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歇后语文案qq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到乡随乡,骑马随鞍】(谚)指到一个新的生活环境里,就要随顺着这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和人情,这跟骑马必须贴着马鞍是一个道理。 也作“骑马随鞍,入乡随乡”。

【第2句】:【哪边炕热往哪边挤】(惯)指人钻营取巧,哪儿有好处就往哪儿钻。

【第3句】:【撞到老虎窝里】(惯)比喻闯进极危险的境地。

【第4句】:日光、空气和清水.锻炼身体三件宝。

【第5句】:揪下来的花儿——新鲜不了几天

【第6句】:【重阳湿漉漉,穰草千钱束】释义:漉漉:水渐渐渗下的样子。穰草:田禾秸秆。谓重阳这天雨淋淋,一束秸秆值干钱。谓遭灾年柴草昂贵。例句:重九日晴,则冬至、元旦、上元、清明四日皆睛;雨则皆雨,又主灶荒。……“重阳湿漉漉,穰草千钱束。”

【第7句】:【结为秦晋之好】这句话的意思是两家联姻,结为亲家。此俗语出自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秦晋一直交好,而且以婚姻来促进秦晋之间的关系。那个时候,秦国与晋国不仅是相交之邦、礼仪之邦,也是婚姻走得最频繁的两个国家,两国王室之间常会出现秦晋联姻事件,后来秦晋就被称为亲人关系,一直沿用到今天。结秦晋就是促成男女双方,使之交好,暗含结婚之意。

【第8句】:【破罐子破摔】摔电是破,不摔也是破。谓反正好不了,不 值得爱惜。成语:自暴自弃。周立波《暴风骤雨》:“娘们走 道以后,好些年来,他自轻自贱,成了习惯,破罐子破摔,不 想学好了。”

【第9句】:【 寒门将才】指武将多出身在贫寒之家。类似的:将相 出寒门。刘绍棠《蒲柳人家》:“寒门出将才,草莽出豪杰,蒲 柳人家出英才,我看那小子注定是个大命人,不稀罕这二亩 地。”

【第10句】:天上的银河——不解近渴

【第11句】:【葫芦牵到扁豆藤】释义:比喻东拉西扯。例句:“我非但算不得清,而且也呼不清,真是葫芦牵到扁豆藤。”

【第12句】:心情愉快是肉体和精神的最佳卫生法。

【第13句】:乡里人进城——样样新鲜

【第14句】:【量大福大】(谚)度量大的人,福分自然就大。指度量和福分是相连的,量大容人,福分就大;度量狭窄,只能自找苦吃。 也作“有大量者,必有大福”。

【第15句】:关公不杀曹操——思念旧情

【第16句】:【狗肉不上席】这是统行于民间的俗语,现在常用来形容某人素质差难以扶持,不堪任用。也有的把拿不出手的东西用此话作比。其实,狗肉是美食,在先秦不仅可以上席,还曾把狗肉列为祭祀大礼的专用品,在周朝,那时狗肉是周天子专用食品,贵重如金,官员都没有资格享用这种美味。佛教传人后,佛学典籍认为狗是不洁动物,禁止徒众食用,由此影响到信奉佛教的皇帝。南朝宋、梁的皇帝几乎都是佛教的铁杆信徒,他们曾多次颁布禁食狗肉的诏令。唐高祖李渊、女皇武则天都先后颁布《禁屠诏令》,严厉禁止宰杀狗羊。南宋王栐《燕翼贻谋录》载:屠杀狗,吃狗肉都要处以斩刑。到满族贵族入主中原以后,这类规定也没有放松,不仅不能吃狗肉,连狗皮帽子都不能戴。在历史上禁吃狗肉的规定延续如此之久,对于狗肉不能上桌,发挥了持久有力的巨大作用。实际上,不是狗肉不能上席,而是不敢上席。

【第17句】:【捂盖子】(惯)比喻掩盖真相,不许别人揭露矛盾或揭发坏人坏事。

【第18句】:【开锣的戏难唱】释义:比喻做事开头困难。例句:中匡I有句俗话:开锣的戏难唱,头三脚难踢。我把眼泪咽进肚子,总算是迈出了坚强的第一步。

【第19句】:【要星星不给月亮】(惯)要什么就给什么,比喻对所爱的人过分地娇宠。多指对孩子溺爱。 也作要星星不敢给月亮。 要仨不能给俩。

【第20句】:云头里翻筋斗——没着落

【第21句】:【鞋趿拉袜捣蒜】(惯)鞋趿(t。)拉:把鞋帮后部踩在脚后跟下。袜捣蒜:袜子不合脚,走路时老往脚心跑。形容衣着不整齐,不利落。

【第22句】:【老虎不走回头路,好汉说话要算数】释义:比喻讲信用,不食言,不反悔。例句:“老虎不走回头路,好汉说话要算数。”你要想把泽彤乃慕弄到手,眼下,你就可以在水库决堤一事上大作文章,在群众中把沙比尔搞得一钱不值。这样,就有人撤他的职。

【第23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惯)指了解事情不全面,只了解一个方面,不了解另一方面。 也作知其一,不知其二。 徒知其一,不知其二。

【第24句】:【见兔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补牢,未为迟也】(谚)牢:羊圈。见到兔子回头叫狗去追,这不算晚;羊被偷走赶紧加固羊圈,也还不迟。指发生了失误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仍不失为明智之举。

【第25句】:【峨眉山上活猴,看精的你】释义:形容人十分聪明、机灵。例句:元英说:“观音堂大殿椽头上,不就画的是夜蝙蝠。”保他娘说:“真是峨眉山上活猴,看精的你。”

【第26句】:搬起楼梯上天——高攀不得;无门;找不到门路

【第27句】:【软刀子杀人】用和缓的方式害人。贾平凹《废都》:“你要 离婚你就明说,别拿了这软刀子杀我!”

【第28句】:学艺终身福,是艺不亏人。

【第29句】:【如入宝山空手回】(惯)比喻本来可以有很大收获,结果却什么也没得到。

【第30句】:【 山高遮不住太阳】指真实情况掩盖不住,或超越不过。 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不怕,有理不在高言,山高遮不住 太阳。”

【第31句】:卸磨杀驴子一利用一时;忘恩负义

【第32句】:【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谓没有止境,多指还有更强者。台 湾琼瑶《人在天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们不再是在 中学里参加学校的比赛,我们要睁开眼睛来看别人,更看自 己,越看就越可怕。”

【第33句】:【出工不出力】虽然出勤,但不认真工作。叶辛《蹉跎岁 月》:“坚决改变按人头评工分、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 的笨办法,杜绝出工不出力的现象。”

【第34句】:【富不教学,穷不读书】(谚)指富人不愿教学,因为教学清苦、劳神;穷人不去读书,因为读书费钱财、费时间,穷人承受不起。 也作“穷不读书,富不教学”。

【第35句】:奶奶叫小倩端炉灰,可一连催了几次她都没动。奶奶边扫边说:“我宁可少耕二亩地,也不跟你这牛怄气。”(河北·冀州)

【第36句】:两家人吵架,看热闹的人围了一层又一层。一位老人去劝解:“算了,算了,都是邻里邻居的,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何必七百年谷子八百年糠的抖个没完没了呢?”(河南·沁阳)

【第37句】:【是神的归庙,是鬼的归坟】释义:各有应该去的地方。例句:“是神的归庙,是鬼的归坟,怎么能埋在半路上呢!”索泓一淡淡地回答。

【第38句】:一窝狐狸——不嫌臊

【第39句】:新年的头一天,小丽跟我比谁的新衣服好看。我对她说:“咱不比衣服,比谁的学习成绩好。”爸爸听了笑着说:“真是有金银三斗,不如有心眼一个。”(河南·虞城)

【第40句】:【三亩棉花三亩稻——晴也好,落也好】(歇)落:方言,下雨。晴天对棉花生长有利,雨天对稻子生长有利。比喻不论出现哪种情况,都没有什么不好。

【第41句】:【快刀斩乱麻】(惯)比喻用干脆利索的办法解决复杂难办的事情。 也作快刀断乱麻。 快刀砍乱麻。

【第42句】:手里捧着个刺猬——摞也摞不开,扔也扔不掉

【第43句】:王大妈站在棉田里,望着得了枯萎病死去的棉花叹道:“唉!这棉田里黄鼠狼打架都看得见,还指望什么好收成呢?”(江苏·镇江)

【第44句】:【 没了王屠,连毛吃猪】没有行家,事情办不好。明代《金瓶 梅》:“可是你对人说的,自从他死了,好应心的菜也没一碟 儿。没了王屠,连毛吃猪。”

【第45句】:【一朵好花,生在荆棘丛中】(惯)比喻一个好姑娘生活在险恶的环境中。

【第46句】:【皇帝也有草鞋亲】(谚)草鞋亲:穿草鞋的穷亲戚。贵为皇帝,也还有几家穷亲戚。指任何人家,有穷亲戚是正常的,不稀罕的。 也作“皇帝老子还有三门穷亲戚”。

【第47句】:【灌迷魂汤】(惯)迷魂汤:迷信指在阴间使灵魂迷失本性的汤药,比喻迷惑人的话语。指用甜言蜜语迷惑人,使人受骗。 也作“灌迷汤”。

【第48句】:【外甥有钱打舅舅】(谚)指旧时人情势利,只认金钱,不顾纲常伦理与亲情。

【第49句】:【占鳌头】(惯)鳌头:皇宫大殿前石阶上镌刻的巨鳌的头,科举时代进土复榜时第一名(状元),要在此站立迎榜,故称中状元为占鳌头。 比喻占首位或取得第一名。 也作“独占鳌头”。

【第50句】:【歪嘴和尚念经】(惯)比喻水平低或心术不正的人歪曲上级指示或文件精神。

【第51句】:我和奶奶一块儿下地,奶奶是哪儿平走哪儿,我是哪儿不平走哪儿。奶奶说我是专走鬼不下蛋的地方。(河南·南阳)

【第52句】:妈妈工作忙,总没空去看望姥姥。姥姥叹息道:“唉,娘疼孩儿没缝儿,孩儿疼娘没空儿。指望不得呀!”(河北·黄骅)

【第53句】:【鸡肚不知鸭肚事】(谚)鸭肚子里想些什么,鸡肚子里并不知道。比喻各有各的心事,别人难以猜测到。

【第54句】:【馍熟该揭锅】时机成熟,应采取行动。申跃中《挂红灯》: “馍熟该揭锅了,他随即下了命令。”

【第55句】:门角里晾衣裳——阴干

【第56句】:【放着河水不洗船】有条件不加利用,或不去做省心的事。 张孟良《儿女风尘记》:“我为什么放着河水不洗船?把书状 送给刘推事,叫他先做个准备,对我倒有好处。”

【第57句】:【老鸨子死了粉头——没指望】(歇)老鸨子:开设妓院的女人,也叫鸨儿、鸨母、老鸨。粉头:妓女。 指失去了所指望的人,没有盼头。 含讥讽意味。

【第58句】:【没到西天,碰上如来佛了】(惯)西天:我国古代佛教徒称印度。如来佛:即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比喻半路上遇到了好人、救星。

【第59句】:【三十过,四十来,双手招郎郎弗来】(谚)弗:不。过了三十岁,就是四十岁,这时候即使不讲条件嫁出去也很困难。指女子一过适龄时期就很难找到如意丈夫。

【第60句】:擀面杖插到鸡窝里——捣蛋

【第61句】:卖水的看大河——全是钱

【第62句】:【秋蝉落地——哑了】见“落地的秋蝉——哑了”。

【第63句】:叔叔要进城去做生意,爷爷不放心,再三叮咛叔叔:“多做生意少占本儿,一年多打几个滚儿;三分毛利吃饱饭,七分毛利饿死人。”(山西·平陆)

【第64句】:半天云里挂口袋——装风

【第65句】:我的作文经爸爸一改,有意思多了。妈妈风趣地说:“那是嘛,厨子摸过了就有肉香。”(河南·商丘)

【第66句】:吃了剩饭想点子——光出馊主意

【第67句】:【核桃枣子一块数】(惯)比喻不管好坏一样对待。

【第68句】:【乖气致戾,和气致祥】见“和气致祥,乖气致戾”。

【第69句】:【枪杆子朝里打】(惯)指打击、伤害自己人。

【第70句】:【人生地不熟不熟悉】不了解情况。成语:人地生疏。 地,也说:面。海外赵淑侠《当我们年轻时》:“他让我们羞耻 得见不得人,不然我也不会带着你离开南部,到这人生地不 熟的台北来。”

【第71句】:【把眼药吃到肚里】释义:眼药不能吃,比喻把事情搞错了。例句:“有人说咱张献忠服输了,真想投降,这可是把眼药吃到肚里啦。”

【第72句】:孙猴子变土地庙——藏头顾不了尾

【第73句】:【见砍头的,没见砍嘴的】谓不能禁止人说话。明代《金瓶 梅》:“我见砍头的,没见砍嘴的。你打三个官儿唱两个喏, 谁见来?”

【第74句】:【人有三分怕虎,虎有七分怕人】(谚)人怕虎只有三分,虎怕人却有七分。指人怕老虎,其实老虎更怕人。也比喻善良的人害怕恶人,恶人更怕善良的人。

【第75句】:【大军未到,粮草先行】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第76句】:鸭婆走娘家——大摇大摆

【第77句】:【狗急要跳墙】释义:比喻人在情势危急时会冒险蛮干。例句:李青山答道:“咱们已经掌握了主动权。不守,狗急要跳墙,常炯,各方面得多留心啊。”

【第78句】:半道上捡个喇叭——有吹的了

【第79句】:清水拌石子——合不拢

【第80句】:即使自己的祖国贫穷,也不要嫌弃。

【第81句】:【高山点灯名头大】释义:比喻有名气。例句:三爷,你家大德堂是高山点灯名头大。当年,张大帅也在你们后花园趴过风,今天我请“老北风”商量大事。

【第82句】:小侄儿刚睡一会儿就醒了,在床上直哭。奶奶说:“就睡这一会儿,还没有一个屁臭得久。”(广西·鹿寨)

【第83句】:【话不投机半句多】谓没有共同语言,谈不到一块儿去。 海外於梨华《三人行》:“可是小傅这时真有话不投机半句多 的感觉,说着就要走。”

【第84句】:江边插柳一一生了根

【第85句】:三年不漱口——张臭嘴

【第86句】:【老虎屁股摸不得】释义:比喻不可触犯。例句:张作霖十分紧张。他想派人到日本领事馆去搜,又觉得老虎屁股摸不得。

【第87句】:一天,我和爷爷到责任田干活时,我想解个手,爷爷说:“肥水不流外人田。就在咱家地里解吧。”(河北·鹿泉)

【第88句】:【眼毛短——分不出高低】(歇)指分辨不出高下、优劣。

【第89句】:鸡落白米仓——走运

【第90句】:【石臼里捣水——白费力】(歇)捣:舂。指白花力气,收不到成效。

【第91句】:老水牛拉马车——不合套

【第92句】:【叫化鸡】“叫化鸡”是一道江苏常熟名菜,又称“黄泥煨鸡”。“叫化鸡”的来源,果然与叫化有关。清朝,在虞山有一个叫化子讨饭讨得一只鸡,可惜既无炊具又无调料,没办法吃,于是只能用土法来做了。他先将鸡杀了,去了内脏,带毛涂满黄泥,捡了一些树枝烂叶随意将鸡烘烤上,自己躺到一旁睡觉去了。一觉醒来,看到泥团表面有些裂缝,便往地上一损,泥壳脱落后,却露出香气四溢的鸡肉,令人馋涎欲滴。隐居在虞山的大学士钱牧斋正好路过此地,闻到香味就尝了一下,觉得味道独特,回家命其家人稍加调料如法炮制,味道更是鲜美无比。后来,这种烹制方法就在民间流传开来,大家把这种方法烹制出来的鸡叫“叫化鸡”。 “叫化鸡”产生后,很多人对其工艺进行改良,使其色、香、味俱全,因此长盛不衰。二十世纪初,山景园朱阿二对叫化子煨泥的方法略作改进,除去内脏后,涂上佐料,并将鲜肉、生虾仁、鸡肫、火腿、香菇、香料等什锦配料塞入鸡肚,用荷叶、高温纸包扎,涂上泥,然后煨鸡。这样煨出来的鸡,鸡肉酥烂异香,味透而嫩,上筷骨肉脱离,原汁原味,风味独特,此后山景园靠叫化鸡等菜名声誉鹊起,名满江南。如今“叫化鸡”的品种有山景园叫化鸡、王四叫化鸡、虞山牌叫化鸡等,已列入《江苏菜谱》和《中国名菜谱》。古老的菜肴正焕发出新的美味。

【第93句】:【鸡长起牙,狗长起角】(惯)比喻事情不可能发生。

【第94句】:【 天上有,地下无】仙境中所有,人间所无,极言美妙。清 代《玉娇梨》:“只说他这位小姐,名唤玉娇,今年才十七岁, 真生得天上有地下无,就画也画不出的标致。”

【第95句】:天上的风筝———根线在人家手里;把柄在人家手里

【第96句】:刀切元宵——不圆满

【第97句】:这天是“小满”。妈妈看着日历说:“小满十八天,小麦不熟也青干。”(河南·孟津)

【第98句】:【一个人是龙,挑不起天来】一个人能力再大,总是有限的, 不能包办一切。陈登科《淮河边上的儿女》:“你一个人是 龙,也挑不起天来,独拳难打虎,你走了,我心里这块石头就 放下来了。”

【第99句】:【捞油水】“捞油水”指贪图便宜获得额外好处。源出一个民间传说。据传,从前有一户人家,夫妻生活比较拮据。一天早上丈夫出门干活去了,妻子到街上肉店去买肉,要付钱时才想起家里已经是分文没有了,只好对肉店老板撒谎:“老板,对不起,我忘带银两了,肉我先拿回去,马上来付钱,你等着。” 肉拿到家后,她知道老板是不肯赊账的,眼睁睁看着肥得流油的猪肉买不到手,总不甘心。她想来想去,想出一个办法:把这刀肥肉放锅里去洗,洗来洗去,水面浮起了一层油。她就用这一锅油水来煮饭吃,那块肥肉仍旧退还给肉店。中午,她丈夫回来吃饭时觉得奇怪:“咦,今天饭怎么这么好吃呢?你放什么东西了?”丈夫话音刚落,妻子就破口大骂:“你个穷鬼,家里穷得分文没有,哪里还有肉吃啊!如果不是我想办法,哪里有这么好吃的饭呢?” 丈夫被骂得莫名其妙,妻子把买肉的事说了一遍,等着他表扬自己。谁知丈夫脾气更加暴躁,骂个不停:“你这傻婆娘,你怎么不把这刀肥肉拿到水缸里去洗呢?假使放到缸里洗,不就有十来天好吃的吗?” 夫妻俩的吵骂声惊动了四邻,邻居们听了之后,感到非常可笑,于是故意说:“天下怎么会有这么笨的女人?怎么不把肥肉放到河里去洗?假如放到河里洗,我们大家舀河水煮饭,那么全村人不是都可以吃到油饭吗?” 后来,舀油水煮饭的事情传开啦,人们把那些贪便宜的人都以“舀油水”作比方,慢慢地“舀油水”变成了“捞油水”。

10116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