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财富号文章年度最好的歇后语的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卸包袱】(惯)比喻解除思想或经济上的负担。

【第2句】:扳不倒儿掉在血盆里——红人

【第3句】:【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谚)指树林大了,有益鸟也就有害鸟,有善鸟也就有恶鸟,各种各样的鸟儿都有。比喻人多了,少不得就有邪恶的人。 也作“树林大了,什么鸟都有”。

【第4句】:【两口子打架不用劝,放上桌子就吃饭】(谚)两口子:也称小两口,年轻夫妻。指夫妻间没有根本利害冲突,小摩擦会自生自灭。

【第5句】:【千刀万剐】“千刀万剐”是民间俗语,它的正式名称叫“凌迟”。在民间,知道“千刀万剐”的多,知道“凌迟”的少。“千刀万剐”还能和“恨透了”相搭配,如说“就是把他千刀万剐也不解恨”。如果用“凌迟”就显得逊色多了。不过,要寻找“千刀万剐”的来源,还得从“凌迟”人手。 “凌迟”也称“陵迟”,是我国封建社会死刑中最残酷的刑罚。 “凌迟”一词最早见于《荀子·宥坐篇》:“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何则?陵迟故”。本义是指逐渐缓慢升高的山坡。把“陵迟”一词借用来做一种刑罚的名称,始于五代时期。唐代以前最重的刑罚是“斩首”,五代才开始在刑法之外增设了“凌迟”的条款,元朝开始把“凌迟”作为正式条款列入刑法,直到清末。 “凌迟”“是杀人者欲其死之徐而不速也,故亦取渐次之义。”凌迟用于死刑,则是指处死人时将人身上的肉一刀刀割去,使受刑人痛苦地慢慢受罪死去。 “凌迟”主要针对犯了谋反、犯上作乱、口语狂悖等大逆、逆伦罪的人设置的。也就是说,“凌迟”主要是用来处死危及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政治犯的。到了清朝时期,如果打骂父母或公婆、儿子杀父亲、妻子杀丈夫,也是触犯伦理道德的重罪,要处凌迟刑。但后来为了镇压农民反抗,对于不按时交纳赋税的也要处以凌迟刑,这在明太祖时期尤为突出。人类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权人性得到进一步体现,在死刑执行上进一步人性化,注射死渐成执行方式的主流。

【第6句】:【一刀切】(惯)比喻对不同的情况不加区分,用同一种方式处理。

【第7句】:【好汉不吃眼前亏】见“光棍不吃眼前亏”。

【第8句】:【穿一条裤子】(惯)1比喻互相勾结、包庇。2形容二者亲密无间。 也作“合穿一条裤子”。

【第9句】:【穷嫌富不爱】(惯)形容东西没有价值,谁都不喜欢。 也作“穷嫌富不要”。

【第10句】:【巧媳妇不怕挑剔婆】(谚)指媳妇心灵手巧,就不怕婆婆百般挑剔。常比喻商场或服务行业,只要服务周到,就能使顾客满意,无可挑剔。

【第11句】:三十亩地一头牛——安居乐业

【第12句】:有人在背后说妈妈的坏话,妈妈知道了很生气。奶奶劝她:“一川石头一川沙,等到一日大水发,只剩石头不见沙。天长日久了,谁好谁坏,大家会看清楚的。”(甘肃·武威)

【第13句】:【人有薄技不受欺】(谚)薄技:功力不厚的技艺,此处指武术。人只要有点技艺,生活中就不怕被人欺侮。指人即使不专业习武,也应学点护身自卫的武功。

【第14句】:最崇高的爱情是爱祖国。

【第15句】:【班门弄斧——不知自量】(歇)班:鲁班,春秋末年鲁国人,古代著名的巧匠,被木匠、瓦匠等奉为祖师。弄:舞弄。在鲁班门前耍弄斧头,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含讥讽意味。 也作“班门弄斧——自不量力”。

【第16句】:【万般事仗少年为】(谚)少年:泛指人在年轻时期。任何一方面的事业,都要靠年轻人投入。指年轻人朝气蓬勃,敢作敢为,事业的成就,主要依靠他们去开拓。

【第17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情况起了极大的变化。多指不 会永远处于不利地位。类似的:三年水流东,四年水流西。 每外聂华苓《失去的金铃子》:“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 西,有的佃户反而发起来了。”

【第18句】:人家吃饭你借碗——不看时候

【第19句】:【三句不离本行】(谚)指人的言语话题,总离不开已经形成习惯的行话。 也作三句话不离本行。 三句话离不了本行。

【第20句】:【一车多碍辙,船多擦边】数量太多,互相妨碍。李准《冰化雪 消》:“我没有什么说的!反正车多碍辙,船多擦边。”

【第21句】:【热灶一把,冷灶一把】释义:热灶烧一把火,冷灶也烧一把火。比喻待人处世,不趋炎附势,不因人而异。例句:古亭刘端简公居乡,邑大夫或慢之。值宴会,端简公出令佐酒,各用唐诗一句,附以方言,上下相属。刘云:“一枝红杏出墙来,见一半不见一半。” 含有诮意。邑大夫云:“旋斫松柴带叶烧,热灶_把,冷灶—把。”

【第22句】:毛驴碰门——来的不是人

【第23句】:叶底下的橘子——红不起来

【第24句】:【千丈麻绳总要有一个结】(谚)麻绳纵然长到千丈,也总会有一个结梢处。比喻事情再大再麻烦,总会有个结果,不能无限期地拖着。

【第25句】:【 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的,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的】意即个人 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国家,也说:公家、集体。反义说:家事 再小是大事,国事再大是小事。《小说月报》(1980,2):“国 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话虽不 错,可惜只是讲给我们这样的人听的。”

【第26句】:【做梦挖元宝】指妄想,贪财。成语:财迷心窍。浩然《艳 阳天》:“你别做梦挖元宝,想偏心啦!咱们是打碎的盘子敲 烂的碗,扔到坑里,撒在道上,你拣不回来,也对不到一块儿 了。”

【第27句】:【宁可玉碎,不能瓦全】(谚)宁愿作为美玉被击得粉碎,也不作为瓦片而被保护得完好。比喻有气节的人,宁可忠贞而死,绝不苟且偷生。 也作宁为玉碎,不作瓦全。 宁甘玉碎,必不瓦全。

【第28句】:【 装在坛子里/罩在坛子里】形容闭塞,不了解情况。类似 的:蒙在鼓里/坐在井里。成语:闭目塞听。清代《儿女英雄 传》:“自从去年见了他们,算是叫他们把我装在坛子里,直 到今日才掏出来。”

【第29句】:【要作好人,须寻好友】(谚)要想成为好人,先得找好人交朋友。指交友对做人十分重要。

【第30句】:邻居的小女儿琳琳非常能干,妈妈夸奖她说:“这真是‘栽花傍墙,养女像娘’啊!”(四川·仪陇)

【第31句】:两个盘子十条鱼——多鱼(余)

【第32句】:【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出现罕见的事情。蒋子龙《赤橙黄 绿青蓝紫》:“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没有各式各样的新奇事, 还算是一个纷纭复杂的世界吗?”

【第33句】:【起了风,少不得要下点雨】(谚)风是雨头,既然风起了,跟着或大或小总要下点雨。借指对方既然已经提出了条件,总得多少有点表示。

【第34句】:【恶有恶报】(谚)指作恶的终究会有坏的报应。原为佛家劝诫世人改恶从善的禅语,后传为警世语。 也作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恶善到头总有报。

【第35句】:柳树花儿落地——不动声响

【第36句】:【观棋不语】观棋不语是看下棋时的一条纪律,它源于围棋。围棋的黑白两色,象征着日月,表示阴阳二气;棋子的圆形模拟浑圆的天象穹苍;棋盘四角比喻地象的四方;纵横各19条线,交织成361个棋位,这是旧历一年的天数;棋盘中间有9个星点叫做势眼,表示九大行星;棋盘长1尺2寸,表示12个月;白子表示白昼,黑子表示黑夜;黑子先走,表示一天从半夜的子时开始;黑白相对,表示阴阳应对之气,阴阳对应时不得混入他物。因此,下围棋时不许旁观者插嘴。可见围棋的高深莫测,是世界棋类之冠。

【第37句】:【看着茅房拉不出屎来】(惯)比喻时机来了却想不出主意。

【第38句】:【蝗虫吃过界】(谚)蝗虫:昆虫,善飞善跳,农作物的害虫。指蝗虫结队飞行,作践庄稼,不分地域。 比喻贪官污吏肆意侵吞,损国害民。

【第39句】:八月十五的月亮——格外明;光明正大;年年如此;又圆又满;圆圆滚滚

【第40句】:【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歇)张飞:《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暴烈刚强。形容事情轻而易举。 也作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菜。

【第41句】:【俏眉眼做给瞎子看】表示友好,对方不领情。《姑苏烟水 集》:“就像几十年前的那位上海名家在小镇上‘漂脱’一样, 饶你头等技艺,也只是‘俏眉眼做给瞎子看’。”

【第42句】:【经一失,长一智】见“吃一堑,长一智”。

【第43句】:【有同行的货,没有同行的利】(谚)同行(hang):同一行业。卖出同样的商品,得到的利润却不相同。指经商中全靠个人的智慧和管理能力。

【第44句】:孔夫子出门——三思而后行

【第45句】:【肚里没病不怕吃冷瓜】没做亏心事,不怕受牵连。王蒙 《相见时难》:“我不是乱七八糟的入,我一步一个脚印,肚里 没病不怕吃冷瓜,欢迎你调查。”

【第46句】:木碗里扎猛子——不知深浅

【第47句】:【数学符号:+、-、×、÷】数学符号是个伟大的发明。“+”、“一”号都诞生在德国,至今已有五百多年了。那时候,德国有个叫魏德曼的数学家,他非常勤劳,整天废寝忘食地计算。当时,还没有什么现成的符号可以使用,他在工作中,一边计算,一边自言自语地说:“在横线上加一竖,就表示增加的意思。‘+’,你就叫加号吧!从加号中拿掉一竖就是减少的意思。好!‘-’,你就叫减号吧!”从此以后,“+”、“一”号就问世了,并风行世界。 “=”号的名字叫“等号”,它是由16世纪的英国学者雷科特创造出来的。当年他在研究数学时,经常碰到两个数相等的情况,又无法标记,就决心创造一个符号。他比较了许多图形和符号,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更相同了。”于是,他就用两条平行线段来表示两个相等的数,并给他取名为“等号”。 “×”号是18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发现的。乘法也是增加的意思,但又和加法有所不同,怎么办呢?他就把加号斜过来写,表示数字增加的另一种运算法,并给它取名“乘号”。 “÷”号诞生在瑞士。当时,学者哈纳在算账中遇到要把一个整数分成几份的问题,但没有符号可以表示这种算法。于是,他就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来表示这种算法,并取名为“除号”。

【第48句】:【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谚)指人前半辈子,正在成长之年,众人看重他,是看在他父亲的情面上;后半辈子,父亲老了没作为,众人敬重他父亲,是看在儿子的情面上。

【第49句】:【不见了羊,还在羊群里寻】释义:比喻在哪里丢的就到哪里去找。例句:如今这个老唱净的又叫成班,说:“不见了羊,还在羊群里寻。我想府上还寄着我的箱笼,领去还弄出戏罢。”

【第50句】:菜篮子装泥鳅——爬的爬,溜的溜

【第51句】:我的一位邻居叔叔长得很高,他的孩子也很高。奶奶说:“这有啥稀罕,啥大人,啥孩子,啥树发个啥芽子。”(河南·虞城)

【第52句】:山核桃——差着一格子

【第53句】:【 汗珠落地摔八瓣】形容干活用力,辛苦。成语:汗流浃 背。浩然《山水情》:“我一个人汗珠子掉地下摔八瓣儿拉扯 大的孩子,你一点力不费,一点情不领,就进了你家的门儿, 成了你家的人。”

【第54句】:【有个叶便添梗】(惯)比喻叙事时随意夸大渲染,增添内容。

【第55句】:【一只脚棺材里,一只脚棺材外】谓处于死亡边缘,或处于危 险境地。电视剧:“五十六岁了,快退休了,已经是一只脚跨 进棺材里了。”

【第56句】:【乳名都是父母起,坏名都是自己惹】(谚)乳名:小名。指人的坏名与乳名无关,但却和行为直接关联着。

【第57句】:我问奶奶为什么邻居刘大爷说话那么有意思,奶奶说:“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嘛!”(河南·汤阴)

【第58句】:【瓦罐不离井口破,大将难免阵前亡】(谚)指就像汲水的瓦罐往往会在井口碰破一样,久经战阵的将军免不了要战死在沙场。比喻本质脆弱的事物或常做危险事情的人迟早会遭到意外。 也作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前亡。 瓦罐不离井上破,强人必在镝前亡。镝(di):箭头。 瓦罐终须井上破。 瓦罐不离井上破。 瓦罐总在井边破。

【第59句】:【因风吹火,用力不多】(谚)顺着风向吹火很省力。比喻趁着有利形势做事,省力而又易于成功。

【第60句】:【贱陀螺——不打不转】(歇)陀螺:海螺形玩具,木制,玩时用绳子或布条缠绕后用力抽开,使直立旋转,越抽打转得越快。本指陀螺不抽打就不转,转喻不施加压力或不来硬的就不听从。

【第61句】:【哪有长江水倒流】事情不能违反常规,不能倒退,不能走 回头路。沈从文《巧秀和冬生》:“回来吗?好马不吃回头 草,哪有长江水倒流?”

【第62句】:【戴木头眼镜——看不透】(歇)指对人或事物看不透彻。

【第63句】:【水平不流,人平不言】释义:人遇到不公平的事,才出面讲话。例句:常言道:水平不流,人平不言。这些闲汉替过迁衙门打点使钱,亦是有所利而为之。若是得利均分,倒也和其光而同其尘了。

【第64句】:【调过来葫芦,翻过去又是瓢】释义:比喻反复无常,变来变去。例句:你郑科长原来怎么说的?调过来葫芦,翻过去又是瓢!吃着咱们种的粮粒儿,你还为不为民作主?

【第65句】:吃了三碗红豆饭——满肚子相思

【第66句】:【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歇)指分不清好人、坏人,好意、歹意,错把好人当成坏人,或错把别人的好心当作歹意。常含责骂意。 也作狗咬吕洞宾——不知好丑人。 狗咬吕洞宾——有眼不识好人。

【第67句】:【跛子走路——一脚高一脚低】(歇)比喻人思想、行动缺少一定准则或掌握不住分寸。

【第68句】:【夹裤改单裤——没里儿】(歇)里:谐“理”。指理亏。

【第69句】:藤萝爬上葡萄架——纠缠不清

【第70句】:【山恶人善】(谚)山势是险恶的,但居住在山里的人是善良的。比喻人的相貌虽然丑陋,心地却很和善。

【第71句】:【耗子栽进书篓里——咬文嚼字】见“老鼠钻书箱——咬文嚼字”。

【第72句】:【没笼头的马】(惯)笼头:套在骡马等头上系缰绳、挂嚼子的用具,用皮条或绳子做成。比喻不受约束的人。 也作“没笼头的野马”。

【第73句】:二分钱买了一篮子——不是好货

【第74句】:【箭在弦上,话在嘴边】(惯)指事情到了不能不说出来的时候。

【第75句】:【盛喜中不许人物,盛怒中不答人简】(谚)简:书信。大喜的时候不答应给人财物,那会给得过量;大怒的时候不回复书信,以免措辞失当。指人在情绪波动中,言行很容易偏颇。

【第76句】:【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谚)内行人只要伸一伸手,就能知道交手的对方有多高的功力。指行家里手一接触便能估透对方的强弱虚实。 也作“行家动动眼,便知深和浅”。

【第77句】:【春天孩儿面】(谚)孩儿面:小孩的面部表情,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没个定准。指春天的天气就像小孩的脸一样多变,阴晴风雨,说变就变。

【第78句】:柴禾垛上拉屎——狗嘎杂种

【第79句】:【亏众不亏一】(谚)指亏损的事,众人分担还好说,一人承担受不了。

【第80句】:【好兄弟高打墙,亲戚朋友远离乡】(谚)兄弟之间关系再好,分居后也应筑起高墙,节制往来;亲戚朋友相处再好,也应离得远些,不多接触。指和人相处关系宜淡,过热难得长久。

【第81句】:【先打后商量】(惯)指先用强硬的手段使对方软下来再与之议事。

【第82句】:【七月半烧纸钱——哄鬼】(歇)七月半:指阴历七月十五,迷信说这一天是鬼节。纸钱:迷信的人烧给死人或鬼神的冥钞。本指哄骗鬼魂,转指人说的话或做的事全是骗人的。含责骂意。

【第83句】:【滴水成河,积少成多】(谚)比喻注重积累,就可变少为多。

【第84句】:【搭船的坐中舱】撑船的在舱外,乘客坐中舱搭船的并 不是正式乘客,不应受优待。电视剧:“你不过是个搭船的, 还想坐中舱!”

【第85句】:有人见我帮妈妈收稻子,便说:“小青也能干活啦!”妈妈说:“农忙时,只好把黄鼠狼当牛使啦。”(江苏·无锡)

【第86句】:【过河丢拐棍,病好打太医】(惯)太医:皇家的医生。比喻事成之后便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第87句】:【怕见的是怪,难躲的是债】(谚)害怕见到的是鬼怪,难以躲过的是债主。指旧时穷人往往无钱还债,但想躲又躲不过。

【第88句】:奔腾的洪水——拦不住

【第89句】:【当归】“当归”是一味妇科良药。早在《神家本草经》中就将它列为可补可攻的中品药,既可扶正补养,又可攻邪治病。那么,“当归”之名是怎么来的呢?相传,从前有个青年,新婚不久就外出采药,同妻子约定三年之内回来,媳妇信以为真。谁知这一走三年杳无音讯。他的媳妇忧郁悲伤,得了一种妇科病,月经紊乱,头晕心慌,生活十分凄凉,被逼改嫁他人。没想到改嫁不久,男青年返回了家乡。他质问媳妇为何不等自己。媳妇哭诉说:“三年当归你不归,片纸只字也不回。如今我已错嫁人,心如刀割真悔恨。”男青年听后也懊悔不已,把采集到的草药送给媳妇,居然治好了她的妇科病。这事在乡里传开后,一些得了妇科病的人也找来这种草药服用,居然都痊愈了。从此,人们知道这是一种妇科良药,给它取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名字叫当归,告诫后人要汲取“当归不归,娇妻改嫁”的惨痛教训。后人出一谜语:丈夫外出三年整。谜底:当归。

【第90句】:【官场如戏场】(谚)官场的事,就如同演戏一样。旧指官场荣辱不定,恩怨无常,一切都像是暂时的表演。

【第91句】:龟儿不要笑鳖——共个洞里歇

【第92句】:【老虎头上搔痒】释义:借指冒犯大人物,或自寻死路。例句:“……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可是没有料到他竟会那么穷,榨不出一点油水,已经气破肚皮了。他还要老虎头上搔痒,便给他两个嘴巴!”

【第93句】:【一个巴掌拍不晌】(谚)比喻单方面的启动引发不了矛盾冲突。也比喻势孤力单的人成不了事。

【第94句】:玻璃菩萨——神明

【第95句】:小巫见大巫——相形见绌

【第96句】:【唢呐里吹出笛子调——响的不一样】(歇)唢呐、笛子:都是管乐器,唢呐管身正面七个孔,背面一个孔,竖着吹;笛子有一排供吹气、蒙笛膜和调节发音的孔,横着吹。 响:谐“想”。指实际情况跟原来的设想不一样。

【第97句】:杀鸡给猴子看——惩一儆百

【第98句】:【守着摇钱树喝西北风】极好条件不会利用,不会生财。类 似的:守着大河无水浇,守着青山无柴烧。王蒙《湖光》:“可 过去咱们脑筋怎么那么死呢?专拉硬屎,守着摇钱树喝西 北风,这不是,还来了个‘破四旧’,把祖宗留下来的佛像古 坟也给砸了。”

【第99句】:【有死罪,没饿罪】(谚)在法律条文上,有判人死罪的,但没有判人饿罪的。指即使是犯了死罪的人,也不能不让他吃饭。

17366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