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野火集》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

4685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野火集》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野火集》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野火集》读后感1

利用寒假的时间,我读完了龙应台所写的一本颇有哲理与极为大胆的书--《野火集》。这本书由一篇篇小文章构成,每一篇文章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问题。在这本书里,我了解到了很多与我平日自然思维所不同的东西。它写了现代的中国,现代的台湾。把一切的污秽、不公、丑陋都通过文字暴露出来。其中我印象颇为深刻的有以下几篇。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与《生气,没有用吗?》。曾经的中国,被外国称为“生命力最强的国家”。你知道为什么吗?你又可曾知道这称号的由来?这,并不是所谓的称赞,而是赤裸裸的讽刺。近几年,中国的食品问题成为人们心中的恐慌。我曾听到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国家因为食品问题,近百人因此中毒而被送进了医院。有一个人就说:“看来生命力最强的还是中国。”另一个人就问:“为什么呢?”那个人就回答:“因为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最多,却不见伤了那么多人。”是啊,因为我们国家有一系列的食品问题,因为所谓的三xx胺,苏丹红都不足以使我们丧失生命,所以这个称号由此而来。你们都应该懂得,这个称号后面的嘲讽与其深藏的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中国人不懂得生气。为什么不生气呢,因为生气没有用。这就是这两篇文章的中心。在这个法治社会,不应该是法律所打造的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吗?那为什么又会有如此多的问题频频而来。这篇文章也让我想到了“小悦悦”事件,十几个路人置一个被货车多次碾过的小孩不理,没有一个人伸出援手,没有一个人拿出手机为她拨打求救电话。每每想起那场景,心中的愤怒油然而起。冷漠,这怎是一个人之所为。再来,让我想到了因好心扶起一个婆婆而被判刑,因善良扶起一个老太婆却被逼自杀。荒谬!愤怒!中国人,你们为什么不生气呢?

因为不敢生气,因为生气没有用。中国人讲忍耐,中国人怕事,自私。没有一个人想要惹祸上身,没有一个人胆敢大声叫骂那些占据了你家的摊贩,侵犯了你权利的商家,因为怕报复,因为怕惹祸上门。一切都因为怕事啊!再者,生气为什么没有用?因为那些不守法者根本劝服不了,部门也根本办不了事,简直是形同虚构。实在有太多因素限制我们,导致我们所能“生气”的人都失败,最终无果。龙应台在书中阐明,最主要的原因是“生气”的人太少。如果那些摊贩被每一个路过的人而责骂,或许他就会撤离,还回你的家。如果那些部门天天都收到投诉电话,他或许就不能熟视无睹,就会办事。是啊,中国人不敢生气,很少人懂得生气。微薄的力量不能打破这蛮横的结界,只有我们都献出自己的那一份力,集结起那份强壮的力量,才能真正地打垮这个问题,她们都不敢呐喊,不敢叫骂,只能忍。可是,这个“忍”,是我们应该倡导的美德吗?相信答案都在你们的心里。

我曾在《天天向上》看到过一个关于周鸿祎的采访。看完这个节目,我不得不承认周鸿祎确实是一个敢说敢言的成功的.商人。他不怕四海树敌,勇于去颠倒企业巨头。敢于去打击那些不法网站,保障我们的电脑、手机安全。不畏惧如雨降临般的唾骂与非议,坚守自己的信念,为我们打造了一个便利的网页。他说,如果有人能像我一样去颠倒那些企业巨头,甚至来挑战我,那么中国就会多几个成功人士,打造出更好的网页贡献给大家。那么同样的,如果我们国家能多几个像周鸿祎这种敢说敢言的人,或许问题就不再那么多了。

《幼稚园大学》。大学,我所向往的阶段。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心里向往大学。因为大学代表这自由,轻松。不再有繁多的作业,不再有石头般的压力,也不再有父母整日的啰嗦。因为我们都长大了。但文中所描述的大学,是我从未看见过和了解过的--幼稚园大学。起初我极为迷惑,幼稚园和大学怎能相提并论呢?可是当我细读后,才懂得了着所谓的幼稚园大学。文中举了一个事例:一天,一个泪眼汪汪的女学生半路拦截了作者的车子,让作者送她和她一个扭伤脚裸的朋友回台北。作者答应了。一路上,这两个女生哭着抱成一团。其实,这类情况只需一个电话解决。但她们却只懂得哭泣。她们二十岁,正在接受高等的大学教育。而她们独立处事的能力,却还不到五岁。

看到这里,我倍感诧异。认为这太不可能,太难以接受了。可是事实却又如此。在她们的身上,我们都看不到一丝的独立。一滴滴的眼泪已为她们说明了一切。作者在文中称大学教育为“喂哺式”教育。给予学生“过度保护”,将她们婴儿化。没有了她们本应具有的独立处事能力,自我思考能力。这样的大学生,还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吗?这样下去,我们的大学生还能真正的成人吗?我想,这个问题真的值得我们深思。

《野火集》给了我很多从所未有的感受与见识。认识了中国人,认识了现在的大学教育。我想这更多的不是批判,而是一种反思与鼓励。目的是让我们去修正与改进,摒弃这种教育,敢于去指责与指正。这,才是我们所要的国家和社会!

  《野火集》读后感2

选择看《野火集》是因为龙应台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我的十分相像。看完全书时,龙先生的笔尖已经将我的思想提高到了另一个高度。

下面,我就以一个普通中学生的身份来谈一谈我的理解与观点。

在《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以及《生气,没有用吗?》这两篇文章中,龙应台先生谈到了对于七十年代台湾的“脏乱差”现象,当时的国人根本不予理睬,从众性使得他们漠视了这个满身污垢,却被他们称之“家”的台湾。所以,当龙先生“生气”时,却受到了以白眼和辱骂作为“先锋”的“回报”。对于这一点,我是感同身受的。曾经在一个飘雪的冬天,我看着红灯前自由穿梭的行人,大声喊出:“是红灯,你们为什么要穿路?”时,身后的一名中年男子用脏话骂了我,从我身边挤着(来往行人很多)走去了对马路;一位走到马路中间的老伯很诧异地回过头来看我,像是见到了一个不明外星生物体……那一刻,我的眼眶红了,我不敢相信这就是坚持交通法规的人的下场:众目睽睽之下,像一个小丑。但是龙先生说“讲道德勇气,不是可耻的事;说社会良知,也并不肤浅。”而且“在一个法制上轨道的社会里,人是有权利生气的。”

中国有句俗话“忍字头上一把刀”,可见国人讲隐忍,是出了名的。只要别人不危害自已的利益;只要自已不做害人利己的事情,就可以了。太多国人“根深蒂固”地相信这个“理念”。所以,鸟儿找不到茂盛的树林了;老人倒地也没有人帮忙送医了;世博护照被偷找不到小偷了……这些都是身边确实发生的。太多只顾自己利益的人一边埋怨“人心不古”一边理所当然地继续自已的无动于衷。但是龙应台先生告诉我们“要维持一点基本的人的尊严,就不得不仰靠一个合理的社会秩序。这不仅要求我们自己不去做害人利己的事,还要制止别人做害人利己的事。”而且我们“不应该迷信逆来顺受”。

同时龙应台先生以智者的睿智揭示直指国人的道德劣根性“我们不敢正视自已的缺点,反而一味地掩藏——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我觉得这真的是一个太多国人都避讳的问题,却又是至关重要的症结所在。

拿上海世博会来说,我本身就是世博小志愿者,所以有关世博的新闻会特别关注。当电视上播出了哪个广场举行盛会时,镜头远处,说不定你就能看见几个孩子爬到建筑上打闹;一群人拥上公交车,把几个外国人挤在门外;一个女士偷偷地快速掀起隔离带钻进了队伍里……这些盛会中的败笔,都被掩盖了。所以当看到《野火集》里针砭的社会弊端时,我的感受好像就是发生在我身边的点点滴滴,中国人重形式、做表面的习性到处可见。但是龙先生告诉我们“不要以为你是大学教授,所以做研究比较重要;不要以为你是杀猪的,所以没有人会听你的话;也不要以为你是一个学生,不够资格管社会的事。”因此“我们不做大人物,总可以做个有一点用的小人物吧?一个渺小的个人,如你,如我,还是可以发光发热。”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希望《野火集》可以燎遍整个中国大地,带去龙先生以及所有爱国之人的心声,关注我们的家、我们的中国、我们的上海,从小我出发改变这些不美好的现状。就像文中龙应台先生所呼吁“过程会很困难,没错;有些人会被牺牲,没错。但是在你没有亲身试过以前,你不能说不可能!在你没有努力奋斗过以前,你也不能谈无力感。”

因此当我读完《野火集》后,并没有对名人的膜拜,有的只是对一个文化理念与公民意识先驱者的崇敬,感谢她用笔喊出了很多人不敢、不屑、不愿说出的话,感谢她这样一个平凡却勇敢的中国人。我想正因为有了这样前辈的指引,所以我才会变得更坚强与勇敢。

  《野火集》读后感3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从专制到民主,从禁闭到开放,都凝聚着一些人的斗争和汗水,甚至是牺牲。对于那些奉献了自己,改变了社会的斗士来说,我们应需奉上真诚的赞美。

过去的台湾,是一个专制的地区;现在的台湾,是一个自由民主、受人尊敬、人民素质普遍比较高的地方。这个巨大的改变,离不开一位拒绝沉默的教授――龙应台。

在龙教授尖锐的笔下,《野火集》诞生了。

这本书正如他的书名一样,野火般地销售起来:学校大批大批地订购;一位医生买了300本,四处寄发;走进书店的人们都买两本,一本送人,一本给自己,就怕看的人不够多……

这本书,就如拒绝对社会不良现象采取容忍做法的火种,将争取自己权利的火种撒到每个人的心田。当时,有人把龙应台当作“纵火犯”来看待,而大部分人,却看到了自己全部的心里话。

毫无疑问,正是在当时政府的压迫下,才有那些指责政府不公平的言词。而政府随之的改革,也意味着那些为争取自由的斗士做出的努力没有白费。

改变社会的,是那些拒绝沉默的人,拒绝容忍的人,是他们,奉献了自己,为下一代争取来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我为那些勇于奉献,勇于面对贪官污吏的自由斗士无比敬佩,而对于那些沉默的大多数,更多的是同情。

别人的嚣张很多时候来自你的软弱和纵容。那些民主斗士为了更美好的社会奉献斗争,甚至牺牲,我们什么也没做却享受着他们的成果,作为沉默的大多数,是不是应该感到羞耻?

社会的改变不是等来的,也不是个人创造的,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才能推动社会前进。

  《野火集》读后感4

在交错复杂的时间与空间的变换中看完了《野火集》,想起龙应台在《倒影·星斗·沙漠玫瑰》的一句话:“文学和艺术使我们看见现实背後更贴近生活本质的一种现实,这种现实里,除了理性的深刻以外,还有知觉的对美的顿悟。美,也是更贴近生活本质的一种现实。”《野火集》出版於1985年的台湾,第一章《中国人,你为什麽不生气?》写于1984年,文中针对的对像主要还是台湾。可是,在20xx年的中国大陆,当我们再一次拿起这本书的时候,却不自觉地一阵阵战栗,为什麽?因为,今天的中国大陆,就是在重演着当年台湾的悲剧,但是我们依然不亦乐乎。

《野火集》褒贬参半,可是,不可否认的是《野火集》的确是给了我们一记响亮的巴掌。今天的中国终於走出了腐朽的几千年君主专制社会,终於摆脱了耻辱的几百年欺压,终於可以让人民老百姓抬头挺胸当家做主人。可在伴随着经济的崛起的同时我们毁灭了多少茂密的树林填埋了多少美丽的湖泊玷污了多少洁白纯净的河水,我们又在欢喜看GDP疯狂增长的同时制造了多少毒大米添加了多少食品添加剂从而养育了多少“大头娃娃”,最悲哀的是我们在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努力奋斗的同时“培育”了多少贪官多少奸商多少x渣?是不是历史的进步与发展都要践踏在人民鲜血淋淋的肉体上?难道我们社会的每一步前进都要以牺牲绝大多数人的尊严甚至生命为代价吗?

我越来越不敢看新闻,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不愿每天起来就要被迫面对这社会越来越丑陋的一面。之前闹得沸沸腾腾的“老人摔倒无人敢扶”系列事件依旧在上演,“小悦悦”的悲剧也依然在延续,一个社会居然可以冷漠到连这个群体中的最弱势部分都失去依靠。撇开流传几千年的“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不谈,就人最基础的本性而言,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在面对一位摔倒的老人或是小孩都会走上前去扶一把,可是我们为什麽就失去了这人最基本的本能呢?不是这个世界不够美好,只是我们不够勇敢。谈到人性,始终绕不开的一个矛盾就是上层建筑所构建的思想政策与实施到基层层面的行为执行方案之间的冲突。比如,中央一直在强调要控制房价要让人民住得起,可是,现实却是房价上升的速度都快赶上“神州八号”;国家每一届领导班子在上任初期都会信誓旦旦地下定决心整顿贪官,可是现实却是贪官越来越多,甚至演变成小学生的愿望是“长大後要当贪官”;政府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可是我们看到的却是“群众全心全意为政府服务”。现实到底怎麽了?为什麽我们曾经构建的社会蓝图到了今天会变成这幅模样?是我们的道德在滑坡吗?还是我们的社会发展陷入历史的轨道?

尼采曾经说过:“如果人生是个梦,我们要有滋有味地做这个梦,不要失掉了梦的精致和乐趣。就算人生是幕悲剧我们也要有声有色地演好这幕悲剧,不要失掉了悲剧的壮丽和快慰。”既然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我们就要勇敢地去面对这个世界。

5396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