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携程网经典摘录歇后语的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手无缚鸡之力】没有气力,软弱无能。老舍《四世同堂》: “我不考虑那个!我手无缚鸡之力,不能去杀敌雪耻,我只 能临危不苟,儿子怎死,我怎么陪着。”

【第2句】:【砍一枝,损百株】(谚)砍伤一根树枝,会使百株树受损。比喻伤害一人,会连累相关的许多人。 也作砍一枝,损百枝。 砍一斧,震百枝。

【第3句】:【吃饱了一家不饥,锁住门不怕饿死板凳】(惯)指家里只有单身一人。为对单身汉的谐谑语。

【第4句】:筵席上打架——不欢而散

【第5句】:【婴儿眼里有天堂】(谚)天堂:最理想的美好境界。在婴儿的眼里,世上一切都是美好的。指天真无邪的小生命,不知人世间会有邪恶。

【第6句】:【大庙不收,小庙不留】无处收容,找不到合适的岗位。类 似的:天神不纳,地煞不收。刘绍棠《鹧鸪天》:“大庙不收, 小庙不留,跟我去当临时工。”

【第7句】:我第一次用糖兑水做冰砖,先放进冰箱,没过一会儿,就要拿出看看冻没冻。奶奶说:“不到时候。你可真是猴洗孩子不等毛干。”(黑龙江·哈尔滨)

【第8句】:【矮子里选将军】(惯)比喻在能力较差的人中间挑选相对出色的。 也作矮子队里选将军。 矮子里拔将军。

【第9句】:【破罐子破摔】摔电是破,不摔也是破。谓反正好不了,不 值得爱惜。成语:自暴自弃。周立波《暴风骤雨》:“娘们走 道以后,好些年来,他自轻自贱,成了习惯,破罐子破摔,不 想学好了。”

【第10句】:【说的有心,听的有意】(惯)指说话的人有意要表达某种意思,而听的人也明白其含意。 也作“说者有心,听者有意”。

【第11句】:扁豆绕在竹竿上——有依靠

【第12句】:妈妈见姨妈提来了满满一篮子青菜,觉得太多,不好意思收下。姨妈却说:“三斗田螺四斗壳,剥光了皮也不算多。”(江西·峡江)

【第13句】:【明道好走,喑径难摸】释义:熟悉的道路好走,陌生的道路难行。例句:有道是:“明道好走,暗径难摸。”他们按照盘太婆叙述的方位,不多时,便来到了枫树林后的大悬壁下。

【第14句】:【门不当,户不对,日久天长必成灾】(谚)结亲的双方,如果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文化层次等不相当,勉强结合,久后必生变故。指男女婚配要注意门当户对。

【第15句】:【少不舍力,老不舍心】见“老不舍心,少不舍力”。

【第16句】:【龙归沧海,虎入深山】(惯)比喻有才能的人找到了施展抱负的机会或地方。 也作龙归大海,虎进深山。 老虎入山,蛟龙下海。 虎进深山,龙归大海。

【第17句】:酱油店里打架——争风吃醋

【第18句】:【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歇)天桥:北京市永定门内一个地段,旧时民间艺人常聚在那里演出。把式:靠卖艺为生的人。旧时在天桥卖艺的人常摆出表演功夫的架势,但多耍耍嘴皮子,并不动真的。指光说得好听而不实干。

【第19句】:【谷雨前后,栽瓜种豆】释义:谷雨:二十四节气之一,在4月I【第9句】:20或2旧。谷雨前后是栽瓜种豆的时候。例句:农谚说:“谷雨前后,裁瓜种豆。”“头伏萝卜二伏菜。”虽然按照时令季节,各种蔬菜种得有早有晚,有时收了这种菜才种那种菜。

【第20句】:【砧板上的肉——随人砍,随人剁】(歇)比喻人陷入困境,不能自主,任人摆布。

【第21句】:【三步并作两步】(惯)形容快步行走,步子迈得很大。 也作三步并两步。 三步并成一步迈。

【第22句】:一马当先,万马奔腾。

【第23句】:【蚊虫遭扇打,只为嘴伤人】(谚)蚊虫用嘴叮人,免不了要遭到扇子的扑打。比喻人说话放肆,出口伤人,自不免要招灾惹祸。

【第24句】:萤火虫打架——明对明

【第25句】:属蚊子的——专吸人血

【第26句】:【出乱子】(惯)指出祸事,有麻烦。

【第27句】:【老寿星】我国自古以来都把长寿老人尊称为“老寿星”。民间有一“寿星图”,形成了老寿星的固定像:长额突出,美髯长须,容光焕发,精神矍铄,手托鲜红的寿桃,怀抱一根龙头拐杖,慈祥和善,笑眯眯地出现在青松、鹿群、桃林之中。现在,老人做寿,儿孙献上寿桃,应该来自寿星图。那么,“老寿星”源自哪里呢?据古书记载,“寿星”本是一种星座的名字,又名“南极老人星”。由于它的“寿”字应了人的年岁长久,而星星犹如日月经天,永不泯灭,所以人们爱把“三寿”老人(即上寿100岁、中寿80岁、下寿60岁)统称为“老寿星”。

【第28句】:茶杯里的胖大海——自大;自我膨胀

【第29句】:【扯葫芦倒秧】释义:比喻说话絮叨,翻来覆去。例句:这老婆说起话来就没个头,刘永义知道要是不打断她,她扯葫芦倒秧,东家长西家短,不知道要说到什么时候。

【第30句】:【浪子回头金不换】此俗语形容调皮捣乱的孩子一般都聪明,一旦改邪归正,肯定是好样的。它源自北宋时期。“浪子”源于一个人名,北宋才子李邦彦。李邦彦是北宋大臣,才华出众,性情豪爽,风流潇洒,一表人才,写起文章来思路敏捷,文笔精巧。他生长在民间,熟悉庸俗猥琐的事情,待人接物也有一套办法,善于应对,反应也快。他善于唱曲逗乐,常把街头巷尾流传的俗语编缀成词曲,供人们传唱。他给自己取名为“李浪子”。李邦彦担任宰相时,没有什么建树,只是阿谀奉承、巴结谄媚,占个官位而已。京城里的人都把他称为“浪子宰相”。后来,人们就用“浪子”来指那些不务正业的游荡子弟。当然,浪子一回头,还愁不是良相,还怕不露才能,金银不换吗?

【第31句】:【八月初一雁门开,懒妇催将刀尺裁】释义:雁门:山名,在山西省代县西北。到了农历八月,大雁就开始南飞了,人们无论怎样也应准备过冬的衣食了。例句:田家杂谚:八月初一雁门开,懒妇催将刀尺裁。

【第32句】:【好花偏逢三更雨,明月忽来万里云】释义:雨打娇花,乌云遮月。比喻好人遭受突如其来的打击。例句:赵氏玉贞衣不解带,昼夜伺候,不想大限已到,古语说的是:“好花偏逢三更雨,明月忽来万里云。”李文元一病不起,呜呼哀哉,竟自死去。

【第33句】:【麻将】打麻将牌是我国一种群众性的娱乐活动。“麻将”,也称之为“麻雀”或“雀牌”,它究竟起源于何时,据专家考证,麻将的雏形应该是明代盛行的马吊牌,最先流行于江浙一带。吴地方言,马吊发言近似为马鸟,雀又为鸟,所以演变为麻雀、麻将。关于麻将是怎么来的,有多种不同的说法,这里只介绍一种主流说法。麻将既然又名麻雀,当然与麻雀有关。一种说法认为麻将是由看守粮仓的小吏发明的,粮仓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防止雀患,捕雀就成为经常的事务。仓官为鼓励兵丁捕雀,就下发竹制筹牌记数酬劳,筹牌上刻有字,类似有价证券或奖券,可以用来作赌注定输赢。后来,筹牌慢慢演变为游戏工具,并固定成型,称作麻将牌,即今天的麻将。麻将的玩法、术语等仍包含捕捉麻雀的成分,例如“筒、索、万”。 “筒”的图案是打鸟用的火枪的象形符号,几筒表示几具火枪;“索”即束,是用绳捆绑起来的鸟雀,“一索”图案是一只鸟,“二索”以上图案像竹节,用来表示鸟雀的脚,官吏验收时以鸟足数量计酬;“万”即赏钱。此外,风向影响准度,打枪时需考虑风向,所以设“东南西北”风。“中”即打中,受伤鸟出血涂上红色表示击中。“白”即白板,放空枪未击中。“发”,即得赏钱发财。“碰”即“砰”,鸟枪声。成牌之“和”应为“鹘”,类似老鹰的一种猛禽,有了它就不愁抓不到麻雀,故赢牌日“鹘(和)”。还有麻将中的“吃”、“杠”等术语无一不与捕捉麻雀有关。麻将虽好玩,但不要成瘾,更不要赌钱,一旦沾赌,贻害无穷。

【第34句】:星期天,我也想炒个菜露一手,可妈妈却怕我炒坏了,不答应。爸爸在一旁说:“不是撑船手,不来弄竹竿。他有心学学,就让他试试!”(江苏·丹阳)

【第35句】:【不吃凉粉让开座】凉粉摊小,座位少。不要白占地方,影 响他人。让开座,也说:腾板凳。聂海《靠山堡》:“你这是什 么话!不想当干部,就早吭声,不吃凉粉腾板凳,离了你这 块云,天也照样下雨。”

【第36句】:【花果山的猴王——不服天朝管】(歇)花果山:传说中傲来国附近海中的一座名山,见《西游记》第一回。猴王:《西游记》中人物孙悟空,在花果山为猴王。本指孙悟空敢于大闹天宫,不服天上朝廷管教,转喻人有造反精神,敢于同统治者作斗争。

【第37句】:【面糊盆里磨镜】(惯)面糊:用面粉打成的糨糊。在糨糊盆里磨镜子,镜面永远也不清楚。形容人不清白。

【第38句】:【人心不足蛇吞象】(谚)指人的贪心永远不会满足,得寸进尺,不断膨胀,就像小小的蛇也想吞下大象一样。 也作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 人心不足蛇吞象,得了锅台想上炕。

【第39句】:【要知山下路,且问过来人】向有经验的人学习。类似的: 要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明代《古今小说》:“要知山下事, 请问过来人。这事我也曾经来。”

【第40句】:猴儿戴纱帽——瘟官一个

【第41句】:壁画上的耕牛——不中用

【第42句】:【心在嘴上长着】(惯)指心里怎么想,嘴里就怎么说,毫不隐瞒。

【第43句】:妈妈搬蜂窝煤的时候,我也要搬。结果,我把蜂窝煤摔烂了一块。妈妈笑着说:“你这是磕一个头放俩屁,行善没有作恶多。”(河南·周口)

【第44句】:妈妈叫我把盆子拿到铺子里修,而我自己却把盆子补好了。妈妈风趣地说:“现在黄鼠狼能拉磨,驴子也不值钱了。”(四川·成都)

【第45句】:【头顶上打炸雷】指受到意外的严重打击。姚雪垠《李自 成》:“隔了一天,他又收到一份邸报,简直像在他的头顶上 打炸雷。”

【第46句】:【两斗皆仇,两和皆友】(谚)双方互相争斗,便成了不解的仇家;双方互相体谅,便成了相好的朋友。 指人际间的关系,应当是化敌为友,增强友谊。

【第47句】:【水流船行岸不移】释义:比喻任凭情势多变,决心不动摇。例句:是困难啊!可是有句老话:“水流船行岸不移”,我们就得这么坚定,咬牙挺住。

【第48句】:【见兔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补牢,未为迟也】(谚)牢:羊圈。见到兔子回头叫狗去追,这不算晚;羊被偷走赶紧加固羊圈,也还不迟。指发生了失误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仍不失为明智之举。

【第49句】:【脱了裤子放屁——费两道手】(歇)指多此一举或自找麻烦。常含责骂意。 也作脱裤子放屁——多费一道手续。 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第50句】:奶奶背粮食去磨,我夺过来替她背上。奶奶在后面一个劲儿说“累了就放下歇歇”,我却一直背到磨坊里。奶奶心疼地说:“你这孩子,真是宁让累死牛,不叫搁住车。”(河南·偃师)

【第51句】:【移树无时,莫教树知】(谚)移栽树木并没有一定的时间,只要不让树木感觉到就行。指移树最要紧的是不伤根须,不去原土。

【第52句】:【不怕红脸关爷,就怕抿嘴菩萨】(谚)关爷:关云长,红脸直性。抿嘴菩萨:喻假装慈善的阴谋家。指性格刚直的人好相处,伪装慈善的人难对付。

【第53句】:哥哥扛着锄头准备去锄麦苗,听外面呼呼的风声,哥哥就不想去了。奶奶看见了说:“冬天听风,耽搁一冬。去吧,出去风就不大了。”(河南·宜阳)

【第54句】:【在小算盘上打】见“打小算盘”。

【第55句】:【人家搬砖你搬坯,人家打狗你打鸡】(惯)斥责人做事故意和别人不一样。

【第56句】:我们靖城有一种名吃——蟹黄汤包。一位老大爷刚吃完,抹着嘴说:“这汤包鲜得打嘴巴子也不会丢碗啊!”(江苏·靖江)

【第57句】:【八月十五吃月饼】“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杭州人吴自牧记述杭州风物习俗《梦华录》上,是列在《荤素从食店》条中只作为糕团点心的一个品种,像月圆形,但不一定特定在中秋来吃。且看以宋代社会为背景的小说《水浒传》、《金瓶梅》等书中,在描绘中秋赏月的宴筵上,也未见写到吃月饼之事。 “八月十五吃月饼”起自明代。明代杭州人田如成的《西湖游览志余》中记载:“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贺之义。”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形成原因说法很多,流传最广的是跟元末农民起义有关的故事。元朝末年,中原汉族人民不甘忍受蒙古族专制统治,便决定发动起义。为了联络各地同仁一致行动,就把起义的时间和要求写在纸上,密藏在月饼馅里,馈送给志同道合的人。拿到月饼的人把饼剖开来吃的时候,发现了纸条,知道起义时间定在中秋这一天。于是各地汉族人民举起义旗,同时行动,把蒙古贵族赶回了老家。从此民间有了八月十五吃月饼的风俗。

【第58句】:火柴头碰磷片——触即发

【第59句】:院里的刘二宝总爱贪小便宜,常惹人嫌。奶奶说:“自己挣来的吃着也香,穿着也光。贪那仨瓜俩枣的,又吃不饱,还落个让人戳脊梁骨,啥多啥少?”(北京·延庆)

【第60句】:【鸭子的足板儿——一联儿的】(歇)本指鸭子的脚趾连成一片,转指人与人关系密切,联合在一起。

【第61句】:【饥不择食,寒不择衣,慌不择路,贫不择妻】(谚)饥饿时就顾不上饭食的精粗,寒冷时就顾不上衣服的贵贱,慌忙时就顾不上路途的安危,贫穷时就顾不上妻子的美恶。 指在人需求最急迫的时候,便谈不到从容选择。 也作饥不择食,寒不择衣。 饥不择食,慌不择路。

【第62句】:瞎猫碰着死老鼠——凑巧;好运气

【第63句】:【—粒谷子千滴汗】粮食来之不易。类似的:十粒汗珠一 粒粮。古华《芙蓉镇》:“而且和泥水、土地打交道,一天到晚 嘴巴都闭臭,身上的汗水干了又湿,湿了又干;真是一粒谷 子千滴汗啊。”

【第64句】:【骑驴不知赶脚的苦】释义:比喻体会不到别人的苦处。例句:“坐车的都是有钱的,他们哪儿知道拉车的苦!一个钱也不肯多给,你跑慢了他还不乐意,哎,真是骑驴不知赶脚的苦哇!”

【第65句】:心口窝里跑马——宽宏大量

【第66句】:爸爸去集市上卖红薯苗,为了使红薯苗看起来更精神些,爸爸就在水里泡了泡。谁知只卖出一小部分,剩下的第二天都死了。妈妈埋怨说:“不走小路不硌腿,不贪便宜不吃亏。你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河南·修武)

【第67句】:表弟为姥姥扫地,扫了一半就不扫了。姥姥说:“你这孩子,起床,起得不早;吃饭,吃得不饱。叫人拿你没办法。”(河南·博爱)

【第68句】:晨晨整日无精打采的,还爱感冒。老师劝他要加强锻炼时说:“冻冻晒晒身体强,捂捂盖盖脸皮黄。”(山西·万荣)

【第69句】:【吃挂面不调盐——有盐在先】(歇)盐:谐“言”。指把话说在前头。

【第70句】:【能狼难敌众犬】(谚)再凶猛的狼也对付不了众多的狗。比喻武艺再高强的人,也难胜过众多的敌手。 也作能狼敌不过众犬。 能狼不敌众犬,好汉架不住人多。

【第71句】:天渐渐冷了,可我却不愿穿毛裤。妈妈又气又急地说:“人冷腿,狗冷嘴,将来冻出个毛病可怎么得了?”(山西·太原)

【第72句】:【 草怕严霜霜怕日】指一物怕一物。浩然《艳阳天》:“草怕 严霜霜怕日,恶人自有恶人磨。这一回,有人整他了,他就 要垮台了。”

【第73句】:【一时猫脸,一时狗脸】(惯)猫脸:指善相。狗脸:指凶相。形容态度一会儿好,一会儿坏,对人又哄骗又威胁。

【第74句】:【东家长,西家短】(惯)指议论人家的是非短长或谈论别人的家事。

【第75句】:【大难不死,必有大福】(谚)指身遭大难而能保住性命,以后必定有享受不完的大福气。 也作大难不死,必有后禄。禄:福禄。 大难不死,必有厚福。厚福:丰厚的福分。 大难过去有大福。

【第76句】:班主任老师在班内讲一位同学丢失东西一事时说:“没做贼,心不惊;没吃鱼,口不腥。拿了别人东西的人,他不但坐不稳而且心也不安。”(河南·淮阳)

【第77句】:【叫化子比神仙】(惯)指二者相差太大。

【第78句】:【朝廷不打送礼人】(谚)指送礼与人,只要不是贿赂,原是无可厚非的。

【第79句】:邻居家忘了关水龙头上班去了,结果他们家发了大水,我们家也遭了殃。哥哥气愤地要去找他们算账。奶奶说:“算了,人家又不是故意的。常言说,走路要好伴,居家要好邻。千金买屋,八百买邻。为了一件意外的事伤了邻居和气,不值得。”(河南·许昌)

【第80句】:【贪天之功,据为己有】(惯)把天意成就的功劳,说成是由自己的力量取得的。指把别人的功劳都算在自己头上。 也作“贪天之功为已有”。

【第81句】:【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谚)指丈母娘爱女儿,自然就喜欢自己的女婿。 也作丈母娘看女婿亲。 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

【第82句】:【升西天】见“上西天”。

【第83句】:严霜单打独根草。

【第84句】:【捉住和尚要辫子】(惯)比喻强人所难,无理取闹。

【第85句】:【无林无木,山区不富】(谚)山区如果没有树林,就不会富足。指发展林业,是山民致富之道。

【第86句】:姐姐忌妒她的班长,常在家里说人家的不是。爸爸批评她说:“人无十全,瓜无滚圆,不要吹灰尘找芝麻缝,要多看看人家的长处。”(江苏·海安)

【第87句】:狂犬吠日——空汪汪

【第88句】:星期天,妹妹和小伙伴们过家家。妈妈看见了说:“男孩子打马仗,追呀杀的;女孩子过家家,婆婆妈妈的。”(河南·西华)

【第89句】:【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如实说出,不夸大,不缩小。相关 的:灶王爷上西天,有啥说啥。《北京日报》(1986,6,4):“群 众信任,选举我们当干部,我们就应当老老实实地为人民群 众办事情,实实在在地向上级反映本单位的情况,有一说 一,有二说二。”

【第90句】:【水过地皮湿】(惯)1形容事情只是走个形式和过场,不能根本解决问题。2指从所经手的事情中捞到了好处。 也作“雨过地皮湿”。

【第91句】:星期六晚上,我们全家在看电视。9点钟的时候,妈妈让我上床睡觉。我故意闭着眼睛,身体斜靠在沙发上,装作睡着的样子。妈妈说:“小华,你把这串香蕉吃完吧!”姐姐凑趣地说:“好吧!”我一下子从沙发上跳起来,一看,根本没有香蕉。妈妈说:“我早知道你是水仙不开花——装蒜呢!”(河南·滑县)

【第92句】:【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谚)文官尽心国事,不贪财物;武将保卫江山,不惜牺牲。指文武官员能达到这种境界,天下自然太平。 也作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怕死:文官不怕死,武官不惜命~

【第93句】:【硬来硬抗,软来软磨】(惯)指不向对方屈服,以对方采取的态度来对付对方。

【第94句】:捧着鲜花坐飞机——美上天了

【第95句】:【有智不在年高】年纪小的,也可能有智慧,不一定不如年 高者。明代《二刻拍案惊奇》:“有智不在年高。我们女棋师 又是有年纪的么?”

【第96句】:【唢呐里吹出笛子调——响的不一样】(歇)唢呐、笛子:都是管乐器,唢呐管身正面七个孔,背面一个孔,竖着吹;笛子有一排供吹气、蒙笛膜和调节发音的孔,横着吹。 响:谐“想”。指实际情况跟原来的设想不一样。

【第97句】:【打小报告】(惯)指背地里向领导或长辈夸大或无中生有地反映别人的所谓问题或缺点错误。

【第98句】:【 蝎子尾巴,有毒】也不多指危害有限,不可怕。柳青《创业 史》:“那白占魁再过二十年还是个普通社员。蝎子的尾巴, 有点毒水,也不多!”

【第99句】:我问老师:“老师,每次下课铃一响,您也正好讲完课,怎么那么准?”老师说:“常吃豆腐眼是秤,常站讲台心是钟嘛!”(山东·昌乐)

17310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