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俗语大全大全网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家有家法,店有店规】强调要遵守法纪。家、店,亦可换用 其他表示集体单位的词语。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 “家有家法,店有店规。我们豆腐房,不允许走歪门邪道!”

【第2句】:【好话不说二遍】不愿意重复再说。韩志君等《古船·女人 和网》“小庚斜睨他:好话,不说二遍!”

【第3句】:破船过江——人人自危

【第4句】:【两个山字落在一块儿——请出】(歇)两个山字摞在一块儿成“出”字。要求人离开或请求人出去。 也作俩山字儿摞一块儿——请出。 山字摞山字——请出。

【第5句】:蚊子趴到玻璃上——插不上嘴

【第6句】:【 有文事,有武备】做事要有文武两种准备。姚雪垠《李自 成》:“古人说有文事者必有武备,何况今日是前去平乱,并 非文事。以你闯王的声威,此去定能成功,但是也不可不防 万一。”

【第7句】:【钱穿在肋骨上怕丢】心疼钱,一拿就痛。台湾梁实秋 《雅舍小品四集》:“一个钱看得像斗大,一串串地穿在肋骨 上,就是舍不得摘下来。”

【第8句】:小晶晶惊喜地告诉妈妈:“妈妈你看,外面下雪啦!”妈妈笑着说:“柴千米白屋不漏,哪怕雪落结冰垢。”(湖南·东安)

【第9句】:雪花飘下河——不声不响

【第10句】:【卖啥吆喝啥】(谚)吆喝(ya。he):卖东西时大声叫卖。卖什么东西,就吆喝什么东西。比喻干什么事就谈什么事,三句话不离本行。

【第11句】:【太太】“太太”现在多指对已婚妇女的尊称。 “太太”一词源自汉朝。在汉哀帝时,“太太”为尊称老一辈的王室夫人。到后来,汉室又称皇太后为皇太太后。“太太”的称谓,在汉代贵族妇女中逐渐推广起来。明代对“太太”的称谓限制较严。据《辞源》载,明胡应麟(1551-1602年)的《甲乙剩言·边道诗》中说,明时中丞以上官员的妻子始得称“太太”。但据何良俊(1506-?)的《四友齐丛》中记述:“凡士大夫妻,年来三十即呼太太,前辈未有此。” “太太”称呼最大众化的时期,大致开始于军阀混战时期。北洋政府和民国时期,“太太”的称呼开始泛滥,从大帅到芝麻绿豆大的小官,其眷属都可称太太,官太太、经理太太、校长教授太太,到处都是。不过,无形中多少还有些限制,至少是在有知识阶层之上。 “太太”的称呼始终没有下放到老百姓之中,老百姓也不屑于“太太”的称谓,所以,“太太”于老百姓是有距离的。

【第12句】:【窗户里走人——连门道都没有】(歇)门道:门径。指没有做事的诀窍或解决问题的途径。

【第13句】:带着秤杆买小菜——斤斤计较

【第14句】:老牛掉进深泥潭——不能自拔

【第15句】:【见缝就下蛆】(惯)比喻一有机会就搞破坏或做坏事。

【第16句】:【早知水淹人,何必偏下水】(谚)比喻早知道后果严重,当初就不该贸然行事。

【第17句】:【好儿女志在四方】青年人应该经风雨见世面,不应留恋 某一个地方。类似的:男儿志在四方。香港梁凤仪《千堆 雪》:“对呀,男儿志在四方,何必要死守在女友的身旁,受那 裙带尊荣所带来的层层压力?”

【第18句】:【春忙夏忙,绣女下床】(谚)春忙:春耕春种大忙时节。夏忙:夏收夏管大忙时节。指在农业生产的大忙季节里,绣花的闺女也要走出闺房参加劳动。

【第19句】: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第20句】:【黄忠人老刀不老】释义:黄忠:三国时蜀将,英勇善战,武艺超群,《三国演义》写他与魏将张邰交战,张邰笑他年老,不自量力,他说,我年老,手里的刀却不老。比喻年纪虽大,本领还在。例句:朱老星喷红了脸说:“别说老了,咱一辈子都是斗争过来,黄忠人老刀不老!”

【第21句】:扁担挑水走滑路——心挂两头

【第22句】:我做事情很“马大哈”,又是急性子。妈妈说我:“有其父必有其子,和你爸一个德性。裤子穿反了解不开,就用剪刀剪。做事不过大脑啊!”刚说到这,爸爸开口了:“哎,孩子他妈,枪口对错人了!”(河南·滑县)

【第23句】:野马上笼头——服服帖帖

【第24句】:人造牛黄——冒牌货

【第25句】:半路上的新闻——道听途说

【第26句】:叔叔养鸡发了家。奶奶提醒说:“孩子,你爹这辈子可是一分钱破成八瓣花。如今咱富了,钱也得计算着用啊!”(河北·邢台)

【第27句】:【吃饭防噎,走路防跌】(谚)噎(ye):食物堵住了喉咙。吃饭要防噎住,走路要防跌倒。指在平时要养成谨慎习惯,以免发生意外时不知所措。

【第28句】:【算老帐】(惯)指清算已经过去的恩怨、错误。 也作算旧账。 算陈年旧帐。

【第29句】:【蜜罐子嘴,秤钩子心】释义:比喻嘴甜会说,心里打着鬼主意。例句:茶三钱、尼佳你们这些鬼东西,哪个不晓得哟!蜜罐子嘴,秤钩子心,哪个敢信!

【第30句】:【火心要虚.人心要实】(谚)火心要架空,才能烧出旺火;人心要诚实,才能得到信任。指为人处世,最忌浮滑,应以诚信为本。 也作火要虚,人要实。 人要实心,火要空心。

【第31句】:哥哥好吃懒做,妈妈教育他说:“世上只有冻死的苍蝇,没有累死的蜜蜂。你若想早致富,鸡叫头遍就离床铺;若要苦受穷,你就天天睡到太阳红。”(广东·龙门)

【第32句】:【脸朝黄土背朝天】(惯)形容农民辛勤种地的情景。 也作面朝黄土背朝天。 脊梁朝天脸朝土。

【第33句】:【真人面前说不得假话】(谚)真人:明察一切的人。指在阅历丰富、深谙世情的人面前,只可实话实说,说假话是无用的。 也作真人面前不说鬼话。 真人面前莫打诓语。 真人面前莫说假,假人面前莫说真。

【第34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句俗语被引申为老师培养出的学生超过了自己,或者后辈胜过前辈。它的原意是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典出战国时期苟况《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里的“青”是指靛青,即靛蓝;“蓝”是指蓝草,泛指可以用于制作靛蓝的数种植物的统称,如菘蓝、蓼蓝、木蓝等。这句话的原意是指靛青染料是从蓝草中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草更深。它的提炼过程还是一个偶然的发现。早在秦汉之前,人们尚不知道靛蓝染料的还原染色机理,只知道在菘蓝收获的季节,快割、快碎(打碎)、快泡,然后将泡好的色液快染布。弄得染匠们十分繁忙和疲劳。有一次,一个染坊的两位染匠忙累了一天,还是没有把要染的布染完,只好收工等第二天接着干。第二天,染匠发现染池上面浮着许多泡沫,用染棒一搅,昨天沉淀的蓝泥不见了,二人十分惊奇,认为这可坏了,蓝泥没了,光剩汤了,布也染不成了。其中一人说:“怎么也成这样了,试试吧。”他们连忙把一块白布放进去浸泡,结果拿出来一看,不是原来的蓝色而是黄褐色,正在失望之际,那黄褐色的布却慢慢变成了深蓝色,即靛蓝。这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出处。

【第35句】:【缝衣店里的营业员——左也衣,右也衣】(歇)衣:谐“依”。指一味依从。

【第36句】:【西红柿】“西红柿”是人们非常喜欢吃的一种外来蔬菜。那么,外来蔬菜多了,为何单探西红柿之源呢?因为西红柿有个典故。国外传人的东西,一般用“胡、番、西、洋”来表述,并与国产相区别。 “西红柿”最初叫“番茄”,现在还有“番茄酱”美食。顾名思义,它来自番邦,大约在明代时传人中国。最初称为“番柿”,后来又叫“西红柿”,因为它的形状酷似柿子,颜色是红的,来自西洋的缘故。据记载,它的老家在南美洲秘鲁的丛林幽谷之中,它的枝叶上有一股难闻的气味,所以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误认为是有毒植物,艳丽的果实竞无人敢吃。当地印第安人认为只有狼才敢吃它,于是给它取名为“狼桃”,警示人们不要误食。直到十七世纪有个法国画家先写下了遗嘱,然后冒死吃了一只“狼桃”。他虽然尝到了酸甜可口的美味,但想到种种可怕的传说,仍躺在床上心惊肉跳,等候死神的降临。过了大半天,他仍旧活着,便立即爬起来把遗嘱烧掉,兴冲冲地出门告诉亲友们,“狼桃”无毒可以吃,且味道美极了。这一举动不亚于鲁迅笔下的第一个吃螃蟹者。这件事广泛传开,许多科学家对番茄进行研究,证明它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果实。从此,番茄风行全球。

【第37句】:【救急不救穷】对于紧急的困难,应该帮助;对于贫穷,无 力帮助。《天怒》:“再说,救急不救穷,你光着屁股跑,在人 屋檐下,怎能不低头?”

【第38句】:【六六大顺】“六”字,在当今社会大时兴,结婚选择带六的日子,买高层住宅要选十六层,电话号码要选带六的号,汽车牌照带六的拍卖时身价倍增,就连喝酒时的酒令也有“哥俩好,六六六”。为什么人们钟情于六呢?为什么是“六六大顺”而不是“七七大顺”、“八八大顺”呢?这里有四种说法。 1.在中国北方一些地区,对“六”有如此一些说法,因为六月六日前后农忙结束,正处于农闲阶段,是探亲的最佳时段。这一天,女儿要回娘家,也被称为“回娘家节”。如果晴天,在这一天很多人家都会把大红大绿的衣服被褥拿出来洗晒,到处呈现一派祥和之气。因为再过几天就要进入伏天,洗了衣服被褥就不容易晒干,容易发霉,这天洗晒衣服被褥能去除霉(晦)气,人们图个吉利,所以选择六月六日去做这些事情,当然六六心情大顺。 2.“六六大顺”来自《易经》,《易经》中“六”代表阴爻(“九”代表阳爻),六六即六条阴爻,是为坤卦,效法大地,厚德载物,功德圆满,自然大顺。因此有了“六六大顺”的说法。 3.春秋战国时期《左传》云: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称为“六顺”,这使六成为吉祥和顺的代名词。 4.“六”与“溜”、“顺溜”谐音,两个六就是特别溜。如最近上演的一部影视剧——《我的名字叫顺溜》,可见“顺溜”深人人心。

【第39句】:【烂泥摇桩,越摇越深】(谚)在烂泥里摇动木桩,越摇动木桩陷得越深。比喻做事陷入困境,越挣扎越陷得深,终至于不能自拔。

【第40句】:【药不对症,参茸亦毒】参茸:人参和鹿茸,中药里最有滋补功能的两味药物。指用药如果和病症不相投,再名贵的药物也会对身体有损害。

【第41句】:【面笑心不笑】(惯)指表面装出笑容,内心却并不高兴。

【第42句】:神仙不做做凡人——贱骨头

【第43句】:【 做得初一,就做得十五】事情开了头,就会发展下去。古 华《芙蓉镇》:“有了第一,就不愁第二。做得初一,就做得十 五。”

【第44句】:【车多碍辙,船多擦边】释义:比喻人多手杂,不利于办事。例句:“我没有什么说的!反正‘车多碍辙,船多擦边’!”

【第45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由不得人

【第46句】:【不怕学不会,只怕不肯钻】释义:指只要用心钻研,什么都能学会。例句:俗话不是说吗:“不怕学不会,只怕不肯钻。”工夫到了,自然熟能生巧,巧能生妙啦。

【第47句】:【血债要用血来还】对于杀人者必须报仇。鲁迅《华盖’集 续编》:“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 利息!”

【第48句】:【好经念给聋施主】好话说了没起作用。或说:好话说给 聋和尚。马烽《刘胡兰传》:“我天天说,日日劝,全是为她 好,咳!好经念给聋施主,白费唾沫!”

【第49句】:【担水向河里卖】(惯)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第50句】:含着骨头露着肉——吞吞吐吐

【第51句】:上数学课时,有些同学吵吵闹闹。老师就说:“闹山麻雀不长肉。”(四川·自贡)

【第52句】:电话里谈恋爱——两不见面;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第53句】:奶奶睡觉很香,我问她为什么睡得那样好。她说:“为善,夜夜睡得香;作恶,日日心里慌。”(广东·龙门)

【第54句】:【人怕落荡,铁怕落炉】(谚)铁落入熔炉,不熔化也得熔化;人落入圈套,不上钩也得上钩。指人一旦陷入圈套,就完全不能自主。

【第55句】:【名、字、号】现在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个名字,可在古代,人们不仅有“名”,而且还有“字”,有的人还有“别号”。如关公,姓关,名羽,字云长;如苏轼,字子瞻,别号东坡居士。 “名”的起源当在上古时期,与姓、氏起源相当。这是社会发展和生存的需要,“姓、氏”区分集体,“名”区分个体。“名”是社会上个人的特称。古代贵族取名,都有一定的礼仪,要符合规矩。而底层的百姓起名一般都很随意,如阿狗、阿猫等。据说这样孩子好长大。后来随着语言文字和文化观念的发展,人名也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被重视。 “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所以古人的字多与名含意相近或相辅。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孔明”的义相近;岳飞,字鹏举,鹏举就是起飞。一般说来,“字”是男女成年后才加取的,表示他们已经开始受到人们的尊重。不过这是指上层阶级,下层人往往没有这么多的讲究。 “号”,是指称号,即人的别称。别号则是使用者本人起的,并不受家族、行辈的制约,可以自由地寄托或标榜自己的某种情操,一般文人往往有自己的别号,如李白号青莲居士,陆游号放翁,王安石号半山等。号有自号,也有为他人所取。他人所取的号往往表示对此人的评价,如宋江号及时雨,吴用号智多星等都属此类。现实生活中有起外号的陋习,往往抓住某人的缺陷冠以外号,有辱人格之嫌。名、字、号其实都是人的名称,但在用法上很有讲究。在人际交往中,上对下、长对少一般直呼其名。下对上称呼时则称字、号。上流社会在交际应酬中爱以别号相称以表示尊重,直呼其名,是很不礼貌的。

【第56句】:【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人需要激励。明代《古今小 说》:“自古道: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马周只为吃酒上 受刺史责辱不过,叹口气出门,到一个去处,遇了一人提携, 直做到吏部尚书地位,此是后话。”

【第57句】:【 雷声大,雨点小】比喻声势大,没有实际表现。成语:虚 张声势。茅盾《清明前后》:“中国总是中国啊,照例是雷声 大,雨点小!”

【第58句】:【不为五斗米折腰】此语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不向恶势力低头,有强烈的正义感。典出唐房玄龄等著的《晋书·陶潜传》:“潜叹日:‘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发生在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陶渊明身上。公元405年秋,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乡不远的彭泽县当县令。这年冬天,浔阳郡派遣督邮刘云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刘云是一个贪婪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驿馆,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素来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鉴于上司的面子,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这时陶渊明再也忍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说:“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 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从此隐居南山,终身不仕。才有了“种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山水田园诗。后人很欣赏陶渊明这种不向小人低头的品质,于是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BBB便流传开来。

【第59句】:【打铁看火候,做事看时机】(谚)火候:适度的火力。时机:恰到好处的机会。指做事要抓住好的时机,就像打铁要定好火候一样。

【第60句】:【苗怕虫咬,儿怕娘娇】(谚)指禾苗怕的是害虫咬,咬过的禾苗不能正常生长;孩子怕的是娘亲溺爱娇惯,娇宠的孩子没出息,成不得人。

【第61句】:【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谚)毫厘:计算长度的最小单位。谬:谬误。差错在起始时极其微小,发展到最后就会大得不可思议。指规划运筹,贵在起始时准确无误。

【第62句】:【河里淹死会水的】(谚)被河水淹死的,往往是自恃善于泅水的人。 比喻精通某一方面道术的人,常常会由于精通而疏忽大意,铸成大错。

【第63句】:【人离乡贱】(谚)旧指人离开本乡本土,到外地去谋生,人地生疏,到处求人,总不免要看别人的脸色。 也作人离乡贱,物离乡贵。物离乡贵:货物离开它的原产地就值钱了。 物离乡贵,人离乡贱。

【第64句】:肚脐眼贴膏药——贴(铁)了心

【第65句】:【糊涂一时,不能糊涂一世】应吸取教训,不能永远糊涂。 柳青《种谷记》:“像他那样的人,没有自愿往绝路上走的,糊 涂一时,不能糊涂一辈子。”

【第66句】:【老鼠尾巴熬汤——油水不大】(歇)油水:本指所含的脂肪质,转喻可以利己的好处。比喻可赚的钱不多,或可拿出的财物不多。 也作老鼠尾巴熬汤——没什么油水。 老鼠尾巴——没有多大油水。

【第67句】:【山依岭,岭依山】释义:比喻互相帮助,互相依靠。例句:咱们近人不说远话,互助组里,鱼帮水,水帮鱼,山依岭,岭依山,年轻人照顾你们上岁数的老人,是应该的。

【第68句】:【 万金油干部】上海以前出产过“万金油”,又称“老虎油”, 即今之清凉油(yipinjuzi.com)。不能治大病,却可以治多种小病。借指没 有专长的干部,而又可以在任何部门勉强任职。王蒙《湖 光》:“我算是一事无成的万金油干部哩!反正是除了妇联 主任以外,我什么工作都干过。”

【第69句】:大姑娘赶嫁妆——算日子

【第70句】:开水泼老鼠——不死也要脱层皮

【第71句】:我们村的柑橘摘下后,村长让人将大小配匀后再分。他说:“瘦婆娘骑胖马——挑精搭肥。”(湖南·桃江)

【第72句】:【宁做鸡首,不当牛尾】释义:在上一级当尾巴,不如在下一级当头头。例句:前些年,他还暗自庆幸过,与其在省委大机关当个像豆饼似的挤在中间的中层干部,还不如到T市当个第二把手——“宁做鸡首,不当牛尾”。

【第73句】:【能狼难敌众犬】(谚)再凶猛的狼也对付不了众多的狗。比喻武艺再高强的人,也难胜过众多的敌手。 也作能狼敌不过众犬。 能狼不敌众犬,好汉架不住人多。

【第74句】:【人多一技有益,物裕一备有用】(谚)人多掌握一种技能,总是有好处的;器物能多准备一件,总有用得着的。指人的本事不嫌多,物的备件不可少。

【第75句】:【龙多乃旱】(谚)龙多了,互相推诿,谁也不管下雨的事,天就干旱了。比喻做事,人多谁也不负责,反把事情耽搁了。 也作龙多不治水。 龙多旱,人多乱。

【第76句】:【树老易空,人老易松】见“人老易松,树老易空”。

【第77句】:爷爷是位退休教师,每逢春节,乡亲们找他写对联的很多,奶奶嫌麻烦。爷爷笑着说:“没办法,谁让我的字写得好呢?巧人是拙人的奴嘛!”(河南·内乡)

【第78句】:【谁养孩子谁当娘,谁种土地谁收粮】(谚)指谁出力经营,成果理当归谁所有。

【第79句】:白鸽眼——望高不望低

【第80句】:【东明西暗,等不到撑伞】(谚)天空东方发亮,西方阴暗,这时候,来不及撑开伞,大雨就到了。指东明西暗是暴雨即将到来的征兆。

【第81句】:黄牛反刍——肚里啥货自己知

【第82句】:病好遇良医——晚了;迟了

【第83句】:瞎猫碰着死老鼠——凑巧;好运气

【第84句】:还没过门儿呢,芳芳就今儿向婆家要衣服,明儿向婆家要首饰。婆婆不耐烦地说:“我看她不是盏省油的灯。”(河南·虞城)

【第85句】:表哥原是个油瓶子倒了都不愿扶的人。如今成了家,过日子精打细算,照顾孩子无微不至,对父母也很孝顺。妈妈说:“真是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儿才知父母恩。”(黑龙江·大庆)

【第86句】:【问官答花——驴唇不对马嘴】(歇)问的是“官”,答的是“花”。比喻答非所问,或把毫不相干的东西胡乱扯在一起。

【第87句】:【 油干灯草尽/油尽捻子干】消耗完了。杜鹏程《保卫延 安》:“李昆岗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喊支持不了,那可是油 尽捻子干了!”

【第88句】:【三请诸葛】释义:东汉末年,刘备曾三次亲自去拜访诸葛亮,请他出来帮助打天下。指多次邀请,难请。例句:郑格世点点头说:“嗯,这就用得着三请诸葛了。你再去一趟,还是要好言好语,不要吓唬他。”

【第89句】:【一而二,二而一】二者合在一起,不可分。成语:合二为 一。台湾林语堂《京华烟云》:“可是在结婚后一年之中,莫 愁没有一次使立夫感觉到他花的是莫愁的钱,因为俩人相 信他们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第90句】:【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谚)纵:放纵,宽容。对于敌人,绝不能宽容,以免留下无穷的后患。指对敌对势力不能心慈手软,必须彻底消灭。

【第91句】:王母娘娘走亲戚——腾云驾雾

【第92句】:在家里,二哥一会儿说单位里这个人脾气不好,一会儿又说那个人工作效率低。奶奶听了指着他说:“别人的屎臭,自己的屁香,你有眼睛看别人,就没拿镜子照自己?”(四川·金堂)

【第93句】:【钱有眼,谷有鼻,飞来飞去无定地】(谚)钱财有眼,谷物有鼻,它能看能嗅,随意游动,不会固定在一处。指钱谷是流通的,在人们中间转来转去,不断交换。

【第94句】:狗尿苔打卤——天生不是个好蘑菇

【第95句】:【一头放水,一头放火】两头使坏。明代《金瓶梅》:“当初只 因潘家那淫妇,一头放水,一头放火,架的舌,把一个好媳妇 儿生生逼勒的上吊死了。”

【第96句】:【旗杆上的灯笼——高明】(歇)本指在高处照明,转指见解或技艺等高超。

【第97句】:爷爷见我总躲着活走,就说:“你这孩子,懒得吃蛇肉都不扒皮。”(陕西·宜川)

【第98句】:【玉不琢,不成器】释义:玉不经过雕琢,不会成为器物。比喻人不经过教育、学习,不会成材。例句:“是你不懂道理!”玉姑恼了,“玉不琢,不成器;幼不学,老何为?”

【第99句】:生命的幸福在身体,身体的强壮在健康。

10923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