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上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

佚名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国内“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二五”宏伟目标上来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我国下一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一是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全会关于国际国内形势的科学判断,引导大学生增强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意识和能力。二是要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引导大学生认识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三是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引导大学生认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四是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十二五”时期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引导大学生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二、全面宣讲“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用五年来的辉煌历程和成功实践,教育引导大学生进一步增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

五年。宣传“十一五”时期的成就和经验,一要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着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二要结合五年来的成功实践,联系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发展历程,宣传强调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就是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确保大学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自觉地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要教育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帮助他们正确看待在就业、教育、住房、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域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关系,增强他们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三、认真学习领会中央

二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十二五”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等四个方面,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撑。三要清醒认识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矛盾问题,深刻领会做好2024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确重点任务是继续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大力改善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强化农业发展基础支撑;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四要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水利工作的重要意义,深刻领会党中央对我国水利改革发展作出的全面部署,切实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

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五、围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等集中组织开展主题

各主要经济体加紧反思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和管理模式,围绕新的发展制高点的竞争不断加剧。美国政府将经济繁荣列为国家力量源泉,继推出“出口翻番”、“再工业化”和新能源发展战略后,又宣布基础建设投资计划,力图通过强化实体经济和出口能力重塑美全球竞争优势。欧盟提出转向知识创新经济,实现经济健康和绿色发展,增强欧盟经济包容性和社会向心力。俄罗斯推出“现代化战略”,积极推进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四个现代化”,改革以能源和军工等重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加速国家的发展和振兴。日本公布“新增长战略”,将转向利用国内要素和扩大对外开放并举的需求引导型增长。同时,很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仍面临自然灾害、流行疾病、能源资源、粮食和水资源短缺等发展瓶颈,可持续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二、世界格局继续调整,国际关系互动更加复杂

各大国针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纷纷调整对外战略和政策,互动更加活跃。国际关系的形态更加多样,内涵更加复杂。传统国家间阵营和界限趋于模糊,利益组合趋于复杂。围绕气候变化、核安全与防扩散、国际金融改革等议题,各国根据不同利益需要结成不同“议题性联盟”。国际关系行为主体更加多元化,国际权力更加分散。普通

民众通过互联网、手机等信息技术,对外交事务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增加。

三、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全球治理缓慢推进

发展中国家以较平等的身份参与到世界经济治理机制中,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一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完成阶段性改革,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二是g20峰会正处于从危机应对机制向长效经济治理机制的转型之中,在加强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三是全球金融监管机制有所加强,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全面加强对金融体系的监管。

气候变化、发展等问题的全球治理进展缓慢。墨西哥坎昆气候变化会议取得积极成果,但各方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分歧依旧,发达国家仍在推卸和转嫁减排的责任与义务。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表示将力争在2024年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但全球消除饥饿、贫困、疾病及其他一系列社会问题的进展远落后于预期,前景不容乐观。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最坏阶段的过去,各方在危机期间同舟共济的意愿有所下降。不少国家内顾倾向上升,加强国际合作的动力减弱,国际协调难度增大。发达国家希望维护在国际机制中的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希望提高代表性和发言权,双方既有合作,又有斗争。经济金融、气候变化、核不扩散等领域的问题都牵涉到政治、安全、社会民生等其他多个领域,彼此相互牵连。随着合作的深入,面临的阻力也在增加。

四、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国际安全威胁更加多样

各大国继续加强国防建设,纷纷出台新的国家安全战略。美国继续增加军费开支,加大海外军事基地建设,全力研发“空天飞机”、“快速全球打击”系统等新型武器,提出“空海一体战”概念。英、法等国受经济不振影响,削减军费开支,力图通过加强相互间合作维持军事大国地位。亚洲地区总体稳定,但面临的安全挑战增多,朝鲜半岛局势紧张,热点问题时有升温,一些国家政局波动,影响安全的因素更加复杂。但总的看,随着各国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大国间发生军事对抗的风险进一步降低,世界总体和平的大趋势更加巩固。

核不扩散领域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同时发展。美俄签署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新条约。首届核安全峰会强调加强国际协作共同维护有效的核安全。另一方面,美进行亚临界核试验,继续优化核武库。伊朗核、朝核等问题未取得明显进展。

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安全威胁更趋多样复杂。能源、粮食、水资源、自然灾害、环境事故、恐怖主义、传染病、信息网络等方面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有增无减。极端气候和自然灾害产生越来越大的扩散效应。冰岛火山喷发和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表明,全球化背景下的重大天灾人祸往往跨越国界,影响到国家间关系。

五、我国全方位、多领域的外交蓬勃发展,国际地位继续提升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带动世界经济复苏、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国积极开展全方位、多领域外交,维护了总体有利的外部环境。一是积极参与应对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动实施“引进来”、“走出去”和自贸区战略,促成了一大批对外重大合作项目。二是同各大国关系平稳推进。中美关系保持总体稳定,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内涵不断充实。三是深化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中国同几乎所有亚洲国家都实现了高层互访和交流,增加了同周边国家政治互信,深化了各领域互利合作,促进了本地区和平与发展。四是同发展中国家传统友好关系进一步深化。我国领导人遍访亚非拉地区,接待许多发展中国家领导人访华,与发展中国家互利合作取得新进展。五是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国家领导人成功出席一系列重大国际会议,全面阐述我国有关立场主张,深入参与和引导世界经济治理机制变革。六是以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为契机,深入开展首脑外交、经济外交、公共人文外交,展示了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全方位促进了我国与各国的友好合作。

11833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