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百家号动态年度最好的谚语俗语的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老虎屁股——摸不得】(歇)比喻人自以为了不起,惹不得。也指人很蛮横,冒犯不得。常含讥讽意味。

【第2句】:【泥菩萨洗澡——越洗越脏】(歇)比喻越是洗刷自己的污点、错误或罪行,暴露出的问题就越多。

【第3句】:【谷雨三朝看牡丹】 释义:谷雨:节气名,在每年阳历四月十九、二十或二十一。三朝:三天。牡丹在谷雨开花,谷雨以后三日正是观赏牡丹的好时机。 例句:牡丹花,俗称“谷雨花”,以其在谷雨节开也。谚云:“谷雨三朝看牡丹。”

【第4句】:【上不巴天,下不着地】 释义:形容没有着落,没有依靠。 例句:咱们顶好是各走各的路。这地方上不巴天,下不着地,你要是不识好歹,咱俩免不了同归于尽!

【第5句】:【若要断酒法,醒眼看醉人】(谚)如果想戒酒却又下不了决心,最好的办法是用清醒的眼光,去看看醉酒者醉后的丑态。指酒醉后的丑态令人作呕。

【第6句】:【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谚)比喻机会难得,不能随便错过。

【第7句】:【丁是丁,卯是卯】(惯)丁:天干的第四位。卯:地支的第四位。丁卯不能混为一谈。一说丁卯谐工艺制作中的“钉铆”。钉,榫头;铆,铆眼儿。钉和铆的尺寸错了,器物便安装不成。形容对事认真,一丝不苟,毫不含糊。 也作“钉是钉,铆是铆”。

【第8句】:【卖瓜的谁肯说瓜苦】(谚)卖瓜的没有说自己的瓜是苦的。指卖东西总要自夸东西好。泛指凡是自家的人或事,总不免要自夸自赞。 也作卖瓜的说瓜甜。 卖瓜的说瓜甜,卖醋的讲醋酸。 卖糖的讲糖甜,卖盐的讲盐成。

【第9句】:【以书为御者,不尽于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于事之变】(谚)御:驾御。制:裁断。以书本上的知识驾御马,不能尽情发挥马的性能;以古代的法制治理当今社会,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指不能迷信书本,泥古不变。

【第10句】:【风中之烛,草上之霜】(惯)比喻上了岁数的人,身体衰弱,经不起折腾。 也作“风前的残烛,瓦上的霜雪”。

【第11句】:【三棱子扁担尖底子桶】(惯)三棱子扁担硌肩膀,尖底子桶放不稳。形容待人刻薄。

【第12句】:【把秃尾巴母鸡当成凤凰】 释义:比喻过高估价或过分重用。 例句:只见贾有富猛地跳起来,哗啦一声,把桌上的酒杯、酒瓶和盘子、碟子一扫落地,咆哮如雷:“什么施工员,把秃尾巴母鸡当成凤凰!”

【第13句】:【不会打仗不吃粮,不会唱歌不卖糖】 释义:既吃军粮就得会打仗,既来卖糖就得会唱歌。指干一行要掌握一行的本领。 例句:农妇:咦,你还会唱吗?大学生丙:怎么能不会呢?常言道:“不会打仗不吃粮,不会唱歌不卖糖。”

【第14句】:【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谚)演员在台上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假戏实做,活像个疯子;观众在台下忽儿怒,忽儿骂,感情投入,活像个傻子。指舞台表演真实感人。

【第15句】:【一钱不落虚空地】(惯)指一文钱也不白花。

【第16句】:【千里姻缘似线牵】(谚)似线牵:传说月下老人专司人间婚事,用红线将命中注定将是夫妇的两人的脚系连在一起。指只要有缘分,彼此相距再远,也会结成亲眷。 也作“千里姻缘一线牵”。

【第17句】:【狐狸精问路——没有好道道儿】(歇)道道:本指道路,转指主意、心计。指不安好心。

【第18句】:【吃错了药】(惯)讥讽人脑子出问题,做错了事。

【第19句】:【吃甘蔗上山——一步比一步高,一节比一节甜】(歇)本指离地面越来越高,味道越来越甘甜;转指生活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甜蜜。

【第20句】:【人有失错,马有失蹄】见“马有失蹄,人有失足”。

【第21句】:【军无媒,中道回】(谚)媒:向导。 军队行军如果没有向导,就无法前进,只好中途返回。指行军离不开好向导。

【第22句】:【欠账不昧,见官无罪】(谚)昧(mei):隐瞒。揭了债不能如期归还,只要不昧着良心赖账,就是告到官府也是无罪的。指欠钱能认账,不算有罪。

【第23句】:【摸摸脑壳算一个】(惯)指不加选择,有一个算一个。

【第24句】:【摆龙门阵】(惯)指聊天或讲故事。

【第25句】:【倒了核桃车子】(惯)装满核桃的车子倒了,一车核桃哗哗泻地。形容人说话又急又快,滔滔不绝。

【第26句】:【少所见,多所怪,睹橐驼言马肿背】(谚)橐(tu。)驼:骆驼。见识少的人容易大惊小怪,看到骆驼就以为是马背肿高了。指把不常见的事物看作怪异的,只缘见识太少。 也作少所见,多所怪。 少见必多怪。

【第27句】:【五谷不分,四体不勤】见“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第28句】:【猎狗的鼻子药农的眼】(谚)猎狗的鼻子最灵,任何异味一嗅便知;药农的眼睛最亮,在纷繁的草丛中一眼能认出要找的草药。指具有专业技能的专门人才是无可替代的。

【第29句】:【送顺水人情】(惯)指不用费劲,顺便送出的好处、人情。

【第30句】:【只要苦干,事成一半】(谚)做事只要肯下苦功,成功就有一半把握。指无论做什么事,勤奋苦干总是成功的基础。

【第31句】:【有大量者,必有大福】见“量大福大”。

【第32句】:【羊屎不搓——个个团】(歇)团:本指圆形的,转指圆滑。指每个人都很狡猾。

【第33句】:【小米加步枪】(惯)指较差的后勤供应和落后的武器装备。

【第34句】:【看得破,忍不过】 释义:能把事情看透,但感情上忍受不住。 例句:“看得破,忍不过。九兄,你只细细地体会我这六个字去,便晓得我心里的苦楚了!”

【第35句】:【乌鸦嘴】“乌鸦嘴”指那些说话不吉利、讨人嫌的人。 那么,乌鸦是一种什么鸟呢?早先,乌鸦不仅不是不吉利的鸟,还是一种神鸟。乌鸦在古代也被称作“乌”,《尚书·大传》曾记录说:“周将兴时,有大赤乌衔谷之种,而集王屋之上者,武王喜,诸大夫皆喜。”这是把乌鸦当做瑞兆的例子。古代传说太阳中有三足乌,所以把太阳称作“金乌”。古人还相传乌鸦能反哺其母,所以常赞颂乌鸦,用“乌鸦反哺”来比喻孝敬父母。 甚至用慈乌来代指母亲。晋代王嘉《拾遗记·鲁僖公》说:“仁鸟,俗亦谓乌……。”乌鸦变成不祥之鸟,大概是从它能预示吉凶开始的。唐代段成式所著《酉阳杂俎》就记载:“乌鸣地上无好音。人临行,乌鸣而前行,多喜。此旧占所不载。”可见到了后来,把乌鸦报吉凶变成了报凶不报吉。民间开始越来越排斥乌鸦,认为乌鸦会带来晦气,专主报凶。宋代梅尧臣还曾写文为乌鸦辩解,认为乌鸦为表忠心才预示吉凶,却为人们误解以为它专报凶信。可见,乌鸦由吉祥鸟转变为不祥之物,当在唐宋时期。 “乌鸦嘴”一词意思的演变,和民间的世俗观点有关。在民间,人们总把乌鸦和霉运相连,于是赋予“乌鸦嘴”另一种意思,即称喜欢说话又出言不吉的人,这种人好事说不灵,坏事一说就灵。

【第36句】:【人死不结冤】(谚)指人死冤解,生者不和死者记旧恨。 也作“人死不记仇”。

【第37句】:【尖底瓮儿——一撞便倒】(歇)本指尖底的瓮不稳,撞一下就倒;转以形容立足不稳或虚弱不堪,禁不住碰撞。

【第38句】:【大虫不吃伏肉】(谚)大虫:老虎。伏肉:被慑服的小动物。比喻真正的英雄绝不欺凌弱小者。

【第39句】:【现官不如现管】(谚)现官:现任的官员。现管:直接管辖自己的顶头上司。指不怕现任官员职位多高,就怕直接管辖自己的顶头上司。

【第40句】:【庙里撞钟——惊神】(歇)惊:谐”精”。形容人有生气,有活力。

【第41句】:【正理一条,蛮行千样】(谚)指正理只有一条,而蛮横行径却是干奇百怪的。

【第42句】:【死逼上梁山】 释义:梁山:在今山东省东平湖西,梁山县南,附近地区为古梁山泊,北宋以后常为起义军的根据地。比喻被逼无奈才做某种事情。 例句:他佯装不满地说,“唉,我才不愿意去前线冒险哪。只是军令不可违,死逼上梁山!此行别说什么名利双收,别送上这条命就算烧高香了。”

【第43句】:【阿婆不嫁女,哪得孙儿抱】(谚)孙儿:此处指外孙。阿婆如果舍不得把女儿嫁出去,如何能抱上外孙呢?古时催嫁的话。

【第44句】:【不到火候不揭锅】 释义:比喻要抓住适当的机会。 例句:袁坚呢,喜欢仔细观察,理出个头来,不到火候不揭锅。

【第45句】:【好男不吃婚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谚)好男儿不吃结婚时的现成饭,好女子不穿出嫁时的现成衣。 指有志气的青年,贵在能独立生活,不靠祖业,不享现成福。 也作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 女人不穿嫁时衣,男儿不吃分时饭。

【第46句】:【公鸡头,母鸡头,凑到一起就想斗】 释义:形容人像好斗的鸡一样喜欢争斗。 例句:老蒲见两人拉起架子,要吵嘴的样子,忙推开二人,打着哈哈说:“公鸡头,母鸡头,凑到—起就想斗,斗来斗去,为的是—粒砂土豆。”

【第47句】:【老和尚看嫁妆——下辈子见】(歇)指这辈子没指望,看下一辈子。 也作“老和尚过嫁妆——来世再见”。过:过目,看。

【第48句】:【狗咬刺猬,无处下口】 释义:比喻事情难办,无处下手。“无处下口”又作“无从下口”、“没处下牙”、“下不得口”等。 例句:他只笑笑,啥也没说,这就叫“狗咬刺猬。无处下口了”。

【第49句】:【糖大蒜——又甜又辣】(歇)形容人嘴上甜美,手段毒辣。

【第50句】:【和事老】“和事老”通常是指那些没有原则立场来调解争端的人,意同“和稀泥”,多含贬义。那么,和事老源自哪里呢? “和事老”始于唐,成于宋。“和事”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出现在唐朝。据《新唐书》载,唐中宗景龙三年,监察御史崔琬弹劾宰相宗楚客“专威福,有无君心,纳境外交,为国取怨。”并请求将其下狱。而宗楚客则怒目争辩,声称自己“忠诚鲠直”,为崔琬所嫉恨,故遭陷害。而性格软弱的唐中宗竞不问是非,亲自为他们调和,诏令崔琬和宗楚客“约为兄弟”。由于唐中宗无原则和稀泥的态度,故而时人窃称其为“和事天子”。因此历史上第一个“和事老”就是唐中宗。 但“和事老”这一完整的专有名词的出现是在宋朝。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在《南乡子》词中写道:“风力袅萸枝,酒面红鳞惬细吹。莫笑插花和事老,摧颓,却向人间耐盛衰。”这首词是重阳节怀念他远在成都的弟弟而做的。这里描写的“插花和事老”,是指头上戴花、万事随和、无所争竞的老者,虽然“和事老”没有原则,但也无忧无虑,更能经得起人间的盛衰。自此,“和事老”常用来代指那些调解争端的人。如南宋初,洪皓出使金国,和金人力争和议条件,金朝宰相怒道:“汝作和事官,而口硬如此,谓不能杀汝耶?”露出一副霸道嘴脸。那时的和事老、和事官用起来已很普遍。

【第51句】:【得胜的猫儿欢似虎】 释义:比喻得意的人趾高气扬,得意忘形。 例句:这大圣果然欢喜。古人云:得胜的猫儿欢似虎也,只倚着强能,更不察来人的意思。

【第52句】:【背后骂皇上】(惯)指背地里责骂强有力的人。 也作“背地里骂皇上”。

【第53句】:【歪着枕头睡觉——想偏了心】(歇)本指心脏偏向一边,转指人胡思乱想,打错了主意。含讥讽或责骂意。

【第54句】:【打蛇先打头】(谚)打蛇要先打它的头部。比喻打击敌人,要先打他的首脑机关。也比喻除恶要先除首恶。 也作打蛇打头,擒贼擒王。 打蛇要打头,擒贼要擒王。

【第55句】:【猜枚的吊谎——两手都脱空】(歇)猜枚:古代饮酒时助兴的一种游戏,取钱币、棋子、瓜子、莲子等小物件,握在手中让人猜测单双、数目或颜色,猜中为胜,不中的罚酒。吊谎:撒谎,这里指弄手脚,捣鬼。本指两手空空让人猜,转指空的,什么也没有。

【第56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释义:焉:哪里。附:依附。皮都没有了,毛长到哪儿去呢?比喻失去了生存的基础,无法存在。“皮之不存”又作“皮且不存”。 例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真要是侵略者的阴谋得逞,全国沦陷,整个民族灭亡了,你这个老爷还给谁当?

【第57句】:【猴屁股坐不住金銮殿】 释义:比喻小人物掌不了权,例句:我看他贵发是猴屁股坐不住金銮殿,快没啥好“戏”唱了!

【第58句】:【老王卖瓜——自卖自夸】(歇)本指自己夸自己卖的瓜好,转指自己夸自己。也指自己人夸奖自己人。 也作“老王卖瓜——人不夸自夸”。

【第59句】:一家盖不起龙王庙,万人造得起洛阳桥。

【第60句】:【名堂】人们对搞花样、名目或故弄玄虚的人,喜欢说他们搞名堂。那么,“名堂”一词是怎么来的呢?“名堂”由“明堂”演化而来。 原来,上古帝王举行盛典的场所称“明堂”。汉武帝、武则天都提出要造选明堂。据说,武则天建成了明堂,被她的一个男宠一把火烧了。 河北农村也有“立明堂”的习俗,不过用途与皇帝所建的明堂截然不同。 遇到亲人客死异乡,尸骨无存,其亲属就在坟地内建一假坟,内埋死者牌位,叫“立明堂”。不论是建造假坟头,还是掩埋死者牌位,都有一套迷信程序,都会有神秘色彩,故俗语常说:“搞什么鬼名堂!”即由此而来。“明”、“名”同音,如今便演化为“名堂”了。

【第61句】:【飞蛾扑火——自讨死吃】(歇)飞蛾向火焰扑去,必定被火焰烧死,指自招祸害,自去送死。

【第62句】:【无过乱门】(谚)不要走近祸乱的地方。指人必须时刻保持安全感,凡是祸乱是非之地,一定要远远避开。

【第63句】:【冬至吃饺子】每年冬至这天,家家吃饺子,并流传着“冬至不吃饺子,冻掉耳朵”的说法。这种习俗,源自纪念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爱民如子,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流行,他在大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时,正值寒冬季节,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仿照在长沙时的办法,让弟子们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向穷人舍药治伤。张仲景用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药汤。人们吃下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病人冻烂的耳朵全好了。后来人们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原来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在冀、鲁、豫一带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

【第64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见“行行出状元”。

【第65句】:【凉了半截】(惯)1指因受到打击或失望而感到灰心丧气。2因某种原因而事情办不成。 也作凉了大半截。 冷了半截。

【第66句】:【快刀斩乱麻】(惯)比喻用干脆利索的办法解决复杂难办的事情。 也作快刀断乱麻。 快刀砍乱麻。

【第67句】:【宁分数斗,莫增一口】(谚)宁可分出几斗粮食送人,也不愿平添一口人吃饭。指增添人口吃饭,是极大的经济负担。 也作宁出一斗,莫进一口。 宁赠一斗,莫增一口。 宁出一斗,莫增一口。

【第68句】:【天子避醉汉】(谚)连皇帝也要躲开喝醉酒的人。指醉汉已失去理智,不能再和他打交道。

【第69句】:【焦了尾巴梢子】(惯)焦:干枯,转指断绝。尾巴梢子:比喻子孙。 讥讽人断子绝孙。 也作“焦尾巴”。

【第70句】:【航船不载无钱客】(谚)航船上不搭载没钱的客人。指凡乘船就得交渡船钱,过路就得交过路钱,这是往来交通的规矩。

【第71句】:【呱呱叫】(惯)形容极好或极其优秀。

【第72句】:【好狗不咬鸡,好汉不打妻】 释义:男子汉大丈夫不要打妻子,拿妻子出气。 例句:唉,好狗不咬鸡,好汉不打妻,我后悔酒醉拿你出气。

【第73句】:【拧成一股绳】(惯)比喻众人齐心协力,劲儿往一处使。

【第74句】:【狗养的狗亲,猫养的猫爱】(谚)狗生的崽子狗知道亲,猫生的崽子猫知道爱。比喻自己生的孩子自己疼爱。 也作狗养的狗亲,猫养的猫亲,不养的不亲。 猫下的猫疼,狗养的狗爱。

【第75句】:【露马脚】(惯)比喻隐瞒着的事露出了痕迹。

【第76句】:【破巢之下,焉有完卵】见“覆巢之下无完卵”。

【第77句】:【下锹撅】(惯)比喻使心机害人。

【第78句】:【七嘴八舌头】(惯)比喻众人争相发表意见。也比喻人多嘴杂。

【第79句】:【好马经不住歇三年】 释义:马长期休息不干活,体力会越来越减弱或不会干活。 例句:是呀,我正准备找你商量呢。人家说:“好马经不住歇三年”,我想给它试试套昵。

【第80句】:一心想赶两只兔,反而落得两手空.

【第81句】:【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见“入山擒虎易,叉手告人难”。

【第82句】:【吃得筵席打得柴】(惯)既能在宴席上做宾客,又能到深山里当樵夫。指人既能过富日子,也耐得了贫苦。

【第83句】:【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释义:蒂:瓜果与枝茎相连的部分。比喻条件一旦成熟,事情就会顺页禾U力、成。 例句:邵思语耐人寻味地对玉蓉说:“至于你心中担忧的,我看全没有必要。 俗话说,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世界上好多事,都是这样。”

【第84句】:【点起一盏灯,亮了一屋人】(谚)在黑夜里点起一盏灯来,就能使满屋子的人都见到光亮。比喻一人传播真理,能使众人心明眼亮。

【第85句】:【人无前后眼,祸害一千年】(谚)前后眼:既能看清过去,也能远瞻未来。指人处事待人如果只顾眼前,没有远见,就会造成无穷无尽的后患。

【第86句】:【好汉生在嘴上,好马生在腿上】(谚)好汉的嘴是伶牙俐齿、能说会道的,好马的腿是矫健有力、日驰千里的。指看人要看他的语言交际,看马要看它的奔驰功力。 也作好马出在腿上,好汉出在嘴上。 好马在腿,好汉在嘴。

【第87句】:【屎壳郎跟着屁轰轰】(惯)斥责人跟着坏人瞎起哄。 也作“屎壳螂跟着屁嗡嗡”。

【第88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意为人和物均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扬长避短才是正理。此俗语源出《楚辞·卜居》,屈原忠而见疑,求问龟卜,詹尹回答说:“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用……龟策诚不能知此事。”意思是说,作为标准的尺寸,有时不能用作标准,用以比喻龟卜虽是替人决疑的,但有时不能决疑。 司马迁在《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曾引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另一番新意,用以比喻白起、王翦两人之智略各有长短,批评两人替秦国打下了天下,却不能替秦国守天下。白起、王翦都是盖世无双的名将,本可为万人景仰的英雄,但白起暴虐,坑杀赵四十万长平军,不免横死;王翦不谏秦始皇行仁义,其孙受殃。这样,两人的短处,使他们不能成为人们的楷模,不免使人惋惜。司马迁用“尺短寸长”来评论,表现了他反暴政的思想。 后世从司马迁的评论中得到启发,运用“尺短寸长”这一俗语,则泛指人和物均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世上没有完人,扬长避短,发挥人的最大潜能。

【第89句】:【只借不还,再借就难】(谚)指借人东西不归还,自然再借时就借不到。

【第90句】:【和尚误了做,老婆误了娶——两下里耽搁】(歇)两下里:两边,两头,两方面。指两头都耽搁,或两方面都落空。

【第91句】:【肥猪撞门,送上门的财气】 释义:比喻好处自己送上门来。 例句:见鬼啦!哪有什么敌人出动?走!能打还乡团,就不能打遭殃军?来,正是肥猪撞门,送上门的财气。

【第92句】:【绵羊不叫暗口死】(惯)绵羊没有叫出声来就死了。比喻事情悄悄地了结。

【第93句】:【人怯鬼蝎虎,人勇鬼缩头】(谚)蝎虎:放肆猖狂的样子。人要是胆怯软弱,邪恶鬼物就会猖狂;人要是勇猛刚强,邪恶鬼物就会退缩。 指对邪恶势力只能强硬,不能软弱。

【第94句】:【自己不喝酒,嫉妒人脸红】(惯)比喻自己得不到而嫉妒别人。

【第95句】:【杂种】“杂种”是骂人的话。它起初是指东汉到北朝时的少数民族混血儿,并非骂人之语,如同现在的混血儿一样。后来逐渐转为骂人的话儿。如南梁人庾肩吾《乱后行经吴御亭诗》有“杂种乱轩辕”之语;杜甫诗也有“杂种虽高垒”之句。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老百姓看来,“种类禽兽也,禽兽交配,多不避亲,且产生杂种。”用以骂人,解恨,既狠且伤。

【第96句】:【树林子大,什么鸟都有】 释义:借指人多的地方,什么样的人都有。 例句:“真是树林子大,什么鸟都有,居然有人诬告卢华。”

【第97句】:【上山打虎易,开口求人难】 释义:向人求助不容易。“打虎”又作“擒虎”。“开口求人”又作“出门告人”。 例句:老梭这人死爱面子,上山打虎易,开口求人难,再说刚才你们又戳了他几篙竿。

【第98句】:【杏核子——仁儿苦】见“山杏核——苦仁儿”。

【第99句】:【人心都是朝上长】 释义:比喻人都希望日子过得蒸蒸日上。 例句:元他娘说,“人心都是朝上长,我看你是朝下长。”老全说:“后悔莫及,说甚。”

17291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