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花椒小视频经典的谚语俗语的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黄瓜熬冬瓜,一色货】 释义:黄瓜跟冬瓜放在一起熬,都是同一种颜色。比喻都是一样的。 例句:供销社和私商天生就是两码事,你怎么好说“黄瓜熬冬瓜,一色货”? 上回分明是算账疏忽了。

【第2句】:【推开天窗说亮话】见“打开天窗说亮话”。

【第3句】:【坠入五里雾中】见“堕入五里雾中”。

【第4句】:【耳朵磨出了茧子】(惯)茧子:趼子,手掌或脚掌的某些部位因摩擦过多而生成的硬皮。形容对某些话听得太多而厌烦。 也作耳朵都听起茧了。 耳朵眼儿听得长茧子了。

【第5句】:【百口传说一句话,芝麻粒儿磨盘大】(谚)一句话经由众口传说,就会把原本是芝麻般的小事,说成磨盘一样大。指话越传越走样,以至于完全失实。

【第6句】:【水火不相容】 释义:比喻矛盾冲突,无法调和。 例句:他绝不使自己的家业接近仇人姚士杰,那和他的“政治性儿”水火不相容。

【第7句】:【枪杆子朝里打】(惯)指打击、伤害自己人。

【第8句】:【会家不难,难家不会】见“难家不会,会家不难”。

【第9句】:【老驴啃痒,还有来有往呢】 释义:比喻帮助应该是互相的。 例句:上次刘世忠扫荡潜龙湖,我们不是派人援助过他吗?老驴啃痒,还有来有往呢!

【第10句】:【不严不成器,过严防不虞】(谚)不虞:不测。对子女的教育要从严,不严不能成材;但过严又会出问题。

【第11句】:【绑鸡的绳子,捆不住大象】(谚)比喻用制伏弱小者的方法,根本无法制伏强大的对手。

【第12句】:【冷灰里爆出火来】(惯)比喻事情已经了断,突然又被人提起。

【第13句】:家无主心骨,扫帚颠倒竖。

【第14句】:【春江水暖鸭先知】 释义:这是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诗句。比喻首先体察和领受到。 例句:雷公乐呵呵地说:“你们看,这真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呵!”

【第15句】:【谁养孩子谁当娘,谁种土地谁收粮】(谚)指谁出力经营,成果理当归谁所有。

【第16句】:【蜞蚂儿跳水——噗嗵】见“蛤蟆跳井——扑通”。

【第17句】:【车走车路,马走马路】(谚)车和马各走各的路,互不碰撞。比喻人事上各行其是,互不相干。也比喻做事各有各的门路。

【第18句】:【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谚)指知道满足就能永远保持快乐,能够忍让就能永远保持安宁。 也作知足心长乐,能忍身自安。 知足身常乐,能忍心自安。

【第19句】:【久赌无胜家】见“常赌无赢客”。

【第20句】:【麻布袋上面绣不得花】(谚)粗糙的麻布袋上面无法绣花。比喻基础太差、秉性粗疏的人,无法培养提高。

【第21句】:【趁热打铁,趁早治病】见“打铁要趁热,治病要趁早”。

【第22句】:【千日吃了千升米】(惯)比喻住的日子已多,花销很大。

【第23句】:【好男不吃婚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谚)好男儿不吃结婚时的现成饭,好女子不穿出嫁时的现成衣。 指有志气的青年,贵在能独立生活,不靠祖业,不享现成福。 也作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 女人不穿嫁时衣,男儿不吃分时饭。

【第24句】:知足常乐,终身不辱.

【第25句】:【狗咬吕洞宾——不认得真人】(歇)吕洞宾:道教传说中的八仙之一,也叫吕祖。真人:道教称修行得道的人。指不认得真正有身份的人,或真正好心的人。常含责骂意。

【第26句】:【庸人多福】(谚)旧指平庸无为的人平安长寿多福气。 也作“庸人多厚福”。

【第27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惯)但:只。不求有功劳,只求没有过错。 指要求不高,态度不积极。

【第28句】:【拉牛皮糖】(惯)牛皮糖:一种粘牙而嚼不动的糖。比喻事情很难办。

【第29句】:【一世破婚三世穷】(谚)指破坏他人婚姻的人,必遭三代受穷的报应。

【第30句】:【心头不似口头】(惯)心里想的跟嘴里说的不一样。指人说一套做一套,要两面手法。

【第31句】:【活人眼里伸拳头】(惯)比喻太欺负人了。

【第32句】:【男僧寺对着女僧寺,没事也有事】 释义:比喻事情说不清楚,有暧昧嫌疑。 例句:金莲说道:“我听得说,你住的观音寺背后就是玄明观。常言道:男僧寺对着女僧寺,没事也有事。”

【第33句】:【人黄有病,天黄有风】(谚)指人的面色发黄,是有病的症状;天色发黄,是起风的预兆。

【第34句】:夏不睡石,秋不睡板。春不露脐,冬不蒙头。白天多动,夜里少梦。

【第35句】:【光听辘轳把响,不见井在何处】(惯)辘轳:安在井上汲水用的工具。 比喻只听到些风言风语,未见事实。

【第36句】:【簸箕大的手,掩不住众人的口】(谚)簸箕:用竹篾或竹条编成的器具。即使手掌大得像簸箕,也难以遮住大家的口不让说话。指再大的权势也无法不让人品评议论。 也指有了丑事就不可能不让人们传播。

【第37句】:【麻绳单从细处断】(谚)指麻绳的细处最容易裂断。比喻在最紧要的环节上往往容易出问题。也比喻最关键的人往往容易伤损。 也作毛草绳先从细处断。 绳从细处断。

【第38句】:【怕狼怕虎别在山上住】 释义:比喻既然怕这怕那就不要硬充好汉。 例句:怕狼怕虎别在山上住,怕死别活着。

【第39句】:【朝里无人莫做官】(谚)旧指朝廷里如果没有后合作依靠,就不要去做官。

【第40句】:【斑鸠不下树——嗉里有食】(歇)嗉:嗉子,也叫嗉囊,在鸟类食道下部,用来储存食物的消化器官。比喻人心里有主见。

【第41句】:【说曹操,曹操就到】(惯)指非常凑巧,正提到谁谁就来了。 也作口说曹操,曹操就到。 讲着曹操,曹操就来。

【第42句】:【人不宜好,狗不宜饱】(谚)待人不可过好,喂狗不可太饱。指处人处事,贵在适度。

【第43句】:【天下乌鸦一般黑】 释义:多比喻各处的坏人都是一样坏。 例句:“天下乌鸦一般黑,这儿黑暗、龌龊,别处还不是一样。你,一个年轻女孩子可不能再去冒险。”

【第44句】:【首级】《三国演义》描写张飞勇猛“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耳”。“首级”中的“首”本义是头,可为什么又被称为“首级”呢? 这与古代的军级制度有关,它源于秦国的商鞅。商鞅到了秦国,实行了变法,在军事领域确立了一套新的军级制度,以取敌人头颅的数目作为评定爵位的基础和依据。新制度规定:每斩获一个敌人头颅,士兵就可以获得爵位一级、田宅一处和仆人数个。斩获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越高,最高可至二十级。因为一首对一级,因而久而久之,人们就将头颅称为“首级”了。 秦国的军功授爵制度对普通士兵很有吸引力,依当时的规定,如果一个士兵在战场上获得两个敌人首级,那么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成为自由人,他做奴隶的妻子也可以转为平民。而且,如果父亲战死沙场,他的功劳可以由儿子继承。这无异于一人拼命,全家受益,因此极大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 秦国的强大,与商鞅的这些制度有直接关系。到了北宋,废除了首级制度,但“首级”这个词却保留到了今天。

【第45句】:【卖瓜的谁肯说瓜苦】(谚)卖瓜的没有说自己的瓜是苦的。指卖东西总要自夸东西好。泛指凡是自家的人或事,总不免要自夸自赞。 也作卖瓜的说瓜甜。 卖瓜的说瓜甜,卖醋的讲醋酸。 卖糖的讲糖甜,卖盐的讲盐成。

【第46句】:【男不男,女不女】(惯)既不像男的,又不像女的。形容人打扮得不伦不类,不像样子。 也作男不像男,女不像女。 女不女,男不男。

【第47句】:【远怕水,近怕鬼】(谚)旧指人逃离险境时,最怕大河挡道和暗鬼跟踪。

【第48句】:【头剃了一半,再疼也要剃光】(谚)泛指事情进行到中途,不管有多少困难,也必须坚持到底。

【第49句】:【不义之财不可贪】(谚)指求财必须来自正道;对那些要用不法手段才能弄来的钱财,绝不可贪求。

【第50句】:【瞎子点灯——白费蜡】(歇)瞎子点上灯也还是看不见,白白浪费了蜡烛。比喻白费心机或白费力气。一说,“蜡”谐“啦”。 也作瞎子点灯——白费。 瞎子打灯笼——枉费一枝蜡。

【第51句】:【根深叶茂,本固枝荣】(谚)指树根扎得深,树叶才能茂盛;树根扎得牢,树枝才能繁荣。比喻有了牢固的基础,才能有大的成就与发展。 也作“根深才会叶茂”。

【第52句】:【红娘】现常把为未婚男女牵线搭桥的介绍人称为“红娘”。这一称谓源于元代剧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成于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苟慧生。 元代著名剧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讲述了一个优美的爱情故事:唐贞元年间,书生张君瑞进京赶考,与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识于蒲州东十里的普救寺,两人一见钟情,情愫暗生。由于老夫人从中作梗,一对情人苦苦相思。莺莺的丫环红娘十分机灵,见小姐每日愁眉不展,便想办法为他们穿针引线,传递情书,并将小姐的情况告诉张生。后来,在红娘的帮助下,莺莺终于不顾礼法束缚,和张生私订终身。但是,老夫人知道此事后,要棒打鸳鸯,拆散他们俩。又是机智的红娘勇敢地站出来,抓住老夫人的弱点加以要挟,使老夫人不得不承认既成事实,使得一对情侣终成眷属。 剧本是死的,只有搬上舞台才能演活,才有更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演活红娘的是京剧表演艺术大师荀慧生,他改编创作并成功演出了《红娘》一剧,成为苟派的重要代表剧目。荀派传人宋长荣被誉为“活红娘”。

【第53句】:不怕路长,只怕志短。

【第54句】:【虎毒不食子】见“大虫恶杀不吃儿”。

【第55句】:【丁是丁,卯是卯】(惯)丁:天干的第四位。卯:地支的第四位。丁卯不能混为一谈。一说丁卯谐工艺制作中的“钉铆”。钉,榫头;铆,铆眼儿。钉和铆的尺寸错了,器物便安装不成。形容对事认真,一丝不苟,毫不含糊。 也作“钉是钉,铆是铆”。

【第56句】:【一口唾沫一个钉】见“吐口唾沫是个钉儿”。

【第57句】:【三姑六婆】“三姑六婆”通常比喻不务正业的妇女。关于三姑六婆的来历,最早可追溯到明代。 明代有个叫陶宗仪的学者,他著的《辍耕录》第十卷中有这样的记载:“三姑者:尼姑、道姑、卦姑也;六婆:牙婆(贩卖人口的妇女)、媒婆、师婆(女巫)、虔婆(鸨母)、药婆、稳婆(指生婆)也。”清代小说家李汝珍在他的小说《镜花缘》中有这么一段文字:“林之洋道:吾闻贵地有三姑六婆。一经招引入门,妇女无知,往往为其所害,或哄骗银钱,或拐带衣物”。 这里把三姑六婆用作贬义。如果把三姑六婆单拆开来看,其成员可谓有好有歹。媒婆和生婆在以前谁也离不开。

【第58句】:【马放南山,刀枪入库】见“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第59句】:【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一俗语比喻已经败落的事物,还能奄奄一息地维持一段时间,甚至死后还能发挥一定作用,属贬义。 此典源出《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注,讲的是魏明帝临终的时候,委托曹爽、司马懿一起辅佐幼主曹芳。然而,司马懿久有篡魏之心,曹爽远不是司马懿的对手。当时,曹氏宗室有个叫曹同的人,看出了曹氏政权的危机,上书劝告曹爽,叙说了历代皇族统治灭亡的原因,劝说他亲本族、友异族,依靠有才干的人,以防有变。为此,曹同利用一系列的事物作比喻,来讲明道理。他劝说道:“如果没有泉水,河流就要干涸;树根腐朽,树叶就要枯萎,枝叶繁茂,树根才能得到庇护;枝条凋零,树干也就孤立了。因此人们常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是因为这种虫子脚很多,所以虽然死了,也能支撑其身体不倒。”这句话讲的都是自然现象,却寓意深远。 可惜,这时的曹魏政权已经岌岌可危,无力回天。

【第60句】:【出气多,进气少】(惯)形容人病重,快要断气。也比喻钱不够花,入不敷出。

【第61句】:【热心招揽是非多】(谚)热心:有热情,肯尽力。指热心人常会落得麻烦缠身,苦恼不断。 也作热心招是非,冷眼无烦恼。 冷眼:冷漠地看待周围的事物。 热心闲管招非,冷眼无些烦恼。 热心闲管是非多,冷眼觑人烦恼少。

【第62句】:【芥菜子偏落在绣花针眼里】(惯)形容事出偶然,十分凑巧。

【第63句】:【上台容易下台难】(谚)指受任官职,有职有权,自然容易;罢免丢官,无职无权,自然难堪。

【第64句】:【_一家人说两家话】(惯)指对自家人太客气,说见外的话。

【第65句】:【瘸驴配破磨】(惯)比喻有缺陷的两个人正好相配。 也作“破磨对瘸驴”。

【第66句】:【空桶的响声比实桶大】(谚)空桶敲起来声音要比装有实物的桶大。比喻轻薄无知的人总爱自我炫耀。

【第67句】:树怕烂根,人怕无志。

【第68句】:【无风不起浪】(谚)水面上无风就不会翻起浪。比喻事情的发生总有它的根由,有了前因才会有后果。 也作无风不起浪,无根不长草。 无风不起浪,无缝不生蛆。

【第69句】:【妍皮不裹痴骨】(谚)妍:美丽。指人的长相俊秀,天资必定也聪敏。

【第70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见“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第71句】:【长嫂为母】(谚)排行最大的嫂子,就像母亲一般。指尊敬长嫂,要和尊敬母亲相同。

【第72句】:【一辈子不剃头,也不过是个连毛僧】(惯)指不过如此,没什么大不了。

【第73句】:【窗下休言命,场中莫论文】 释义:读书窗下不要谈论命运好坏,考试场中不要谈论文章如何。 例句:秦宗师笑道:“俗语说得好:‘窗下休言命,场中莫论文。’我本偏不信此说,场上乃论文之地,若不论文,却将何为据?”

【第74句】:【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谚)指丈母娘爱女儿,自然就喜欢自己的女婿。 也作丈母娘看女婿亲。 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

【第75句】:【前留三步好走,后留三步好行】 释义:做事留有余地有好处。 例句:“我们不要占便宜,前留三步好走,后留三步好行。”

【第76句】:【上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 释义:求别人很不容易。 例句:回去,是的,现在就是路费问题了。怎么张口,怎么要?上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她跟谁提头呢?表姑?表姑父?根本不行。

【第77句】:【亏众不亏一】(谚)指亏损的事,众人分担还好说,一人承担受不了。

【第78句】:【为五斗米折腰】(惯)折腰:弯腰向人鞠躬。原指为了微薄的俸禄而侍奉上司,后也指为了些许小利而向人低头。

【第79句】:【刨土圪垃】(惯)土圪垃:土块。 指以种地为生。

【第80句】:【丈夫人前走,带着老婆的手】见“男人往外走,带着娘们手”。

【第81句】:最快的马也追不上春风,最能干的英雄也离不开群众。

【第82句】:【吊胃口】(惯)本指用好吃的食物引起人的食欲,比喻使人产生兴趣或欲望。

【第83句】:【话是开心的钥匙】(谚)指有针对性的谈话就像钥匙一样,能解开入思想上的疙瘩。 也作“话是开心斧”。

【第84句】:【好事全归花大姐,坏事全怪秃丫头】(谚)花大姐:富贵人家的小姐。秃丫头:侍候小姐的丑丫头。 好事情全都归在小姐的名下,坏事情全都扣在丫头头上。借指有功劳都是头头们的,有错误都是手下人的。 也作“好事总归花大姐,坏事总怨秃丫头”。

【第85句】:【打虎不倒被虎咬】(谚)比喻制伏不了强敌,定会遭到强敌的反扑,后患无穷。 也作打虎不着,反被虎伤。 打虎不死,遗患无穷。 打虎不死反伤人。

【第86句】:【贫不与富敌,贱不与贵争】(谚)贫穷人家不和有钱人家作对,地位卑贱者不和有权有势者争斗。指旧时社会制度维护的是有钱有势阶层,不为贫贱大众作主。 也作贫莫与富斗,贱莫与贵争。 贫不与富斗,民不与官争。

【第87句】:【满壶全不响,半壶晌叮当】(谚)水装满一壶,摇着不响;只装半壶水,一摇就响。比喻品格高、学识深的人深藏不露,才疏学浅、为人轻浮的人总爱张扬。 也作满瓶不动半瓶摇。 整瓶不摇半瓶摇。 一瓶子不足半瓶子晃。

【第88句】:【好汉就怕病来磨】(谚)即便是身强体壮的英雄好汉,也抵抗不过疾病的折磨。指疾病对人的生命极具杀伤力。 也作英雄只怕病来磨。 硬汉子怕病磨。

【第89句】:脑怕不用,身怕不动。

【第90句】:【卸担子】(惯)比喻解除所承担的责任。

【第91句】:【剪草除根,萌芽不发】 释义:比喻除恶务尽,不留祸根。 例句:只是我偏生见那小厮不得,常是一顿打就打一个小死,只要打死了他方才称心。却是为何?常言道:剪草除根,萌芽不发。

【第92句】:【空手打空拳】(惯)形容手中没有钱财或工具。 也作“空手捏两拳”。

【第93句】:【蹬浑水】(惯)比喻跟着人干坏事。

【第94句】:【不知马王爷长几只眼】(惯)马王爷:迷信称掌管马房的神,长有三只眼。指愚人不知道马王爷有三只眼。比喻人没有受到应有的教训,就不知道对方的厉害。 也作“不知道马王爷三只眼”。

【第95句】:【兵不离营,马不离站,放羊不离破羊圈】 释义:做什么工作不离什么岗位。 例句:李宝泰用鼻子重重“哼”了一声,说:“兵不离营,马不离站,放羊不离破羊圈。吃上人家熟哩,拿上人家生哩,也不知道是总管回家干甚!”

【第96句】:【揪尾巴】(惯)比喻抓住致命的要害或证据。 也作“揪尾巴根子”。

【第97句】:【鹁鸠树上鸣,意在麻子地】(谚)鹁鸠:又名勃鸪,鸟名。鹁鸪鸟身在树上呜叫,心却想的是吃麻地里的麻子。比喻人表面做作往往是假,心里暗打主意才是真。

【第98句】:【鸟无头不飞】 释义:比喻做什么事情,都要有领头的人。参见“蛇无头而不行”、“人无头不行,乌无翅不腾”。 例句:“鸟无头不飞,你这扶梢的不在,他们都不敢当家。”

【第99句】:【粪不臭,挑起来臭】(谚)指粪便不动它不臭,要是挑动它,就臭不可闻。比喻见不得人的丑事,不张扬则已,一旦张扬开就难以收拾。

17831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