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QQ文案点赞最多的谚语俗语的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谚)人为了钱财不惜搭上性命,鸟为了食物不惜遭到捕杀。旧指人生在世就是为了钱财。 也作人为财,鸟为食。 人为名利死,鸟为觅食亡。 鸟为食死,人为财亡。

【第2句】:【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歇)本指镜子里面、镜子外面都不像人的模样;转指做事里外或两个方面都没有落下好,到处遭人埋怨。 也作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够人。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落人。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像人。

【第3句】:【要打看娘面】(谚)要责打孩子,也要给孩子母亲留些情面。指母亲的情面重。也指采取行动要照顾到方方面面。

【第4句】:【有其师必有其徒】(谚)指有什么样的师傅,就会教导出什么样的徒弟。 也作“有什么师傅,有什么徒弟”。

【第5句】:【熬过冬,就是夏】(谚)指熬过了冬天的严寒,夏天就必定到来。比喻人身处逆境之中,不必焦躁忧虑,耐心等待,定有转机。

【第6句】:【十二属相】“十二属相”也称十二生肖。古人用十二地支记时,十二地支代表了十二时辰。古人又根据他们对动物出没活动时间的规律,把十二时辰配上了十二生肖:子:子夜十一时至第二天凌晨一时,这时候,老鼠的活动最为活跃,“子”就同鼠搭配,称为“子鼠”。 丑:牛吃足了草,凌晨一至三时还在咀嚼,准备凌晨出来耕地,所以“丑”就同“牛”搭配,称为“丑牛”。 寅:据说凌晨三至五时,这时候老虎最凶猛,所以“寅”同“虎”搭配,称为“寅虎”。 卯:凌晨五时后,月亮(又叫玉兔)还在照耀大地,所以“卯”同月宫神话中唯一的动物玉兔相配,称为“卯兔”。 辰:龙是神话中的动物,传说早晨七至九点钟已是群龙行雨的时候,所以辰时属龙。 巳:据说,早晨九至十一时,蛇不在人行走的路上游动,不会伤人,所以巳时属蛇。 午: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一时,太阳当头,据方士的说法,午时阳气到达极限,阴气将产生,马跑离不开地,是“阴”类动物,所以午时属马。 未:下午一至三时,羊吃了这时候的草,据说并不影响草的再生,所以未时属羊。 申:下午三至五时,猴子异常活跃,申时属猴。 酉:下午五至七时,傍晚来临,鸡开始归窝,所以,“酉”跟鸡搭配,称为“酉”鸡。 戌:下午七至九时,黑夜来临,狗开始“工作”:看家、守夜,所以,“戌”同犬搭配。 亥:晚上九至十一时,夜已深,猪憩睡得更熟,所以“亥”跟猪搭配,称“亥猪”。 十二生肖是我国用于记录年的一种方法,如《泰山庙圣旨碑》题:“泰定鼠儿年十月二十三日”,“鼠儿年”即子年。十二生肖也是我国在古代民间计算年龄的方法。如子鼠年生的属鼠,丑年生的属牛,依次相配。这叫“十二属相”.或者叫“属相”。

【第7句】:【拿鸡毛去试火】(惯)比喻拿生命去冒险。

【第8句】:一个船儿一个舵。

【第9句】:【蟛蜞裹馄饨——里戳出】(歇)蟛蜞:蟹的一种,体小,可食用。戳出:蟛蜞做馄饨馅,它的壳、足等会把皮戳破。指在内部搞破坏。

【第10句】:【往脸上贴金】(惯)比喻美化、夸耀自己或他人。 也作“给脸上贴金”。

【第11句】:【黄连救人无功,人参杀人无过】(谚)黄连:常用中药,味苦。人参:滋补品。黄连味苦而普通,即使救活人命,人们也不认为它有功;人参滋补而贵重,即使吃死人,人们也不相信它是凶手。指人们往往不能真正认识事物真相,甚至认不准功过是非。

【第12句】:【肩膀一边齐】(惯)指各方面的情况、条件都差不多。

【第13句】:【磕闲牙】(惯)指说没用的闲话。 也作“拉闲篇儿”。

【第14句】:【半空中放炮仗——响得高】(歇)响:谐“想”。讥人的想法脱离实际。

【第15句】:【仨核桃俩枣】(惯)形容很少或很小。 也作“三个核桃两个枣”。

【第16句】:【生米成了熟饭】(惯)比喻已成事实或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也作生米已煮成了熟饭。 生米做成了熟饭。 生米焖熟了饭。

【第17句】:【杀不得贫家,做不得富家】(谚)对穷人的盘剥如果心不毒手不狠,就成不了富户。指旧时富人的财富,无不是从穷人身上残酷地榨取来的。 也作杀不得穷汉,做不得财主。 杀得穷汉,做得富户。

【第18句】:【明人不待细讲】(谚)明人:悟性很高的人。对明人讲话,点到为止,不必啰嗦重复。 也作明人不必细说。 明人不消细说。 明白人不用多费话。

【第19句】:【喝了蜜——嘴甜】(歇)嘴:本指嘴巴,转指说话。甜:本指味道甜美,转指使人感到愉快、舒适。指人嘴上说得动听。常含讥讽意味。

【第20句】:【老太太坐牛车——慢透了】(歇)指做事进度太慢,或动作太迟缓。

【第21句】:【死板】“死板”指一个人做事不灵活,不知变通。它源于古代铸钱技术。 钱粮台是古代官府铸造钱币的地方,那时的钱都是铜水、银水倒进一个一个的模子铸造出来的。而这种造钱的模子,每板都是六十四枚。这种铸钱技术始于宋代,清代翟灏的《通俗编》里面讲到宋代规定铸钱的时候,每一模板是六十四文,这说明定制“板板六十四”的模子始于宋代。为防止盗版贪污钱,规定“板板六卜四”不得变更。而最早解释这一俗语的是清代范寅所著的《越谚·数目之谚》:“板板六十四,铸钱定例也,喻不活。”不活,即死也,这是“死板”一词的直接来源。

【第22句】: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第23句】:【饭多伤胃,话多伤心】 释义:话说多了,难免有不当之处,会得罪人。 例句:他回忆着这些天跟纪洪涛有哪些分歧,庆幸自己稳重,很有修养,没有轻易把观点亮出来。否则,饭多伤胃,活多伤心,又要和纪洪涛之间结成大疙瘩。

【第24句】:【马瘦毛长,人瘦面黄】(谚)马瘦了,没膘没肉,毛就显得长;人瘦了,营养不良,供血不足,脸色就枯黄。指人面色枯黄,不是饿态,就是病态。

【第25句】:【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世心】(谚)酒是白色的,喝多了却使人面红;金子是黄色的,却能诱发世人贪取的黑心。指对金钱的贪婪能使人丧失天良。 也作“吃酒红人面,财帛动人心”。

【第26句】:【好手不敌双拳,双拳不如四手】(谚)敌:抵挡。在对打中,一只手招架不过两只手,一个人抵挡不了两个人。指人多势力大,少数人敌不过多数人。

【第27句】:【舌头底下压杀人】(谚)舌头能把人压死。指舌头能搬弄是非,无中生有,制造事端,挑拨离间,陷人于死地。 也作舌头片子压死人。 舌头根子下能压死人。

【第28句】:【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释义:沉溺于男女私情,英雄的壮志就会消磨掉。 例句:这平生的大志,都被这娇妻美妾消磨尽了。常言道:“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第29句】:【彼一时,此一时】(惯)指那时是一个样子,现在是另一个样子,情况已大不相同。 也作“此一时,彼一时”。

【第30句】:【脚底莲花——步步升】(歇)升:谐“生”。指连连升官。

【第31句】:【事不三思,终有后悔】(谚)三思:反复多次思考。指人如果遇事不能反复思考,轻率地作出决定,最后就会懊悔莫及。 也作事不三思,必有后悔。 事不三思,忙中有错。 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

【第32句】:【桌子底下放风筝——出手就不高】(歇)比喻起点低,条件差,事情不会做好。

【第33句】:【马不得夜草不肥,人不得外财不富】 释义:人得了额外收入才能富起来。 例句:懒虫眯着眼,打量楚世杰的表情,嬉皮笑脸地说:“常言道,马不得夜草不肥,人不得外财不富呀!”

【第34句】:【世上万般哀苦事,无非死别与生离】(谚)指人世间各种各样的悲苦事情中,生离和死别是最令人难以承受的。 也作世上万般哀苦事,除非死别共生离。 世上万般哀苦事,无过死别与生离。 世上伤心无限事,最难死别与生离。

【第35句】:【扶贫要扶本】(谚)帮助贫困户摆脱贫困状态,要从根本上采取措施。指扶贫不只是解救目前困难,更要从根本上使之走向富裕。

【第36句】:【双手难捉两条鱼】(谚)人的两只手不能同时捉住两条鱼。指做事得有先有后,不能不分轻重缓急,同时完成两方面的任务。

【第37句】:【掀差了皇历,做错了梦】 释义:比喻打错了主意。 例句:谁要还想把穷人当成算盘珠,愿怎么拨拉就怎么拨拉,那是掀差了皇历,做错了梦!

【第38句】:【水利通,民力松】(谚)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指只有修好了水利,农民的劳力才能得到解放,才能保证农作物丰产。

【第39句】:【靠着大树好乘凉】(谚)指有了大树遮荫,乘凉就很方便。比喻晚辈在长辈的庇护下,得益很大。也比喻靠着某种权势,做事就有靠山。

【第40句】:【胸口上挂笊篱——捞心】(歇)捞:谐“劳”。指费心劳神,操心。

【第41句】:【天不能总睛,人不能常壮】 释义:比喻难免要发生意外的事。 例句:常言说:“天不能总青,人不能常壮。”这牛要病,我们有什么办法?

【第42句】:【拼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谚)剐:旧时凌迟处死,即割肉离骨。作好了身受极刑的准备,就敢于打倒皇帝。指只要豁出一条命,就什么事都敢做。 也作拼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打。 破着一身剐,皇帝也对打。 豁出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第43句】:看佛警僧,看父警子。

【第44句】:【充耳不闻】“充耳不闻”汉语词典解释是“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词典也有望文生义之嫌,“充耳”并不堵塞,也不充满耳道,它来自古代皇帝的皇冠,称为冕,它的形状就像我们今天见到的大学生毕业帽,在古装剧中经常见到。 冕的造型非常讲究,最上面的木板称为冕板,前圆后方,代表天圆地方,象征天子必须效法天地之德。后面比前面高出一寸,呈向前倾斜形状,提醒国王应该时刻关怀百姓。冕冠两侧,各有一孔,用于穿插玉笄,以与发髻拴结。并在笄的两侧系上丝带,在颌下系结。在丝带上的两耳处,还各垂一颗珠玉,名叫“充耳”。不塞入耳内,只是系挂在耳旁,以提醒皇帝切忌听信谗言,具有象征意义,这就是“充耳不闻”这个词的来历。

【第45句】:【山不碍路,路自通山】(谚)山再深,也阻不住人行的路;岭再高,也自有盘行而上的人。指有山就有路,用不着担心过不去。

【第46句】:【猛虎不吃回头食】见“老虎不吃回头食”。

【第47句】:【照葫芦画瓢】见“依样画葫芦”。

【第48句】:【吃醋】“吃醋”借指男女关系上产生嫉妒情绪。源出两处。 一处是明清笔记《在阁知新录》:“世与妒妇比狮子……狮子曰食醋酪各一瓶。吃醋之说本比。”这里是有文字记载的“吃醋”一词的由来。 狮子吃醋不吃醋,权且不论。至于把妒妇比作狮子当是出自苏轼的一首诗。据说,苏东坡被贬黄州时,常和陈季常谈天、饮酒,有时深夜不散,陈妻性悍而妒,宴客时如有歌女在座,她就用棍杖敲打墙壁,大吵大闹,客人们只好扫兴离座。苏东坡为此写了一首诗,诗云:“龙邱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因陈妻姓柳是河东郡人,她吵闹的样子好像狮子吼叫,所以,东坡把这一现象写作“河东狮吼”。既然妒妇吵闹如狮,狮子又要天天吃醋,所以人们就把爱情生活上产生的嫉妒心理称之为“吃醋”了。 另一处是民间还流传着房夫人吃醋的故事。房玄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名相,李世民为表彰他的功绩,封他为梁王,还选了几名美女送他为妾。房玄龄想到自己的夫人一定反对,便婉言谢绝了。李世民了解到其中的原因后,便派长孙皇后去劝说房夫人,结果无功而返。后来唐太宗亲自出马并威胁道:“你宁可不妒忌活着,还足宁可妒忌后死?”唐太宗边说边斟满一杯毒酒。房夫人不假思索,接过毒酒一饮而尽。幸好,唐太宗只为吓唬她,杯中并非真是毒酒,而是一种苦酒,也就是现在我们食用的醋。从此,女人的妒性就被称为“吃醋”,从古至今沿用。

【第49句】:【家和万事成】(谚)万事:各方面的事情。家庭和睦了,什么事都能办成。指家庭和睦是万事成功的条件。 也作家和万事兴。 家和万事安。

【第50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谚)人毕竟不是圣人贤人,谁能生来不犯错误呢?指人人都有局限,免不了要犯错误。 也作“人非圣贤,谁能无过”。

【第51句】:【鸡不啼,狗不叫】(惯)形容没有生机或没有动静。

【第52句】:【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释义:当了家或做了领导,才体会到东西的可贵,才知道生活的艰难。 例句:她自幼生长深闺,足不出户,与人无争,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也不为衣食住行分心劳神……

【第53句】:【四喜丸子】“四喜丸子”是婚宴上的必备菜。相传,四喜丸子创制于唐朝年间。有一年朝廷开科考试,各地学子纷纷涌进京城,其中就有张九龄。 发榜当日,衣着寒酸的张九龄居然中得头榜,人们深感意外。皇帝因赏识其才智,便将他招为驸马。当时正值张九龄家乡遭水灾,父母背井离乡,杳无音讯。举行婚礼那天,张九龄正巧得知父母下落,便派人接至京城。喜上加喜,张九龄高兴之余,便叫厨师烹制一道吉祥的菜肴,以示庆贺。菜端上来一看,四个炸透蒸熟并浇以汤汁的大丸子。张九龄问其寓意,聪明的厨师答道:“此菜为‘四圆’:一喜,老爷头榜题名;二喜,成家订婚;三喜,做了乘龙快婿;四喜,合家团圆。”张九龄听后开怀大笑,连连称许,说道:“‘四圆’不如‘四喜’响亮好听,干脆叫它‘四喜丸’吧。”这“四喜丸子”一传就是一千多年。

【第54句】:【菩萨心肠豪猪嘴——心软嘴巴硬】(歇)豪猪:哺乳动物,全身黑色或褐色,肩部至尾密布长刺,也叫箭猪、刺猪。嘴巴:本指嘴,转指说话。硬:本指坚硬,转指强硬。 指人心地慈善,说话却强硬、严厉。

【第55句】:【时势造英雄】(谚)时势:时局发展的形势。指时代的风云会把普通人造就成英雄人物。 也作时势造英雄,乱世出豪杰。 时势造英雄,乱世好做官。

【第56句】:【水不到渠不成】 释义:比喻条件还不成熟,不能急于求成。 例句:她既然把话吞回去,一定是有难言之隐,而且一定是思想斗争尚不成熟,勉强叫她说,不一定能说出真情来。水不到渠不成啊!

【第57句】:【人老惜子,猫老吃子】见“猫老吃子,人老惜子”。

【第58句】:【翻了五昧瓶——酸、甜、苦、辣都有】见“打翻了五味瓶——甜酸苦辣咸样样全”。

【第59句】:【船多不碍港,车多不碍路】 释义:车船多不一定妨碍通行。比喻各不相关,并无妨碍。 例句:“我这里也空落落的,得他来与老娘做伴儿。自古船多不碍港,车多不碍路。我不肯招他,当初那个怎么招我来?”

【第60句】:【狗咬刺猬插不上嘴】 释义:形容别人说话,无法插嘴。 例句:我的口又讷,从不和人吵架,人家谈论个什么现今政策呀,张某长、李某短呀,我是狗咬刺猬插不上嘴,这样也就没人烦气我。

【第61句】:【上不传父母,下不传妻子】 释义:保密,连自家人都不能知道。 例句:“你小声些!这事儿可得保守秘密;上不传父母,下不传妻子,谁也不能给知道。”

【第62句】:【水流万转,终归大海】 释义:比喻迟早归到某处去或要走某一条路。 例句:这条江,水流万转,终归大海。你看,这条江浩浩荡荡,但它是由上百条河,上千条溪涧,上万孔山泉汇流成的!

【第63句】:【花果山的猴王——不服天朝管】(歇)花果山:传说中傲来国附近海中的一座名山,见《西游记》第一回。猴王:《西游记》中人物孙悟空,在花果山为猴王。本指孙悟空敢于大闹天宫,不服天上朝廷管教,转喻人有造反精神,敢于同统治者作斗争。

【第64句】:【打狗就不怕狗咬,杀猪就不怕猪叫】(谚)比喻既下决心揭发恶类,就不怕他们打击报复。

【第65句】:【吃秤砣,铁了心】 释义:比喻下了决心,毫不动摇。 例句:二朵大婶将杜秋葵喊价一半,只跟安天宝要五百块的孝心钱,但是杜秋葵吃下秤砣铁了心,死活也不肯再嫁人……

【第66句】:【海军帽飘带】海军战士帽子后面都缀着两根黑色的飘带,看起来很潇洒英武。它是怎么来的呢? 据说在1805年,称霸欧洲的拿破仑舰队被英国海军统帅纳尔逊率领的舰队击败,彻底粉碎了拿破仑进攻英国的念头。然而,在这次海战中,纳尔逊受重伤死去。英国皇家海军为了悼念这位伟大的统帅,在发丧时全体水兵都在帽后缀上两条黑纱,表示哀悼和敬意。由于纳尔逊将军深得水兵的敬重,治丧之后,水兵们都不愿意摘去帽子上的黑纱。为了尊重水兵的意愿,英国海军正式规定海军士兵帽后加缀两条黑色飘带,并从此形成传统。后来,许多国家模仿英国,照猫画虎地搬了过来,帽上的飘带成了海军的显著标志。

【第67句】:【木门对木门,笆门对笆门】 释义:笆门:用竹子或树枝等编成的门。比喻富人家配富人家,穷人家配穷人家。多指联姻。 例句:那年头,儿女作亲,是木门对木门,笆门对笆门。一来是两家老人先前说过成亲的话,不好改口;二来是双方家境都很贫寒,再难找到合适的人家。

【第68句】:【家家卖私酒,不犯是好手】(谚)私酒:违反法规、私下售卖的酒。 好手:手段高明的人。家家都卖私酒,只要不被抓住就是好手。旧指人不怕违法,就怕做违法事却没有不让人发现的高明手段。

【第69句】:【对胃口】(惯)比喻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

【第70句】:【把猫说成虎】(惯)比喻夸大事实。

【第71句】:【打着灯笼没地方找】(惯)形容非常好,非常难得。 也作打着灯笼都找不着。 打着灯笼都难找。

【第72句】:【猛犬不吠,吠犬不猛】 释义:比喻有心计的人,不显露自己。 例句:小峰,要替你爸爸报仇不要挂在嘴上,要记在心里。“猛犬不吠,吠犬不猛”,你知道吗?

【第73句】:【好汉一言,快马一鞭】(谚)指好男儿一诺千金,说到做到;这和快马只需一扬鞭就上道奔驰,不需再催促是一个理。 也作好汉一言,驷马难追。驷马:古时四匹马共驾一辆车。 好人一言,好马一鞭。

【第74句】:【人怕输理,狗怕夹尾】(谚)狗害怕了,就夹起尾巴逃走;人输了理,就和狗夹尾一样狼狈不堪。指人做事占理就理直气壮,输理就无地自容。

【第75句】:不要虚胖,但求实壮。

【第76句】:【冬走十里不明,夏走十里不黑】(谚)冬季里,早晨走十里路天还未明;夏季里,傍晚走十里路天还不黑。指冬季夜长,天亮得迟;夏季昼长,天黑得晚。 也作“夏走十里不黑,冬走十里不亮”。

【第77句】:【九族】在古代,重大犯罪特别是重大谋逆罪,要诛灭九族,一是斩草除根,不留后患;二是杀鸡给猴看,敲山震虎。那么,什么是九族,历来说法并不一致,早在汉代就有古文今文两种说法。 古文说代表人物孔安国、马融等认为:九族只限于父宗,即上自高祖下至玄孙的九代直系亲属。根据是《尚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孔国安解释说:“以睦高祖、玄孙之亲。”唐宋以后,九族古文说在国家法律中获得正式确认,其中明清两代的律令规定,九族专指父宗。明代人程登吉编纂的蒙学读物《幼学琼林》卷二“祖孙父子”篇介绍说:“何为九族?高、曾、祖、考、己身、子、孙、曾、玄。”可见,九族专指父宗一脉在明代已成定论。 今文说代表人物许慎认为“九族”包括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1.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 2.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 3.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此种提法受到统治者的欣赏,因为这满足了帝王们利用血缘姻亲关系进行统治的需要。他们在赏赐、惩罚、屠杀时是以今文说的“九族”为界限。 “九族”一说的出现,与封建社会的刑罚制度有很大关系。封建社会实行残酷的株连法以增大犯罪成本获得国家平安,往往事与愿违。株连最广的是明代的方孝孺,他被明永乐帝朱棣诛其“十族”,九族之外又加上“师族”,包括方的老师和学生,都连带着遭了殃。

【第78句】:【身在曹营心在汉】(惯)曹营:东汉末曹操的军营。汉:因刘备后来建立蜀汉国,故用来代指东汉末刘备一方。《三国演义》中描写,刘备的盟弟关羽在与刘备失散后,被曹操收降,关羽身在曹营,却心向刘备。比喻人在一方,心却在另一方。 也作“人在曹营心在汉”。

【第79句】:【把好心眼挂在鼻子上——专为别人看】(歇)指假装出一副好心肠,在人前显示。

【第80句】:【呼蛇容易遗蛇难】(谚)旧时民间传说,有术士能用咒语聚蛇遣蛇,一旦咒语失灵,蛇来不走,术士受害。比喻人招惹是非容易,排解是非却难。

【第81句】:【电线杆上吊暖壶——高水瓶】(歇)暖壶:暖水瓶。瓶:谐“平”。 指入水平很高。有时含讽刺意味。

【第82句】:【喝倒彩】(惯)喝:大声喊叫。 1指对演员或运动员在表演或比赛中出现的失误,故意起哄叫“好”。 2指对别人的差错或不足大声讽刺挖苦。 也作“喊倒好”。

【第83句】:【人生一盘棋】 释义:指人的一生像一盘棋一样变化莫测。 例句:唉!人生一盘棋,得得失失,真不易拿稳啊!

【第84句】:【山再高也高不过两只脚】(谚)山岭再高,攀登者都会把它踩在脚下。指任何险峻的高山人也能攀登上去。也泛指任何艰难险阻,人都能战胜它。 也作山再高还在脚底板下。 山高高不过脚底板子。

【第85句】:【忧人发迹怕自穷】(谚)发迹:发财得势。指心怀自私的人,既嫉妒别人走红运,又怕自家贫穷困苦,忧心忡忡,不可终日。

【第86句】:【一夜夫妻百夜恩】(谚)夫妻之间,哪怕只有一夜同床共枕的生活,恩情也是很深的。指夫妻感情不比其他,必须珍惜。 也作一夜夫妻,百日恩义。 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

【第87句】:【三寸金莲】“三寸金莲”特指女人被缠残了的小脚。此等残缺之“美”,为汉文化所独有。新中国成立后提出解放妇女、男女平等,废除妇女缠足之陋习。 女子缠足之风始于南唐。公元916年,南唐后主李煜称帝后,令宫嫔窅(ya。)娘以布缠足,呈新月状(亦称莲花状)。因其足骨已残,故较常人之脚小得多,故其足始称“三寸金莲”。 陶宗仪《辍耕录·缠足》:“李后主宫嫔窗娘,纤丽善舞。后主作金莲,高六尺……令窅娘以帛绕脚,令纤小,屈做新月状.素袜舞云中,回旋有凌云之态。”窅娘就成了女子缠足的第一人。在帝王倡导下,“由是人皆效之”,遂形成了这种华夏独有的以病态为美的畸形审美习俗。到了宋朝以后,女子才较普遍地有了“三寸金莲”。 清入主中原后,因满族妇女无缠足的陋习,故而康熙帝曾下过禁止妇女缠足的诏书。但在强制程度上,较“留发不留头”和缓些,故而收效甚微,汉族妇女还是照缠不误。辛亥革命后,这一陋习才逐渐废除,彻底根除则是在新中国建国之后。

【第88句】:【一箭就上垛】(惯)垛:箭垛,即箭靶。一箭就射中了靶子。比喻一次成功,一拍即合。

【第89句】:【天外有天,人上有人】见“人上有人,天上有天”。

【第90句】:【月有阴睛圆缺,人有生死离别】 释义:借指自然规律无法抗拒。 例句:关于死的信息,自他过了五十个生日后,这种阴影就不时袭上心来,他并不害怕,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生死离别,这是自然规律,一代君王都可以长眠,何况山野之人?

【第91句】:【人心难测,海水难量】 释义:人的真实心思难以看透。 例句:看官你道赚去商家物事的,却是那个?真是人心难测,海水难量。原来就是贾廉访。

【第92句】:【当行厌当行】(谚)行:行当。旧指同一行业中的人往往彼此拆台,互相排斥。

【第93句】:月缺不改光,箭折不改钢。

【第94句】:【君子不跟牛致气】 释义:品格高尚的人不同莽撞粗野的人斗气。致气:又作“治气”。 例句:“算了算了!君子不跟牛致气!”常景春白了辛凤鸣一眼,忙掏出一包撕破口的大鸡牌香烟,只抽出一支来,送到贾正手里。

【第95句】:【既在山场转,就有打猎心】(谚)山场:山区围猎场。指既是来山场走动,就有打猎的想头。借指敢到比赛现场来,就有向强者挑战的意向。

【第96句】:【买起马备不起鞍】(惯)鞍:即鞍子,放在牲口背上驮东西或供人骑坐的器具。比喻舍得大把花钱办大事,却舍不得花很少的钱办小事。 也作买得起马买不起鞍。 有钱买马,没钱置鞍。

【第97句】:【正月】我国农历每年的第一个月叫“正月”,为什么叫正月,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在先秦以前,以哪一个月为第一个月,各朝代都不相同:夏代以建寅的月份——现在的农历正月为第一个月;商朝以建丑的月份——现在的农历十二月为第一个月;周朝以建子的月份——现在的农历十一月为第一个月。这些朝代每改正后的第一个月称为“正”月,“正”是改正的意思。 朝代改后,把纪年的方法也改过来,树立新政权的权威,直到汉武帝时,才最后确定以建寅的月份,作为农历的第一个月——正月,一直通行到现在。 再一种说法,正,是一年的开始。古代帝王都在每年的头一个月,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为了表示庄重独尊,便将一月称为正(政)月。周朝时,许多国家大事都安排在正月处理,所以干脆叫正月为政月。 那么,“正”月的“正”字又为何读“征”音呢?据说与秦始皇有关,秦始皇名赢政,他嫌“正”字读音与他的名字中的“政”字相同,犯忌讳,就下令把“正”月念成“征月”。从那时起,正月的“正”字,就读成“征”音,延续至今。

【第98句】:【在外面舍块板,给家里丢扇门】(谚)丢:搁置,放。在外面施舍给别人一块板,就等于给自己家添上一扇安全门。指保护别人的家庭,自己的家庭也会得到保护。

【第99句】:【起了个五更,赶了个晚集】(惯)五更:从黄昏到拂晓的一夜间共分为五更,这里指第五更,正是拂晓时分。赶集:到集市上买卖东西。 起了个大早,到集市却很晚。比喻起步很早,却耽搁了时间,误了办事。 也作“起五更,赶晚集”。

17180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