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抖音短视频年度最好的谚语俗语的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照葫芦画瓢】见“依样画葫芦”。

【第2句】:【上人不好,下人不要】(谚)上人:上层人物。好:喜爱,爱好。上层人物要是不表示爱好的,手下人就不会积极张罗。指下属对上级,往往是投其所好。

【第3句】:【戴紧箍咒】(惯)紧箍咒:小说《西游记》中唐僧用来制服孙悟空的咒语,能使套在孙悟空头上的金箍缩紧,令他头疼。比喻被人管制、束缚。

【第4句】:【有大量者,必有大福】见“量大福大”。

【第5句】:【山鸡不敢配凤凰】(谚)山鸡:野鸡。凤凰:古代传说中百鸟之王。 比喻在婚姻上,地位低下的人家不敢高攀名门望族。

【第6句】:【脸上带笑,袖里藏刀】(惯)指表面上和善,内心狠毒。

【第7句】:【丑不丑一合手,亲不亲当乡人】 释义:当乡人:同一乡里的人。指同乡人总是有情谊的。 例句:咱算是他乡遇故知,我就是冯大狗,论乡亲辈你还得叫我哥哥。来,丑不丑一合手,亲不亲当乡人!

【第8句】:【各肉儿各疼】(谚)肉儿:亲娘身上掉下的肉,指亲生儿女。指谁亲生的孩子,谁就对他知疼知痒。 也作“各养的各痛”。

【第9句】:【吃饭先喝汤,不用请药方】(谚)指饭前宜先喝汤水,有益于肠胃消化,避免生病吃药,保持健康。

【第10句】:【明保曹操,暗保刘备】 释义:曹操: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东汉丞相,后来,其子建立魏国,追尊他为魏武帝。刘备:三国时蜀汉皇帝。明着保曹操,暗中却保刘备。比喻人在这一方,却暗中为另一方出力。 例句:不妨来个假投降,“明保曹操,暗保刘备。”

【第11句】:【才说了嘴就打了嘴】(惯)说嘴:自夸,自我吹嘘。刚夸了口就出丑了。 也作“说嘴打嘴”。

【第12句】:【指到哪儿打到哪儿】(惯)比喻对某人言听计从。

【第13句】:【草深虫子密,林大鸟儿多】 释义:比喻人多,情况复杂,什么样的人都有。 例句:范克明似有同感,说:“草深虫子密,林大鸟儿多,什么样的全都有哇。”

【第14句】:【小炉匠跟着行香的走——锁碎一浪荡】(歇)小炉匠:修锁焗锅的匠人。行香:古代礼拜神佛的一种仪式,斋主抱着香炉巡行道场及街市。锁碎:谐“琐碎”。指人说话琐碎,没有条理。含有讥讽意味。

【第15句】:【有钱的王八大三辈】(谚)王八:乌龟,骂人语。旧指卑劣的小人只要有了钱,在乡邻的眼中就被抬高三辈,受世俗的恭维。

【第16句】:【庙里猪头——有主】(歇)指女子已经有了婆家。也指东西已经有了主人。

【第17句】:【羊群出骆驼】(惯)比喻人群中有一个人与众不同。也讽刺人十分特别。

【第18句】:【刀口上不用,用刀背上钱】(惯)刀口:刀刃,比喻最能发挥作用、最用得着的地方。指把钱花在不急需的地方。

【第19句】:【鲁班门前掉大斧】(惯)鲁班:也作鲁般,古时著名的木匠。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事。 也作鲁班门口抡斧头。 鲁班门口弄大斧。 鲁班门前耍斧子。

【第20句】:【时势造英雄】(谚)时势:时局发展的形势。指时代的风云会把普通人造就成英雄人物。 也作时势造英雄,乱世出豪杰。 时势造英雄,乱世好做官。

【第21句】:【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此语的意思是荐举人才,对外不避仇人,对内不避亲属。形容任人唯贤,公正无私。 此语源自《吕氏春秋·去私》,讲的是春秋时,晋国大夫祁黄羊年老退官,晋悼公要他荐举贤良。祁黄羊推荐仇人解狐做了南阳县令,又推荐自己儿子祁午在朝中做了军尉。孔子听说后赞叹道:“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真可以说是公正无私啊!”

【第22句】:【螳螂捕蝉,黄雀随后】(谚)螳螂一意捕蝉,不防身后的黄雀又来捕它。比喻人往往只图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祸患。 也作螳螂捕蝉,黄雀伺后。 螳螂捕蝉,不顾身后。

【第23句】:【往虎口里探头儿】(惯)比喻冒险或找死。

【第24句】:【好了疮疤忘了疼】(惯)比喻生活状况或境遇刚好转就忘了本或忘了教训。 也作好了疮疤忘了伤。 好了伤疤忘了痛。

【第25句】:胆大骑龙骑虎,胆小骑猫骑兔。

【第26句】:【不分青红皂白】(惯)皂:黑色。 指态度武断或蛮横,不问情由,不论是非曲直。 也作不问青红皂白。 不管青红皂白。

【第27句】:【卖灰面遇见吹大风】(惯)灰面:白石灰末。比喻局面糟得无法收拾。

【第28句】:【站在河边上,要防水湿鞋】(谚)比喻经常和坏人打交道,要时时提防被腐蚀或被暗害。

【第29句】:【僧来看佛面】(谚)和尚来了,看在佛祖面上,一定要热情招待。比喻来人虽不相干,但考虑到推荐人的情面,必须善待。

【第30句】:【鱼大现形,树大招风】(谚)鱼的形体大了,容易显现;树的形体大了,容易招风。比喻目标大了,容易招惹是非。

【第31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个词语通俗易懂,现在使用频率非常高。那么,它典出哪里呢?它出自两千五百年前的《论语》。 孔子的弟子学习研究精神非常高,一日,又讨论起来。有人问,对待工作也要有分寸吗?无论是对待分内分外的工作,是不是做得越多越好啊?有的赞成,有的反对,相持不下,就去问老师。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意思是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古人都知道,一个人不要越俎代庖,在什么位置上,做好本职工作,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只要把你应该做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这是很有道理的。 越俎代庖,就会做出一锅糊涂汤。 但如果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来推诿工作,那也不应该。应该的是既有明确分工,又有协作意识,齐心协力做好工作。

【第32句】:【狗撵鸭子——呱呱叫】(歇)本指鸭子发出“呱呱”的叫声,转以形容极好。多用来称赞某人或某事物。 也作狗赶鸭子——呱呱叫。 狗咬鸭子——呱呱叫。

【第33句】:【水流船行岸不移】 释义:比喻任凭情势多变,决心不动摇。 例句:是困难啊!可是有句老话:“水流船行岸不移”,我们就得这么坚定,咬牙挺住。

【第34句】:【山怕无林海怕荒,人怕老来花怕霜】 释义:人一老就不中用了。 例句:看来,自己已经到了“山怕无林海怕荒,人怕老来花怕霜”的时候,自己是老了。

【第35句】:【狗尿苔长在金銮殿上——生到好地方】(歇)狗尿苔:一种生长在潮湿地方的真菌,有黏液,有臭味,不能食,被人鄙视。指人生长在优越的环境里。

【第36句】:【为驴扭棍,伤了紫荆树】(惯)紫荆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花紫红色,供观赏,树皮、木材可入药,为较名贵树种。为了折一根赶驴的棍子,损坏了紫荆树。比喻因小失大。

【第37句】:【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惯)形容人刚强有力,光明磊落。 也作拳头上站的人,胳膊上走的马。 拳头上立得人,臂膊上走得马。 拳头上站得住人,胳臂上跑得了马。

【第38句】:【为人最怕老来贫】(谚)指人生最怕的是年老时贫困,无法生活。

【第39句】:【哈巴狗】“哈巴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它乖巧、玲利又听话,能通人性,深受人们的喜爱。正因如此,有时把巴结上司的人称为“哈巴狗”,颇为恰当和形象。那么哈巴狗的故乡在哪里呢? 它产自东罗马,唐代中国史料称其为“拂菻”。据《旧唐书·高昌传》载:“武德七年(624年),高昌王麴文泰献狗雌雄各一,高六寸,长尺余,性甚慧,能曳马衔烛,云本出拂菻国。中国有拂菻狗,自此始也。”文中这种聪慧的“拂菻狗”属于尖嘴丝毛犬,曾经是希腊妓女和罗马主妇的宠物,而高昌所献这对“拂菻狗”则成为中国“哈巴狗”的小祖宗。 从唐朝起,国内逐渐有人豢养“哈巴狗”,最初一两百年间,这种时髦而且昂贵的宠物,只限于宫廷喂养。大约在唐朝后期,哈巴狗开始流人民间,随着哈巴狗一窝一窝地成倍繁殖,后来也进入寻常百姓家。

【第40句】:【失败乃成功之母】(谚)失败是孕育成功的母体。指事业的成功,往往是在汲取失败教训之后取得的。 也作“失败是成功之母”。

【第41句】:【靠墙墙倒,靠屋屋塌】(惯)指无依无靠,命运悲惨。

【第42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释义:诸葛亮:三国时蜀国丞相,很有智谋,后人把他作为智慧的化身。比喻人多智慧多,遇事会想出好办法。“顶”又作“当”、“抵上”、“赶”、“合成”等。 例句:于连征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咱们大家开动脑筋想办法。”

【第43句】:【只有没见面的朋友,哪来没见面的冤家】(谚)指世上有没见过面的神交之友,但真正的冤家仇人总是自己打过交道认定了的。

【第44句】:【老寿星】我国自古以来都把长寿老人尊称为“老寿星”。民间有一“寿星图”,形成了老寿星的固定像:长额突出,美髯长须,容光焕发,精神矍铄,手托鲜红的寿桃,怀抱一根龙头拐杖,慈祥和善,笑眯眯地出现在青松、鹿群、桃林之中。现在,老人做寿,儿孙献上寿桃,应该来自寿星图。 那么,“老寿星”源自哪里呢?据古书记载,“寿星”本是一种星座的名字,又名“南极老人星”。由于它的“寿”字应了人的年岁长久,而星星犹如日月经天,永不泯灭,所以人们爱把“三寿”老人(即上寿100岁、中寿80岁、下寿60岁)统称为“老寿星”。

【第45句】:【刑伤过犯,终身之玷】(谚)玷(dian):玉上的斑点。指人一旦触犯法律,受到刑法的制裁,就成了终身洗刷不净的污点。

【第46句】:【得了便宜还卖乖】 释义:乖:乖巧,讨人喜欢。既得了好处,又讨人喜欢。 例句:“行啦,你别得了便宜还卖乖,保险三分利!孙掌柜!” ……一

【第47句】:【逢强智取,遇弱活擒】(谚)遇到强敌,就用智谋取胜;遇到弱敌,就用武力征服。指在与对方的争斗中,该用智时用智,该用力时用力,不可一概而论。 也作“逢强者智取,遇弱者力敌”。

【第48句】:【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惯)指本以为要寻找的人或物在很远的地方,其实就在跟前或附近。 也作远在天涯,近在咫尺。 远在千里,近在眼前。

【第49句】:一瓶子水不响,半瓶子水乱晃.

【第50句】:怒画竹,喜画兰,不喜不怒画牡丹。

【第51句】:【穿新鞋走老路】(惯)比喻形式变了,内容和实质没变,还是老一套。

【第52句】:【牛打江山马坐殿】(惯)比喻奋斗得来的胜利果实被别人享受。

【第53句】:【地肥茄子嫩】(谚)土地肥沃,长出的茄子就鲜嫩肥大。比喻基础好,就容易出好的成果。

【第54句】:【叫化子比神仙】(惯)指二者相差太大。

【第55句】:【刨树要刨根】 释义:比喻解决问题要寻根究底,要彻底。“刨根”又作“寻根”。 例句:刨树要刨根,要不,根大成树,树大成林,林大藏虎,虎大伤人。所以不杀便罢,一杀就来个斩草除根,以免后患。

【第56句】:【踩在一个鼓点儿上】(惯)比喻想法一样,步调一致。

【第57句】:【老米饭捏不成团】 释义:借指感情不睦的人聚不到一块。 例句:“我跟他今生不得联合,我跟他‘老米饭捏不成团’,我看见他就来气!”

【第58句】:年轻跳跳蹦蹦,到老没病没痛。

【第59句】:【好汉不打坐婆婆】(谚)坐婆婆:坐在地上无力站起的老婆子。指好男儿不欺凌毫无反抗能力的弱者。

【第60句】:【背人偷酒吃——冷暖自家知】(歇)本指酒的冷热自己知道,转指各人的心事或处境,各人自己知道。

【第61句】:【花对花,柳对柳,破畚箕对折笤帚】(谚)畚(ben)箕:簸箕。借指男女婚配,要门当户对,相称相配。 也作花对花,柳对柳,破粪箕寻着烂笤帚。 花配花,柳配柳;烂撮箕,配笤帚。

【第62句】:【雪水煮豆腐——好不冷淡】(歇)指用雪水煮成的豆腐,又冷又淡,转指对人很不热情。

【第63句】:【老马嘶风——英心未退】(歇)老马面对烈风仍嘶鸣,驰骋千里之心不减当年。指老年人雄心未衰。

【第64句】:【家有千口,主事一人】(谚)指家庭不论大小,必须由一入主事。也泛指任何集体都要由一人统管全局。 也作家有干丁,主事一人。 家有万贯,主事一人。

【第65句】:【伸手不打垂尾狗】(谚)指对于失势与失意者,应当有怜悯心,不可无情挞伐。

【第66句】:【中看不中吃】(惯)比喻外表好看,却没有用处或没有本事。

【第67句】:【鬼子】中国人为什么把侵略我国的日本兵叫做“日本鬼子”,把侵略朝鲜的美国兵叫“美国鬼子”,把“八国联军”进北京的外国军队称作“洋鬼子”。有人说“鬼”在我国是丑恶的形象,当年的外国人在中国土地上作恶多端且面目丑陋,故被称为“鬼子”。此说可以理解,因为侵略确实可恨。但为什么不用“魔”、“妖”、“怪”来形容侵略者呢?因为魔、妖、怪这些词代替不了“鬼”的原意。 分析起来,“子”字是各种称呼之后的词尾,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如“靶子”、“炉子”甚至“驴子”等,它不同于敬辞的“子”。关键是对于“鬼”字的理解。许多古代文献资料都记载,“鬼”,多指“远国蛮夷”或“异族外国”之人。陆德明《经典释文》引《仓颉篇》日:“鬼,远也。”毛传日:“鬼方,远方也。”朱熹集注:“鬼方.远夷之国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鬼方本远方之通称,故凡西方、北方之远国可通称鬼方。”张铣注:“鬼方,蛮夷远国也。”古人泛称远方之国为“鬼方”,称远方之国的人为“鬼子”,自然为题中之意。汉语常以“洋”字表示外来事物,如“洋火”、“洋枪”、“洋油”、“洋钉”等等,“洋”与“鬼”连用,当为同义复用,所以“洋鬼子”即“鬼子”。 这样解释“鬼子”,太便宜了侵略者,有伤国人感情,既然“鬼子”干尽坏事,确实恶魔,中国人恨之,视侵略者为“魔鬼”,恰如其分。 所以,以上两种理解合起来才更全面、更贴切,远方的“鬼”与魔鬼的“鬼”同音同字,“鬼子”是来自远方的魔鬼。

【第68句】:【热不过三伏,冷不过三九】见“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第69句】:【千里眼】喻指人眼光敏锐、看得远。“千里眼”在古代只能是个幻想或夸张比喻之词,现在则变成了现实,天文望远镜能观测到无数个星球。那么,“千里眼”源自哪里呢? 据《魏书。杨播传》记载,北魏光州刺史杨逸体恤百姓,为政清廉,对贪官污吏恨之入骨。他广设耳目对下属进行监督,下属因公外出时都自带干粮,再也不敢到处吃请了。他们都说杨逸仿佛长着千里眼,纵使躲进密室收受贿赂,也会被他知道的。

【第70句】:【关着门儿家里坐,祸从天上来】见“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第71句】:【卖关节】(惯)指利用职务之便,暗中受人贿赂,给人办事。

【第72句】:【横挑鼻子竖挑眼】 释义:挑:挑剔,找毛病。比喻百般挑剔。 例句:这样一来,冷铁冰的很多行为,都不受胡区干的喜欢,他觉着有冷铁冰这么个说直理又认死理、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人,给工作带来许多麻烦。

【第73句】:【大海无风三尺浪,有风上天堂】 释义:上天堂:指死。形容海上风浪大,行船危险。 例句:杨友才问:“你还听说什么?”“我还听说,大海无风三尺浪,有风上天堂!”

【第74句】:【出门碰到劈面雨,行船遇到顶头风】 释义:比喻做事遇到困难,不顺利。 例句:他刚一出门,正好遇到日本鬼子进村,还没来得及闪开,就被抓住了。 真是出门碰到劈面雨,行船遇到顶头风。

【第75句】:【海上无风三尺浪】见“大海无风三尺浪”。

【第76句】:羊群走路靠头羊。

【第77句】:【山高高不过太阳】 释义:比喻压不过长辈或强者。 例句:原来这贾芸最伶俐乖巧,听宝玉这样说,便笑道:“俗语说的,‘摇车里的爷爷,拄拐的孙孙’。虽然岁数大,山高高不过太阳。自从我父亲没了,这几年也无人照管教导。如若宝叔不嫌侄儿蠢笨,认作儿子,就是我的造化了。”

【第78句】:【拿着鸡毛当令箭】 释义:比喻把别人随便讲的话当作命令一样来对待,或把小事当成大事。 例句:“俺就得问,这是俺们民兵的责任!”“哼!别拿着鸡毛当令箭,你爹见着俺还得让三分。”

【第79句】:【猴子装人,忘了自己长尾巴】 释义:比喻伪装有破绽,露了马脚。 例句:“茶三钱,他猴子装入,忘了自己长尾巴!”沙木龙机敏地断定:“前次化装成山野傈僳汉子,这回又打扮得像个城里的阔佬,可那刀削脸,深眼窝,鹰钩鼻子,他永远也改不了!”

【第80句】:【一个单子吃药】(惯)单子:指药方。按照同一个药方吃药,患的是一样的病。比喻处境相同。

【第81句】:【唱戏还要有个过场】 释义:比喻办事不能操之过急。 例句:性急吃不得热馒头,唱戏还要有个过场,闹革命这事情,更是要得一步一步来。就像锯大树一样,咱又要刨根,还要砍梢。

【第82句】:【班房】现在人们称被司法部门拘留或坐监狱为“蹲班房”。它源自哪里呢? 考其源,是来自明清两代的“三班八房”。所谓“三班”是指皂班、隶班、快班,属于差役组织,分掌维系治安、侦察、捕缉、提刑、解押、传呼诉讼等事务。“八房”是指吏房、礼房、兵房、工房、刑房、仓房和承发房,属于封建国家地方政权中的胥吏机构,分掌地方民政、财政、教育、水利、建设等事务。古代衙门不仅管行政事务,还管审判。故此,根据“三班八房”的性质和职能,人们就把封建衙门、监狱简称为“班房”。

【第83句】:【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着容颜便得知】(谚)荣枯:兴盛与衰落。进了门不必询问家门的兴盛与衰落,只要看看家里人容颜表情就可知道。 指人的心境总要表现在人的面容神态上。 也作入门休问吉凶事,观看颜面自得知。 入门不问荣枯事,但见容颜便得知。

【第84句】:【更上一层楼】 释义:比喻再提高或再前进一步。这是王之涣《登鹳雀楼》诗句。 例句:野心勃勃的张作霖再不甘心蛰伏洮南一隅,又要“更上一层楼”了。

【第85句】:【围棋】“围棋”是个很了不起的发明,时至今日,在世界范围内的棋类,还没有一种能超越围棋的深奥。黑白两色棋子代表两支人马,一个画上纵横十九道线的棋盘做鏖战战场,以攻为守,以守为攻,佯攻真占,似退实围,诱敌深入,独胆攻坚,异军突起,奥妙无穷……围棋的变么幻莫测全集中在五个字上:包围反包围。亲自下围棋,有统领千军万马之感觉;观看围棋,那时隐时现令人拍案叫绝的战局,令人对棋高一招的智者肃然起敬。围棋出现可追溯到尧、舜时代,据说是尧或舜当中的一位发明的。这个说法见于多种古籍记载,当然,若准确说出围棋问世年代,已不大可能。而今见到的文献资料,秦汉时期的有“尧造围棋,丹朱善棋”说.后来的《博物志》说“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或日: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子。”大意都是说或尧或舜发明的围棋,两说的共同点都是以围棋教育启发儿子,尧的儿子叫丹朱,舜的儿子叫商均。 下围棋对锻炼人的脑力、思维、判断、胆略、忍耐力、统筹才能和应付复杂情势能力十分有益。

【第86句】:【长安虽好,不是久恋之乡】(谚)长安:西安的前身,唐代为世界四大名城之一。指繁华热闹的地方虽好,也不宜长久留连。泛指不宜久恋某地。

【第87句】:【困龙得水,拨云见日】(惯)比喻在困境中得到了救助。

【第88句】:【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歇)张飞:《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暴烈刚强。形容事情轻而易举。 也作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菜。

【第89句】:【水菜水菜,七分水三分菜】 释义:栽种蔬菜,水起重要作用,不能缺水。 例句:栽树种菜,倒是满好的,可常青道:水菜水菜,七分水三分菜,这都得靠个水。

【第90句】:【过五关,斩六将】此语比喻勇往直前,战无不胜,英雄气概无人能当。 此典出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关公请二嫂上船渡河。渡过黄河,便是袁绍地方。关公所历关隘五处,斩将六员。” 关羽、张飞、刘备桃园三结义后,在一次战役中三人失散。曹操十分喜爱关羽的德才,欲收入帐下。关羽为了刘备二位夫人的安全,与曹操“约三事”后,暂栖曹营。后来,关羽得悉刘备兵败后投在河北袁绍处,立即写信辞别曹操,从河南许昌出发,护送刘备的二位夫人去寻找刘备。由于关羽没有丞相曹操的文凭,沿途守关将领阻截关羽。关羽英武异常,斩将夺关而过。 第一关:东岭关,斩孔秀。 第二关:洛阳关,先斩孟坦,再斩韩福。 第三关:沂水关,斩卞喜。 第四关:荥阳关,斩王植。 第五关:滑州关,斩秦琪。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成就了一世英名。

【第91句】:【掘坟先埋了送殡的】(惯)比喻别人好心给帮忙,却暗算别人。

【第92句】:【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谚)诸葛亮:《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足智多谋。三个普通人的智谋,能顶个诸葛亮。指人多出智慧。 也作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 三个缝皮匠,顶个诸葛亮。 三人顶个诸葛亮。

【第93句】:【一人拼命,万夫难当】(谚)一个人舍命地冲杀,再多的人也难以抵挡。指人要是拼命战斗,就会产生无穷的威力。 也作一人敢死,万夫难敌。 一人不怕死,万夫莫近身。

【第94句】:【在刀刃上试脖子软硬】(惯)比喻拿生命去冒险。

【第95句】:【空桶的响声比实桶大】(谚)空桶敲起来声音要比装有实物的桶大。比喻轻薄无知的人总爱自我炫耀。

【第96句】:【有一句说一句】(惯)指实话实说,没有虚假成分。

【第97句】:【喇叭是铜锅是铁】(谚)喇叭是铜打造的,饭锅是铁铸成的,喇叭和饭锅不是一路货。比喻人和人不一样,各有自己的长处,也各有自己的短项。

【第98句】:【狗腿子】“狗腿子”比喻给有势力的坏人奔走帮凶的人。“狗腿子”一词源于一则传说。 从前,有个为富不仁的财主,他的腿断了。一个奴才为讨好主子欢心,主动要求截下自己的腿,为主人接腿。主人问:“你自己的腿怎么办呢?”奴才说:“我可以接上一条狗腿。”主人又问:“那狗的腿又怎么办呢?”奴才又说:“给它用泥巴捏上一条。” 所以,狗在撒尿时,总要把一条腿翘起来,是怕把那条用泥捏的腿让尿给冲掉了。 这就是“狗腿子”的来历。幽默讽刺之深,入木三分。

【第99句】:【推倒长城扶外围】(惯)长城原是用来防御外部势力进犯的,推倒它,是要扶助外人。比喻扶植外人,排斥打击内部力量。

10407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