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谚语俗语文案最吸引人的个性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鸡不啼,狗不叫】(惯)形容没有生机或没有动静。

【第2句】:【光打雷不下雨】见“干打雷不下雨”。

【第3句】:【都说十五月亮好,一夜不如一夜圆】(谚)指十五夜晚的月亮是最圆的,但过了十五却是一夜比一夜亏缺。泛指世间的一切事物,最圆满的时候,也就是走向衰落的开始。

【第4句】:【棉袄改被窝——两头儿苫不过来】(歇)两头儿:本指头和脚,转指两边、两个方面。苫(shan):用席、布等遮盖。比喻顾此失彼,两边都照应不过来。

【第5句】:【七情六欲】“七情六欲”一词,源于儒家典籍。“七情”是儒家所指的人的七种感情,语出《礼记·礼运》,指人的喜、怒、哀、惧、爱,恶、欲,是与生俱来的,不用学习。中医讲的七情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感的总称。七情的变化,一般属于生理活动范围。而“六欲”是指人的各种欲望,《吕氏春秋·贵生》对六欲作了解释,东汉高诱作了注释,认为所谓六欲,是指生、死、耳、目、口、鼻。佛教引进后,从佛家角度对六欲作了新的概括,佛家以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为“六欲”。后来,人们把“七情”和“六欲”联系起来,用来泛指人的各种感情和欲望。如《金瓶梅词话》“单道世上人,营营逐逐,急急巴巴,跳不出七情六欲的关头,打不破酒色财气圈子。”直到现在,“七情六欲”一词还经常被使用。

【第6句】:【出水才看两腿泥】(谚)指从水里走出,才能看到两腿上的泥巴。比喻事情只有到最后才能见分晓。

【第7句】:【讲风凉话】见“说风凉话”。

【第8句】:生戏熟唱,熟戏生唱。

【第9句】:【傻眼】“傻眼”形容出乎意料、措手不及、举止无措、没有办法的尴尬状。它源自“傻”和“眼”的巧妙组合。 首先看一下“傻眼”一词的使用效果。某医院为一孕妇多次进行产前检,确定是双胞胎,且状况良好,结果生下来是连体婴儿,医生顿时傻了眼。“傻眼”一词用得实在绝妙,把当时的情况唯妙唯肖地描述出来了,换任何一个词都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傻眼”之所以传神,是把常用来形容糊里糊涂、呆头呆脑的“傻”字,拿来偏偏放在了本是活泼好动的心灵之窗“眼睛”之上,形成了巨大反差的目瞪口呆的“傻眼”,顿时让人领悟到,那促使人傻眼的意外,是多么让人无法捉摸惊诧莫名。

【第10句】:【久旱遇甘雨,他乡遇故知】(谚)甘雨:对农作物有利的雨水。故知:老友。指在异乡遇上了老友,如同旱久得甘雨。

【第11句】:虎瘦雄心在,人穷志不短.

【第12句】:【无明业火,高三千丈】(惯)无明:佛教用语,没有智慧之意。业火:怒火。由于没有智慧,不能了解正理,结果引起许多烦恼,因称发怒为“无明业火”。形容怒气冲天,按捺不住。 也作无明火高三千丈。 无名怒火高万丈。

【第13句】:【好俏不穿棉,冻死不可怜】(谚)俏:俊俏。一心追求外观俊俏,严冬也不穿棉衣,这种人冻死也不必可怜。指为求外表美而不顾健康是不可取的。

【第14句】:【胡子眉毛一把抓】(惯)1比喻做事没有条理,不分主次先后。2形容不分情况一样对待。 也作胡须眉毛一齐来。 眉毛胡子一把抓。

【第15句】:【路子宽】(惯)比喻门路多、关系广。 也作路子野。 路子广。

【第16句】:【一渊不两蛟】(谚)渊:深潭。 蛟:蛟龙。一潭深水中,不能同时容得两条蛟龙。比喻在同一处地域里,不能同时并立两个实力相当的人物或集团。

【第17句】:【毛毛雨打湿衣裳,杯杯酒吃败家当】见“杯杯酒吃垮家当,毛毛雨打湿衣裳”。

【第18句】:【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释义:这里待不下去,可以到别的地方去。“自”又作“更”、“会”。 “人”叉作“爷”、“依”。侬:我;你。 例句:希真对女儿道:“我儿,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何必执著,去休,去休!”

【第19句】:【开天辟地头一遭儿】(惯)指第一次,以前从来没有过。 也作“开天辟地第一次”。

【第20句】:【从小离娘,到大话长】(谚)指从小就离了娘亲,长大以后就有说不完的苦楚。也泛指人经过的事多而且杂,不是一时说得完的。 也作从小没娘,说来话长。 孩子没娘,说来话长。

【第21句】:【热不过三伏,冷不过三九】见“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第22句】:【人熟是一宝】(谚)要办事,人缘熟了就顺手,这是个法宝。指凡事人地生疏难行动,人熟地熟好办事。

【第23句】:【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歇)原为禅家语。传说羚羊夜宿时,角挂在树上,四肢不着地,使猎狗无从找到。形容诗艺精湛,无疵可寻。今也指人或物销声匿迹,无法寻找。 也作“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第24句】:【黄瓜菜都凉了】(惯)比喻错过了时机,事情无可挽回。

【第25句】:【笨鸟先飞】(谚)指笨拙而飞得慢的鸟早早飞出林子才好寻食。比喻没什么本事的人就得比别人早起身早行动。 也作笨鸟先飞晚入林。 笨人先起身,笨鸟早出林。

【第26句】:【红得发紫】某人官运亨通,飞黄腾达,在上级领导面前十分得宠,人们往往会说他“红得发紫”。“红得发紫”源于古代官服制度。 封建时代的等级尊卑十分严格,连服饰穿戴也有特别规定。如黄色是皇帝的专用服色,其他人一般不能穿用。各级官员服饰也不相同,不能乱穿。 官职品级不同,衣服颜色各异。这种制度就是品色衣制度。品色衣制度起始于北周,形成于唐朝,宋、元、明、清时沿用,只是在局部做了一些小的调整。就唐代而言,《旧唐书·舆服志》记载,三品以上穿紫衣,四品深红,五品浅红,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深青,九品浅青。着紫穿红者便是身居高位者,而穿青色衣服者,官卑职微。唐代诗人白居易有“江州司马青衫湿”的诗句,其中就有遭贬后的官职低微之意。那些穿红着紫的达官贵人可以经常出入朝廷。于是,人们便以红色作为发达的标志,而达到紫色则是位居三品以上的高官了。故而,人们常以“红得发紫”来比喻那些官运亨通、飞黄腾达、在上级面前得宠之人。

【第27句】:【猪八戒玩老雕——各好一路】(歇)老雕:猛禽,嘴成钩状。指各人有各人的爱好。

【第28句】:【孙猴子的筋斗云——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歇)孙猴子:《西游记》人物孙悟空的俗称。 也作孙悟空翻干个跟头——还在如来佛手掌心。 孙悟空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还是翻不出如来佛的掌心。

【第29句】:【逐客令】“逐客令”一词源自战国后期的秦国。起因是韩国派了一个水利工程师,名叫郑国,他帮助秦国修建了一项水利工程郑国渠。其目的是让秦国把人力物力消耗在工程上,没有力量对外用兵。这个阴谋被揭穿后,秦王大怒,下令把别国在秦国做官的人一律驱逐出境,即驱逐客卿。李斯是楚国人,当然也在被驱逐之列,于是李斯就写下了著名的文章《谏逐客令》,文章写得有理有据,终于感动了秦王,收回了“逐客令”,并提拔李斯做了“廷尉”,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后来,李斯又帮助秦王统一了六国,秦王才改王称帝。

【第30句】:【风吹连檐瓦,雨打出头椽】 释义:比喻突出、冒尖的人容易受到打击。 例句:有个中年汉子紧攥着一双手,叹息着说:“唉,风吹连檐瓦,雨打出头椽,像高二佬这样干个里难选一个的人,死得好苦!”

【第31句】:【有眼牙人无眼客】(谚)牙人:也叫牙客,旧时集市上货物买卖的中间人,现称经纪人。客:外地来当地购物的客商。指生意场上中间人心中有数,采购客商却不时受骗。

【第32句】:【偷来的钱易尽,买来的官易坏】(谚)指偷来的钱花着不心疼,容易花完;买下的官来路不正,容易败坏。

【第33句】:【便宜不过当家】(谚)便(pian)宜:便益,好处。当家:自家。有好处的事,不可落入外人手里。指有便宜要让自己家里人享用。

【第34句】:【当地蝼蛄当地拱】(谚)蝼蛄:昆虫,善拱土,吃农作物嫩茎。指蝼蛄只在它生长的地面上拱土。比喻作案的坏人总离不开本乡本土。

【第35句】:一根竹子撑不起一幢竹楼,千根竹子能够搭起通天云梯;一滴水珠掀不起一个浪头,千万滴水珠能够汇成滔天洪流。

【第36句】:【年三十放炮仗——响到一块儿】(歇)响:谐“想”。指彼此或众人所想的都一个样。

【第37句】:【两股道上跑车——走的不是一条路】(歇)指彼此志趣、追求等不同,不是同一类人。

【第38句】:【没笼头的马】(惯)笼头:套在骡马等头上系缰绳、挂嚼子的用具,用皮条或绳子做成。比喻不受约束的人。 也作“没笼头的野马”。

【第39句】:【酒中不语真君子】(谚)指能在饮酒时保持从容安静,不乱说话的,才是真正有修养的人。

【第40句】:【兵不厌诈】(谚)厌:满足。诈:欺诈。用兵打仗,使用假象蒙蔽敌方,作为一种手段,是不厌其多的。 指在对敌时使用欺骗策略,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越妙越好,越多越好。

【第41句】:【前人失脚,后人把滑】(谚)失脚:跌跤。把滑:提防滑跌。指前边的人跌倒了,后边的人就要稳住步子,以防再跌。比喻人要善于接受历史教训。 也作前人吃跌,后人把滑。吃跌:被绊倒。 前人跌倒,后人扎滑。扎滑:把滑。

【第42句】:【年号】“年号”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个词,如我们十分熟悉的康熙、乾隆、道光、光绪等,都是皇帝的年号,不是他们的名字。那么,年号创始于何时,出自谁手呢? “年号”是中国古代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也是时代的标志,由汉武帝刘彻首创。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称为建元元年,第二年称建元二年,依此类推。以后新君即位或遇军国大事、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变年号,称为改元。有的甚至一年之中一改再改。自朱元璋开始,明清两代皇帝一般不改元,不论在位时间长短,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 我国历代各朝所定的年号,为了称谓之便,大多以两个字命名,如汉初建元、晋永和、唐贞观、宋元嘉、明万历,清乾隆等。但也有少数是三个字、四个字以至六个字的。如王莽的“始建国”、北魏太武帝的“太平真君”、西夏景宗的“天授礼法延祚”。 封建帝王年号在用词上是十分考究的,总要经过反复筛选,采撷吉祥字眼,多用“大、太、应、元、天、中、永”等字开头。如汉武帝刘彻一共使用过十一个年号,其中“元”字开头的就占五个,“太”字开头的占二个,“天”字开头的一个。

【第43句】:【外厨房里的灶王爷——独座儿】(歇)灶王爷:灶神,也叫灶君爷,旧时迷信的人在锅灶附近供的神,一家只有一个。指只有一个座位。

【第44句】:【说曹操,曹操就到】(惯)指非常凑巧,正提到谁谁就来了。 也作口说曹操,曹操就到。 讲着曹操,曹操就来。

【第45句】:【钢要用在刀刃上】见“好钢使在刀刃上”。

【第46句】:【立秋的石榴——满脑袋的点子】(歇)立秋: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8月7日、8日或9日。石榴:果:树名,果实圆形,内多种子,立秋前后成熟。点子:本指石榴的种子,转指主意、办法。指主意、办法多。

【第47句】:【十个儿子十个相】(谚)相:相貌,长相。一母所生的十个儿子,长相就有十个样。指人的相貌各自不同。

【第48句】:【自骑马自喝道】(惯)自己骑马,自己吆喝着开道。比喻自己给自己壮声威。

【第49句】:【老鸦占了凤凰巢】(惯)比喻卑贱的人霸占了高贵人的位置。

【第50句】:【无祀鬼神坛——凭你自来自去】(歇)无祀鬼:不享有固定祭祀的鬼神。神坛:祭祀鬼神的高台。指可以任凭人自由来去。

【第51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谚)不测:无法预料。旦夕:早晚。指人的祸福命运就像天空变幻的风云一样很难预测。 也作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无常祸福。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变。 天有不测的风云,人有无端的祸福。

【第52句】:【给个脸,还想往鼻子上抓挠】(惯)形容人得寸进尺,越来越放肆。

【第53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谚)指只要有青山在,自然就有树木,有树木就不愁没有柴火。比喻只要保住基本力量,就不愁得不到发展。 也作留得青山在,何愁没柴烧。 只要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第54句】:【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惯)指没人疼爱或喜欢。

【第55句】:能大能小是条龙,只大不小是条虫。

【第56句】:【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谚)比喻人的追求与志趣各不相同,不能强求一致。 也作萝卜青菜,各有一爱。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第57句】:【狗咬包子——露了馅儿】(歇)指泄露了机密,或暴露了真相。

【第58句】:好帮好底做好鞋,好爹好娘养好孩。

【第59句】:【猴年马月】“猴年马月”泛指年代久远或遥遥无期,或者没有指望的事情。 “猴年马月”的起源还得从十二生肖说起。生肖是十二种代表十二地支的动物,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这些动物,与-f--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匹配,常用以记人的出生年份。这样说来,“猴年”即指申年,每十二年就有一个猴年。除了用生肖纪年之外,占人还有用生肖纪月的说法:正月:万木凋零,虎啸震野,故称“虎月”。 二月:大地复苏,小革新绿,故称“兔月”。 三月:春雷阵阵,神龙作雨,故称“龙月”。 四月:天气转暖,蛰蛇出洞,故称“蛇月”。 五月:草长莺飞,骏马奔驰,故称“马月”。 六月:水草丰茂,群羊遍野,故称“羊月”。 七月:山林树茂,群猴出没,故称“猴月”。 八月:中秋月圆,杀鸡饮酒,故称“鸡月”。 九月:秋收时节,养狗防盗,故称“狗月”。 十月:秋意微凉,肥猪满圈,故称“猪月”。 十一月:冬雪初降,室内多鼠,故称“鼠月”。 十二月:寒风凛凛,老牛归棚,故称“牛月”。 这样看来,每个猴年都会有一个“马月”,以十二年为一个周期。时过境迁,有指望的事情也给拖黄了。现在普遍认为,“猴年马月”这个词极有可能是口语中“何年嘛月”的谐音。不管怎么说,以上两种解释都通,泛指事情遥遥无期。

【第60句】: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第61句】:【装洋蒜】(惯)比喻装糊涂或装腔作势。

【第62句】:【囍】“囍”又称双喜。我国男女青年结婚时,有个习俗,都喜欢在新房内外乃至家具上贴着大红“囍”字,以示吉利。现在,更有甚者,结婚时将斗大的囍字贴于巷口两侧或住宅小区门口的两侧,以示隆重或迎亲路标。 说到这个“囍”字的来历,传说源自北宋宰相王安石。传说王安石20岁那年进京赶考,路过马家镇时,刚好碰到马员外之女出联择婿,在走马灯上写着“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的上联。这时王安石正忙于赶考,未及细想,便上京去了。 王安石在科场中顺利通过笔试。面试时,主考官指着厅前的飞虎旗说:“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不觉心里一亮,便以马员外之女招婿的上联作对。主考官见对得珠联璧合,遂赞叹不已。 考试完毕,王安石在归途中喜气洋洋,踌躇满志。途经马家镇时,见那悬联仍无人对出下联。此时,王安石便把主考大人出的上联作下联以对。马员外一看十分满意,当下即以女相许,并择吉日在马府完婚。 新婚之日,正当新郎新娘欢欢喜喜拜天地时,忽有探马来报:“恭喜王大人金榜题名,明日请赴琼林宴。”马员外听后高兴万分,遂命重开酒宴,以示庆贺。王安石双喜临门,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豪兴大发,便在洞房雪白的墙上,并排而工整地书写了两个大红的喜字。双喜(囍)一出,更加喜庆,效果绝佳。 从此,结婚贴红“囍”字的习俗,就在民间流行开了。

【第63句】:【倒骑毛驴,往后看】 释义:比喻总看过去,看不到进步。 例句:对于这一点,连里有过不少扯淡的说:崔国华落后,是倒骑毛驴,老往后看。

【第64句】:【脚不点地】(惯)形容走得飞快或不停地走。 也作脚不沾地。 脚不停趾。

【第65句】:【猪八戒摆手儿——不伺猴】(歇)猪八戒:《西游记》中人物,原是天界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贬,误投猪胎,变成猪的模样,后与孙悟空、沙僧一起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成为孙悟空的师弟。猴:即孙悟空,原是花果山上的猴王,谐“候”。指甩手不干。

【第66句】:兄弟合力山成玉,父子同心土变金。

【第67句】:有山必有路,有水必有渡。

【第68句】:【水长船高,泥多佛大】(谚)水位上升,船身自然就高;泥土加多,塑的佛像自然就大。比喻事物随所凭借的条件的提升而提升。 也作“水长船亦高”。

【第69句】:【拳不打少林,脚不踢武当】(谚)少林、武当为我国传统武术两大派系,少林派以拳功著称,武当派以腿功著称。指习武之人,不可和少林派比拳功,不可和武当派比腿功。

【第70句】:【三过家门而不入】(惯)传说夏朝大禹为了治水,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形容一心为公而不考虑个人利益。

【第71句】:【有钱弗买半年闲】(谚)有钱不买闲放半年的东西。指精明人不愿购置闲物,以免影响本金生息或资金周转。

【第72句】:【肚里虫子不好捉】(谚)比喻隐藏在内部的邪恶分子不容易被发现,更不容易清除。

【第73句】:【瘸驴配破磨】(惯)比喻有缺陷的两个人正好相配。 也作“破磨对瘸驴”。

【第74句】:【老的别惹,小的别逗】(谚)不要惹怒老人,不要逗恼小孩。指人到老年往往性格变得倔强,而未成年的孩子又喜怒无常,故老人小孩不可惹逗。

【第75句】:【在刀刃上试脖子软硬】(惯)比喻拿生命去冒险。

【第76句】:【揭债还债,窟窿常在】(谚)揭:借债。窟窿:原指洞,借指经济上的亏空。借来新债,归还旧债,这债务是永远归还不清的。指“揭债还债”的办法不可取。

【第77句】:【出岔子】(惯)指出了差错或事故。

【第78句】:【久经大海难为水】 释义:见过大世面,小事情不放在眼里。此句是元稹诗句“曾经沧海难为水” 的变体。 例句:“我也不会让你们吓住!我马之悦是久经大海难为水的人,比你们厉害的人我经的多了!”

【第79句】:【出门一把锁,进门一把火】见“进门一把火,出门一把锁”。

【第80句】:【醋】“醋”是深受大众喜欢的一种带酸性调味品,有开胃降压之功效。 那么,醋是谁发明的呢?自古就有“杜康造酒儿造醋”的民间传说。 杜康,夏朝山西运城人,众所周知,他是我国最早的酿酒家。杜康的儿子黑塔率族移居今江苏镇江一带,在长江边的渔港设了一家作坊,并用水浸泡酒糟,每天翻缸。泡到二十一天的酉时,当他揭开缸盖后,一股特殊的香味扑鼻而来,他尝了尝缸中的酒糟水,酸中带甜,味道还不错。他在煮菜的时候放了一点儿,菜味可口,令人食欲大增。于是黑塔便把“廿一日”加了个“酉”字,将这种酸汁命名为“醋”。据说,至今镇江恒顺酱醋厂制醋的时间还是二十一天。

【第81句】:【黑狗吃食,白狗挡灾】(惯)吃食:这里指偷食。比喻惩罚错了对象,冤枉了人。

【第82句】:【丢在爪哇国去了】(惯)爪哇国:

【第83句】:【事若求全何所乐】(谚)如果样样事情都要求完美无缺,那就永远没有轻松欢乐的时候。指做事不应求全责备。

【第84句】:【老虎也有打盹儿的时候】 释义:比喻本事再大的人有时也会疏忽。 例句:她时时留意着,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终于有一天,老头出门锁没有锁死,叫她拔开了。

【第85句】:【物不平则鸣】(谚)比喻人在受到不公正对待时,就会呜叫呼冤。

【第86句】:【接神容易送神难】见“请神容易送神难”。

【第87句】:【求只求张良,拜只拜韩信】(谚)张良、韩信:西汉的开国元勋,张良为谋士,韩信为大将。指要想得到真正的帮助,不可随意拜求平庸之辈,一定要拜求高手。

【第88句】:拳要打,字要写。

【第89句】:【癞蛤蟆打苍蝇,将供嘴】 释义:癞蛤蟆打苍蝇吃,将供上嘴。比喻劳动所得勉强糊口。 例句:三爷,我是癞蛤蟆打苍蝇——将供嘴。我这老胳膊老腿的,不能撸锄杠,才给你们看园子。

【第90句】:【忍为高,和为贵】(谚)指忍让是处事的高招,和气是为人的法宝。 也作“忍为宝,和为贵”。

【第91句】:【见着秃子不讲疮,见着瞎子不讲光】(谚)见了秃子,不要提说“疮”字;见了瞎子,不要提说“光”字。 指说话要看对象,不要犯了别人的‘禁忌或触及别人的隐私。

【第92句】:【疏秧大肉,疏禾大谷】(谚)疏:稀疏。秧苗稀了,能使稻米丰满;禾苗稀了,能使谷穗硕大。指种庄稼,禾苗宜稀不宜稠,稀田的产量胜过稠田。

【第93句】:【见一面,分一芈】(谚)指遇到了分外的财物,凡碰见的,人人都有权利分享。常用作分吃别人食物的戏谑语。 也作见了面,分一半。 见面分一半。

【第94句】:【倒打一钉耙】(惯)比喻反咬一口。 也作倒打一耙。 倒打一棍。

【第95句】:【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谚)见“法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

【第96句】:【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谚)度:计算,估量。 山上有树木,工匠就会去估量如何采用它;宾客有礼仪,主人就会择优录用他。指只要有才,就不愁不被选用。

【第97句】:【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谚)渊:深潭。羡:思慕,希望得到。 站在水潭边心想着潭里肥美的鱼,不如赶快回去织起网来捕捉它。 指任何美好的空想都不如动手实干。

【第98句】:【香菇】“香菇”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野生菌类,无论炒菜炖汤都美味可口,是宴席上的珍品。何以叫“香菇”这样好听的名字,还有个十分动人的故事呢。 很久以前,巫山脚下住着一对淳朴善良的夫妻,结婚几十年都没有个一儿半女。一直到老人满六十岁时,才生了个女儿,且一出生就天赋异禀,不同凡响,开口就能叫爹娘。老年得娇女,让老夫妻大喜过望,他们搜肠刮肚、苦思冥想地为她取了个名字叫香姑。香姑长到十三岁时,父母先后去世了,由于没有经济来源,她的生活顿时艰难起来。村里有个财主早就垂涎于香姑的美貌,见此机会便假惺惺地派人上门对香姑问寒嘘暖,心里却打着乘机霸占她的如意算盘。香姑年纪虽小,但早就看穿了财主的用心,她怒斥并赶走了财主派来的人。财主见来软的不行,就亲自带着家丁上门抢人。乡亲们听说后都替香姑担心。但香姑这时候气定神闲,她让乡亲们放心,说自己是天上的仙女,被派下来侍候两位老人,现在这件事已经圆满完成,自己也该回去了。说着她拍手一招,天上马上飞过来一只五彩锦鸡,落到了香姑的身旁,她骑上锦鸡飞到了空中。这时坏财主刚好赶到,看到煮熟的鸭子要飞了,急忙命人用箭向香姑射去。只见香姑不慌不忙,从空中撤下一把小白子儿,将射出的箭倒撞了回去。恶有恶报,财主被箭射死了。那些小白子儿落地后都慢慢变成了菌儿。乡亲们按香姑吩咐,把这些菌儿采来煮菜,味道极为鲜美。 为了纪念香姑,人们便把这种菌儿叫做“香菇”了。

【第99句】:【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谚)江山:江河山川。禀性:也作秉性,先天秉赋的性格。指江山的面貌容易改变,人的本性却难改。 也作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山河容易改,秉性最难移。

17228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