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歇后语的文案,句句戳心窝!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开天窗说亮话】表示说话明白直率。成语:开诚布公、 直言不讳。海外於梨华《寻》:“打开天窗说亮话,没有我们, 哪有他这位美貌的妻子?”

【第2句】:妹妹放学回家,对妈妈说:“李红的爸爸今天给她买了一只会叫会跑的玩具小狗熊,有趣极了。我也要!”妈妈说:“我不是给你买了一只小狗熊了吗?你真是人心不满百,做了皇帝想外国!”(注:此地方言读“国”为guai。)(湖北·京山)

【第3句】:【官不大,僚不小】(惯)形容人职位虽不高,却装腔作势,官气十足。 也作“官儿不大,架子不小”。

【第4句】:为一件小事,我和小梅吵了架,母亲询问我时,我只说自己有理。母亲批评我说:“别说了,谁不知道你是一盆糨子端四十五里,有名的疙瘩蛋。”(河南·邓县)

【第5句】:【破罐子破摔】(惯)比喻犯了错误而不想改正,任其发展。

【第6句】:【一窍通,百窍通】(谚)窍:窍门,事情的关键。指遇事能抓住关键与要害,就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第7句】:【千般易学,千窍难通】释义:各种东西容易学,但要精通冬种诀窍就难了。例句:“千般易学,千窍难通。李书记,恐怕你对这个道理不熟。”

【第8句】:中午吃鱼,我比平时多吃了一碗饭。妈妈笑着说:“你真是闻到了鱼腥,胀破了肚筋啊!”(安徽·芜湖)

【第9句】:【居者无载,行者无埋】(谚)指居家的人不把东西装在车上作远行的准备,远行的人也不会把财物埋藏起来作定居的准备。

【第10句】:【天子避醉汉】(谚)连皇帝也要躲开喝醉酒的人。指醉汉已失去理智,不能再和他打交道。

【第11句】:口技表演——嘴上的功夫

【第12句】:【落个树叶怕把脑袋砸碎】见“树叶子掉下来都怕打了头”。

【第13句】:【 自家有病】自家知了解自己的弱点。鲁迅《坟》:“但我以 为自家有病自家知,旁人大概是不很能够明白底细的。”

【第14句】:堵住笼子抓鸡——稳拿

【第15句】:【人死如灯灭】(谚)指人一死,就像灯被吹灭一样,一切都不复存在了。 也作人死如灯灭,香烧一堆灰。 人死如灯灭,阴阳两不接。

【第16句】:【叫板】“叫板”具有滋事或挑战的意味。它源出有二。其中主流说法是“叫板”原为戏曲用语,指戏曲演员于道白之后、未唱之前,将道白的最后一句节奏化,使其有韵律,拖长抬高道白腔调,以便使伴奏开始,过渡到下面的唱腔上去。此外,用动作规定下面唱段的节奏,也叫“叫板”。“叫板”的方式有多种,或把道白末一字字音拖长,或用一个感叹词、语气词,或用笑声、哭声,或用一个特殊手势、身段。“叫板”的念、做都要充满感情,使演员和乐队都要做好准备,充满激情,故而引申为具有挑战性。 “叫板”的由来还有另一种说法。古代民间有个游戏叫骨牌,四个人在一起打的,当一个人没钱时,还可以多打一次,这时那个没钱的人就会拍一下桌子,并且这次是由他说话,一般也称作“叫板”。

【第17句】:俩兽医抬死驴——没治

【第18句】:苍蝇跟屎壳郎做朋友——臭味相投

【第19句】:【好鞋不踩臭狗屎】释义:比喻品行端正的人不招惹思想行为不好的人,不跟他们一般见识。例句:不过,话得往深处说,坏人尽管摇头摆尾地得意,好人还得做好人!咱们得忍着点,不必多得罪人,好鞋不踩臭狗屎,你明白我的话吧?

【第20句】:导弹打色机——同归于尽

【第21句】:【不会打仗不吃粮,不会唱歌不卖糖】释义:既吃军粮就得会打仗,既来卖糖就得会唱歌。指干一行要掌握一行的本领。例句:农妇:咦,你还会唱吗?大学生丙:怎么能不会呢?常言道:“不会打仗不吃粮,不会唱歌不卖糖。”

【第22句】:【好酒说不酸,酸酒说不甜】(谚)是甜酒,无论怎样说也成不了酸的;是酸酒,无论怎样说也成不了甜的。指是好是坏,不是凭嘴说的,是由事物自身的本质决定的。

【第23句】:妈妈经常指导我修改作文,她说:“这作文嘛,开头要像凤头一样漂亮俊秀,中间要像猪肚饱满充实,这结尾则要像豹尾结实有力。”(山西·晋城)

【第24句】:【粗柳簸箕细柳斗,世上谁见男儿丑】释义:粗柳簸箕细柳斗:类似诗歌中的“起兴”,无具体意义。指男儿长相不讲俊丑。例句:驿丞道:“你虽是个男身,但只形容丑陋,不中我王之意。”八戒笑道:“你甚不通变。常言道:‘粗柳簸箕细柳斗,世上谁见男儿丑?…

【第25句】:【交易不成仁义在】(谚)指纵然生意没有成交,但彼此一定保持良好的关系,不要伤害感情。商场中买卖双方常用的交际语。 也作“买卖不成仁义在”。

【第26句】:【人急办不了好事,猫急逮不到耗子】(谚)人性急就办不好事情,猫性急就逮不住老鼠。指做事必须克服急躁情绪,要有耐心。

【第27句】:【山鸡不敢配凤凰】(谚)山鸡:野鸡。凤凰:古代传说中百鸟之王。 比喻在婚姻上,地位低下的人家不敢高攀名门望族。

【第28句】:半空点蜡烛——高明

【第29句】:吃了猪下巴——爱搭嘴

【第30句】:天阴得很重,好像很快就要下雨了。小叶在不紧不慢地拾掇着摊在箔上的棉花,她妈妈催促道:“小叶,快点啊,不要绣花绣朵的。”(山东·金乡)

【第31句】:大刀斩小鸡——小题大做

【第32句】:卖了儿子招女婿——颠倒着做

【第33句】:冬天的树枝一一冷冰冰,硬邦邦

【第34句】:【百闻不如一见】(谚)闻:听。指听来的再多,也不如亲眼一见真实可靠。 也作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百闻不如一见,百讲不如一练。

【第35句】:【披麻救火——惹焰烧身】(歇)比喻自找祸害。

【第36句】:奶奶过生日了。吃饭的时候,爸爸夹了鱼头对奶奶说:“吃了鱼头,万事不愁。”妈妈夹起了鱼尾,对奶奶说:“吃了鱼尾,顺风顺水。”我给奶奶夹了块鱼身放在她的盘里,说:“吃了鱼身,万象更新。”奶奶高兴极了。(河北·易县)

【第37句】:【调书担】见“掉书袋”。

【第38句】:表姐找了个对象,没过几天,又吹了。妈妈说她是“东山看着西山高,不知哪山有柴烧”。(山西·长治)

【第39句】:【倒栽葱】(惯)比喻人头朝下摔倒。

【第40句】:【黑云压城城欲摧】释义:摧:毁坏。比喻大兵压境,局势十分严重。这是李贺《雁门太守行》诗句。例句:逸敏生就一副倔犟的性子,对于爸爸的遭遇,她义愤填膺。但在这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危急关头,这位没有经过人世波折的姑娘,显得一筹莫展,焦急异常。

【第41句】:戏台上的夫妻——会儿的事

【第42句】:【穿连裆裤】(惯)比喻串通、勾结,相互包庇。

【第43句】:墨斗鱼下酒——没刺儿可挑

【第44句】:【鲁班门前掉大斧】(惯)鲁班:也作鲁般,古时著名的木匠。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事。 也作鲁班门口抡斧头。 鲁班门口弄大斧。 鲁班门前耍斧子。

【第45句】:【睁着眼跳黄河】(惯)比喻无可奈何地往死路上走。 也作睁着眼睛跳火坑。 睁着眼睛往火坑里跳。

【第46句】:【听见拉拉蛄叫不敢种地】(惯)拉拉蛄:蝼蛄的通称,昆虫,背部茶褐色,前足发达,适于掘土,生活在泥土里,昼伏夜出,吃农作物嫩茎。 形容人胆子小,听到一点闲话,就不敢做事情了。 也作听拉拉蛄叫,就甭种地了。 听蝼蛄叫就不种地了?

【第47句】:我写作业有个毛病,喜欢弯着腰写。妈妈看到后便对我说:“把腰挺直了,小心长大后变驼背老公公。”我急忙问:“为什么呀?”爸爸这时插话说道:“树小扶直易,树大扶直难嘛!”(安徽·安庆)

【第48句】:【身在曹营心在汉】“身在曹营心在汉”比喻人在一方,心却在对立的另一方。这一俗语源自《三国演义》。有两处描写。一处是关羽与刘备失散后,身保二位皇嫂(准皇嫂),不得已与曹操约三事(其中一事是得知大哥刘备下落后允其团聚),暂栖曹营。曹操对关羽礼遇有加,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封侯赐爵禄企图感化关羽。但关羽不为所动,日夜思念刘备,当得知刘备下落后,挂印封金,不辞而别(因曹操故意回避不见),过五关,斩六将,与刘备、张飞重新相聚。因而后人称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第二处是徐庶进曹营一计不献。徐庶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为刘备服务。曹操慕其才,屡招不致,遂用其母为质。徐庶是孝子,为保其母性命,无奈,只得投奔曹操。与刘备分别时,徐庶对刘备说:“请主公放心,庶不为曹献一计。”果然,到曹营后终不献一计。倒也有破例,那就是赵云为救皇嫂(准皇嫂)与后主刘禅,孤身一人,七进七出曹营,身陷险境。徐庶怕赵云有失,遂终向曹操“献一计”,对曹日:“丞相爱将,何不保住赵云性命,为阁下用。”曹遂下令:“只要活赵云,不要死子龙”。保全了赵云的性命,才上{了一出“长坂坡”的好戏。

【第49句】:【 绳打细处断】谓薄弱的环节容易突破。或说:千斤绳从 细处烂起。贾平凹《废都》:“心想,怕鬼有鬼,绳从细处断 了,这不仅给庄之蝶惹了事,自己一个临时招聘人员还能在 杂志社干下去吗?”

【第50句】:花大姐逛公园——花花世界

【第51句】:【吃人家饭,给人家干】在经济上受人控制。或说:受人一 饭,听人使唤/端人家碗,服人家管。马烽西戎《吕梁英雄 传》:“吃人家的饭,就给人家干。人家让干啥还不是个干 啥。”

【第52句】:【英雄只怕病来磨】见“好汉就怕病来磨”。

【第53句】:妈妈不小心把饭撒了,爸爸正要说,就被妈妈笑着截住了:“大哥莫说二哥,脸上麻子一样多。”(云南·大理)

【第54句】:【有千年产,没千年主】(谚)有千百年不变的产业,却没有干百年不更换的主人。指财产是长久的,主人却是会变换的。

【第55句】:半天云里挂口袋——装风

【第56句】:【一辈子不剃头,也不过是个连毛僧】(惯)指不过如此,没什么大不了。

【第57句】:松香拔毛——根不留

【第58句】:弟弟和小文闹起了别扭,奶奶生气地批评弟弟,弟弟不服气:“奶奶只帮别人,不帮家人。”奶奶说:“我这叫‘认理不认人,帮理不帮亲’!”(河南·宁陵)

【第59句】:【国有王法,庙有清规】(谚)王法:国家设置的法律。清规:寺庙里处罚犯规者的条文。指国家有大法,寺庙有清规,都必须依照执行。

【第60句】:【逢桥须下马,过渡莫争先】(谚)过桥时必须下马步行,渡小时不可争先恐后地上下船。泛指在出门上路时要特别注重安全。 也作逢桥须下马,有路莫登舟。 临桥须下马,过渡莫争船。

【第61句】:【鸡毛飞不上天】借指人没有能耐,成不了大事。亦可反 用。刘绍棠《二度梅》:“鱼儿上不了树,鸡毛飞不上天,我天 生的不是官材。”

【第62句】:【箩里拣瓜——拣得眼花】(歇)指可供选择的对象太多,使人眼花缭乱,拿不定主意该选哪个。

【第63句】:【胖子也不是一口儿吃的】(谚)比喻事物的形成要靠日积月累,循序渐进,不能盲目冒进,急于求成。

【第64句】:【旺火没湿柴】见“火大无湿柴”。

【第65句】:旧车断了轴——破烂不堪

【第66句】:【恶人先告状】做了坏事,反抢先诬赖别人。欧阳山《高干 大》:“总之,他实行了一句俗话:恶人先告状。他逢人便说, 一口咬定是合作社把人治死。”

【第67句】:【多得不如现得】(谚)多得:得利多多。没有兑现的多得,不如现钱到手的少得。指凡利益或金钱,只有到手的才是真正可靠的。

【第68句】:【老虎屁股上搔痒痒】释义:比喻触犯强者,干危险的事。例句:咳,你这里“老虎屁股上搔痒痒”,大事办不成,光赚些祸害来家,除了自己挨打外,你还能治人怎么的?

【第69句】:【歪嘴和尚念不好经】谓有缺点,有毛病,做不好事情。韩 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歪嘴和尚还能念出好经?铜锁 这回,又上了他的当了。”

【第70句】:【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此语源于南宋罗泌撰《路史》,据载:大唐贞观年间时逢盛世,万国来朝,周围的藩邦年年进贡,岁岁献宝。当时,云南土司缅氏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欲送一批奇珍异宝献给唐太宗。究竟送什么好呢?缅氏犯了踌躇。有个去过大唐的官员说:“唐太宗喜欢王羲之的书法,而羲之又很爱鹅,连带太宗皇帝也有这个爱好。如果送只天鹅,必定会讨大唐皇帝喜欢。缅氏一听有理,命人提了一只洁白如玉的天鹅,连同另外一批珍宝,让一个名叫缅伯高的官员担负赴唐献宝的重任。” 缅伯高一路上倍加小心。这天,他们来到湖北沔阳湖边,只见笼中的白天鹅张开嘴巴,喘息不止,显出口渴难耐的样子。缅伯高便小心翼翼地打开笼子,把白天鹅带到湖边饮水。白天鹅见了清澈的湖水,不觉来了精神,转眼就喝饱了,趁人不注意,猛然飞上天空,缅伯高见状大惊,急忙向前一扑,结果只抓到几根羽毛,白天鹅却不见了踪影。缅伯高痴痴地望着手中的鹅毛,感到万分焦急:继续往长安走吧,却丢了献礼的珍宝;如果返回家乡,必获死罪无疑,不知怎么办好。有个随从劝缅伯高说:“不如拿这几根鹅毛前往长安,虽然天鹅没有送到,可我们的情谊到了,太宗皇帝是位开明君主,一定会体谅我们的苦衷,断不会和我们计较!” 缅伯高听后觉得有理,遂把几根鹅毛用红绫子包好,又在上面题诗一首:“天鹅贡唐朝,山重路更遥。沔阳湖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奉唐天子,请饶缅伯高,物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 缅伯高一行继续东进,披星戴月,不辞艰辛,终于按期到了长安。唐太宗见到几根洁白的鹅毛,又仔细读了那首诗,不仅没有怪罪这位远路来的使者,反倒为他忠于职守、不辱使命的精神所感动,重重地赏了缅伯高等一行人。“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也就由此流传开来。

【第71句】:【一壶难装两样酒】招待客人用同样的酒,谓对人不能有 厚薄。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手心手背都是肉,一壶 咋还偏装两样酒?自个儿的闺女媳妇不让进,别人呢,倒让 进了!”

【第72句】:高梁秆做鞭杆——经不起摔打

【第73句】:【虎死留皮,人死留名】见“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第74句】:【经霜的扁豆罢园的瓜】释义:罢园:指瓜菜等收获完毕。比喻失势,振作不起来。例句:塘洼据点不撒咱也不怕它,他鬼子是:经霜的扁豆罢圆(园)的瓜,咱游击队是:炕头的狸猫坐地虎。好瞧的还在后边哩。

【第75句】:【红粉赠佳人,宝剑赠壮士】见“宝剑脱与烈士,红粉赠与佳人”。

【第76句】:【山小雀翻筋斗——卖弄花屁股】见“啄木鸟翻跟头——卖弄花屁股”。

【第77句】:【十三点】“十三点”是用来贬斥傻里傻气俗称“傻帽”的人。此俗语原产上海,称那些半疯半癫者为“十三点”。此俗语所以称为“十三点”,是因为玩麻将或其他游戏开始时抛色子比点大小用的。色子是用骨头、木头等制成的立体小方块,六个面分别刻着一、二、三、四、五、六点。玩时一般将两个色子抛起,落地后朝上的两个面上的点数相加,相加后最大的点是十二点。显然,十三点是不识数,傻帽啦!还有一说,“十三点”暗合一个“痴”字,痴字是十三划,十三点自然就是呆痴之意。 “十三点”本来是女人喜用的贬斥他人的词语,它既生动却又抽象得莫名其妙。现在无论上海或其他地方,男女都可脱口而出,不再由女人专用了。

【第78句】:【关门养虎,虎大伤人】(谚)关住门养老虎,养大的老虎会吃了主人。比喻庇护纵容邪恶小人,反要被小人所暗算。

【第79句】:一天晚饭后,没长头发的凯凯来我家玩,我跟在他身后不停地取笑他。正在刷锅的妈妈瞪了我一眼说:“说人前,笑人后,咕咚一声跪到人家脸前头。孩子,人生像一把蒺藜,谁都不知道能不能顺利地捋到头,可千万不要笑话别人啊!”(河南·孟州)

【第80句】:【天不言而自高,地不言而自卑】(谚)卑:低下。天不说自己高,但自在高处;地不说自己低,但自在低处。借指人的高下自有公论,不在自夸或自贬。

【第81句】:狂犬吠日——空汪汪

【第82句】:【铁路巡警——你管不着这一段】(歇)巡警:旧时指警察。指各有各的管辖范围,互不干涉。也指不该管的管不着。 也作铁路警察摆手——管不着这一段。 铁路警察——各管一段。

【第83句】:【枪打出头鸟】(谚)猎枪首先打着的,是那探出头来的鸟。常比喻爱出风头、爱带头首倡的人,最容易首先受打击。

【第84句】:【吊胃口】(惯)本指用好吃的食物引起人的食欲,比喻使人产生兴趣或欲望。

【第85句】:【得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谚)能宽恕人的地方尽量宽恕,能饶恕人的地方尽量饶恕。指为人处世不宜太苛刻,要有大度量,对己严,对人宽。 也作“好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第86句】:打完水,爷爷让我把桶送回家,我不乐意。爷爷捋着胡子说:“大人张张嘴,小孩跑跑腿嘛!”我只好把桶送回家了。(河南·济源)

【第87句】:【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歇)指事物明摆在那里,看得非常清楚。 也作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着。 秃子头上跑个虱——明摆着。 秃子脑瓜顶上的虱子——明摆着。

【第88句】:冰凌上跑马——站不住脚

【第89句】:【吃饱了一家不饥,锁住门不怕饿死板凳】(惯)指家里只有单身一人。为对单身汉的谐谑语。

【第90句】:低头见鸡,抬头见雁——顺眼

【第91句】:【量体裁衣,看菜吃饭】见“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第92句】:【囚人梦赦,渴人梦浆】(谚)赦:赦免。浆:汤水。囚犯常梦到自己被赦免释放,口渴的人常梦到有汤水供自己喝。指心里想什么,就容易梦到什么。

【第93句】:【七月的荷花,一时鲜】释义:比喻新鲜一时,不长久。例句:开春我就说:“供销社是七月的荷花,一时鲜。”当时大家不信,现在该明白了,墙上画马不能骑,纸上画饼不充饥,订了供销合同,也成废纸。

【第94句】:西瓜落地——滚瓜烂熟

【第95句】:螃蟹满地爬——到处横行

【第96句】:爸爸最爱读书看报,平时连字典都能看上半天。我对爸爸说:“您又不考学,读那么认真干吗?”爸爸说:“这叫书报为良友,知识自然有;鸟以羽毛为美,人以知识为荣嘛!”(吉林·汪精)

【第97句】:【打铁看火候,做事看时机】(谚)火候:适度的火力。时机:恰到好处的机会。指做事要抓住好的时机,就像打铁要定好火候一样。

【第98句】:学校成立了“微机兴趣小组”,我怕自己笨,不敢报名参加。爸爸知道了,鼓励我说:“刀钝石上磨,人笨努力学。只要你认真下苦功学,还有什么学不会的呢?”(江西·赣州)

【第99句】:小刚一边拧玉米棒,一边讲故事,讲到有趣时,不知不觉停下了手中的活儿。妈妈说:“怎么不拧了?口中讲古,手里摇橹嘛!”(重庆·巫山)

10341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