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看了终身受益的谚语俗语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奋楫者先

【第2句】:【水过千网鱼不尽,铁经百炼必成钢】 释义:比喻经过艰苦斗争磨炼会变得非常坚强。 例句:水过千网鱼不尽,铁经百炼必成钢。像梁永生这个从财主、官府、日本鬼子结成的罗网中间过来的人,一旦投入革命的大熔炉里,经过战斗实践的千锤百炼,必将成为一块响当当的好钢!

【第3句】:【大树底下无丰草】草长赶不上树长。谓环境不利,无法 竞争。类似的:茂林之下无丰草。政论图书:“不是不进则 退,而是慢进则退。人家长得比你快得多,大树底下无丰 草,大块之间无美苗。”

【第4句】:勒腰束胸坏习惯,影响健康不合算。

【第5句】:【八个金刚也抬不动】(惯)金刚:佛教称佛的侍从力士,为手执金刚杵(古印度兵器)的神。形容某人很难请得动。 也作“八个大金刚还抬不动”。

【第6句】:【牛不吃水强按头】 释义:比喻强迫人做不愿做的事,例句:家生女儿怎么样?“牛不吃水强按头”?我不愿意,难道杀我的老子娘不成?

【第7句】:【低头不见抬头见】低头干活,抬头见人。谓经常在一起, 容易碰到。或说:抬头不见低头见。浩然《艳阳天》:“算了 吧,一庄的爷们,低头不见抬头见,有什么过不去的。”

【第8句】:【化身】为了方便地度化众生,佛、菩萨应化变现出各类众生的形象,佛、菩萨三身(法身、报身、化身)之一。隋·慧远《大乘义章》卷十九:“佛随众生现种种形,或人或天,或龙或鬼,如是一切,同世色像,不为佛形,名为化身。”五代梁时奉化岳林寺布袋和尚名契此,临终说偈曰:“弥勒真弥勒,分身百千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于是人们遂称布袋和尚为弥勒菩萨的化身。明太祖朱元璋曾令全国寺庙供弥勒像,其造型亦即布袋和尚的形像,影响至今。现称事物之非原本者,也叫化身。元·鲜子枢《题赵模拓本兰亭后》诗:“兰亭化身千百亿,贞观赵模推第一。”(常正)

【第9句】:麻雀落田要吃谷,狐狸进屋要偷鸡。

【第10句】:【促风暴雨,不入寡妇之门】(谚)促风:又急又猛的狂风。即使遇到急风暴雨,也不进寡妇人家去躲避。旧指寡妇门前是非多,必须远避嫌疑。 也作“疾风暴雨,不过寡妇之门。

【第11句】:【放虎归山,必有后患】 释义:比喻放走敌人,迟早要遭灾祸。 例句:郝村副一听,马上也想起巴三虎过去一连串的罪恶事实,若不弄死,放虎归山,必有后患。

【第12句】:【有钱男子汉,无钱汉子难】(谚)有了钱可以像像样样做个人,没了钱任凭是英雄好汉也低头为难。 指钱财能左右人的行为。

【第13句】:【 寒门将才】指武将多出身在贫寒之家。类似的:将相 出寒门。刘绍棠《蒲柳人家》:“寒门出将才,草莽出豪杰,蒲 柳人家出英才,我看那小子注定是个大命人,不稀罕这二亩 地。”

【第14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释义:冯唐:西汉人,头发都斑白了还只做郎官,一次文帝过郎署,跟他谈论任用将帅的事,谈得很投机,拜他为车骑都尉。景帝时,被贬,出为楚相。武帝时,广求贤才,有人推荐他,可他已经九十多岁,不能任职了。“冯唐易老”是说在能发挥聪明才智时不去发现使用,当要使用时,人已经老了。李广:西汉人,文帝时因征讨匈奴有功,封为武骑常侍,景帝时擢为将军,在同匈奴作战中屡建战功,匈奴畏惧他,称为“飞将军”。到武帝时,李广手下的人因战功封侯的已达数十人,而李广却未能得封。现用“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形容用人之弊,不能知人善任。也表示一种牢骚,批评人用人不当。 例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历史上早就有这样的教训。如果发现了确实是人才,就要果断地把他放到一定的位置上去。

【第15句】:天不严寒水不冻,人不伤心泪不流

【第16句】:【常赌无赢客】(谚)经常赌博的人,没有一个是赢钱的。指凡赌博,最后都是以输钱为下场。 也作“久赌无胜家”。

【第17句】:【阎王爷下请帖】去见阎王,指即将死亡。相关的:阎王爷 召唤/小命见阎王。海外刘宜良《江南小语》:“百分之九十 以上的人,七老八十,只等阎王爷召唤。”

【第18句】:【头三脚难踢】(谚)原指武技表演场上开头的拳脚难施展。借指任何事在打开局面之前,很难理出头绪。也指凡事开头难。 也作头三脚难踢,头茬树难立。 头三脚难踢,开锣戏难唱。 头一脚难踢,头一句难唱。

【第19句】:【崽卖爷田心不疼】不是自己辛勤汗水所得的财富,无爱 惜之心。指败家子作风。张涛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演义》: “崽卖爷田不心疼啊,我今天就毙了你。”

【第20句】:【遇难成祥,逢凶化吉】见“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第21句】:【土相扶为墙,人相扶为王】(谚)扶:扶持。就像土与土相扶持才能垒起高墙,人得到人的扶持,才能成就大事。指要成大事,离不得众人的协助。 也作“土帮土成墙,人帮人成王”。

【第22句】:胆大骑龙骑虎,胆小骑猫骑兔.

【第23句】:人怕引诱,塘怕渗透.

【第24句】:【披麻戴孝】旧俗子女为父母居丧,要服重孝,身穿粗麻布孝服,腰系麻绳等,叫披麻戴孝。它的由来,有个传说。 从前,一位老婆婆有两个儿子,儿子成家后都不孝敬老娘,为了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反哺之情,老婆婆想出了一个办法。她把两个儿子叫到床前说:“我死后,不需要你们花什么钱,用破草席把我一卷,埋了就行。不过你们要从今日开始,天天看看屋后的槐树上的乌鸦和山林里的猫头鹰是怎么过日子的,直到我闭上眼睛为止。 兄弟俩经老娘_提醒,出工收工时便不由自主地注意起来。原来乌鸦与猫头鹰都是很细心地喂养自己的孩子,这些小家伙儿总是张大嘴巴,嗷嗷待哺。当小乌鸦长大后,妈妈飞不动了,就让她待在家,衔来吃的填在她的嘴里。等小乌鸦老了,又有自己的孩子喂养她,反哺之情,代代相传。而猫头鹰却不一样,妈妈老了,不中用了,就把妈妈吃掉。兄弟俩越看越内疚,渐渐地改变了对老母亲的态度。可偏偏在这时候,老母亲过世了,兄弟俩后悔莫及。为了记取乌鸦与猫头鹰善恶孝逆的教训,安葬那天,他们模仿乌鸦羽毛的颜色,穿一身黑衣服,模仿猫头鹰的毛色,披一件麻衣,并下跪拜路。 从此以后,这个风俗就逐渐流传开来。渐渐地黑孝衣变成了白孝衣。

【第25句】:【一日相思十二时】(惯)十二时:十二个时辰;旧时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合现在的两小时。指日夜都在思念。

【第26句】:【拉关系】(惯)指为了某种目的而有意和一些人亲近。

【第27句】:【一只脚在天堂,一只脚在地狱】指祸福未定。老舍《骆驼祥 子》:“他一瞪眼,和他哈哈一笑,能把人弄得迷迷忽忽的,仿 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布。”

【第28句】:【识人识面不识心】(谚)认识人的外貌容易,了解人的内心却很难。 指人心难测。

【第29句】:【见贫休笑富休夸,谁是长贫久富家】(谚)见穷家别笑他穷,见富家也别夸他富;因为穷不会常穷,富也不会久富。指穷富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可嫌贫爱富。 也作“穷休笑,富休夸,没有长贫久富家”。

【第30句】:【先生迷了路——在家也是闲】(歇)先生:民间对瞎子的戏称。瞎子迷了路闲转悠,坐在家里也是闲坐着,反正是一样闲着不做事。比喻事情不值得花费心思去想去做。

【第31句】:【文案】自唐武宗灭佛,佛教经论大量毁坏,佛教徒遁迹山林,使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禅宗得以延续下来。禅宗祖师为了方便学人,接引后学,不事华藻,以俗谈平话宣扬深奥的佛理,侍者及门徒随而笔录成文,以便俚俗。因所用多为口语,故延称文案。它的特点是口语化,通俗化,以白话形式出现。最初多为抄本,辗转传阅。其后宋儒讲学,师弟传授,门人弟子记录师说,也沿袭文案名称,文案体裁逐渐盛行。如宋代释道源禅师采访诸方文案集成《景德传灯录》三十卷等。这些《文案》大都以白话叙述,广为流传,越来越接近口语化。“文案”一词在现代仍有使用,如《毛主席文案》等。(无名氏)

【第32句】:【高山藏虎豹,深泽掩蛟龙】 释义:比喻偏僻的地方或群众之中隐藏着人才。 例句:古云:寒门生贵子,白屋出公卿;盐车困良骥,田野埋麒麟:高山藏虎豹,深泽掩蛟龙。余仲雄一介寒儒,得中文武进士之职。

【第33句】:【绑腿带上绣山水——画长】(歇)绑腿带:即绑腿,缠裹小腿的长布带。画:谐”话”。指说来话长。

【第34句】:【全福人】结婚前请“全福人”帮忙,结婚时请全福人操持是结婚时的一种风俗。所谓“全福人”,一般指此人自己的父母健在,老公及公公婆婆也健在,她自己还需要儿女双全。这是为什么呢?它来源于要借“全福人”的福,非全福人不能到跟前。 缝被子需要全福人帮忙,被子的四角要放上红枣、桂圆、花生、莲子,寓意早生贵子;新娘子吃的饺子、长寿面需要全福人来做;结婚这天,娶亲太太需要由全福人来充当;入洞房后,新郎新娘同坐,并由全福人喂没有煮熟的饺子,边喂边问:“生不生?”新娘定要回答:“生。”(生孩子与水饺生同音);睡前要由全福人给新人铺好被褥,放上栗子、花生、枣,意为“早立子,花搭着生。”至此,全福人的任务圆满完成。

【第35句】:【女不女,男不男】见“男不男,女不女”。

【第36句】:【班门弄斧——不知自量】(歇)班:鲁班,春秋末年鲁国人,古代著名的巧匠,被木匠、瓦匠等奉为祖师。弄:舞弄。在鲁班门前耍弄斧头,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含讥讽意味。 也作“班门弄斧——自不量力”。

【第37句】:【牛口里的草——扯不出来】(歇)比喻东西再也拿不出来。 也作“牛口里的草——不容易扯出来”。

【第38句】:【早知水淹人,何必偏下水】(谚)比喻早知道后果严重,当初就不该贸然行事。

【第39句】:【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一俗语比喻已经败落的事物,还能奄奄一息地维持一段时间,甚至死后还能发挥一定作用,属贬义。 此典源出《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注,讲的是魏明帝临终的时候,委托曹爽、司马懿一起辅佐幼主曹芳。然而,司马懿久有篡魏之心,曹爽远不是司马懿的对手。当时,曹氏宗室有个叫曹同的人,看出了曹氏政权的危机,上书劝告曹爽,叙说了历代皇族统治灭亡的原因,劝说他亲本族、友异族,依靠有才干的人,以防有变。为此,曹同利用一系列的事物作比喻,来讲明道理。他劝说道:“如果没有泉水,河流就要干涸;树根腐朽,树叶就要枯萎,枝叶繁茂,树根才能得到庇护;枝条凋零,树干也就孤立了。因此人们常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是因为这种虫子脚很多,所以虽然死了,也能支撑其身体不倒。”这句话讲的都是自然现象,却寓意深远。 可惜,这时的曹魏政权已经岌岌可危,无力回天。

【第40句】:心里亮堂是天堂,心里黑暗是地狱

【第41句】:明知山有虎,故作采樵人

【第42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谚)指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谋虑,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第43句】:【病鬼碰着阎罗王】病鬼,指病入膏肓,形容可怕的人。阎罗王,指地狱之主。“病鬼碰着阎罗王”,指必死无疑,毫无生还的可能。如《宋史演义》第五一回:“(耶律乙辛)阴与宫婢单登等定谋,诬后与伶官赵惟一私通。洪基不辨真伪,即将赵惟一系狱,嘱耶律乙辛审问。病鬼碰着阎罗王,还有什么希望?”(李明权)

【第44句】:“辩才”出于智慧。据《起信论》说,佛、菩萨在完全了解“宿命”、“未来”和“他心”等基础上对机说法,故能义理贯通、言辞畅达、方便善巧、毫无滞碍。

【第45句】:【鞋底上抹油/脚底下抹油】谓悄悄溜走,快走。海外於梨 华《寻》:“你得帮我收拾桌子、洗碗。脚底抹油,休想!” 要死死一块,要活活一堆死活不分离。陈登科《淮河边 上的儿女》:“你跟我家去,我们要死,死在一块,要活,活在 一堆。”

【第46句】:【发高调】见“唱高调”。

【第47句】:报恩恩,又称恩惠或恩德。即有好处施于他人。受恩惠者,尽心竭力报答之,叫做报恩。藏经中收有《报恩经》七卷,说佛在世时,其弟子阿难闻外道讥佛不孝,便去告佛,佛当即召集大众讲述自己如何尽孝的事实。他说他过去生中为须阁提太子时,曾以身肉济父母之难。此生成佛之后,又先上忉利天为母说法等等。佛认为这些都是尽孝报恩的行为。佛教寺院中每年农历七月十五的盂兰盆会,又是根据《盂兰盆经》的报恩思想而举行的宗教活动。

【第48句】:【锁钥尽固,径窦可由】(谚)径窦:径直挖通的洞。尽管把门窗封锁得很严实,但挖个直通屋里的地洞便可进去。指任你防守再严,总有可攻破的办法。

【第49句】:【千金难买回头看】回头看,指回顾,反省,醒悟。谓觉悟 , 是不容易的事情。古华《芙蓉镇》:“千金难买回头看。“四 人帮”倒台后,人,都在重新认识自己啊。”

【第50句】:【拜师不如访友】强调向所有的人学习。《新凤霞回忆 录》:“好心人为我指出明路:拜师不如访友,要向所有的老 演员学。”

【第51句】:【前有车,后有辙】(谚)前边有车行过,后边就有车辙。比喻前人取得了经验教训,后人就有了可以遵循的榜样。 也作“前边有车,后边有辙”。

【第52句】:【癞蛤蟆爬香炉——碰一鼻子灰】(歇)灰:本指炉灰,转指晦气。比喻遭到斥责、拒绝或冷遇,落得没趣。

【第53句】:【汉子外边走,带着老婆两只手】见“男人往外走,带着娘们手”。

【第54句】:【楚汉相争,寸步不让】 释义:楚汉相争:指刘邦和项羽争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最后刘邦战胜了项羽,建立了汉朝。比喻彼此互不相让。 例句:孙贵又说“喂,哥们,咱虽是楚汉相争,寸步不让,但别忘了‘同舟共济’,还得遵从‘为人一条路,惹人一堵墙’啊。”

【第55句】:【莫瞒天地莫瞒人,莫作瞒心与祸邻】(谚)做人不要欺瞒天地,欺瞒众人,更不要欺瞒自己的良心,以免招灾惹祸。 也作莫瞒天地莫瞒心,心不瞒人祸不侵。 莫瞒天地莫瞒心,心不瞒时祸不侵。

【第56句】:【行动有三分财气】(谚)指只要肯劳作,或多或少总会有几分报酬。

【第57句】:【英雄遇上好汉】遇到对手,反而赏识。类似的:惺惺惜惺 惺,好汉识好汉。老舍《骆驼祥子》:“他们素来是所向无敌 的;及至遇到张妈的蛮悍,他们开始感到一种礼尚往来,英 雄遇上好汉的意味,所以颇能赏识她,把她收作了亲军。”

【第58句】:【救人救到底,送人送到家】 释义:救人就要救彻底,使人完全脱离灾难或危险。比喻帮助人要帮到底。 例句:“救人救到底,送人送到家,你给俺搬进屋来吧!”

【第59句】:【将是将才,帅是帅才】人的才能各有不同。将才是实干 家,帅才是战略家。张洁《沉重的翅膀》:“按选劳模的标准, 选车间主任是不够的,有人能当个顶好的劳模,可不一定能 当个好干部。将是将才,帅是帅才,对不对?”

【第60句】:【保饭碗】(惯)指保住职业,使生活有基本保障。

【第61句】:【 炒菜要人吃,唱歌要人听】做事要有响应者。沈从文《边 城》:“照理说:炒菜要人吃,唱歌要人听。可是人家为你唱, 是要你懂他歌里的意思!”

【第62句】:【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欢娱觉得时间短,寂寞觉得时 间长。清代《儿女英雄传》:“从来说,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 长。只这等文案笑笑,不觉三鼓。”

【第63句】:【下药捻儿】(惯)比喻设计害人。

【第64句】:挑唆害无穷,劝人终有益;

【第65句】:【好鸡不跟狗斗】 释义:比喻不跟某人一般见识。 例句:“不,好鸡不跟狗斗,我不跟你打架……”盘老五优雅地摇摇头,那尖利的目光仿佛洞穿了石牯的五脏六腑。

【第66句】:【有钱三尺寿,穷命活不够】(谚)三尺寿:形容寿命不长。指富人过着奢侈淫逸的生活,想多活偏短命;穷人过着劳苦节俭的生活,无享受偏命长。

【第67句】:坐如钟,立如松,卧如弓,走如风。

【第68句】:爱情是感情的融洽,不是金钱的交换

【第69句】:【忠厚是无用的】别名谓老实人缺乏斗争性,让人欺侮。鲁 迅《坟》:“俗话说:忠厚是无用的别名,也许太刻薄一点罢, 但仔细想来,却也并非唆人作恶之谈,乃是归纳了许多苦楚 的经历之后的警句。”

【第70句】:【闭门造车】古代的车,两轮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只要符合规格,关起门来造的车子,出门也能合辙。宋·道原《景德传灯录·余杭大钱山从袭禅师》:“问:‘闭门造车,出门合辙;如何是闭门造车’?师曰:‘造车即不问,汝作么生是辙’?曰:‘学人不会,乞师指示’。师曰:‘巧匠施工,不露斤斧’。”《续传灯录·端裕禅师》:“一法不堕尘缘,万法本无挂碍……直饶恁么,犹是闭门造车,未是出门合辙。”后来仅用“闭门造车”一句比喻做事不考虑客观情况,脱离实际,凭主观想象办事。如朱自清《中国文评流别述略》:“因为借用外国名字,苦于不贴切,自定名字,又嫌闭门造车,怕不合式。”(宽忍)

【第71句】:如《心地观经·序品》谓:“了达三界如火宅,八苦充满难可出。”八苦,指众生八种基本的苦难: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和五阴盛苦。白居易《赠昙禅师》诗:“欲知火宅焚烧苦,方寸如今化作灰。”即用此佛教典故。火宅亦特指烦恼牵缠的俗世家室。如明代妙叶《念佛直指》:“如俗在家,火宅万煎。”民间亦贬称私畜妻室的破戒僧人为火宅僧。诗中亦用火宅比喻荒年乱世。如清代魏源《北岳五台看雪行》诗:“各号清凉奠震旦,欲易火宅为宁坤。”

【第72句】:【黑老鸹洗不成白鹅】坏名声洗刷不掉。刘彦林《春风得 意》:“有人说他是出了穿的砖,定型了,黑老鸦成不了白鸽 子。”

【第73句】:【一言惊醒梦中人】(惯)指一句话使人猛然醒悟。

【第74句】:【歪嘴和尚念不好经】谓有缺点,有毛病,做不好事情。韩 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歪嘴和尚还能念出好经?铜锁 这回,又上了他的当了。”

【第75句】:【老虎推磨——不听这一套】(歇)套:本指牲口套儿,转指量词“套”。指不接受或不理睬别人的一套说法或做法。 也作老虎推磨——不听那套。 老虎拉碾子——不听那一套。

【第76句】:常用于平行机关,相当的意思。如:相应函达;相应咨复。

【第77句】:【海水不可斗量,人不可貌相】 释义:量:衡量。相:察看。不能根据人的外表评定人,对人低估。“人”又作“凡人”。“海水”又作“海”。 例句:朱先生可不能小看他,林荡元比耗子还精。“海水不可斗量,人不可貌相”,别看他装出那副寒酸相。

【第78句】:【解剖麻雀儿】喻对有代表性的事物作调查研究。王蒙 《风息浪止》:“这是个典型事件,我要解剖这个活麻雀。”

【第79句】:【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见“白天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第80句】:【横草不拿,竖草不拈】什么事情都不做,形容闲懒。草,也 说:针。老舍《四世同堂》:“无论她怎忙,他依然横草不动, 竖草不拿。”

【第81句】:【放大炮】 释义:比喻对某人或某事进行猛烈的抨击。 例句:她对于医院的制度、设施,谈得很多;起先有人说她放大炮,说她热心,说她爱出风头,慢慢成了老生常谈,不大为人所注意。

【第82句】:【厨中有剩饭,路上有饥人】原指剩余和不足可以调剂。又 指贫富不均。厨中,也说:家中。杜甫诗句:朱门酒肉臭,路 有冻死骨。明代《西游记》:“施主,厨中有剩饭,路上有饥 人。贫僧是东土来,往西天取经的。我师父在路饥渴了,家 中有锅巴冷饭,千万化些儿救口。”

【第83句】:【三门】佛教堂塔之建筑物,称三门。其形状如阙,有三个门,故称三门。三门含有智慧、慈悲、方便三解脱的意思,或象征信、解、行三者之义。但并非必有三个门才称“三门”,只有一个门,也称“三门”。语出《释氏要览》:“凡寺院有开三门者,只有一门亦呼为三门者何也?《佛地论》云:‘大宫殿三解脱门为所入处。’”后泛指佛教寺院的大门或外门。亦形容大户人家的大门。如《红楼梦》第五回:“成年家只在三门外头混,怪不得不知道我们里头的规矩。”又如元·王实甫《破窟记》第三折:“呀!他在我三门下写下两句诗。”

【第84句】:羚羊挂角禅宗语。比喻不涉理路、不落言筌的“妙语”。如《景德传灯录》卷十六载义存禅师示众语谓:“我若东道西道,汝则寻言逐句;我若羚羊挂角,你向什么处扪摸?”又如卷十七载道膺禅师示众语谓:“如好猎狗,只解寻得有踪迹底。忽遇羚羊挂角,莫道迹,气亦不识。”关于“羚羊挂角”的出典,《埤雅·释兽》说:羚羊夜眠以角悬树,足不着地,不留痕迹,以防敌患。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诗辨》说:“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他还用“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来形容这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空灵玄远的诗境。

【第85句】:【下半旗致哀】“下半旗”是当今世界上通行的一种致哀方式。当一个国家领导人逝世,或者发生重大灾难,习惯上要把国旗升起后下降到离国旗杆顶端一段距离(距杆顶三分之一处),以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周恩来去世后,不仅中国下半旗致哀,就连联合国也为周总理破格下半旗。因为联合国规定只为联合国成员国的元首下半旗。足见周总理的威望之高。 用下半旗表示哀悼的做法,据说最早出现在1612年。一天,一艘名叫“哈兹·伊斯”号的英雄船徐徐驶进泰晤士河,它的桅杆上飘半旗,象征船员们对已故船长的敬意。该船长是在北美北部海岸探寻通向太平洋的水道时不幸去世的。他在船员中的威信极高,他去世后,船员极度悲痛,便把桅杆上的旗降下一半,表示对船长的敬仰和悼念。以后许多船只沿用了这种哀悼方式。 随着时间的流逝,用下半旗表示哀悼的做法便流传到陆地上,后来被官方承认,并为世界各国所采用。

【第86句】:【呷醋咬生姜】(惯)呷:喝。形容又酸又辣。

【第87句】:【要磨刀,得磨刀石】 释义:比喻要在实践中锻炼、考验。 例句:桥隆飙道:“要磨刀,得磨刀石。要试真金,得烈火。这些东西,不能光听他嘴上说,要看看他的实力。”

【第88句】:【喝了忘魂汤】 释义:形容入迷迷糊糊,忘事。 例句:唉!人急马不快,你急他不来。你扯急筋,他扯慢筋,只怕他们是喝了忘魂汤啵!搞什子鬼去了,还不来呢?

【第89句】:【肥猪撞门,送上门的财气】 释义:比喻好处自己送上门来。 例句:见鬼啦!哪有什么敌人出动?走!能打还乡团,就不能打遭殃军?来,正是肥猪撞门,送上门的财气。

【第90句】:【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惯)1指动刀子杀人或杀生。2指跟人拼命。

【第91句】:【家有三件事,先从紧处来】(谚)家里同时有几件事,要先拣紧要的做起。指处事要尽先处理紧要、急迫的。 也作家有三件事,先拣紧的干。 家有三件事,先打急处来。

【第92句】:度过黑夜的人,才知光明可贵

【第93句】:【救苦救难】《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观世音菩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具足神通力,广修智方便。”因此,流传有“救世观世音、救苦救难观世音”的称号。“救世间苦”出于“妙智力”,出于“神通力广修智方便”,与下《楞严经·观音圆通》阐释义同:“我复以此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与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众生同悲仰故,令诸众生于我身心获十四种无畏功德。”今以“救苦救难”表述拯救在苦难中的人。如郭小川《给一个瞎子》诗:“新民主主义呀,我看,就是救苦救难!”(禹振声)

【第94句】:经云:‘防意如城,守口如瓶。”’唐代道世《诸经要集》卷第九:“洁其心而净其意者,则三涂报息,四德常满。防意如城,守口如瓶。”

【第95句】:【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惯)路上丢了东西没人捡,晚上睡觉不用关门。形容社会治安非常好。 也作路不拾遗,门不夜掩。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第96句】:【下的是牛马力,吃的是猪狗食】见“出的牛马力,吃的猪狗食”。

【第97句】:星多天空亮,人多智慧广。

【第98句】:【事不关心,关心者乱】事不关心则已,关心起来精神上势 必有负担。明代《警世通言》:“事不关心,关心者乱,打点做 这节非常的事,夜里就睡不着了。”

【第99句】:【见钱眼开,福至心灵】善于捞钱,巧于占便宜。李准《黄河 东流去》:“俗话说,见钱眼开,福至心灵。官运来了,比福气 更厉害,它不但使人心灵,还使人的性格有所改变。”

18102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