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歇后语文案你我不孤独!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张飞扮姑娘——咋搞昨不像

【第2句】:【到老方知妒妇贤】(谚)妒妇:嫉妒丈夫有外遇的妇女。指男子到年老时,没有因贪色而伤身,这才体会到有个妒忌心强的妻子是有益的。

【第3句】:蜜蜂的眼睛——突出

【第4句】:【吃柿子拣软的捏】(惯)比喻专找软弱的欺负。 也作“吃柿子拣软的”。

【第5句】:【蚂蚁戴荔枝壳——充大头鬼】(歇)指身份卑微的人硬要充当大人物。也泛指装模作样蒙骗人。 常含讥讽意味。 也作“蚂蚁子戴荔枝壳——假充大头鬼”。

【第6句】:【豺群噬虎】(谚)噬(shi):撕咬。 指豺聚集成群,能把猛虎吃掉。

【第7句】:【轴承脖子弹簧腰,头上插个风向标】释义:形容人头脑灵活,善于随机应变。贬义。“脖子”又作“脑袋”。“风向标”又作“试风标”。例句:希望他今后再不要“轴承脖子弹簧腰,头上插个风向标”,要“老老实实承认错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

【第8句】:武大郎的身子一不够尺寸

【第9句】:叫老虎驾车——谁赶(敢)

【第10句】:【万两黄金易得,知音一个难求】释义:知心人很难遇见。例句:“姑娘是个明白人,没听见俗语说的‘万两黄金容易得,知音一个也难求’!”

【第11句】:蜗牛背“房子”——只顾自己

【第12句】:生吞蜈蚣——挠心

【第13句】:下了十八层地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第14句】:【腰里掖副牌,谁到跟谁来】指随时可能发生争吵,或发生 性关系。浩然《艳阳天》:“瞧你这个人,怎么腰里掖着一副 牌,谁到跟谁来呀?我们有我们的事儿。”

【第15句】:【狐狸再狡猾,狐皮还是经常出售的】(谚)狐狸无论怎样狡猾,也逃不脱身死皮售的命运。比喻邪不胜正,邪恶者终归要受到正义的制裁。

【第16句】:【一棍子打死】(惯)比喻对人或事粗暴地全盘否定。

【第17句】:【 前言不搭后语】语言杂乱无章,前后联系不上,形容慌 乱,或不善言谈。成语:语无伦次。古华《浮屠岭》:“王断掌 嘴笨舌笨,前言不搭后语的,样子有点傻。”

【第18句】:【使功不如使过】使用有功劳的人,不如使用有过错的人。 有过错的能吸取教训,感恩图报。图书:“真正有胆识的领 导者,反而觉得犯过错误的干部有个很大的长处,就是有犯 过错误的经验,只要能认真吸取教训,会更加谦虚谨慎。从 这个意义上讲,使功不如使过。”

【第19句】:【睁着眼做,合着眼受】(惯)指自作自受,不怕受罚。 也作“开着眼做,合着眼受”。

【第20句】:【 不知道门朝哪边开】门的方向不知道,门内情况更不知 道。谓生疏,不了解情况,不熟悉业务。柳青《种谷记》:“活 了四十年,常常连吃饭的碗都不够每人一个,更不知学堂书 房的门是朝哪里开的了,而今办起工作,才知道不识字的难 处。”

【第21句】:【不显山,不露水】释义:比喻守口如瓶,不露声色。例句:“吵什么呢?背人的事,不显山不露水呗!”

【第22句】:【猪不吃狗不啃】(惯)形容人模样难看,谁都不喜欢。也比喻谁也不愿理睬。

【第23句】:【人怕伤心,树怕剥皮】(谚)指人不怕穷愁困苦,只怕心受创伤。 也作人怕伤心,树怕伤皮。 人怕伤心,树怕挖根。

【第24句】:【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处理事情要果断,不能犹豫不决。 当机立断。张涛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演义》:“当断不 断,反为其乱,人家已经把枪抵到你胸口上了。”

【第25句】:学艺终身福,是艺不亏人。

【第26句】:【白纸写黑字】(惯)指有了可靠的文字凭证。 也作白纸上画着黑字儿。 白纸黑字。

【第27句】:【横挑鼻子竖挑眼】(惯)形容很不满意,百般挑剔。 也作“横挑眼,直挑眼”。

【第28句】:【大不正则小不敬】(谚)长辈行为不端正,小辈就不会敬重他。指小辈的不敬,是由于长辈的不自重。

【第29句】:【脸丑怪不着镜子】指自己不好,不能埋怨别人。袁静孔 厥《新儿女英雄传》:“得了,你别胡说吧。脸丑怪不着镜子。 牛大水不是那样的人。”

【第30句】:玻璃罩里的苍蝇——看到光明无出路;处处碰壁

【第31句】:【锯倒树儿捉老鹳】(惯)比喻死板教条,不灵活,不知变通。

【第32句】:【打错了算盘】估计错误。老舍《四世同堂》:“如果你们俩 敢合起来算计我,那就打错了算盘。”

【第33句】:【当祖宗供起来奉为至尊】祖宗,也说:祖宗牌位。张洁 《沉重的翅膀》:“把大庆那六条当祖宗供起来,然后按这六 条验收,那么我的厂子生产上不去,工人没饭吃,你大庆包 不包?”

【第34句】:妈妈一边忙着干家务,一边说:“我这是脚筛罗,手和面,胳膊肘子带捣蒜,眼里还得瞅着鸡下蛋。彬彬,快来帮帮我!”(甘肃·平凉)

【第35句】:会计的表格——道道不少

【第36句】:【景泰蓝】“景泰蓝”是一种瓷铜结合独具特色的传统工艺品。制作景泰蓝先要用紫铜制胎,接着工艺师在上面作画,再用铜丝在铜胎上粘出图案花纹,然后用色彩不同的珐琅釉料镶嵌在图案中,最后再经过反复烧结,磨光镀金而成。所以又叫“铜胎掐丝珐琅”。掐丝珐琅器是从国外传人中国的,由中国的能工巧匠们在技艺上加以改良,尤以铜胎掐丝珐琅的制作工艺最为精湛,发展成为今天所说的景泰蓝。那么,“景泰蓝”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呢?明代景泰年间的掐丝珐琅独领风骚,因初创时只有蓝色,因此得名景泰蓝。现在的景泰蓝工艺大有提高,增加了科技含量,造型精美绝伦,已成为馈赠国内外友人的最佳礼品r。

【第37句】:肚脐眼上挂钥匙——开胃(味)

【第38句】:驴头马面——路货色

【第39句】:【人老易松,树老易空】(谚)指人老了,来日不长,心劲容易松动,就像树老了容易空心一样。 也作人老怕松,树老怕空。 树老易空,人老易松。

【第40句】:老师告诉妈妈,说我很聪明,就是上课爱搞小动作。回家后,妈妈训了我一顿,还说:“快刀不磨是块铁。”(河北·行唐)

【第41句】:【玩把戏】(惯)本指表演杂技,比喻玩弄蒙蔽人的手段。 也作“玩鬼把戏”。

【第42句】:十二月的蛇——打一下,动一下

【第43句】:刘备对诸葛亮——无话不说

【第44句】:【早起三光,迟起三慌】(谚)早上起得早,一切都会从容有序;起得迟,就不免零乱匆忙。指养成早起床的习惯,好处很多。

【第45句】:抓不住老虎——在猫身上出气

【第46句】:我缠着妈妈买橘子吃,妈妈很不高兴地说:“今天要吃这样,明天要吃那样,你真是一个小馋猫。”爷爷在一旁插话说:“这就叫‘生根的要肥,长口的要吃’。”(湖南·沅江)

【第47句】:【君子不记小人过】见“大人不责小人过”。

【第48句】:【无求到处人情好,不饮从他酒价高】(谚)无求于人,走到哪里人们都不会小看你;你不饮酒,何必管他酒价涨得有多高。指人能做到对人无所求,对事无所求,那就是个高超的人。

【第49句】:【狗咬尿泡空欢喜】希望落空。类似的:老鼠落在砻糠里, 空喜欢。成语:一枕黄粱。王蒙《红楼启示录》:“而宝钗的 二奶奶之梦,袭人的姨太太之梦,也不过是狗咬尿泡空欢喜 一场而已。”

【第50句】:【上边动动嘴,下边跑断腿】瞎指挥,形成混乱。相关的:上 边放个屁,下边一台戏。古华《浮屠岭》:“公社主任梁友如 亲自把这一光荣任务布置给田发青。真是上边动动嘴,下 边跑断腿,田发青可作大难了。”

【第51句】:麻秆做床腿——难撑

【第52句】:【 翻脸不认账】立即抵赖,没有信用。海外陈若曦《二胡》: “岂知到时他来个翻脸不认账,也拿他无可奈何。”

【第53句】:【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牢】(谚)闭住嘴巴,管住舌头,不随便讲话,自然就保得安全,不会惹是生非。 指慎言可以免祸。

【第54句】:玉皇大帝上战场——大动干戈

【第55句】:【喝墨水】(惯)比喻有文化、有知识。 也作“喝墨汁”。

【第56句】:【台上握手,台下踢脚】(惯)比喻耍两面手法,表面装得友好,暗地里害人。

【第57句】:【没事常思有事】(谚)指人应有备无患,以免事到临头措手不及。

【第58句】:【 有风方起浪,无潮水自平】出了事情总有原因。成语:事 出有因。明代《西游记》:“有风方起浪,无潮水自平。你不 惹我,我好寻你?只因你狐群狗党,结为一伙,算计吃我师 父,所以来此施为。”

【第59句】:【无本难求利】(谚)指做生意要有本钱才能求得利润。

【第60句】:【无可无不可】(惯)1指没有什么绝对可以,也没有什么绝对不可以。2指对事情没有主见或拿不定主意。3指不固执己见,怎么都行。 4形容高兴得不知怎样才好。 也作“无可不可”。

【第61句】:【投以木桃,报以琼瑶】释义:木桃:比木瓜小的一种植物,果实,味酸涩。琼瑶:美玉。比喻对别人给的好处,以十倍百倍来报答。例句:自古道:“投以木桃,报以琼瑶。”你小姐既有玉瑶之投,我焉可无木桃之报?

【第62句】:【斩草除根,萌芽不发】见“剪草除根,萌芽不发”。

【第63句】:千人大合唱——异口同声

【第64句】:【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谓恃强欺弱,吞并。成语:弱肉 强食。姚雪垠《李自成》:“至于异姓之间,不是我骑在你头 上,便是你骑在我头上,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蚂虾。”

【第65句】:【宁可折本,不可饿损】(谚)折(she)本:亏损本钱。本指做生意宁可亏损本钱,也不能饿伤身体。 泛指钱财上受损不要紧,只要把身体保护好。 也作“宁可折本,休要饥损”。

【第66句】:伤寒加痢疾——大伤元气

【第67句】:【 疾风知劲草】刮大风,可以看出草长得是否壮实。比喻 在困难中可以看出人的品质。张恨水《啼笑因缘》:“古人 说: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所以必定要到为难的时候, 才看得出好人来的。”

【第68句】:【三世仕宦,方解着衣吃饭】(谚)接连三辈人居官为宦,这才真正懂得穿衣吃饭。指吃饭穿衣如同一门学问,不容易深入了解。也指生活条件改善后,自然会对吃饭穿衣讲究起来。 也作“三世做官,方会着衣吃饭”。

【第69句】:【快马丕用鞭催,响鼓不用重捶】比喻人能干,自觉,无须督 促。此两句亦可分开使用。金近迈《欧阳海之歌》:“快马不 用鞭催,响鼓不用重捶,像欧阳海这样的战士,只要道理上 明白了,改正起来一定很快。”

【第70句】:【下河窟窿下河填】指用自身的力量解决。赵树理《邪不 压正》:“我看不用等!羊毛出在羊身上,下河窟窿只能下河 填,高工作员也给咱带不来一亩地!”

【第71句】:某村有个姑娘,长得很漂亮。别人给她提亲,一连说了好几个她都不愿意,再也没人给她说亲了,结果只嫁给了条件很不好的一个人。人们说:“这就叫今天选,明天选,选一个窝窝罩住眼。”(河南·新野)

【第72句】:【患难朋友,艰苦夫妻】(谚)患难中建立起来的友谊最坚实,艰苦中打磨过来的夫妻最恩爱。指好朋友贵在经过患难的考验,好夫妻贵在走过艰苦的历程。

【第73句】:【八十岁学吹鼓手】(惯)吹鼓手:旧式婚丧礼仪中吹奏乐器的人。 指年纪大了还去学某种技艺。

【第74句】:【青眼】“青眼”是对人喜爱或重视的一种表情,跟“白眼”相对。此典源于《晋书·阮籍传》。阮籍是魏晋时期的大才子,他博览群书,尤爱《老》、《庄》,是魏晋文人的典型代表。他放荡不羁,不遵守礼法,与人相处,情投意合的,青眼相迎;对讲究礼法的,就投以白眼(斜视以白眼珠相待)。他母亲去世时,嵇喜按照虚伪的礼俗前来吊丧,阮籍讨厌,于是白眼相视,弄得嵇喜悻悻而归。嵇喜的弟弟嵇康(与阮籍知名度同样的大才子)闻听此事后,便抱着琴去拜见阮籍,阮籍非常高兴,以青眼正视。一来文人喜欢琴棋书画,二来阮籍不拘礼法,白事喜办,悲中找乐,嵇康投其所好,阮籍自然高兴。自此,人们用“青眼”(也有用青睐、垂青)表示对人的喜爱或器重。

【第75句】:【肚子里有货】(惯)比喻人有学问或有主意。

【第76句】:【种大烟的多,抽大烟的多,种高梁的多,吃高梁的多】释义:大烟:鸦片。比喻提倡什么,什么就多。例句:俗语说:“种大烟的多,抽大烟的多,种高梁的多,吃高梁的多。”共产党提倡人人当好人,所以好人就多。

【第77句】:【葫芦是吊大的,小孩是哭大的】(谚)葫芦吊在架子上才能长大,婴儿经常哭才能长大。指婴儿啼哭是一种有益的运动,是正常现象。

【第78句】:【小车不倒只管推】(谚)小车:独轮手推车,农家用的旧式小型运输工具。比喻做事贵在坚持,只要还有最后一分力气,就要坚持到底。

【第79句】:【诚无垢,思无辱】(谚)垢:污秽。 指为人诚实无欺,就不会招来坏名声;做事谋算周到,就不会招致羞辱。

【第80句】:【良马不窥鞭,侧耳知人意】释义:窥:暗中察看。良马不待鞭起,侧耳便能领会御者的心意。比喻才智很高的人,办事不待驱策。例句:魏府大觉和尚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日:“良马不窥鞭,侧耳知人意。”

【第81句】:【恨不得生出一百张口来】(惯)形容被人怀疑,急切想分辩清楚。 也作“恨不得长出一百张嘴来”。

【第82句】:【君子不见小人过】释义:君子不计较小人的过失。例句:“如今你要放他,正是君子不见小人过,……咱们就把他放了罢。”

【第83句】:【择日不如撞日】(谚)选择吉日不如碰上的日子好。指事不宜迟,要抓住时机,不必专选吉日。 也作“择日不如撞日,撞日不如今日”。

【第84句】:【没骨头的伞——支撑不开】(歇)本指张不开伞,转喻人软弱,打不开或支撑不了局面。

【第85句】:舅舅想再买两头猪饲养,舅妈说:“紧了没豆腐,慢了一锅浆。咱今年粗粮少,过罢年再说吧!”(河南·郏县)

【第86句】:【进面糊盆】(惯)形容十分糊涂。

【第87句】:落在热灰里的蚯蚓——浑身抽搐

【第88句】:【千里眼,顺风耳】比喻看得远,听得细,消息灵通。韩志 君等《古船·女人和网》:“你媳妇又不是千里眼、顺风耳,她 哪儿会知道!”

【第89句】:鱼靠水,箭靠弓,人民自古是英雄。

【第90句】:【无事家中坐,祸从天上来】见“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第91句】:老母猪鼻子里插葱——装象

【第92句】:【近处不走,却去转远路】(惯)比喻省事的办法不用,却用复杂的。 也作“近路不走走远路”。

【第93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释义:好药吃起来虽苦,但对治病有好处;忠诚的劝告听起来虽不愉快,但对行动确有好处。例句:“窃闻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第94句】:【开店容易守店难】(谚)指让店铺开业不难,从早到晚守着店铺支应顾客却不易。

【第95句】:冬子伯父的脾气是村上有了名的。一个老汉说:“那人哪,脾气暴得很,连蝇子都不敢往他身上落。”(河南·邓县)

【第96句】:【当红娘】(惯)红娘:《西厢记》中的人物,崔莺莺的侍女,促成了莺莺与张生的婚姻。指为男女婚姻或其他事情的当事双方牵线搭桥。

【第97句】:孔夫子的文章——之乎者也

【第98句】:【此地无银三十两】想掩盖,反而暴露。成语:欲盖弥彰。 海外梁厚甫《海客随笔》:“‘此地无银三十两,隔邻王二不曾 偷’是中国人的笑话,但依着这一个笑话行事的美国人,着 实不少。”

【第99句】:盖上筛子蒸饭——出气不在一处

18080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