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歇后语的文案让人心服口服的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洪洞县里没好人】语出京剧《女起解》,玉堂春(苏三)遭 受冤屈,唱道:左也恨来又也恨,洪洞县里没好人。借指:对 人全盘否定。张贤亮《河的子孙》:“富裕了,人人都不错。 生活一困难,那真是‘洪洞县里没好人’哩。”

【第2句】:【人心换人心】释义:相互以真诚之心相待。例句:那是人心!人心换人心,那是自己的心换来的。T市谁不知道他蒋岐山是够朋友、肯帮忙的人?

【第3句】:【众人拾柴火焰高】见“大家拾柴火焰高”。

【第4句】:火柴棍搭桥——难过

【第5句】:【人各有志,不可相强】(谚)人的志趣各自不同,不可勉强别人服从自己。指要尊重别人,承认志趣的个性化。 也作人各有志,相强无益。 人各有志,岂能勉强。 人各有志莫强求。

【第6句】:【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谚)遇合:碰到好官运。卖力耕作,不如逢个好年景;善于做官,不如碰个好官运。旧指依照常规努力,比不上有个好运气。

【第7句】:【一槌敲响了闷鼓】(惯)比喻一句话使人顿时明白。

【第8句】:船老大带徒弟——从何(河)说起

【第9句】:【 置之死地而后生】陷入困境,被逼奋发图存。成语:绝处 逢生。王蒙《活动变人形》:“置之死地而后生,他才会变得 老实和现实一些。”

【第10句】:【饥梳头,饱洗澡】(谚)饿着肚子梳头,吃饱了饭洗澡。指梳头宜在饭前,洗澡宜在饭后。

【第11句】:【安逸出懒汉,逆境出人才】(谚)安逸的生活会养成人的惰性,使人不思上进,逆境却能激励人奋发成才。

【第12句】:【背包袱】(惯)比喻在思想上或经济上有沉重的负担。

【第13句】:【丑人多作怪,黑馍多就菜】见“黑馍多包菜,丑人多作怪”。

【第14句】:【送顺水人情】(惯)指不用费劲,顺便送出的好处、人情。

【第15句】:考试成绩出来了,我拿着满分的卷子到处炫耀。爸爸见了对我说:“自满、轻信和自高自大,是人生的三大暗礁,成功的花环上必须用谦虚来镶边啊!”(广东·龙门)

【第16句】:弟弟嘴很馋,吃东西总是大口大口地往嘴里送,像生怕被别人抢走似的。妈妈见了,指着他的脑门说:“贪多嚼不烂,蛋多孵不匀,你就不能慢些来啊?”(广东·龙门)

【第17句】:爸爸和妈妈要去我姥姥家赶会,叫我中午到大婶家吃饭。我很不高兴,撅着嘴,抹着眼泪说:“不!我也要去。”妈妈说:“这怎么能行呢!你还要上学哪!”我说缺一天不上也不碍事。妈妈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学习好比吃饭,一日三餐不能断;知识就如池中水,年月日日常积累。”(河南·滑县)

【第18句】:【击鼓鸣冤】“击鼓鸣冤”是戏曲和影视中常见的情节,击鼓者常能鸣冤,所以观众津津乐道。它出自何处,真的一击就灵吗? “击鼓鸣冤”有着悠久的历史,传说在尧舜之时,就已出现了“敢谏之鼓”。周代时,出现“路鼓”,并有官员守护,供百姓击鼓申冤。古代帝王为了表示乐于听取臣民谏议或冤情,会在朝堂外面悬挂一张大鼓,允许臣民击鼓上闻,这面大鼓因为有“用下达上而施于朝”的作用而被称为“登闻鼓”。晋代以后,朝廷设置登闻鼓成为一种制度。宋、元、明、清等朝代还设有登闻鼓院或鼓厅,以受理四方吏民申讼为主要任务。登闻鼓最重要的作用是使案件直达圣听,直接由最高司法机关裁决。《唐律疏议·斗讼》中记载:“有人……挝登闻鼓,……主司即须为受,不即受者,加罪一等。”唐代柳宗元《先侍御史君神道表》中也说:“有去登闻鼓以闻于上,上命先君总三司以听理,至则平反之。”可见,击鼓鸣冤使不少案件得以平反。最有名的是南朝梁天监年间中,吉翂的父亲被人诬陷入狱,被判死罪。年仅十五岁的吉扮“挝登闻鼓,乞代父命”,梁武帝萧衍听到后非常感动,“乃宥其父”(《梁书·吉翂传》。可到了宋代,皇帝的想法发生了变化,认为击鼓鸣冤破坏安定团结,因此对百姓击鼓鸣冤作了许多限制,使击鼓鸣冤出现了大倒退,如明代规定“登闻鼓……非大冤及机密重情不得击”《明史·刑法志二》;清代时规定“必关军国大务,大贪大恶,奇冤异惨”才可以击鼓。击鼓人要挨打三十大板。

【第19句】:【空对空】(惯)1指讲话、写文章没有实际内容。2指什么东西也没有。

【第20句】:【黑狗吃食,白狗挡灾】(惯)吃食:这里指偷食。比喻惩罚错了对象,冤枉了人。

【第21句】:【文臣安社稷,武将定干戈】(谚)社稷:代指国家。干戈:古时兵器,代指战乱。指文官的责任是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武官的责任是平定战乱,使社会稳定。 也作文官把笔安天下,武将持刀定太平。 文官执笔安天下,武将提刀定太平。

【第22句】:耗子拉秤砣——自塞门路

【第23句】:【三个鼻孔,多出一口】气意即多嘴多舌,没有必要说话。 刘云若《红杏出墙记》:“我这是三个鼻孔,多出一口气。本 来碍不着咱们,管他呢。”

【第24句】:【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谚)南方人不会梦到产于北方的没经见过的骆驼,北方人不会梦到产于南方的没经见过的大象。指梦幻只会反射熟悉的物相。

【第25句】:鸡飞蛋打——双重损失;一场空

【第26句】:【对着和尚骂贼秃】说话误伤了对方或别人。类似的:拿 着和尚当秃子打。鲁迅《彷徨》:“你简直是在对着和尚骂贼 秃了。我就没给钱,我那时恰恰身边没有带着。”

【第27句】:【告人死罪得死罪】(谚)诬告别人犯死罪的,自身就得判死刑。指平白无故诬陷别人,在法律上就要承担相应的罪名。 也作“告人徒得徒,告人死得死”。 徒:古代五刑之一,即徒刑。

【第28句】:【窟窿多,补丁少】衣服破烂,没有补丁补。比喻应付不了 困难。马烽《刘胡兰传》:“四处伸手来要钱,不给哪头也过 不去。窟窿多,补丁少,垒了东墙塌西墙,大人们怎能不愁 呢?”

【第29句】:带着秤杆买小菜——斤斤计较

【第30句】:我路过商店,见一个人买了花生,临走又抓了一把。旁边一个人见了轻声说:“这人真爱贪便宜。”不料被那个人听见了,她扯着嗓子喊:“我咋啦,又没捞你家的油水,你急个啥?婆婆的奶,人人都可以吃,你管不着!”(江西·萍乡)

【第31句】:【小卒子过河不回头】原为象棋规则,卒子不能后退。借指 只能前进,不能后退。香港唐人《金陵春梦》:“偶有几茎白 发,心情微近老年;做了过河卒子,只得拼命向前。” 艺高人胆大技艺高超,心里沉着,就增添了勇气。海外 陈若曦《二胡》:“司机是个年轻小伙子,仗着艺高人胆大,把 一部半新旧的日本小丰田当做跑车驶。”

【第32句】:【口头禅】“口头禅”是指一个人习惯在有意无意间时常说的话语,多无实际意义。口头禅一词来源于佛教的禅宗,本意指不去用心领悟,而把一些现成的经验挂在口头上,没有把禅理践行到现实生活中去。禅,是要用心去学,用心来悟的,是需三关悟渐,闭关打七的功夫。禅宗的末流,好取现成的经语,挂在口头上。如果单单靠从口中滔滔不绝说出来的禅学,那就不是真正的禅,而是“口头禅”。口头禅完全违背了禅宗“顿悟见性”的宗旨。今天,口头禅已经完全成了个人习惯用语的意思了。

【第33句】:【八哥嘴巴毒蛇心】(惯)形容人说得好听,而心肠却非常狠毒。

【第34句】:【擀面杖吹火——节节不通风】(歇)比喻处处、事事碰壁,行不通。

【第35句】:【扳到网里就是荤腥】得到的不论大小,都是利益。陈世旭 《裸体问题》:“但刘高俅的方针是广泛联系,薄利多做,对江 海公司来说,鱼也好,虾也好,扳到网里就是荤腥。”

【第36句】:【蔓里不着饭里着】(惯)羹: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食物。比喻这里没得手,那里得手,总要达到目的。

【第37句】:【走江湖】(惯)指奔走四方,靠卖艺、卖药、占卜、行医为生。 也作“跑江湖”。

【第38句】:【放着鹅毛不知轻,顶着磨子不知重】(惯)比喻人不知轻重,不识好歹。 也作“顶着鹅毛不知轻,压着磨盘不知重”。

【第39句】:老鹰吃小鸡——囫囵吞

【第40句】:【好狗不挡道】释义:骂人不要挡住道路。妨碍通行。“不挡道”又作“不挡路”。例句:那个不知好歹的年轻纤夫,是个生楞儿,用手一推一丈青大娘,说:“好狗不挡道!”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

【第41句】:【天下老,只向小】(谚)天底下的老人,总是偏爱最小的儿女。指祖辈、父辈偏爱幼小的后代,是人类的共性。 也作天下老,偏的小。 天下爹妈疼小儿。

【第42句】:【嚼舌头】(惯)指传闲话,拨弄是非。也指闲聊或互相逗着玩。 也作嚼舌根。 嚼舌头根。

【第43句】:我的弟弟长得很白,就是不爱洗脸。一天,妈妈风趣地对他说:“你是一天一张脸,一日一种人。第一天是欧洲白种人,第二天是亚洲黄种人,第三天是非洲黑种人。”(河北·邯郸)

【第44句】:有一天天很冷,姐姐却穿得很单薄。我说她“美丽动(冻)

【第45句】:墨里藏针——没处寻;难寻

【第46句】:【饿死不吃偷来食,冻死不穿抢来衣】释义:宁死也不做盗贼。例句:“想不到你竟干出这种缺德事。俗话说:‘饿死不吃偷来食,冻死不穿抢来衣。’你这样做,对得起党吗?……”

【第47句】:【把个懒驴子逼上了磨】释义:比喻把不务正业的人领上了正路。例句:哪知这句话倒说着了!那位打算诗酒风流的公子,何尝不是被他姊妹两个一席话,生生地把个懒驴子逼上了磨呢!

【第48句】:跳舞的脚步——有进有退

【第49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一心为公,没有私心。宋代范仲淹 《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孙犁《风 云初记》:“既然干了这个,就得好性干,不要跟坏人学,要跟 好人学,吃苦在前,享受靠后,出心要正,做事要稳,不眼馋, 不话多,不爱沾小便宜,不欺侮老百姓。”

【第50句】:财神爷招手一来福了

【第51句】:【马到崖头收缰绳,船到江心补漏迟】见“船到江心补漏迟”。

【第52句】:【抬头老婆低头汉】(谚)老婆:已婚妇女的俗称。走路昂扬着头的妇女,性格往往强悍;走路低着头的汉子,处事往往多疑。指仰头女性和低头汉子大多是强悍有心计的人。 也作抬头的女人低头的汉。 仰脸的女子低头的汉。

【第53句】:群众在哪里,胜利就在哪里。

【第54句】:吃饭时,妈妈见我总是狼吞虎咽的,就教育我说:“吃得快,咽得慌,伤了口胃伤了肠。”(江苏·新沂)

【第55句】:【慈母有败子,严家无格虏】(谚)格虏:强悍、桀骜不驯的奴仆。慈母的宠爱,往往惯成败家子弟;严厉的家法自不容有强横的奴仆。 指治家贵在从严。 也作“慈母多败儿”。

【第56句】:体弱病欺人,健康人欺病。

【第57句】:【三分人才,七分修饰】(谚)人才:人的身材长相。一个人的仪表美,三分靠生成,七分靠打扮。指衣着打扮对人的外观形象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也作三分人样,七分打扮。 三分相貌,七分打扮。

【第58句】:【日思夜梦】(谚)白天想的什么,夜间就容易梦到什么。指入睡觉做梦,往往是醒时心里想的事情,睡着后反映到梦境里。 也作日之所思,夜之所梦。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第59句】:【眼饱肚中饥】(惯)1指面对美味佳肴,大饱眼福,却吃不上。2比喻心中喜爱的人只能看着,不得亲近。

【第60句】:邻居的一位小弟弟和吴阿姨闹着玩,吴阿姨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眼圈红红的,噘着嘴就要哭了。吴阿姨笑着说:“你呀,占得便宜吃不得亏,讨得媳妇嫁不得女!”(湖南·东安)

【第61句】:木头楔子一专门钻空子

【第62句】:大海放鱼——各散四方

【第63句】:【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仁义道德比财富重要。明代 《警世通言》:“后人评论世俗倚富欺贫,已定下的婚姻犹有 图赖者,况以宦家之爱女,下赘贫家之孤儿,支翁真盛德之 人也!这才是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第64句】:【没油没盐没滋味】原指烹调淡而无味,借指说话没有意 思。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罢呀,罢呀,尽是些没油没 盐没滋味的话。”

【第65句】:【牛栏里关猫】(惯)比喻采取的防范措施漏洞太大,不管用。

【第66句】:【君教臣死,臣不死不忠:父教子亡,子不亡不孝】(谚)旧时封建礼教认为臣对君、子对父必须绝对服从,乃至死而无怨。

【第67句】:【观景不如听景】(谚)亲历其境地观看景物,比不上听人介绍景物。 指听景能诱人心向往之,为观景所不及。 也作“看景不如听景”。

【第68句】:星期天我玩过了头,妈妈催我去看会儿书,说:“知识是磕不完的芝麻,摘不尽的棉花,哪有到头到顶的时候?作业写完,再看点儿别的嘛!”(河北·永年)

【第69句】:跳蚤的脸——能有多大的面子

【第70句】:【香饽饽】“香饽饽”一词现在使用频率很高,指受重视、受人待见、受欢迎的人或事物。那么,“香饽饽”是什么样的东西呢? “香饽饽”源自满族对面食的称呼。满族早期以渔猎经济为主,但农业经济所占比重是逐渐上升的,满族早期种植的粮食以杂粮为主,包括小米(谷子)、黄豆、高粱、玉米、稷等,满族的发祥地东北现仍种植这些庄稼。这些粮食磨成面做成各种面食,满族人把用面粉做成的馒头、包子、饺子等面食统称为“饽饽”。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饽饽有:豆面饽饽、苏子叶饽饽、搓条饽饽、黏米饽饽、萨其玛(又称油炸条饽饽)、哎吉格饽饽、菠萝叶饽饽、酸饽饽、牛舌饽饽等等。可以看出满族人做的饽饽种类繁多,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同时也体现了满族饮食文化的特色。饽饽之所以香,从满族的习俗可知其意。满族祭祀时要用各种饽饽,在《满洲祭神祭天典礼》中,对祭祀时所用祭品有明确规定:每岁春秋二季祭,以搓条饽饽供献,五月以椴叶饽饽供献,六月以苏子叶饽饽供献……从这段文字记载来看,满族祭祀所用的祭品以饽饽为主。另外,结婚时要吃“子孙饽饽”(即饺子),以示早生贵子。办理丧事也吃多种饽饽。从这些风俗当中可以看到饽饽在满族民间习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自然很吃香了。在今天,以瘦为美,减肥成为时尚,杂粮面食当然更是“香饽饽”了。

【第71句】:我去给奶奶盛饭,不小心把碗碰破了。奶奶风趣地说:“你呀,做活都要工钱,下岗去吧!”(河南·滑县)

【第72句】:【人嘴两张皮】释义:比喻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说话没准,不可信。例句:“真是人嘴两张皮,愿说什么说什么。分明是刚才你和钱掌柜商量的。”

【第73句】:老鼠啃书本——字字句句落了肚

【第74句】:【饶你奸似鬼,吃了洗脚水】(谚)饶:尽管。任凭你怎样奸猾,还是把人家的洗脚水当汤喝了。指阴谋计划得再好,或人再精明,也难免上当受骗。 也作饶你奸似鬼,也吃老娘洗脚水。 由你奸似鬼,也吃洗脚水。 随你奸似鬼,也吃洗脚水。

【第75句】:【金龟婿】“金龟婿”指称心如意的女婿。龟,乌龟也,用在男人身上是骂名,为什么老丈人还称心如意呢?这里的“金龟婿”保留了古代的含义,没有受到半点污染。《礼记》载:“麟、风、龟、龙,谓之四灵。”龟能跻身于神物之列确实不凡。龟作为地球的古老居民,生存已有若干亿年。它行动迟缓,适应能力却很强,寿命也很长,是长寿的象征。另外,“龟”与“贵”谐音,又是富贵的象征。周代专设“龟人”的官职,由其“掌六龟,若有祭礼,则奉龟以往”(《周礼》)。在汉代,丞相、列侯、将军所用的金印,印纽一律作龟形;俸禄二千石以上的大官所用的银印,印纽也是如此,简称金龟。在官饰上,武则天改佩鱼袋为龟袋,三品以上,龟袋饰以金,四品以银,五品以铜。陆游到了晚年,自号“龟堂”,并用龟壳做了一顶帽子戴在头上,以示尊贵。直到元代以后,龟的名声一落千丈,变为丑陋不堪。古代,龟曾与高官联系在一起,高官握有“金龟印”,嫁得高官,也就得到了金龟婿。诗人李商隐一首名为《为有》的诗中这样写道:“为有云屏无限娇,风城寒尽怕春宵。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描写了一个贵族女子在冬去春来之际,埋怨身居高官的丈夫因为要赴早朝而辜负了一刻千金的春宵。可见,在唐代时“金龟婿”就是当高官的丈夫了。称心如意的女婿称为“金龟婿”,沿用至今。

【第76句】:【圣人面前卖字画】释义:比喻在内行人面前逞能。例句:我可不敢在圣人面前卖字画呀!

【第77句】:老虎头上的王字——生就的

【第78句】:【蚂蚁进磨盘——条条是道】(歇)磨盘:磨的底盘。道:本指磨的底盘里条形的沟槽,转指道路。 形容可走的道路很多。

【第79句】:【喝了人家的酒,跟着人家走】释义:比喻接受了人家的好处,就顺从人家的意愿办事。例句:最后,还有两句话送给你:喝了人家的酒,跟着人家走;花了人家的钱,鼻子被人家牵。危险啊!

【第80句】:【蜗牛怕出壳】害怕,不敢出头。《解放区短篇小说选》: “我说你们这些人,可真是蜗牛怕出壳,开会的时候,我打着 锣,嗓子都喊哑啦,你们咋都不去哩?”

【第81句】:【刀搁在脖子上】(惯)比喻面临死亡的危险或威胁。 也作刀子撂在脖颈上。 刀压着脖子。

【第82句】:下棋丢了帅——输完了

【第83句】:【针过得去,线也过得去】(谚)线穿在针上,针过去了,线也就过去了。比喻前面的人与事行得通,后面的人与事自然也行得通。

【第84句】:瓦罐子和土坯子——穿的货

【第85句】:【破天荒】“破天荒”有开天辟地头一回的意思,意为打破常规,首先出现的事物。源出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和宋朝孙光宪《北梦琐言》等文献。据记载,唐代的荆州南部地区(今湖北),虽然文人书生很多,但每年解送(即选送)举人进京赴考,很少有考中成名的,因而被人称为“天荒解”,即解送的考生没有一个考中。意同现在某中学高考无人考上戏称“剃光兴”一样。唐宣宗大中四年,终于有一个名叫刘蜕的举人考中了进士,这才破了“天荒”。当时魏国公崔铉镇守荆南,他感谢刘蜕为荆南争了光,赠给刘蜕“破天荒”钱70万以示资助。刘蜕从不轻易接收别人馈赠,遂谢绝了崔铉的好意,并回信感谢说:“五十年来,自是人废;一千里外,岂日天荒。”大意是说,五十年来是人们荒废学业造成荆南地区的文化落后,以地理概念而言,荆南一千多里的地域又怎能称得上是天荒之地呢?言外之意是对“破天荒”之说有意见,不能接受。由于刘蜕脱颖而出的“破天荒”壮举,使人们改变了对荆南地区的偏见,而“破天荒”也成为一个典故流传下来。

【第86句】:不吃羊肉沾羊臊——白背臭名

【第87句】:我照妈妈的话拿来了蒸笼,妈妈问我是怎么拿下来的,我说·是用凳子搭脚拿下来的。妈妈说:“明明站在地上就可以拿到,真是砍倒树来捉麻雀。”(湖北·石首)

【第88句】:【拿手术刀不如拿剃头刀】指职业收入倒挂的现象,脑力劳 动收入不如体力劳动收入多。杂文图书:“民谣已经说了, 拿手术刀不如拿剃头刀,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

【第89句】:星多天空亮,人多智慧广。

【第90句】:【拿人钱财,与人消灾】见“得人钱财,与人消灾”。

【第91句】:【秋后问斩】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有特例,根据不同的犯人,不同的犯罪性质,进行不同处理。秋后算账“秋后算账”比喻事后等待时机进行报复或清算。它的本义是,到秋后,农作物收获了,有了经济收入,那么在这一年当中欠下的费用就可以在秋后结账了。因为古代我国的农民没有其他收入,只好等秋后卖了农产品,有了钱才能与人结算。至于秋后算账的含义(比喻),是与原意的相关联才形成喻体。秋天,还是个肃杀的季节,秋字加个心就是个“愁”字。秋后算账蕴含着新账旧账一起算,最后清算总账的意思,它来源于明清秋后斩杀犯人的惯例,民间口头相传,秋天这么多事,便得出了“秋后算账”这一今义的俗语来。

【第92句】:【扣在筛子底下的麻雀——只是扑楞没有法子】(歇)扑楞:张开翅膀用力抖动。形容陷入绝境,再挣扎也无法脱身。 也作“扣在筛子下边的麻雀——干扑棱没办法”。

【第93句】:好心遭雷打——虿杆

【第94句】:【 手大遮不住天】个人的力量有限,不可能包办一切。浩 然《艳阳天》:“几个干部手大遮不过天来,您得给我们出点 主意。”

【第95句】:【水浅鱼不住】(谚)水太浅的地方,鱼无法生存。比喻条件太差的环境留不住人才。 也作水浅难养鱼。 水浅养不住大鱼。

【第96句】:【吃着碗里,望着锅里】释义:形容不满足,太贪心。例句:“那薛老大也是吃着碗里瞧着锅里的。”

【第97句】:五岁的表弟太淘气了,一会儿工夫就把我舅妈擦好的地板弄得一团糟,舅妈批评了他一顿,可一转眼,他又把墨汁瓶碰倒,墨汁洒了一地,并弄脏了我的衣服。舅妈气得抬手就朝他的屁股上来了一巴掌。舅舅说小表弟:“你呀,就是屎壳郎飞到了磨眼儿里——转着圈儿挨!”(山东·五莲)

【第98句】:【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相差太大。类似的:从天上差到地 下。成语:霄壤之别。梅娘《夜合花开》:“她觉得姐姐是离 得她太远了,远得像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一样。”

【第99句】:【血债要用血来还】对于杀人者必须报仇。鲁迅《华盖’集 续编》:“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 利息!”

18014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