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谚语大全100条-民间谚语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两手提两篮——左也篮来右也篮】(歇)篮:谐“难”。指左右为难。

【第2句】:三门佛教堂塔之建筑物,称三门。其形状如阙,有三个门,故称三门。三门含有智慧、慈悲、方便三解脱的意思,或象征信、解、行三者之义。但并非必有三个门才称“三门”,只有一个门,也称“三门”。语出《释氏要览》:“凡寺院有开三门者,只有一门亦呼为三门者何也?《佛地论》云:‘大宫殿j解脱门为所入处。…后泛指佛教寺院的大门或外门。亦形容大户人家的大门。

【第3句】:【浇花要浇根,教人要教心】(谚)1指浇花要浇到根上,枝叶才会茂盛,花朵才会鲜艳;教人要重在思想教育,思想开通学习才会自觉。 也作“教人教心,浇花浇根”。

【第4句】:【公鸡抱窝,母鸡打鸣】(惯)抱窝:孵小鸡。比喻男人做女人的事,女人做男人的事,作用颠倒了。

【第5句】:【生子莫生多,生多换破锅】(谚)破锅:比喻困于生计,开不了火。 生育子女不宜多,多了就难以维持家庭生计。指要节制生育,多生不如少生。

【第6句】:【空手打空拳】(惯)形容手中没有钱财或工具。 也作“空手捏两拳”。

【第7句】:一日不识羞,十日不忍恶

【第8句】:【佛口蛇心】出自禅宗公案。意谓口头上搬弄经中言句,而其心则僭曲。《五灯会元·净慈昙密禅师》:“诸佛出世,打劫杀人,祖师西来,吹风放火,古今善知识,佛口蛇心,天下衲僧自投笼槛。”这个公案,好像是在呵佛骂祖,痛斥善知识,其实不然,不能从字面上来理解这几句话。中国禅宗的修持是顿悟法门,不立文字。他们主张以心传心,心心相印,直指明心,见性成佛。佛口蛇心后用以比喻口蜜腹剑、嘴上说得好听,心地极其狠毒的人。明·梅鼎祚《玉合记·焚修》中有“好两个佛口舌心”一语。亦作“蛇心佛口”。如明·王玉峰《焚香记·构祸》:“王魁你恶狠狠蛇心佛口,我便到黄泉,也须把你这歹魂儿勾。”(无名氏)

【第9句】:【猫老不逼鼠】(谚)逼:威慑。指猫老了,对老鼠就失去威慑力。比喻人到老年,就不再像青壮年时期那样有威势,有作为。

【第10句】:【腊月初三打春雷——少有的事】(歇)腊月初三:农历十二月初三,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不会打雷。指事情反常,很稀罕。

【第11句】:心无挂碍挂碍,谓凡心因迷成障,未能悟脱。心无挂碍,指修为达到一定境界,能够游戏三昧,随意自在,圆融无碍。《心经》日:“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檠。”唐代庞蕴《杂诗》之四:“神识苟能无挂碍,廓周法界等虚空。”后世用来形容心中毫无牵挂,了无羁绊。元代刘君锡《来生债》第三折:“待把我这一寸心田无挂碍,大道的事着你世人不解,则愿的一帆西风,送上我那三岛蓬莱。”

【第12句】:【惹虱子头上挠】(惯)比喻自找麻烦。

【第13句】:【吃人不见血】见“杀人不见血”。

【第14句】:【外头吹牛,里头漏油】(惯)比喻内部问题已很严重,却还在外面吹牛皮说大话。

【第15句】:【放下】语出《五灯会元》卷一:“佛招仙人,梵志应诺。佛曰:‘放下著。’梵志遂放下左手一株花。佛又招仙人:‘放下著。’梵志曰:‘我今两手空空,更教放下个甚么?’佛曰:‘吾非教汝放舍其花,汝当放舍外六尘,内六根,中六识。’”佛教指离弃一切杂念、妄执,达到解脱自在、了无牵挂的境界,称放下。后亦常指把握着、提着或负载着的物件从高处放到低处。如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只见刑房书吏拿了一宗案卷进来。继之叫且放下,那书吏便放下,退了出去。”也指搁置,停止进行。如巴金《真话集·悼念茅盾同志》:“一直到死,他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文贤)

【第16句】:【冷饭好吃,冷语难受】(谚)冷汤冷饭倒也吃得,冷言冷语却叫人难以忍受。指冷嘲热讽的话最伤害人的自尊心。 也作冷汤冷饭好吃,冷言冷语难受。 冷泡饭好吃,冷面孔难受。

【第17句】:【凡事只因忙里错】(谚)凡事出差错,总是由于忙乱造成的。指做事务必从容持重,越忙越要谨慎细心。

【第18句】:【墙上挂草荐——不像画】(歇)草荐:铺床用的草垫子。画:谐“话”。指说话、办事不合情理或不像样。

【第19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释义:眼前又有了新的道路。比喻事情有了新的转机,有了新的希望。这是陆游《游山西村》诗句。“山重水复”又作“山穷水尽”。 例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绕过险崖,眼前豁然开朗,宽阔的航道又伸展在眼前了。

【第20句】:【睁着眼做,合着眼受】(惯)指自作自受,不怕受罚。 也作“开着眼做,合着眼受”。

【第21句】:【父不忧心因子孝,家无烦恼为妻贤】(谚)父母没有烦心事,是因为有孝顺的儿子;丈夫没有苦恼事,是因为有贤惠的妻子。指妻贤子孝,是家庭和谐的保证。

【第22句】:【诸天】佛寺中的护法天神像,通常供奉在大雄宝殿的东西两壁间。据《金光明经·鬼神品》说,有“二十诸天”,依次为:功德天、辩才天、大梵天、帝释天、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四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日天、月天、金刚密迹力士、摩醯首罗天、散脂大将、韦驮天、坚牢地神、菩提树神、鬼子母、摩利支天、婆羯罗龙王、阎摩罗王。后又增入道教四神紧那罗王、紫微大帝、东岳大帝和雷神,为“二十四天”。如今,在南方佛寺中多有“斋天”的仪式。如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中》:“造铁塔高丈许,仿正觉寺式,结庌塔顶,黄绿琉璃宝珠,塔灯、复盂、仰盂,诸天、韦驮、四门佛像皆合。”(李明权)

【第23句】:人要实心,火要空心.

【第24句】:肉眼《金刚经》中说佛有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对于佛来说,五眼只是一智所显示、一眼所具足的五种功能。如果分别而论,凡人所具有的肉眼层次最低。后用“肉眼”、“肉眼凡胎”指普通的人不具有超凡的智慧、功能。《西游记》第二五回:“他收了铁棒,径往前来,把毫毛一抖,收上身来。那些人肉眼凡胎,看不明白。”《好逑传》第五回:“我学生肉眼凡胎,一时不识,多有得罪。”今用肉眼表示在未用光学仪器帮助下的人的眼睛,如:肉眼看不见细菌,后亦以“肉眼凡夫”、“肉眼凡胎”指凡人。唐代王维《能禅师碑》:“既不能酬,翻从请益,乃叹曰:‘化身菩萨,在此色身,肉眼凡夫,愿开慧眼。’遂领徒属,尽诣禅居,奉为挂衣,亲自削发。”《西游记》第六三回:“寡人肉眼凡胎,只知高徒有力量,拿住妖贼便了,岂知乃腾云驾雾之上仙也。”

【第25句】:【棉花卷儿打锣——没音】(歇)棉花性软,卷成卷儿,打锣不会发出声音。本指没有声音,转指没有反响或回音。

【第26句】:【皆大欢喜】原为佛经结束语中的习惯用语。如《维摩诘经·嘱累品》:“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又如《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一切大会,皆大欢喜,受持佛语,作礼而去。”谓参加法会的大众听佛讲经说法后,都感到身心愉悦,无比欣喜。后泛指大家都很高兴。如茅盾《雨天杂写之三》:“目前此间文化市场……似乎都相安无事,皆大欢喜。”(李明权)

【第27句】:【傻眼】“傻眼”形容出乎意料、措手不及、举止无措、没有办法的尴尬状。它源自“傻”和“眼”的巧妙组合。 首先看一下“傻眼”一词的使用效果。某医院为一孕妇多次进行产前检,确定是双胞胎,且状况良好,结果生下来是连体婴儿,医生顿时傻了眼。“傻眼”一词用得实在绝妙,把当时的情况唯妙唯肖地描述出来了,换任何一个词都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傻眼”之所以传神,是把常用来形容糊里糊涂、呆头呆脑的“傻”字,拿来偏偏放在了本是活泼好动的心灵之窗“眼睛”之上,形成了巨大反差的目瞪口呆的“傻眼”,顿时让人领悟到,那促使人傻眼的意外,是多么让人无法捉摸惊诧莫名。

【第28句】:【头是头,脚是脚】(惯)1形容人相貌端正俊美,无可挑剔。2形容人说话有条有理,头头是道。

【第29句】:【急行无好步】(谚)好步:稳当的步子。急急忙忙地走,就不会迈出稳当的步子。比喻匆匆忙忙做事,往往难以把事做好。 也作“紧行无好步”。

【第30句】:【泥佛劝土佛】(惯)比喻劝说或劝慰与自己情况相似或遭遇相同的人。 也作“泥菩萨劝土菩萨”。

【第31句】:木尺虽短,能量千丈。

【第32句】:【一锅端】(惯)比喻全部消灭掉。

【第33句】:【祸不单行,福无双至】见“福无双至日,祸有并来时”。

【第34句】:【掌印把子】(惯)比喻掌握政权。

【第35句】:【鲁班门前不敢弄斧】 释义:鲁班:又写作“鲁般”,古代巧匠。比喻不敢在高手面前逞能,卖弄本领。 例句:田月轩落落大方地说:“鲁班门前不敢弄斧,善人面前焉敢焚香?我今天来,是诚心诚意想听听你老先生和团总的指点哩。”

【第36句】: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第37句】:【福】春节,家家户户贴“福”字,源自何处。一为“福”字的含义好,二是源自一个传说。 先看“福”字的含义。福,是形声字,偏旁示,乃祭祀祈祷的意思。向神明祈求什么呢?内容在右半边:上边是人的头面,下方是肚腹,肚里的“十”字,乃食物充满,既要有五谷杂粮,也需要鲜蔬荤腥,一句话,吃饱就是福。至如今,人们恭维一个人既胖又健康,总是说:“哎哟,您发福了!” 这不经意间的“发福”,最是祖先创造“福”字的本义。然而,福的内容不断扩展,吃饱之后,自然有新的追求,后被解释为:富、贵、寿、考,齐备为福。富贵自不必说,寿考是平安健康,活到天年。如此一个“福”字,谁不想把其请到家。 再看那个传说。相传,姜太公之妻是个败家种,不管到哪里都败。在姜太公封神之时,其妻说:“别人都封了神,为啥不封我?”姜太公答:“你到哪家哪家败,封你干啥!也罢,要封就封你为穷神吧。”其妻很不满意:“封我为穷神,叫我蹲在哪个地方?”姜太公说:“有福的地方不能去。”此事被传开后,惊动了老百姓,于是老百姓把自家大门、小门贴上“福”字,以对穷神的拒绝。从此便成了传统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第38句】:钱迷眼睛会发昏,官迷心窍能作恶

【第39句】:宁可人负我,不可我负人

【第40句】:【重打锣鼓另开戏】 释义:重新敲起锣鼓,从头另开演一场戏。比喻从头再干或另作新的打算。 例句:人们的劲头又来了,又好像头年,萧队长找着一百二十多个贫雇中农男女,愿意重打锣鼓另开戏。

【第41句】:【一块石头往平处放】(惯)形容办事公平、公正。

【第42句】:【你有你的关门计,我有我的跳墙法】 释义:借指有办法对付对方。 例句:“俗语说:‘你有你的关门计,我有我的跳墙法。’红军要来,总有他们的办法。”

【第43句】:【上门买卖好做】(谚)找上门来愿意和你做交易的,这种生意最容易成交。指送上门来的事容易办成。

【第44句】:【土地庙里长草——荒神】(歇)土地庙:供奉土地神的小庙。荒:荒芜,谐“慌”。神:本指神灵,转指心神。形容人心慌意乱。

【第45句】:怒画竹,喜画兰,不喜不怒画牡丹。

【第46句】:修身如执玉,积德如遗金

【第47句】:【菩萨心肠】本着“大慈大悲”的愿力,实施普度一切众生的大行,这就是“菩萨道”精神的主要特征。后因以“菩萨心肠”比喻仁慈善良之心。如《西湖佳话·放生善迹》:“吾弟以恩报仇,实是菩萨心肠。”(李明权)

【第48句】:【热脸贴冷屁股】(惯)比喻向人献殷勤,却受到冷遇。 也作热脸碰个冷屁股。 热脸挨了个冷巴掌。 热气呵冷脸。

【第49句】:【好戏还在后头】(惯)指事情还没有完结,热闹的场面和激烈的争斗还在后面。 也作“闹戏还在后头”。

【第50句】:【起晚了得罪公婆,起早了得罪丈夫】(惯)比喻怎么做都不好,左右为难。

【第51句】:廉者不要嗟来之食,志士不饮盗之泉

【第52句】:【跑了和尚跑不了庙】(谚)和尚跑得了,和尚庙却跑不了。指当事人可以跑掉,但产业还在,有干系的人还在。比喻暂时的应急办法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也作跑了和尚有庙在。 跑得了老道跑不了观。观:道教的庙观。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寺。

【第53句】:【癞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气】(歇)口气:本指口里呼出的气,转指说话的气势。指人说话的口气不小。常含讥讽意味。

【第54句】:保持一生壮健的真正方法是延长青春的心。一个丑角进城,胜过一打医生。

【第55句】:【打开场锣鼓】(惯)原指戏曲开场前敲一阵聚众锣鼓。比喻在进行某活动之前造声势。 也作“敲开场锣鼓”。

【第56句】:【看西洋景】(惯)西洋景:也叫西洋镜,旧时民间文娱活动的一种装置,许多画片左右推动,周而复始,观众从透镜中看放大的画面,画片多为西洋画。比喻去看新奇或意想不到的东西。

【第57句】:【丰年珠玉,俭年谷粟】(谚)俭年:五谷歉收的年景。丰收年里,人们珍爱的是珠宝玉石;遭灾年景,人们关心的是口粮。指供玩赏的是珠宝,关民命的是粮食。

【第58句】:杀人不眨眼原形容经上所说的屠夫广额。《续传灯录·昭觉圆悟克勤禅师法嗣》谓:“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飓下屠刀,立地成佛。”这个掌故出于《大般涅檗经》卷一七:“波罗栋国有屠儿名日广额,于日日中杀无量羊。

【第59句】:【装一佛像一佛】安装一尊佛像,就像一尊佛像,意为手艺高。比喻学一行像一行,干一行会一行。如《醒世恒言》卷三八:“直竖起一面大牌,写着‘李氏专医小儿疑难杂症’十个字。铺内一应什物家伙,无不完备。真个装一佛像一佛,自然像个专门的太医起来。”(李明权)

【第60句】:天上无云不下雨,世间无理事不成。

【第61句】:【狗熊嘴大啃地瓜,麻雀嘴小啄芝麻】(谚)地瓜:甘薯,块头大。芝麻:油料作物,颗粒小。狗熊嘴大,只可拱吃地瓜;麻雀嘴小,吃的却是芝麻。指大有大的无能处,小有小的可贵处;人的智与力不可用年龄多少或身材大小来衡量。

【第62句】:【圆成】谓圆满成就。如《楞严经》卷一:“发意圆成一切众生无量功德。”明代理学家王阳明也借用这一词语,其《传习录》卷上谓:“只在此心纯天理上用功,即人人自有,个个圆成。”唯识宗把圆满成就诸法功德的“实性”,称为“圆成实性”。后俗语中用“圆成”,意为作成、办妥。如《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他一心想慕娘子,诸物不爱,只求圆成好事。”(李明权)

【第63句】:谦虚的人,为自己的探索敞开门窗

【第64句】:【挤讹头】(惯)比喻敲诈勒索。

【第65句】:【千般易学,千窍难通】 释义:各种东西容易学,但要精通冬种诀窍就难了。 例句:“千般易学,千窍难通。李书记,恐怕你对这个道理不熟。”

【第66句】:【赖象嗑瓜子——眼饱肚中饥】(歇)指所追求的人或物,眼睛能看见却得不到满足。

【第67句】:身,厶人的身体和精神的总称,两者互为依存。“身心”较早见于佛经,如《无量寿经》卷下有“身心摧破”一语,《法华经·提婆品》亦有“身心无倦”的说法。佛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都是因缘和合而成,人的身心也不例外。佛家认为身心是由“五蕴”构成的。蕴,梵语Skandha,意为积聚,即众多的成分积聚在一起。所谓五蕴,即色、受、想、行、识,由这五种东西组合而成我们的身心。色蕴是身体,受、想、行、识四蕴是心。人通过五根(五官)攀缘外境而产生感受、想像和贪、嗔、痴等识别心理。

【第68句】:【欲要知究竟,处处细留心】(谚)指要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必须细心观察,不放过任何疑点。

【第69句】:【死人臭一里,活人臭千里】(谚)尸体发臭,只能臭一里远;名声臭了,却能传到千里之外。指人要是名声败坏,就不可收拾。

【第70句】:狗咬人,有药治;人咬人,没药医。

【第71句】:没有松柏性,哪得雪中青

【第72句】:【吃瓜子吃出个臭虫来——啥仁都有】见“嗑瓜子儿嗑出个臭虫来——什么仁儿都有”。

【第73句】:时光脚步轻,年岁不饶人

【第74句】:【跳不出如来佛的掌心】“如来佛”即佛,“如来”是佛的十种尊号之一。神话小说《西游记》描写孙悟空神通广大,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但却无论如何也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此俗语比喻不管有多大本事,用尽解数,也摆脱不了某种力量的控制。如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六章:“果不出所料,眼前这一套全是美国顾问处的设计,可是不管严醉有天大本事,还是跳不出如来佛的掌心!”(李明权)

【第75句】:【黑老鸹报喜——不是好消息】(歇)黑老鸹:方言,乌鸦。旧俗认为乌鸦叫是不祥之兆。指不是好的兆头。 ‘黑猫白猫-抓住耗子的就,是好j猫】见“黄狸黑狸,得鼠者雄”:

【第76句】:【五百世冤家】谓犯杀业重罪者,在许多生轮回中冤冤相报,结成无休无止的冤家。“五百”,泛指极多。多指结冤极深的冤家对头。《经律异相》卷四六十六引《出钞毘昙婆娑经》谓:“尝闻有一女人,为饿鬼所持,即从咒术而向鬼言:‘何以恼他女人?’鬼答言:‘此女人是我怨家,五百世中常杀我,我亦五百世中断其命。若彼能舍旧怨心,我亦舍。’”俗语中也用以指缘份极深的有情人。如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张生)与那五百年前疾憎的冤家,正打个照面儿。”俗语中昵称情人为“俏冤家”。如元·关汉卿《一半儿·题情》曲:“骂你个俏冤家,一半儿难当一半儿耍。”(李明权)

【第77句】:【对牛弹琴】(惯)比喻对着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讥笑人听不懂别人的话,或讥讽人说话不看对象。

【第78句】:有上不去的天,没过不去的关.

【第79句】:羊群走路靠头羊。

【第80句】:颜师古注云;“素食,菜食无肉也。”本谓居丧不肉食。后特指佛教徒持戒不食鱼肉荤腥。如唐代颜师古《匡俗正谬》卷三所说:“今俗谓桑门(佛教僧侣)斋食为素食。”原先,小乘教徒仍可吃“i净肉”,即不见杀、不闻杀和不为我而杀。大乘教对出家人禁一切肉食。“看经”即阅读佛经。佛门常劝信士“读诵大乘,近善知识”。佛经称为“法宝”、“法身舍利”。看经是佛教徒产生“正信”、“正见”并走上“正道”的主要途径。“穷吃素,老看经”应是世俗的一种偏见。不过,这句俗语的语词意义是说,环境能够影响人的行为。如杨景贤《刘行首》第二折:“你不知道闲官清,丑妇贞,穷吃素,老看经。我如今青春之际,我怎生出的家!”

【第81句】:【韭菜包点心——好长馅】(歇)整根韭菜做点心馅,馅太长了。 馅:谐“限”。指限定的范围很大。

【第82句】:千里迢迢禅门语,指与见性事相去甚远。南、宋法应辑集《禅宗颂古联珠通集》第九卷六祖下第一世:“千里迢迢信不通,归来何事太匆匆。白云锁断岩前石,挂角羚羊不见踪。”后形容路途遥远。明代冯梦龙《古今小说·范巨卿鸡黍死生交》:“辞亲别弟到山阳,千里迢迢客梦长。岂为友朋轻骨肉?只因信义迫中肠。”清代俞万春《荡寇志》第八三回:“去了不但自己无益,反害了云亲家。若到云太公处,千里迢迢,带着老小逃难,更不稳便。”秦牧《鲜花的河流》:“在接受献花的人们当中,包括有……千里迢迢把货物送到牧民蒙古包里的姑娘。”

【第83句】:【独虎好擒,众怒难犯】(谚)指要捉住一只虎还比较容易,引起了众人的愤怒就难办了。

【第84句】:【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谚)骡子能负重,但比不上马善跑;是骡子还是马,拉到大道上跑一跑便知。比喻人的才能是高是低,放到实践中检验一番便见分晓。 也作是骡子是马,遛一遛看吧。 是骡子是马,上阵遛遛。上阵:上战场。

【第85句】:人的才智再高,无人帮难成长

【第86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第87句】:【官禁私不禁】(谚)官方明令禁止的事,私下里照样通行。旧指官方的律条只是表面文章,不能起到令行禁止的作用。

【第88句】:【过了九月九,大夫高了手,米饭萝卜丝,吃了去病根儿】 释义:过了农历九月九,萝卜一类有利健康的蔬菜下来了。 例句:现在你给出个“主意”,叫我明天卖烤红薯,我就觉得这是好主意。为啥呢?常言说:“过了九月九,大夫高了手,米饭萝卜丝,吃了去病根儿。”看病的生意不行了,红薯才下来,城里人都爱吃个新鲜烤红薯。

【第89句】:马不抽打不起步,人不激励不发奋

【第90句】:【广结善缘】“缘起性空”是佛教的基本理论之一,认为一切事物都由“因缘假合”而成。因此,佛家很重视“缘”即事物彼此间的联系和影响。“缘”有“尘缘”、“恶缘”和“善缘”等。佛家主张“广结善缘”,如修习佛法、结交善友、利益众生等,以为将来得度的因缘。“广结善缘”亦简称结缘、有缘。隋·智顗《法华经文句》卷二谓:“结缘者……过去根浅,复漏污杂,三慧不生,现世虽见佛闻法,无四悉檀益,但作未来得度因缘,此名结缘众。”如梁简文帝《相宫寺碑》:“皇太子萧纬,自昔蕃邸,便结善缘。”即指学佛。又如唐·司空图《赠岑上人》诗:“巡礼诸方遍,湘南频有缘。”指与僧人结交。又如树恒《绚烂之极归于平谈》谓:“(弘一法师)书写了大量作品,广结善缘。”经上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行一切善事,都可以称为“广结善缘”。后来,与人往来、与物接近的机缘,亦泛称“结缘”。如唐·白居易《醉后重赠晦叔》诗:“岂是今投分,多疑宿结缘。”又宋·陆游《湖上》诗:“桃李已忘畴昔分,禽鱼犹结后来缘。”(李明权)

【第91句】:群众在哪里,胜利就在哪里。

【第92句】:【当着和尚骂秃子】(惯)比喻表面上骂那个人,实际上是骂眼前这个人。 也作“当着和尚骂贼秃”。

【第93句】:【兔儿爷】在民间,兔被神化了,玉兔不是凡间的家畜,而是广寒宫里的神兔。神兔被称为“兔儿爷”。那么,“兔儿爷”是从何说起呢? 关于“兔儿爷”的来历,还有一段传说。一年,北京城里忽然闹起了瘟疫,几乎每家都有人得了,就治不好。嫦娥看到此情景,心里十个难过,就派身边的玉兔去为百姓治病。玉兔变成了一个少女,挨家挨户地走,治好了很多人。人们为了表达谢意,纷纷送东西给玉兔;可玉兔什么也不要,只是向别人借衣服穿,每到一处就换一身装扮,有时候打扮得像个卖油郎,有时候又像个算命的……一会儿是男人装束,一会儿又是女人打扮。为了能给更多的人治病,玉兔就骑上马、鹿或狮子、老虎,走遍了京城内外。消除了京城的瘟疫之后,玉兔就回到月宫中去了。于是,人们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有骑鹿的,有乘风的,有披挂着铠甲的,也有身着百姓衣服的,千姿百态,非常可爱。每到农历八月十五那天,家家都要供奉它,给它摆上好吃的瓜果菜豆,用来酬谢它给人间带来的吉祥和幸福,还亲切地称它为“兔儿爷”、“兔奶奶”。 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捧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可见,人们对兔儿爷的神化和喜爱。

【第94句】:【处暑后十八盆汤】 释义:处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八月二十三、四日。汤:指洗澡用的水。处暑以后,还得洗十八天的盆汤浴。指时令虽过处暑,天气还得再热一段时间。 例句:八月又作新凉,谚云:“处暑后十八盆汤。”又云:“立秋后四十五日,浴堂干。”

【第95句】:【八十岁学吹鼓手】(惯)吹鼓手:旧式婚丧礼仪中吹奏乐器的人。 指年纪大了还去学某种技艺。

【第96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97句】:【歪歪木头端匠人】(谚)端:正。 木材尽管不端正,可一经木匠的手,就会变成合格的材料。指名匠的难能可贵处,在于能因材致用。

【第98句】:【喝酒见人心】 释义:一起喝酒,边喝边谈,往往能吐出心里话,加深相互了解。 例句:俗话说,喝酒见人心。一边喝一边谈,岂不更痛快?

【第99句】:【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谚)纵:放纵,宽容。对于敌人,绝不能宽容,以免留下无穷的后患。指对敌对势力不能心慈手软,必须彻底消灭。

11060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