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精辟民间俗语经典俗话,让人不由沉醉!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 功夫不负有心人】勤奋努力,终能成功。叶辛《蹉跎岁 月》:“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华雯雯的脸蛋在她的精心保 护之下,确是白皙红润,光滑鲜嫩。”

【第2句】:豹子马——净是点子

【第3句】:水缸里抓王八——稳拿

【第4句】:【千里送鹅毛——物轻人意重】(歇)宋·罗泌《路史》记载:云南民间传说,唐朝时,土官缅氏派缅伯高送天鹅向唐明皇进贡,经过沔阳湖时,天鹅飞走,只留下一根鹅毛。 缅伯高只好将这根鹅毛献上,并说:“将鹅贡唐朝,山高路远遥。沔阳湖失去,倒地哭号号。上覆唐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指礼物虽轻,但情意深厚。 也作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 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情重。

【第5句】:【 树倒猢狲散】猢狲,猴子。比喻势运衰败,原有的人各自 走散。相关的:大树一倒,猢狲乱跑。清代《红楼梦》:“如今 我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生悲,若应了那句 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诗书旧族了?”

【第6句】:快过年了,我嚷着要买新衣服,爸爸批评我说:“鸟美比羽毛,人美比学习。”(宁夏·西吉)

【第7句】:【拿碌碡打月亮——不知轻重】(歇)碌碡:又叫石磙,一种用来轧谷物、平场地的圆柱形农具,用石头制成,很重。本指不知重量大小,转指不知道掌握行为的分寸,乱来蛮干。

【第8句】:【无祀鬼神坛——凭你自来自去】(歇)无祀鬼:不享有固定祭祀的鬼神。神坛:祭祀鬼神的高台。指可以任凭人自由来去。

【第9句】:【土相扶为墙,人相扶为王】(谚)扶:扶持。就像土与土相扶持才能垒起高墙,人得到人的扶持,才能成就大事。指要成大事,离不得众人的协助。 也作“土帮土成墙,人帮人成王”。

【第10句】:【八十年不下雨——好睛儿】(歇)晴:谐“情”。反话,意指没有什么情分可说。

【第11句】:【女大不中留】(谚)指女儿长大了就应该出嫁,不可久留娘家。 也作女大不中留,留下结冤仇。 女大留不得,留下惹是非。

【第12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惯)指秘密只有彼此知道,不告诉其他人。 也作“你知我知,天知地知”。

【第13句】:阎王奶奶害喜病——怀鬼胎

【第14句】:菜篮子装泥鳅——爬的爬,溜的溜

【第15句】:【争气不争财】(谚)指做事只求争口气,即使在钱财上受损也愿意。

【第16句】:【水趁鱼,鱼趁水】释义:比喻互相需求,互相利用。例句:李家和在田,这本是个水趁鱼,鱼趁水的事。在田没有那一身好活路,这还不是个明白事,李鸿云的人,割了他的脑袋你能沾他光?

【第17句】:鄱阳湖里起春水———浪更比一浪高

【第18句】:大鱼吃小鱼——弱肉强食;以大欺小

【第19句】:【英雄只怕病来磨】见“好汉就怕病来磨”。

【第20句】:【打破砂锅问到底】流传在民间的这句俗语,用来形容十分认真的态度,一心要把事情弄个明白。 “打破砂锅问到底”源自生活中的自然象。砂锅即用含沙的泥烧制成的锅,多为人们用作熬制中药或冬季煨烫火锅的器具。这种锅稍不小心极易破碎,据说,药熬好后;从火上取下来不能马七往木头制品上放,一放就裂,而且一裂就会裂到底。实际上是打破砂锅“纹”到底,变成了漏锅。因为裂纹的“纹”同“问”谐音,后来就变成了“问到底”了。

【第21句】:【民以食为天】(谚)老百姓把粮食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指粮食是民生的根本,是人类社会物质生活的重中之重。

【第22句】:【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谚)色:女子的美色。以年轻美貌求取宠幸的女子,好日子是不会长久的。指凭着美色取宠,等到年逝色衰,就会被抛弃,落得个可悲的下场。

【第23句】:【老马嘶风——英心未退】(歇)老马面对烈风仍嘶鸣,驰骋千里之心不减当年。指老年人雄心未衰。

【第24句】:【 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同一水平上发展。《天意》:“一个 傍大款和一个不傍大款的模特儿,永远不会站在同一起跑 线上。”

【第25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释义:受人一点点好处,要多多地报答。例句:人家对我们的恩情……哪管是一点好处,都不能忘记的。老人常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啊!”

【第26句】:刀子插在鞘里——锋芒不露;不露锋

【第27句】:【一根线上拴的蚂蚱】释义:互有联系,谁也跑不脱。例句:“咱俩是一根线上拴的蚂蚱,到时蹦不了我,也跑不了你。”

【第28句】:【却之不恭,受之有愧】(惯)却:不接受,拒绝。拒绝别人的好意显得不恭敬,接受了又觉得惭愧。 接受别人馈赠或邀请时的客套话。

【第29句】:【老伴】“老伴”这个称呼,现在一般用于老年夫妇之间,在城市这种称呼比较普遍,在乡下还有不知其意的。本人就曾遇到一个民工,我说自己的老伴如何如何,它不知所云。 “老伴”原是太子对老太监的称呼。明朝宪宗皇帝朱见深册立九岁的儿子为太子,派在宫中服役多年的太监覃吉做典玺局的郎官,专门照管太子的生活和学业。覃吉为人正派,忠于职守,太子极为尊敬和爱护他,称他作“老伴”。后来,“老伴”才转化为老夫老妻之间的称呼。

【第30句】:大伯家的猪糟蹋了二奶家的庄稼,他们两家在吵架。我对爷爷说:“就怨大伯,他为什么不把猪圈好呢?”爷爷说:“有活儿多插手,遇事少插嘴,你小孩家懂什么?”(河南·内乡)

【第31句】:【兔子急了也咬人/兔子不急不咬人】被逼反抗。张孟良《儿 女风尘记》:“什么叫有胆子没胆子,兔子急了还咬人咧,何 况一个人?”

【第32句】:布袋里装牛角——内中有弯

【第33句】:【人生一盘棋】释义:指人的一生像一盘棋一样变化莫测。例句:唉!人生一盘棋,得得失失,真不易拿稳啊!

【第34句】:【伸出脖子挨杀】(惯)比喻坐等着任人宰割、欺辱。 也作“伸长脖子挨刀”。

【第35句】:【卖石灰见不得卖面的】(谚)石灰和面粉都是白的。比喻同行之间往往会互相嫉妒。 也作“卖白面的见不得卖石灰的”。

【第36句】:【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谚)腊: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指腊月的初七、初八,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日子。

【第37句】:【身在福中要知福】(谚)身处在幸福之中,要知道珍惜这幸福生活。 指人必须知足惜福。

【第38句】:有一天,爸爸在笨手笨脚地钉上衣的扣子。突然,只听爸爸“哎哟”一声:“扎死我了。”在一旁做家务的妈妈风趣地说:“棍不打好人,针不扎巧人。”(山东·枣庄)

【第39句】:【开后门】(惯)比喻利用职权给人以不应有的方便和好处。

【第40句】:【抓住小辫子】清朝时,男人头上梳辫子。抓住辫子,就可 强行拉着人走。辫、柄音近,借指挑错儿,抓把柄。浩然《山 水情》:“同时,你们也得给我做脸,别让反对我的人抓住任 何小辫子。”

【第41句】:【郎中】“郎中”现指医生,南方多此称呼。如现代京剧《沙家浜》中有地下党联络员假扮郎中为沙四龙看病传递情报的情节。郎中,古代是一种官职。始于战国,汉代沿置,属光实禄勋,管理车骑、门户,并充内侍卫,外从作战。初分为车郎、户郎、骑郎三类,长官设有车、户、骑三将,其后类别逐渐泯除。晋至南北朝,为尚书曹司的长官。自隋朝自清,各部皆沿置郎中,分管各司事务,为尚书、侍郎、丞相以下的高级部员。范晔《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指汉朝的官职。宋代始设医官,最高级的是大夫,其次为郎,又称郎中,以下便称医效、祗侯等。后人因之称医生为大夫或郎中。显然是为抬高医生地位而有意奉承之,说穿了是官本位在作怪。既然长期称医生为郎中,也就习以为常了。

【第42句】:【说一千,道一万,不如拿眼看一看】(谚)听别人说千道万,终究是听来的,不如自己亲眼过目,才是真切的。指耳闻不如目见,听得再多也不如目睹可靠。

【第43句】:【菜刀不快怨灶王】(惯)比喻自己做不好事情却埋怨别人。

【第44句】:应声虫——随声附和

【第45句】:【心窄得放不下颗黍子】(惯)形容人心胸狭窄。

【第46句】:下棋丢了帅——输完了

【第47句】:【英雄无用武之地】才能无法发挥。反义说:英雄有用武 之地。海外张爱玲《倾城之恋》:“凭着这点本领,她能够做 一个贤惠的媳妇,一个细心的母亲。在这里她可是英雄无 用武之地。”

【第48句】:【日出三竿,不急便宽】释义:三竿:旧时估量太阳离地面的主观约数。指太阳出山三竿高,风势不猛,则风会逐渐平息。例句:谚云:“日出三竿,不急便宽”。大凡风,山出之时,必略静,谓之风让日。

【第49句】:【哪个庙里没有屈死鬼】(谚)屈死鬼:含冤负屈而死的鬼魂。任何一座庙里都有屈死的游魂。指到处都有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人。 也作哪座庙里没有屈死鬼。 哪个庙都有替死鬼。

【第50句】:【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释义:指太阳落在云层里,后半夜一般要下雨。例句:看来,今天是不该走了。谚语说:“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这也是天意呀!

【第51句】:【更上一层楼】释义:比喻再提高或再前进一步。这是王之涣《登鹳雀楼》诗句。例句:野心勃勃的张作霖再不甘心蛰伏洮南一隅,又要“更上一层楼”了。

【第52句】:擀面杖升云天一诽谤(飞棒)

【第53句】:【躲了雷公,遇了霹雳】释义:雷公:神话传说中的雷神。比喻躲过了一场打击,又遇到另一场打击。例句:蒯公又想道:“天下举子像鲜于‘先辈’的,谅也非止一人,我不中鲜于同,又中了别的老儿,可不是‘射了雷公,遇了霹雳’!”

【第54句】:【又是馒头,又是锤子】(惯)比喻软硬兼施。

【第55句】:无病天天困,没病困成病。

【第56句】:【老虎头上拍苍蝇】(惯)比喻冒险去触犯有权势、有地位的人或势力。 也作老虎头上扑苍蝇。 老虎头上抓毛儿。

【第57句】:阎王老子做木匠——鬼斧神工

【第58句】:【不暗不聋,不成姑公】(谚)喑(yIn):哑。姑公:婆婆与公公。指不会装聋作哑,就当不了公婆。也泛指当家人就得要装得糊涂些。 也作不痴不聋,不做家翁。 不痴不聋,不作阿家阿翁。

【第59句】:【 杀人不染两手血】谓阴谋害人。刘云若《红杏出墙记》: “她向来是杀人不染两手血的惯家,历年使了许多招数,都 是安稳成功,从未被人识破。”

【第60句】:石匠打铁——不会看火(货)色

【第61句】:【吊起骡子讲价钱】强行交涉,胁迫就范。类似的:打死狗 讲价钱。沈从文《长河》:“不走开,人家会把你爹当王四癞 子办,吊起骡子讲价钱,不管你三七二十一,伸出手来,‘大 爷要钱’!不把不成。”

【第62句】:【哭嫁】很多地方流行“哭嫁”风俗,在结婚的大喜日子里,新娘为什么要哭呢?这里面有怎样的讲究,它的由来如何呢?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则关于“哭嫁”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个后娘嫌弃前房留下的女儿,不是打就是骂。等到女儿16岁时,便给她随便找了个婆家。在出嫁的那天,按风俗当娘的只能对女儿说吉利话。可后娘偏偏说败兴话,哭道:“女儿啊,你蓬头去,插花归;空身去,抱儿归……”她这一哭既遮盖了她嫁女儿不置嫁妆的煞心,又自认为在大喜的日子一闹一哭,今后这个女儿会一世晦气,日后穷苦。女儿知道后娘起着歹心咒骂自己,可她也没办法,只得哭着空手上了花轿。后来她在婆家吃苦耐劳,夫妻和睦,一年后生了个大胖小子,日子越过越好。不久,后娘给自己的亲生女儿找了个富贵人家,临上轿前,母女俩有说有笑,说了一大堆吉利话。谁知女儿在家娇生惯养,出嫁后故态不改,婆媳吵嘴,夫妻打架,闹得不可开交,不到一年,家也败落下来。从此以后,人们就认为女儿出嫁时,还是哭比笑好。代表着越哭越发,越哭越富。为此,还编了许多“哭嫁歌”,如《闺声哭》、《哭爹妈》、《哭叔爷》、《哭兄弟》、《哭外公外婆》、《哭舅爷》、《花轿到屋哭》等。此处仅录《哭爹妈》几句:月儿弯弯照华堂,女儿开言叫爹娘。父母养儿空指望,如似南柯梦一场。一尺五寸把儿养,移干就湿苦非常。劳心费力成虚晃,枉自爹娘苦一场。

【第63句】:【新鞋不踩臭狗屎】见“好鞋不踏臭粪”。

【第64句】:心里头长草——荒(慌)了

【第65句】:数九寒天,妈妈在打扫院子。我倚着门框问:“妈妈,你不冷啊?”妈妈说:“傻丫头,不冷。冻死闲人,饿死馋人。”(河北·青县)

【第66句】:大佛爷数念珠——心里有数

【第67句】:【拼得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谚)铁杵:短而粗的铁棒。拼着下大功夫,即使是粗铁杵,也能磨成绣花针。指人只要肯下苦功,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也作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钢梁磨绣针,功到自然成。

【第68句】:【若要俏,带三分孝】(谚)俏:俊俏。孝:孝服为白色,故代指白色。 若要衣着打扮俏美,最好是在艳色服装上配三分白色。指女性着白,能增添几分姿色。 也作若要俏,添重孝。 若要俏,须戴三分风流孝。 若要俏,三分孝。

【第69句】:【炒豆没吃上,还炸了锅】没有得到好处yipinjuzi.com,反而遭到损失。 浩然《艳阳天》:“这个人可不是好惹的,说不定又得闹个炒 豆没吃上,还炸了锅。”

【第70句】:【 好汉顾三村,好狗顾三邻】谓应该照顾乡邻,帮助他人。 张孟良《儿女风尘记》:“没说的!好人护三村,好狗护三邻。 兄弟尽力而为。”

【第71句】:【将飞者翼伏,将奋者足跼】:蜷曲。将要起飞的大鸟,总要先敛起翅膀;将要迅跑的走兽,总要先弓起脚。比喻人在即将采取大的行动之前,总有一段短暂的静默期。

【第72句】:南天门搭戏台——唱高调

【第73句】:【天睛总有天雨时】(谚)天气不可能总是晴的,总会有下雨的时候。 比喻得意中不免会有失意,顺利中要谨防出现挫折。

【第74句】:【刨土圪垃】(惯)土圪垃:土块。 指以种地为生。

【第75句】:【吃香的,喝辣的】释义:形容吃喝多而好,生活舒适。例句:我可怜的儿呀,你逃不了你的命。俗话说既在江湖内,都是苦命人,命里注定的,逃不了。既是这么着,我也就是盼着你找个好人家,吃香的,喝辣的。

【第76句】:【物有不同物,人有不同人】(谚)物和物不一样,人和人也不会相同。指人与人总有差别,不能强求一律。

【第77句】:小康来找我弟弟玩,我弟弟对妈妈说:“我不和小康玩,小康是个坏孩子。”妈妈说:“但你是好孩子,小康可以和你玩啊!”弟弟说:“对啊!”于是就和小康出去玩了。(河北·新乐)

【第78句】:【实打实】(惯)1指实实在在、脚踏实地。2指说的全是实话。

【第79句】:人们都想方设法挣钱,可王叔却每天闷在家里搞什么科学发明。王婶沉不住气了,唠叨说:“人们都在急眉火眼地挣钱抓日子,你却呆在家里冒傻气。兔子能驾辕,谁家还买骡马?”(河北·海兴)

【第80句】:小明见妈妈在炒肉,馋得眼巴巴望着锅。妈妈瞪了他一眼说:“看你,眼睛吹得灯熄了。”(湖南·冷水滩)

【第81句】:【不怕年灾,就怕连灾】释义:指连年的灾害最为可怕。例句:今年接着去年的大涝,又来了一个大旱,正如俗话所说:“不怕年灾,就怕连灾。”

【第82句】:【吃柳条拉鸡笼——肚子里编】(歇)编:本指编织、编制,转指编造、捏造。指某事是有人编造或存心捏造出来的。

【第83句】:【久赌无胜家】见“常赌无赢客”。

【第84句】:【拉住黄牛当马骑】(惯)比喻让能力差的人担当重任。

【第85句】:【吃力不讨好】花了很大力气,别人还有意见,得不到好 评。吃,也说:费。歇后语形式为:老公公背儿媳妇过河,吃 力不讨好/顶着石臼唱戏,吃力不讨好。香港唐人《金陵春 梦》:“我的处境好有一比,顶着石臼唱戏,吃力不讨好。”

【第86句】:【小儿欲得安,无过饥与寒】(谚)要想让小儿平安,最好的办法是不让他吃得过饱,穿得过暖。指经常让小孩受点饥寒yipinjuzi.com,反而会少生疾病。

【第87句】:【黄袍加身】“黄袍加身”成了通过政变当上皇帝的代名词,含有贬义,有名不正、不够光彩的意味。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用以讽刺盘踞一方的“土皇帝”当政的说法。那么,“黄袍加身”是怎么回事呢?完全是一出赵匡胤自编自导的政变把戏。公元960年,后周接到边境紧急战报:北汉国主和辽国联合出兵,进犯后周边境。幼主周恭帝(只有七岁)命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前往应敌。赵匡胤立刻调兵遣将,和弟弟赵匡义、亲信谋士赵普一同带领大军从汴京出发。大军开出京城四十里,到了陈桥驿,赵匡胤命令将士就地扎营休息。在陈桥驿宿营时,一些将领聚集在一起议论说:“皇七年纪那么小,我们拼死拼活去打仗,他也不会知道我们的功劳,倒不如拥立赵点检做皇帝吧!” 这种意见很快传遍全营,将士们一齐拥到赵匡胤住的驿馆。赵匡胤起床后,见外边集聚着这么多将士,还没来得及问话,几个人把早已准备的一件黄袍,披在他的身上,大伙跪地高呼“万岁!” 汴京城里有石守信、王审骑等人做内应,没费多大劲就控制了京城。将领们把大臣范质、王溥等叫到赵匡胤的住处。赵匡胤一见他们的面,就装出为难的样子说:“世宗对我恩重如山,现在我被将士逼成这个样子,你们看怎么办才好?”范质等吞吞吐吐不知该怎么回答好。这时有个将领声色俱厉地喊道:“今天大家一定要请点检当天子!”范质、王溥等吓得赶快给赵匡胤下跪。周恭帝被迫让位,赵匡胤即皇帝位,国号宋,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这一事件史称“陈桥兵变”。

【第88句】:【神归庙,鬼归坟】(惯)比喻每个人都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第89句】:公安局长蹲监狱——以身试法

【第90句】:耕田的老牛——被人牵着鼻子走

【第91句】:【烧香望和尚——一事两勾当】(歇)旧时作风不好的女子去寺庙,既烧了香又看望了相好的和尚。 转指一举两得。

【第92句】:【冷在三九,热在三伏】(谚)三九:冬至节后第三个九天。三伏:夏至节后分头伏、中伏、末伏。指一年之中,三九天最冷,三伏天最热。 也作冷不过三九,热不过三伏。 热不过三伏,冷不过三九。

【第93句】:【不怕闹的欢,就怕拉清单】拉清单,借代算总账。指为非 作歹日后要被清算。孙犁《风云初记》:“不怕闹的欢,就怕 拉清单,你说的对!”

【第94句】:弯藤结歪瓜——孬种

【第95句】:【出水才见两腿泥】释义:比喻事情到最后才能看出结果。例句:“我不服他这个,走着瞧,出水才看两腿泥哩!”

【第96句】:【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谓能够帮助别人,别人也会帮助你。 清代《红楼梦》:“老老说哪里话?俗语说得好,与人方便,自 己方便。不过用我一句话,又费不着我什么事。” 遇方便时行方便,得饶人处且饶人尽量帮助别人,原谅别 人。明代《西游记》:“徒弟!常言说得好:遇方便时行方便, 得饶人处且饶人。操心怎似存心好,争气何如忍气高!”

【第97句】:岩石上的树木——自有活法

【第98句】:【不怕路远,只怕志短】(谚)比喻只要有志气,有决心,就不怕艰难困苦。

【第99句】:【吃了迷魂药/喝了迷魂汤】指被迷惑。浩然《山水情》:“两 性之爱怪得很,掉落情网里的人,就如同吃到迷魂药一般, 十有八九不顾前后。

17047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