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2023年傅雷家书读书笔记感受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读后感想

故事会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感受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读后感想篇一

傅聪在海外求学,一心投入艺术,没有时间和父母、朋友、老师以及过去帮助过他的人写信,傅雷便常常督促他:“你记住一句话:青年人最容易给人一种‘忘恩负义’的印象。其实他是眼睛望着前面,饥渴一般的忙着吸收新东西,并不一定是‘忘恩负义’,但懂得这心理的人很少,你千万不要让人误会”。他想要告诉傅聪:常怀感恩之心,更要适时表达,才不会引起误解,人际关系便是这样建立的。事实上,这样的告诫对于我们今天的青年人,也是极其适用的,不管如何忙碌,也要适时的交流、表达,才能增进感情,减少误会。

傅雷去信很多而傅聪回信太少,这引起傅雷夫妇极大担心。为了告诉傅聪如何做到常常写信,傅雷又举出自己的例子:“我知道你忙,可是你也知道我未尝不忙,至少也和你一样忙。我近七八个月身体大衰,跌跤后已有两个半月,腿力尚未恢复,腰部酸痛更是厉害。但我仍硬撑着工作,写信、替你译莫扎特等都是拿休息时间,忍着腰痛来做的”。教育儿子,就是这样以身作则,悉心引导。反观现在的父母,常常要求孩子做的,自己却常常不去做或者做不到,没有父母良好的榜样和示范,孩子又怎会做到呢?

在信中,他也传输给孩子这样的思想:一、父子也是朋友,重大的事要与朋友商量,对音乐的理解也该与朋友分享、交流、讨论,这样才可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二、写信可以促使傅聪加强对自己文笔的训练,记录自己的所感、所想、所思,从而激发艺术的才智。正是由于傅雷要求儿子一直写信,这本《傅雷家书》才有内容,以日常之事见教育之伟大。这使我想起了当前的许多父母的家长制的作风是多么得不明智啊,没有与孩子朋友相待,以诚相见,怎么能换来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呢?

傅雷的教育方式同时也是暴露自己的缺点,以此警示孩子少走弯路,他甘当孩子的一面镜子,用自己过去的经验照亮孩子前行的路:“你有许多毛病像我,比如急躁情绪,我至今不能改掉多少,我真着急,把这个不易革除的脾气传染给了你。你得常常想到我在家里的自我批评,也许可以帮助你提高警惕”。通过在信中指出父子俩共有的缺点:人很真诚,但说话太直接,对待别人的关心不太会表现感激,目的是想要和儿子共同克制改正。由此可见,真正的教育是真诚、袒露心扉、无话不谈的交流。

傅雷对儿子的要求是“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说明傅雷的教育是把做人放在第一位的,“人”是根本的道德素养,要求儿子宁静淡泊、真诚待人、认真做事。作为艺术家,要求儿子真诚地爱艺术,发扬艺术,提高艺术的品味鉴赏力;作为音乐家,要求儿子以开阔的胸襟拥抱不同风格的音乐;作为钢琴家就更要细水长流,不断演绎不同风格的新乐曲,不浮于演奏技巧而多注重意志对整个乐曲的把握控制。

赤子之心是傅雷对傅聪做人的指导。赤子之心不只是纯洁无邪的心,也指清新,更是一种热烈、真诚、洁白、高尚、忘我的爱。傅雷告诉儿子:“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就是指一个有着赤子之心的人,一定是一个高尚的人,这样的人如傅聪长大了,独立了,坚强了,就能自己找到心灵的旅伴—怀有赤子之心的人,才不会孤独,自己就能寻找到快乐。这是傅雷要让儿子懂得的立身之道,这也是作为父母想要儿子达到的最终目标。

从傅雷坚持给儿子写信,重视启发儿子思维,才能理解傅雷教育怎样得坚持不懈,尽心竭力。学习傅雷对儿子的教育,我们能够明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最应该做的是以身作则,用爱浇灌;想要帮助孩子独立,就要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赤子不孤独。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感受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读后感想篇二

读《傅雷家书》已经不止一次,一行一行,如同和父母、朋友促膝谈心,如同聆听智者殷殷教诲,一句都舍不得略过;一篇一篇,如同翻阅箱子里的那些旧信件,一件一件都要查看清楚,一个纸片都要反复咂摸。《傅雷家书》就是这样,适合慢慢地品读,它凝聚了一个严父、慈父深沉的爱,也凝聚了一个出色的翻译家、艺术家睿智的人生见解。所幸,傅聪傅敏都不负父望,一个成为著名的钢琴大师,一个成为英语特级教师;所幸,我们今天还有那么多的青年学生爱读《傅雷家书》,从中得到教益,这多少也让傅雷得到慰藉吧。

一、学问第一,真理第一

傅聪出国留学,远越重洋,内心难免被情感困扰,傅雷以一个过来人的经历和睿智告诉孩子:“一个艺术家必须能把自己的感情升华,才能于人有益”,他说,“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没有变过的”原则。

做好学问,把握真理,才是人生的根基。谈论学问,谈论艺术,也就成了《傅雷家书》的一个重要内容。傅雷一再地询问傅聪:“乐理开始了没有?”,一再地叮嘱傅聪:“乐理可以趁早赶一赶”。乐理是音乐的根基,这个根基是否厚实,决定了这条路能否走得长远。作为一个教育家和艺术评论家,傅雷对傅聪艺术上的指引当然远不止于监督、催促,他的教育如同潺潺的溪流,清澈而源远流长,渗透到生活的每一寸空间。面对傅聪音乐会的成绩,他指出:“音乐会成绩未能完全满意,还是因为根基问题,将来多多修养,把技术克服,再把精神训练得容易集中,一定可大为改善。”面对傅聪艺术上容易受到外来的影响,他说:“你心灵中最优秀最特出的部分,从人家那儿学来的精华,都要紧紧抓住,深深的种在自己性格里,无论何时何地这部分始终不变,这样你才能把独有的特点培养得厚实。”字字句句都是他悟透人生、艺术之后凝聚的精华,字字句句都是至理,字字句句都切中肯綮,又都来得那么及时。

为了拓展孩子的艺术视野,傅雷在书信中常常就一场演出或一场画展甚至一本书、一份稿件探讨交流,他叮嘱孩子在音乐学习之余,可以欣赏、领略造型艺术的神韵,以丰富音乐的形象,他也叮嘱孩子不要忘却中国古代文化,和他谈论中国古代音乐,给他寄书,《古诗源选》、《唐五代宋词选》、《元明散曲选》等等,让他多看几遍,增加文学知识,拓宽艺术眼界。读《傅雷家书》,你不禁会感叹:傅雷是严父,也是良师!

二、先为人,次为艺术家

无疑,傅雷是以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的高度来培养傅聪的,要成为艺术家,需要艺术家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然而,艺术家的胸怀、艺术家的慈悲与博爱,需要在为人处世的点滴中体现,所以,他告诫傅聪,要“先为人,次为艺术家”!

翻阅一封封家书,我们随处可见傅雷用心良苦的教育。傅雷始终以一种艺术家的大人格来期待孩子的成长,教导他成为于人有益的人。

有益于人,潜心修养,不忘家国。傅聪游学海外,而国家正发生灾难,傅雷在家书中说,“你对政府的感激,只有用行动来表现才算是真正的感激,一个艺术家必须能把自己的感情升华,才能于人有益。”他还曾让傅聪立下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国籍。”家国是一个人的根,而家国情怀,正是为人的根本。

卓越的人格如何养成?卓越的人格在于对学问的执著追求,傅雷和傅聪探讨一篇不太恰当的翻译稿件,评价说,“毛病就在于他功夫用得不够,没吃足苦头决不能有好成绩!”相信,傅雷作为一个出色的翻译家,他在这方面是吃尽了苦头的,没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艰苦卓绝的奋斗,怎么能觅得灯火阑珊处的那个“她”,达到学问的最高境界呢?卓越的人格还在于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和坚强克服错误,傅雷说,“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和结晶吗?”以此引导和鼓励傅聪走向艺术的高峰。卓越的人格是傅雷信上说的“心地善良、正值,胸襟宽,能及时改正自己的判断,不固执己见。”是“光明正大,实话实说。”是“虚心、勇敢、坚韧”,是一个“具有一颗慈悲的心的强者”!

卓越的人格还体现在生活的细小处。比如,对朋友的真诚,他说,“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告诫孩子待朋友不能马虎;比如,演出中的举手投足,他告诉孩子,“出行行礼或谢幕,面部表情要温和,你要学习的不仅仅在音乐,还要在举动、态度、礼貌各方面吸收别人的长处。”比如,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恩。点点滴滴,仿佛孩子还在跟前,关怀得那么体贴、细致、周到!

三、脉脉温情,家书抵万金

一封封书信来往,写在纸上的一些家常话,读来平淡之处却有脉脉温情,可以说,傅雷夫妇把对儿子全部的爱所有的牵挂都倾注在家书的字字句句中。

对于写信的目的,傅雷在信中坦言: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的对手”;第二,“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播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

在信中,我们看到父母思念的眼泪;看到父母对孩子点滴进步的狂喜;看到只有最亲近的人之间才会有的最琐碎的叮咛;看到父母用毕生的生活经验凝聚而成的提醒:学习正规化、计划化,生活科学化;看到父子之间融洽、毫无顾忌地互相倾诉,探讨艺术和人生;看到父母虽然逐渐年迈,可也不甘落后,“永远也想追随在你们后面”;看到年迈的父母得不到孩子音讯之时的内心的无奈痛苦;我们看到了一个真诚的艺术家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兢兢业业做学问,堂堂正正做人的一生。

孩子远隔重洋,家书实际上就承载起了父母教子的责任,承载起父母对孩子浓浓的爱、深深的牵挂,还有殷切的希望。正因为如此重要,所以难怪一次邮局将傅聪比赛后的信件遗失,傅雷半个多月心神不宁;难怪收到信后多少狂喜,反复念读,彻夜难眠,“家书抵万金”,一点都不为过;难怪有评论说,这是“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傅聪有父有母如此,夫复何求!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感受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读后感想篇三

我读了一本令我受益匪浅的书——《傅雷家书》。

它不仅让我们懂得怎样做一个好孩子,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懂得怎样做人;怎样对待人生,也让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着什么,这让我可以更好的和父母沟通。同时也应该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书。子女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写的每字每句已经成为经典,永垂不朽的经典。

从书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甚至是比较刻薄的人,这正是他的身世所决定的傅雷在幼年丧父,童年母亲的严厉家教。在细节上修炼自己的品德,虽然家书中是许多教育儿子的话。

但实际傅雷自身都做到了,这也就是儒家文化中在品德修养身教胜于言传吧。当然这和他所受到的既有儒家底蕴的儒家文化,又有从头到尾的接受唯物主义的思想是分不开的。

傅雷作为父亲,对子女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其实,我们身边的父母也跟傅雷一样的平凡与伟大。我们的父亲也是经常为我们的生计,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能上一个好的学校,为了我们能拥有好的成绩,使得他们的头发都白了,费尽了心血,这是真正的伟大,这才是真正的父亲!

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他的对子女的充满爱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长。

从这里边我想到了现在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确实令人担忧,许多孩子的自主能力越来越低,以致于现在的孩子不能适应社会,不能自己照顾自己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正是中国父母的悲哀,所以培养一个孩子,最好要在他小的时候,该给予自由就给予,该让他自己去冒险,就让他去……不要过分溺爱,让他自己去承受一些事情。

告诉他,他所在的世界,所在的国家,所在的社会,以及这个家庭等一切一切他应该了解的东西。永远不要说:“等你长大了你就明白了。”之类的话。那样他会不珍惜童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再说人自己一辈子都活不明白,有时候只能顺其自然。你给予了他生命,有责任。每一位父母,每一个家庭,都只是暂时的避风港,要出海的船,是终究要出海的,要经历的风浪,是终究无法避免的。

人生的许多路,许多暗夜,只能独自去面对,孩子的人生,父母无法去替代,去承担。清华大学曾辞退了一个学生,原因是该生在学校竟不知如何穿衣服,系鞋带。另有报道说,曾有一女生在校不知如何煮鸡蛋,只好哭着握着两个鸡蛋回家,这样可笑的事情居然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奇怪吗?不奇怪!有这样的教育,就会有这样的孩子。

温室里的花朵是弱不禁风的,大自然中的树木才能经受狂风暴雨。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感受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读后感想篇四

家书,是亲人之间互相倾诉的媒介。思念之人以情为笔,以感为纸,书写下句句行行。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担心、思念、祝福、祈盼——祈盼对方也回一封,也好平了自己胡思乱想的心。

看似是父亲的开导,但其中还隐隐含着什么。让我们还原场景,略显疲倦的父亲对孩子语重心长:孩子,你尽早了解爱中心酸,便会学着接受一些。流过的泪虽苦涩,却可以在泪中微笑着向她说,愿今生今世两不相见!

不知那个父亲是否身为过来人,可话中安慰的感觉却不言而喻。于此,不是父亲,而是身边挚友,向初尝禁果的少年劝诫。这是身为父亲的严厉,冷硬却夹杂着担心与思念。

身后父亲的心愿,“总之,你无论再定演出合同方面,在情感方面,在政治行动方面,主要避免‘身不由主’,我写这封信的心情尤其感触万端,非笔墨能形容。孩子,珍重,各方面珍重,千万珍重,千万自爱。”

多次强调,望君自重自爱。为父已无太多话对你说,滔滔江河提笔之时便化作一江春水缓缓流动。我写这封信的心情非笔墨能形容,除此之外,还有吗?跳过人物带入,我们看到了不再年轻的父亲提起笔为远在他国的儿子写信,只留。珍重!

儿子啊,你可知这一字一画都刻在了你体衰的父亲的心上,你能了解他吗?我想父亲一定会说:希望吧,若是不可,也不强求。只要你安好那便足矣。这是身为父亲的软言细语,真挚还包容着祝福、祈盼。

我见到书的特点。若是整张家书,全都是教育儿子待人谦虚,做事严谨;不气馁,不骄傲;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的话未免有些冷淡。这是家书,面对学有所成的儿子,除了感到自豪,不应该还有一点寂寞吗?毕竟……那是从小养大的儿子啊!《傅雷家书》还成功在那一丝人情味儿。不说全部,大致上寄给傅聪信的日期后,都会有一两句描述家人近况的话。我还记得那一句。

“前几日我连续着发烧,直到近期才有所好转。”“你娘很想念你,何时你能寄一封信过来呢?”

后记:看到书的前言,方知傅聪是在葬礼上赶到的。我仪表堂堂地归来时,你已去了。黑白相片印着你曾经地容颜。因为时差,计划中的正午到来已推移到黄昏迟暮。树欲停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一遍遍温习泛黄的纸信,想从墨香殆尽的纸张中看到昔日人。

我给您的回信,远少于您给我的,连关心也是,有时几个月也不会一封,可我却不曾在意。

今日,我终究是慢了一步。

愿天上的亲人,一切安好。

5563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