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一首诗的启示

648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曾经看过这样一首诗:“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且不说诗中那事的难易。

仔细品味一下这两句,我们不难悟出这样一个道理:知识是无限的,要“少恨”必须多学习知识。而学习又是永无止境的,因此,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必须附之以一个重要条件,那就是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从上面的诗中不难看出,这首诗是对勤奋者来说的;而对于那些懒惰者,连书都不读,何谈“用之”?更何谈“方恨少”?知识是无限的,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却总是有限的。但是如果他在一生中坚持不懈地学习、学习、再学习,那么他的知识水平就会一步一步地提高,知识结构就会逐渐地趋于完善。

当然,在持之以恒的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隐含着失败的因素。爱迪生在研制灯泡的试验中,失败了上千次,但他还是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终于给人类带来了光明。中国有句格言“失败乃成功之母”。因此,失败并不可怕,贵在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对于另一部分懒惰者来说,与此相反。知识如同时间一样,是平均地分配给每一个人的,而他们却只会消极被动地去学习,而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到头来就成为那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类型的人,缺少了那种持之以恒的精神。

高尔基曾经这样说过:懒于思索,不愿意钻研和深入理解,自满或满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识,都是知识缺乏的原因,那就是愚蠢。我们学生是学习者,但并不都是名副其实的“学习者”。我们之中也不乏那样的:“愚蠢者”、“懒惰者”。他们对于那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体会或许应比那些勤奋者更深刻,但如果他们能以此为羞愧,从而发扬持之以恒的精神,那么他们也会有那种“书有未曾经我读”的感慨。

请听一位名人关于学习的论述吧:“当你感悟到痛苦悲哀的时候最好是学习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既然这样,我们何不去学习呢?

1716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