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歇后语文案一句顶一万句!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破表——没准儿

【第2句】:葵花扭头——向太阳

【第3句】:【请将不如激将】(谚)激:用刺激性的或反面的话鼓动。请将军出马交战,不如鼓动他,激他出马。 泛指正面恳请人做某事,不如采用反激的办法更有效。 也作“劝将不如激将”。

【第4句】:【船到桥头自然直】桥洞较窄,迫使船身直线前进。谓有 办法解决,不必担心。台湾琼瑶《几度夕阳红》:“船到桥头 自然直,今年,我想他是没问题了。有人会为他想办法的。”

【第5句】:【流水不腐,户枢不蝼】(谚)户枢(Shi):旧式门扇的转轴。蝼:蝼蚁蛀蚀。指流动的水不会腐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蛀蚀。比喻经常运动的人身体能保持健康。 也作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蠹:蠹虫蛀蚀。 流水不腐,户枢不朽。

【第6句】:【 装在坛子里/罩在坛子里】形容闭塞,不了解情况。类似 的:蒙在鼓里/坐在井里。成语:闭目塞听。清代《儿女英雄 传》:“自从去年见了他们,算是叫他们把我装在坛子里,直 到今日才掏出来。”

【第7句】:老太婆喂公鸡——不捡蛋(不简单)

【第8句】:【艄公多了打烂船】人多无组织,反而坏事。类似的:木匠 多了盖歪房。周立波《山乡巨变》:“只怕社一办起来,人多 嘴杂,反倒搞不好。俗话说:艄公多了打烂船。”

【第9句】:【 黄泥巴落在裤档里,不是屎来也是屎】谓处境令人怀疑。 屎、事同音借用,借指事情说不清楚。类似的:黄鼠狼站在 鸡棚上,不是偷鸡也是偷鸡。汪幸福《浪迹台湾岛》:“那些 家伙一口咬定我们支持淫乱,我们现在是黄泥巴落在裤裆 里,不是屎来也是屎。”

【第10句】:【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下假神】跟好人学好,跟坏人学 坏。类似的:跟着猫虎学咬人/跟着讨饭的睡庙门/跟着黄 鼠狼学偷鸡。李准《龙马精神》:“要说也是,常言说:跟着好 人学好人,跟着巫婆下假神。那刘翠香整天跟秀真跑得那 么近,还能对秀真说什么好话。”

【第11句】:八月十五吃年糕——还早

【第12句】:【船头怕鬼,船尾怕贼】(惯)形容胆小怕事,顾虑重重。

【第13句】:【拉弓得膀子,唱戏得嗓子】(谚)拉弓,靠的是好膀力;唱戏,靠的是好嗓门。指不同的行业,各自以本行业的专长取胜。

【第14句】:【鸡屁股拴线——扯蛋】(歇)扯:本指拉,转指漫无边际地闲谈。 蛋:谐“淡”。指没有根据地瞎说,或漫无边际地闲聊。

【第15句】:【一是一,二是二】(惯)形容说话做事老老实实,是一不二。 也作一则一,二则二。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第16句】:【耳根不得清静】(惯)形容经常被别人批评、唠叨或指责。也指外界声音嘈杂,使人不得清静。

【第17句】:【窗户纸——一点就透】(歇)指稍一指点就明白。

【第18句】:骆驼撒欢——没个正经样儿

【第19句】:石头人打架——硬碰硬

【第20句】:【三个和尚没水吃】自己只顾自己,没有团结合作精神,不 愿意多出力,互相推委。《鲁迅书信集》:“办小刊,我的意见 是不要贴大广告,却不妨卖好货色,编辑要独裁,一个和尚 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是中国人的老 毛病。”

【第21句】:【 水清不养鱼】条件太严格,会适得其反。语出《汉书》,原 句为: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或说:水越清,鱼越 少。姚雪垠《李自成》:“也有些弟兄不是老八队的老底子, 纪律就差些。有不少人劝我睁只眼,合只眼,说是水清不养 鱼。”

【第22句】:鸡穿大褂狗戴帽——衣冠禽兽

【第23句】:【狗窝里落不下剩馒头】(谚)比喻好吃懒做、挥霍成性的人,不会有积蓄。

【第24句】:【天字第一号】(惯)旧时常用《千字文》文句的字来编排序号,“天”是《干字文》首句“天地玄黄”的第一字,“天字第一号”就是第一的意思。后借指最大、最好或最突出、最重要的。

【第25句】:【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释义:周郎:指周瑜,三国时东吴主将。折:亏损。《三国演义》故事:周瑜用美人计,让刘备到东吴招亲,想要借机扣留,以便讨还荆州。刘备按照军师诸葛亮的周密安排行事,使招亲一事弄假成真,带着夫人逃回荆州。周瑜追来,被蜀军杀得大败。比喻遭到双重损失。“安天下”又作“高天下”。例句:周瑜急急下得船时,岸上军士齐声大叫日:“周郎妙计安天下,陪(赔)了夫人又折兵!”

【第26句】:【独占鳌头】“独占鳌头”现在泛指占居首位或第一名。它的原意是指古代科举考试头名状元。这个俗语源自哪里呢?清代洪亮吉在《北江诗话》中对此作了说明:“又俗语谓状元‘独占鳌头’,语非尽无稽。胪传毕,赞礼官引东班状元、西班榜眼二人前趋至殿陛下,迎殿试榜,抵陛,则状元稍前,进中立陛石上,石正中镌升龙及巨鳌,盖警跸出入所由,即古所谓螭头矣。俗语所本以此。” 原来,我国古代,皇帝管理朝政的金銮殿前,靠近大殿门口的地方,有一块雕刻着飞龙(天之骄子)和巨鳌(长寿神龟)的大石板,叫“龙鳌石”。每天早晨,文武百官上朝时,就从这块“龙鳌石”的两旁经过。封建王朝有个规定,凡逢大试之期,新考中的六十名进士,均须站在“龙鳌石”底下,由考中第一名的状元站在“龙鳌石”上,带领着向皇帝行礼谢恩。据此,后来遂用“鳌头”或“独占(站)鳌头”,指科举时代考中状元的人。如唐诗:“鸳鹭簪裙上龙尾,蓬莱宫殿压鳌头。”“独占鳌头”这一俗语至今还在使用。

【第27句】:我的邻居有位老奶奶,年近六十,两个儿子均已成家,弟兄两人常因为嫌老人偏这家向那家而吵闹不休。热心的妈妈常去劝和兄弟俩:“天下老人偏小的,不偏小的偏好的。”(河南·林州)

【第28句】:【抱成一团】(惯)指紧密团结在一起。

【第29句】:【宁拆七座庙,不破一桩婚】(谚)宁肯拆毁七座神庙,也不破坏一家婚事。指婚姻是人生的重中之重。 也作宁拆十座庙,不破一门婚。 宁拆十座庙,不拆一对婚。 宁拆一座庙,不拆一家人。

【第30句】:【中圈套】见“落在圈套里”。

【第31句】:铁轨上的火车——走得正行得直

【第32句】:绱鞋不用锥子——针(真)好:针(真)行

【第33句】:【两口子打架不用劝,放上桌子就吃饭】(谚)两口子:也称小两口,年轻夫妻。指夫妻间没有根本利害冲突,小摩擦会自生自灭。

【第34句】:【家人犯法,罪及家长】(谚)家里的下人触犯了法律,家长要受罪罚。指家长对子孙后代及佣人不但负有教养责任,还要承担法律责任。 也作“家奴犯罪,罪坐家主”。

【第35句】:戴着有色眼镜看东西——不明真相

【第36句】:爸爸平时经常帮助乡邻,和许多人交上了朋友。爷爷常对我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你可得好好向你爸爸学习啊!”(浙江·绍兴)

【第37句】:【山有百草,人有百性】(谚)山上长着各式各样的花草,人也有着各自不同的个性。指人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志趣与个性,不可强求一致。

【第38句】:病重不吃药——等死

【第39句】:【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主观客观条件均极为不利,面 临危险。台湾李敖《启发你的小故事》:“三十四年来,已经 面目全非,已经陷入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世界。”

【第40句】:【冷了半截】见“凉了半截”。

【第41句】:早上,姥姥切萝卜准备炒菜,我让她给我切青的那头儿吃,姥姥说辣。我说那就吃根那部分,那部分甜。姥姥点着我的脑门说:“你这傻孩子,人家吃萝卜是‘青的辣,白的淡,只吃当间二指半’。”(河南·临颍)

【第42句】:【野马上了笼头】(惯)笼头:用皮条或绳子做成的套在骡马等牲畜头上的东西,用来系缰绳。比喻不受约束的人受到了限制。

【第43句】:船底浇花——多此一举

【第44句】:【人心隔肚皮】(谚)人的心隔着一层肚皮,谁也看不到、摸不准是在谋算着什么。指人心最难猜测,更不要说认得清、识得真了。 也作人心隔肚皮,里外不相觑。 人心隔肚皮,做事两不知。 人心隔肚皮,对面两不知。

【第45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惯)兵器放进了仓库,战马放牧在南山。本指战事结束,天下太平。后比喻放松警惕,解除武装。 也作“马放南山,刀枪入库”。

【第46句】:妈妈死后,爸爸又给我找了个新妈妈。新妈妈又带来个新哥哥,两年后妈妈又给我生个新弟弟。爸爸说话幽默风趣,妈妈却有些小肚鸡肠。这不,一天下午妈妈又躺在床上不说话了。爸爸又在施展他的战术:“又咋了,是俺娃气你了,还是你娃气你了,再不就是咱们娃气你了?来,拉出来,各打三十大板。”妈妈一听,“扑哧”一下笑了。(河南·内乡)

【第47句】:【无娘儿,天照应】(谚)没有亲娘照料的孩子,无人疼爱,只靠老天关照。指没娘的孩子很可怜,没有母爱。也指没娘的孩子过早地懂得人间的辛酸苦难。

【第48句】:【以狼牧羊,何能久长】释义:用豺狼放羊,如何能日久天长。比喻任用恶人,必受其祸。例句:乙辛复入为枢密使,流岩寿于乌隗路,终身拘作。岩寿虽窜逐,恒以社稷为忧。时人为之语日:“以狼牧羊,何能久长!”

【第49句】:【爹死娘嫁人——各人管各人】(歇)指各人自己管自己,各走各的路。 也作“爹走娘嫁人——各人管各人”。

【第50句】:【黄金未为贵,安乐值钱多】(谚)未为:不算,算不上。指人世间安定快乐的生活远比黄金更宝贵。 也作“休道黄金贵,安乐价更高”。

【第51句】:【男人要俏一锭墨,女人要俏三分白】(谚)一锭墨:像墨锭一样通身黑衣。三分白:艳色装束夹带几分白色。指在服装上,男子要想俏美,就穿一身黑色;女子要想俏美,就带几分白色。

【第52句】:【一辈人不管两辈人的事】(谚)指儿女辈的事让儿女自己去料理,当父母的不必包办代替,操多余的心。

【第53句】:八仙桌子——有棱有角

【第54句】:【一槌敲中鼓中心】(惯)比喻一句话说中了要害。

【第55句】:【嗑瓜子嗑出个臭虫来,什么仁儿都有】人,仁同音借用。谓 遇到可恶的人。刘彦林《春风得意》:“隔重门户隔重山,隔 层楼板隔层天。吃瓜子吃出虾米来,这里什么人(仁)都有 呢。”

【第56句】:【鸡肠兔儿胆】(惯)形容人气量狭窄,胆子很小。

【第57句】:病猫的尾巴——翘不起来

【第58句】:【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谓一人占据要害地位,众人无可奈 何。语出李白《蜀道难》。古华《相思树女子客家》:“伍香师 妹双手叉腰,堵着门,横眉立眼,正气凛然,那气派,自有‘一 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勇。”

【第59句】:集体的力量如钢铁,众人的智慧如日月。

【第60句】:打不着狐狸——反惹一身臊

【第61句】:【衣食足,知荣辱】(谚)人们在丰衣足食之后,才能讲究礼义,知道荣辱。指吃饱穿暖是讲礼义、知荣辱的前提。

【第62句】:【属蛐蛐儿的——土里生土里长】(歇)土:本指泥土,转指本地。指人生在当地又在当地长大。

【第63句】:行军遇伏兵——出师不利

【第64句】:【人老易松,树老易空】(谚)指人老了,来日不长,心劲容易松动,就像树老了容易空心一样。 也作人老怕松,树老怕空。 树老易空,人老易松。

【第65句】:【一羽示风向,一草示水流】(谚)一根羽毛在风里飞动,能标示出风向;一根小草在水中漂浮,能标示出水的流向。指观察局部的动向,可以推断出全局的变化。

【第66句】:高梁秆架房檐——不顶用;不顶事

【第67句】:【七岁八岁讨狗嫌】(谚)男孩子在七八岁时特别顽皮淘气,连狗都讨厌他。指男孩儿在七八岁时最难管教。 也作七岁八岁,鸡狗都嫌。 七、八、九,厌死狗。 七岁八岁,没人刮得。没人刮得:没有谁愿意理睬他。

【第68句】:【囤底上省不如囤尖上省】释义:说明节俭应从一开始做起。例句:囤底上省不如囤尖上省。严班长对这两大垛喷香的新稻草管得很紧,谁抽动一小把,他立刻能看出来。

【第69句】:【记德不记仇】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忘掉别人对自己 的伤害。明代《醒世恒言》:“那白氏是个记德不记仇的贤 妇,念着同胞份上,将前情一笔勾却。”

【第70句】:【不是吃素的】不吃素,则吃荤,需要油水。指敲诈,动武 等。清代《官场现形记》:“再加派去的委员亦并不是吃素 的,万太尊斟酌送些,他再借些,自然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了。”

【第71句】:考试的时候,同桌问我:“这道题怎么做?”我说:“你自己想想吧!”下课后,同桌自言自语道:“唉,平时不用功,考试问老兄,老兄不答应,气得直哼哼。”听到这话,我们几个同学都笑得前俯后仰。(河南·镇平)

【第72句】:【走不到一条道儿上】(惯)比喻不是一条心,合不来。 也作“走不到一条路上去”。

【第73句】:【不知井落在吊桶里,还是吊桶落在井里】(惯)比喻争斗双方谁败在谁的手里,尚难预料。

【第74句】:【僧来看佛面】(谚)和尚来了,看在佛祖面上,一定要热情招待。比喻来人虽不相干,但考虑到推荐人的情面,必须善待。

【第75句】:冷炉打铁——不成

【第76句】:【 平地栽跟头】在顺利情况下遇到挫折。《在和平的日子 里》:“在残酷的战争中都没有后退的人,如今可就过不下去 了!俗话说,‘平地栽跟头’,一点都不假啊!”

【第77句】:【说大话不怕风煽舌头】说空话说大话没有用。类似的:说 话不怕牙疼/说大话不怕噎嗓子/站着说话不怕腰疼。浩然 《艳阳天》:“说话不怕风煽舌头。我要像她们那样,无牵无 挂,我也当积极分子,整天跟你一块开会、办公!”

【第78句】:【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道墙】(谚)多交一个朋友,就多一条方便的路;多结一个仇家,就多一道阻挡的墙。指朋友越多越容易成事,对头越多越难以行动。 也作“多个朋友多条路,少个对头少堵墙”。

【第79句】:我们学校举行乒乓球比赛。我虽然个子小,但球打得不错,老师和同学们都夸我。爷爷高兴地说:“比赛场上,人不论大小,马不论高低。”(河南·杞县)

【第80句】:【福倒】春节贴“福”字时,许多人喜欢把福字倒着贴,借用“福倒”的谐音—~“福到”。那么,倒贴福字是怎么来的呢?有两个传说。一说源于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攻占南京后,命人在支持和帮助过自己的人家门上贴一“福”字,没有福字的人家则以暗通元军统统杀掉。夫人马皇后知道后决心救下这些无辜的百姓,心生一计,于是传令全城天明之前都在大门上贴上福字。谁料有户人家又着急天又黑,慌乱中竟把“福”字给贴倒了。第二天,朱元璋微服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竞把“福”字给贴倒了,朱元璋勃然大怒,命令把这家人满门抄斩。马皇后救人救到底,急忙劝道:“这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给贴倒了,这是表示福到了的意思,百姓的福气是您这位明君给带来的,您应该高兴才是啊!”朱元璋一听转怒为喜,传令放人。一场塌天大祸被马皇后巧妙化解。人们从此便将“福”字倒贴。另一说源于清朝。那年春节前夕,恭王府大管家命人将“福”字贴到库房和王府的大门上,有个家人因不识字,便将大门上的“福”字给贴倒了。恭亲王福晋(夫人)知道后大发雷霆,扬言要狠狠惩治那个家奴。大管家担心这事要连累自己,慌忙跪在福晋面前说道:“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福真的到(倒)了,此是吉祥之兆,奴才要贺喜了!”福晋听了转怒为喜,厚赏了大管家和那个家奴。这件事从恭王府传扬出去,北京城里纷纷仿效,后来,倒贴“福”字成了全国的风俗。

【第81句】:【撩虎须】见“捋虎须”。

【第82句】:满树青梅——没个熟

【第83句】:骂了皇帝骂祖先——不忠不孝

【第84句】:【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谓年轻人没有经验,办事不可靠。 清代《官场现形记》:“你们几位都是上了岁数的人,俗语说 道: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像你们诸位一定是靠得住,不会 冤枉人的了?”

【第85句】:狗吃烫芋头——吞不下,舍不得

【第86句】:【师范】中国历来重视教育,而“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殿堂。那么,“师范”一词是怎么来的呢? “师”的名称,在夏、商、周时代就有了,而“师”的最早出现是在甲骨文中,甲骨文中有“文师”之称。春秋时期,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司马迁用了“师表”一词,他们都着重在师的表率作用这点上。西汉末年,杨雄在言论集《法言》中说:“师者,人之模范也。”他第一个将“师”和“范”联系起来,明确强调了教师所负有塑造教育对象的重大责任。《后汉书-赵壹传》报皇甫规定:“君学成师范,缙绅归慕。”“师范”第一次作为一个完整的词出现了。后世有“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说法,也是强调德才兼备的为师。

【第87句】:【强中更有强中手】本领高强没有止境。成语:高出一筹。 明代《初刻拍案惊奇》:“所以人之膂力强弱,智术长短,没个 限数。正是: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夸大口。”

【第88句】:【事要多知,酒要少吃】(谚)指事理要知道得越多越好,以增添识辨是非的能力,饮酒却是越少越好,以免伤身滋事。

【第89句】:【谈天】“谈天”一词,也作聊天,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小到家事,大到国事,无所不聊。那么,“谈天”一词源出哪里呢?最早见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孟荀列传》:“邹衍之述,迂大而宏辩……故齐人颂日:‘谈天衍’。”战国末期,齐国的哲学家、阴阳学家邹衍曾经游历许多诸侯国,针对各国的现状,他常常发表大胆的言论,并写了不少文章。但他的文章具有主论很高且不通常理的特点,其研究方法是从小事物一直推衍到漫无边际。人们听了都忍不住拍手叫绝,但真正要推行他的理论却是感到非常困难。后来齐国的人都称邹衍为“谈天衍”。《史记》集解引刘向《别录》说:“邹衍之所言……尽言天事,故日‘谈天’。”这就明确指出“谈天”的初义和出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就把随便的闲谈称作“谈天”或“聊天”了。

【第90句】:【 废铁炼成钢】把无用的人变为有用的人。《解放区短篇 小说选》:“咱们怎样也不能忘记共产党,她把废铁炼成钢 了。”

【第91句】:【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谚)樵:木柴。籴(df):买入(谷物)。 古时交通不便,商人不从百里之外贩木柴,不从千里之外贩粮食。指不长途贩运无利可图的粗重货物。

【第92句】:【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半桶冰雪水】(惯)比喻突然听到或遇到令人震惊的事情而惊恐万状。 也作“劈开两片顶阳骨,倾下一盆冰雪来”。

【第93句】:【男儿当自强】(谚)指好男儿应努力奋进,自强不息。

【第94句】:【钱过北斗,米烂陈仓】(惯)金钱堆得高过了天上的北斗星,米多得吃不完,烂在以前堆放的粮仓里。 形容极其富有。 也作“钱过北斗,米烂成仓”。

【第95句】:【三朝媳妇,月里孩儿】(谚)三朝(zha。):三天。刚娶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就要抓紧引导;刚生下一个月的小婴儿,就要进行教育。指家庭教育,贵在及早。 也作三朝的新妇,月子的孩儿。 三朝新妇婆引坏,月里孩儿娘引坏。

【第96句】:【小雨湿衣裳】轻微的事情,也会有害处。戴厚英《人啊 人》:“雨不大,湿衣裳,话不大,伤心肠。

【第97句】:【饿眼见瓜皮——就当一景儿】(歇)景:景物,这里指美好的事物。 讥讽人贪婪,连别人遗弃的坏东西或不三不四的人,都当成宝贝。

【第98句】:【满招损,谦受益】此俗语浅显易懂,自满会招来损害,谦逊会有诸多益处。此俗语源自《尚书·大禹谟》。相传远古时代,“苗”这一偏远部族不服中原统治,舜帝命禹率军征战。禹虽然极力鼓舞士气,但三旬之后,苗部族仍然未被征服。一个名叫益的人提建议说:“只有德行才能感动上天,天运是不可违逆的。满招损,谦受益,这是天道。至诚可以感神,更何况一个苗部族!”禹表示赞同,接着就班师回朝了。正是由于坚持“满招损,谦受益”的信条,尧舜禹三代成为中国社会形态的典范。毛泽东的“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化用了“满招损、谦受益”,并赋予它全新的内涵,也成了至理BBB。

【第99句】:【 打得落花流水】形容惨败。明代《好逑传》:“铁公子按捺 不下,便放开手,东一拳,西一脚,将众人打得落花流水。”

17237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