟子规》,重塑中华礼仪之邦、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意义,便不言而喻。

从这方面来讲,《弟子规》仍不失为一本传世经典。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孝亲尊师,与人为善”,《弟子规》教人“孝信”的本意便在于此.

【第2句】:要想成事,必先学会做人。

为人处世是一门大学问,我们在学校里,在一般的书本上不大能学得到。

可是这个事情又很重要,不学不行,因为我们在社会上经历过很多的挫折,原因就是没有得到过很好的处事教育。

那么,有没有一本书能够很有效地解决这样的人生困惑呢

我想是有的。

我就有幸遇到过一本很好的书,这本书名叫《弟子规》。

一个很成功的企业家在他身价达到几十个亿时,把《弟子规》引入了他的企业管理,并现身说法《弟子规》的好处。

他说,学好了《弟子规》有三大好处,一是家庭和睦,二是身体健康,三是事业有成。

真有这么神奇的好处吗

我们来看看《弟子规》到底怎么说的。

《弟子规》是根据孔子的教导编写的一门为人处事的规范,全文只有1080个字,分为总叙、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五个部分。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这是弟子规的总叙。

首先讲在家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讲说话做事要小心谨慎,诚实守信;跟大众相处的时候要平等博爱,亲近有仁德的人;做好了这些,还有精力的话,就要学习典籍和其他有用的文化知识。

这个总叙告诉我们,《弟子规》其实就是生活,生活之外没有《弟子规》。

你看一是居家,二是言行,三是处世,四是学习。

我们的日常的生活不就是这些么

认真读完《弟子规》后,我自己的感想是,如果能够在生活中落实《弟子规》,的确能帮助我们平衡心境,改善生活的环境和质量。

不妨简单展开来说一下。

先说孝悌,就是孝顺长辈,友爱兄弟。

作者把它列为全篇之首,实在是用心良苦。

因为我们从生到死最重要的生活就是居家生活。

我们最初受到的教育来自家庭,我们的德行的根基在于报答我们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一切的行动都是为了大大小小的家能够兴旺发达。

孝悌的教导林林种种,归根结底就是要长养我们对人的一颗感恩之心,对人的一颗恭敬之心。

感恩,恭敬,这是不简单的,有了这样的心量,我们在社会上立身处世才有了根基。

再说谨信。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说的是时间的重要;“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说的是穿衣的原则;“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说的是行动站立的要求;“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说话要讲诚信,实事求是,说话的要求;“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对待蜚短流长的态度;“见人善,即思齐,虽去远,以渐跻”要见贤思齐;“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友,渐相亲”。

对待过错与荣誉的态度问题……你看,这些谨信的要求,是不是能矫正我们很多错误的言行与态度

正是这些态度造就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啊

改变错误的习惯,就能改变生活的环境和质量。

再看众爱亲仁。

“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亲仁者,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我们在社会上跟人相处的时候,是不是有很多地方做得远远不够呢

那些摩擦是不是能够从这里面找到原因呢

当我们真正做到对人平等博爱之后,不仅能在社会上如鱼得水,而且“得道多助”,会促进事业的发展。

最后看看学文。

这是《弟子规》的落脚点。

它提出学习学习,要注重学,更要注重习,就是说,只是死读书,不注重实践,就会长浮华,而只是一味的做事,不学习事情的义理,就会有很多偏见。

再好的东西,你不去落实,那是没有用的。

《弟子规》常看常新,它包含的道理值得我们一辈子去实践。

《弟子规孝篇》结合生活实际心得体会是什么

【第1句】:《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他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弟子规》主要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其中包含了亲情,友情,孝俤,学习,等内容。

就拿孝俤来说吧,它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个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弟子规》,<入则孝>中的一句话,让我们印像深刻,“亲爱我,孝向难,亲憎我,孝方贤。

”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亲爱护子女,子女能孝顺父母亲,那是及其天然的事,这样的孝顺又有什么困难呢

如果父母亲了、讨厌我们,却还能够用心尽孝,那才是难能可贵。

一般人总认为,父母要对子女有所付出后,子女才要有行孝的义务,这和菜市场的讨价还价有什么区别呢

作为我们青少年,能做到这点是非常值得赞赏和学习的。

不过大多数人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都从来没有为父母付出过,从来都只有索取。

连古人都能够做到的事情,何况我们呢

父母生我们,养育我们,为我们付出了巨大的辛勤和劳动。

区区这点小事我们都做不到吗

父母和子女有了代沟。

子女不愿意跟父母多多沟通。

父母批评了我们,我们就怒气冲天,顶撞父母,把父母当仇人一样。

家庭没有了融洽的气氛。

其实父母这样做都是为了我们好,只是他们的表达方式我们无法理解,但是我们应该多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只有这样父母和我们之间没有了任何代沟,就像朋友一样,可以互相说心里话。

小家庭和睦温暖,那社会这个大家庭就更加安定了。

希望古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们也能做到。

人生在世父母与我们最亲,给我们恩情也最重,努力学习侍奉父母的礼节,把孝道当成一项伟大的事业,用心经营,才能立足于天地之间。

父慈子孝,不一定让我们的家庭富裕有钱,不一定有花园别墅可以住。

但是孝行却可以建立天然和谐的秩序,让我们活在安和勒逸的环境中。

家,如果是一个人的堡垒,孝。

就是堡垒下的基石。

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让我们用孝行把家固成金石堡垒。

读了《弟子规》让我受益匪浅,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我要时时畅读,把它当成自我反省的镜子和行为的指针,不断完善自我

【第2句】:我读完了《弟子规》。

品读后不由得佩服起李毓秀来,竟能编出如此圣明的书来。

原本一些同学还说是因为毓秀和育秀字音相同,所以学校才会要求我们朗诵。

其实不然,学校之所以选它是因为其中包含的道理或许就是我们一辈子需要做的。

《弟子规》中有一句话使我感触颇多。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我们应该学会孝敬父母,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百善孝为先。

或许现在的儿女早已无法做到像古人说的那样“出必告,反必面。

”但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一些自己可以做到的事。

比如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要我们去做事,我们应该赶快行动,不能借故拖延,或者根本不放在心上,不愿意为父母效力;父母教导我们时 ,应该恭敬地听而不可以随意打断他们,要将话听进心里;我们犯了错误,父母责备,应当顺从他们并且承担过失,不能顶撞他们,让他们伤心。

如果一个人能够孝顺,那么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古人黄香九岁为双亲温席;沈云英替父亲守卫道州府;郯子取鹿乳,供奉双亲;董永卖身葬父;陆绩怀橘遗亲;王祥为母卧冰求鲤;杨香扼虎救父。

这些事例足以看出孝悌一直是中国文化的基础。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学习先辈们以父母为首的优良品德,把中华民族以孝为本的精神发扬光大。

我们要做孝顺父母的人

弟子规心得感悟

各位朋友,虽然我们生活在今日的太平盛世,物质文化等生活不断丰富,乐多数的为人父母却对子女的  家庭教育甚感疲惫。

往往一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在学习上不求进取,在吃穿上相互攀比,一味追求新  的时尚,迷恋与娱乐场所,交些无意之友,在社会上招惹是非。

令父母大动肝火,搞得家庭不安等。

我  认为多数源于父母整日忙于工作和家庭生活,而忽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所致。

  因此我要将自己读书感悟和见解全盘托出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通过读《弟子规》使我深刻领悟其内涵和重要,此书全面系统地阐述做人、处事、交友、尊老、爱幼等  道德行为规范。

对当今建设文明和谐社会是百益而无害。

它能胜于法制强行,它能在人的心灵上起到道  德言行的约束,它能唤起人们的“仁爱”“慈悲”之心,从而能树起人生的正确坐标,远离是非避邪之  路。

  俗话讲:山有根,水有源,人的品行好坏确实与家庭教育有关。

比如:孔融四岁能让梨、黄香九岁为父  暖被窝等。

都是圣贤教育的结晶,然而,现代的一些为人父母实在是忽视这方面的圣贤教育,肆意宠爱,  娇惯孩子。

出门坐客惟恐孩子吃的少,儿子吃这个吧

要那个吧

逛商场先让孩子挑玩具,逢人先谈自  己孩子怎么调皮怎么乖。

有的甚至在孩子生日时大摆宴席,收合理。

致使孩子有一种高傲唯我独尊的感  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奢侈腐化的种子。

在处事交往中总是爱上便宜父母,朝思暮想提孩子的学  习成绩,只要孩子能好好学,可以竭尽全力不惜一切地达到孩子的所求欲望。

而忽视了 正确的圣贤教  育遗弃了道德行为地约束,导致有的孩子走出大学校门后还为报答父母多年来对自己的养育之恩而走上  违法之路,真是可悲可叹

  为此,我建议做人父母的要重视和培养道孩子的品德素质,从《弟子规》学起。

让他们接受古圣先贤的  教育,令其 明辨是非,善恶,尊老爱幼。

自己要以身作则,处处为孩子作好表率,引导和启发孩子们的  “孝心”、“爱心”和“感恩心”开拓孩子们的道德智慧,为他们传授圣贤教育的典范。

  总而言之我认为《弟子规》是圣贤教育的指南,它不但适用于家庭教育,并且还适用于各阶层不同年龄  人的学习和效仿。

是正规人生纠正错误的良方。

从都应以《弟子规》为准则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

希望  所有的为人父母依照《弟子规》教育好下一代,让古圣先贤的智慧在孩子们心中萌芽生根,为将来走向  社会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

使所有的父母都能体会到圣贤教育带给社会与家庭的和谐与幸福

9566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